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0月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松嫩平原一片汪洋,14个村庄遭灭顶之灾,8000乡亲生命危在旦夕
  ●水上突击队劈波斩浪,鏖战三昼夜,救人2000余
  ●“你们真是共产党派来的救命船啊!”“他是棵好苗,俺要认他做干儿子!”
  松嫩救命舟
  8月10日,百年未遇的洪水冲垮铁路,冲垮堤坝。松嫩平原一片汪洋。齐齐哈尔市泰来县14个村庄遭灭顶之灾,8000多父老乡亲被困,生命危在旦夕。
  大雨滂沱,浊浪翻滚,一面鲜艳的红旗,给望眼欲穿的乡亲们带来了生的希望。
  武警黑龙江省总队组建不到24小时的“水上突击队”接到命令后,他们以最快的速度,从400公里外的松花江大堤驰援泰来。
  在灾情最重的大兴镇东兴村,官兵们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整个村子淹在一片汪洋之中,露出水面的一片片树梢和电线杆头,成了寻找村庄的唯一标志。村上165名男女老少,被围困在一个高岗子上,已经整整一天一夜。
  当时,突击队只有8艘橡皮艇和4艘游艇,一次只能运送八十来人,可围困的群众远远超过这个数字。船队来回一趟要七八个小时,剩下一个人后果都不堪设想。于是,他们决定超载运送。队员们迅速把孩子和老人背上船。由于严重超载,船帮离水面不到1尺,江面上四五级的狂风夹着暴雨,掀起1米多高的浪头,小艇忽上忽下,随时都有被风浪掀翻的危险。突击队员脱下救生衣,套在了妇女、儿童和老人身上。
  经过4个小时的风浪颠簸,就在船队离岸边1里多路的时候,意外的险情发生了。一艘游艇发动机的两根皮带断了一根,如果剩下的一根再断掉,发动机一停火,艇就会失去控制,很可能艇翻人亡。为了减轻负荷,12名突击队员全部跳进江里,用肩膀托着橡皮艇往前游。离岸越近,浪头越大,离岸边只有十几米远了,可艇刚靠上去,就被浪冲回来。情急之下,队员们冒着被砸伤的危险,迎着浪头,在水上截住七八根碗口粗的树干,两人一根扛在肩上,站在齐胸深的水中,用身体架起浮桥,乡亲们踩着战士们的肩膀,安全上岸。
  当官兵们拖着疲惫的身子上岸后,马上被乡亲们团团围住。一位老大娘抚摸着班长刘广利被木头压烂的肩膀,抹着眼泪说:“俺一二百口子人,眼瞅着保不住命了,你们真是共产党派来的救命船啊!”
  像东兴村这样的百人大营救,水上突击队进行过6次,最多的一次救出273人。从8月11日到灾区,此后的三天三夜,战士们没睡一次觉,只吃了4顿饭,共救出群众2000多人。在大批群众安全转移后,他们又挨村挨户,寻找零星人员。在曙光村,一位大嫂疯了一样地哭喊起来:“我的两个儿子没了!救救我的孩子吧!”得知两个孩子是在回学校取书包时被洪水冲散的,中队长顾晓鹏和战士孙志伟马上驾艇赶往学校。这时,学校的围墙已经淹到还剩1尺多高,12岁的哥哥拉着9岁的弟弟趴在墙头上。顾晓鹏对小孙说:“艇靠上去会把墙撞倒,你稳住艇,我去救人。”说着下水游过去,把兄弟俩背到了艇上。艇刚离开十来米,墙就哗啦一下倒了。艇刚靠岸边,大嫂不顾一切地跳入水中,扑向橡皮艇,把两个儿子紧紧搂在怀里,抱头痛哭。
  前营子村81岁的赵磊舟老人,多年瘫痪在床,身边无儿无女。洪水来时,邻居把他背到一个高地的窝棚里。两天后,死里逃生的邻居告诉水上突击队队长、武警黑龙江总队副参谋长于铁民上校:“赵大爷困在岗子上好几天了,没准已经不在人世了。”得知这一情况后,突击队立即驾艇赶到20公里外的前营子村。在通往高岗的一段水路上,正好有一条高压线穿过,水面与高压线的距离不到1米,山坡周围到处是树,橡皮艇既有触电的危险,又可能会被划破沉没。于铁民当即命令突击队员泅水上岸,把老人抬出来。当4名队员冒死游到高岗时,老人已经奄奄一息了。队员们拽着被褥四角把老人顶在头上,踩着水穿过高压线,绕过树林,抬到橡皮艇上,急速送往医院抢救。当累了一天的队员们离开病房时,赵大爷吃力地睁开眼睛,竖起大拇指说:“共产党就是共产党!共产党好啊!”
  8月13日,排长曹毅和战士郝仲举在大兴镇开发村发现,两位老人站在水里的桌子上,一个男孩趴在屋顶上,浪头一冲,房子晃晃悠悠的。他俩立即游过去,把老人和孩子背下来,送上橡皮艇。小艇刚划过村头,就被漂下来的树干划破进水。曹毅和小郝当即弃艇,背起老人,托着孩子,向附近的一段民堤游去。
  时隔三天,当突击队到岗子上给群众送食品时,那天被救的吕红霞老大娘,一眼就认出了满脸伤疤的郝仲举。她拨开人群,一把拉住小郝说:“可找到你了,还认识大娘不?”说着把小孙子拽过来说:“快跪下,这是咱们的恩人呐,没有他,咱们早就给大水冲跑了。”说罢,又把小郝拉到于铁民面前说:“他可是个好苗子啊!俺要认他做个干儿子,行不?”于副参谋长说:“行啊!大娘,等水退了,我一定让他回来帮您老重建家园。”看着令人落泪的寻亲场面,在场的人被震撼了。大娘认小郝做干儿子,不是一般的个人亲情,而是人间最纯朴、最真挚的母子之情,是灾区人民对武警战士的最高奖赏!(附图片)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本期英模代表
  ①于铁民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副参谋长
  ②王平南京军区司令部军训部副部长
  ③苗长凤吉林省镇赉县委书记
  ④张景荣沈阳军区某师政委(附图片)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九江战决口
  ●九江城防大堤决口,4米高的落差,每秒流量近1000立方米
  ●46小时投入20万吨材料,用4吨的载重卡车来装,需要5万台
  ●每人每天喝掉20多瓶矿泉水,也没小便,全都变成了汗
  鸡蛋大的泡泉瞬间变为一米多的大洞,转眼又将大堤撕开一个五米多的决口,很快,这个决口就扩张到四十米、六十米,狂奔而出的洪水以四米高的落差奔腾咆哮,每秒流量近一千立方米……
  九江城防大堤决口!赣北重镇九江告危!京九大动脉告急!
  时为一九九八年八月七日下午。
  正在九江抗洪前线执行任务的南京军区某炮兵团和步兵团接到命令,立即一跃而起,十多分钟赶到现场。驻在决口大堤下的某部二连三分钟就投入战斗。正在南昌陆军学院待命的某师官兵倒掉还没有烧好的饭菜,带上炊具,两小时行程一百六十六公里火速到达九江……
  险情报到北京,总书记亲自指示迅速调集部队增援九江,总理严令坚决堵住决口,温家宝副总理当即飞抵九江。
  然而,在汹涌的激流冲击下,几百斤重的大石头投下去,打个漂就不见了。一辆卡车推下去,立马就被卷走。最后沉下去载重上千吨的大船八艘,才勉强竖起一道屏障。以沉船为依托,官兵们用手扒,用脚蹬,手脚磨出了血,指甲被掀翻了,被砸掉了,都一点顾不上了。二百吨的一船石料,八分钟全被投入决口。开始时,官兵们扛着沙袋拼命跑,后来实在跑不动了驮着沙袋就一步一步地挪,再后来就驮着沙袋一寸一寸往前爬。
  就这样,四千多名英雄好汉,经过四十六小时的殊死拼搏,一道长二百四十三米,顶宽四米至八米,高出水面一点五米的围堰终于胜利合龙。
  这次堵口共抛填石料、沙子、钢材等二十万吨,如果用四吨的载重卡车来装,需要五万台。而这五万辆车排起队来,长度相当于八十条长安街。
  继而,又经过十一昼夜的鏖战,长度分别为一百零五米、四百五十三米的主体大坝和防洪围堰最终将滔滔洪流死死锁在江内。
  奇迹,我国水利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世界水利史上空前的奇迹。长江的决口居然被堵住了!出头的蛟龙竟然被降住了!水利专家激动地评价。
  而且,这一切都发生在持续三十八九摄氏度的高温天气下,都发生在洪流滚滚、有时是大雨倾盆的环境中,都发生在总是争分夺秒、高度紧张的气氛中。
  在这里,最多的一天,一百五十多名官兵因中暑而晕倒。
  在这里,饮水供不上的时候,实在受不了,不少人只好捧起浑浊的江水就吸。饮水供上的时候,官兵们平均每人每天能喝掉二十多瓶矿泉水,而且喝了用不着小便,全都变成了汗。
  在这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官兵裆烂、手烂、脚烂,有个战士三个脚趾甲全翻了过来,伤口和趾甲沟里全是泥沙,流脓不止。
  在这里,许多官兵吃饭时饭还含在嘴里人已经睡着了,有的轮班的哨子一响,沙包一放就瘫在地上一觉睡了过去。
  在这里,某部二连文书蔡报罕在水中打桩,父亲前来看他,两人近在咫尺,隔水相望,可紧张的节奏使谁都无法开口停下手中的活儿说句话。最后,父亲只好留下一张纸条:“儿,一定要保住大堤,保住大堤就保住了爹。”
  蔡报罕不负父亲的重望,千万名子弟兵也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硬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新的长城,保住了大堤,保住了父老乡亲生命财产的安全。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舍家顾大局
  ●为了国家整体利益,“先堵后顺,舍西保东”
  ●为保嫩江国堤,引滚滚江水淹没自己的家园
  ●镇赉人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赢得了抗洪全局的主动
  8月13日,嫩江第三次洪峰袭来,水位一度高达137.59米,超警戒水位2.69米,超过历史最高水位1.31米。这天夜里,暴雨下个不停,江面上又刮起了7级大风,两米多高的巨浪疯狂地撕咬着堤坝,大堤加高一层,水位上涨一尺,整个大堤多处发生渗水、脱坡、管涌等险情,国堤全线告急,所有守堤的军民全都投入了抢险战斗。单家小壕段有1200多米新堤,经不住风浪袭击,情况万分危急,正在值班巡堤的县委书记苗长凤和县防汛前线总指挥、县委副书记岳景君得知险情报告后,马上赶到现场,立即组织抢险突击队在脱坡处打桩子、压麻袋。投下的一个个土袋,转眼间便被洪水冲得无影无踪,装满了石块的1米多长的铁笼子,少说也有1吨重,投进水里,只打几个转,就被冲走了。湍急的水浪不断淘空堤坝,情况十分危险,他们高喊一声:“共产党员,跟我下!”率先跳进了滔滔洪水中。接着,解放军、干部和群众一个又一个跳下水去,手挽手,肩并肩,筑起了两道人墙,以生命之躯阻挡着风浪的侵袭。
  离这个险段最近的尚江乡前可力屯的村民,几乎全都行动起来了。妇女们拿铁锹装土,孩子和老人撑袋子。男人们扛起土袋往大堤上飞跑。1800多军民与江水连续搏斗了14个小时,险情还没有完全解除。村党支部书记傅显成让大家回去卸门板,村民们毫不犹豫,只一会工夫,全屯几十户人家的上百扇门板都扛来了,齐刷刷地插在了木桩和堤坝之间,然后迅速往里边投放石头和土袋。直到中午,淘空的堤坝才用大石头、土袋子补齐,并加高了1米,终于排除了险情。
  经历了3次洪峰冲击和高水位浸泡的嫩江国堤,在抗洪军民的严防死守下岿然不动,然而,意想不到的事却发生了。8月16日下午,黑龙江省泰来县嫩江大堤决口的洪水,以每小时5公里的速度向镇赉县扑来。到傍晚时分,洪水已从镇赉县嫩江国堤背后包抄过来,嘎什根乡、丹岱乡4万多群众被洪水围困。如果洪水顺势南下,将淹没全国四大监狱之一的镇赉监狱,冲毁已超库容4亿立方米的月亮泡水库。10多亿立方米洪水涌来,在高水位长时间浸泡中的嫩江大堤就会腹背受敌,势必难保,白城、松原两市500多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以及吉林油田将毁于一旦,后果不堪设想。
  在镇赉县指挥抗洪抢险的省市县领导召开党政军联席会议,果断地作出了“先堵后顺,舍西保东”的决策。实施“先堵后顺,舍西保东”,洪水将会淹没镇赉县本可以躲过洪水灾难的家园。当时有好多干部群众心情难以平静。但是,镇赉县的干部和群众深深懂得,国家的整体利益高于一切,为了保住嫩江国堤,为了下游几百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镇赉人民做出牺牲是值得的。指挥部连夜组织了筑坝堵水大会战,调来全县所有的抗洪机械设备,沿东西方向抢筑了三道堤坝,为了便于洪水西泄,还把白齐公路炸开了一个150多米长的大口子。滚滚洪水淹没了即将丰收的农田和镇赉人温暖的家园,大半个镇赉县变成了波翻浪涌的泽国,10多万灾民一次次向高岗转移。他们付出的沉重代价,换来了国堤内侧的安全,为镇赉监狱的安全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也使月亮泡水库免遭灭顶之灾,抗洪抢险取得了全局主动。
  与此同时,保卫嫩江大堤也进入了最后的决战。由于嫩江持续20多天高水位,大堤在江水的浸泡和冲击下不时出现险情。镇赉县抗洪军民万众一心,咬紧牙关,坚持固堤、守堤,从16日到18日,抗洪军民把整个大堤铺上了一层塑料布,搬运了近30万个土袋,堤坝加高了1米,加固了所有险段。
  镇赉县志记载,1915年“洪水之下,沿河百里悉成泽国,人民灾难堪命。”83年后的今天,镇赉县的洪灾更甚于泽国,但镇赉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援下,依靠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的英勇奋战,创造出了70公里国堤无一处决口,18.4万人平安转移的奇迹。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铁拳降蛟龙
  ●齐齐哈尔危急,大庆危急,部队转战十六个战场
  ●十一年前,在大兴安岭的灭火救灾中,这个师被誉为“火海铁军”
  ●今天,在嫩江的抗洪抢险战斗中,这支英雄部队被称为“洪流砥柱”
  沿嫩江800多公里的战线上,沈阳军区步兵某师不分昼夜频繁出击,转战16个战场,与兄弟部队和人民群众一起胜利地保卫了齐齐哈尔,保卫了大庆,被当地群众誉为抗洪抢险的“铁拳头”。
  8月9日,嫩江第一次洪峰以每秒17500立方米的流量向齐齐哈尔下游的泰来县托力河乡扑来,46.7公里的围堤随时都有被冲决的危险,青冈村堤防站一段30米长的大堤发生严重滑坡,大堤顶部只剩下1米多宽,托力河乡8000多名群众的生命财产面临严重威胁。接到抢险命令,这个师530名官兵火速赶到现场,跳入汹涌的江水中排成人墙,用身体阻挡洪水对大堤的冲击。他们奋力打木桩,运沙袋,很快筑起一道30米长、4米宽的堤坝,为群众安全转移赢得了10个小时的宝贵时间。
  在托力河乡连续奋战了四天四夜的官兵还没来得及休息,泰来县江桥附近的万家围子大堤又出现严重险情。师长顾炳荣带着部队赶到现场时,全长2143米的大堤已有50多处漫水,大堤顶部的路面被水浸泡成1尺多深的烂泥浆,周围的群众早已撤离。由于洪水的猛烈冲刷,“龙口”堤段突然出现塌陷,狂风卷起两米多高的大浪将子堤冲开缺口。危急关头,官兵们冒着生命危险跳入齐胸深的水中抢堵缺口,经过14小时的苦战,终于堵住了口子。
  8月20日,这个师接到增援保卫大庆的命令。这时,部队已经在嫩江抗洪抢险第一线奋战了55个日日夜夜,许多同志的身上都带着伤,不少人因过度劳累、在野外睡觉受凉腰腿疼痛。但一听说有新的任务,干部战士个个精神抖擞。经过53小时的千里大迂回,他们赶到大庆南引水库大坝,负责防守地势最低的一段堤坝。当时,大坝多处渗水漏水,一处薄弱堤段被汹涌的洪水撕开一道30米的大口子,碗口粗的大树被连根冲走。这里一旦决口,大庆采油七厂和整个大庆市区就无险可守了。危急关头,官兵们跳入决口的激流中组成三道人墙,两个多小时内将1000多立方米的砂石填入决口,堵住了激流。紧接着,官兵们连续作战,加固大坝,扛运了30多万个沙袋,在1200米的大坝上筑起一条下宽9米上宽2.5米、高3米的子堤,被地方领导称为“放心坝”、“安全坝”。
  为了保住采油七厂,保住大庆,全师官兵在大坝上整整死守了11个昼夜。连日苦战,干部战士体力消耗很大,晚上从大堤下来时,班长陆诗玉突然发现本班战士李明坤不见了,就赶紧顺着原路往回找,却发现小李倒在堤下的一个土坎上睡着了。在抗洪抢险的紧急关头,官兵们的体力几乎耗尽,但脑子里始终对“洪水”和“抢险”的字眼特别敏感。他们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宁肯倒在大堤上,也决不下火线。战士刘志刚在万家围子抢险中累得胃出血,部队转战大庆后,领导一再劝他休息,他嘴里答应,但一转眼就又跑到大堤上去扛沙袋,由于抱着沙袋奔跑时用力过猛,造成支气管破裂吐血。连长说什么也不让他呆在大堤上了,命令他立即回营休息。小刘央求连长说:“连长,不让我上堤,就让我在炊事班帮厨吧。”看到战士这样坚强,连长的眼睛湿润了。
  本版文由本报记者 周笑浪 曹宏亮 杜峻晓 武卫政采写
  本版照片由 李舸 陶源明 周寅杰 黎旭阳 卢传友摄(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