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专页)
专栏: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一百周年

  忆少奇同志一次调研之行
  张文健 刘振德 马尚志
  刘少奇同志一贯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他更加勤于调查研究,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解决问题。特别是每当我国的社会生活发生新的变化时,他对调查研究工作就抓得更紧,常常是一年数次下去调查研究。1957年2月至4月,他到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地,用70多天时间,就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沿途同各地干部、群众座谈,并作了多次重要讲话,先后发表了3篇重要文章,引起了各级领导对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视。
  一次精心安排的调查活动
  1957年2月中旬,少奇同志要外出调查,他交待说:“这次去的地方比较多,时间比较长,为了少给地方增加麻烦,我们自己带生活用品,吃、住、开会都准备在火车上。到地方上不要在生活上向人家提这样那样的要求。我们是去工作的,不是去给人家找麻烦的。”他还说:“要同铁道部说好,我们的车在铁路上运行时,不能影响其它客车、货车的正常运输;我们停车时要停在不常用的道岔子上。”
  少奇同志这次外出调查研究,带着一个调查组,他们是共青团中央的罗毅、张黎群,全国总工会的李修仁,教育部的徐方庭、邢坚,中央办公厅的邓力群。少奇同志还指示身边工作人员也要尽可能地参加调查工作,更多地了解一些情况。
  临行前,少奇同调查组谈话时指出:“现在有些地方发生了工人、农民、学生闹事,我们要好好地研究一下,对那些闹事群众采取什么政策,如果没有正确的政策,势必发生像波匈事件那样的情况。现在地主阶级已经消灭,反革命已基本肃清,帝国主义也赶走了,因此,同敌人的矛盾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人民内部的矛盾突出了,它是主要的了。由于我们是执政党,什么事情办不好群众就怪在我们身上。群众怪我们的原因有两条,一是我们有官僚主义,二是我们的政策有错误。”少奇同志还说:“调查组分头调查,各有侧重,集中汇报,交换意见,研究问题。”
  1957年2月18日,少奇同志率调查组乘火车离开北京。在从北京到保定的路上,他请调查组、身边工作人员和列车上的负责同志到餐车上开会,亲切地和每个人握手,对不熟悉的人还要问清姓名、籍贯。大家都坐好后,他高兴地说:“同志们,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在一起工作了,我相信大家一定能不分彼此,团结一致,共同做好各项工作。”因为握手时有个别同志叫他委员长,他就老话重提:“我有一点要求,请你们今后不要称呼我的官衔,我也不称呼你们的官衔,大家都称同志,好不好?”大家齐声回答:“好!”从此,火车就成了我们的家,成了我们流动的办公室。
  边调查边解决问题
  我们的火车第一站停在当时河北省委所在地保定。列车刚停稳,河北省委书记林铁同志等就赶来了,一上车林铁就开始汇报工作,他说:“由于去年遭受了严重的旱涝灾害,不少地区严重缺粮,请示中央给予支援。”少奇同志急切地问:“你们大约需要多少斤粮食?”林铁说:“我们反复算过,有500亿斤粮食就过得去了。”民以食为天,那么多群众缺少口粮是个大问题,解决不好会饿死人,会影响春耕生产。当天深夜,少奇同志给周恩来总理通了电话,要国务院尽快调给河北省500亿斤粮食。周总理完全同意,并说很快就会作出具体安排,予以落实。
  第二天下午,少奇同志来到河北省委大院,看望省委的同志,告诉他们中央很快就会如数调给河北500亿斤粮食,大家非常高兴,说这可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2月28日,少奇同志的专列到达河南新乡。一到新乡,我们就听说不久前这里发生了一起“反革命事件”:一个小工厂,100多名职工参加了罢工闹事。对此事,我们工作人员议论纷纷,不少同志气愤地说,在我们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里,这些工人怎么能像对待压迫剥削他们的资本家那样闹事呢?
  少奇同志是个勤于思慎于行的人,对重大问题从不轻易表态,他还像往常那样沉着冷静,不急不躁。特别是听了当地有关领导对此事的汇报,并说已按“反革命事件”处理之后,他也没有立即表态,看情形,他对此案有疑,想先查清事实真相再下结论。
  少奇同志派调查组对此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他听了调查组的汇报,同新乡市委的负责同志交换意见后,终于下了结论:这不是反革命事件。
  少奇同志对身边工作人员说:“你们议论这是反革命事件,就是因为没有剥削和压迫了,工人不该罢工闹事?这样看问题未免太简单了。即使不存在剥削和压迫了,也还会产生新的问题,我们的社会中还存在着很多官僚主义,还存在着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我们是执政党,如果我们不能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那么就会逐步失去人民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就有垮台的危险。比如对这100多名工人,如果我们采取稳妥而慎重的步骤,把该给大家讲清楚的都讲清楚,包括工资、福利、待遇、工作性质等问题,同时要秉公办事,不分你我,一律平等,要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还要发挥党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我想这样做了,职工们一定会理解国家的难处,一定会顾全大局,服从调动的。可是我们的同志都没有这样做,把人家的收入减少了,福利待遇变差了,工种改变了,你还不给人家讲清楚,还采取强迫命令的高压手段,这样还不把矛盾激化了?”
  少奇同志虽然宣布要推翻这个事件的错误结论,但他并不认为“我的一句话就能使此案圆满结束”。他告诉我们:“原来用简单的办法定了案,现在我们不能再用简单的办法结案,原来被定为‘反革命’一方,一直想不通,要求平反;现在参与定案的一方,也会想不通。他们也不是坏人,而在复杂的人民内部矛盾面前不自觉地犯了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错误。”于是,他把参与处理此案的干部找来,针对这些干部怕背上犯错误的包袱,怕平反后不好工作的顾虑,他首先耐心地讲了人民内部矛盾的复杂性和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严重后果,比如此案不予平反的后果,然后又开导他们:“能勇于承认错误和改正错误的干部,定会赢得群众更大的信任,实事求是地作自我批评,不会降低我们的威信,只有认真吸取了教训,将来我们才会把工作做得更好。”由于少奇同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思想工作和循循善诱的耐心开导,打消了这些干部的思想顾虑,他们圆满地为此案平了反,得到了群众的谅解和拥护。
  抓住主要矛盾开展调查教育干部
  少奇同志每到一个省都要召开几次座谈会,都要给领导干部讲话。他讲的主要问题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确定以后,阶级矛盾已降为次要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这是国情的一个重大变化;二是多数干部还不会区别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容易把人民内部矛盾误当敌我矛盾处理;三是许多干部还没有认识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极端重要性,不懂得如果处理不好人民内部矛盾,我们将失去人民的支持,那是很危险的;四是我们一些领导干部在群众不闹事时,他们就高高在上,以为天下太平,群众一闹事,他们就惊慌失措,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去压服群众。这样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激化矛盾。所以,要教育干部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少奇同志教育干部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强调以下几点:首先,各级领导干部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他反复指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排在全党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他要求领导干部要自觉地尽快地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其次,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要转变作风,克服官僚主义。他说:“人民内部矛盾归根到底是领导与被领导的矛盾。”他要求领导干部走到群众中去,“要诚心诚意同人民群众商量、讨论,解决他们的问题。”第三,他强调要利用群众闹事教育干部。他说:“群众起来闹事,第一是不好,第二也是好事,可以纠正我们的官僚主义,纠正我们的错误。”他还说:“对于群众闹事,不能马马虎虎,要认真处理。”就是要从闹事中得到教训,教育干部,教育群众。第四,他要求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按照分工,主动地到工厂、到学校、到农村去做工作,开展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不要等着群众闹事了才去处理。少奇同志在湖北听取王任重关于大学工作汇报时指出:“你们能主动做大学生的工作是好的。群众闹事的原因主要是领导有官僚主义。没有官僚主义,即使群众有过高的要求,一讲就通了。群众提出过高的要求,领导又有官僚主义,那就糟了。”
  少奇同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为了能更多地了解到真实情况,每逢召开座谈会时,他都先表明自己的心情,他说:“请大家不要有任何顾虑,有什么说什么,好就说好,不好就说不好,要说真话,说实话,说错了也不要紧。”
  注意解决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问题
  在我国生产资料公有制确立以后,各方面的需求问题、分配问题、如何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问题,总之,经济利益问题成了人民内部矛盾中一个突出的问题。这也是困扰少奇同志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他这次调查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随着调查研究的深入而深化的。这位马克思主义者,思想敏锐,独具慧眼,有很强的前瞻性。
  少奇同志4月1日听陶铸等人汇报时强调:“以前我们主要是搞阶级斗争,现在阶级斗争已经基本上结束。今后党和政府的主要任务就是管理经济。”就是说我们党的工作重心应该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下边分几个问题说一下他的主要观点。
  关于职工住房问题。少奇同志在河北峰峰煤矿召开职工代表座谈会时,不少职工反映他们的住房比较困难。少奇同志说,解决住房问题不能光依靠国家,要调动国家、集体和职工三者的积极性,三者结合起来,“众人拾柴火焰高嘛,还愁我们的住房困难不能解决?”他还说,对于任何困难、任何问题,我们都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依靠群众的智慧,我们就会无往而不胜。
  3月21日,少奇同志在听取湖南省委及长沙市委工作汇报时指出:“市政建设的大项目,如自来水、电站、下水道等等,需要有国家投资,那些零零星星的项目,如市民住房等等,应该发动群众,由群众自己办,不能由国家都包下来。”
  3月25日,在株洲听取湘江机械厂负责人汇报,当谈到职工住房问题时,少奇同志进一步指出,我们国家底子薄,人口多,基建投资大,住房问题只能有步骤地解决。群众有过高的要求,要作解释,使他们了解国家的困难,懂得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道理。并说,今后凡是青年工人要结婚的,都要他们先参加房屋合作社,自己盖房子。还说:“自己盖房子,一辈子不用出房租,房子属自己所有,将来如果调动的话,还可以出卖、出典、出租,本钱可以捞回来。”并指示:“你们厂先试验一下,这是个方针性的问题,要从根本上求得解决。”
  关于城市人民吃菜问题。3月28日,少奇同志在同株洲市委书记谈话时指出:“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吃菜问题必将成为城市人民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要把蔬菜生产当成大事来抓。”
  关于工业建设问题。少奇同志说:“有的同志对工厂工作并不熟悉,满足于一知半解,其实没有真正钻进去,连大门都没有入,这样是不好的。搞建设、搞工业,这是很不简单的事情,由外行变内行,还有一个艰苦的过程,要虚心,要努力学习。”
  关于自由市场的物价与价值法则问题。在长沙听湖南省委汇报,谈到物价问题时,少奇同志说:“有些东西我们没有规定价格,是自由市场的价值法则指挥着它的生产,指挥着人们进城。我们不能用计划指挥生产的东西,就让价值法则来指挥它生产。”
  “祖国需要干什么就干好什么”
  学校教育问题是少奇同志这次调查的一个重点问题。3月22日,他在长沙市中学生代表座谈会上作了长篇讲话,讲话的中心议题是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和从事体力劳动的问题。他说:“我在河北、河南、湖北等省同学生代表开了几次座谈会,中小学生和许多青年强烈的读书、升学欲望,使我很受感动。”“我们的中小学生毕业后,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升不了学,就不了业,怎么办呢?今天我和大家一起研究研究这个问题。”
  少奇同志对青年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毫不隐讳,他指出:“在我们不少青年学生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的思想。有人说‘中学生下乡种地不光荣,回到农村就当不了干部,当不了科学家了’;还有人说‘参加农业生产,这几年学的几何、三角、物理、化学等知识都没有用了’。”他还引用一个女中学生的来信说:“要年轻白嫩的姑娘去种地,去担土,去挑大粪,太不像话。”总之,他们认为搞农业生产“没出息”、“不光荣”。还有人说“就业也不去服务行业,干理发、缝纫、伙食是侍候人的差事,别人会瞧不起的。”等等。少奇同志说:“我们中国是个农业大国,而且是个非常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这就需要成千上万的有志青年去改变这种落后面貌,这是一项艰苦、平凡而伟大的任务。”“我们的教育事业也很落后,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小学毕业生和中学毕业生不可能都升学,有很大一部分要转入生产。”“最能容纳人的地方是农村,今后安排中小学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是从事农业生产。一切下乡的青年学生,应当努力成为中国第一代有文化的新式农民。”
  少奇同志接着说:“有些同学毕业后不愿干服务业,其实,我们的吃穿用,哪一样能离开服务业?没有理发师为你理发,你的头发会长成什么样子?没有裁缝为你做衣服,你将穿什么?没有厨师为你做饭,你将怎么样?还有清洁工、售货员等等,哪一样工作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缺了哪一样工作,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能不受影响?”他还举例说:“我的厨师学得一手很高的烹调技术,我一日三餐都离不开他,怎么能不尊敬他呢?”
  少奇同志满腔热情地说:“你们是新中国的青年,应该坚决摒弃‘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士大夫思想,树立起新观念新思想,树立起改变祖国落后面貌的雄心大志,要冲破流言蜚语,要不怕冷嘲热讽,祖国需要干什么就干好什么,视名利为粪土,把自己锻炼成为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美德的革命事业接班人。”少奇同志摆事实,讲道理,一切为了人民和青年学生着想的讲话,深深地打动了同学们的心。
  少奇同志一路上多次提倡勤工俭学,开展课余劳动。他到长沙的第二天,在听取周小舟、谭余保等关于教育工作的汇报时,再次谈到勤工俭学问题,他说:“提倡勤劳读书,无论大、中、小学生,均可在星期日和假期做零工,上山采茶果,赚点钱,作为学习费用。”
  在讲话时,少奇同志说:“对于有职业的青年应该提倡业余学习,对于在学校中学习的青年,适当提倡学余劳动。”他指出:“新中国的知识青年,不应该满足于书本里的一些知识,不应该以不参加体力劳动为荣,不应该再是那种‘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了。”并说:“学生们在假期参加一些体力劳动正是使自己的假期生活过得更有意义一点,既可以练身体,长知识,又可以创造财富。”“组织学生参加课余劳动,就正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劳动技能,养成劳动的习惯,通过实际劳动操作去体会人类劳动的伟大作用,增加对于劳动人民的了解和对劳动人民的情感。”
  根据少奇同志在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等省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特别是在长沙中学生代表座谈会上的长篇讲话,经调查组整理,少奇同志审定,形成了《关于中小学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提倡勤工俭学,开展课余劳动》两篇重要文章,前一篇作为《人民日报》社论4月8日发表,后一篇作为《中国青年报》社论于5月5日发表。
  4月10日上午,少奇同志在中山大礼堂给广东省及广州市直属机关干部作报告,指出:“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不能够用过去解决阶级矛盾的办法,必须用新的政策,新的方针,新的路线。”
  少奇同志4月14日回到北京,4月24日陪同外宾到上海参观,27日在上海市委召开的党员干部大会上作《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这个讲话,实际上是少奇同志70多天调查研究的总结。后来被收入《刘少奇选集》。
  我们跟少奇同志外出,学习他如何调查研究,处理问题,聆听他的教诲,受到深刻的教育,至今还念念不忘。所以我们相约写这篇文字,寄托我们的思念。


第5版(专页)
专栏: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一百周年

  关怀化春雨芳泽润油田
  ——追记刘少奇视察大庆油田
  接长军
  在全国人民纪念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刘少奇同志百年华诞的时候,更引起大庆人对他的深深的怀念。
  那是1961年8月7日。下午2时30分许,少奇同志从富拉尔基乘火车来到了大庆。
  早在行车途中,少奇同志就不停地向前去迎接他的油田领导一一详细询问油田开发建设的各种情况。油田领导对松辽平原的地质构造情况、油田勘探成果、生产试验区注水效果、日常生产和外围勘探的进展情况一一作了汇报后,少奇同志关切地问:“对这么大的油田,有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大庆这地方最近几年要增加几十万人,怎么建设,要好好规划。”当汇报计划1964年建成1500万吨生产规模,1965年就可以生产1500万吨原油时,他又详细地询问实现这一规模要多少投资?去年投资多少?今年计划投资多少?“全部建成配套还要投资十二三亿元;去年投资近3亿元,今年计划投资2.1亿元。因为全国石油行业投资减少了很多,部里主要是压缩了其它地区的投资,把主要的人力、物力、钢材、投资都用到了大庆这个重点上。”少奇同志对石油部根据实际情况出发,在国家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巧妙地运用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做法十分满意,他称赞说:“这样做法效果很好。”听到油田年产量1963年将达到400万吨时,少奇同志关切地问:“炼油厂能跟上吗?”得知炼油能力不够,并且利用管道长距离输送还有许多难题解决不了,他随即指示:“是不是可以设想在当地设炼油厂,先加工,输成品。”“可以分散建几个点,离上10公里、8公里,中间摆上个化工厂,把炼油厂的废气通到化工厂做化工原料。”
  在火车上听完油田全面情况的汇报,下了火车,少奇同志又到现场视察,第一站是刚刚投产十几天的西油库。职工群众听说少奇同志前来视察,从四面八方奔来,向少奇同志欢呼致敬。少奇同志身穿半旧的蓝布中山装,脚穿黑布鞋,戴了一顶褪了色的灰布帽子,健步地走向欢迎队伍面前,笑容满面地同干部、工人一一亲切握手,表示问候。
  负责西油库施工的是油建安装公司,公司经理詹明国被指定向少奇同志汇报油库建设情况。第一次见国家主要领导人,并且要现场汇报,詹明国开始十分紧张,但他看见少奇同志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一下子放下了忐忑不安的心。
  少奇同志听完汇报,高兴地说:“这个油库建设得还满像样子嘛!什么时候能全部建成?”“今年可以建成6个油罐,储量3万吨;装车栈桥现在已建成了一半,还要再建一半。明年再建些油罐,主要是非金属的,总量搞到10万吨,大体就完成了。”少奇同志听后,从当时的国际形势出发,高瞻远瞩地从战备角度对油库建设提出了要求:“金属油罐摆在地面上,人家一看就知道这是个油田,还是非金属罐好,它隐蔽。”
  按照少奇同志的指示,以后油田建了不少半地下的油库。
  少奇同志在这里先后视察了油泵房、风机室,又察看了5000立方米金属油罐和装油栈桥。在泵房值班室,他听了生产情况汇报后,又认真地观看了墙上的图表。看完工人的操作表演后,他对工人们的熟练操作表示赞赏,并勉励大家要好好学习毛主席著作,提高技术水平,为毛主席争光,为祖国争气,早日甩掉石油落后帽子。
  在压风机室外,当他看到墙上砌的“建设单位:机电安装指挥部”字样时,十分感兴趣地问:“这是什么意思?”詹明国向他汇报说:这是我们工人为了对工程质量负责到底,经得起检验,自己创造的一种“刻字留名”的做法。他赞许地说:“好!好!”在视察栈桥时,看见一排鹤管正往油罐车里装油,便问:“一天能装多少车油?”当听到半小时就能装一车时,他高兴地说:“油罐还要多搞一点。”离开西油库后,少奇同志又到了萨尔图油田,视察了三排一号注水站和转油站。详细询问了采油的工艺流程。听到注水开发油田效果明显时,他说:“先注水后采油,保持压力开采,这个办法很好。”听到这个油田油层多,各层的渗透率不均匀,注水时水的推进速度不匀衡,可能造成单层突进的现象,他说:“是否可以考虑采用几套井网的办法开采?”“我们正在开展10项试验和14项技术攻关,就是研究对付这个问题。”他听完介绍非常感兴趣,还特别详细地询问了14项技术攻关中的选择性注水、选择性堵水和选择性压裂,并指示一定要把这些试验搞好。
  离开采油现场,下午4时许,刘主席又乘车到会战时五面红旗之一的马德仁所带领的钢铁1202钻井队。他快步走到干部、工人队伍面前,高兴地与大家握手,又向正在工作的工人招手致意。绕场视察一周后,他又兴致勃勃地顺着机房梯子登上了站台。在柴油机旁,少奇同志不顾油污,主动伸出双手和柴油机司机朱振明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表达了党和国家领导对钻井工人的深切的厚爱。
  少奇同志登上钻台,亲切地对大家说:“同志们辛苦了!”然后又问身边的同志多大岁数?老家在哪里?生活有没有困难?他在钻台上与当班司钻并排站在一起,十分专注地观看指重表指针的变化和飞旋的钻杆钻入地下的情况。又询问这个队打了多少口井?进尺是多少?在场的工程师向刘主席汇报说:这个队的工人从年初起,就瞄准了苏联的格林尼亚功勋钻井队用11个半月创造的年进尺31341米的世界纪录,决心赶超他们。年初时,寒风怒吼,大雪飘飘,气温零下30多摄氏度。职工们喊出了“雪花飘飘风怒号,考验英雄在今朝,风大雪大劲更大,立志要把功勋超”的口号,冰湖里取水保钻井,现在这个队已进尺2万多米。少奇同志听了非常兴奋:“祝你们胜利!祝你们成功!”
  少奇同志的视察和鼓励,使1202队的职工信心倍增,他们以拼命加科学的精神,仅用了9个半月就进尺31476米,超过了苏联格林尼亚钻井队所创的纪录,夺取了当时快速打井的世界冠军。使这面红旗更鲜艳,使这把钢刀更锋利。以后,1202钻井队与铁人王进喜带领的1205钻井队——这对中国石油钻井战线的双子星座,不断创出钻井进尺的新纪录。1966年他们克服“文革”动乱的严重影响,同时攀上了年钻井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新高峰。
  在现场视察后,少奇同志又来到会战指挥中心——二号院,观看了地质图表,听了油田开发情况汇报,然后又与油田局以上干部、黑龙江省和安达市委领导进行了座谈。少奇同志谈到这次视察的感受时说:“这里是一片光明的景象,希望很大!”接着详细询问了职工生活状况:这里工人的生活如何?粮食、副食供应怎么样?食堂办得好不好?商业、服务业能不能跟上?开荒、种地有没有拖拉机?家属来了多少?油田开发对牧场有没有影响?他听了汇报后说:“工作和生活条件越艰苦,越要搞好职工生活,越要注意劳逸结合。在暂时困难时期,更要关心职工和家属的生活福利。”少奇同志心系职工冷暖,十分关注职工家属团圆,就解决两地分居和职工家属生活和住房问题作了许多重要指示。
  当他听到未来职工要增加到二十五六万时说:“二十五六万人,不能长期没有家属呀!暂时没有可以,不能长期没有。这倒是个问题。20多万职工,一户平均按三口人计算吧,就是五六十万人。这些人吃饭、吃菜怎么办?”省委书记李剑白解释说:“这里和林区不一样,油井在居民点附近,同时比较分散,可以和农业生产相结合,井排之间的空地可以种菜园。”少奇同志深情地说:“这个地方最近几年要增加到几十万人,怎么建设要规划好。有些人是临时来这里工作的,将来还要出去;有些人长期要在这里搞,所以要盖些房子。职工宿舍、家属住宅,要分散地搞,不要集中到一块块;炼油厂、化工厂、电厂等可以集中一点。将来职工家属来了,可以增加一批劳动力。反正要盖房子,家属来了组织她们自己搞,公家帮助,采取自建公助的办法,房子可以盖得稍好一点。”“家属要很好地组织。多少户可以组成一个合作社或生产队?又盖房子,又开荒,又种菜。否则,这么多人吃菜全部靠从外地调入问题很大。我看就是10来户为一个单位,公家先用拖拉机把地开好,交给他们去种,每10户贷给两头牲畜,贷给一些锄头、犁耙等,再贷点款,好好种地。在工业发展的时候,就要把农业组织起来,这样工业和农业结合起来了,就不怕家属来。”“我在林区看了,亦工亦农的办法不行,叫工人去种地是划不来的,亦农亦工可以,农民在农闲时,可以到工厂当临时工。现在你们发动群众利用业余时间种地,但也总要占一些工作时间。一个工人一个月拿几十块钱的工资,叫工人种地不划算。不如叫家属盖点房子、种些地,贷给她们钱,和企业划分开,实行独立核算。家属愈来愈多,要很好地把她们组织起来。”李剑白书记插话说:“这里有个房子问题。”少奇同志说:“不只是房子问题,还要吃饭、吃菜、要烧的、日用品供应等,都要跟上。”
  下午7时30分,少奇同志结束了在大庆的紧张视察,离开了这里。
  如今,在少奇同志百年华诞之际,大庆儿女可以无愧地向少奇同志汇报:大庆油田已创造了年产5000万吨以上、稳产22年的油田开发世界新纪录,并向稳产到2010年进军!
  大庆儿女将以二次创业,再铸辉煌的实际行动告慰您的英灵。
  1961年8月刘少奇视察大庆油田,右为康世恩。(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