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0月5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关注自律价
  本报记者发 彭俊
  曾经恨不得战至你死我活的各路诸侯,究竟是如何坐到一起商量“停战”的?在生性竞争的市场经济中,这种“和平共处”的局面到底能够维系多久?价格自律会不会形成价格垄断?“价格自律”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演变为一种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9月28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宣布,《汽车行业轿车产品价格自律公约》已于9月18日正式签约,并将于10月15日起正式实施。届时,全国13个大型轿车生产企业的11个基本车型和25个主导产品(型号)将实施企业自律承诺和行业自律监督。这是记者截稿时止又一个正式介入价格自律的行业。
  价格大战空前激烈
  政府不愿袖手旁观
  用“空前激烈”来形容此前的价格大战,恐怕一点也不过分。
  有关部门的统计,为这种激烈带来的损失作了有力的注脚。据说,价格大战不仅没有促进优胜劣汰,反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效益,不少行业由此出现全行业亏损。三轮农用运输车因价格大战,1997年经济效益损失达20多亿元。今年上半年,平板玻璃业因低价倾销全行业亏损7亿元。其他如石油制品、钢材、煤炭、食糖、羊绒、工程机械、纯碱等行业都出现类似情况,“行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重威胁”。
  价格大战造成的危机,生产企业首当其冲,销售环节紧随其后。内贸局的一位官员说,国有商业零售业中,毛利低于25%的企业即属于亏损企业。而价格大战使目前国内一般国有商业零售企业的毛利只能维持在10%—11%之间,纯利不到3%,有的只有1%—2%。
  目前多数重要工业品行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国有企业。基于这一事实,企业间的价格大战,最终必然使国家利益蒙受损失。根据财政部统计,今年1—8月,4.08万户国有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净亏损67.2亿元,与去年同期盈利253.3亿元相比,减利增亏近321亿元。1997年,国家税收在三轮农用运输车行业就流失6.6亿元。据称这种状况与企业间价格大战、低价倾销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国家受损,政府部门自然不愿袖手旁观。不久前,国家经贸委已下发《关于部分工业产品实行行业自律价的意见》,并选择了21种“生产集中度高、对经济运行和行业效益影响大的工业产品”实行行业自律价。其中包括平板玻璃、水泥、轿车、农用车、发电设备、数控机床、装载机、新闻纸、食糖、纯碱、烧碱、轮胎、棉细纱机、捻绒机、聚酯切片、涤纶短纤、锦纶帘子布、厂丝、线材、螺纹钢、卷板等。
  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陈邦柱在接受媒介采访时强调,价格大战“这种无序竞争是对公平竞争秩序的破坏,即使在市场经济国家,政府也不会坐视不管的”。他同时指出:“对部分工业产品实行行业自律不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干预,而是对市场竞争秩序的维护,是对国家利益、行业利益和企业长远利益的维护。”
  行业协会扬鞭自律厂家商家有喜有忧
  继前段时间的广告排行榜之后,扬鞭自律推出“行业自律价”,是各行业协会又一次集体形象大展示。由于有经贸委的《意见》在先,这一次协会行为多少带一些政府色彩。
  出台最早、政府色彩最浓的是平板玻璃的行业限价,它甚至超出了协会行业自律的范畴。今年6月,国家计委与国家建材局联合制定《关于制止低价倾销平板玻璃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暂行规定》,并于7月1日正式实施。其核心是:由行业主管部门定期发布平板玻璃行业平均成本,企业销售价不得低于行业平均成本;若低于行业平均成本,但不低于企业个别成本,则不属于低价倾销。
  7月24日,在行业协会的主持下,占全国三轮农用车产量95%的19家企业,代表全行业公开联合发表《全国三轮农用运输车行业价格自律承诺》。该《承诺》保证各企业在市场上按照共同商定的市场最低价格销售三轮农用车。和平板玻璃不同的是,这一次的政府色彩要淡得多。中国农机工业协会农用车分会理事长董长征说,《承诺》经过了各企业代表的充分讨论,不存在某一条款是在有保留意见的情况下通过的,行业协会在其中仅起一组织协调作用。
  9月28日,汽车行业轿车产品宣布价格自律。此外,涉及到建材、机械、轻工、纺织、冶金等五大领域十几种产品的行业价格自律方案,目前正在紧张的准备之中。
  行业自律,效果怎样?从已经实施一段时间的平板玻璃和农用三轮车来看,行业协会都表示效果不错,均出现了价格回升、效益回升的局面。包括已经实施和将要实施的一些企业,表明了或喜或忧的各自看法。
  作为“中国玻璃工业的摇篮”,中国耀华玻璃集团公司认为,面对不正常的市场行为,国家采取必要的宏观调控措施,企业积极配合,以维护竞争秩序,保护国家和企业利益,是必需的、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三轮农用车的行业骄子巨力集团认为,进入9月份以来,整个市场没有因实施自律价而受到任何影响,而厂家、经销商的经济效益却是明显的。各地农机公司在执行三轮农用运输车自律价中首先受益。河南许昌一家农机公司经理说,现在卖一辆车挣200—300元,是价格大战中卖五辆车的收益。
  听说轿车行业将实施行业自律价,一家不愿见报“家名”的大型汽车集团的代表担心,自律价会影响一些成本较低的优势企业的市场扩张。“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只要成本能够承受,优势企业降价让利占领市场的行为就应受到保护。如果限定某个最低价,岂不是打击了先进,保护了落后?”
  正方反方各持己见成否败否待由评说
  无论在经济理论上,还是在具体操作中,价格自律都引发了各种各样不同的看法。
  国家经贸委贸易市场司一位官员认为,市场价格大起大落不利于市场发育。某些企业虽没有低于成本价倾销,但存在以次充好、偷税漏税等行为,政府应当加强宏观调控。行业平均成本价是一个动态概念,在不断的调整过程中,不会一成不变;而且理论上使50%的落后企业面临亏损的威胁。因此,价格自律不会形成价格垄断,更不会保护落后。
  国家计委经济政策协调司副司长韩勇文向记者表示,政府对低价倾销行为要进行规范,但不是简单地通过制定行业最低限价或要求所有企业必须执行的行业自律价来保障经济效益不再进一步下降。《价格法》规定:经营者自主制定属于市场调节的价格;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不得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制定和实施有关价格自律的规定,应当以法律为依据。
  《经济日报》总编辑艾丰认为,从长远看,抓行业自律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而竞争必须是有序的。有序,除了法律和法规等他律手段外,必须有自律作为基础。自律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每一个企业的自律,一层是整个行业的自律。从目前我国情况看,行业自律恰是最薄弱的环节。
  社科院财贸所所长杨圣明对记者说,调控市场价格,应当防止从放开不管的极端走向一统就死的极端。否则容易回到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价格垄断。自律价不能搞一个限价就完了,得有一个系统的措施,多管齐下。他同时指出,行业自律价只是一个治标的办法,要建立起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经营体制问题。要使企业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王存学认为,《价格法》明确提出,要建立市场形成价格机制,发挥价格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作用,保护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在制定行业价格自律的过程中,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避免保护了一大批落后企业,二是在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过程中,避免保护那些不适应转换的企业。他认为,要体现和贯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支持和促进公开、公平、合法的价格竞争,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的指导思想。
  关于行业自律价格的讨论仍在继续,关于行业自律价格的有关规定也仍在紧锣密鼓地接踵出台。对于这一经济现象,现在要下是非功过的结论还为时过早,人们将拭目以待。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经济茶座

  期待成熟
  南方
  孩子长大了,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这时候父母希望孩子成熟起来,像个大人样。孩子对自己也有这样的角色期待。
  搞市场经济,企业离开政府了。(尽管目前这种“离开”更多的还是若即若离的一种状态,但晚一天断奶,孩子将来就会多遭一份罪。)这个时候,我们期待一种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或叫做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
  这种期待包含着什么呢?
  期待成熟的企业经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最直接最有效的经营手段,就是价格。价格是一把双刃剑,拼杀在市场的同时,也威胁着企业自身。稍不留神,很可能伤筋动骨。我们的很多国有企业,在参与激烈的价格大战中,往往伤在自己身上,却疼在政府心里。为什么?一方面因为企业还没有完全“断奶”,一方面也因为企业还没有完全成熟。只有企业成为真正成熟的市场主体,才会有真正理性的经营行为。很多时候,这一点甚至比一个“断奶”的环境更重要。
  期待成熟的政府行为。政府不能随意干预企业,但是市场不能没有裁判,不能没有联合国。我们期待成熟的、公正的、不越权的、不违法的裁判。从计划经济走出来的政府,成长的阵痛可能要比企业大得多。因为政府的权力比企业大得多,政府的责任也比企业大得多。
  几年前,市场价格猛涨,涨过了一些百姓的心理承受线,政府出台了指导价,履行了宏观调控的职责。可是少数地方搞一刀切,不是打击了先进,就是造成了虚假市价。菜市场上,检查团来了,价格牌上显示着指导价;检查团走了,价格牌一翻,变成了市场价。这次市场价格一跌再跌,跌过了一些企业的心理承受线,政府帮着行业协会出台了自律价。有人担心自律价会不会保护落后。这种担心不是一点道理也没有。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政府正在成熟起来,正在学会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按法律办事。
  我们还期待成熟的消费心理。见涨就跟,见跌就退,不是成熟的市场经济消费心理。而不成熟的消费心理,只会助长不成熟的企业行为和不成熟的政府行为。
  成长需要过程,成熟需要时间。尽管如此,我们期待成熟,却决不坐等成熟。由此而付出的一切探索和努力,应当受到鼓励。只要它的方向是正确的,只要它的方法是稳妥的。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餐厅啤酒贵 多是冤枉钱
  朱大操
  前不久,笔者同朋友在沈阳市一家餐馆用餐,还没点菜,几位身着各式服装的促销小姐便蜂拥而来,各自介绍起自己的啤酒。有的说有纪念品,有的说可以抽奖,啤酒以外的诱惑实在不少。有的啤酒不必促销小姐出马,饭店就有了倾向。一位外地朋友点名要尝尝沈阳的雪花啤酒,可服务员拿上来的却是“百威”。问她为什么,这位服务员说:“冰箱里只有‘百威’,其它啤酒没有凉的。”一了解,那冰箱是百威厂家送的。
  据有关部门统计,沈阳市场上的高、中、低档啤酒,种类多达170多种,年销售量在35万吨左右。其中每瓶2元以下的低档啤酒达25万吨—28万吨;中、高档啤酒一般在8元—20元左右,主要在700余家中、高档酒店、餐厅消费。“百威”、“虎牌”、“凯龙”、“墨尼”、“嘉士伯”、“生力”等100多种啤酒相继涌入沈阳。除进口原装的“喜力”啤酒销价20元一瓶、“黄河”干啤18元一瓶外,其余的如“贝克”、“生力”、“百威”等均在8—10元。价格基本相同,口味又无大差异,谁家的啤酒销得好,关键在于销售手段和给酒店的让利。于是,各家酒厂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有正当的、公开的:在电视、报纸打广告,为酒店配备冰箱,做一些带有广告的太阳伞、烟灰缸、打火机、钥匙链等;也有不正当的、隐蔽的:如每进10箱啤酒白送1箱,回收瓶盖每个0.5元,给服务员好处,雇用促销小姐等。
  不过,也许光临中、高档餐厅、酒店的人,大多是公款消费,没人算过花10元、20元喝一瓶啤酒值不值。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观点

  ●中国经济过去20年快速增长有三大动力源: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其中,城市化最为重要
  ●中国目前告别了商品短缺,未来的进一步发展要看如何告别“城市短缺”
  城市化:中国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
  胡跃龙 史颖
  城市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多大?我国现有的5万多个小城镇怎么发展?中国如何顺利走过城市化这一巨大的社会结构变革过程?……在《中国经济导报》最近举办的座谈会上,大家就这些问题各抒己见。
  城市化为持久增长拓展空间
  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刘鹤认为,在以往的20年中,中国经济实现了世人瞩目的快速增长,创造了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奇迹。中国这20年改革所走过的道路,实际上也是大城市的平面不断扩张和功能不断完善、小城镇的数目不断增加的过程。继续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仍然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的这种快速增长有三大动力源,即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其中城市化是最重要的。如果说中国过去的城市化完成的是大规模低水平的数量扩张的话,那么今后中国的城市化将进入一个调整功能、适度集中的新阶段,这主要是通过现存大城市的调整性扩张和小城市的适度集中体现出来的。我国10万—20万人口的上千个小城市将会在未来20年渐成气候,并与大城市形成互补的城市网络,这一过程也将派生出巨额的投资需求。
  “城市短缺”是最大的短缺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发展规划司杨伟民处长在发言中指出,与亿万农民对城市的渴求相比,目前的城市供给要小得多,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目前乃至今后若干年都将存在严重的“城市短缺”。这种短缺不仅是经济意义上的短缺,更是社会结构的短缺。与能源短缺、交通短缺相比,“城市短缺”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要严重得多。因势利导地推进城市化进程,将大大有助于解决我国在实现20年快速发展后出现的经济增长源泉问题,农业发展及其相关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资源、环境和人口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杨伟民说,今后十几年要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必须有足够的持续增长的需求支撑。无论是消费需求还是投资需求,都与城市化问题紧密相连。从消费需求来看,农村人口在消费习惯、消费模式上与城市有巨大差别,消费示范效果扩散很慢,8亿多农民实现的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由80年代前半期的35%降到90年代以来的20%,人均消费额只相当于城市居民的40%,大于城乡间的收入差距。如果这种消费习性与消费水平的民众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不发生变化,很难设想国民经济能保持长盛不衰的快速增长。至于投资需求,现有城市基础设施的短缺,加上8亿多农民对城市的渴求,由此所带动的对城市基础设施的需求将十分巨大。
  如何看待小城镇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土地区研究所的史育龙博士认为,小城镇只是中国城市化发展战略中的一个方面,仅仅通过小城镇的数量扩张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城市化问题。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三大经济核心区向纵深发展,可能会带动出一个新的中国经济格局,产生几大城市带。城市发展的活力源于特色,小城镇的建设也要注重特色。


第9版(经济周刊)
专栏:

  灾区群众急需:粮食、烧柴、医药、饲草
  让灾民平安过冬
  ——近访东北灾区
  本报记者 严宏 董伟
  9月18日,记者来到今年遭受特大洪水灾害的黑龙江省重灾区肇源县,看到农田、村庄、道路仍还泡在水中,而当地冰冻期将至,灾民过冬情势非常严峻。公路上,一辆辆运送救灾物资的汽车正源源不断向县城方向驶去。
  肇源县委书记田凤春说,肇源县目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是如何确保20几万灾民安全过冬。灾民过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住房、吃饭、穿衣、取暖和医疗几个方面。县委为解决灾民住房,制定六条方案:一是动员灾民投亲靠友;二是修复原有危房;三是临时居住在闲置厂房、办公室和库房;四是修建简易的地窨子;五是组织非受灾户接纳灾民;六是建新房。对于灾民吃饭、穿衣和取暖问题,县里已根据灾区情况,下发了6万多套棉衣被,并已开始按每人每天0.6公斤向缺粮灾民发放口粮。但要使全部灾民安全过冬,物资的缺口还很大。据测算,从现在起到明年8月,按80%灾民缺粮计算,需要3750万公斤粮食。灾民普遍缺柴,如按灾民每户每天用柴40公斤算,到明年4月,县里要准备4亿公斤柴。此外,灾区的7.2万头大牲畜过冬起码需要7万吨饲料。
  在肇源县重灾区浩德乡,记者看到,公路尽头,一个由民政和卫生等部门组建的救灾中心,正将一车车救灾物资卸下,然后装船运往水中的村庄。
  我们乘冲锋舟航行20多分钟,登上了洪水围困中的“孤岛”——浩德乡加强村。村党支部书记陈绍光对记者说,8月18日晚,两个自然屯被洪水淹没后,一个月来,全村近千人就挤住在这东西长约一公里、南北宽约三四百米的地方。记者问,马上就要冻冰了,灾民们最紧迫要解决的难题都有哪些?陈书记说,最普遍的是“三愁”。
  一愁粮。刚被淹时,有十几天交通中断,灾民没粮吃就吃牲畜。原来村里有700多只羊,现在剩下60来只;500多头猪只剩下了40来头;400多头牛连吃带卖现在只剩50几头。“没有了大牲畜,明年种地和畜牧业的收入都是问题。我们村农民一多半的收入来自畜牧业呀。”
  二愁做饭取暖。当地做饭取暖用的主要是玉米秸秆和木柴,以后就算洪水退下,湿的秆柴也无法烧。灾民为了烧柴,把被洪水淹没的房屋门窗卸了下来,晾一晾当柴用。
  三愁医药。现在虽有医疗队巡回治疗,但药很少,大病更没办法。
  9月21日,记者来到以畜牧业为主的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县畜牧局副局长聂长青向记者介绍说,今年的洪水淹没了全县的103万亩优质草场,损失产草量达60%,已严重威胁17万多头大牲畜安全过冬。目前,当地农牧民已开始大批低价出售大牲畜,而且随着冬季的临近,将会有更多的大牲畜被低价变卖或因缺乏饲料冻饿而死,这将给当地农牧民明年的生产自救带来毁灭性打击。
  在海拉屯村民邱丽萍家,记者问起大牲畜过冬的事,她说,周围的草地已全部被水淹了,牲畜根本没有吃的。她家原有12头牛,现在卖得只剩5头,14头猪也只剩3头。问她卖的价钱,她说,全部是低价,一头产奶牛带一头牛犊才卖了900元,正常年景这两头牛能卖4500元。问她把大牲畜都卖了明年怎么生产,她摇摇头说,人能平安过冬就不错了,开春再说吧。
  在哈尔滨,记者采访了黑龙江省负责救灾工作的副省长王东华。
  王东华告诉记者,目前灾后住房复建正在加速进行。截至9月15日,全省灾区已经抢建、抢修和搭建过冬简易住宅12.78万间,安置灾民6.02万户,24万人;为灾民解决棉被51.8万件、口粮0.505亿公斤。此外,还有1.6万户65659人仍住着帐篷,这部分灾民在10月15日上冻前将全部安置。
  为确保灾民安全越冬,不冻死一人,黑龙江省的计划目标是:入冬前对75万间毁坏房屋修复60%至70%;对倒塌的82万间房屋,力争重建15%左右,争取11月15日前完成这两项工作。对年内无法新建房屋的灾民,一是搭建临时住房和简易住房。二是动员没有受灾的县镇、乡村,利用闲置的公企用房、仓库、俱乐部、办公室和村民住房等安置灾民。三是动员灾民投亲靠友。
  看着各级政府有条不紊地安排灾后各项工作,想起在灾区看到的一辆辆来自全国各地运送赈灾物资的汽车,我们在担心中添了不少信心。
  题图:吉林省镇赉县五棵树镇灾区小学利用简单的运动器材,组织学生开展体育运动。
  左图:刚从嫩江抗洪前线归来的武警官兵经短暂休整,又到吉林省镇赉县帮助灾区群众重建家园,恢复生产。樊甲山摄(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