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

  促进钢铁工业结构调整推动国有企业战略重组
  上海三大冶金企业组建上海宝钢集团公司
  吴邦国要求宝钢集团公司团结一致互相配合振奋精神积极工作
  本报上海十一月十七日电 记者王彦田报道:经国务院批准,由宝钢、上海冶金、梅山三家钢铁企业联合组建的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今天在上海正式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黄菊为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成立揭牌。新成立的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拥有净资产七百零四点六亿元。其固定资产占全国钢铁企业固定资产的近百分之二十。国务院任命徐大铨为上海宝钢集团公司董事长、谢企华为总经理。
  吴邦国在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这是我国钢铁行业的一大盛事,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实现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的一件大事。党中央、国务院对此十分关心。国务院多次研究讨论。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一定要按照中央的决定,在有关部门、上海市的支持下,团结一致,互相配合,振奋精神,积极工作,遵照江泽民总书记的要求,努力“办世界一流企业,创世界一流水平”,为开创上海地区钢铁工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吴邦国说,上海地区钢铁企业联合,是上海地区钢铁企业以及有关方面多年来的愿望,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是落实中央“抓大放小”方针、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的积极探索。是实现政企分开的一种探索。
  据介绍,原宝钢公司的产品以高档次的薄板、无缝管为主,高效率、大批量;原上海冶金公司可以生产全国百分之七十以上、共一千一百多个品种的钢材,以多品种、多规格的普钢、特钢见长。联合后,可以发挥各自的产品优势,在优化工艺结构的基础上,提高质量,增加品种,形成我国规模最大、产品档次较高的汽车用钢、石油管、造船板、不锈钢、民用建筑和电磁钢等六大类产品的生产基地。联合有利于发挥各家企业的科研、技术和人才优势。三家企业在科技开发方面都是很有实力的,拥有先进的设备、技术、人数众多的科技队伍,科技开发的费用也不少,但过去各搞各的,力量分散。联合后三家企业的优势可形成拳头,集中力量办大事,更好地发挥和挖掘科研、技术和人才的优势和潜力,把上海建成我国钢铁工业新工艺、新技术及新材料开发的主要基地。
  国家经贸委主任盛华仁主持了大会并介绍了上海宝钢集团公司筹备和组建的情况。国务院副秘书长石秀诗宣读了国务院的批复,人事部部长宋德福宣读了人事任命。徐匡迪代表上海市、王万宾代表国家冶金局、徐大铨代表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先后发了言。


第4版(要闻)
专栏:

  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
  全国党校理论研讨会在京举行
  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 由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全国党校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理论研讨会今天在北京召开。会议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认真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丰富经验,深入研讨十五大在坚持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的重大贡献,研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20年改革开放成就的基础上,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引向深入。
  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郑必坚在会上作了题为《历史性考验和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主题报告。他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开始的标志,也是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标志。我们今天纪念这一历史性的会议,最重要的就是要进一步认清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进一步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
  与会同志回顾了我们党20年来,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80年代末90年代初和十五大前后所经历的三个重大历史关头的考验,一致认为,20年是一场大考试,考出了一个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使我们的理论和实践达到了四“新”:一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新结合;二是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新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新飞跃;三是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四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理论——邓小平理论。
  与会同志强调,党的十五大继往开来,鲜明地高举起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并把它写进党章,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新水平,对邓小平理论的运用达到了新高度新水平,同时也要求我们对邓小平理论的学习达到新高度新水平。
  郑必坚说,21世纪即将来临,我们面对着世界的大转折和中国的历史大转折。大转折必然反映到人们思想上来,必然有正面、负面,主流、支流,胜利、挫折,成就、困难,这两方面同时反映到人们思想上来,并且会在不同的人们当中引起不同的反响。而世界范围各种精神文化力量的相互激荡,各种政治力量的相互较量,同样必然反映到人们思想上来,并且会在不同人们当中引起不同反响。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两个怎么看:怎么看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局,怎么看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两个怎么看的问题,实质上就是世界观问题,就是立场、观点和方法问题。因此理论武装工作非常重要。要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群众。
  郑必坚说,党校承担着干部理论教育的重任,这是整个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党中央对党校工作的新要求,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实际,面对干部队伍新老交替的新情况,面对世界大局新的深刻变动,党校的全体同志要进一步认识自己的责任,更加奋发努力,更加刻苦用功,从多方面来加强党校建设,发展党校事业,为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作出更大的成绩。
  会议认为,我们处在伟大的时代,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应当努力做到“四结合一提高”,即理论同实际相结合,同现代化知识、历史知识相结合,同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发展变动相结合,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提高到十五大所要求的新水平。以不懈的努力来推进这样的学习,就是我们对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的一个最好的纪念。中央有关部门、全国五个邓小平理论研究基地负责同志和来自全国党校系统的代表共16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央党校副校长刘胜玉主持,中央党校老领导高扬、薛驹、苏星、陈维仁、韩树英、江流、杨培先、郭允中,中央党校副校长刘海藩、张志新、王伟光出席了会议。


第4版(要闻)
专栏:

  邹家华在江苏考察时强调
  增强环保出效益观念
  新华社南京11月17日电 (记者殷学成)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邹家华日前在江苏考察时指出,进一步搞好环保工作,当前不仅要提高环保意识,认识其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而且要转变观念,坚持改革。要在加大环保执法力度的同时,注意在干部群众中增强环保出效益的观念,在环保企业中建立富有活力的运行机制,使环保行业的投入与产出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11月14日至17日,邹家华在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季允石,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梁保华,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俞敬忠、黄孟复分别陪同下,在苏州、无锡、南京考察了环保执法和环境污染防治工作,还察看了一些交通基础设施以及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情况。
  经济发展较快而江河湖泊遍布的江苏省,近几年一直把防治水污染和河道整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各地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经过7万多名建设者5年零两个月艰苦努力整治竣工的京杭运河苏南段,验收通过一年多来,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大大提高。邹家华溯流而上,看到加宽的河道两岸到处护坡坚实、整齐,绿树鲜花不时点缀其间,运输船只来往不息,十分高兴地说,苏南运河经过整治,不但起到了防洪的作用,还取得了环境、社会和经济三方面的效益,以后还会有良好的旅游效益。它的经验,在对整治全国其他地区的类似内河将能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他希望加强依法管理,进一步抓好运河的防治污染工作,解决好向运河排污水,倒垃圾和水上浮游植物的污染问题,让河水更清,使这条金水道成为一条全国一流的运输、旅游、文明环境的经济带。
  在南京江心洲污水处理厂,邹家华详细了解这座旱季日处理污水26万吨环保企业运行的情况。他指出,要进一步搞好城市污水处理工作,要转变观念,坚持改革。邹家华说,目前,有一种认识认为处理污水是必要的,有其重大的社会环境效益,但是缺乏经济效益,光投入无回报,或少回报,这种看法,很显然是片面的、肤浅的。实际上,只要我们深入研究,仔细安排,综合利用,就能使得污水处理不仅有社会效益、环境效益,还有经济效益。净水是污水处理厂的主要产品,可以在工农业生产,城市建设中得到应用;污泥也是污水处理厂的产品,经过加工可以成为肥料,有的在处理污水过程中取得沼气,用以发电,有的可以分析出金属产品,这些产品皆可给污水处理厂带来经济效益。所以一定要转变观念,坚持改革。探索出一条充满自我发展活力的有经济效益的办厂路子。
  邹家华还实地察看了施工中的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南京长江第二大桥,太仓码头以及高速公路沿线的绿化工程,对这些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注意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表示满意。在南京长江二桥施工现场,邹家华听取了南京市市长王宏民、副市长戴永宁的汇报后,充分肯定了工程建设中高标准严要求,坚持质量第一的好经验,勉励他们把这座大桥建设成真正的一流工程。考察期间,邹家华还察看了南京下关一带长江防洪大堤。


第4版(要闻)
专栏:

  李岚清在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引进优秀杰出人才座谈会上指出
  留学人员在国内大有用武之地
  今后将继续实行“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出国留学工作方针
  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刘振英、新华社记者尹鸿祝)中国科学院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知识创新工程引进优秀杰出人才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他指出,中国科学院的知识创新工程试点是党中央、国务院发展跨世纪科技事业的重要决策,这对于留学人员也是很好的机遇,希望已经和即将回国的科研人员与国内培养的人才一起承担起振兴中国科技的重任。
  中国科学院实施的知识创新工程,计划到2010年前后,将科学院建设成瞄准国家战略目标和国际科技前沿、具有强大的和可持续创新能力的国家自然科学和高技术的知识创新中心,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培养和造就高级科技人才的基地和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地,成为我国重要的国家科技知识库、科学思想库和科技人才库。为此,中国科学院在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中,加大了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的力度,在今后3年内,吸引国内外一批优秀杰出人才到科学院工作。
  25名近几年出国留学学成回国的优秀杰出人才出席了座谈会,他们大都是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中“百人计划”的入选者。座谈会上,陈勇、叶其壮、杨长春、彭练矛、梁鑫淼、谭铁牛、傅小兰、裴钢先后发言,介绍了他们的成长过程和科研成果。
  李岚清在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后讲话,高度评价了这些科技优秀杰出人才作出的成绩和贡献。他说,几代留学生过去为中国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出国留学回国人员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新时期的留学工作指示,是一项非常有远见的战略。我们今后将继续实行“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出国留学工作方针,欢迎广大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以不同方式为祖国的建设服务。各级政府、部门要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用武之地。
  李岚清说,新世纪即将来临,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显现出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那就是我们正面临着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而一切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能够培养和吸引足够的优秀杰出的人才,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在这个时刻,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中国科学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的试点,吸收国内外优秀杰出人才,非常必要和及时,也有着特殊的意义。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主要立足国内,培养大量的优秀人才。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地吸收世界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希望有更多优秀的在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许多回国留学人员做出的成绩已经说明,留学人员在国内大有用武之地,是能够取得一流的科研成果的。
  李岚清强调,科技工作要十分重视基础科学研究,要本着“统观全局,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瞄准既有优势和可能,又有发展前景的重大科学课题,集中优势,努力突破,取得领先地位。他还指出,当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是加强应用科技的研究和开发,大力推动产学研的结合,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解决观念问题。科技人员必须面向经济建设,面向市场,科研必须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开拓需求市场及潜在市场为目标。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和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了座谈会。


第4版(要闻)
专栏:喜看改革开放二十年征文

  小四轮也“享福”了
  刘永华
  我家住在河北省任县,以前,乡亲们收割小麦,要靠双手和镰刀,紧张劳作一个多月。
  进入90年代以后,家乡的经济发展很快。入伍前,父亲说打算买一辆小四轮农用车,只可惜还没见到这个“新劳力”,我就参了军。
  1996年暑假回家探亲,正赶上了麦收时节。我本打算在家里“出大力”,可到家之后,父亲拍着那辆“小四轮”说:“有了这玩意儿,四两拨千斤,从地里拉麦子,再也不用慢悠悠的马车了,咱家的麦子,现在十几天就收完了。”
  今年暑假回家,又是麦收时节。当我走进家门时,却看见那台“小四轮”安详地趴在院里,父亲告诉我麦子已经入囤。父亲笑着说:“小四轮已经过时了,今年咱家18亩小麦全是机械化收割,花上千儿八百的,从收割到脱粒再到风干,一条龙服务到家了,还能秸秆还田哩。这不,咱家的小四轮也跟着享了一夏天的福。”
  (作者单位:总参装甲兵技术学校政治部)


第4版(要闻)
专栏:

  外交部发言人发表评论
  中国祝贺柬埔寨和平进程取得重大进展
  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 外交部发言人唐国强今天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中国政府对在西哈努克国王领导下柬埔寨和平进程近日取得重大进展表示祝贺。
  他说:我们高度赞扬西哈努克国王为维护政局稳定、促进民族和解所发挥的独特重要作用。这次柬政治危机得以顺利解决,体现了柬人民处理本国事务的能力,也反映了柬两大政党领导人对国家和民族负责的精神。我们希望柬各政党能以此为契机,在西哈努克国王的领导下,真诚合作,团结建国,把一个和平、稳定与发展的柬埔寨带入21世纪。


第4版(要闻)
专栏:

  纪念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发表50周年
  首都新闻界举行座谈会
  本报北京11月17日讯 记者张建玲报道:今天上午,首都新闻界在中国记协举行纪念刘少奇百年诞辰暨《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发表50周年座谈会。
  座谈会上,当年直接聆听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的老新闻工作者及首都主要新闻单位的负责同志吴冷西、朱穆之、方实、林枫、赵玉明、周瑞金等发了言,畅谈学习这篇谈话的体会。他们说,1948年10月2日,刘少奇在西柏坡发表了《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论述了新闻工作的重要性,记者的职责、任务和做好党的新闻工作的条件等,是对党的新闻工作的一次理论性总结。50年后的今天,重温这篇谈话,仍感到非常亲切。
  中国记协主席邵华泽在会上讲了话。他说,我们缅怀刘少奇同志丰功伟绩,不能忘记他对党的新闻事业的理论贡献。他的这篇谈话是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新闻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文献,提出了许多对今天仍有重要启示作用的思想观点,首先是新闻工作的重要性;第二是报纸是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线索和桥梁;第三是当一名人民的记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些对指导新形势下的新闻工作仍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出席今天座谈会的有中央有关新闻出版单位的负责人、部分新闻院校和新闻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座谈会由中国记协常务副主席郑梦熊主持。


第4版(要闻)
专栏:喜看改革开放二十年征文

  我当过“电视机长”
  翟晓龙
  1979年2月,我考上了广播电视大学。厂里开办了一个教学班,买了一台24英寸黑白电视机,这也是我们这个7000人大厂里的第一台电视机。学校为了防止电视机损坏,特制了一个电视机柜,装了锁,把钥匙交给我保管,上课时打开,上完课锁上。同学们戏称我为“电视机长”。
  学校同意周末晚上可以收看电视文艺节目。记得有一次播放一部香港电视片,电视机前围了很多人,后面的人看不到电视屏幕,竟站到了桌子上,窗台上也趴着人,门外还有很多人要往里挤。我一看情况不妙,要出事!我和在场的班委商量了一下,当机立断,把电视关掉。经过这场风波,学校取消了我们周末看电视的“待遇”。
  后来电视普及了,我家也于1983年买了12英寸黑白电视机,1988年换了14英寸彩电。现在,又有了国产熊猫牌29英寸彩电。
  (作者单位:南京市浦镇车辆厂)


第4版(要闻)
专栏:

  本报网络版推出“辉煌二十年”专栏
  本报北京11月17日讯 记者陈智霞报道:一个旨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宣传我国改革开放20年伟大成就的大型数据库——“辉煌二十年”专栏由本报网络版(http://www.peopledaily.com.cn)推出,18日早晨8时与因特网读者见面。
  除了将人民日报及海外版、华东新闻、华南新闻上所有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专栏汇编为一个大的专题报道集外,网络版还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信息量大的优势,为读者提供了上百万字的关于20年改革开放历程的背景资料。
  “辉煌二十年”专栏将开设“读者论坛”,欢迎广大读者通过电子邮件畅谈自己对改革开放20年的体会和感受。


第4版(要闻)
专栏:

  反映中国青铜历史文化发展的青铜文物景廊最近在昆明金殿公园建成。其中六组仿真青铜雕塑以云南出土的春秋、战国及西汉时期的青铜文物珍品为原型,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图为仿制的战国时期青铜雕塑“牛虎铜案”。 新华社记者 谭熙鹏 摄


第4版(要闻)
专栏:

  唐明照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11月13日电 杰出的外交家,联合国原副秘书长、中联部原顾问唐明照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0月3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胡锦涛、李岚清、丁关根、钱其琛、乔石、吴阶平、韩杼滨和耿飚、吴学谦等同志分别以不同方式,对唐明照同志的逝世表示哀悼,并向家属表示慰问。
  唐明照是广东恩平市人,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政治系,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北平西郊区委委员、中共北平市委组织部部长。1933年进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历史系研读西方近代史,转入美共并相继担任美共加州大学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和书记。1937年参加创办纽约华侨衣馆联合会。1939年10月起任美共中央中国局书记达10年之久。在这期间,于1940年创办著名的《美洲华侨日报》并任社长、总编辑,1941年参加美国政府纽约新闻处工作,任翻译。1950年后历任外交部专员,抗美援朝总会联络部副部长和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联络部副部长,中联部局长,中联部副秘书长。1972年4月由我国政府举荐,出任负责政治事务、非殖民化、托管地工作的联合国副秘书长。1979年回国后,任中联部顾问、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1994年离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