1998年12月2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中欧签署科技合作协定
  本报布鲁塞尔12月22日电 记者丁刚报道:中国政府与欧盟科学技术合作协定今天中午在这里签署。欧盟轮值主席国奥地利科学和交通部长艾内姆、欧盟委员会负责科研的委员克勒松和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宋明江大使出席仪式并签字。
  这项为期5年的协定是中欧首个独立的科学技术合作协定。此前中欧的科技合作是在双边贸易和经济合作协定的框架下进行的。新签署的协定确立了合作方式、合作活动的协调、经费、合作领域和知识产权的分配等基本原则。
  克勒松和艾内姆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中欧科技合作取得的成果,强调这个以互惠为基础的协定将有助于双边科技合作的进一步扩展和深化。宋明江在讲话中说,协定的签署将为双方在高新技术方面的合作研究奠定基础,也将为发展中欧关系注入新的活力。
  中欧科技合作已有17年的历史,双方在能源、信息、通信、环保、卫生、农业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开展了230多个项目的合作和交流。新协定的签署预示着中欧科技合作的规模与水平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第6版(国际)
专栏:

  英否认向伊发射导弹
  俄下院停止审议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阿盟提出建立对伊武器核查新机制
  据新华社伦敦12月22日电(记者张振安)英国政府22日表示,英国军队当天没有向伊拉克发射导弹。
  据路透社报道,英国皇家空军发言人称,英国飞机22日根本就没有飞离位于科威特境内的基地,更不可能向伊拉克发射导弹。
  伊拉克方面于22日早些时候发表一项声明,指责英美两国飞机侵入伊南部领空并向伊发射了两枚导弹。
  据新华社莫斯科12月22日电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主席谢列兹尼奥夫22日宣布,杜马已经停止了对俄美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审议工作。
  据俄通社—塔斯社报道,谢列兹尼奥夫当天向新闻界表示,由于美英轰炸伊拉克,严重妨碍了有关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批准进程。他说:“我们现在已停止了对该文件的讨论”。
  俄美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是美国前总统布什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于1993年1月在莫斯科签署的。美国参议院已于1996年1月批准了该条约,但俄国家杜马一直拒绝予以批准。
  据新华社开罗12月22日电(记者张礼庆、安江)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秘书长马吉德22日提出,联合国安理会应建立一套新的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的机制,以促进双方间的相互信任。
  马吉德在当天致中国、俄罗斯和法国外长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信中说,这套新的机制应能确保联合国安理会的各项决议得到切实执行,并有助于解除已持续8年多的联合国对伊经济制裁。他强调,安理会应在伊武器核查问题上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第6版(国际)
专栏:

  不顾史实 颠倒黑白
  东京高法宣判东史郎败诉
  据新华社东京12月22日电(记者冮冶)东京高等法院22日以所谓“被推认为不存在日记中所描述的那样残虐行为”为由,宣判揭露当年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惨案罪行的原日军士兵、86岁高龄的东史郎败诉。
  这是继两年半以前东京地方法院宣判“东史郎日记败诉案”以来,日本司法当局又一次作出不顾史实、有失公正的判决。
  原日军陆军京都16师团福知山步兵20团东史郎曾在1937年参加了入侵南京城的战斗,目睹了日军种种惨绝人寰的暴行。1987年,东史郎为揭开“南京大屠杀”的真相,牢记历史教训和发展中日两国人民的世代友好,将封存40年的从军日记和战场记录公布于众,之后又整理出版。但是,一伙否认侵略史实的顽固分子怂恿东史郎日记中所记载的一起屠杀事件的当事者——桥本光治(原告)于1993年4月15日以“名誉侵权”起诉东史郎,否认曾有过那样残忍的行径,进而全盘否认“南京大屠杀”。1996年4月26日,东京地方法院以“日记记载从常识判断不自然”为由作出了“东史郎支付50万日元名誉损害赔偿”的颠倒黑白的判决。
  东史郎22日在法庭宣判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发表抗议声明。东史郎愤怒地说,高等法院袒护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原告一方,作出不公正的判决,天理难容。他表示将继续向最高法院上诉,不断地将东史郎日记和“南京大屠杀”真相更广泛地向世人公布,斗争到底。22日晚,100多名支持东史郎的市民在东京集会,强烈抗议东京高等法院的不公正判决。


第6版(国际)
专栏:

  印俄签署七项协议和文件
  俄总理建议组成俄中印战略三角
  本报新德里12月22日电 记者李文云报道:印度总理瓦杰帕伊21日在这里同来访的俄罗斯总理普里马科夫举行了会谈。
  随后,印度国防部长与俄罗斯贸易部长签署了印俄军事技术长期合作协议,协议确定了从目前至2010年期间,两国在尖端武器装备的科研开发及联合生产等领域的长期伙伴关系。在普里马科夫访印期间,印俄共签署了7项协议和文件。
  本报莫斯科12月22日电 记者刘刚报道:据此间媒体报道,正在印度访问的俄罗斯总理普里马科夫呼吁由俄罗斯、中国和印度组成“战略三角”,以确保区域和平与稳定。
  普里马科夫是昨天向记者正式宣布这项呼吁的。他认为,由于俄罗斯、中国和印度具有区域重要性,三国有必要建立强有力的三方关系。


第6版(国际)
专栏:

  位于伦敦市西郊的英国航空公司总部大楼新近建成并投入使用。该楼被称为是未来型办公大楼的样板,总造价二亿英镑,占地五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二千八百名职员上班。楼内设有银行、超市、饭店、咖啡屋、美发厅等。图为花园式的大楼入口。新华社记者 庞伟良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印尼各界敦促彻查骚乱真相
  调查苏哈托财产有进展
  据新华社雅加达12月23日电(记者赵金川、麦棠源)印度尼西亚各界人士22日欢迎政府承认5月骚乱所造成的后果,再次敦促政府采取进一步措施,彻底查清5月骚乱的真相。
  印尼政府5月骚乱联合实情调查委员会主席马祖基·达鲁斯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22日承认在今年5月骚乱中有52名妇女遭到强奸,24名妇女遭到性骚扰,这种态度是积极的,但最重要的是如何履行其全面调查5月骚乱事件的诺言。
  马祖基说,对骚乱的肇事者和幕后策划者进行调查是政府必须采取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步骤之一。如果政府不采取法律措施处理骚乱,得到社会帮助的实情调查委员会的努力将是徒劳的。
  据新华社雅加达12月23日电(记者赵金川、麦棠源)印度尼西尼亚占碑省高级检察院日前宣布,经过调查发现,前总统苏哈托在该省拥有两万公顷的棕榈油种植园。
  据此间媒体23日报道,占碑高级检察院负责人爱莲·苏碧燕托罗说,这是发现苏哈托在该省的胶合板工业、凤梨罐头厂和电视台拥有大量股份以来对其财产调查的最新结果。
  报道说,苏哈托及其家族在至少10个省份非法获取了大量土地和财产。印尼最高检察院发现苏哈托以个人名义将210亿印尼盾(约合230万美元)分别存入72家国内银行。
  当地媒体报道,苏哈托家族在国内3200家公司中持有股份,拥有至少200亿美元的财产。


第6版(国际)
专栏:

  欧行确定明年初欧元国家统一利率
  据新华社法兰克福(德国)12月22日电(记者杨华升)总部设在德国法兰克福的欧洲中央银行委员会成员22日在此间举行了今年的最后一次会议,确定明年1月1日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首批11个欧元区国家实行3%的统一指导利率。
  这是欧洲央行行长杜伊森贝赫当晚在法兰克福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的。他强调指出,欧洲央行的这一决定性的指导利率是“历史上较低的”。这应该看作是欧洲央行发出的“一个明确信号”,即在可预见的将来欧洲央行不会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
  为了稳定欧洲货币市场,欧洲央行确定在明年经货联盟启动后头三周将实行一个很窄的利率浮动幅度,即可从2.75%到3.25%之间上下浮动。杜伊森贝赫在解释欧洲央行上述决定时指出,欧元启动后新的金融市场要有“一个必要的适应阶段”。从明年1月21日开始,利率浮动幅度将从2%扩大到4.5%。


第6版(国际)
专栏:

  韩国遏制韩元升值
  新华社汉城12月23日电(记者朱克川)据当地媒体今天报道,韩国政府近日开始采取措施遏制韩元升值,以稳定出口贸易和金融市场。
  韩国政府于22日召开了一次经济部门副部长级会议,决定采取遏制韩元汇率继续上升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促使上市银行买进美元,压缩大型公有企业的海外贷款等。有关人士指出,如果这些措施仍不能遏止汇率上升,中央银行将直接收购市场上的美元,并考虑全部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97亿美元贷款。韩国政府表示,将力争在年底前将韩元对美元的汇率维持在1200∶1以下的水平。
  进入10月份,随着国际环境的改善和韩国金融与企业部门的结构调整渐趋深入,国内外舆论开始看好韩国的金融形势,从而推动韩元对美元汇率迅速上升。10月7日韩元对美元汇率是1380∶1,到12月初升到了1245∶1。自12月上旬开始,韩元升值进一步加速,21日曾一度升至1186∶1。韩元汇率上升标志着韩国外汇供需形势好转,这对偿还外债和企业融资有一定好处,但对出口却造成了压力,对此,韩国出口行业强烈呼吁政府干预。


第6版(国际)
专栏:

  八胞胎在美国休斯敦降生
  新华社洛杉矶12月22日电(记者吴月辉)世界上第一个平安降生的八胞胎正在美国休斯敦的一家医院受到医生们的精心照料。
  得克萨斯儿童医院21日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消息说,八胞胎中的第一个婴儿是12天前在当地一家危产和多胞胎医院降生的。20日,其余7个婴儿通过剖腹产手术在同一医院出生。这些孩子生下来以后就立即被送到了儿童医院进行特护。
  儿童医院没有透露父母的姓名和年龄,只说夫妇俩都是原籍尼日利亚的美国公民,母亲服用过受胎药物,也知道吃这种药可能怀上多胞胎。医院说,12月8日出生的女婴早产15个星期,20日诞生的7个婴儿则早产13周。
  八胞胎为两男六女,出生时的体重从320克到810克不等,最重的是一个男婴,最轻的一个是女婴。
  医院说,八胞胎至少要在医院住两个月。除12天前出生的女婴外,所有孩子目前都使用呼吸器。


第6版(国际)
专栏:年终专稿

  美国外交多方位扩展
  本报驻美国记者 马世琨 张勇
  1998年是美国内政外交反差显著的一年。内政方面,美国政府因自身原因和受反对党的掣肘,几乎无重大举措;外交则比较活跃。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国内经济形势好,在全球金融动荡中,美国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势头,使它推行全方位外交有实力后盾;二是克林顿总统受绯闻困扰,在国内事务中难有作为,从而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外交方面,来个“堤内损失堤外补”。
  今年以来,随着国际多极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大国关系也在进一步调整。美国凭借其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在一系列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力图“领导世界”,为自己谋取更大的战略利益。为此,它甚至不惜擅自动用武力,推行强权政治,在冷战后的世界上开了危险的先例,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谴责。总的来看,今年的美国外交,可以说是全面扩展,重点突出,有成效也有败笔。
  加强与非洲关系是今年美国的一个重大外交行动。3月22日至4月2日,克林顿出访撒哈拉以南非洲六国,成为20年来第一个访问该地区的美国在职总统,标志着美国非洲政策作出重大调整。访问中,克林顿突出强调两点:非洲战略地位重要,经济发展潜力很大,美国对非洲政策将从单纯经济援助转为援助与经贸合作相结合;再三道歉,承认历史上美国贩卖黑人奴隶“是不道德的”,美国长期对非洲无知是“罪孽”。美国这样做是看重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巨大的潜在市场,与法英等国争夺在非洲的主导地位,着眼于推行美国21世纪全球战略。克林顿此行赢得非洲国家的好感,促进了美非关系的发展。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美非成为伙伴尚需时日。
  1998年,中美关系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6月25日至7月3日,克林顿总统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两国元首通过互访,在重大的国际问题上取得了广泛共识,决定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达成两国高层定期互访、建立首脑热线、进行核能合作和海上军事合作等协议,互不把核武器瞄准对方。这为中美关系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标志着中美关系进入了新阶段。一年来,两国在缓和亚洲金融危机,制止南亚核军备竞赛,维护朝鲜半岛和平与稳定,以及打击国际犯罪、毒品和恐怖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表明中美有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可以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打破中东和谈僵局是今年美国外交的另一重大成果。自去年初开始,巴以和谈陷入僵局,面临不进则退的局面,这对美国的战略利益构成巨大威胁。今年以来,美国邀请巴以领导人多次会面,并提出具体的撤军建议。10月中旬,克林顿总统主持为时9天的巴以会谈,达成中东临时和平协议,使停滞19个月的中东和平进程重新启动。12月中旬,克林顿总统访问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自治区,为步履艰难的中东和平进程增加推动力。上述一切,使美国在中东问题上一贯偏袒以色列的形象有所改变,增大了其在中东和平进程中的发言权和回旋余地。
  推行经济战略是美国今年外交的一个重点。对亚洲金融危机,美国起初采取隔岸观火政策。直到今年上半年,美国还只是促压日本担负起重振亚洲经济的责任。随着危机的加深和蔓延,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速放缓,美国这才开始全面介入这场危机。从9月开始,美国倡导召开了一系列双边和多边会议,会同日本、西欧等国商讨对策。克林顿还提出了解决全球金融危机的方案,要求西方国家采取措施刺激自身经济并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救援能力。11月,克林顿动身去日本和韩国前,美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注入185亿美元。美国积极干预金融危机,着眼点首先是国内经济和美国在全球的政治经济战略利益,援助也不是无条件的,但对缓解亚洲金融危机确有成效,在推动全球金融体制改革方面也将起到积极作用。观察家认为,美国将进一步利用亚洲金融危机推销其政治、经济模式,维护其超级大国地位。
  一年来,美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相对平稳。美俄关系经过去年北约东扩的激烈较量,今年趋于平淡。美国依然奉行“弱俄”政策,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尽管俄罗斯在不少问题上与美国唱些反调,但美国亦不愿看到俄罗斯出现动乱。8月,俄罗斯发生经济危机,进而引发政局动荡时,美国曾积极予以援手。美欧关系今年也相对平稳,呈现大协调、小矛盾的态势。欧盟一些国家同美国之间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分歧,但没有对美国的主导地位构成威胁和挑战。针对东北亚地区出现的一些新情况,美日军事同盟有所加强。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今年在国际事务中撇开联合国,单方面使用武力的倾向有所加强。8月份,美国以报复国际恐怖主义活动为由,对苏丹和阿富汗境内两处目标实施了军事打击。在伊拉克问题上,美国的态度更为蛮横,一再威胁使用武力,公开宣布要搞掉萨达姆政权。年底,美国和英国未经联合国授权,对伊拉克进行了大规模空袭。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引起广泛谴责。美国非但没有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而且在联合国安理会中引起深刻分歧,使武器核查问题进一步复杂化。显然,在如何对付恐怖主义活动和处理伊拉克危机这类棘手问题上,美国并没有真正找到出路。(本报华盛顿电)


第6版(国际)
专栏:年终专稿

  美国内政局势不平静
  本报驻美国记者 张亮
  今年美国政局真可谓波澜起伏,别具特色。围绕克林顿总统的绯闻案,民主、共和两党激烈争斗,闹得不可开交。其结局是两败俱伤,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遭到惨败,而克林顿则沦为美国历史上被国会众议院弹劾的第二位总统。这一历史性事件无疑将给美国未来的政治和社会生活带来深刻影响。
  绯闻案是今年美国内政的焦点所在。这出肥皂剧从年初一直演到岁末,而且高潮迭起。绯闻案东窗事发后,独立检察官斯塔尔不择手段搞调查,极右势力摇旗呐喊,共和党大做文章,媒体推波助澜。调查报告一出笼,共和党把持的国会就将此公诸于世,并强行通过了弹劾调查克林顿的决议案。老百姓对此众说纷纭,但多数人认为这是“小题大做”,搞党派斗争。
  与此同时,克林顿一面竭力应对,一面力争在内政和外交上有所建树,以摆脱被动局面。在内政方面,他大谈与民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几大热点问题,如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改革社会保障和医疗制度、加强教育等等。特别是在与共和党围绕预算方案的争论中,克林顿稳扎稳打,得分不少。在外交方面,克林顿也相当活跃。他首次成功访问中国,促成巴以签署临时和平协议,出访非洲大陆,倡议缓解国际金融危机。也正因如此,克林顿虽然绯闻缠身,但在民意调查中的支持率一直保持在60%以上。
  显然,美国经济继续保持繁荣,在一定程度上帮了克林顿的忙。从1991年第二季度开始的这次经济增长即将进入第八个年头,美国整体竞争力有所提高,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连年保持低水平,贫困率下降。长期困扰美国经济的联邦财政赤字得以消灭,上一财政年度出现了750亿美元的盈余。今年国内生产总值估计可增长3.5%以上。民众手里钱多了,日子较前好过,毒品和犯罪等社会问题又有所缓解,大多数人自然对克林顿的政绩表示满意,反对因绯闻案把克林顿赶下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11月初的国会中期选举像是一次公民投票,反映出当前美国的民情民意,也反映了共和、民主两党政治力量的消长变化。共和党置国内外大事于不顾,一味纠缠绯闻案,结果得罪了广大选民。它本应加固在国会的多数地位,到头来却在众议院丢了5个席位,削弱了其立法主导权。震惊之余,众议院共和党领导层动了大手术,议长金里奇丢了乌纱帽,黯然离开国会山。相反,共和党的不少州长候选人则在选举中获胜,因为他们奉行务实政策,走中间路线,也不热衷于克林顿的绯闻案。由此可见,当前美国的政治思潮似乎正趋向“温和化”,无论是共和党内的“极端保守主义”,还是民主党内的“极端自由主义”,都越来越不得民心。
  沸沸扬扬的绯闻案在美国引起了强烈震撼,给国家的社会生活造成了巨大冲击,也在民间触发了一场关于伦理道德问题的大辩论。人们普遍认为,总统的行为是错误的,对社会特别是青少年教育产生了不良影响。但是如何处置此案,人们却意见相左。少数人要求总统引咎辞职或被弹劾下台,而多数人则主张以给总统“记过”处罚的折中办法了结此案,以尽快把社会的注意力转移到国内外大事上来。然而,共和党却凭借在国会的多数地位,强行通过了弹劾克林顿的两项条款。据分析,共和党此举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搞臭克林顿,二是为了稳固其选民阵地。
  新闻界的表现也受到公众的非议。受收视率和发行量等经济利益的驱动,各路媒体不顾社会影响,对绯闻案大炒特炒,许多重大国内外新闻却常遭冷遇。黄色新闻充斥主流媒体,不实报道不胜枚举。公众对此十分反感,抱怨媒体做得过分。有识之士指出,媒体应当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由于两党一直忙于在绯闻案问题上打“政治战”,今年美国内政方面的几大问题进展甚微。烟草法案和政治捐款改革法案“胎死腹中”,社会保障、医疗和教育改革“光打雷不下雨”。有迹象显示,其中后3件事,将是明年白宫和国会面临的重头戏,民主党和共和党在这些问题上将有一番较量。迫在眉睫的是,明年1月6日新一届国会开幕后,参议院将审理并裁决克林顿弹劾案。一般估计,“身负重伤”的克林顿最终可勉强保住总统宝座,但在他的剩余任期内恐怕难有大的作为。
  总之,今年美国政局极不平静,两党围绕绯闻案的争斗及其政治和社会影响无疑将载入美利坚史册。尽管下届总统大选要到2000年才举行,但有志问鼎白宫的两党人士已经跃跃欲试,明年将相继宣布竞选。因此,1999年的美国内政将更具大选色彩。(本报华盛顿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拉美应对金融危机
  本报驻墨西哥、巴西记者张仓吉 吴志华
  从今年开始,随着东南亚金融危机蔓延成全球性金融危机,拉美国家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受到程度不同的冲击。主要表现为股市下跌,汇市不稳,资金外流,外汇储备下降,外贸赤字上升,国际收支状况恶化,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估计全地区经济平均增长率将从去年的5.5%降到3%左右,大大低于预期的5%,明年经济增长可能进一步放慢。
  拉美遭受金融风暴冲击的外部原因是国际资本大规模自由流动,特别是短期外资的投机性运作,而更为重要的深层次内因在于拉美国家资金积累基础不稳,国内储蓄偏低,经济过分依赖外资,金融监管机制不健全,过度依赖资源性产品出口等。墨西哥和巴西是拉美国家中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但投资结构不合理,外资中投向金融市场比例也最高,因此受影响和冲击也最大。今年两国股市一跌再跌,股市总值今年损失都在40%以上。8月中旬俄罗斯金融危机爆发后,巴西金融市场更是险象环生。两个月内280多亿美元外资逃离,外汇储备从740多亿美元骤减至450亿美元。受国际市场原油、铜等原料产品价格持续下跌的影响,今年墨西哥、委内瑞拉和智利等原油或铜产品出口国外汇收入锐减。
  拉美国家经济结构和宏观经济政策与发生金融危机的亚洲国家有同有异。它们在对外开放商品和资本市场方面都迈出了较大的步伐,外贸飞速增长,外资大量涌入。但是又都有过分依赖外资特别是短期资本、外贸赤字带动经常项目赤字居高不下的问题。
  受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警示,许多拉美国家都加强了政府对金融业的监管力度,增强了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和预警及抗风险能力。如智利、哥伦比亚等国坚持的短期金融投资设限,减少了吸收这种“燕子资本”的风险。这是它们较亚洲国家优越的地方。因此,尽管持续一年多的亚洲危机和全球金融风暴接连不断强烈冲击拉美国家,但它造成的后果没有亚洲国家和俄罗斯那么严重。
  面对金融风暴强力冲击,拉美国家分别采取了一些应急措施和着眼于更长远的政策。巴西、墨西哥、智利、委内瑞拉等大部分拉美国家相继削减政府公共开支,削减货币投放,努力稳定本国货币,并运用银行利率杠杆,鼓励国内储蓄。另一方面,拉美国家适时调整出口战略,努力拓展新的出口市场,扩大非传统产品的出口,弥补原材料产品价格下跌造成的损失,并且从政策、资金和税收等方面向中小企业倾斜,帮助它们渡过难关,防止中小企业大面积破产造成失业率上扬等一连串社会问题。同时,拉美国家加强地区内部合作,积极寻求国际金融机构和西方7国集团的支持。
  11月13日,在美国推动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19个工业化国家对拉美采取直接救援行动,承诺在未来3年内向巴西提供415亿美元贷款。此举对帮助巴西走出困境,缓解和阻止险情蔓延,恢复国际资本对拉美市场的信心,进而稳定整个拉美金融形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美国和其它发达国家降息对拉美金融形势稳定产生了不可低估的间接作用。每一次降息都对拉美股市产生刺激作用,推动股市新一轮上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美国等西方国家伸手拉巴西,主要是巴西经济的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巴西是美国获得外贸顺差最多的国家,巴西还是美国在海外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国际社会这一次出手救援巴西实际上是救了拉美,当然也救了西方工业国家自己,因为这些国家在拉美有巨大投资和利益。
  8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速的推动下,国际资本自由流动愈益频繁。90年代以来,拉美吸收了大量的国际资本。从拉美国家的经验看,吸收外资比管理外资要容易得多。拉美既有智利利用外资成功的经验,又有墨西哥金融危机的教训。拉美经济界人士普遍认为,严格的、完善的管理是使外资有效参与国家经济运行的根本保证。相反,资本流入失控和资本流入逆转都有可能导致经济崩溃。具体说,一是引进外资要适度。二是要加强对外资的引导,制定出能吸引长期资本的宏观经济政策。三是要充分认识当前经济全球化使金融危机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很强的突发性的特点。
  从拉美主要国家1999年财政预算看,明年拉美国家仍将实行以财政紧缩、货币紧缩和稳定汇率为主要内容的“稳定化战略”,经济增长率可能进一步放慢。
  (本报墨西哥城、巴西利亚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