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院士园地

  整治江河是系统工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 郑守仁
  作者简介 水利工程专家,现任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兼三峡工程设计代表局长。安徽颍上人,生于1940年1月,毕业于河海大学水工结构专业。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30多年,主持过乌江渡、葛洲坝导截流设计,隔河岩现场全过程的设计与施工,主持三峡工程单项技术设计、招标设计、施工图设计,长期从事现场设计及现场设计领导工作。发表关于葛洲坝、三峡等论文10余篇。1981年获“长江葛洲坝大江截流工程设计”金质奖;1985年“葛洲坝二、三江工程及其水电机组”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989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当今世界各国已把整治江河列为国土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把整治江河当作一个系统工程。
  国外经验可资借鉴
  整治江河是系统工程,包括防治江河洪涝灾害;开发利用江河水资源,其中有发电、灌溉、航运、水产、供水、旅游;流域水土保护及植树造林、保护植被、水源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纵观世界各国整治江河的经验,主要是综合利用江河资源,对流域进行全面治理,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点(河流上的工程)线(整个河流的梯级开发)面(全流域)和上中下游统一考虑,运用系统分析和优化的方法,追求全流域乃至与相邻流域综合效益最大的目标,选择最优的整治江河方案。同时考虑经济效益与生态平衡,从整体出发,全面控制整个流域的水土资源,防治洪涝及干旱灾害,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环境不受污染,以期维持自然过程和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农业和森林等,给人类创造稳定优美的生产及生活环境。
  北美洲最大河流密西西比河是用系统工程整治江河的突出例子。密西西比河长6262公里,平均年径流量5800亿立方米,流域面积322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四大河。流域内居住美国约一半人口,上游有3.4万平方公里在加拿大。100多年前,美国开始研究整治密西西比河。1928年5月,国会通过密西西比河防洪法令,由密西西比河委员会提出以防洪为主,兼顾航运、发电、灌溉等综合治理方案。防洪措施包括堤防、分洪道、河道整治、支流水库。密西西比河干支流共有堤防7860公里,其中干流堤防3540公里,经过长期的修建和加固,可防御百年一遇的洪水;在城市和工业区的上游修建分洪工程,密西西比河已建成4个分洪道;河道经过整治,上游已达到渠化,中下游的凹岸和凸岸修建了护岸工程以控制水流,完成了一系列疏浚工程;在支流修建水库150余座,6座库容大于45亿立方米的水库有效库容超过700亿立方米。通过以上措施,使密西西比河的防洪标准提高到防御相当于100—500年一遇的洪水。美国为发展航运,对密西西比河进行了河道整治,修建27座船闸,河道渠化后水深达到2.74米以上,航道宽90—450米,每年通航时间达325天,货运量从1950年的1.38亿吨增加到1980年的5.85亿吨。密西西比河流域内灌溉面积713万公顷,其中喷灌面积157万公顷。该流域已开发大小水电站1127座,总装机容量2844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983亿千瓦时,占全国的18.6%。
  30年代以后,美国对密西西比河的整治已发展到面上的治理,包括水土保持,小水库和小支流的河道整治。80年代,美国将非工程防洪措施和环境质量列为密西西比河整治规划的目标,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充分利用各种防洪工程和非工程措施降低密西西比河洪水灾害,保护流域内的自然资源。
  整治江河任务繁重
  我国的长江、黄河、珠江、淮河、海河、松花江、辽河等七大江河的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56%,这些流域分布着主要城市,可以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精华所在。但这些地区的地面高程大都在江河洪水位以下,洪涝灾害威胁严重。自古以来,洪水灾害一直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心腹之患。新中国建立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政府领导人民对江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有所提高,但由于我国江河众多,水情各异,水旱灾害仍很频繁。今年长江发生了1954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的大洪水,松花江、嫩江发生了超历史纪录的特大洪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军民团结奋战,顽强拼搏,取得抗洪抢险的伟大胜利。这次洪水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说明用系统工程整治江河的重要性。今年长江发生全流域大洪水的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异常,暴雨强度大、历时长、雨区分布范围广,造成洪水量级大、来势猛,上游干流洪水和中游洞庭湖、鄱阳湖水系洪水相遇叠加形成大洪水。同时,也暴露出上游生态破坏严重,森林过量采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中下游河道人为设障,泄洪能力减弱;中下游湖泊由于泥沙淤积和围垦,面积缩小,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沿江不少江段堤防标准偏低,质量较差等问题。这些问题说明我国整治江河的系统工程尚不完善,整治江河的任务还很繁重。
  建立完整优质防洪体系
  大江大河的治理开发,必须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同时要增强环境意识,注意水土和生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江河防洪要从长计议,建立一个完整而优质的防洪体系,提高防洪标准。我国主要江河防洪标准应达到100年一遇,重要城市达到200—500年一遇,次要河流达到50年一遇洪水。
  江河防洪体系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工程措施有堤防、河道整治、分蓄洪区、水库、水土保持等。江河防洪必须蓄泄兼筹,“蓄”就是利用水库和分蓄洪区调蓄洪水,减少洪峰流量;“泄”就是加固堤防,清除河道淤积和障碍,使其行洪通畅。堤防是防洪工程的基本措施,鉴于江河堤防大多建在冲积平原上,堤基多为淤沙,堤防大多是历代逐次分阶段加培而成,造成堤身质量不良,堤身及基础需做防渗加固处理。堤身加高将增加基础处理工作量,盲目加高是不利的。因此,没有配套的防洪工程调蓄洪水,单纯提高堤防的防洪标准是有限度的。河道整治是提高行洪能力的主要措施,中下游河道要清障、疏浚,过度围垦湖泊的民垸要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恢复河道的行洪能力。分蓄洪区的建设是防洪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应结合分蓄洪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加快分蓄洪区安全台和转移道路、桥梁等配套设施和建设,为运用蓄洪区分洪创造条件。在江河干支流兴建以防洪为主的水库是调蓄洪水的必要措施,要加强主要江河控制性工程建设,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水土保持是江河整治的战略措施之一。江河上中游地区要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以治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水土资料为基础,以改造坡耕地、兴建基本农田为重点,通过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实施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田、林、路相结合治理开发,切实改善生态环境。
  非工程措施主要是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制定和修订大江大河的防洪规划;制定并严格执行江河防洪有关法规,如严禁围垦湖泊、河漫滩地和清除行洪障碍的法令;制定分蓄洪区管理和政策,控制其区内人口增长和基本建设;建立防洪基金,实行防洪保护险等;加强洪水预报、报警系统的建设,包括加强气象、水文、河道、泥沙观测等基础工作建设。
  总之我们应结合今年长江、松花江的洪涝灾害,认真总结我国整治江河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并借鉴国外一些国家整治江河的实践经验,全面规划我国整治江河的系统工程,变江河水害为水利,让江河永远为人民造福。
(附图片)


第7版(国际)
专栏:科技漫话

  展望“铱”星系统
  庞之浩
  人们盼望已久的“铱”卫星星座现已大功告成。从1997年5月5日头5颗“铱”卫星升空起,到目前为止,美国“铱”卫星公司创纪录地完成了“铱”卫星星座的部署工作,发射了79颗“铱”卫星(其中7颗失效),可用72颗,将于11月1日正式投入商业应用。
  目前的通信卫星大都运行在高3.6万千米的地球静止轨道,其优点是只需三四个卫星就能覆盖全球,因而星座控制简单,不需要跟踪卫星及星间链路便可完成远距离通信。不足之处是静止轨道资源很紧张,静止轨道卫星不能覆盖地球极区,尤其是由于静止轨道卫星离地面太远,所以星地之间的信号传输损耗大,时延长,使得卫星和用户终端的成本高体积大,不利于进行个人移动通信。
  为此,人们一直想改变这种情况。1987年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专家率先提出一个惊人的方案:在距地780千米的太空轨道上建立一个由77颗小卫星组成的星座,它们均匀分布在覆盖全球的7条轨道上,每条轨道上有11颗卫星,这样就能克服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种种先天不足。由于这一方案像化学元素“铱”原子核外有77个电子围绕它运动一样,所以被称为“铱”系统,即使后来改为由66颗“铱”卫星(分布在6条轨道上,每条轨道上11颗卫星)组成星座,仍叫它“铱”系统。
  “铱”系统之所以技高一筹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卫星运行轨道低,所以可“一笔勾销”静止卫星存在的缺点,易于实现全球个人卫星移动通信;二是为了克服低轨卫星覆盖面小的缺陷,采用多颗卫星进行项链式传输方式,使地球两极地区也被纳入它的势力范围,能为全球任何一个地方提供无缝隙的移动通信。
  “铱”系统由空间部分和地面部分组成。空间部分就是由66颗“铱”星组成的星座,每颗“铱”星重680千克左右,功率为1200瓦,采用三轴稳定方式,设计寿命5至8年;最大特点是拥有星间链路和星上处理功能。地面部分有控制中心、关口站和用户终端,其中关口站负责本区用户的注册登记,保存用户的通话记录和计费,并使用户和卫星建立通信线路,还可和地面通信线路互连。
  “铱”系统的用户终端有车载和机载型通信终端、手持机、寻呼机、传真机、“铱”系统公用电话亭等,其中手机价格在美国为2500美元左右,每分钟通话费为3美元,时延仅2.6毫秒;寻呼机为500—600美元。由于“铱”系统不需要专门的地面接收站,每部手机都可与卫星直接联络,这就使地球上人迹罕至的不毛之地、通信落后的边远地区、自然灾害现场等地的通信畅通无阻,显示出卫星通信的巨大潜能。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通”,每年可提供15亿分钟卫星通信容量,是一条能吸引50万—400万用户使用的“空间信息快速公路”。
  “铱”系统是世界第一个大型低轨卫星通信系统。虽然第一代“铱”星系统尚未正式开通,但第二代“铱”星系统已开始规划。计划于2004年投入使用,它因价格低廉而更适合大众。
“铱”卫星星座示意(附图片)


第7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呼吁努力克服贫困
  非洲消除贫困任务艰巨
  据新华社联合国10月16日电 (记者丁宝忠)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6日发表题为《克服人类贫困》的报告,指出“全球贫穷化”正以令人忧虑的速度发展,呼吁国际社会为战胜贫困作出更大努力。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是在国际消除贫困日前夕发表这一报告的。
  报告呼吁发达国家增加对发展中国家脱贫计划的援助,并对发达国家大幅度降低对发展中国家发展援助的做法提出了批评。
  报告认为,自1995年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以来,发展中国家在消除贫困方面进展不大,发达国家贫富差距继续扩大,贫困人口增加,而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及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穷人收入逐年下降。
  据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10月17日电 (记者陈才林)10月17日是“国际消除贫困日”。联合国大会定下这个日子旨在向贫困宣战,通过采取切实措施在各个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内消除贫困。这对贫困人口仍在持续增加的非洲大陆来说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撒哈拉以南非洲贫困现象更为普遍和集中。在黑非洲这块广袤的土地上,近一半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预计到下世纪初非洲贫困人口将从目前占世界贫困人数的16%增加到30%。贫困和缺粮如同孪生姐妹一样困扰着非洲大陆。据联合国统计,黑非洲目前有2.15亿人口长期营养不良,占该地区总人口的43%。有关专家估计那里的缺粮人数到2010年还将增加1亿人,达到3亿多人。
  除了同其它大陆国家一样消除一般贫困因素外,非洲国家越来越感到,本大陆要消除贫困首先必须努力制止频繁发生武装冲突和内战,以保障社会局势的稳定,为经济生产和建设发展创造合适的政治环境。据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今年4月在有关非洲局势的一份报告中称,70年代以来非洲已经历过30多场战乱,仅1996年53个非洲国家中就有14个国家发生了武装冲突。
  建设一个“没有贫困的世界”是联合国的呼吁。它需要人们面对现实,采取切实措施。非洲国家消除贫困的道路显然艰难曲折。


第7版(国际)
专栏:

  10月16日,联合国在纽约联合国花园的“赤贫牺牲者碑”旁举行了“国际消除贫穷日”(10月17日)纪念会。联合国副秘书长德赛在会上宣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为此而发表的文告。新华社记者 毛众役摄


第7版(国际)
专栏:

  我高科技通信产品
  第一次大规模出口
  本报伊斯兰堡10月17日电 记者王南报道:中国承包巴基斯坦26.6万线数字程控交换机工程合同签字仪式,今天在这里举行。合同标的为9500万美元,它标志着中国高科技通信产品首次大规模出口。
  工程发包方为巴基斯坦国家电信公司,承包方为中国万宝工程公司和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该工程是巴国家电信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工期为一年半,将覆盖巴全国15个主要城市。工程完成后将大大改善巴的通信状况。
  巴基斯坦交通部常务秘书谢赫,巴国家电信公司副总裁巴基瓦,以及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张成礼、商务参赞杜琼尧等出席了签字仪式。


第7版(国际)
专栏:

  国际空间站
  功能舱发射在即
  和平号退役有期
  新华社莫斯科10月17日电 (记者汤民仁)即将发射升空的国际空间站主舱,近日开始了一系列发射前的准备工作。
  据俄通社—塔斯社报道,俄罗斯航天专家17日开始对空间站主舱——功能货物舱进行消毒。根据国际航天惯例,轨道站用于宇航员生活工作的各舱,必须严格消毒,然后把消毒后的各舱密封起来,以防止细菌污染。消毒工作将于20日结束。
  据报道,预定在未来国际空间站工作的第一批俄、美宇航员于15日结束了在功能货物舱的地面适应性训练。
  国际空间站主舱定于11月20日在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届时,它将由俄罗斯的重型“质子”火箭送入近地轨道。空间站主舱发射成功以后,12月份将发射由美国制造的多功能对接舱,明年7月发射由俄罗斯制造的服务舱。2000年1月第一批宇航员将登上新的空间轨道站,代替退役的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站,继续进行人类的空间考察。


第7版(国际)
专栏:

  10月16日,一辆运油卡车在美国俄勒冈萨拉姆市一条大街上发生翻车事故,致使大约100加仑的汽油喷洒在路面上和一条小溪中。图为一名环保人员在倾倒吸收剂,为清除路面做准备。新华社发(美联社传真照片)


第7版(国际)
专栏:

  东南亚股市汇市回升
  由于美国再次降息,刺激东南亚股市汇市大幅上扬,十六日印尼、新加坡、菲律宾股市指数上涨了百分之七至百分之十一,东南亚各国货币汇率普遍回升。


第7版(国际)
专栏:

  韩股市上涨汇市稳定
  十七日,汉城股市综合指数五个月来首次突破三百八十点。综合指数恢复到三百八十点以上是五个多月的首次。与此同时,韩国汇市亦呈稳定状态,十七日汉城汇市以一千三百二十三点五○韩元兑换一美元收市。
  (本报专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研制新卫星发射系统
  美国国防部十六日宣布,美国将研制低成本的卫星发射火箭系统。这种系统既可用来发射军事卫星,也将用来发射商业卫星。国防部说,新一代火箭系统的研制费用预计为三十点三亿美元,研制工作计划在一九九九年至二○○二年间完成。政府计划在二○○二年至二○○六年间使用该火箭系统向太空发射一系列间谍卫星及全球定位和通讯卫星。
  (据新华社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