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从“慎独”想到的……
  江坪
  在少奇同志百年诞辰到来之际,我想起他生前谈到共产党员修养时,曾告诫党员干部要做到“慎独”。一九九五年春,我在舟山邂逅王光美同志,也曾谈及少奇同志的这句警言。她还书写“慎独”两字相赠,我十分珍惜。因为,“慎独”能够激励共产党人实践自己的天职。
  何谓“慎独”?简而言之,就是当一个人出入“无人之境”时,能够时刻注意检点自己,不做有违道德与法律之事。也就是说在没有组织和群众监督之下,能够自觉做到“四自”———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据史书记载,清初,山东巡抚曹鼐捕获一绝色女盗。夜半,那女盗屡以色相诱之,曹鼐不为所动,并把“曹鼐不可”条幅贴于墙上。曹鼐的慎独精神受到当时人们的赞佩。
  慎独精神,不仅为我国古代的贤人志士所追求,今人也应同样注重。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影响,我们大多数领导干部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防微杜渐,严格要求自己,经受住了考验。但也有少数领导干部将“慎独”两字置于脑后,在组织与群众监督之下,尚能按照道德规范做人做事,在没有监督的时候,则言行相悖,表里不一,在金钱、女色、名利、享受的诱惑和侵蚀中,昏昏然,飘飘然地当了俘虏。这种沉痛教训是不少的,应该举一反三,引以为戒。
  “慎独”,是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修身的重要方面,是提高道德水平的重要途径。古人把修身视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先决条件,有“若安天下,必先正其身”的至理名言。
  领导干部要自觉做到“慎独”,不断增强自我监督意识。领导干部在履行领导职责中,需要比别人更高的道德水平,其言其行正确与否,权力运用得当与否,往往事关大局,事关长远,事关民心。领导干部要习惯于“吾日三省吾身”,经常自省:是否带头实践自己提倡的道德标准与价值观念,不能做“语言巨人,行动矮子”。只要你按照自己说的去做,人家才会相信你说的是对的;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人家才会心服,才能照着去做。有了这种人格力量,真理的力量才能发挥。如果你对群众讲的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而群众看到你的行动却是“好处先占,吃亏不干”,群众怎么能信服你讲的东西?须知,言行一致,则一言九鼎;言行不一,则一文不值。
  领导干部要做到“自律”,绝不是不需要组织和群众的监督,而是在这种必不可少的监督之下,严于自律。领导干部要掌好权,用好权,领好班,干好事,就应该经常扪心自问:我是否按照党的要求做到“慎独”了?是否做到像鲁迅先生那样,“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


第4版(要闻)
专栏:

  无情剥离 有情安置
  ——记抚顺市委书记陈家洱抓再就业工程
  本报记者 段心强
  近年来,抚顺市对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下了大力气,但形势依然严峻。
  “把下岗职工再就业当成一把手工程”———这是抚顺市委书记陈家洱两年前提出的。
  陈家洱是广东人,当过多年工人,了解老百姓的疾苦。他在1994年全国人代会上就提出企业减员增效再就业问题,回到市里主动制定优惠政策,帮助被剥离出的职工尽快找到工作。此后他走访100个下岗职工,其中竟有58人不知道有再就业优惠政策,还有25人听说过优惠政策但不知如何办理,只有17人花了不少钱才办了享受优惠政策的手续,但一些职能部门三天两头向他们收这费那费。这位市委书记认为,“中梗阻”是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严重障碍,这种作风持续下去,将直接影响大局。于是,他从政治的高度重新审视再就业工程,市委、市政府经过研究,制定出“党政重视,社会支持,企业尽责,职工自立”的再就业方针。
  1997年,一家中外合资的鞋业公司要招聘员工300人,市委、市政府非常高兴,可结果令人大吃一惊:报纸、电视发出招聘广告后,报名人数只有56人。陈家洱困惑不解:合资企业工资较高,生产条件较好,下岗职工求之不得,为什么竟没有招满?他深入到煤炭、化工、机械、纺织系统调查研究,许多下岗职工惊疑地反问:“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我们咋不知道?”原来,许多职工没有看报纸的习惯,为了省钱,又不开电视。陈书记听后心里一酸,回去和其他领导同志商量决定,就是砸锅卖铁也要在全市建立一个再就业服务体系,尽快形成网络,让各级党政领导机关都心中有数:哪些单位需要人,哪些地方有剩余人员。于是,全市总动员,节约一张纸、一支笔、一瓶墨水、一顿招待饭、一次会议费,投入再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去年全市投入5200万元,建成辽宁省最大的劳务市场———抚顺市劳务市场,形成覆盖全市的信息网。哪里要人,马上通过计算机网络把信息传送到各区县、街道、居委会,各级服务组织立即通知待业人员。还是那家中外合资的鞋业公司,今年又招聘员工600人,这个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上传递后,几天内就有数百人报名,最后300名下岗职工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陈家洱随时随地都想着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有一次,他到意大利一个城市访问,发现这里的工业很发达,但94%是中小企业,大型企业仅占6%。特别是皮鞋业,基本上都是微型企业,大批人员在这里就业。回国后,他借鉴意大利的做法,思考抚顺工业的发展方向。他和有关领导商议,决定在调整经济结构中注重发展微型企业,同时安排大批下岗职工。这一决策像春雨,不几个月,仅望花区就办起微型企业300多家,安置下岗职工1382人,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4版(要闻)
专栏:

  “金鸡奖”终评揭晓 电影“双奖”颁发
  本报重庆11月22日电 记者向兵报道:第七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颁奖典礼,今晚在重庆人民大礼堂举行。
  获本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的是珠江电影制片厂的《安居》。《大进军———席卷大西南》获金鸡奖特别奖。最佳纪录片奖:《周恩来外交风云》。最佳儿童片奖:《花季·雨季》。最佳剧本奖:陆柱国《大进军———席卷大西南》。最佳导演奖:胡炳榴和塞夫、麦丽丝。最佳男主角奖:冯巩,最佳女主角奖:陶虹,最佳男配角奖:葛存壮,最佳女配角奖:白雪云。


第4版(要闻)
专栏:

  吴怀才同志逝世
  新华社济南10月27日电 沈阳军区原顾问吴怀才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98年10月11日在济南逝世,享年82岁。
  吴怀才同志是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和敌后三年游击战争,参加了七里坪、罗山、罗田、光山、罕阳、新苏区和九里十八寨等战斗。抗日战争时期,他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等职,参加了周家岗、淮南津浦路东反扫荡和占鸡岗、黄疃庙、山东省界河等重大战役战斗。解放战争中,他历任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副师长等职,率部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淮南、涟水、宿北、莱芜、孟良崮、莱阳、胶济西段、兖州、陇海和淮海、渡江等重大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师长、副军长、军长等职,经常深入部队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指导工作,为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吴怀才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附图片)


第4版(要闻)
专栏:

  本报网络版推出“中日关系大事记”专栏
  本报北京十一月二十二日讯 记者陈智霞报道:本报网络版近日推出新的栏目——“中日关系大事记”。专栏中既有自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中日关系史简介,也有自一九七八年邓小平访日后历次中日首脑互访的详细报道,栏目还汇集了两国外交史上的重要文献和人民日报的有关评论。在江泽民主席访日期间,该栏目还将在第一时间对有关活动进行报道。


第4版(要闻)
专栏:

  大型纪录片《枫骨中华魂》在京首映
  本报北京十一月二十二日讯 记者张砚报道:大型纪录片《枫骨中华魂》近日在京首映,程思远、胡启立、张克辉和随同加拿大总理访华的十名国会议员,以及各界知名人士二百多人观看了影片。该片由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和中国铁路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摄制,它以纪实手法,真实记录了一八八○年至一八八五年,一万五千名华工漂洋过海,修建贯通加拿大东西海岸的太平洋铁路的沧桑历史。


第4版(要闻)
专栏:

  大型历史画册《中国大三线》出版
  本报讯 一部反映中国三线建设及调整三十年峥嵘岁月的大型历史画册——《中国大三线》,近日由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
  从六十年代中期到一九八○年在三线地区展开的规模宏大的建设中,国家累计投资约二千亿元,几百万建设大军艰苦创业。画册由原国家计委三线办和人民画报社联合编辑,精选图片九百余幅。(华文)


第4版(要闻)
专栏:

  首家一日三刊新闻报在沪亮相
  本报上海十一月二十二日电 记者郭伟成报道:我国第一家以晨午晚报形式、一日三刊、滚动出版、对重大事件在当日连续报道的《新闻报》十一月十九日在上海亮相。
  全新出版的《新闻报》由上海《新闻报》、《消费报》合并重组而成,仍由《解放日报》社主办。


第4版(要闻)
专栏:新飞杯现场短新闻征文

  绍兴进京招贤
  施建祥
  11月16日一大早,北京理工大学校园内,出现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浙江绍兴县县长徐纪平带领全县25个镇的科技镇长,前来寻求科技合作。
  在阻燃材料研究室,中国阻燃学会秘书长、该研究室副教授周政懋一边讲解,一边用仪器演示,镇长们边听边记,十分入神。杨汛桥镇长濮如松说:“我镇的阻燃集团已与该校合作多年,为我县调整轻纺产品结构闯出了新路,成效十分明显。”
  绍兴县是全国经济十强县之一,也是闻名的纺织大县。在市场竞争中,绍兴县委、县政府意识到,要继续保持轻纺产业的优势,必须以科技进步实现产业升级。近几年来,他们与中纺大、浙江大学等2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已引进人才2000多名。11月14日至15日,该县又在京引进科技项目21个,引进人才216名,并聘请了首都12位专家、学者为县政府“智囊团”成员。
  在机电一体化中心,镇长们被机械自动加工机器人深深地吸引,该中心负责人介绍说,目前他们已与绍兴县的精工集团签订了协议,将合作开发高档无梭织机、建筑钢结构制作机电一体化专门设备。
  科技考察结束时,徐纪平紧紧握住北京理工大学常务副校长李志祥的手说:“有了科技的支持,经济强县必将再创辉煌。”


第4版(要闻)
专栏:

  库克群岛总理离沪赴香港
  据新华社上海11月22日电 (记者周解蓉)库克群岛总理杰弗里·亨利结束了对上海的参观访问,今天上午离沪赴香港特别行政区访问。亨利一行是于20日中午由西安抵达上海的,当晚上海市长徐匡迪会见并宴请了他们。


第4版(要闻)
专栏:

  张文康与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会谈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2日电 (记者袁晔)卫生部部长张文康今天与来访的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格罗·布伦特兰博士举行了会谈。


第4版(要闻)
专栏:

  南车村新貌
  山东荣成市石岛镇南车村改革开放以来建起15家村办企业,固定资产达1.2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4元猛增到4200元。图为南车村新貌。新华社记者 冯杰摄


第4版(要闻)
专栏:

  “爱心献功臣行动”在全国实施
  本报北京11月22日讯 记者贾昭全报道:为增强全民国防意识,调动和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关心革命功臣的热情,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和民政部作出《在全国开展“爱心献功臣行动”实施意见》,决定从11月20日起至明年国庆节期间,在全国开展“爱心献功臣行动”。
  全国现有3900余万名优抚对象,其中许多是各个革命时期入伍的革命功臣。《意见》要求,“爱心献功臣行动”应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社会帮扶行动;“爱心献功臣行动”要与日常拥军、创建“双拥”模范城(县)密切结合起来,在庆祝建国50周年之际,各地要在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住房、医疗困难方面取得根本性的突破,并力争在今后两三年内基本解决“三难”问题,使他们与全国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幸福地安度晚年。


第4版(要闻)
专栏:

  深入基层依靠群众解决矛盾
  平顶山市注重为民办实事
  本报郑州11月22日电 记者李成华、李杰报道:近两年来,河南省平顶山市委、市政府领导着力改变作风,少泡会,少应酬,少坐机关,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群众办了一批实事,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
  平顶山市委、市政府每为群众办一件实事,不仅事前领导干部要下基层征求群众意见,形成切实可行的方案,而且在实施的过程中他们还经常深入现场,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龟山水库是平顶山市区57万市民的“水缸”,是市民用水的主要来源。但是,由于经常有人到库区旅游、游泳、捕鱼、挖沙,对水库造成污染,群众强烈要求治理。今年6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对污染源进行彻底清理。在实施清理的过程中,市委书记田承忠乘船到水库察看,发现有几条船还在那里挖沙。他便打电话给水库所在区的负责人,让他们一定要把挖沙船动员出水库。最近,记者到龟山水库采访,挖沙、捕鱼的都不见了,唯见碧波荡漾。市民们高兴地说,我们吃上了干净卫生的“放心水”。
  在为民办实事的过程中,面对矛盾尖锐的问题,这个市的领导干部善于依靠群众,解决问题。今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开始实施。为了贯彻执行这个条例,市委、市政府领导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得知生猪屠宰是市民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他们决定把定点屠宰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7月1日起,平顶山市正式实施生猪定点屠宰,统一纳税、集中检疫、分散经营。然而,这项利国利民的举措,却遭到有些人的反对。他们堵截车辆,围困经营点。市委书记田承忠,市委副书记、市长邓永俭得知这一情况后,深入到屠宰点察看机械化宰杀、检疫现场,并带领有关干部到市场跟市民和商户谈心,了解到反对管理生猪屠宰举措的,是一些被依法取缔的不法商户,而广大市民和守法商户对市里的决定非常拥护。情况明,决心大。执法部门对煽动闹事的不法商户绳之以法,市场秩序井然,购销两旺,市民们为能吃上“放心肉”而拍手叫好。
  这个市的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不讲排场,不走过场,发现问题,能当场解决的一定给予解决。今年9月间,邓永俭同志到香山矿调查时,企业领导和职工群众反映周围农民办的碎石厂污染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企业的正常生产。邓永俭到现场察看,了解到职工群众反映的问题属实,于是,打电话给市环保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让他们监督这些碎石厂更新设备,以达到国家二级环保标准,实行定期放炮,提前出示警示牌。如今,香山矿周围18家碎石厂已有16家达到了环保要求,另外两家被停产治理,居民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改善。
  目前,为给市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的开发平顶山(平顶山市因此得名)工程、创造美好生活环境的湛河治理工程,正在紧张地实施,平顶山市——一座更加美丽、清洁、文明的城市正向人们走来。


第4版(要闻)
专栏:

  增加投入调整结构重点突破
  甘肃科教兴省带来新气象
  本报兰州11月22日电 记者李战吉、李宏伟报道:甘肃省把科技和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两翼”,举全省之力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形成了各级领导积极组织,科教人员大力实施,广大群众热情参与的可喜局面。
  地处大西北的甘肃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省委书记孙英认为,甘肃要想有较快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增加投入,调整结构,重点突破,真正使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代省长宋照肃到任后,提出只挂“科技领导小组”和“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领导小组”两个组长职务,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把了解科技和教育的情况作为重点。目前,全省14个地、州、市相继成立了由党委或政府一把手任组长的科技和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层层抓落实的格局。
  甘肃省大力增加科教投入。省级科技3项经费保持在1550万元,科学事业费超过6000万元,省拨重大转化专项资金1000万元,全省已有6个地州市、17县(市、区)科技3项经费超过当年同级财政支出的1%。今年前10个月全省地方财政预算内教育事业经费比去年同期增长21.89%,占全省财政总支出的17.03%。
  甘肃积极调整科研布局,由重数量和规模转为质量和数量并重,先进性和应用性并举。经过调整,全省科技攻关项目总数已减少1/3,单项投资强度增加了1/2,由1995年的2.68万元增加到今年的5.13万元。全省科技发展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农业方面主要抓好品种选育、大面积高产、特色农业、节水高效农业、草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高科技示范区建设、乡镇企业技术进步、灾害防治研究、科技培训、科技扶贫等工作。工业方面主要抓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先进制造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信息技术及装备、重大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等。
  今年该省决定组织实施“5431科技计划”,即5年中组织实施50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0个重大攻关项目,30个技术先导型储备项目,扶持培育10个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基础,全力推进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
  为普及农业实用科学技术,甘肃大力实施“1230工程”———在全省每户培养一个明白科技的当家人,每户掌握两门以上农业实用新技术,每个县推广30项较高水平的农业新技术,引导广大农民走上科技脱贫、科技致富的新路。
  “科教兴省”战略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甘肃经济的发展。全省目前已有19个县(市、区)分别被授予“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和“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区”,居我国西北、西南地区第一位。据256项成果推广应用情况统计,全省投入科技资金1.9亿元,新增产值16.86亿元,新增利税3.06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