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1月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巾帼园)
专栏:

  步入实践的沙产业
  刘恕
  沙产业理论是1984年由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同志在关于农业现代化的讨论会上提出来的。15年来,钱老本人通过讲话、书信,对沙产业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方法手段进行过周详的阐述。1994年全国60多位专家学者集会,根据10年来的科学探索和生产实践,认为钱学森沙产业理论告诉人们,生态条件十分严酷的沙漠戈壁地区具有充沛的阳光,只要人们精巧地捕捉利用这一制造绿色物质之源,在荒芜的不毛之地上,仍可提供人们维持生存的食品。这是用全新的观念、全新的思维方式看待沙漠,是跨世纪的沙漠利用战略构想。
  几年来,在这一战略构想的指导下,一批热心的科技人员、地方领导以及生产第一线的实干家执著努力地在东起科尔沁沙地,西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南北的沙漠戈壁上实践着这一战略构想。群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概括沙产业的技术为“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甘肃张掖地区在年降水仅150毫米的龙首山下百里不毛砾石戈壁上,汇集洪水,建造半地下温棚,用滴灌、无土栽培等先进的手段,使每亩的效益超过万元。荒漠中由白色温棚构成的新绿洲,在古丝绸之路上形成了壮丽的风景线。
  回顾沙产业发展的历程,使我们难以忘怀的是,沙产业的发展始终得到国家有关领导的重视和关心。宋平同志在1995年11月30日讲话提出“要认真重视沙产业”。温家宝同志在1995年11月9日的批示中指出:“办好这件事不但有经济意义,而且有社会和生态意义。”姜春云同志在1997年3月对农发行关于支持沙产业的建议书上批示:“抓得好,支持沙产业意义重大也大有可为,应加大工作力度,以取得更大成效。”甘肃省委、省政府,内蒙古自治区的领导也都对沙产业发展给予了很大的关注。
  今天,从东至西的沙区里,初步形成一批有示范作用的基地,沙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由理论走向实践的新阶段。
  一、沙产业拓展了人类生存和生活的新空间
  钱老所倡导的沙产业,其远瞻性的导向作用和全局性的战略意义就在于它告诉了我们,占陆地面积1/3的干旱、半干旱沙漠地区,这些通常被称为“不毛的边疆”、“荒无人烟的原野”,由于有充沛的阳光,有可能造就极高的植物生产力,变不毛之地为沃土,拓展为人类生活和生存提供物质需要的空间。
  二、沙产业所倡导的是新的农业文明
  沙产业是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是运用理论和技术知识来从事固定太阳能的农业生产产业。知识密集的沙产业区别于以传统农艺为手段的农业生产,在承认沙漠、戈壁不利自然要素的同时,不把某些自然资源条件的亏缺看作人们无能为力的限制,而是相信资源有限,智慧无穷的道理。集成一切可能运用的技术、材料、新知识,加大智慧资本的投入,创造新的农业文明。沙产业依赖的能源是天赐的阳光或阳光的转化形态;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最大限度地固定太阳能。目前的地膜、温室,虽然改善了地表的水热条件,提高了阳光的利用效益,但只是一个初级阶段;钱学森同志预言的真正沙产业形成时,知识密集型的沙产业将集成一切有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新知识、新材料,包括信息革命的成果和生物工程的手段,在沙漠、戈壁上创造地球表层上最高的光合作用效率,迎来新的农业文明。
  近几年,受短期利益驱动,某些地区出现滥垦沙质草原、沙质疏林地的行为。将会引起大面积的土地沙化,是一种不文明的做法,与沙产业思想背道而驰,当引起高度重视。
  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在实践中发展沙产业
  沙产业理论给予我们的是一种观念上的转变,走知识密集型的道路来组织农业生产;沙产业理论给予我们的是一个奋斗的目标,是对传统思维的挑战;沙产业理论给予我们的是一种立足于技术创新方法,沙产业强调以辩证思维对待脆弱生态条件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寓环境保护于发展之中,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因此,沙产业将迎来大发展的新局面。
  (作者系中国科协副主席、著名女科学家,中国促进沙产业发展基金管委会主任)(附图片)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县固沙林场的职工坚持种草植树防风固沙,腾格里沙漠沿中卫一线已向后退却了15公里,实现了人进沙退。新华社记者 刘海峰摄


第7版(巾帼园)
专栏:心里话

  回报地球母亲
  马利
  母亲养育了子女,繁衍了人类。回报母亲,是人性的本能,也是人类社会的道德和法制规范,这是尽人皆知的常识。
  但是,人类还有另一个母亲,需要回报,这就是地球。
  早在70多年之前,诗人郭沫若就以炽热的诗句歌唱着:《地球,我的母亲》。诗人真切地发问:“地球!我的母亲!/我过去,现在,未来/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我要怎么样才能报答你的深恩?”
  比喻地球为母亲,十分恰切地表明了人类和地球的关系。没有地球的养育和呵护,就不可能有人类。地球以她丰富的资源无私地供养了人类所需的一切。而且,据现代科学所知,在迄今探明的宇宙星球里,地球只是一个偶然存在;没有一个星球可以像她一样适于人类生存。因而,人类不得不十分惋惜地慨叹,只有一个地球!
  可是,对于地球这样一个无私的母亲,人类都做了一些什么样的回报呢?掠夺式地开发和浪费着各类资源,污染和破坏着从地面到空间的各种环境。水源枯竭、地表荒漠、森林滥伐、空气污染,我们曾经健壮美丽的地球母亲,日趋衰老和丑陋。
  在地球面前,人类有时更像一些不肖之子。
  问题的严重性还不只在这里,因为地球还是一个特殊的母亲,她养育的是全人类以及他们无数代的子孙,是人类共有的和永远的母亲。人类并不希望自己的子孙面对的地球是一个衰竭苍老的老祖母。
  所幸的是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人类日渐认识到了“不孝”的恶果,把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当成了一件大事,越来越多的人志愿去为恢复地球母亲的青春而作出努力。治沙造林的恩格贝人响亮地喊出“替祖宗还债,为子孙造福”,正是有见识的人们共有的心声。
  如果,人类希望有一个健康、幸福的后代,就得首先保证地球永远是一个健康、年轻的母亲。那么,必须从现在就开始,从每一个人做起,以对生身母亲一样的孝心,对待地球母亲的生态环境保护。如果说回报,这就是最好的回报!


第7版(巾帼园)
专栏:家庭·社会

  我家生活比蜜甜
  提起我的家庭组合是特殊的,不怕您见笑,我们夫妇两人只有一只好手,三条好腿。您或许觉得,我俩的结合是不幸的,或许担心我们该怎样生活?
  我叫孟令芹,今年47岁,两岁那年,双手被烫伤,因治疗不及时,造成伤口粘连,一双好手变成了两个肉疙瘩。我丈夫郭景义,今年49岁,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右手萎缩,还有一条腿不利索,只有一只左手和一条右腿是好的。
  我们结婚不久,跟婆婆一起过了5年多,有了一个男孩子,分家时的全部家底儿只有一口破板柜,一个旧碗橱,三床被褥,还背了300多元的债。
  说来也巧,我们分家这年,正是党和政府允许发展个体经济的时候,这个喜讯给我俩增添了勇气和信心。
  我们夫妻俩从此开始了艰苦创业的新生活。我喂猪、养鸡,每天天不亮就爬起来,夜很深了才休息。我精心喂养的8头肥猪,1350只商品鸡卖了钱,收入一天比一天多,还清了借款、欠粮。为了住上新房,每天我俩都到河套去捡石头,硬是盖起了三间瓦房。
  1980年,婆婆瘫在了炕上,我每天除了照顾好婆婆的吃、喝、拉、撒、睡外,还得喂猪鸡。本来我们家兄弟三个人,应轮班伺候老人,可那两家的日子也不景气,我就对他们说:“我先伺候着,等你们日子宽松点再说吧。”这话一撂下就是两年。一直伺候到婆婆去世。为此,我多次被评为村、镇、县三级的五好家庭,并出席了县、镇两级“三八”红旗手表彰大会。
  1983年我又办起了个体经营日用小百货店,整干了12年,挣了近10万元。1992年我们拆掉了那三间瓦房,建起了上、下两层楼房,同时我还在自己的楼房上下种上了牡丹、扶桑、月季,院子里花香扑鼻。
  1996年我们又投资5000多元在妹妹家大院子里建起13间猪圈,两间粉料房,进了4头母猪,1头种猪,1997年一年就繁殖了40头小猪,今年又卖了30多头小猪,我常想,虽然我是残疾人,但我要靠自己的努力奋斗,自强、自立,有了党的好政策做主,腰杆就硬,干劲就足。
  密云县密云镇南菜园村 孟令芹口述
  密云县密云镇党委宣传科 田金环整理


第7版(巾帼园)
专栏:军嫂情

  军嫂王米英的故事
  孙艳伟 崔熠
  如果说,军人是绿色的钢铁长城,那么军人的妻子则是这钢铁长城下默默无闻的基石。
  10年前的一天,刚刚穿上“橄榄绿”的邰建民问前来送行的未婚妻:“米英,你愿等我3年吗?”米英羞涩地说:“不要说3年,就是10年、20年……”米英的话使邰建民吃了定心丸。在新兵连,他是训练标兵。下中队后,很快成为执勤能手。正当邰建民准备大干一番的时候,组织上却要他喂猪。本来在入伍前就与猪、羊打交道的他,真没想到,来到部队还要喂猪,邰建民产生了自卑———是不是生就的养猪命———这下可怎么向米英交待呀?于是,一个月没给米英写信。米英感到不对劲,就去了他家,这才从他母亲口里了解到实情。作为教师,米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千里迢迢来到部队,开导郁闷寡欢的邰建民:“建民,干什么工作是组织上的安排,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你干什么,我都不会嫌弃。”爱的力量是伟大的。两年时间,他先后养猪60多头,种菜1万余公斤,为中队节约伙食费3万余元。
  他们准备结婚了,米英家里却一致反对这门亲事,认为建民家里太穷。可米英决心已定,1993年6月份,他俩终成秦晋之好。
  女人一旦成为军人的妻子,所付出的艰辛比旁人总是多几分。1995年春的一个晚上,婆婆突然肚痛,这下可把挺着大肚子的米英急坏了,她硬撑着,在李大婶的帮助下,步行十余里,将婆婆送到医院。婆婆还没出院,她又临产了,李大婶背着她悄悄给建民发了电报。等建民赶到家,女儿已生下15天了。
  王米英,在学校是位优秀教师,在战士面前,也是一位好老师。暑假,她带着女儿到部队探望丈夫,战士们脱下的脏衣服,她二话没说就拿去洗了。战士王志强为了考军校,整日埋头苦读,基础差、学习方法不得力,连续考了两年都名落孙山,今年是最后一次机会,米英得知情况后,义无反顾地当起了小王的文化辅导老师。
  一个事业有成的男人背后,必然站着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女性。邰建民连续5年荣立三等功,连续4次被评为“优秀党员”,3次被总队评为“端正党风先进个人”。王米英自己也多次被县里评为“先进个人”、“军人的好妻子”、“模范教师”等。去年,她又被武警总队评为“好军嫂”。


第7版(巾帼园)
专栏:妇女家园环境专稿

  为有一个绿色家园
  本报记者 周笑浪
  当沙尘暴搅得天空昏黑时,我们感叹森林的消失,草原的沙化;当江南水乡市民不得不买矿泉水做饭时,我们怀念那已消失的“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景色;在废气、垃圾、噪声充斥的都市,我们渴望回归大自然。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日益增加的人口压力,我们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为了绿水青山,为了蓝天白云,从80年代末以来,全国妇联和各级妇联组织广大妇女投身环境整治,环境保护,做了大量工作。
  全国妇联积极参与制定《中国21世纪议程》和其他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并与国家环保总局合作,评选表彰了“中国妇女环保百佳”。在1995年北京世界妇女大会上,全国妇联成功地组织了“妇女与环境”论坛。在“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中,全国妇联把绿化城市、美化家庭、保护环境作为文明家庭评选的重要条件,从而推进了广大市民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城乡环境保护。
  为了增强广大妇女的环保意识,各级妇联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妇女·家园·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广大妇女走出家门,亲身参加环境保护的实践。
  福州市妇联把“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相结合,开展“妇女·家园·环境”宣传活动,并发出致全市广大家庭的一封信,要求:家家户户居室卫生整洁;阳台美化、绿化;自觉实行垃圾袋装;门前、公用楼道里无乱堆、乱放、乱张贴现象;周末各家各户集体打扫一次楼院卫生。呼吁家家户户行动起来,让每个家庭美化起来,让每个楼道干净起来,让每个小区文明起来。
  陕西省“妈妈环保活动”行动快、声势大、社会影响好。在每个月最后一个周末的“妈妈环保志愿者活动日”里,这个省成百上千的妈妈们带着孩子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和重点大街,清扫垃圾;山西省“三晋妇女爱我家园”的活动新颖而寓意深刻:五好文明家庭每户种植5棵“幸福树”,新婚佳侣每对种植5棵“情侣树”,要求妇女每人种植5棵“环保树”。通过这一活动,山西妇女植树1315万余株;江苏省为了增强广大妇女的绿色消费意识,特意举办了绿色产品、绿色食品有奖知识竞赛。南京市妇女发起“秦淮儿女保护秦淮河”大行动,沿河两岸的妇女自觉响应,不向秦淮河倾倒垃圾和污物;江西以赣州地区为试点,广泛推行“猪———沼———果”生态农业工程;山东省将1万个布袋子,连同抑制白色污染的决心一齐发向市民。
  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省汾阳市,市长助理靳尔兰被誉为“环保女旗手”。1997年她走马上任以来,与市环保局开办乡镇巡回培训班18期,这个培训班的学员都是农村“双学双比”的女能人和科技示范户。在培训班里,她们接受了环境保护、生态农业的知识培训。现在,生态农业在汾阳农村,已呈星火燎原之势。
  环保教育像拂面的春风,吹到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山寨,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不仅组织妇女种花植树,美化“独峰”旅游区,而且还发动妇女从改厕入手,把桶厕改为有自来水冲洗的水泥池厕所,一个文明卫生、注重环境保护的生活方式正在侗族妇女中兴起。
  淮北市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煤炭工业基地,近30年采挖使矿区地表塌陷15万亩,每年还以万亩的速度增加。在塌陷区,土地荒芜,房屋倒塌,生态失衡;堆积如山的煤矸石和粉煤灰产生着粉尘和有害气体,直接危及城乡居民的身心健康。失去土地的农村男子,为了生计,纷纷流向城市“淘金”,把塌陷区的烂摊子丢给了留守的妇女。
  早在十几年前,在市土地局和妇联的组织下,塌陷区的妇女不等不靠,不怨天尤人,想方设法重建家园。她们利用塌陷区边缘水域养鱼种藕,在塌陷地上复田造林,种植瓜果和蔬菜,还请来专家对“三废”进行综合治理,以一个大塌陷区为例,那6000亩沼泽地,被妇女们挖成养鱼塘2500亩,造地1500亩,建果林500亩,种蔬菜200亩,治理后年总产值600多万元。
  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装点美好家园,妇女姐妹们正在不懈努力着。


第7版(巾帼园)
专栏:

  我为远山正瑛先生当翻译
  谷晓兰
  初与远山先生接触是在包头市园林科研所。当时我作为一个日语翻译接待了先生的来访,并从此跟先生成了“忘年之交”(当时先生81岁,我只有19岁),不断有书信往来,交流花草种植技术信息,研讨如何在中国开展治理沙漠问题,此后曾多次陪同远山先生到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沙坡头葡萄栽培试验基地工作。先生见我年轻,工作有朝气,出入沙漠不叫苦、不怕累,对我的翻译也很满意。我看到远山先生80多岁高龄还为中国的沙漠绿化而奔走,无私地奉献着,索性辞去了园林所的工作,一心跟随远山先生搞沙漠绿化了。
  许多报刊都登有头戴遮阳帽,身穿工作服,臂上有一个醒目的袖标,脚上一双高筒雨靴,背着一个工具袋的描写,这就是远山先生的着装特点,也是他的真实写照。他不知疲倦地工作,每年在沙漠里工作200多天,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我随先生1989年来到恩格贝,随着恩格贝沙产业的发展,从原来只有4户人家,现在已经形成了200多人的小社区。他看到一些农民们带着孩子下地劳动,担心碰伤了孩子,在他出资捐助下,示范区建起了幼儿园。临近恩格贝的蒲圪卜小学,一直是远山先生关注的重点,经常到学校去访问。他创办了失学儿童教育基金会,多次从日本募集学费、文具、玩具、衣物等捐助给他们。今年9月日本文部省和伦理研究所举办的“日本全国生涯学习大会”邀请远山先生去演讲,我有幸带恩格贝蒲圪卜小学的10名师生参加了这次大会,使沙漠中的孩子走向了世界,受到了日本青少年和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
  凡是来恩格贝的志愿者、采访者,都要在恩格贝的会议室兼“沙漠教室”聆听远山先生有关治沙、绿色和平的理论,谈起恩格贝的长远规划他讲得津津乐道,慷慨激昂,他还细致入微地讲解如何用铁锨挖树坑,树坑的深度,树苗的扶持等等。他认为对已经习惯了用电脑与机械化的现代日本人这些是必要的。如今已讲数百次之多,令我叹服。
  十几年来,远山先生的言传身教深深地感染了我。他关心我的工作,更关心我的成长,既是严师又像慈父。1990年春,我分娩刚过满月,就随先生去宁夏银川开会,我本想不带孩子去参加,可是远山先生认为断了母乳对孩子健康不利,坚持让我带孩子去。
  远山先生的理想,远山先生的追求,远山先生的形象感染着我,也感染着成千上万的人们。
翻译谷晓兰与远山先生(附图片)


第7版(巾帼园)
专栏:

  一个日本女人的沙漠绿色梦
  王小马
  日本是没有沙漠的。仅有的一些海滩沙丘,在几十年前,已被上代人装点得郁郁葱葱。家居在东京都千叶市的星惠美子,这位日本国普通妇女,却对沙漠情有独钟。那是1992年10月,她参加了远山正瑛先生组织的中国沙漠绿化协力队,来到内蒙古库布齐沙漠,她立即被那浩瀚神奇的沙漠震惊了。她做梦也没有想到,沙漠竟然吞噬了我们这么大的生存空间,居住在这里的人和这条“黄龙”争夺,竟然奇迹般地造出了一块几十平方公里的绿洲。她决心加入到这支制服沙漠的队伍中来。从此,这支治沙队伍中,又添了一位来自异国的中年妇女。
  星惠美子在日本是位普通的公司职员,她的收入,既要维持生活又要供女儿上学,生活并非富裕。为了支付自己和女儿每年到内蒙古植树的费用,她在日本又找其他工作,攒够来中国的费用,年复一年,将辛勤的汗水洒在了沙漠上。
  沙漠中的气候是恶劣的。白天烈日炎炎,干燥高温,地表温度高达60摄氏度。在这样的环境中还要挖坑植树,不适应的人就会晕倒。一天劳作下来,浑身疼痛。
  有些人曾疑惑地问星惠美子,自己拿着钱,却来买罪受,这图啥?她坦然地说:“我喜欢中国,喜欢中国人,我们都在一个地球。”
  1992年,星惠美子是一个人参加植树团来沙漠里的,后来她每年带着女儿来。回到日本后,她拿着大量在沙漠里劳动、工作、生活的照片,给周围的亲属朋友、熟人看,介绍沙漠情况,说服大家都来参加支援中国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的绿化,人们被她的真诚所感动,响应她倡议的人越来越多,近年来,她可以独立组织起植树团来中国,这里有职员、教师、家庭主妇,几乎清一色是由日本妇女组成的,每次都兴致勃勃而来,依依不舍而去。临别时许多人眼里噙着泪水,用汉语和日语不停地道别,“明年见”,这几乎是每位来植树的日本人都学会的汉语。
  几年来,星惠美子和中国的沙漠结下了不解之缘,和这里的人也结下了深情厚谊。她一来到库布齐沙漠的恩格贝,当地人都亲切地称她说:“星大姐又回来了。”她每次都要利用晚上或空闲的时间,到当地牧民农民的家里,看望她的老朋友,当地的农家妇女,并给她们带来一些礼物,唠唠家常,亲切得就像一家人。


第7版(巾帼园)
专栏:小资料

  小资料
  毛泽东敬母
  1919年,毛泽东的母亲因病去世。他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写了一篇《祭母文》,称颂母亲:“吾母高风,首推博爱,遐迩亲疏,一皆覆载;恺恻慈祥,感动庶汇。”
  周恩来敬母
  周恩来9岁那年生母去世,10岁那年嗣母又病故。他一直深深地怀念着她们。1946年在重庆,他对美国记者李普曼谈到自己的身世时,深情地回忆说:“我还得感谢母亲的启发,没有她的爱护,我不会走上求学的道路。”“嗣母终日守在房中不出门,我的好静的性格是从她身上继承过来的。但我的生母是个爽朗的人,因此我的性格也有她的这一部分。”他感叹地说:“38年了,我没有回过家,母亲墓前想已白杨萧萧,我却痛悔亲恩未报!”
  朱德敬母
  朱德自幼家贫,是母亲任劳任怨、辛辛苦苦抚育他们成长。他对母亲十分尊敬,专门写了长篇回忆录《母亲的回忆》,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母亲的尊敬之情。


第7版(巾帼园)
专栏:

  被部队官兵称为“知心大姐”的中国妇女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军区司令部计生办主任韩瑞芬(左三),大会结束后,立即深入部队积极宣传大会精神,鼓励部队女干部、战士和军嫂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部队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缪青民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