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热烈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四十周年
  编者按:今年10月25日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纪念日。40年来,宁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的成就令人欢欣鼓舞。宁夏的未来引人瞩目。今天本报特辟宁夏专版,为各界读者认识、了解宁夏提供一个窗口。
  共创美好未来
  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 毛如柏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 马启智
  宁夏回族自治区迎来了40周年诞辰。全区530万回、汉等各族人民,以无比自豪和喜悦的心情,庆祝这个光辉的日子。
  40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在宁夏的发展上却是极为绚丽的一页。国民经济从封闭的自然经济逐步走向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国内生产总值比1958年增长了28.9倍,提前4年实现了翻两番,财政收入增长38倍。农村经济由传统的农林牧业向现代化的综合经济转变,粮食总产量由5亿多公斤提高到25亿多公斤,人均占有量居全国第五位,乡镇企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0%以上。工业原来只有几十个小工厂和手工作坊,今天已初步形成了煤炭、电力、冶金、化工、机械、纺织、建材等为支柱、门类较全的工业体系。交通运输由单一落后的公路运输发展到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的综合运输网络。邮电通信发展迅猛,实现了县乡电话程控化,各族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今天的宁夏,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40年的光辉成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是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中央各部门和兄弟省区大力支持的结果,是成千上万的祖国儿女奔赴宁夏,与当地群众一道同甘共苦、艰苦创业的结果。40年的光辉成就,得益于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正确指引,得益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益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重大决策,得益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得益于民族团结,政治社会稳定的良好环境。这是我们各项事业成功的宝贵经验,更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
  成就已属过去,未来更须努力。立足于良好的工作基础,向一个更高的目标奋进,进一步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不断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是全区各族人民的迫切愿望。自治区党委、政府按照十五大精神,紧密结合宁夏实际,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以富民为本,以市场为导向,实施农业产业化、工业现代化、新技术应用“三线”推进,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脱贫致富,加快社会进步,形成宁夏经济发展新优势,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使我区各项事业三年上个新台阶,五年有个大发展。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在1996年的基础上再翻两番,建设一个初步繁荣、富裕、文明的新宁夏。为了实现这样的宏伟目标,我们全面加强各项工作,全力推进各项事业,特别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光照千秋,辉耀万代。宁夏回汉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焕发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展望21世纪,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实干兴区,创业富民,是我们跨世纪的历史使命;采取倾斜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加快回族聚居的南部山区脱贫致富步伐,解决现有52万人口的温饱问题,决不把贫困带入21世纪,更是我们庄严的政治责任。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把经济搞上去,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建立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才有坚实的基础,才能创造宁夏更加美好的未来。
  资源独特 基础良好
  拥有农业和能源优势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为外商投资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农业是宁夏的一大优势。这里土地资源丰富,北部川区地势平坦,滔滔黄河自南向北流经12个县市,拥有完整配套的自流灌溉系统,加之水、土、光、热等各种要素配合得当,形成绿树成荫、沟渠纵横、田园如画、稻香鱼肥、瓜果飘香的“塞上江南”独特景观。南部山区为黄土高原,宜林宜牧,是发展畜牧业的好地方。此外,宁夏还有宜农荒地1000多万亩、草原4000多万亩,开发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宁夏还拥有丰富的能源。这里煤、水、油、气、电五种资源齐备,且量大、质优、开采便利。按国家规划,宁夏可利用其丰富的煤炭、水力资源,形成1000万千瓦的电力工业规模,跻身于水电火电共济、质量最好且价格最低、调峰效益最佳的大型电力基地行列。为西电东送、北电南输及发展高耗能工业提供充足的能源保障。天然气资源也是宁夏的一大优势。中国最大的世界级整装气田———长庆油气田,现已探明储量近3000亿立方米,加控制储量达5000亿立方米。
  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外商投资宁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交通:两条铁路干线穿越境内,公路运输四通八达,去年落成的银川河东机场可起降波音747等大型客机,已开通十几条国内航线;通信:建成了覆盖全区的数字微波网、数字数据网和移动通信网,率先在西北地区实现乡以上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各县市均已开通国际直拨电话,并开办有国际特快专递业务,可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快递专送邮件;能源:电力供应充足,全区电力装机容量已达225万千瓦,人均发电量居全国第二位,每年向外省区输电10亿千瓦时。
  (戴雅增)
  五年规划
  今后5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下个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腾飞打基础的关键5年。为此,宁夏将围绕优化结构、强化基础、培育优势、推进技术进步等,抓好一批重点企业技术改造,上一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项目。5年内,宁夏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0亿元,使全区的经济发展活力和后劲大大增强。
  农业:大力推动产业化进程,培植起优势产业群;加强水利建设和生态农业建设,在改造现有300万亩中低产田的同时,加快开发宜农荒地,新增灌溉面积200万亩。
  工业:在继续发展煤炭、电力等基础工业的同时,着力培育石化、冶金、机械、建筑建材、医药、农副产品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
  交通通信:建成首条高速公路———姚叶公路,并进一步向北延伸;完成包兰铁路石咀山至兰州段的电气化改造,争取中(卫)太(原)铁路早日立项和开工;兴建银川第二邮政枢纽、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全区同步数字光缆传输系统、银川第二长途电信枢纽等工程。
  城市建设:建成城市供排水、供热、道路等一批市政工程,增强城市特别是银川的综合服务功能。(项宗西)
  回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
  久居宁夏的人都知道,朋友聚会,只要其中有一位回民,大家都会高高兴兴地上清真餐厅。在这里,回民的生活习俗受到充分的尊重。四十年来,回、汉等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为建设新宁夏添砖加瓦,从而创造出安定、祥和的社会氛围。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四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回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受到充分的尊重。
  从自治区民委获取的消息说,四十年来,党和政府大力培养、选拔和使用当地回族干部。与自治区成立之初相比,回族干部人数增加了三十八倍,达到三点一万余人。目前,回族在省级干部中占百分之三十九点四,在地厅级干部中占百分之二十一点七,在县处级干部中占百分之十八点三,在乡科级干部中占百分之十三点六;在多数回族聚居区,回族担任地、县(市)、乡的主要党政领导职务;大批回族各界人士在国家、自治区及各级人大、政协中担任代表、委员,积极参政议政,为国家和宁夏的建设事业出谋献策。
  尊重并保障回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大大增强了回族人民对党和政府的感情与向心力。现在,充足的宗教活动场所,保证了回族人民从事正常的宗教活动。
  改善回族人民的生活,体现出党和政府对回族人民的亲切关怀。贫困的西海固地区是宁夏回族人民的主要聚居地。为使这一地区的回族人民尽快脱贫致富,多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力,扶持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如今,宁夏已建成固海扬黄灌溉工程,正加紧建设扶贫扬黄灌溉工程,上马了土豆淀粉加工项目,并花大气力改善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与此同时,宁夏各级党委、政府还热情鼓励回族人民经商,回族富商日渐增多。
  目前,宁夏的政治局面空前安定,这得益于回、汉等各族人民的空前团结。据介绍,多年来,宁夏涌现出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受到国务院和自治区表彰的先进集体达四百一十八个、先进个人达一千四百人。
  优惠政策
  本报讯 宁夏回族自治区近来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海内外客商到宁夏投资开发,以带动宁夏经济的快速发展。
  据悉,这些优惠政策和措施主要有:
  一、除国家有特殊规定的外,区内所有资源、产业、市场等,均欢迎国内外客商投资开发,允许其对一些重大大项目实行参股、控股和独资经营。
  二、简化外商投资审批手续,总投资在100万美元以下的非限制性项目,不再立项审批,即来即办;100万美元以上的非限制性项目,按审批权限进行审批,所需手续在5个工作日内办完或明确答复。
  三、国内外客商投资新建生产性企业,经营期10年以上者,投产5年内免征所得税,增值税的25%、城市维护建设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房地产税5年内全额返还;从事资源开发的,5年内返还资源税;免征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的流转税附加收费。
  四、国内外客商投资兴办第三产业(除房地产开发业、娱乐业、饮食业外),经营期5年以上的,4年内免征所得税,2年内返还营业税,3年内按50%返还城市维护建设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房地产税。
  五、国内外客商投资农、林、牧、渔业开发,从受益之年起,免征农业税和农林特产税6—10年。
  六、国内外客商兴办科技实体,开展技术转让、咨询、培训等活动,其技术性收入免征所得税,营业税先征后返,免征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的流转税附加收费;以专利、专有技术、名牌商标等入股与宁夏企业联合开发生产性项目的,投产3年内技术入股方可先提取不超过税后利润的20%,再按股分红。
  七、国内外客商投资兴办各类经济实体,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按政府获得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的30%—50%给予优惠,土地使用权可依法转让;对投资农业开发需占用荒地的,可以划拨方式提供。
  八、欢迎区内外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宁夏经济结构的调整。凡投入人民币100万元以上购买国有企业产权或购买国有企业净资产51%以上的,给予折价优惠;租赁、承包国有中小型企业5年以上的,所得税前两年全额返还,后3年减半返还。
  此外,宁夏还鼓励区内外人士帮助宁夏引进资金、提供先进技术和经济信息、帮助宁夏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承包,并在引进人才方面提供特别的优惠。(黄宗信)
  教育
  近年来,宁夏花大力气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使教育事业步入快速发展和全面改革的新阶段,初步建立起具有宁夏特色、基本适应宁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体系。
  近5年,全区教育投资达数十亿元,新建翻建校舍50万多平方米,466所中小学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
  在发展教育方面,宁夏十分注重加强基础教育。全区现有小学3800多所,在校生64万余人;初中334所,在校生23万人;普通高中108所,在校生5.4万人。全区已有11个县市(区)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在西海固地区,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工作也取得新进展,覆盖人口占总人口的42%。全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6.7%。
  搞好民族教育,是宁夏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自治区采取了众多特殊措施和优惠政策,比如:创办寄宿制回民中小学,设置大中专学校少数民族预科部(班);在回族聚居的贫困山区,实行早午班、复式班等多种教学模式,开展女童教育科研实验,成立贫困地区女童教育促进会,对回族学生实行减免学杂费和奖学金制度;对报考大中专院校的回族学生,实行降低分数段录取,从而加快了回族专门人才的培养。如今,全区有寄宿制回民中学7所,回民小学77所;回族在校生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小学为34%,中学为21.3%,大专院校为19.82%;回族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2%。
  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速度也大为加快。全区现有普通高校4所,在校生1.1万多人,平均每万人有在校大学生20.6人。
  旅游
  宁夏的旅游资源算不上很丰富,却别有一番风韵。大漠落日,戈壁孤烟,黄土高坡,随便哪一样,都会令内地及沿海的人士兴奋不已;而人们耳熟能详的南宋英雄岳飞的千古绝唱《满江红》一词中,豪迈无比的词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更使古往今来的人们对贺兰山平添一份神秘与向往;还有,红军长征最后翻越的六盘山,经毛泽东主席生花妙笔的描绘,又让几多壮志凌云的男儿垂青不已;还有,被成吉思汗灭亡的古西夏国,残留遗迹少之又少,银川郊外却有着方圆50公里的西夏陵。
  与青海、甘肃、新疆相比,宁夏距内地和沿海最近,交通亦极为方便,令宁夏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宁夏的自然景观中,离银川只有50多公里的沙湖,当之无愧地占据着霸主地位。它是中国的王牌景点之一。
  沙湖的奇,奇在沙与湖的相得益彰。这里原是农垦的一个渔场,90年代初才被辟为风景区。
  进得大门,步行数百米,便来到船码头。游人可乘快艇,在宽阔的水面上风驰电掣,在如盆景般精致的芦苇丛旁掠过。湖面上,不时有飞鸟惊翔、鱼儿欢跃。说起沙湖的芦苇为何极其艺术,管委会负责人老韦笑道:“每次接待客人,我都要回答这个问题。告诉大家,这是秘密,不可外传。”其实,芦苇是自然长成的,大约是大自然给予了特别的宠爱吧,才使沙湖芦苇这般风姿绰约,美不胜收。
  约摸20分钟,快艇驶抵对岸码头,面前一道沙子构成的天然屏障———沙山。沙子极细,在日光的照射下,烫烫的。一步一滑、满头大汗地爬到沙山顶端,放眼望去,大漠茫茫,寂寥荒凉,豪气顿生。
  回族汉子白凤林
  回族汉子白凤林一直有个梦:在西海固办一个像样的厂子。
  他是在西海固地区的固原县一个偏僻的山村出生的,打小受尽贫穷的折磨。刚届不惑之年的白凤林,年轻时当过农民、下过煤窑。改革开放后,他凭着一双勤劳的手和一股子不怕吃苦的精神,在商海中闯荡,终于积攒下数百万元家财。
  可是,一看到家乡的经济还非常落后、老百姓的生活相当困苦,白凤林心里就难受。尤其是,家乡一直缺少像样的工厂。他再也坐不住了。
  1994年,白凤林打定主意,将十几年挣来的钱全部用来兴建一家工厂。在地方党委、政府和金融部门的支持下,他选定石膏加工业,因为西海固的石膏资源十分丰富,国内石膏粉的市场行情也十分看好。
  1995年,白凤林的宁夏六盘山石膏有限公司破土动工。到今年初,他的梦终于实现了———工厂竣工,投入试生产。这是西海固地区规模最大的私营工业企业,总投资逾1000万元,拥有两条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可年产普通石膏粉和高强度石膏粉3万余吨。这一规模在全区石膏粉行业亦属第一。
  在建设过程中,白凤林没有忘记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办实事。建石膏矿,他耗资数十万元修建一条数十里长的沙石路,使得山村的乡亲头一次有了坐车进城的机会。而且,当地农民从中获利20余万元,不少人家因此摆脱了贫困状态,有的甚至发家致富。
  招聘员工时,白凤林首先考虑的是贫困农民的子女。公司70多名员工中,贫困农民子女占了85%。这些农家子女每月工资300元,一家人的生活从此有了指望。
  白凤林说:“如今,我们公司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能尽快解决流动资金,公司就一定会成为当地的利税大户。”
  在宁夏,像白凤林这样的回族企业家像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这与回族群众富有经商传统和经商天赋是分不开的。在如今的好时代,他们的经商能力真正有了用武之地。为鼓励更多的回族能人积极兴办工业企业,自治区将提供有力的政策、资金、技术支持。
  中国的“波尔多”
  法国波尔多,享誉世界的葡萄酒产地。波尔多的葡萄酒之所以闻名遐迩,是因为这里盛产优质酿酒葡萄。与波尔多纬度相近,气候相近,光照及土质也相近的宁夏贺兰山东麓,能成为“中国的波尔多”吗?
  宁夏回族自治区今年初确定:推进葡萄产业化,建立种植面积达10万亩的葡萄生产基地,使之成为宁夏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和宁夏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经农业部批准,宁夏已从法国引进无病毒优质酿酒葡萄种条30万株。
  在推进葡萄产业化的进程中,宁夏企业界的巨子———广夏实业股份公司,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进军农业生产领域,是广夏公司富有眼光之举。1997年秋,广夏公司与区内外企业一道,在贺兰山东麓征用沙地3万亩,投资近3000万元,拉开了宁夏万亩葡萄基地建设的序幕。
  广夏公司副总裁兼广夏葡萄酿酒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丁金银介绍说,为避免低层次重复建设,公司本着“高起点、高科技、高标准、高速度、高投入、高效益”的宗旨,分别引进了赤霞珠、品丽珠、霞多丽等世界名优酿酒葡萄品种,明年将生产高档次、高品质的干红、干白葡萄酒。
  如今,广夏公司已建成4万亩连片葡萄生产基地,居全国首位。实现这一目标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基地还建有电脑调温、喷灌的大型温棚和大型日光温棚,繁育优质酿酒葡萄种苗740万株、鲜食葡萄种苗6万株。此外,基地从外地购进八仙牡丹、杜鹃、六月雪、黄金塔等稀有花卉20多种共15万株,并进行了扩繁,到今年9月,即可提供花卉100万盆。
  广夏葡萄基地的建设,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及金融界的大力支持。今年7月底,中国农业银行宁夏分行与广夏正式签约,计划在3年内向广夏提供2亿元贷款,用于4万亩优质葡萄基地的建设。
  与基地配套的广夏葡萄酒厂,也在加紧建设中。广夏葡萄酿酒有限公司的战略是:集基地、科研、生产于一体,3万吨起步,10万吨规模,分三期建设。到那时,广夏不但会拥有全国最大的集中连片酿酒葡萄种植基地,而且将拥有全国最大的葡萄酿酒基地。
  卫生
  宁夏回族自治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卫生工作政策,坚持以农村为重点,大力开展预防保健,全区现已基本形成乡村卫生网络,农民的健康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据自治区卫生厅介绍,宁夏农村卫生事业的整体水平得到稳步提高。到1997年底,全区村级医疗点达到2035个,占村子总数的81%以上,实行合作医疗或医疗保险的村达到318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增至4594人。
  自1991年以来,宁夏多渠道筹集资金400多万元,改扩建县级卫生防疫站和保健所20个、乡镇卫生院109个,改扩建农村卫生业务用房面积8.5万平方米,通过各种途径为农村培训了一批卫生业务骨干,基本实现房屋、人员、设备三配套。
  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也广泛开展。到去年底,全区63%的县(市、区)达到初级保健合格或基本合格。(附图片)
  宁夏在全国版图上。 刘小青绘
  穆斯林的节日——古尔邦节。 石观达摄
  银川民族团结碑。 刘宪忱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