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0月3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美术世界)
专栏:

  ▲丰收(中国画) 胡絜青
  (选自9月29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的《胡絜青画展》)


第4版(美术世界)
专栏:

  为祖国为艺术鞠躬尽瘁
  ——记父亲常书鸿与其老友吕斯百
  常沙娜
  对我来说,这是一篇不同寻常的文章。它是为我的父辈——常书鸿和吕斯百的两部油画作品集而写;作为亲如兄弟、从留法同窗时就开始的终生朋友,他们的作品是三十年代中国油画艺术先驱们半个世纪奋斗的缩影,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也是为他们那一代人而写。
  作为我的命名人,我从小就称吕斯百夫妇为“吕爸爸、吕妈妈”。1996年4月吕妈妈临终嘱托:“我即将离开人世,要去与斯百和老友书鸿相会,转告沙娜,由她将他们生前的作品尽快出版问世,以实现我未了的心愿……”今天,他们的作品集终于要出版了,我作为他们钟爱的女儿,怎能不百感交集呢?!
  他们两位经历了本世纪的动荡和变革。他们共有的相似经历,体现了老一辈知识分子艺术家在那个年代对祖国、对艺术无限忠诚的赤心,他们是为祖国为艺术鞠躬尽瘁,在蒙难中百折不挠、满腔热血的一代,不论是画品、人格,以及人生的价值观等都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父亲常书鸿和吕斯百爸爸,1927年相识在法国里昂国立美术专科学校,并都师从窦古特教授学习绘画,1931年他们又都以优异的成绩获奖,先后被派往巴黎高等美术学校继续深造。在那里他们又成为同学,共同师从法国著名的新古典主义画家劳朗斯,同时还有学习雕塑的王临乙叔叔。常、吕、王三位同窗挚友,共同的艺术道路和经历,使他们走到了一起,以至回国后他们仍在各自的岗位上共勉互励了半个多世纪。
  1943年秋,我父亲举家搬迁到更为偏僻的大西北,从此远离了城市,告别了熟悉的至朋好友,到甘肃敦煌去追求他早已向往的莫高窟艺术宝库,开始了他更为艰辛而漫长的生活道路。
  除了父亲魂系敦煌的事迹之外,人们大多不了解他还是一个在绘画领域颇有造诣的画家。在早年留法期间他创作了不少自成一格的油画,并曾获得过金质奖章,他的作品曾被法国里昂美术博物馆和巴黎近代美术馆(现为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收藏。后来即使在动荡的抗日战争时期,父亲也始终没有放弃画笔,甚至在敦煌那段艰辛的岁月里,父亲为大西北的一切所感动,创作了许多抒发对敦煌莫高窟及偏远农村无限情意的风景画、人物画,创作了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反映西北风土人情的作品,其中有憨厚朴实的西北老农像,有反映当地的风景和静物,也有反映西北建设如兰州刘家峡水库工地等……总之,父亲在繁忙的日常行政及业务工作之余,仍以充沛的精力,勤奋地作画,随时捕捉着记录着他对生活对艺术的感受,作品形式多样,有油画有水粉有速写,不拘一格。
  无独有偶,1950年,吕爸爸怀着开辟西北艺术教育的满腔热情,根据工作的需要,也毅然决定离别景色秀丽的江南———南京,到甘肃兰州西北师范学院去创建艺术系。两位亲如手足的父辈怀着对各自事业的无限忠诚,从不同的岗位又汇聚在大西北,这是他们的缘分。他们又有了更多的机会相互往来,父亲自然邀请他到敦煌莫高窟去观摩,吕爸爸同样多次邀请父亲去师院艺术系讲学,讲敦煌艺术,他们怀着对新时期的艺术事业发展的喜悦和理想相互鼓励、探索着。
  吕爸爸以同样的毅力和勤奋,在师范学院艺术系繁忙的教学和行政工作之余,以新的感受创作了许多反映西北风貌的作品,如当年的代表作《兰州握桥》、《兰州阿干镇》、《西宁塔尔寺》、《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等等。
  到现在,一个世纪行将翻过,中国的油画艺术也走过了坎坷而又多彩的历史征程。江山代有才人出,不同的时期艺术风格虽然多变,但作为人类精神的创造,他们却永远不会消亡,我们活着的这一代人有责任将他们的作品传给后人。只有懂得历史,才能创造未来。


第4版(美术世界)
专栏:

  伏枥犹存万里心
  王琦
  刃锋同志刚刚举办了从艺六十年暨八十诞辰美术作品回顾展,作为一个和他有半世纪多友谊的老朋友,我向他表示由衷的祝贺。
  还是在抗日战争初期的重庆,我和刃锋同志互相从报刊的作品上神交。直到1942年1月3日在重庆中苏文协举行的中国木刻研究会成立大会上,才互相认识。
  刃锋同志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画家,早期以木刻版画驰誉中外,后来又以中国水墨画独步画坛。前不久又看到他出版了一本旧体诗集,他的诗词和他的绘画一样地才华横溢,情真意切,保持着一个真诚艺术家的本色。
  这次回顾展陈列有他六十年来的辛勤劳动换取丰硕的成果的一部分,其中主要部分我认为仍然是木刻版画,特别是解放前的那些作品,令人看了备感亲切。因为其中有的是我亲眼看着他刻出来的。
  比如他在重庆表现下层社会劳动人民艰苦生活的系列作品,就是我和他同在陶行知先生主持的育才学校绘画组任教时刻出来的。当时国统区作家、艺术家的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刃锋和许多正直的艺术家一样,愈是在困境中却愈能焕发起自己的创作激情。在1942至1945年抗战最艰苦的年代,也正是刃锋同志创作最丰产的年代,出现在他的木刻画面上的人物,有码头上的搬运工,有山城轿夫,有街头小贩、乞丐和流浪者……他们都是挣扎在饥饿线上的贫苦人民,也有的是勇于和命运搏斗的战士。画面上鲜明强烈的黑白对比和尖锐泼辣的刀法,都渗透了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
  1957年的风暴把许多正直的知识分子都卷进了漩涡,刃锋同志也未能幸免。但他仍然不灰心,不气馁,始终以乐观的态度不懈于对艺术的执著追求,他从木刻转向水墨画,晚年创作了许多富有个性色彩的作品。和许多版画家有类似之处的是刃锋的水墨画运用的表现方法和艺术语言,免不了带有版画那样刚健、朴实、简捷、有力的特色。
  八十年代初,他曾应邀去德国访问并举办个人画展,他的水墨画和木刻一样地受到国际友人的赞赏。他虽然已届八十高龄,但仍然充满活力,笔耕不辍。一个艺术家最可贵之处,就在于在艰辛的艺术征途上,以急流勇进的精神,使自己的创作激情永远保持不断上升的状态,刃锋同志正是这一类型的艺术家。
  ?京郊风景(套色木刻)刃锋作(附图片)


第4版(美术世界)
专栏:

  ?敦煌莫高窟(油画)吕斯百(一九五七年作)


第4版(美术世界)
专栏:

  自由人格与天籁共鸣
  ——记画家、美术出版家程大利
  刘龙庭
  在美术出版岗位上,有一批才华横溢、勤奋执著的书画家,程大利便是其中突出的一位。程大利现任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副董事长、副总经理兼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艺术》主编。他从七十年代开始,从事年画、宣传画及中国画创作。八十年代,他的作品先后入选第六、八届全国美展,在第三届全国年画展评选中获二等奖。九十年代,他的绘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出版有《程大利画集》和《宾退集》等画册和论著。
  程大利是一位具有多方面绘画才能的画家。人物画、花鸟画都行。他的人物、花鸟画颇有灵气,清秀、飘逸、洒脱,洋溢着“田园牧歌”式的温情,就像他对人的亲和品格一样,反映出他受长江三角洲文化氛围陶冶的一个侧面。不过这类画优雅有余而浩气不足,缺乏时代的震撼力,与他的人格本质还有较大距离。由于顿悟的爆发力,近期的大西北特点的山水画创作,他找到了自己深处的性格本源。画家以其认真的思考和扎实的绘画功底创作出大量表现大西北题材的山水画。这些来自祁连山、帕米尔高原和尕海草原综合性体验感受而创作的山水画,一洗他过去的文人画遗韵,可以视为“脱胎换骨”地重建自我。他的这种“大破大立”、革自己命的行为,无疑是在观念上的率先突破。他认识到创作行为本身是对自身本质的契合,这是他在艺术生涯上主体意识的翻然觉醒。在问到他缘何会有如此大的转变,他说,这既是对自己的批判,对自己的解放,也是对本我的再认识与再开发,可以说是一次大调整和重构。
  程大利曾多年担任江苏美术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他以往主持编辑出版过许多大型画册、丛书,获国家图书奖等多种奖项,他主编的《江苏画刊》受到国内外美术界、学术界的关注。
  在美术领域中,美术教育、美术创作、美术展览、美术研究、美术出版连结成一根完整而有机的链条。在这根链条上,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可缺少的。作为画家兼出版家的程大利,以他严肃的思考和开拓精神,已经奋斗了多年,以他现在的学识、境界和经验,一定可以作出更多的贡献,取得更大的成就。
  ?太行山色图(中国画)  程大利(附图片)


第4版(美术世界)
专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各民族书画作品展
  由中央文史研究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史研究馆联合举办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民族书画作品展》将于十月八日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开幕。这次展览,第一次集中了多民族近百位书画家的国画、油画及书法作品一百三十余件,向首都人民展示新疆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美丽富饶的自然景观,反映了党的民族政策的丰硕成果和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各民族人民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第4版(美术世界)
专栏:

  钟敬文教授是饮誉我国学界文坛的民间文艺学家、教育家和散文家,他的书法功底深厚、笔力劲健。值此建国四十九周年之际,九六人瑞钟老欣然为本版撰写了“人世犹余九六叟神州共祝万千春”一联,表达了这位世纪老人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第4版(美术世界)
专栏:

  ?茶花(油画)常书鸿(一九三九年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