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观点

  ●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改变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将为我国产业升级提供难得机遇●我国内需增长蕴含巨大潜力
  我国经济高增长期远未结束
  财政部综合司 王家春
  自去年下半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外需增幅的下降和内需增长乏力汇集在一起,给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带来了严峻挑战。一些专家预测,以此世纪之交为“分界岭”,我国经济将由过去20年的“高速增长期”转入一个“相对高速增长期”,GDP年均增长速度相应下降到8%或7.5%以下。对此,我们持不同看法。我们认为,随着中央宏观调控能力的进一步增强和投资、金融体制的不断完善,今后确实不太可能出现过去那种投资膨胀和经济过热的局面,但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期远未结束。
  首先,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改变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从1929—1933年全球经济衰退以及两次“石油危机”所引起的西方经济萧条的延续期来看,即使亚洲金融危机标志着又一次全球经济衰退的开端,其延续期也不大可能超过5年时间。即全球经济形势的好转不大可能延迟到2002年以后。因此,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将仅限于近中期,对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基本无碍。
  其次,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将为我国产业升级提供难得的机遇。亚洲金融危机、日本经济衰退和美国经济减速,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全球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因此,未来几年内,将出现一次全球性的产业结构大调整。在这个大调整中,日美等发达国家的大公司将被迫在海外寻求生路。这无疑为我国引进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加速产业升级,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能否抓住这个机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资本对我国经济前景的信心。在全球经济环境恶化的大背景之下,只要1998—2000年我国GDP增长速度能够保持在7.5%的“心理界限”之上,人民币汇率能继续保持稳定,那么,下世纪初,我国在引进国际资本方面将处于非常有利的地位。
  第三,我国内需增长蕴含着巨大潜力。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设施建设。就我国基础设施现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巨大差距而言,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需求是一个天文数字。据有关专家测算,我国基础设施状况在国际排序中每上升1个位次,就至少需要增加数万亿元的投资。
  ———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199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城市居民的人均住宅面积仅为9平方米左右,现有的住宅中有2000多万平方米为危险住宅,每年因结婚而急需用房者达1000多万人,这些都说明我国住宅业的发展空间非常大。
  ———家用电器的普及和更新换代。据有关机构测算,目前国内11种主要家用电器的普及率只有25%左右,在农村家庭中的普及率更低。如果能把家电普及方面的潜力逐步挖掘出来,我国机电行业至少还可以保持20年的高速增长。随着家电技术“数字化革命”的推进,2000年以后,城市家庭的家电更新换代也将对机电行业产生强大的拉力。
  ———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延伸。目前我国城市人口所占的比重不到30%,与45%的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有很大差距,甚至也低于人均收入水平相近的其他发展中国家。随着城市化的重要性逐渐成为各方面的共识,从下个世纪初开始,我国城市化进程可望取得更大的进展。这不仅将对基础设施建设等产生强大的拉力,也将对消费需求的增长提供有力的支撑。按目前的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测算,在21世纪前10年中,如果农村居民所占的比例能够下降10个百分点,那么,因此带来消费水平的上升可以使年均GDP增长速度提高1—1.5个百分点。
  最后,从国际经验看,我国的高增长期还可以持续10—20年。在世界经济的发展史上,不少国家在人均GNP达到700美元后,又继续保持了10—20年的高速增长。例如,日本在60年代初,人均GNP超过700美元,在此后10年的时间里,其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约9%,直至1974年“石油危机”爆发。韩国在70年代中期人均GNP达到约700美元,在此后20多年的时间里,其年均增长速度为8%以上,直至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由此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经济继续保持10—20年的高增长是完全有可能的。
  既然我国内需增长蕴涵着巨大潜力,那么,为什么今年以来内需增长势头不尽如人意呢?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的“攻坚战”尚未完成,加工业生产能力过剩、社会保障体系薄弱、居民收入分配不合理、消费信用发展滞后等深层次问题和矛盾制约着内需增长潜力的有效发挥。未来几年中,随着宏观调控的进一步深化、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这些问题和矛盾将会逐步减轻和消除,经济增长速度也将稳步回升。下个世纪初,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望重新回到9%以上的快车道。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经济茶座

  给“献礼工程”提个醒
  大江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都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碰巧,明年又逢新中国成立50周年,按照传统需要锦上添花。于是乎,一些原本平平常常的施工项目被赋予重大政治意义———众多“献礼工程”应运而生。据媒体报道:仅某直辖市就有为建国50周年献礼的重大项目67个,某地级市的“献礼工程”多达25项。
  “献礼工程”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早先的设计文件确定的合理工期就是明年9月底,领导机关和施工单位都觉得,如期、优质地交出该项工程,就是献给国庆50周年的一个厚礼。因此,决定用“献礼工程”这样的称谓来激励建设者的责任心和积极性,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另一种是,原定的合理工期是2000年或以后,但为“献礼”而提前工期,甚至要“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增加“功能”、扩大规模、提高“档次”,追加投资。对于这样的“献礼工程”,我们实在怀疑它的必要性。
  一项重点工程的设计,是非常严谨的,该多长工期,该有什么功能,该用什么设备,该是什么“星级”,更是通过调查研究、勘探测量,按照《设计任务书》的要求,经过认真构思、精心设计并层层论证、审核,才最后确定下来的。现在,就因为“献礼”的需要,而下令仓促改变工期、改变设计,这种长官意志,显然违背科学精神,违背客观规律,违反基本建设程序,很不可取。
  每项重点工程的施工,要讲“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对国家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即使有时进度与质量、效益与质量发生了矛盾,一般也是进度服从质量、效益服从质量,这几乎已成为各施工企业的原则。然而,就因为“献礼”的需要,原来的合理工期要大幅度提前,逼得施工企业“萝卜快了不洗泥”,最终造成难以弥补的质量缺陷和隐患,等于埋下了“定时炸弹”,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总之,一项工程因为“献礼”而仓促修改设计、强行突击施工,直接的恶果是突破概算、加大投资、忽视质量,浪费惊人;间接的恶果是忙于应付、疏于管理,给“蛀虫”“硕鼠”的经济犯罪提供可乘之机。更深层的负面影响则是败坏社会风气。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由一项项大大小小的工程共同体现出来的。只要我们在工程建设中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科学,遵守程序,服从规律,兢兢业业,努力工作,保证质量,保证进度,不花冤枉钱,那就不管那项工程在何年何月何日竣工投产,都应该算是对伟大祖国的献礼。这才是我们应有的“献礼观”———如果需要有这样一个“献礼观”的话。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工程贩子何其多●停工待料令人忧●白条充款何时了
  建筑业患了什么病
  王铁军
  目前,国家加大基建设施投资力度,建筑市场再次火爆起来。但与此同时,一些怪现象也开始在建筑行业各个角落泛滥。
  怪现象之一:“工程贩子”何其多。建筑企业与建设单位在工程经营过程中,工程贩子经常扮演第三者的角色从中作梗,索要不正当的所谓“信息费”、“介绍费”,使工程经营活动受阻,建筑企业及施工队伍揽不到活干,即使是揽到工程,也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
  驻湖北襄樊市一家铁路建筑企业,一年来先后与建设单位和投资方谈了17个工程,但没有一项成交。其原因之一就是几乎每个项目都有工程贩子捣鬼,中间环节层出不穷。有一项投资3000万元的工程,涉及工程贩子4人,仅信息费就高达200多万元。
  怪现象之二:停工待料令人忧。一方面国家重点工程不断上马,另一方面停工待料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大量的机械设备被闲置,工人领不到工资,已经严重影响到建筑企业的内部稳定。停工待料的原因十分复杂,建设单位指责建筑企业的施工队伍不干活,施工队伍诉说建设单位不给钱,如此相持不下,双方损失都很大。
  一家铁路大型施工企业,如任务饱满不出现停工待料的现象,年产值可以突破10亿元,遇到停工待料,年产值不及一半。有家单位承建一地方铁路,上场会战不到3个月,投资方资金就捉襟见肘,数亿元的工程,每次只拨款二三万元,维持上千人的伙食都不够。据调查,类似的停工待料现象,在80%的大中型国有建筑企业都时有发生。
  怪现象之三:白条充款何时了。商业、农业流通中的“白条现象”由来已久,而建筑业中的白条现象却是在最近才变得引人注目的。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82%的建筑企业都持有建设单位打给他们的白条,这些白条的金额少则几十万元,多则数亿元,许多巨额白条已成为不能兑付的死账。
  铁十一局第四工程处一年中就有5家建设单位和投资方为其打白条7500万元,占这个工程处全年投资总额的1/3。
  以上三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建筑业现状及出路的思考。
  思考之一:我国《建筑工程承发包条例》规定,工程承包、发包双方必须遵守国家法规、政策。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建设单位和投资方的某些人为了从中牟取暴利,竟视规章制度如无物。他们同意甚至暗中指使工程贩子充当“经纪人”,收取高额信息费然后分红。现在不少建筑企业都私下制定了为工程贩子发放工程造价2%至5%不等的信息费等办法。难怪有人说工程贩子制服了建筑企业,这不能不说是建筑企业自身的悲哀。
  思考之二:资金来源不予调查,饥不择食害了自己。停工待料和白条现象既有建设资金一时难以到位的影响,也有建筑企业盲目托关系、走后门承揽工程方面的原因。这应该引起相关企业的重视,不能自己害自己。
  思考之三:市场条件尚欠完善,理顺关系刻不容缓。建筑市场需要有效的约束机制和相应的监督执行措施,建设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实行严格的监督检查、处罚配套制度。一方面督促建设单位如期拨款到位,另一方面保证建筑单位正常施工,并依法阻止不法分子从中牟利。规范建设单位和建筑企业内部行为也属当务之急。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明星企业”何以濒临破产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凌晨
  新华社记者 张进林 本报记者 马应珊
  1981年以8000元资本起家的红光汽车修理厂曾获西宁市“明星企业”称号,并被省乡企局评审为省甲级企业。1992年初,这家企业率先创办了青海省乡镇企业中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青海省青港进口汽车维修有限公司。当时企业资产净额达200万元,企业经营得红红火火,前景喜人。
  然而最近,当记者再次走进这家企业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企业负债近百万元,职工领不到工资,公司领导疲于四处告状诉冤,整个企业濒临破产。
  一个好端端的“明星企业”何以走到如此举步维艰的境地?青港公司总经理孔宪达愤慨而无奈地告诉我们,1991年,原红光汽车修理厂与港商合资筹建青港公司时,省乡镇企业局委派本局企业处副处长沈延江主管、协调此项工作,企业目前的境况与沈延江的到职直接相关。
  1992年夏,沈延江从海南考察回来后,便动员青港公司尽快投资在海南设立分公司。1993年7月2日,沈延江与青港公司签订了一项《经营协议》:由青港公司抽调资金90万元,在海口设立青港分公司,沈延江任分公司总经理。
  7月20日,青港公司在沈延江的再三催促下先以公司厂房作抵押向省农行贷款45万元给沈。同年11月2日,青港公司又在沈延江的再三要求下贷款50万元交沈使用。两次贷款合计共交付沈延江95万元。可到海南后沈延江没按《经营协议》搞分公司,而将钱挪用。贷款到期后,在银行及公司再三催要下,沈延江于1994年3月还款41万元。到去年底,尚欠本金及银行利息共97.5万元。
  据青港公司总经理孔宪达介绍,由于沈延江长期欠账不还,近几年青港公司被银行到期本息搞得负债累累,陷入极度困难境地。现在,企业债务包袱越背越重,350多名职工工资不能按期发放,企业经营每况愈下。
  孔宪达说,沈延江身为省乡镇企业局处级干部,利用职权进行欺骗,其严重诈骗行为理应受到法律严惩。早在1995年10月,青港公司即向西宁市人民检察院举报沈延江涉嫌挪用巨额公款。3年多来,青港公司四处状告沈延江,希望能在执法机关帮助下追回巨额公款,但无任何收效。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冰城飘下头场雪 灾民新村暖融融
  最近,哈尔滨市降下今冬第一场雪,气温骤降,但安置该市道里区群力乡灾民的解困新村,却是一派暖融融的气氛。该新村由哈尔滨高新技术开发区投入近300万元无偿援建,占地145000平方米,居室内上下水、采暖、供电设施齐全。图为灾民潘桂云一家围坐在暖炕上吃饭。新华社记者 陈凯星摄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防治“白色污染”、禁用不可降解的聚苯乙烯餐盒已成社会共识,但替代品是用“塑”——可降解的聚丙烯餐盒,还是用“纸”——纸浆模塑餐盒呢?请看——
  “纸”“塑”之争
  温冬开
  日前,国家环保总局与建设部、交通部、铁道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出通知,强调重点交通干线、流域及旅游景区必须加强包装废物管理,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
  事实上,在环保总局发出这一通知之前,全国已有一半以上城市先后明令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发泡餐盒。可以说,禁用不可降解的聚苯乙烯塑料餐盒已成社会共识。但快餐盒的市场需求很旺,到底用哪一种产品作替代品呢?
  “纸”“塑”之间
  话短长
  这几年有关专家提出的较好的替代产品主要有两种,一是“纸”———纸浆模塑餐盒,一是“塑”———可降解的聚丙烯餐盒。
  纸浆模塑餐盒是以芦苇、蔗渣、麦草秸秆等草本植物纤维纸浆为原料,再加30%—50%左右的木浆经热压成型制成的可完全降解产品。聚丙烯降解塑料餐盒是一种光生物降解塑料。这两种替代品到底哪个好一点呢?我们不妨作个简单比较(见右下表)。
  实际使用看差距
  铁道部是治理“白色污染”最早的部门之一,从1995年开始着手餐盒换代试验。两年多的试验结果表明,聚丙盒的降解速度明显比其它种类快,五周后碎裂粉化,十二周感官污染消失。纸浆模塑盒降解呈反复性,潮湿环境下降解,干燥条件下降解不明显,4个月后开始大面积霉烂。
  在安全卫生方面,铁道部质检中心安全卫生检验站的负责人介绍,经过毒性检验,70多个纸盒生产厂家的产品只有半数企业合格,所以纸盒必须进行严格检查,因为纤维浆中可能有残存的农药等有毒物质。
  挺括度也是餐盒的一项重要指标。聚丙盒与纸盒的挺括度都不是很好。聚丙盒可以通过加厚或改变形状来增加挺括度,这样就提高了成本。纸盒的挺括度则是靠加入30%—50%的木浆。由于要用木浆,也就引发了会不会砍伐森林和带来造纸污染的争论。
  在降解方面,纸盒在理论上是可以完全降解的,这是它最大的优势,可关键是成本太高,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工艺设备不成熟。二是现有的企业规模较小,据测算,投资650万元建厂,年产量达到4800万只时才能把售价压到0.25元,而目前的企业生产能力离这一要求差距甚大。
  无论用什么回收不能松
  要解决白色污染,必须加强回收。铁道部作过调查,纸、塑两种产品均有较高回收价值。纸的可用来造纸,做蛋托等减震材料;聚丙盒可用来炼油,做塑料桶等容器。两种产品都不像回收聚苯乙烯餐盒,只投入无产出。
  聚丙盒在铁路上试用两年多,得到铁道部的肯定;纸浆模塑盒目前正在试用,卫生性能等指标还有待提高。但无论使用哪种产品,有关专家都希望尽快出台相关法规来限制聚苯乙烯餐盒的生产与使用,扶持发展环保产品。
纸浆模塑餐盒 聚丙烯餐盒
  生产成本 0.36元/只 0.18元/只
  卫生性能 技术有保证,但目 合格
前半数企业不合格
   挺括度 须加30%—50% 可通过技术手
木浆,否则较差 段提高挺括度
  耐油耐水性 必须加入防热油 好
   防水注剂
   回收价 1000元/吨 3000—5000元/吨
   假定投入 650万元 650万元
  年生产能力 4800万只 8000万只
   工艺 不太成熟,
    制约成本 比较成熟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地方经济新闻集锦

  独辟蹊径搞“连锁”
  负担不除仍亏损
  两年前,在北京国有蔬菜销售行业一路衰微之际,宣武区“全特优细菜中心”独辟蹊径搞连锁经营,曾经红红火火。然而由于有关部门把一些经营不景气的小菜点和大批退休职工分配给他们,造成负担过重,加上相关政策也不完善,经营中遇到很多困难。目前,企业年销售额虽达1000多万元,但仍连续两年亏损。——据《北京晚报》
  低价竞销质量降
  海南对虾丢市场
  海南对虾以肉好味美而闻名遐迩,一度占上海市场九成以上。然而海南对虾产销以个体为主,规模效益差。个体老板为争夺客户,有时竞相降价,甚至不惜低于成本价销售,造成运销出去的对虾质量下降,使海南对虾失去市场竞争力,目前正在被挤出上海市场。——据《海南日报》
  管理乏术加电价
  农民重新点油灯
  青海省化隆县由于农村用电线路老化,损耗大,管理乏力又造成偷电现象严重,因此造成的损失只好分摊到用户头上,致使电价一提再提。2、3月份个别村庄每千瓦时(度)电曾收到2.85元,平时也普遍在1元上下。过高的电价给农民造成沉重负担,有的村庄家家户户又重新点起了煤油灯。——据《青海日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