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1月1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为改善全球气候状况共同努力
  曾培炎
  今年11月2日至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简称《公约》)第四次缔约方大会在阿根廷召开,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气候变化问题,主要是由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增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为了减缓全球气候变化,限制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期间《公约》正式开放签署,1994年3月21日生效。作为缔约国之一,当时李鹏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在《公约》上签了字,表明中国政府愿意在气候变化领域与国际社会积极合作。几年来,国际社会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作出了努力,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一、按照《公约》原则,发达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应负主要责任
  气候变化对全人类都将产生不利影响,不管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高度重视。分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所应承担的责任,是指导气候变化领域谈判与合作的一项基本原则。从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看,发达国家应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负主要责任。由于发展的历程不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温室气体排放上有显著的差别。从历史上看,在近200年的工业化进程中,发达国家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由于相当部分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寿命很长,至今仍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从温室气体排放的现状看,1990年,发达国家二氧化碳排放占全球排放的3/4,而发展中国家只占1/4。同时,发达国家从技术、资金等方面也具备了对付气候变化的能力。因此,发达国家应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公约》充分注意到这一历史事实,确立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公平原则,规定了发达国家应采取政策与措施,“率先”减排,而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或限排义务。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促进发展、摆脱贫困,是第一位的任务。从总体上看,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水平还比较低,不同程度地面临着饥饿、贫困、健康等基本生存问题。尽管他们也认识到改善气候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但由于受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在相当长时期内还没有能力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自8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也为对付气候变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不仅积极参与了国际社会关于气候变化的有关活动,而且还从本国国情出发采取了各种措施,为减缓气候变化的长期趋势作出了努力。
  二、我国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早在1990年2月,国务院专门成立了“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小组”,负责协调、制定与气候变化有关的政策和措施。在今年的机构改革中,国务院对原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小组进行了调整,成立了由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牵头,外交部等13个部门参加的“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
  按照《公约》规定,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目前没有减少或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义务。在去年召开的第三次缔约方大会上,我国政府宣布,中国在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以前,不可能承担减排温室气体的义务。尽管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800美元左右,还有5000多万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在对付气候变化方面面临巨大的实际困难,但是我们充分认识到,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始终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持积极态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从国情出发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一)坚持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人口数量的减少对于减缓温室气体的排放有着直接作用。多年来,我国政府一直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使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根据联合国提供的资料,我国的妇女总和生育率不仅明显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果按1970年的实际人口增长率推算,由于成功地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到1997年,相当于少生了3亿多人。这是对缓解世界人口增长和减缓气候变化的重大贡献。
  (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来自于矿物燃料的燃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就可有效地减少这种气体的排放。80年代以来,我国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节能、降耗的政策措施,并通过法律法规手段促进节能工作。1997年,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1990年的5.3吨标准煤下降到3.55吨标准煤,相当于节省30%左右的能源。
  (三)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努力改善能源结构。多年以来,我国的能源结构基本上是以煤炭为主。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保护的要求,对优质清洁能源的需求增长很快。国家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加强水能、石油、天然气和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在沿海能源短缺、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利用外资,引进设备,建设大型核电站,支持在农村和边远地区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目前,我国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到1995年底,各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年利用总量已接近3亿吨标准煤。
  (四)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大量植树造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效应。80年代以来,我国通过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成功地实施了“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沿海防护林体系、防沙治沙、太行山绿化、农田防护林体系和黄河中游防护林体系等10大林业生态工程。在当前全球森林资源总体呈下降趋势的情况下,中国的森林面积呈逐年上升的势头,人工造林累计保存面积居世界第一。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由1988年的12.98%提高到1993年的13.92%(林分标准为郁闭度0.3)。预计到2000年,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将达到17%以上,到2010年达到19%以上(林分标准为郁闭度0.2)。
  三、加强国际合作,努力减缓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解决世界范围内气候变化问题,必须按照《公约》确定的原则开展广泛和有效的国际合作。
  首先,尽快推进《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的实施。《京都议定书》规定了发达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在2008年到2012年“承诺期”内将六种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在1990年基础上平均减少5%,同时还规定发达国家之间可通过“联合履行”实现减排指标。当前的任务主要是,国际社会应促进《京都议定书》尽快批准生效,使发达国家承诺的减排指标付诸实施。
  其次,促进发达国家以优惠的、非商业性的条件对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援助。发展中国家能够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作出多大贡献,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发达国家能不能有效地履行有关技术和资金转让的承诺。从发展中国家目前的状况看,急需发达国家提供常规能源开发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节能技术、洁净煤技术、核能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高效节能低污染交通运输设备及系统技术和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技术。以优惠条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这些技术,是发达国家应尽的义务,而不能把转让技术作为获得商业利润的机会。即使是私人部门的技术,发达国家政府也可先购买再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或者通过减税等手段促使其技术向发展中国家非商业性转让。
  第三,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对付气候变化的能力。通过吸收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增强自己的技术开发能力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积极参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活动,促进本国可持续发展,帮助发达国家实现一部分减排义务。
  综观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现状,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给我国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发展机遇。加强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有助于提高我国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水平,有利于促进清洁生产和技术进步,也有利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调整。今后,我国将继续关注和积极参与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活动,把我国自己的事情办好,同时也为对付全球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高校首批特聘教授岗位产生
  近期将向国内外公开招聘
  本报北京11月11日讯 记者毕全忠从教育部获悉,作为教育部和香港爱国实业家李嘉诚先生及其领导的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筹资设立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在高等学校推行的特聘教授岗位制度目前进展顺利。经教育部组织国内外著名专家评审,已确定了第一批设置特聘教授岗位的学校和学科,并将于近日通过有关媒体及因特网向社会公布。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今年8月,教育部在北京大学召开了“教育部实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工作会议暨新闻发布会”,宣布将在三至五年内在全国高等学校国家重点建设学科中设置300—500个特聘教授岗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正式启动。这一消息引起了海内外各界尤其是高等学校的高度重视。截至8月18日,第一批共有139所高等学校的687个学科向教育部提交了设置特聘教授岗位的申请。教育部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组成“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学校提出的申请进行认真评审,确定在全国63所高等学校的148个学科设置第一批特聘教授岗位。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科技扶贫:百名志愿者出征
  本报北京11月11日讯 共青团中央、科学技术部联合举行的“1998年科技扶贫青年知识分子促进行动”出征仪式今天在京举行。科技部副部长韩德乾、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春华出席了出征仪式,并勉励青年们在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积极投入“八七”扶贫攻坚战,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在社会实践的洪流中经受锻炼,努力为贫困地区的发展奉献才智作出贡献。
  此次出征的青年知识分子将在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江西等五省市的八个县开展活动。来自中央国家机关科研院所的青年技术专家、北京大中院校、医院的青年骨干、科学技术部机关青年干部以及部分外省市青年专家等近百名志愿者,将被分成8个分队,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期间,分赴贫困地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柯轩)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金卫医疗网络覆盖面扩大
  本报北京11月10日讯 记者艾笑报道:今天,卫生部金卫医疗网络工程公司与美国STM卫星公司在京签署了“1500套DAMA10000和Spacewed卫星系统”协议。这项合作,意味着在2000年前后,金卫国家卫生信息网将覆盖我国省、市、县及部分乡级的医疗单位,也意味着金卫医疗网络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技术最先进的一个网络。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制约三军协同通信难题被攻克
  “军用无线电网关”研制成功
  本报北京11月10日讯 由总参通信部某研究所研制的“军用无线电网关”今天在京通过了技术鉴定。专家认为,该网关采用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软件无线电”技术,成功地实现了不同频段、不同体制电台之间的互连互通,使我军协同通信课题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军事和民用通信领域都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
  “软件无线电”是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一项新技术,它采用模拟/数字交换模块将信息数字化,具有与不同通信设备要求相适应的软件编制功能。总参通信部某研究所瞄准世界通信领域的这一制高点,在经费投入少、技术要求高且无成熟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抽调精兵强将,组成课题组进行攻关,仅用了1年半的时间,就研制出了国内第一台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军用无线电网关”样机,使长期以来制约三军协同通信的“老大难”问题有望得到彻底解决。(周书怀 贾西平)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昔日帐篷一片 今朝绿满庭院
  大港油田职工住宅区成为文明小区
  本报天津电 记者傲腾报道:在天津南部海滨有一处美丽的住宅区,在这里居住的多数是那些昔日住帐篷、“头戴铝盔走天涯”的石油职工。
  这个被命名为“西苑”的大港油田职工住宅区,分为6个景致各异的小区,外观色彩各具特点,建筑造型多样,新颖别致,错落有序。小区内公共绿地、庭院绿地和道路两侧绿地合理分布,绿地率高达46%,人均绿地面积18平方米。
  西苑小区共占地38公顷,容纳1万余人。这个住宅实行物业管理,环境卫生及治安保卫工作有了保障。小区始终把环卫管理当作创建文明小区的重要内容来抓,每栋楼前建造一个封闭式可冲刷垃圾房,解决了长期困扰居民的楼道污染问题。对垃圾房定期进行冲刷打药,消灭了蚊蝇孳生地。对环卫工人制定环卫制度、检查标准、行为规范和考核办法,并实行挂牌上岗,坚持责任到人,管理到位,生活垃圾日产日清,马路街道随时进行打扫,楼道、楼梯扶手每天进行清扫擦洗。由于措施到位,小区始终保持着整洁优美面貌。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纪念章发行
  本报讯 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的特种纪念章,日前由北京艺詹阁珠宝公司、北京花丝镶嵌厂制作发行。首发式10日在京举行。该纪念章限量发行19980套、编号为00001的纪念章赠送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在北京公证处现场公证下,纪念章印制版首发式上交由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
  (一柯)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首批环境管理认证机构通过评审
  本报北京11月11日讯 记者孔晓宁、白剑峰报道:我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天,全国首批549名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通过国家注册,6家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通过评审,11家环境管理体系咨询机构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备案资格。这标志着我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国家认可制度基本确立。从此,我国有了既符合国际惯例、又满足本国国情的自己注册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员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是指导组织加强环境管理、促进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通过建立并运行环境管理体系,实现节能降耗,预防并减少污染,从而有效地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我国的ISO14000认证工作,从1996年起开始试点。199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批准成立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委员会。到目前为止,已有50多家企业通过了试点认证。据对15个试点企业的不完全统计,实施这一系列标准,一年可产生5.2亿元的经济效益,削减污染负荷10%—15%。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高速发展的阶段,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问题非常突出,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ISO14000系列标准的核心内容与我国现行环境管理制度所遵循的可持续发展、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等指导思想基本一致。推行ISO14000系列标准,把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制度与我国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者及员工的环境意识,促进各类企业自觉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预防并减少污染。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海信捐建15所希望小学
  本报北京11月10日讯 记者王娜梅报道:海信集团今天在京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赠200万元。此笔捐款将用于在湖北、河南等省的重灾区建设15所海信希望小学。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滇西民族艺术节举行
  本报云南德宏电 记者施芳报道:第五届滇西民族艺术节近日在德宏开幕,在为期6天的活动中,来自大理、迪庆、怒江、德宏、丽江、临沧、保山等七地州的民间艺术家将尽情地展现这一地区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专家学者研讨中美关系
  本报讯 中美关系发展历史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日前在中国记协召开《风云变幻的中美关系》和《峰谷间的震荡》两部论著的研讨会。与会者就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21世纪的合作与发展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张宝生)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逆作法”撑起王府井大厦
  本报讯 国内单层面积最大的“逆作法”施工项目——北京王府井大厦工程顺利完成了地下“逆作”部分。北京城建第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对于“逆作法”新型施工工艺的运用,为在人口高度密集的繁华闹市区施工闯出了一条新路。(居吉荣)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武警老战士捐资助学
  本报讯 武警北京一总队六支队250余名即将复退返乡的战士,近日把服役期内的最后一份津贴费共计万余元寄往河北省万泉县,帮助那里的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刘何)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重症脑室出血遇克星
  本报讯 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医院用脑室穿刺引流尿激酶灌注的方法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的科技成果,近日通过山西省科委鉴定并在省内外推广。该成果操作简单,费用低,临床效果好,具有很强实用性。(李丽君)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山东省安丘市庵上镇上株梧村农民于殿全,20多年来潜心研究林果培植技术,被称为“果痴”。图为于殿全(右)向乡亲们传授枣树管理技术。
  马相义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