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

  学习宣传贯彻实施高教法座谈会举行
  李岚清希望实施好高教法促进高教事业深化改革健康发展
  本报北京12月17日讯 新华社记者尹鸿祝、本报记者董洪亮报道: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将于1999年1月1日施行。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教育部和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今天在京召开学习宣传、贯彻实施《高等教育法》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请主持会议的同志转达,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以及全社会认真学习宣传高教法,认真贯彻实施好高教法,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深化改革和健康发展,以新的面貌跨入21世纪。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珮云在座谈会上讲话指出,高教法的颁布和施行,对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依法治教和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权,通过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督促和支持各级政府将贯彻高教法真正落到实处。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讲话强调,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高等教育法》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坚持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加强和完善党对高校的领导,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责任制,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要依法履行职责,实行民主管理。二、继续推进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逐步落实高教法关于设立高校审批权限的规定,以利于地方政府根据本地经济、教育的发展水平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当地的高教事业。三、进一步落实高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各项规定,学校要依法自主办学。四、加快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展高教事业。五、积极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人才,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搞好教学、科研和其它工作,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六、加强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和条件保障,采取措施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座谈会上,北京市教委主任袁贵仁、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任彦申、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徐群渊、北京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院长李永涛等发言。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朱开轩主持了座谈会。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征文

  二十年后看观念
  李德民
  同二十年前相比,今天人们的观念,大有变化,有的甚至有天渊之别。这不妨从身边的小事谈起。
  当年,如果看到男同志穿西装、系领带,看到女同志烫头发、涂口红,人们会认为是作风轻浮,追求“资产阶级”情调,甚至还要加个“臭”字。如今,人们的观念变了,在衣着上,在生活中,“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讲究的是实用、大方、新颖,不会再因衣帽穿着产生阶级歧视,划分好人坏人,包括对外国人,对台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
  当年,乡下人外出务工、做买卖,城里人办企业,搞经营,包括知识分子业余时间兼课、译稿、出书,统统被认为是不务正业,搞“个人主义”甚至“资本主义”。如今,只要是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人前人后就堂堂正正,党和政府就支持鼓励,再不用偷偷摸摸,羞羞答答了。
  观念更新源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源于新时期的新实践,源于改革开放的历史变革。有很多新的观念,在建国之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近三十年间,人们闻所未闻,或者谈虎色变,现在已被逐步理解和接受。主要是我们的体制变了,做法变了,对于社会主义有了新的认识。比如,破产、兼并、玩股票、做期货、国企职工下岗、机关干部分流、大学毕业生不包分配,分配制度除了以按劳分配为主,还有按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分配,所有制除了坚持公有制为主,还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如此等等。在政治领域,差额选举、民意测验、村民自治、舆论监督,等等,都是新的变革,由此产生新观念。
  问题的关键在于,过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认识不清楚。认为“纯而又纯”,“一大二公”,绝对的“有计划按比例”,绝对的按劳分配,才是社会主义,否则就不是,就是假的。由此产生出一大堆糊涂认识、错误观念。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党的十五大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定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这跟过去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理解大不一样了。自然的,会由此产生一系列与过去不同的新做法、新观念。
  观念的变化是不可能停止的,我们今天所达到的,也只是一个新的开端。过去二十年,是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二十年;今后的岁月,也必然是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岁月。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要忠实地继承,也要创造性地发展。不继承、不坚持,就是离经叛道;不创新、不发展,就是刻舟求剑。两种倾向都是错误的,不足取的。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生产力才能不断发展,社会才能不断进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党的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而不是两个中心;是两个基本点,而不是一个基本点;这就是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是生动的、发展的,而不是停止的、一成不变的。
  存在决定意识。从观念的不断更新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多么快。同时,观念更新对实际生活影响也是巨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观念是“虚”的,也是“实”的。而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势必为改革和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第4版(要闻)
专栏:

  各民主党派中央举行座谈会
  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
  本报北京12月17日讯 记者李德金报道:各民主党派中央今天上午在京联合举行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座谈会。
  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民建中央主席成思危、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农工党中央主席蒋正华、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台盟中央主席张克辉、九三学社中央常务副主席王文元、民盟中央副主席冯之浚在会上发言,畅谈2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盛赞中国共产党和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伟大功绩,并回顾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经验。
  他们认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和我们国家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会议。在这次全会上,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变。20年来,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持续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为我国近现代历史上最富生机、最为辉煌的20年。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这一新时期最可宝贵的理论成果,为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他们指出,2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昭示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这是我们的改革和建设事业能够取得成功并继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座谈会由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主持。周铁农、雷洁琼等各民主党派中央负责人、老同志、部分中常委等近200人参加了座谈会。中共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刘延东应邀出席了会议。


第4版(要闻)
专栏:

  张全景在中组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
  始终不渝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
  本报北京12月17日讯 新华社记者陈雁、本报记者张严报道:中共中央组织部今天在北京召开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座谈会。中组部部长张全景在会上指出,20年来,我们党的自身建设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推进、不断加强的历史进程,呈现出整体推进的崭新局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张全景在讲话中列举了6个方面的成就:一是按照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大规模地平反冤假错案,全国共复查各类案件418万件,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奠定了基础。二是思想理论建设取得重大成果,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成绩显著。1993年以来,全国参加各种形式脱产理论学习的干部达2100万人次。三是提出并实行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切实加强。1997年底,省、地、县三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比1982年分别下降了7岁、6岁、5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分别占干部总数的93.5%、91.5%、83.6%,比1982年分别提高73、84、75个百分点。四是适应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干部制度改革迈出坚实步伐,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五是基层党组织的整顿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从1994年开始,分期分批对农村17.5万个处于软弱涣散、瘫痪状态和后进贫困村的党支部进行整顿,约有80%左右村的落后面貌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60%左右变化明显。1997年以来,对18.5万个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进行考核和调整,加强了企业党建工作,促进了企业改革和发展。六是以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建设得到加强,党内生活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张全景说,20年来,在邓小平理论特别是邓小平党建理论的指导下,全党以改革的精神,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进行了长期的艰苦探索,积累了大量的新鲜经验,获得了丰富的规律性认识。第一,必须完整准确地学习掌握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并把这一理论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指针。第二,必须密切联系党的基本路线来建设党,使党的建设为贯彻基本路线服务。第三,必须牢牢把握新时期党的建设总目标,把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和保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第四,必须坚持把从严治党的方针贯彻到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第五,必须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靠改革和制度创新来建设党的有效途径。第六,必须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健全和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党的建设,关键在党委。张全景指出,继续推进面向新世纪的伟大工程,必须紧紧抓住思想政治建设这个根本,始终不渝地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党员和干部。必须牢牢抓住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这个关键,全面提高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必须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基础,增强和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4版(要闻)
专栏:

  危险的先例
  本报评论员
  17日凌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突然遭到美国发动的代号为“沙漠之狐”的军事打击。猛烈的爆炸声惊醒了沉睡中的城市,伊拉克首都顿时硝烟四起。据报道,伊总统府和国际机场等处目标被炸,造成不少平民和儿童伤亡。美国绕过联合国安理会,无视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公然单方面对一个主权国家动武,开创了一个危险的恶劣先例,令世界深感震惊。
  美国对伊大打出手的霸气,立即在世界上引起广泛的不满。除英国以外,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明确表示坚决反对美国动武,强调决不允许导致国际形势严重复杂化的武力行径。法国对美国的军事行动表示遗憾,对军事打击造成人民伤亡表示惋惜。意大利一些政党对美军事行动予以谴责。就是在美国国内,也有人对白宫此次动武提出质疑和批评。这说明,美国此次行动在国内也没争取到足够的政治支持,其不负责任的性质不言而喻。国际上普遍要求美国立即停止军事行动,在联合国范围内通过政治协商解决危机。
  美国这次对伊动武,没有正当理由。它宣称,根据联合国特委会的报告,在过去的一个月中,伊拉克没有履行其承诺,与特委会进行全面和无条件的合作,事态“非常严重”,“绝不能接受”。实际上,特委会的报告只不过是美国的一个借口。因为与此同时,国际原子能机构对最近一个月伊拉克在武器核查问题上的态度却作出了积极的评价。人们记得,上个月美国就曾劳师远征伊拉克,只是由于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它才未能出手。但是,它对此决不善罢甘休,而是千方百计找碴对伊动武。
  美国这次对伊动武,师出无名,没有法律依据。美国的行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也没有国际社会共识与认可的基础。美国在此情况下对伊动武,完全是一种单方面行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这是“悲哀的一天”。在对伊发起进攻以后,美国总统克林顿公开宣布,此次对伊实施军事打击,是为了保卫美国的利益,推翻萨达姆政权。依仗自己强大的军事力量,随心所欲地对弱国大开杀戒,甚至使用武力去推翻一个国家的合法政府,这是典型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对此,国际社会岂能接受!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成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这种形势下,美国本来应该对世界的稳定与安宁负起更大的责任,但它却向无法无天的方向发展。美国此次对伊动武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即它可以无视《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无视大多数国家的意愿,随意对别国大动干戈。当此世纪之交,美国的行为要求国际社会作出一项严肃的抉择:是要和平与安宁的21世纪,还是要霸权威胁下的21世纪?
  “沙漠之狐”行动打响以后,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发表告人民书,呼吁伊拉克人民和所有阿拉伯人民奋起反抗美国的侵略。显然,美国的军事行动不但无助于联合国有关伊拉克武器核查协议的执行,而且将导致海湾地区和世界安全形势的严重恶化,导致国家关系和民族关系严重紧张。美国扬言,要对伊进行持续的打击,形势的发展令人忧虑。
  中国一贯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反对在国际关系中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我们呼吁,美国立即停止对伊的一切军事行动,通过和平途径解决争端,这才是明智的、符合国际社会共同意愿的选择。


第4版(要闻)
专栏:

  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
  澳门回归各项准备工作正积极有序进行
  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 今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倒计时一周年。外交部发言人孙玉玺今天在记者招待会上就此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他说,再过一年中国将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这是继香港回归祖国后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件大事,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他说,自1987年中葡两国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以来,中葡双方为贯彻联合声明保持合作,就澳门平稳过渡和政权顺利交接的有关事宜进行了磋商,在解决澳门过渡时期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上取得了成果或不同程度的进展。
  他强调,在最后的一年里,中葡双方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加快解决与政权交接密切相关的各项问题的工作步伐。
  他说,目前澳门回归中国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积极有序地进行。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实现澳门的平稳过渡和政权顺利交接。


第4版(要闻)
专栏:

  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谈话
  中国谴责美对伊采取军事打击
  呼吁美立即停止对伊一切军事行动
  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孙玉玺今天上午在这里发表谈话,谴责美国对伊拉克采取军事打击行动。
  他说:美国对伊拉克采取军事打击行动,我们深感震惊。中国力主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反对在国际关系中使用武力。美国未经安理会授权,单方面对伊拉克使用武力,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我们对此予以谴责。我们呼吁美国立即停止对伊拉克的一切军事行动。


第4版(要闻)
专栏:

  总结伟大实践 展示丰硕成果
  ——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评选侧记
  本报记者 黄十庆
  20年前的12月18日,改变当代中国历史命运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0年后,“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在同一天于北京开幕。
  精心筹备为大局
  春天的北京,风和日丽。3月下旬,中共中央专门印发了《关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纪念活动的通知》,部署安排了六项重要纪念活动,其中之一是在12月中旬召开“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会议的筹备工作由中宣部负责。4月7日,来自中宣部、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解放军总政治部七个单位的负责同志集聚一起,举行“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历时八个多月的研讨会筹备工作由此正式拉开帷幕。
  4月17日,中宣部印发《关于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筹备工作的通知》,就研讨会的指导思想、代表名额分配、论文选题范围以及论文的要求、推荐和评选等作了说明,要求各地各部门按照中央精神,认真做好论文的组织和推荐工作。
  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论文征集的进展情况,8月24日至26日,中宣部在兰州召开理论工作调研座谈会。中宣部副部长、研讨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白克明在讲话中强调,这次会议不是一般的学术研讨会,中央重视,意义重大,政治性、政策性强;要把研讨会开成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大会,开成促进理论界、社科界在邓小平理论旗帜下团结前进的大会。
  10月15日至21日,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京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文评选工作。11月16日,筹备工作领导小组举行会议,审议同意146篇论文入选。
  在长达250多天的会议筹备过程中,筹备工作领导小组以及负责具体工作的中宣部理论局的同志,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精心筹划,使理论研讨会各项筹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万千篇什求佳作
  此次研讨会论文的征集、推荐工作由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中直机关工委和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宣传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负责。各地各部门党委和宣传部把这次活动作为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研究本地区本部门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良机,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广大社科理论工作者和党政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满腔热情地撰写论文。一些省市领导和中央部委主要负责同志,也在百忙之余,亲自撰写文章。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各部门为这次活动撰写的论文达4000余篇。
  素有东方明珠之称的上海,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上海市委宣传部发动早、抓得紧,4月30日已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征文活动,各系统共收到论文500余篇,经层层评选后,他们推荐的4篇论文均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地处西北的甘肃省,省委和省委宣传部十分重视组织和推荐论文工作,广泛动员全省的社科理论工作者参与论文撰写,共收到论文110篇。他们还确定一批重点单位、重点作者和重点选题,组织力量撰写重点文章,并经专家多次讨论,精雕细刻,使推荐的4篇论文达到了较高质量。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理论研究队伍,发扬部队的优良传统,依靠整体优势协作攻关。受解放军总政治部委托负责具体的论文推荐工作的国防大学,邀请有关专家组成论文指导小组和论文评审委员会,紧紧抓住确定选题、力量组织、统筹协调、论文指导四个环节,反复推敲,反复修改,从全军和武警部队送来的140篇文章中,精选出20篇推荐到理论研讨会。
  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吉林、天津、青海等省市,以及国务院研究室、财政部等部门,论文组织工作也相当出色。这就为下一步的论文评选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位于北京亚运村以北17公里的小汤山,风景秀丽,以温泉而著名。10月中下旬,参加理论研讨会论文评选的19位专家学者就集中在小汤山一家招待所里。他们无暇欣赏这里迷人的秋色,全身心投入到论文评选中。为了参加论文评选,有人推掉了去香港讲学的邀请,有人取消了原定的外事活动,还有人身体不好也抱病参加……
  这次理论研讨会论文的评选原则是,站在十五大的高度,用十五大精神总结历史经验,着重反映20年来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入选论文应当有理论深度,密切联系实际,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论文评选工作分为三个阶段:小组初评、小组复议和大会评议。经过6天的评选,从各地各部门推荐的238篇论文中,评出146篇拟入选论文。在此基础上,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又对全部论文进行认真复核,并对每篇拟入选论文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最后,经筹备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同意146篇文章入选,随后向各推荐单位发出论文入选通知。至此,整个研讨会论文的组织、推荐、评选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浓墨重彩写春秋
  据介绍,这次理论研讨会入选论文,内容十分丰富,几乎涵盖了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邓小平的伟大贡献,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十五大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与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民族、宗教、军事、外交问题,等等有理论问题,又有实践问题;有宏观层面,又有地方特色,从不同领域、不同侧面回顾和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0年的成功实践和基本经验。
  参加论文评选工作的中央党校教授李忠杰认为,主题集中而又鲜明,是入选论文的一个显著特点。论文突出反映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和邓小平同志的历史功绩;突出反映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往开来,坚持和丰富发展邓小平理论,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的历史贡献;突出反映了在党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从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和历史创造精神,时代感和现实感强烈。
  从论文作者看,既有德高望重、学识渊博、长期辛勤耕耘在理论学术园地的老专家、老教授,也有改革开放20年间涌现出的颇有理论建树的中青年学者以及从事实际工作的党政干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还有37名省部军级以上的高级领导干部。曾多次参加全国性理论研讨会论文评选工作的中央党校教授赵曜说,专家学者与领导干部结合,是这次理论研讨会的特点之一,反映了理论工作与实际工作的结合。
  理论的发展源于实践的深入。“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的征集、推荐和评选活动,范围之广,成果之丰富,是以往的研讨会所不多见的。这充分说明,2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深入发展,全党全国人民对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解更加深刻,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充满信心。这次研讨会论文评选工作从一个侧面展现了近年来理论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