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1月22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周年特稿(1)

  伟大的历史性飞跃
  ——邓小平理论为我们开辟了新境界新道路
  本报记者
  当我们回顾改革开放20年奋斗历程、迎接新世纪即将来临之际,一个举世公认的事实是: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和兴旺起来,中国人民从切身感受中更加拥护社会主义。从“山穷水复疑无路”的“文革”困境中走出来,打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天地,大转折、大变革、大解放、大发展,这一切是怎样启动和展开的呢?
  实践作出了有力的回答。从根本上说,源于我们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理论——邓小平理论。正是这次历史性飞跃所形成的伟大理论,指引中国实现了波澜壮阔、宏伟壮丽的历史跨越。
  飞跃的前提条件——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人们都能清楚地记得,20年前的中国是一个十年“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伤痕累累的国家。一方面是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一方面是思想僵化、迷信盛行。广大干部群众要求结束“文革”、否定“文革”,又遇到“两个凡是”的严重障碍。可谓人心思变而又步履维艰。正是在这样一个重大历史关头,在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和支持下,一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党和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了。
  1978年,这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年份。5月11日《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在头版显著位置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不少地方报纸随即全文转载。一石激起千重浪。广大干部群众耳目一新,为之振奋,同时也引来了一些人的强烈反对。
  就在这个时刻,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胆略,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明确指出:“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无论从当时的现实情况还是从尔后20年的实践看,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作用越看越重要:
  它宣告了教条主义哲学的破产,恢复了实践的权威;
  它开启了思想解放的先河,促使人们重新思考社会主义的内涵及其本质;
  它启迪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提供了内在动力。
  这场讨论使广大干部群众从过去一个时期盛行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解脱出来,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为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开辟了道路,为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提供了前提。
  以三中全会为标志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20年来,邓小平和我们党在每个关键时刻作出的每一个重大决策,无不体现了这一革命胆略和科学精神相统一的思想路线。
  飞跃的核心问题——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关键就是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解放。今天回过头来看,当初我们在意气风发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识竟是那样模糊、那样幼稚。改革开放前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的犹疑和困惑,概出于此。
  一位哲人说过:谁道出了他那个时代的意志,把它告诉他那个时代并使之实现,他就是那个时代的伟大人物。正是世纪伟人邓小平顺应时代潮流,代表人民意志,在领导改革这一“第二次革命”过程中,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进行孜孜不倦、步步深入的探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没有丢“老祖宗”又说了“新话”,使我们拓宽眼界,更新观念,走出误区,清醒坚定。
  我们懂得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
  我们明确了: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时我们不再离开发展生产力抽象地谈论社会主义,不再把许多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并不具有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当做“社会主义原则”加以固守,不再把许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当做“资本主义复辟”加以反对。在一系列基本问题上,过去不清楚的现在搞清楚了: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大的实际和最基本的国情。
  ——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一个伟大创举。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判断我国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三个有利于”。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正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的一系列科学认识,澄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摆脱了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个别论断的教条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下的某些错误论点。我们科学地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在这条道路上,亿万人民焕发出开拓进取的创造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经受住了一场又一场风险考验。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综合国力日益强盛起来,人民生活逐步富裕起来,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放眼神州大地,一派兴旺景象;环视五洲四海,风景这边独好。国际舆论盛赞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富有成效的“中国模式”。
  飞跃的伟大结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实践的发展,促进了理论的创新;理论的创新,推动了实践的发展。第二次飞跃与新理论、第二次革命与新道路,就这样相互作用,构成了新时期的伟大历史进程。作为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结晶,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的紧密结合。这一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对世界发展和时代特征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四“新”归一“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全党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学习和运用,与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紧紧联系在一起:
  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
  党的十三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初步概括,论述了这一理论的12个科学观点;
  党的十四大,从9个方面系统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提出了“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
  党的十五大,进一步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作出了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的战略决策。与此同时,十五大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这一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科学论断。
  20年来的实践揭示了一个真理: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在当代中国,只有这个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纪念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改革开放20周年,如果要把我们的意志和力量,把我们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凝聚成一句话,这就是: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更好地学习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第1版(要闻)
专栏:

  开栏的话
  1998年12月18日,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20周年纪念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次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开创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0年来,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中国显示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当我们回顾20年奋进历程,迎接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应广大读者的热切要求,本报在一版先后开辟了《辉煌20年》、《难忘第一》、《喜看改革开放20年》等专栏,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好评。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这个彪炳史册的历史时刻越来越临近之际,本报决定从今天起开辟《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特稿》专栏,将发表系列述评,全面、深刻地展示非凡20年的巨大成就和基本经验,使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加深对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解,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更好地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
  指出中国将继续履行自己的承诺和义务,积极支持世界卫生组织的各项工作,共同为促进全球卫生事业发展而努力
  新华社北京11月21日电 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格罗·布伦特兰时说,中国将继续履行自己的承诺和义务,积极支持世界卫生组织的各项工作,共同为促进全球卫生事业发展而努力。
  江泽民对布伦特兰博士担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后首次访华表示欢迎。他称布伦特兰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在担任挪威首相期间,加强了中挪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能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他表示相信,在布伦特兰担任卫生组织总干事期间,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之间的合作也定将取得更大成果。
  江泽民指出,自1978年中国政府与世界卫生组织签署《卫生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以来,双方的合作无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迅速发展。这一合作有效地提高了中国医学科学和卫生事业管理水平,为中国引进了大量资金和适宜技术,培养了急需的各类人才,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医疗卫生信息交流。中国政府一贯十分重视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
  布伦特兰说,她选择中国作为就任总干事以后首次正式访问的第一个国家并不是偶然的。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在过去20多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她表示将一如既往地重视与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合作。她相信,如能通过卫生组织与中国政府的合作,改善世界上1/4人民的健康状况,这本身就是对全球卫生事业的巨大贡献。为实现这一目标,她将努力将卫生组织的全球战略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实实在在地在控制吸烟和艾滋病以及促进健康等方面加强与中国政府的合作。
  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参加了会见。


第1版(要闻)
专栏:

  人民不会忘记
  ——“刘少奇同志百年诞辰纪念展”巡礼
  本报记者武侠
  纪念的日子尚未来临,汹涌的思念已经迸发。
  人们不约而同,纷至沓来,参加刘少奇同志百年诞辰的纪念。
  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们来了,干部、学者、离退休的老同志们也来了……
  穿过秋阳下的广场,踏上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高高的台阶,“刘少奇同志百年诞辰纪念展”像一幅斑斓的长卷徐徐展示着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风雨坎坷的人生历程。
  走进展览大厅,扑面而来的是巨幅的少奇肖像:在一片波澜壮阔的大海的怀抱里,他凝视着远方,目光深邃而坚定。
  人们脚步凝滞了,老同志的眼睛湿润了:这就是少奇吗!亲爱的战友,亲爱的同志,我们看你来了!
  中国革命博物馆夏燕月副馆长深情地介绍说,这幅肖像是用电脑合成的,因为唯有大海才能表达出我们对少奇同志的敬仰之情,他的胸怀就像大海一样宽广,他的品德就像大海一样高尚,而人民对他的怀念也像大海一样奔流不息。
  展览分为四个部分:走上革命之路、献身人民解放事业、肩负共和国重任、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210多幅照片,1300余件文物、美术作品、图表、文摘等,真实地记载了少奇同志光辉战斗的一生,也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史的一个剪影。
  不悔的主题
  玻璃展柜里,一张发黄的纸片留住了观众的视线,这是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大学的团员调查表,上面写着“资本主义已不能统治全世界了,社会主义的社会组织必将由人类的努力开始实现,我们处在这时代的人,应把无穷的希望,促进这段历史。”
  70多年以前,来自湖南省宁乡县炭子冲的青年刘少奇就这样为自己的一生立下了一个不悔的主题。
  从此以后,无论是冲锋陷阵的工人运动,还是白色恐怖的地下斗争,无论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和平年代,还是身陷囹圄、蒙冤受难,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坚定信念就从未动摇过。
  巨幅油画《刘少奇和安源矿工》静置在展厅西墙,面对侯一民先生这幅著名的作品,多少安源老工人热血沸腾,回到当年:1922年,刘少奇作为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手无寸铁,只身赴戒严司令部同全副武装的当局进行面对面的斗争,终于取得大罢工的完全胜利,成为中国早期工运史上的成功范例。“少奇下了坚决心,特到安源办工运……少奇同志好胆量,我往矿局走一趟……”老工人们哼起这当时传唱的歌谣,不由得老泪纵横。
  风雨如磐的1967年,刘少奇遭到了不应有的批判,在又一次大规模的批斗到来前,刘少奇对儿女们说:“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不论过去和现在,就是将来也永远不反毛主席,永远不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个革命者,生为革命,死也永远为共产主义事业,一心不变。”“将来,我死了以后,你们要把我的骨灰撒在大海里,像恩格斯一样。大海连着五大洋,我要看着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
  面对这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最后的遗言,一位中年人久久地深思。这位姓赵的工人是当年参加过批判刘少奇的红卫兵,今天专程赶来参观这个展览,用这种方式使多年的内疚得以释怀。男儿有泪不轻弹,记者却分明看见这位壮汉眼角闪烁的泪光。
  人民的勤务员
  1959年10月26日,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接见参加全国群英会的部分代表时,一眼就认出了北京市崇文区淘粪工人时传祥,国家主席和淘粪工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你淘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国家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的不同,都是革命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历史的瞬间定格成永恒。如今,伫立在这幅照片前,时传祥的儿子——现代环卫工作者时纯利感慨万千,少奇同志的一席话使他毅然选择了父亲的事业,而“人民勤务员”这神圣的名称又激励着多少普通劳动者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就。
  23年位居党中央领导岗位,两任国家主席之职,可他从来也没忘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为了人民的事业他不辞劳苦,深入基层,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
  展厅里一座复原的少奇故居的堂屋勾起了少奇身边工作人员的回忆。1961年为了了解到基层农村的真实情况,刘少奇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湖南老家,他就是在这间简陋的堂屋里召集乡亲们开调查会,鼓励他们讲真话。在田间,他用脚碾开一堆风干的人粪,对秘书说:“这里面多是粗纤维,是粮食吃得少、野菜吃得多的缘故,农民吃饭已经成了问题。”他亲自去看生产队的食堂、农民家里的碗柜。通过这次44天的调查,他深入了解了造成国民经济困难的原因和困难的程度,为中央适时制定符合实际的经济政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湖南调查之后不久,63岁的刘少奇和工作人员一起披着雨衣,拄着木棍,又出现在兴安岭泥泞的山路上。在对兴安岭林区调查后,刘少奇说:“百年之后,还能不能有这样的红松林啊!我们这一代人都把它们采光了,下一代怎么办?要后继有人,也要后继有林啊!”这语重心长的话语被放大挂在展厅醒目的位置,现在听来仍然振聋发聩!
  走过一件件展品,看着一幅幅相片,那忧思的面容仿佛就在眼前,那沉重的教诲仿佛就在耳边,人们仿佛走进了这位人民公仆殚精竭虑、忧国忧民的内心世界,更为人民过早地失去一位卓越的领袖、一位优秀的儿子而扼腕痛惜。
  宝贵的财富
  展厅里一个小小的展区十分特别,陈列的只有一本书——《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延安杨家岭的手稿、上海地下党秘存的抄本、还有各国文字的新旧版本共有30多种。作为党建史上的珍贵文献,《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创造性地提出了共产党员自我修养的理论,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和革命者。
  刘少奇是党内杰出的理论家。他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善于及时总结经验,他关于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党内思想建设的精辟论述,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作出了极其重大的贡献,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本本发黄的册子,一页页模糊的手稿在解说员的介绍中变得生动而凝重起来:
  关于党在白区的工作策略思想,肃清了党内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倾向,引导北方党走上胜利之路,开创了华北斗争的新局面;
  中共“七大”《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第一次对毛泽东思想作了全面、系统、科学的概括和论述,肯定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中国土地法大纲》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有力地促进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提出全党今后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经济和文化生活的需求……为党的工作重点的及时转移提供了理论根据。
  还有关于工会建设的历史文献、关于新中国经济发展道路的思考……
  穿行在思想的河流,体会着智慧的力量,人们越来越感受到“少奇”这个名字真正的分量。
  单志勇,一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郑重地说:现在“刘少奇”对于我来说不再只是一个空洞的、过去年代的名字,它意味着很多,历史、反思甚至还有未来。
  历史是人民写的
  时光推移到1966年,人们的脚步变得沉重起来,最后一次出访、最后一次会见外宾、最后一次登上天安门城楼……件件展品触目惊心。而更令人痛心的是两件展品的对比:一杆普通的灰色钢笔,刘少奇用它签署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一本破旧的宪法,当时最常见的那种红塑料封皮已经裂了口,刘少奇被批斗的时候,就是用它维护着国家主席最后的尊严,和迫害者们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这两件展品都是王光美同志借展的,不知这位历尽磨难的老人的用意是否和观众们猜想的一样:让历史告诉未来,但愿悲剧不再重演!
  1969年11月12日,身患重病的刘少奇在开封逝世,一张冒名顶替的火葬申请单为一个高尚的灵魂画上了句号。
  “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这是展览最后部分的标题,是刘少奇与王光美最后离别时说的话,也是所有观众们的心声。
  事实上,即使是在那最严酷的岁月里,正义的呼声也从未停止。陈少敏,一位革命的老大姐对铸成共和国历史上最大冤案的错误决定拒不举手,显示了共产党员坚持真理的凛然正气;史云峰,长春市一个普通的市民,冒险书写传单、标语,要求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为此,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同时展出的还有贵州省曾庆华的死刑判决书和江西省周晏晴的无期徒刑的判决书……
  “大地惊雷起,长空红日临;天公睁悲眼,君容日月存……”1980年的春天,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作出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定,人们欢欣鼓舞,人们奔走相告,这是一个民族的觉醒,这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所在!
  “刘少奇同志为共产主义事业战斗了一生,他是受到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爱戴的、久经考验、卓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当人民大会堂哀乐响起,展厅里的人们似乎忘记了时空的距离,噙着热泪,通过录像重温着由邓小平同志主持的追悼会,目送一个英灵重归大海的怀抱……
  人们在心底深情地呼唤:少奇同志,请安息吧!动乱的岁月一去不回,祖国的春天已经来临,人民生活大大改善,改革开放日新月异。希望这一切能够告慰您的在天之灵。少奇同志,请安息吧,历史不会忘记您!共和国不会忘记您!您永远活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中!


第1版(要闻)
专栏:

  军队武警部队经营企业移交工作进入实施阶段
  上海警备区九家企业交地方管理
  新华社上海11月21日电(陈理春、李大伟)今天,上海警备区9家企业全部移交给上海市人民政府,实现了与部队彻底脱钩,这标志着军队、武警部队经营企业向地方政府移交工作进入实施阶段。
  按照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和人员的稳定,有利于较快交接并建立新的企业主管关系,有利于逐步消化移交中有关矛盾的指导思想,上海警备区此次移交的9家企业,是采取集中整体移交的方式进行的。他们将在上海市工商局注册的云峰实业公司改制为上海云峰实业有限公司,下属8个子公司,一次性完完整整地移交给上海市人民政府。该公司是集房地产租赁开发、汽车维修、储运销售、医药化工、五金交电、建筑材料为一体的综合性经营实体,移交时共有总资产近3亿元,净资产1.6亿多元,1997年净利润总额近3000万元,在职职工和管理干部共计600余人,所有企业没有一家亏损。上海市人民政府专门做出决定,将上海警备区移交的企业交市建设委员会和市农业委员会共同接收,并由两委共同主管的上海绿地(集团)有限公司承接。
  在今天的交接仪式上,上海市委、市政府和上海警备区领导要求接管的单位和移交的企业深化改革,发挥各自优势,搞好资产重组,保证企业平稳过渡,稳步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1版(要闻)
专栏:

  国务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
  动员部署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温家宝要求发扬伟大抗洪精神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达到新水平
  新华社北京十一月二十一日电(记者鹿永建)国务院今天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贯彻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指示,动员部署今冬明春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在会上要求从政治的、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搞好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意义,发扬伟大的抗洪精神,加大工作力度,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规模、质量、效益上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温家宝说,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兴修水利摆到全党工作的突出位置,提出了水利建设的方针和任务。搞好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当前贯彻落实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实际行动。今年,长江、嫩江和松花江流域及其它一些地方,遭受了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大灾之后要大治。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后重建工作已经作了全面部署,抓住冬春兴修水利的有利时机,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明年是建国五十周年,确保大江大河安全度汛,力争农业有一个好收成,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我们宁可把困难和问题估计得严重些,因而准备工作做得更充分些,水利建设搞得更扎实些,做到有备无患。他要求各级领导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采取得力措施,动员广大群众积极投入兴修农田水利。
  温家宝指出,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紧紧围绕明年安全度汛和夺取农业丰收的目标,切实抓好六项工作:第一,加强防洪工程建设。要按高标准建设大江大河干堤,中央在项目和资金上都作了安排,要抓紧落实,其中险工险段要在今冬明春完成。重要支流和湖泊的二类堤防建设以地方为主,也要抓紧进行。第二,抓紧抢修水毁工程。灌溉设施要力争在冬季修复,确保明年春灌;防洪设施必须在明年汛期到来之前修复,确保安全度汛。第三,发动群众大力兴修小水塘、小水库、小水窖、小型引水、小型提水等“五小”水利工程,在合理利用水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动员和组织群众打井配套。第四,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广泛采取渠道防渗、管道输水等措施,推广喷灌、滴灌、微灌技术,使有限的水源发挥更大的效益。第五,抓好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扩大灌溉面积。第六,切实搞好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坚决制止新的陡坡开荒,利用冬春的有利时机,组织群众大搞“坡改梯”。
  温家宝强调,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特别重视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一要尊重客观规律,做好科学规划。从当地实际出发,确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点和主攻方向。规划定下来就要扎扎实实地去干,不要轻易改变。二要注重质量,务求实效。必须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认真做好工程设计和各项前期工作,充分发挥专家和专门机构的作用,严格实行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工程管理和监理制度。三要采用先进技术,提高科技含量。要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广泛采用先进、适用的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
  温家宝强调指出,今冬明春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在我国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后的特殊条件下进行的,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领导。县乡两级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挂帅,层层落实责任制。各级领导都要深入基层,做好组织发动工作。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多层次、多渠道增加投入。国家的投入要管好用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认真执行国家规定的农民劳动积累工制度,在自愿、就近和“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下,鼓励农民多投一些工。各有关部门要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利、林业、农业和建设部门要深入到工地,及时提供服务。计划、财政和金融部门要积极筹集资金。新闻部门要做好宣传,动员群众,鼓舞士气。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部署,动员和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掀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高潮,为夺取明年农业丰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国务院副秘书长马凯主持了会议,湖南、吉林、山东三省的负责同志做了发言,水利部部长汪恕诚等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负责人,各省、市、自治区有关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瑞环会见参加世界福州十邑同乡大会代表
  希望他们发扬中华民族爱国爱乡优良传统,为家乡建设作出更多贡献
  新华社北京11月21日电(记者李凯)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参加第五届世界福州十邑同乡大会的部分代表。
  李瑞环对客人们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说,邓小平同志曾讲过,几千万海外华侨、华人是中国经济建设的一个很大优势。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海外华侨、华人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很大贡献。李瑞环说,中国希望海外华侨、华人在支持家乡、支持中国的发展中自身得到更大的发展。华侨、华人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的进一步发展。
  李瑞环希望参加同乡大会的代表继续发扬中华民族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齐心协力,为家乡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郭东坡会见时在座。


第1版(要闻)
专栏:

京城喜降瑞雪
  21日,瑞雪飘飘扬扬,京城银装素裹,北京下起今年首场大雪,市民纷纷走出家门,享受瑞雪带来的欢乐。
  入冬以来,北京气温偏高,无降水已有70多天。今天凌晨开始的这场中到大雪对农作物生长和净化空气大有好处。记者上午驱车北郊汤立公路,大雪已将公路两边田里的小麦覆盖。
  据北京气象部门介绍,这场已在下午4时左右结束的大雪,是由东西伯利亚的冷气流与华北地区上空的暖流交汇形成的,平均降水7.8毫米。另据中央气象台提供的消息,此次降雪范围在内蒙古中部、河北东部、京津和辽宁西部一带,其中河北、京津地区降了中到大雪。
  本报记者 吴坤胜 文 蒋铎 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