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1月2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扶贫攻坚在神州(8)

  观念更新天地宽
  本报记者 安洋 陈伟光
  在收获的秋季,记者来到广西贫困的大石山区天等县孟养村。全村1900人,农民一年到头很难吃上菜,长在石头缝里和山洼里的玉米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命根子。孟养村缺水缺土又缺粮,用水要到几里外挑,全村人均土地不到3分,玉米亩产不到100公斤。村长卢成好告诉我们:“听老人们说,我们的祖辈是咸丰三年迁过来的,刚来的时候才几户,现在已有100多户。当时人员稀少,虽然刀耕火种也可以充足有余。现在不行了。”
  1992年以来,天等县采取将剩余劳力输出或异地安置的办法,先后输出18万人次到南宁、海南、广东等地打工。其中在海南国有农场安置近千人。
  在广西田阳县尚兴村弄蕉屯,记者见到了扶贫状元莫文珍,他说,我是1992年从大石山里搬下来的,那里山陡路峭,人均不到2分地,我来到尚兴村看到这里有一块牛场荒着。我找到这里的支部书记,要求承包这块土地,于是贷款3000元,走下山来。不仅我自己在这里扎下了根,还动员亲戚朋友都到这里落了户。如今最早搬进开发点的16户人家靠种甘蔗、木薯、芒果,人均收入1800元。
  改革开放以来,蔚为壮观的“打工潮”发端于贫困地区的贫困农民。据四川省统计,每年打工在外的“川军”,自1993年后一直稳定在500万人次的规模上,每年仅通过邮局寄回家乡的汇款都在170亿元以上。穷困山区外出务工的农民,已有300多万人返乡后成为改变当地面貌的“能人”和科技带头人,有70多万人回乡经商办了企业。
  劳务输出已纳入贫困地区各级政府的工作序列,我们所到之处,政府和社会的输出、协调、维权服务机构成龙配套,尤其是外出务工的合法权益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尊重和保护。陕西省商洛地区行政公署每年组织劳务输出40万人以上,农民劳务收入年平均6亿元,地委、行署每年对在此项工作中有贡献的县、乡及个人给予重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一些贫困乡村,缺地、缺水的窘境已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移民搬迁,异地开发,就是基于这一现实探索出的一条务实之路。
  从1983年起,甘肃陆续向开发前景广阔的河西地区移民50余万人,历经15年的开发建设,河西自流灌区和中部沿黄灌区一座又一座的新村拔地而起。昔日连片的荒滩已变为连片的绿洲。曾经“炕上无席,食难果腹”的农民过上了温饱的新生活。
  “走一步天宽地阔,挪一处柳暗花明”,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领导经常讲的一个道理,也是全区扶贫开发工作的一条思路。从1993年开始,广西先后采取异地安置的办法,将1万多农民从生产、生活条件极端恶劣的大石山区搬到有水有土的地方居住。当地政府在移民区办小学、办技术培训,使走出深山的农民意识到,要使子孙后代过上幸福生活,必须挖掉文盲落后这个穷根子。
  正在兴起的“隆湖经济开发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以移民开发为目的”的重点工程,开发区地处石嘴山市与平罗县的交界处,交通便利,总面积108平方公里。2.4万被接纳的移民齐心协力,已开发配套农田4万亩,兴办企业352家,去年移居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08公斤,人均纯收入728元。从今年开始,随着各项配套设施的基本完善,这个扶贫开发区将步入“盛果期”。
  “山路不通走水路,水路没有走旱路,没有旱路寻思路,思路围着市场转,为断穷路奋力干”,已成为贫穷地区人民崭新的观念和实践。历史每前进一步都倾注着观念的变革,贫困每消失一寸也镌刻着观念的跋涉,无论黄土高原的风沙、云贵高原的顽石、秦巴山脉的封闭,还是十万大山的阻隔,都无法抵挡贫困地区农民对新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第2版(经济)
专栏:

  姜春云在江苏就乡镇企业法贯彻实施问题调研时强调
  依法支持乡企再造新优势实现新发展
  新华社南京11月23日电 (记者包永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近日在江苏省就乡镇企业法贯彻实施问题进行了调研。他强调,在当前乡镇企业面临困难较多的情况下,更应加大对乡镇企业的保护、扶持力度。要按照乡镇企业法的要求,支持乡镇企业再造新优势,实现新发展。
  11月16日至23日,姜春云先后到苏州、无锡、常州、南京、徐州等市,考察了十几个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乡镇企业,同市县乡和企业的同志进行了座谈,听取了省里同志的工作汇报。他称赞江苏乡镇企业起步早、发展快、水平高,创造了许多好经验。
  姜春云指出,目前我国乡镇企业正处在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的重要时期,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只要认真贯彻十五大、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乡镇企业法的规定,统一思想认识,采取得力措施,乡镇企业一定能够再造新优势,实现新发展。姜春云说,江苏省一些搞得好的乡镇企业在这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主要是:
  一、抢先开发新产品,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凡是办得好、生机勃勃的企业,都是注重及时了解市场需求,瞄准国内外先进水平,大做特做开发新产品的文章,在产品更新换代上有大的作为。这些企业,把开发新产品摆到首要位置,集中力量攻关,舍得投入人力、财力、物力,既抓当前,又谋长远,生产一代,研制一条,储备一代,使新产品、适销产品源源不断地投入市场。这是企业长兴不衰的成功之道。
  二、大力开拓市场,建立强大的营销网络。开发出好产品,只是走了第一步,把产品销出去,占领市场,取得最大的效益,才是最终目的。这次考察的企业,都是既抓生产又重销售,把开发新产品和开拓市场紧密结合起来,拿出很大的力量从事产品销售,有比较完备的营销渠道和网络,有效地扩大了产品的市场覆盖面和占有率。
  三、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他们按照十五大精神,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照“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群众选择,因企业制宜,采取多种形式转换经营机制。一批大中型企业,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实行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造;面大量广的小型企业,则通过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制、租赁、拍卖等形式转换机制;认真做好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评估,按规定处理债权债务,防止资产流失;及时进行“回头看”,妥善解决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凡是这样搞的,都收到了良好效果,既实现了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又增强了企业活力,进一步调动了投资者、经营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
  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带动作用。乡镇企业是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发源于农村,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实践证明,这样做既能拓宽乡镇企业自身的发展空间,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又有利于促进农业的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
  五、建设高素质的乡镇企业干部、职工和科技队伍,是决定性因素。实践证明,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和带头人,有一支整体素质比较高的职工队伍,有一支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科技人员队伍,企业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立于不败之地。
  姜春云强调,要依法为乡镇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他说,乡镇企业法是一部促进、引导、保护和规范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法律。这部法律公布后,各地在学习、宣传、贯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但也要看到,有些地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仍比较突出。扶持乡镇企业的规定不到位,一些加重企业负担、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迟迟得不到纠正。姜春云强调,必须把贯彻实施乡镇企业法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认真落实这部法律的有关规定。各级人大要加强对乡镇企业法贯彻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对种种违法行为要坚决予以查处,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第2版(经济)
专栏:落实中央决定夯实农业基础

  宁都农民投资农业热情高
  长阳县干部指导土地延包
  安远三千亩机动地包到户
  本报讯 日前,江西省宁都县黄陂镇鹅公村65岁的农民胡添福把老两口准备养老的5700元钱拿出来,为果园修筑了一条3000米长的灌溉沟。这是该县农民领到土地承包30年不变延包证后,大兴农业投资的一个镜头。
  十五届三中全会闭幕后,宁都县组织2000多名机关干部深入村组,宣传政策、协助签订延包合同,使全县67万亩耕地、2万余亩水面、17万亩果园的承包期延长到30年或30年以上。据统计,今冬该县农民投资农业达2000万元,兴修小型水利工程300多处,改造低产田2800亩,拍卖、租赁荒山、荒坡、荒滩、荒水2.6万多亩。
  (谢凤文)
  本报讯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把稳定土地承包关系,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当做稳定党的农村政策的首要任务来抓。县里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实行县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的“三包”工作责任制,按照宣传培训、组织实施、检查验收三个阶段具体指导土地延包工作,让农民吃上“定心丸”。县委、县政府组织县乡干部学习中央有关文件,提高认识。在此基础上,全县16个乡镇分别制定实施方案,按照每村1至3名行政干部配备工作组,实行层层包干责任制,赴村广泛宣传稳定土地承包的意义、政策原则和方法步骤,使颁证工作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伍远林)
  本报讯 11月4日,江西省安远县濂江乡金星村20亩“机动地”重新承包给农户,并签订30年承包合同。至此,全县已有2980亩“机动地”被农民承包。
  安远县整个二轮承包进展顺利。但也有的乡村预留“机动地”面积超过耕地的5%;发包不公平;有的变成了一些乡村干部的“自留地”或“工资田”;有的借口“壮大集体经济”变成了“经济田”;有的变相加重了农民的负担。针对这些情况,安远县严格按照中央精神,于10月下旬制定出“机动地”承包细则,作出明确规定:二轮承包中未留“机动地”的,一律不得再留。已经留了的,将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规范:各类“机动地”,均限于解决人地矛盾;暂时未用的,必须按公平合理的原则分包到户。
  (陈永山 何春林)


第2版(经济)
专栏:

  家住布达拉宫脚下的白玛(左)在龙王潭花棚中挑选喜爱的花卉。今年入冬以来,在拉萨大街小巷到处都能闻到鲜花的芳香,为寒冷的拉萨增添了几分暖意。
  新华社记者 范长国摄


第2版(经济)
专栏:

  建湖审计局为改制企业跟踪服务
  本报讯 江苏省建湖县审计局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对转制后新企业的注册资本验资,一律简化手续、预约上门,并实行跟踪服务,重点帮助了二十多家改制企业建立健全了财务制度,强化了财务管理。
  (周公祝 胡玺玉)


第2版(经济)
专栏:

  尊荣贵宝积极开发猕猴桃资源
  本报讯 贵州尊荣贵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通过猕猴桃产业的开发带动大批农民脱贫致富,现已形成年产八千吨猕猴桃饮品的生产能力,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标志证书,畅销十多个省市。(李宁)


第2版(经济)
专栏:

  顺河地税局加强宗教场所税收征管
  本报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宗教信仰场所的涉税问题愈加突出,河南开封市顺河地税局加强对宗教信仰场所对外提供劳务或自办实体的税收征管,仅十月份就入库税收达两万余元。(范红霞)


第2版(经济)
专栏:

  计算机用户协会与微软新签合作协议
  本报讯 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与微软中国公司日前在京签署“世纪同行”信息技术教育合作协议。该项目是微软投资五亿美元的全球技术推广教育计划在中国的延伸。(费伟伟)


第2版(经济)
专栏:

  河北内邱走出水泥散装新路子
  本报讯 河北省内邱县坚持土洋结合、不断改进、以拖养汽、以挂养散的方针,走出了一条水泥散装的新路子,目前已形成了年三十万吨的发散能力。
  (仲文)


第2版(经济)
专栏:

  格兰仕推出高分子抗磁复合材料
  本报讯 格兰仕公司技术人员与国外专家共同研制出高分子抗磁复合材料,其耐热、磁抗、耐阻隔、抗菌性能等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尤其是防微波泄漏大大超过普通的有机玻璃、钢化玻璃、工程塑料的性能。(郑云 申银凤)


第2版(经济)
专栏:

  开封国税局专项检查成效大
  本报讯 今年五月份以来,开封市国税局先后开展了发票专项检查,加油站、电力、烟草行业、校办福利企业和进出口货物税收专项检查。截至十月中旬,共查补税款两千多万元。(穆改成)


第2版(经济)
专栏:

  全国质量监督工作会议确定今冬明春监督重点
  净市场 保两节 保春耕 保建设
  本报北京11月23日讯 记者白天亮从今天在京召开的全国质量监督工作会议上了解到,质量监督部门将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认真治理一批区域性、行业性的质量问题,重点打好今冬明春净化市场的“三大战役”,即:以“为民服务保生活,安全健康过新年”为主题的“净市场、保两节”战役,以“为农服务保春耕,合格农资进乡村”为主题的“打三假、保春耕”战役,以“工程建设保安全,优良建材安家园”为主题的“查建材、保建设”战役。
  在治理区域及行业质量问题方面,此次会议确定,对山东临沂的商品市场、浙江义乌和山东即墨的燃气用具市场和以广州、中山、顺德为中心的燃气用具及零配件生产基地开展专项治理,重点打击福建云霄、广东潮阳等地区的造假烟窝点和浙江苍南地区制造假冒质量标识的窝点,并将对摩托车与手机系列产品开展专项治理。在今冬明春净化市场的三大战役方面,质量监督部门将对20个城市的白酒、熟肉制品、食用油、室内加热器、出租车计价器组织专项市场抽查,并对化肥、农药、水稻种、农机零配件、泥浆泵和播种机开展为期半年的质检活动,在明年4—5月份大部分省区和灾区均已开工兴建各类工程项目之际,组织施工高峰建材产品质量大检查。


第2版(经济)
专栏:

  河南8家公路施工企业违规经营被清理
  据新华社郑州11月23日电 (记者谢登科)一批在重点公路工程建设中进行违法转包、非法分包和造成工程质量责任事故的施工企业,最近受到河南省有关部门的严肃处理,其中8家企业不再拥有在河南省从事公路建设施工的资格,被勒令出局。
  河南省公路集团公司在郑州至许昌高速公路施工中,造成路基路面质量事故,工程主管部门责令其承担修复所需的一切费用;南阳市公路桥梁工程公司将工程层层转包,非法牟利,致使工程严重滞后,被清除出场;在洛阳至三门峡高速公路施工的大兴安岭筑路工程公司非法转包牟利,造成桥梁桩基工程事故,工程主管部门将其分包的中国航空港建设工程公司南方工程局第二工程处清出河南公路建设市场,责令其又分包的洛阳市公路总段第一工程处限期保质保量完成承建任务,对大兴安岭筑路公司提出严重警告,上报交通部记入资信登记档案,没收非法收入60万元;铁道部第十四工程局和铁道部第三工程局第三工程处,在安阳至新乡高速公路施工中导致部分路面基层和行车道出现严重质量事故,工程主管部门决定,取消铁道部第十四工程局在河南省从事公路建设施工的资格,对铁道部第三工程局第三工程处提出严重警告。


第2版(经济)
专栏:

  中国农业信息网已有3000多信息集散点
  本报讯 记者董建勤报道:不久前,山东省陵县2亿公斤的元葱20天销售一空,价格比上年高出一倍,实现销售收入1.7亿元。这是该县蔬菜公司坚持每天从中国农业信息网上接收信息并发布本县蔬菜供求信息的结果。
  这只是中国农业信息网(www.a ̄gri.gov.cn)上3000多个网络信息集散点中的寻常一例。作为农业部主办的专业信息服务网络,网上信息每天更新20多万字,实际受益者不计其数。中国农业信息网按行业分别组建了“菜篮子”、花卉、水产、果业等9个子网,并与因特网联通。其中,作为公益性事业的全国“菜篮子”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每天适时传送全国90多个大中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200多种商品价格。


第2版(经济)
专栏: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周年特稿(3)

  把握基本国情 破解历史难题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新华社记者 吴复民 陈芸 韩振军
  国企改革,这是一个全球性话题。如何搞好国有企业,世界上没有完整、成熟的经验;中国也处在探索的过程中。要把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之路,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创造性事业,每破解一道难题,都意味着一次重大突破。
  从“放权让利”到“制度创新”
  这些事现在听来恍若隔世:1978年,四川化工厂对实现“百日红”超产较多的职工进行奖励,每增产100元发给奖金7角2分,却因不符合上级规定,50多天才勉强获准。有一家工厂,建职工澡堂时想增建一个厕所,层层报批中竟盖了80多枚公章。
  缺少自主权力、缺少利益、缺少责任,这是20年前中国国有企业的写照。国有企业的改革,首先抓住了“权、责、利”脱节的矛盾,解放思想,进行大胆的探索。1978年,重庆钢铁公司等6家企业率先开始了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改革试点,试点很快扩大到四川省100家企业。光是“企业可提留20%超定额利润”这一条,就使企业里似乎人人都成了“算账派”。
  改革初期推行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利改税等改革措施,从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关系入手,将一部分生产经营权和利益下放给企业,冲破了旧体制对生产力的许多禁锢,激发起人们长期压抑的积极性,企业的创造层出不穷,当时的石家庄造纸厂厂长马胜利在承包中就使出了“三十六计、七十二变”。到1992年国务院颁发《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将14项经营自主权明确交给企业,大部分自主权在企业得到落实。
  然而,从整体上看,“放权让利”式的改革没有触动传统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国有企业长期积淀的人多、债多、社会负担重、政企不分等深层次矛盾无法解决,效率、效益低下成为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缺乏活力的致命弱点。
  1992年,以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国企改革进入了“制度创新”的新阶段。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要求,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企业组织形式,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不久,《公司法》颁布,把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用法律规定了下来。
  围绕“制度创新”的目标,国家选择100户企业、18个城市、56户企业集团进行试点,到去年底各地区、各部门的试点企业达2600多家。这些企业探索国有资本出资人制度,初步落实了法人财产权,建立了经营者竞争上岗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机制,加强了企业内部管理,构造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微观基础。以邯钢、宝钢为代表的一批先进企业,在改革的推动下,靠新机制创造出巨大的效益。改革以来,国有资产总量年均增长15.5%,高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年均增长12.9%的水平。
  探索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改革途径
  现代企业制度是集人类发展生产力文明成果的一项系统工程,而国企改革要破解的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又无法绕过去的深层次难题。全党全国人民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用“啃硬骨头”的精神和胆略,积极探索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改革途径。
  国有企业几十年来基本上只生不灭,好像国企倒闭是多么大逆不道的事情。在国有企业亏损榜上,居然有1.2万户老亏损户每年榜上有名。1995和1996年,江泽民总书记实地考察了上百家国有企业,明确提出要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从搞好每个企业转向搞好整个国有经济。
  按照“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的方针,到去年底,全国已有2000多家工业企业因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被关闭、破产。国有企业的资产和效益开始向优势企业集中,目前资产超过100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已逾50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单一所有制结构日益影响生产力发展。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根据这一思路,一批国有企业改制成“三资”企业、股份制企业或向其他产业投资、参股,国有资本对社会资本的控制力大大增强。以上海为例,去年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资本金总额是2342.76亿元,其中国家资本金为786.45亿元,也就是说每1元国家资本金直接控制3元社会资本;如果加上跨地区、跨产业参股、联营、合资的部分,1元国家资本金可以调动、支配9元以上的社会资本。
  难啃的“硬骨头”不仅在国企内部。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党的十四大以后,财政、税收、金融、外汇、外贸、价格、投资等体制改革相继出台,为国企改革创造了配套条件。近些年,围绕着解决企业人多、债多和政企不分等难点,又推进了社会保障制度、财政金融体制和政府机构改革。由于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上党、政府和全社会的努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分流安置和再就业得以比较平稳地进行,上千万职工实现了岗位大转移。
  “共和国的长子”负重前行
  人们习惯于把国有企业称为“共和国的长子”。它向国家提供了60%的财政收入;它为城镇提供了70%的就业岗位;它一直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各个关键领域,占有支配地位;它还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本的主要承担者。
  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道路上,始终存在着各种风险和挑战。亚洲金融危机的突然来临,使企业的外部环境变得更加严峻;多数商品产大于销的格局,使企业的营销能力面临新的考验;产业结构的普遍落后,需要企业应对加快升级的挑战;全球性的知识经济浪潮,进一步提出了调整产业、产品和市场结构的严肃课题。国企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与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紧紧联系在一起,它的最后解决,还需要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现在,我国国企改革的方向、目标、原则、方法都已明确。江泽民总书记指出:“等是等不来的。回避问题,退缩不前,只能是无所作为。”回顾20年国企改革的进程,给我们留下的重要启示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立足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以“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大胆试验,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期望找到一种适合所有企业的通用模式,不能犯“一股就灵”、“一卖了之”这样绝对化、简单化的毛病。而企业经营者和职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下功夫调整结构,加强管理和技术创新,则是搞好企业的永恒主题。
  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对国企改革提出了新的目标:用3年左右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本世纪末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只要把大胆探索的勇气同科学求实的精神统一起来,扎扎实实地继续破解一道又一道难题,中国的国企改革一定能够取得成功。这将是中国对世界做出的又一个贡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