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因势利导与兴利除弊
  ——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方法系列谈之三
  曹小约
  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我们从多方面作出努力,而因势利导与兴利除弊,是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跨上新台阶的有效工作方法。
  因势利导,意为顺着事物的发展趋势而加以引导、推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指出:“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因势利导,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发现和总结人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造出来的好做法、好经验,使之发扬光大。
  因势利导,关键在导。能否使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各级领导的态度、行动至关重要。以为经济建设搞好了,精神文明建设就会自然而然地加强,采取“因势不导”的态度,是有害的;以为本地区、本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搞得差不多了,满足于“步子不快年年走,成绩不大样样有”的局面,工作干劲不足,采取“因势小导”的态度,同样也是不可取的。随着改革的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如果不以开拓进取的精神去思考、去创新,像小脚女人那样裹足不前,到头来难免不出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站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因势利导,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科学的工作态度,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近年来,不少地方从实际出发,加强领导,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和突破口,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主旋律,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了像张家港市,以及徐洪刚、李素丽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有力地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事实说明,把握大局,积极主动,踏踏实实,因势利导,对于加快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世事无绝对。大千世界,万事万物,往往是利弊相间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同样如此。要使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不仅需要因势利导,而且还必须兴利除弊。利是根本、主导的,弊是可以防范、限制的。利弊此长彼消,利不兴则积弊,弊不除则伤利。兴利、除弊,双管齐下,扶正祛邪,才能加大动力,克服阻力,巩固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良好态势。
  应当看到,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的条件下进行的。由于体制、法律、政策、管理的完善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由于一些腐朽的思想意识仍有相当影响,同时,市场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也会反映到精神生活中来,一些领域的道德失范以及由此衍生的消极腐败现象还将长期存在,兴利除弊的问题尤为突出,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兴利,要有韧劲,持之以恒,不可急功近利,取得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停顿下来。除弊,要有“狠”劲,嫉恶如仇,不可听之任之,遇到一点困难就畏缩不前,甚至放弃原则和斗争。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根据精神文明建设的进展情况,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和保证精神文明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必须注意的是,改革是前无古人的事业,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是一个探索发展的过程。现实中,什么是利,什么是弊,有些问题有时候不是表现得那么明显,那么容易区分。我们应当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提高识别能力。对在改革中一时难以定论的,允许试验、探索,善于总结、分析,不乱扣帽子、乱打棍子。总之,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有利的事情,就要大力倡导、兴办;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有害的东西,就要坚决制止、革除。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第10版(理论)
专栏:

  国有小企业改革应注意机制创新
  刘俭朴
  国有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山东省国有工业企业中,国有中小企业的数量占90%以上,产值占60%,利税占45%,职工人数占68%。如何尽快让国有小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已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课题。
  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使国有小企业建立起面向市场的良好发展运行机制,更好地让国有小企业按照市场的要求组织生产,进行资产重组,发挥“船小好调头”和经营风险小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国有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摆脱困境。随着短缺经济的结束和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愈益激烈。国有小企业由于投资少、建设周期短、抢占市场快,使其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和适应性;同时,国有小企业大都是劳动密集型和原料加工型企业,普遍存在着设备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低和职工文化素质低等现象。面对市场结构和人们消费结构的多样化和变化快的趋势,面对国有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国有小企业要创造出灵活多样的组织机制、投资机制和管理机制,走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的路子。国有小企业产权组织形式要适应多层次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产品结构要满足多层次市场的需要,投资方式上要满足多层次投资者的需要。只有这样,国有小企业才能建立起更加灵活的营销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调控机制,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自觉运用价值规律,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带来新的优势,注入新的活力。
  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离不开政府职能的转变。要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切实解决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的问题。政府应破除“统”、“包”的传统习惯,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当然,这不是说政府可以撒手不管国有小企业的改革,而是针对国有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尤其在国际竞争中存在的资金不足、技术不高、信息不灵等方面的弱点,切实在融资、信息咨询、技术进步、对外交流、市场开发、人才培训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积极为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提供多种服务,创造良好环境。今年山东省政府依靠财政担保筹集了20亿元资金,重点扶持了一批国有小企业,收到良好效果。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小企业发展基金和小企业合作协会,逐步形成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多层次的国有小企业支持机制。
  目前,加强国有小企业机制创新工作引起了各地的高度重视,面上普遍展开,正向深入发展,创造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有的地方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认识上不到位,“怕”字思想严重。有些地方政府怕失控,部门怕丢权,厂长怕丢位,职工怕失业,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重筹资,轻转制。有些股份合作制企业的改制动力和目的仅仅停留在筹集资金上,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机制转变效果不明显。三是重形式,轻规范。有的地方只追求国有小企业改制的数量和速度,不注意改制质量和规范运作,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不健全,企业改制后思想观念和经营机制基本未变,“穿新鞋走老路”的问题比较突出。少数经营者把承包、租赁的国有小企业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使国有资产遭受损失,企业和职工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四是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政企难以分开。一些改制后的企业在投资、经营、用工上仍然受到不合理行政命令的干扰,企业经营者选拔使用还是上级部门说了算。凡此种种,都是在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工作中应当注意解决的,只有克服了这些思想上和工作上的偏颇,真正注意机制创新,才能较好地把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工作落到实处。


第10版(理论)
专栏:

  用初级阶段理论指导基层工作
  陈鹏飞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于加深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做好基层实际工作,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开始了第二次革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从世界全局的高度,对当今时代作出了全新的认识和判断,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推向新的历史阶段,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赋予了时代的特征。邓小平同志领导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实践,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和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正是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我们党才有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一系列方针政策,才有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发展。事实证明:是否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的国情,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过去,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归根到底就是对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搞清楚,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发展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指导,从而开创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新局面,使我国社会主义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党的十五大上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纲领,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全国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对一个部门、一个地区的工作同样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广东雷州市要改变落后面貌,就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指导,结合全市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雷州市地处雷州半岛中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特别是基础设施薄弱,工业、乡镇企业和外贸出口至今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加上远离珠江三角洲地区,受广州等中心城市辐射少,在地缘条件上没有优势。要促进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最根本的就是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的实际,实事求是地研究市情,制定出符合我市实际的具体政策和发展步骤及措施。
  首先,紧紧抓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不断提高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我们党科学地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此,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条基本路线是全国人民奔“小康”,实现“四化”的正确路线。我们一定要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其次,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自觉把“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搞好经济建设,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考虑问题,制定政策,安排工作,判断改革开放是非得失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三,把握好发展、改革和稳定三者的关系,确保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秩序。发展、改革和稳定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的关系。我们只有把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社会承受的程度三者统一起来,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解决和各项任务的完成。
  第四,牢记公仆重任,不断改进领导办法,迎接新的挑战。当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进入关键时期。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勇于承担历史重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学习和借鉴符合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经营方法,提高认识能力,增强工作本领。


第10版(理论)
专栏:理论信息

  中国宋史学会第八届年会学术讨论会
  张树相 张秀平
  中国宋史学会第八届年会学术讨论会日前在银川召开。与会者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
  关于宋代政治史研究。学者集中讨论了宋代士大夫政治与两宋政局的关系。有的学者认为,宋代“以儒治国”的基本国策和祖宗之法中有“不杀士大夫的家法”,营造了历史上宽松的时代氛围,使得广大知识分子参政议政的意识空前高涨,因而北宋前期的决策者都是进士出身并富于吏干,形成了所谓“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的局面。宋代“主柔臣强”、没有暴虐之君及科技文化相对发达,都与士大夫政治密切相关。持不同意见的学者认为,宋代祖宗之法,既蕴含着防范弊政的原则,又包括着时效性较强的政策法令及不同层次的具体规章。因此,宋代社会政治生活中一大批缺乏远见卓识,但熟识政务、舒展有致的官僚受到器重,而真正以天下为己任,具有气魄的政治改革家往往受到疑忌,被认为触犯了祖宗法度。北宋末年,蔡京等人持续数年的大规模的政治整肃及无休止的党争,破坏了派系间的平衡,终于毁掉了赵宋一百余年间培育起来的士大夫政治统治传统,也毁掉了北宋。有的学者对两宋一百三十三位宰相群体的地域分布、出身、任职年限、年龄、任期前后的情况及婚姻、文化素质等七个方面作了研究后指出,在宋代,南宋人读书比北宋人多、南宋人文化素质也高于北宋人,但宰相的素质依上述七个方面对比,南宋却不如北宋。这一方面反映了南宋用人制度的腐败;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决策层基本素质下降。南宋的彻底灭亡与无力中兴,其外因当然是由于对手太强大,而内因则在于自身太腐朽。
  关于西夏史研究。北宋立国之时,北方的辽、金、西夏也相继崛起。历史上的中国在这段时间是又一次南北朝时期。今年适逢西夏立国建都宁夏兴庆府九百六十周年纪念,对西夏史的讨论也成为本次年会的热点。西夏立国三百四十七年,一二二七年被元攻灭以后,元人在修宋、辽、金史时,唯独西夏史付诸阙如。个中原因,学者们多认为与当时的西夏文献湮灭有关。一九○八至一九○九年,俄国的科兹洛夫探险队在中国西夏王朝时期的黑水城发掘并获得了大量西夏文献,总量约在十万至十五万字左右。这些文献现藏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圣彼得堡分所。此后,俄国的学者对这些文献作了整理并在自己的著作中加以引用,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关注。九十年代初期,我国学者开始参与俄藏黑水城文献整理、拍摄、编辑和出版工作,现已出版四卷。俄藏黑水城文献的整理与出版,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浓厚兴趣。


第10版(理论)
专栏:

  源于实践的思考
  党员干部应当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广泛认真的宣传教育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引导和帮助人们摆脱种种腐朽、没落价值观念的影响,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人们在是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做出科学抉择,创造出无愧于我们伟大时代的真正有价值的壮丽人生,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良好的道德环境。
  ——刘建武(湖南)
  共产党员要积极投身到经济建设中去,自觉按经济规律办事,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获得正当收益;同时,要牢记自己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一员,要顾全大局、放眼长远,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党和人民的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在任何时候都要做到,为了党和人民的、整体的、长远的利益,放弃或牺牲个人的、眼前的、局部的利益。
  ——商兆鑫(江苏)
  艰苦奋斗精神,是我们的传家宝,是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克服一切困难的强大思想武器,更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关键。当前,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领导干部要带头。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靠人格的力量,赢得群众的支持、信任和理解。
  ——梁兴泰(山东)
  要把改进文风同改进学风结合起来,把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我们文章的素材和思路不应只是来自文件、来自领导,主要的大量的还应来自实践,来自对实践规律性的认识;我们不仅要关心上级的意图,了解有关方面的意见,而且还要重视亲身的观察,重视发现和总结改革开放中的新做法、新见解,汲取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使我们的文章和思路真正体现时代风貌。只有这种来源于实践得益于实践的东西,才能有益于实践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向前发展。
  ——李抒望(山东)
  要把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优良传统作为党课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共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和思想修养的必修课。每个党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优良传统,能有效地防止和解决我们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能有效地防止和铲除腐败现象,及时校正个人的人生坐标,永葆共产党员的本色。
  ——李广彬(北京)
  一个注意思想觉悟、政治水平不断提高的人,一个注意自我检点的人,就可能在各种不正当的诱惑面前不为所动,一身清白;一个注意行为端正、追求人格完美的人,就可能对各种低级趣味、生活糟粕不屑一顾。自我教育是一个人不断实现思想进步、知识提高、形象完美的直接方式和重要途径。
  ——李树诚(山东)
  体现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老三篇”精神是不会过时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需要学习和发扬“老三篇”精神,以确保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道德的纯洁,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孙金章 王雅秋(河南)
  “官念”一变道路宽。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合格的领导干部,心里想的不是个人的官职大小,而是站在党和人民利益的立场上查找自身的不足,缩小自己德才学识与党和人民要求的差距,做好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工作。
  ——程连木(西藏)
  能不能全面地认识自己,敢不敢正视自己的弱点和不足,是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前提和基础。年轻干部必须懂得,只有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才能成为担当跨世纪重任的优秀人才。
  ——武园萍(江西)


第10版(理论)
专栏:

  红旗渠精神的思考
  杨贵
  江泽民同志在视察红旗渠后指出:在林州看了中外闻名的红旗渠。在三年困难时期,在当时的物质技术条件下,能建成这样宏伟的工程,林州人民了不起。“红旗渠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典范,不仅给后人留下了浇灌几十万亩田园的水利工程,更重要的是留下了宝贵的红旗渠精神。这不仅是林州的、河南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什么是红旗渠精神?林州市广大干部群众在建设红旗渠的过程中体会到: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敢想敢干,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实质所在。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立足点
  林州市原名林县,历史上长期困扰这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关键问题之一是缺水。可是,历代的反动统治者只顾压迫榨取人民血汗,却不管群众的死活。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全心全意为人民办实事。五六十年代,林县县委“一班人”深知全县人民虽然在政治上翻了身,但经济上还很贫困,仍在受干旱缺水的煎熬。改变林县山区面貌,让农民脱贫致富,关键是引水进村、引水上山。建国初,全县九十一万八千亩耕地,只有一万两千亩水浇地。全县五百五十个村庄,长年远道取水吃的就有三百零七个村,其中跑三公里左右的有一百八十一个村,五公里左右的有九十四个村,十公里左右的有三十二个村,真是吃水贵如油,十年九不收。林县县委“一班人”抱有一个共同的想法,要让全县人民真正过上好日子,必须彻底解决缺水的问题。他们组织群众打旱井、挖山泉,修建英雄渠、抗日渠、淇南渠、淇北渠、天桥断渠、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要街水库、石门水库等许多中小型水利工程。1957年中共林县二届二次党代会作出了《全党动手,全民动员,苦战五年,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决议。党代表郑重宣誓:“头可断,血可流,不建设好林县不罢休。”林县县委把党代表的誓言刻成纪念章,奖给党员干部和水利模范。这充分表明了林县县委对解决干旱缺水问题的决心。1959年林县大旱,全县境内水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县委、县人委的领导成员到邻近的山西平顺县考察“引漳入林”工程,山西省委和平顺县委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林县县委于1960年2月决定开工修建红旗渠,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懂得,修建红旗渠是全县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只要坚定地依靠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全县各级干部和群众在修渠工地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解决难题,真正打成一片,拧成了一股劲。领导一心为人民,赢得万众一条心。全县各级党组织模范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心诚意依靠人民群众,从而创造出人间奇迹,形成了宝贵的红旗渠精神。
  修建红旗渠的条件十分艰苦,没有也不可能靠奖金和物质刺激群众建渠的积极性。广大群众在自我实践、自我教育中懂得了为谁修渠,怎样修渠,宁愿苦干也不苦熬;宁愿眼前吃苦也要换来长久幸福;宁愿自力更生、群策群力也不等靠要,不单纯依赖国家。党组织实实在在的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在修渠的整个过程中,特别是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工地上民工营、连建有党、团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学先进,争上游,同甘共苦,没有怨言。事实充分证明,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只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才能积极主动地领导群众、依靠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地创建社会主义事业。贪图安逸享受的人,只为自己升官发财的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安乐官”的人,绝不会去干修红旗渠那样艰苦的事。为了人民的利益和党的事业,共产党人应该不惧艰苦,不畏风险,顽强拼搏,勇于实践,真正把党和人民交办的事情办好。
  敢想敢干,实事求是,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
  劈开太行山,修建红旗渠,是林县人民从根本上改变干旱缺水的大胆创举。六十年代初,正是国内连续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国外反华势力卡我们脖子的困难时期。林县县委既面临着资金缺乏,物资、粮食紧张和险恶施工条件等困难,又面临着一些压力、指责,甚至受处分的严峻考验。县委“一班人”靠着彻底的唯物主义态度,靠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靠着全县干部群众的坚强团结,无私无畏,迎难而上,坚持到胜利。
  敢想敢干和实事求是相辅相成,坚定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林县县委坚持实事求是。在浮夸风、瞎指挥、高征购一度盛行时,林县县委注意从实际出发,在最困难的时候,全县还有一部分储备粮和资金,这是敢于和能够修建红旗渠这样大工程的基础。同时,在红旗渠建设过程中,林县县委还注意灵活决策。比如,最初修建红旗渠的三万多民工在七十多公里的总干渠上全线开工。县委深入工地调查研究,学习毛主席抓主要矛盾和集中精力打歼灭战的思想,实事求是地将全线开工的决策,调整为“集中兵力,分段施工,建成一段,通水一段”,这是决定修建红旗渠最终取得胜利的关键措施。一是先修山西境内的二十公里,六个月完成任务,缩短了工期,减少了两地矛盾,既节省了劳力,减轻了劳动强度,又大大鼓舞了群众修渠的积极性。二是在国家三年困难时期,林县红旗渠工程既没有全部停工,也不是撑着硬干,而是实事求是,正视困难,留下数百名技术好战斗力强的民工凿通了“青年洞”等,这对在困难时期建成总干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三是提前修建原定总干渠第四期工程,提前发挥南谷洞水库的效益,使得全县粮食产量于1964年在全省第一个达到纲要指标,这就进一步鼓舞广大人民群众大力推进红旗渠建设。红旗渠的总干渠修了五年时间,于1965年4月建成通水;三条干渠原定两年完工,结果一年完成。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破坏,红旗渠配套支渠于1967年就可全面竣工。如果没有无私无畏、敢想敢干的坚定信念,没有实事求是、灵活机动地调整施工决策,要建成红旗渠是不可能的。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红旗渠精神的体现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既是我们党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气节,不向别人乞求,立得端,行得正,靠着自己的钢筋铁骨一双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共产党人搞社会主义建设,就得辛辛苦苦出力,精打细算花钱。修建红旗渠,林县人民出工按受益面积分配,群众自带工具,自带口粮,不足部分从生产队储备粮中补助。修建红旗渠的石灰自己烧,水泥自己产,每一分钱,一袋水泥,一个钢筋头,一根锤把子都做到了物尽其用,整个工程总投资六千八百六十五万多元,其中国家资助一千零二十五万多元,仅占总投资的14.94%。干部群众同甘共苦,亲如一家,多快好省,群策群力。所有这些事情,当时林县干部群众都觉得是理应如此的。修建红旗渠十年,没有发生过一宗请客送礼、挥霍浪费的情况;也没有一个干部贪污挪用建渠物资。在建设红旗渠的过程中,涌现出像马有金、路银、任羊成、王师存、李改云、郭秋英、张买江、韩用娣等一大批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舍己救人、不怕牺牲的红旗渠建设模范;还涌现出一批坚持真理、实事求是、顶着压力、不计个人得失的好党员、好干部。他们是红旗渠精神的人格化身,林县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红旗渠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在修建红旗渠的十年中,全县参加红旗渠建设的不少于三十万人。县里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在建渠中锻炼了意志,增长了才干。十年修渠,培养锻炼了五万多名石匠,三千多名懂技术、会管理、能领导施工的工队长、技术员,这些人后来成为林县十万建筑大军的中坚力量。更重要的是,红旗渠精神成为激励林县人民奋发图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动力,是林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紧密团结、干事创业的象征。弘扬红旗渠精神,首先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要真正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和世界观,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创造世界历史动力的唯物史观,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其次,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斗争中,既要有无私无畏、敢想敢干的雄心壮志,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工作方法;通过实践,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其三,创业时需要艰苦奋斗精神,条件好了也不能贪图安逸享受,奢侈浪费。艰苦奋斗精神是共产党人和劳动人民的本色。我们党的全部历史就是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来谱写,如果丢掉了艰苦奋斗精神,就会腐败变质,亡党亡国。林县干部群众说得好:红旗渠精神有党的宗旨,又有群众路线;有解放思想,又有实事求是;有思想方法,又有工作方法;有物质文明,也有精神文明。改革开放离不开它,党和群众丢不掉它,就是到了共产主义也别忘了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