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科学城的公正天平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采访录(上)
  新华社记者 牛爱民 本报记者 苏宁
  在文化教育和高科技集中、知识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活跃发达的北京中关村地区,海淀区人民法院正确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能,严格执法,公正裁判,不辱使命。
  早在1987年,海淀法院党组就确定了“一手抓队伍建设,一手抓审判工作”的工作思路和指导思想;提出了“建公正之师,办一流案件”。多年来,他们坚持不懈,开拓进取,从严治院,精心育警,使审判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不断提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不久前在海淀法院调研时,称赞他们“始终以司法公正为目标,努力在‘科技高地’建设一个公正、廉洁、高效的人民法院”。
  严格依法办案 实现司法公正
  司法公正,是人民法院的灵魂和生命线。要确保这条生命线不被损害,人民法官担负着艰巨而神圣的责任。海淀法院党组一班人带领全院300多名法官,执著奋进,铺就了一条实现司法公正的轨道。海淀法院受理的案件中,当事人涉及各个阶层、各行各业,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干扰和压力,海淀法院的法官高擎神圣的法律天平,不唯权势,不贪钱财,不徇私情,公正廉洁,依法办案。
  今年10月,海淀法院审结了一起经济犯罪案件。案件的被告人长期在海淀区一家企业担任领导,因挪用企业巨额资金被提起公诉后,在取保候审期间四处活动,许多人为他出面说情,有的甚至找到办案人员和庭、院领导家里。但海淀法院顶住压力,依法对被告人判处了有期徒刑。
  今年初,在一起行政诉讼案件中,当事人通过熟人找到海淀法院领导,希望在审理过程中给予关照,并言明有一份重要的材料务必过目。说罢,放下一个信封后转身离去。事后,这位院领导打开材料一看,发现里面夹着1万元钱,便立即将钱交到纪检部门。5年来,海淀法院法官拒收礼品1000多件,拒收钱物折合人民币近100万元。
  去年2月,海淀区房屋土地管理局以“非法侵占用地”为由,向某棉纺厂下达了罚款13万元处罚决定。这个厂不服处罚,在多次与房屋土地管理局交涉无果的情况下,遂起诉到了海淀法院。但房屋土地管理局和法院是近邻,棉纺厂的人担心官官相护,难以胜诉。法院经过审理,当庭判决撤销房屋土地管理局的处罚决定。棉纺厂参加旁听的职工情不自禁地起立鼓掌,向法官表示敬意。
  锐意推进改革促进司法公正
  司法公正,是人民法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海淀法院紧紧围绕这个根本问题,从提高办案效率和办案质量入手,积极探索,大胆推进审判方式改革,使审判工作更加方便群众,有利于社会发展。
  早在1992年,海淀法院在民事审判中就开始实行“繁简分流”的审判方式,在民事审判庭内设立了简易民事案件审判组,将简易民事案件集中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分流审理,快审快结;对重大和疑难案件,适用普通程序进行审理。1995年,他们正式设立了民事审判二庭,专门审理简易民事案件。1997年,海淀法院审结民事案件7700多件,其中民二庭适用简易程序审结3000余件。今年到11月20日,民二庭审结的案件已达3413件,有90%的案件均在一个月内结案;有的当庭审结,当庭即出具裁判文书。
  为方便当事人,民二庭设立了“假日法庭”,在每周双休日开庭,办理简易民事纠纷案件。一个案件,从起诉到发出判决书,平均80分钟。同时,民二庭还设专人办理“无争议案件”。1997年办理这类案件400多件,最多时一个月办理70多件,从来没有人“找后账”。
  “专业法官,专业审判”制度的实行,培养了许多办案能手。为了保证案件审判的高质量,海淀法院将一类或几类相近的案件集中,固定由一个审判员或审判组审理,经过长期实践和积累,使其成为某一类案件的“专家型”审判员。
  在刑事审判人员中试行“考核上岗,等级授权”。目前,两个刑事审判庭的24名法官中,已有著名法官尚秀云等8人通过最高级别考试,获得了海淀法院审判委员会颁发的审判等级证书。
  此外,海淀法院还在经济审判中实行了“主审法官制”;在知识产权审判中实行了“专家听证制”;在执行中实行了“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和“执行协查公告”制度等改革措施,依法、及时、公正审结案件。
  健全监督机制保障司法公正
  司法公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法院的神圣职责。海淀法院有一套合理、有效、高能、良好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由此产生了强烈的约束力和积极的向心力,保障了司法公正。
  近40万字的《海淀区人民法院规章制度汇编》,涉及审判业务、行政管理、政工后勤各个方面,奖惩分明,可操作性强。院里所有的考评,首先是对班子的考评,对干部的考评。
  海淀法院建立科学的案件评查考核机制,每个审判庭和派出法庭,每月、季、年度都要对审结的案件质量情况进行自查、复查、抽查和检查,并与奖惩挂钩。他们还严格实行错案追究制,按错案的不同档次,规定相应的处罚幅度,认真处罚。派出法庭的一名助审员由于工作差错办了错案,被二审法院发回重审,被扣发奖金1000元。
  为加大监督力度,院里成立了审判监督庭,专门负责案件评查考核。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院考评委员会,每季度将检查结果汇总,与岗位目标考核及错案追究责任制相结合,按考评办法兑现奖惩;并将问题、差错的详细内容通报全院。
  海淀法院实行“廉政一票否决制”,规定哪个部门在廉政和审判作风上出问题,当年不能评先进,奖金档次降低;严重者,部门负责人和主管院长也要扣罚奖金、做检查,甚至报请人大免职。去年,执行庭一名干警因违纪限期调离法院,尽管这个庭很好地完成了全年任务,但根据一票否决制,全庭当年不能评先进。院长引咎自责,自扣500元奖金,在全院大会上做了检查;两个相关的副院长也主动要求扣罚了300元。海淀法院还不断完善外部的监督机制,聘请了20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担任廉政监督员。
  1990年起,海淀法院坚持每年向败诉方当事人发征求意见信。1996年实行《廉政监督卡》制度,在立案的同时,发给当事人一份监督卡,请当事人对办案全过程进行监督。今年他们向社会公布了监督电话,对群众的批评意见和廉政方面的举报,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创建一流队伍捍卫司法公正
  司法公正,是党和人民对人民法院的殷切希望。海淀法院年富力强的领导班子深知其中分量。他们以强烈的事业心和争优创先意识,相互支持、团结一致,精心铸造政治坚定、清正廉洁、纪律严明、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法官队伍。
  院党组书记、代院长朱江说:“10年前,当时全院不足200人,就有20余人因违纪、违法甚至犯罪被清除出法院大门。从那时起,院党组从切肤之痛中警醒,下决心强化队伍建设,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先进的思想引导人,始终将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贯穿在工作中。”每年,党组成员轮流在全院有针对性地讲党课,在法官中倡导“政治上有追求,精神上有动力,工作中有干劲,生活上有准则,言谈举止有分寸”的良好形象。
  在队伍建设上,海淀法院既注重思想政治建设,为法官铸牢拒腐防变的堤坝,又注重法官审判业务素质的提高,大力提倡学历教育,为法官学习上课和考试提供条件。目前全院审判一线人员都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近年来,海淀法院的法官共撰写调研文章480余篇,其中有60余篇获得市级以上调研成果奖;独立或与他人合著理论专著20余部;同时在各种报刊上刊发稿件2600余篇。
  通过树立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海淀法院涌现了以模范法官尚秀云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典型。海淀法院已经连续3年被评为市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去年获得区级以上的各种荣誉46项;不久前,在今年全国法院双优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全国优秀法院”,又受到最高人民法院记集体一等功的表彰。


第1版(要闻)
专栏:短评

  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
  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针对辖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产业集中的特点,针对该区处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高地”和前端,10年来,开拓进取,注重培养大批专家型法官,坚持从严治院,从严治警,廉洁执法,公正裁判,为我国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大局提供优质高效司法服务和保障,被誉为“北京科学城里的公正天平”。
  这里有一个因果关系——因为身处前沿,大案、要案、新案很多,涉外案件也越来越多,执法队伍必须有新的知识、新的思路和新的素质。另一方面,正是因为认识到任务艰巨,形势逼人,逼使海淀法院从严治院治警,培养大批专家型法官。建立高效有序的竞争机制、监督机制、奖惩机制,这就使其成为办案的精锐,成为在对外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办案精锐、科学城里的办案精锐。
  海淀区法院的经验再一次告诉我们,创一流的业绩,关键在人。学习海淀区法院,主要是学习他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武装干警头脑,全面提高队伍素质的经验,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牢牢把握服务大局的政治方向,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忠实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始终把公正司法作为执法工作的第一目标,坚持不懈地将政治坚定、公正廉洁、作风优良、业务精通作为培养高素质法官队伍的宗旨。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这是海淀区人民法院不断提高执法水平,确保司法公正的重要保证。


第1版(要闻)
专栏:

  圆满结束访俄开始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
  江泽民主席抵达东京
  在机场发表书面讲话指出,认真总结中日关系的历史经验,对发展未来的两国友好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东京11月25日电 记者徐宝康、于青报道: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夫人王冶坪今天圆满结束对俄罗斯访问后乘专机抵达东京,开始对日本进行为期六天的国事访问。
  江泽民主席这次对日本的国事访问,是中国国家元首有史以来首次访问日本。
  今天下午5时50分,江泽民主席乘坐的专机抵达东京羽田机场。机场上悬挂着中日两国国旗。江主席专机停稳后,日本外务省仪典长河村武和、中国驻日本大使陈健登上飞机向江主席和夫人王冶坪致以问候和欢迎。江泽民主席和王冶坪走下飞机,机场鸣礼炮21响。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女青年向江主席和夫人王冶坪献花。
  江泽民主席在机场发表了书面讲话。江主席说,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0周年。值此中日关系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认真总结中日关系的历史经验,对发展未来的两国友好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江主席说,在这次访问期间,我将会见明仁天皇陛下,同小渊惠三首相就如何开辟面向21世纪的中日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并将广泛接触日本朝野各界人士,实地了解日本人民在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及夫人周寒琼,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曾庆红,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滕文生,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外交部副部长张德广,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中央警卫局局长由喜贵也同机到达。
  日本外相高村正彦夫妇、日本驻华大使谷野作太郎夫妇等到机场迎接。先期抵达日本的江主席陪同人员外交部部长唐家璇、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主任曾培炎、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部长石广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解振华、外交部部长助理王毅也到机场迎接。
  本报东京11月25日电 记者徐宝康、于青报道: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和夫人王冶坪今晚出席了日本首相小渊惠三夫妇在东京迎宾馆和风别馆举行的非正式家庭晚宴。
  席间,小渊首相首先向江主席和夫人王冶坪表示欢迎和感谢,并预祝江主席访日取得圆满成功。江主席感谢小渊首相的热情款待。双方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了交谈。
  出席晚宴的还有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及夫人周寒琼、中国驻日本大使陈健及夫人。日本桥本龙太郎最高外交顾问夫妇、日本驻华大使谷野作太郎夫妇晚宴时在座。
  本报新西伯利亚11月25日电 记者刘刚报道: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圆满结束了对俄罗斯的访问,于当地时间25日早晨乘专机离开新西伯利亚,前往东京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
  俄罗斯贸易部部长加布尼亚、俄罗斯驻中国大使罗高寿、新西伯利亚州州长穆哈、州议长列昂诺夫和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武韬及中国驻俄使馆工作人员到机场为江泽民主席送行。
  江泽民主席的夫人王冶坪,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及夫人周寒琼,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曾庆红,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滕文生,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外交部副部长张德广,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中央警卫局局长由喜贵同机离开新西伯利亚。
  左上图:江泽民主席11月25日乘专机抵达东京,开始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在机场受到热烈欢迎。新华社记者陈建力摄
  左图:江泽民主席和夫人王冶坪出席日本首相小渊惠三夫妇举行的非正式家庭晚宴。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附图片)


第1版(要闻)
专栏: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年特稿(4)

  最根本的战略转变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本报记者 何加正 江夏
  20年前,当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全党和全国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时,人们欢欣鼓舞,然而对前景多少还有些疑虑。
  十几年前,当一代伟人邓小平在中南海向国际友人描绘中国“三步走”的战略时,很多人充满向往,但也有人持怀疑态度,将信将疑。
  20年过去了,我们的目标实现了没有?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624亿元,去年已达74772亿元,平均每年增长9.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79年379元,去年已达6079元,平均每年增长8.4%。去年,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七位。中国,以令人刮目相看的全新面貌屹立在世界舞台上。回首往昔,人们不能不由衷敬佩小平同志的高瞻远瞩和科学预见。
  20年成就辉煌。中国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靠一个基础支撑着,这就是经济实力。而经济实力的增长,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坚定不移地实行的一个最根本的战略转变,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正是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20年来,我们才一路攻关夺隘,化解风波,取得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今天已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然而,为了实现这一根本性战略转变,我们经历了多少艰难曲折,付出了多少沉痛代价。这个历史性转折确实来之不易!
  早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及时宣告,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国内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可惜的是,党对当时形势所作的正确判断和一系列方针政策没有能坚持下去,“阶级斗争为纲”及一整套“左”的指导方针很快占了上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被一次次政治运动打断,经济建设被挤到了一边。这种状况在“文革”十年动乱中发展到极端,甚至喊出了“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这样的荒唐口号。到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新中国建立近30年,而农村还有两亿多贫困人口,城市居民为物质匮乏所困扰,国民经济在崩溃的边缘挣扎。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究竟应该怎样体现出来呢?
  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符合实际、顺乎民心的重大决定: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正是从这一刻起,中华民族精神抖擞地踏上新的征程。
  今天,我们怎么评价这一转折的伟大意义也不为过。是这一转折,凝聚起党心民心;是这一转折,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是这一转折,把强国之梦从理想逐步变为现实。从此,我们有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有了符合中国亿万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目标,有了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有了评判一切是非的标准。
  亿万人民从此解除了长期郁结心头挥之不去的疑虑,真心实意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一次划时代的转折,中华民族从此迎来了稳定、持久的繁荣和兴旺。
  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贯穿20年的一根红线
  20年过去了,有了这20年的时空之隔,我们对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战略转移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才有了更真切的感受,更深刻的认识。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产生于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对自身历史使命认识的深化,是邓小平同志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杰出贡献。
  正因为经济建设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中心,是最大的政治,所以发展生产力才是我们的根本任务。而要发展生产力就必须改革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就必须面向世界,实行对外开放;就必须摒弃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因而,改革开放,既是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必然要求,也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必然结果。
  20年来,我们党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我们的工作无一不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进行的。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始终扭住这个中心不动摇。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改革向城市推进;从经济改革到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全面改革;从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局部对外开放到大范围的全面对外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被一笔笔描绘出来。邓小平同志提出“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即第一步,国民生产总值到80年代末翻一番,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基本达到小康;第三步,下世纪再花50年时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现在第二步战略目标已提前5年变成现实。
  20年间,国际国内都发生了一些重大事件,我们也遇到过困难和曲折,在改革进程中也出现过各种看法,但由于有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由于有了经济建设这样一根主线,我们的航船才始终没有偏离正确航向。“不争论”是小平同志的一大发明,之所以能够不争论,同样是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统一了人们的思想和步调。
  由于20年始终如一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毫不动摇、锲而不舍地把发展生产力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我们才取得令世界称奇的巨大变化。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是举世公认的事实。2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强国富民的金光大道。
  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要始终扭住不放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过去20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成功的最根本经验之一,也是我们今后必须长期坚持的最重要的原则。
  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要经过上百年时间,在这个阶段,生产力不发达的特点将长期存在,并将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把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有限的大国建设成一个中等发达国家,需要长期不间断的努力。
  我们曾经浪费了不少时间。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更加耽误不起。
  回顾20年的历程,我们一定要明确,经济建设是全党全国所有地区、所有部门一切工作的中心,而不是某些地区、某些部门的中心;是长期的工作中心,而不是一个阶段、一个时期的工作中心。中心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所有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和改革是稳定的基础,而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
  经济是一个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力量。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和社会主要矛盾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我们坚信,坚持沿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的新道路走下去,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可以克服,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不能阻挡我们走向光辉的未来。


第1版(要闻)
专栏:

  胡锦涛会见越南客人
  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记者邹春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以阮氏春美为团长的越南共产党中央检查委员会代表团。
  胡锦涛说,中越两国是友好邻邦。近年来,在两国领导人的共同推动下,中越睦邻友好合作关系有了新的发展,双方高层往来密切,各个领域的交往与合作不断扩大。中国共产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与越南共产党中央检查委员会也进行了有益的交流和良好的合作。
  胡锦涛说,中国党和政府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视为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大事。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我们都将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持不懈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开展反腐败斗争,以保证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阮氏春美说,她很高兴有机会来华访问,同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进行工作交流。
  她说,近年来,通过两党纪检机关之间的友好交流,促进了两党纪检机关之间的友好关系的发展,也促进了两党两国人民之间友谊的进一步发展。她表示,中国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以及党风廉政和反腐败等方面的经验值得越方学习和借鉴。阮氏春美还介绍了越南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情况。
  中央纪委副书记曹庆泽,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何勇,中央纪委常委、监察部副部长李至伦,中央纪委常委、秘书长袁纯清等参加了会见。


第1版(要闻)
专栏:

  尉健行与越共中检委代表团会谈
  强调反腐败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斗争
  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记者杨国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尉健行今天上午在北京会见了越南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检查委员会主任阮氏春美和由她率领的越共中检委代表团,并与代表团进行了工作会谈。
  尉健行对代表团的来访表示欢迎。他说,中越两党两国人民有着传统友谊,特别是近年来在两党和两国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两党两国政府之间的关系得到全面发展。他说:“我们两国都是发展中国家,也都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正在进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无论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过程中,还是在加强党的建设方面,我们面临着很多相同或相似的问题。通过两国党的纪检机关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双方可以相互借鉴对方的有益经验,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开展反腐败斗争。”
  在谈到反腐败斗争时,尉健行指出:反腐败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党中央确定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警钟长鸣。既要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又要一个一个地打好阶段性战役。要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尉健行强调:反腐败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斗争。开展反腐败斗争,既要惩处腐败分子,又要立足教育,着眼防范,在全党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从根本上说是为增强全党拒腐防变的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战斗力。尉健行还向代表团介绍了中国当前的政治、经济情况。
  阮氏春美对有机会与中方纪检机关交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方面的经验表示高兴。她说,这种交流有利于增强双方的了解与信任,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两党两国的传统友谊与合作。她对中国在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方面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并介绍了越南在这些方面的情况。
  中央纪委副书记曹庆泽,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何勇,中央纪委常委、监察部副部长李至伦,中央纪委常委、秘书长袁纯清等参加了会见和工作会谈。


第1版(要闻)
专栏:

  北京申办二○○八年奥运会
  中国奥委会明年初将按程序对北京市的申请进行审议和批准
  本报北京十一月二十五日讯 记者王霞光报道:今天上午,北京市市长贾庆林正式向中国奥委会主席伍绍祖递交了举办二○○八年奥运会申请书。
  北京市政府和中国奥委会主要领导出席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递交申请书仪式。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刘淇宣读了北京市申办二○○八年奥运会申请书。
  接受申请书后,中国奥委会主席伍绍祖说,北京曾申办二○○○年奥运会,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以两票之差没有成功。北京市经过慎重研究,今天又向中国奥委会提出了申办二○○八年奥运会的申请,中国奥委会对此感到极为高兴。此前,不少国内人士和国际体育界朋友曾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示希望中国举办奥运会。为此,中国奥委会组织了专门的研究小组,对我国举办二○○八年奥运会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认为当今中国作为一个朝气蓬勃、人口众多的大国,随着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应该举办一次奥运会,多为奥林匹克运动作贡献。
  据悉,中国奥委会将在明年初召开全体会议,按照国际奥委会规定的程序对北京市的申请进行审议和批准。如果会议批准了北京市的这一申请,中国奥委会将正式向国际奥委会提出举办二○○八年奥运会的申请。


第1版(要闻)
专栏:喜看改革开放二十年征文

  一名华裔的选择
  陈贤顺
  我父亲出生于广东省普宁县(现普宁市),幼时随母移居泰国,那是1947年。没想到半个世纪后,他的一个孩子会选择回到祖国寻求发展机会。
  记得1978年,我上初中二年级。父亲训言:“学好中文,凡事可成。”1983年春天,我第一次到北京,参加设在北京的华侨补校专为海外华人子女办的进修班。当我参观天安门广场、故宫、颐和园、万里长城时,我感受到作为龙的传人的自豪。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与世界各地的经贸关系逐步发展。我作为一名美国跨国公司驻新加坡亚洲总部的代表,与中国客户开始有往来。1992年,我有机会再次返回北京洽谈生意。与1983年我第一次到北京相比,北京市容已有了很大变化。唯一不变是北京在我心目中的地位。这里不只是中国的首都,更是全世界华人的文化与传统的中心。1993年元月,我从北京飞上海。我头一次参观宝钢时,在绝大多数同行忙于向中国出口钢材时,我发现一个能向国际市场推销的真宝。我把中国冶金行业的优良产品与先进设备介绍给海外客户。通过与全国各地朋友们的频繁接触,加深了我对中国的认识与了解,做出了我最重要的选择:向世界推销中国产品。
  (作者于上海浦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