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社会周刊)
专栏:社会调查

  为了假货私货不泛滥
  ——来自卷烟市场网络建设的报告
  本报记者 龚金星
  人们对卷烟的吸食,是一个顽固的不良嗜好。因此,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大力宣传吸烟有害健康、推进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活动的同时,大都对烟草实行了控制性生产和销售。我国也是这样,对烟草实行专卖,对烟草制造厂家课以重税,以达到“寓禁于征”的目的。
  然而,由于高税带来的利益驱动,加之专卖管理力量的不足,流通环节的秩序尚不规范等问题的存在,一些不法分子在卷烟销售市场的违法犯罪活动有日渐猖狂的趋势,走私卷烟冲击国门,假冒卷烟大举推向市场。据初步估计,全国每年假冒烟、走私卷烟和超计划生产的卷烟有300多万箱流入市场,占全国计划内生产卷烟产量的1/10,国家因此损失的税收达数十亿元。
  面对这种形势,国家烟草专卖局和中国烟草总公司在加强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入手,控制零售市场,把走私卷烟和假冒卷烟从市场挤出去的对策。从1994年起,他们着手建立和完善卷烟销售网络经营机制,以网点建设来控制卷烟的批发和零售经营。在城市,分区域建立批发和零售点;在农村,把批发网点建设到乡镇。所有的网点都实现批发经营和零售户直接见面,建立起访销员和送货上门的制度。从而,既使卷烟经营实现了商流、物流、信息流的有机统一,又实现了卷烟销售网络的封闭运行,使非法经营卷烟者成了无源之水。这样,不仅做到了管销结合,延伸了烟草专卖管理工作,而且为解决长期困扰烟草行业卷烟制假贩假和走私贩私的难点问题找到了有效途径。
  把专卖法规落在了实处
  为一种商品专门立法,在我国,烟草是特例。《烟草专卖法》严格规定了不允许个体进行卷烟批发经营。但是,在全国各地非法经营的个体批发商仍然不少,而且屡禁不止。1994年以前,山东昌邑市石埠镇就有一个这样的批发市场。这里的个体卷烟批发商最多时有76户,年销烟8万余箱,可覆盖半个山东省,国家每年从这里流失的税收有500多万元。对这个非法批发市场,省、市烟草专卖管理部门多次进行了打击,但总是像割韭菜一样,不久又经营依旧了。
  1994年7月,昌邑市烟草专卖局和烟草公司决定在石埠的这个非法市场上建立批发网点,争取把被非法批发商占领的市场夺回来。为把这项工作做好,他们派了12名精干人员,网点很快建成了。烟贩子并没有把这放在眼里,但几轮下来,烟草公司以他们的货真价实和优质服务赢得了消费者,烟贩子们的生意清淡下来了,最后不得不关张转业,停止了非法经营卷烟的活动。
  山东省卷烟销售公司经理邓志坚感慨地说:“网络建设能使专卖法得到最广泛、最彻底的执行。”他告诉我们,在网点建设前,山东有3个像石埠这样的非法卷烟批发市场,覆盖面可达大半个中国。我们利用专卖法规赋予的权力,多次进行治理、打击,但是总不见效。从1994年7月起,我们强化网络建设,在全省建起了1513个网点。这些网点在城乡一铺开,个体批发户的非法经营就被挤垮了,不得不关张。现在山东已经没有了一处非法的卷烟批发市场。
  垄断经营更要强调服务意识
  王振辉是上海闵行区的一位卷烟经营户,他告诉记者,以前进货要到市场上,那里假冒烟很多,总是要提心吊胆,进了烟草公司的网络以后,这种担心就没有了,而且烟草公司坚持及时送货,使我们也更方便了。在他的商店里,我们看到由烟草公司统一制作的网站牌、价格牌和统计表整齐地摆放在柜台上。王振辉自豪地说:“这就是能享受烟草公司优质服务的标志,也是我们向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的标志。”
  说起优质服务,上海烟草集团贸易中心副主任史定富感触颇多。他说:“过去,来烟草公司找关系批烟的人踏破门坎。垄断经营使我们的一些干部职工养成了官商化作风,习惯于坐商,等客上门,根本就没有为消费者服务的思想意识。网络建设把销售战线拉长了,你必须和零售户直接见面,不提高服务质量人家怎么买你的账。因此,我们在网点设立之前,对工作人员要进行严格的培训,首要的是上好服务意识这一课。”
  在闵行区的江川烟酒批发部,我们采访了一位送货员,他叫毕强聪。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根据零售户的要求,把他们需要的卷烟送到他们的商店里。他说:一开始送货时很不习惯,因为过去坐公司里大批量卖,很省事,现在三五条也要给人送一趟,太累。然而光图省事不行呀,你省事,那些非法批发商不怕费神,就会乘虚而入,政府立法把这一块市场交给你,你却管不好,心中有愧。现在我每天的工作是更琐碎、更细致了,要求也更高了,我时时告诫自己一定要干好。史定富告诉我,网络建设另一个最可贵的意义是能够有效地控制卷烟的销售。他说,我们在全市提倡不向未成年人销售卷烟,在网点里能够雷厉风行,这是十分有益的变化。


第9版(社会周刊)
专栏:社会聚焦

  政务公开
  由村到镇
  江苏省姜堰市娄庄镇重视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去年村村实行政务公开的基础上,今年又延伸到镇政府政务公开,促进了全镇的两个文明建设。今年1至8月,全镇经济同比增长23%,实现了“四无两不”,即:无一例刑事案件,无一起越级上访,无一封反映干部以权谋私的人民来信,无一分钱陈欠往来;群众不欠集体一分钱,集体不差群众一分钱。
  上图:新一期娄庄镇政务公开内容上栏后,群众纷纷驻足观看。
  江苏姜堰市
  刘海峰 文
  朱云 摄(附图片)


第9版(社会周刊)
专栏:神州一隅

  在北京街道新增100处邮政报刊亭和阅报栏,这是北京市政府去年为人民群众办的60件实事之一,也是老百姓欢迎的一项善举。谁知建好的一些邮政报刊亭遭到不应有的对待,使市政府的承诺打了折扣——
  北京邮政报刊亭:
  好事多磨
  胡仲元 周迅
  1997年,北京市政府在大力发展适合首都特点的经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上,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继续为人民群众办60件实事,其中第15件就是“新增邮政报刊亭、阅报栏100处”。11月5日,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批准了100处选址地点,接着,北京市市政工程管理处也批准了100处邮政报刊亭、阅报栏建设地点。市邮政管理局依法向其交纳了邮政报刊亭、阅报栏的占道费和掘路费。
  1997年的最后一个星期,100处邮政报刊亭、阅报栏如期矗立在首都街头,成了北京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然而,在报刊亭、阅报栏刚刚建成,有的尚未发挥其应有作用的时候,一些区、街道的有关部门横加指责,短短一个月时间,就有35个报刊亭被陆续查封或接到不准营业的通知,7个报刊亭被有关部门强行挪走。
  位于燕莎桥东北角的2组4个阅报栏的基础建好后,遭到人为的破坏,其附近的太阳宫美食城派人阻挠阅报栏的设立。
  1998年1月13日,出席北京市政协九届一次会议的孙步新等18位委员联合签署《关于立即制止破坏查封邮政报刊亭并恢复其营业的紧急提案》。
  提案牵头负责人、本届政协副秘书长周舜武说:“在‘两会’召开前夕,至少有30处报刊亭被查封,玻璃被砸碎,甚至不知去向。为什么经市政府有关方面批准,手续齐备的这一善举,遭到如此下场?”
  一些部门、街道的个别领导,特别是一些街道办事处认为,神仙下凡要问土地,市里批的不管用,区里、街道同意了吗?占道费、掘路费市里都收走了,他们什么油水也没有。此番话揭示了报刊亭被查封的真正原因。
  实际上,许多区政府对建设邮政报刊亭、阅报栏都非常支持,并给予了极大的配合。
  西城区7个报刊亭全部营业。建在海淀区的16个报刊亭,除区交通大队表示有1个需协商迁址,其余15个可全部营业。朝阳区于今年1月12日召开会议,要求对设置的报刊亭,“各部门、各街乡要全力支持这项工作”,“不得擅自查封,擅自撤销”,“已经撤销的报刊亭,由撤销单位负责恢复”。崇文区和东城区也分别在5月8日、6月18日专门召开会议,协调解决报刊亭问题。
  截至今年9月,北京市人民政府1997年为群众办实事新建的75个报刊亭,开业的48个,经协调完毕即将开业的11个,有关部门不准开业、至今仍在闲置的4个,被其他部门强行挪走的12个。
  北京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不久前,主管这方面工作的副市长根据贾庆林市长的批示,来到北京市邮政管理局现场办公,责成市政管委、规划局、邮政局等有关部门提出方案,全面研究邮政局、所和报刊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表示:邮政报刊亭是城市基础设施,也是便民设施,直接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应当积极发展,受到法律保护。地点不合适的,可以挪位置;式样过时的,可以重新设计。
  有关人士认为,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在增强城市文化功能、加强城市文化设施的建设方面,应成为全国各大城市的楷模。北京市的邮政报刊亭、阅报栏等邮政设施的建设,应该纳入市政府的规划,与城市建设配套。如北京市目前正在进行的东单、西单、王府井、平安大道等城市建设工程中,应适当增加邮亭、报刊亭等邮政设施的建设内容。


第9版(社会周刊)
专栏:一家之言

  别让黑心充爱心
  顾仁
  九月五日《人民政协报》报道,珠海市生物化学制药厂派代表到南坑市场某米铺购买二千公斤大米,用以捐赠灾区人民。负责此事的肖小姐对米铺老板说,这是捐给灾区人民的,您也献点爱心,给个实价吧。在以每公斤二点二元的价格成交后,老板竟将发黑霉变的大米送到市红十字会,结果被退货。
  这真是以黑心充爱心、趁水打劫、发灾难财的典型事例。今年我国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突发洪涝灾害后,全国人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纷纷奉献爱心,就连抗洪英雄高建成的妻子鲁蓓,也将空军机关捐献给她的九千元慰问金,捐献给了灾区人民。与高建成一道牺牲的战友马斐的父亲马天鸣,在收到部队首长送来的抚恤金后,从中拿出三万元捐给灾区。这些英雄的亲人们,在失去亲人的悲痛时刻,还想着为灾区人民献出一份爱,相形之下,那个米铺老板的良心何在?
  目前,对于刚刚战胜洪水的灾区人民来说,重建家园的任务还十分繁重,他们还需要大量的粮食、衣被、水泥、钢材等物资。在灾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极少数像米铺老板那样企图借机发不义之财的人。有关单位和职能部门应当高度警惕,严格把关,切实维护灾区人民的利益。捐物单位应把好物资采购关,技术质量监督部门要加强对支援灾区物资的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对经营者加强管理,严惩不法分子,新闻单位则要加强舆论监督,该曝光的予以曝光。只有各方都“严防死守”,才能斩断伸向灾区的黑手,让黑心人无可乘之机。


第9版(社会周刊)
专栏:

  当年知青
  心系第二故乡
  黑龙江垦区遭受严重水灾的消息,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更牵动着曾经在那片神奇的土地上奉献过青春、热血的知青们的心。最近,为使北大荒的乡亲们在冬季来临时不受寒受困,上千名在京的当年知青主动与垦区驻京机构联系,集资10万元钱购买了近3000床棉被以及棉毛制品,陆续地运往了黑龙江垦区。他们说:“故乡有难我有难,知青乡亲一家人。”尽管他们之中也有人下岗,也有人家境并不富裕,但知青们个个心系黑土地,想方设法为第二故乡排忧解难。
  北京西城区 谢晃友


第9版(社会周刊)
专栏:社会短波

  书店开通“农技服务热线”
  7月29日上午刚上班,山东安丘市新华书店的科技服务电话就响起来了:“我是石堆镇的葡萄专业户,请问葡萄白腐病咋治?”接电话的小姐飞快地翻开《葡萄栽培》一书,找到有关章节,解答说:“可喷施50%退菌特可湿粉剂1000倍液,也可地面撒药……”农民足不出村便得到了答案,既节约了进城的费用,又节省了时间。
  今年年初,安丘市新华书店在“送书下乡”活动中,科技书籍组的工作人员了解了农民的难处和心声,认识到“科技兴农”书店责无旁贷。于是,他们决定开通“农技服务热线电话”。接到农民咨询电话,便马上给予解答,碰上一时难以解答的,就作好记录,请教市里农技专家后再电话告知,当地农技专家也常来书店接“热线”,使农民深受其益。同时,书店也摸清了农民的口味,有的放矢购进图书,科技类图书销量大增。
  山东安丘市  李炳杰 韩立新


第9版(社会周刊)
专栏:社会短波

  三十年奉献特殊的爱
  沈阳铁路分局大官屯车辆段修车车间工会主席范继德,热心为丧户义务服务30多年,他以共产党员火热的情怀温暖生者,用真情告慰逝者。
  30多年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范继德,受单位指派帮助处理一起职工丧事。凭着年轻人的热情,他忙前忙后,把丧事办得很顺利。看到丧户家属得到安慰的样子,范继德深深体验到:人在困境时,多么需要有人帮一把。这种纯朴的感情,使入党只有两年的范继德从此与办丧事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个人做好事,并不一定得到所有人的理解。范继德起初帮人办丧事,也曾遇到家人的反对与责怪,甚至是误解。妻子曾为此不让他进家门,母亲也责怪他,说他往家带晦气,有人说他另有所图……面对种种压力,他也动摇过。可当又有人来求他时,看到来人那恳切的表情,想到他们失去亲人的痛苦,他的心又软了,那份热心又来了。家里人拦也拦不住。随着岁月的流逝,熟悉他的人越来越多,求他的人也越来越多。细心人为他算过一笔账,30多年来,他为别人办丧事已达1600多次,每月要去殡仪馆三四趟,最多时竟达7次之多。尽管如此,他却从未收过人家一分钱,一件物品,遇到家境困难的,他还自己掏钱向死者家属表示慰问。30多年来,范继德献出的是一份特殊的爱。
  沈阳铁路分局 郑伟


第9版(社会周刊)
专栏:特别报道

  从8月25日至9月16日的23天里,国家医疗队共为987名藏族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这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手术规模最大的一次白内障复明行动,请看——
  “复明行动”
  西藏行
  卜铁梅
  (一)
  到西藏第一个强烈的印象是关于太阳的。
  国家医疗队抵达拉萨时,才真切地感受到了“日光之城”的含义。阳光最强烈的时辰,戴着墨镜的感觉就像在北京裸眼走在太阳下,而不戴墨镜呢,就根本睁不开眼睛了。
  怪不得西藏是我国乃至世界上少有的白内障致盲高发区,元凶正是这强烈的紫外线。
  西藏白内障发病率比其它地区高一倍,发病时间也提早10至15年,白内障患者约占总人口的0.67%。由于经济尚不发达等客观条件的制约,西藏的医疗力量主要集中在拉萨和日喀则两座城市,基层的73个县医院没有一个有独立的眼科,无法为农牧区的广大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加之群众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交通不便,手术费用对他们来说又是一道难解的题。而得不到复明、无法从事生产劳动就更加剧了生活的困窘……播撒光明的意义不言而喻。
  1998年8月23日,首批国家赴藏医疗队员抵达西藏。由此,由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国际狮子会合作开展的“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在扫过了19个省的172个贫困县后,又覆盖到了西藏。在拉萨、林芝、昌都、山南四个地区,再次向白内障宣战。
  (二)
  当蒙在仓决大嫂眼上的纱布被慢慢揭开时,在场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瞬间的寂静透着揪心的紧张……仓决眼皮微启,再缓缓睁大,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忽然就抑制不住地哭了!她眼泪汪汪地一把抱过站在面前的儿子,抽噎着说:“看见了,我看见我的儿子了……”在场的十几位藏胞全鼓起了掌。
  仓决又抱住为她做手术的军医李梅菊,泣不成声地连连说“土其切,土其切”(谢谢),边哭边抑制不住地擦眼泪。李大夫在欣喜的激动中还不忘赶紧阻止:“不要擦,别碰了眼睛呵……”
  ———这是在西藏复明的第一人,是发生在山南隆子县的动人一幕,时间是8月28日下午4时21分。
  这感人至深的一幕,是多少人默默奉献的结晶啊!
  和全国大部分地区一样,西藏今年也是一个少见的多雨年份,本就糟糕的路况,在洪水、泥石流的夹击下,越发令人步履维艰。由于道路被毁,通讯中断,很多乡镇不通电话,组织、选送病员的干部们或骑马或步行,要背着铺盖,带着糌粑,日夜兼程十几个乃至几十个小时。
  奔赴山南的是解放军301、304、309医院和空军总医院的医生们。他们一下飞机就连续翻越了海拔4960米和5001米的两座高山,第二天到达了海拔3986米的隆子县。当地人得知他们昨天刚到拉萨时,不禁惊呆了,一般情况是到西藏起码要适应三天才能上来,隆子县委书记由衷地感叹说:“到底是解放军啊!”
  李晓陵大夫赴藏前正患感冒,接到任务后立刻给14岁的女儿办了个食堂饭卡,二话不说就来了。周朝辉大夫本已获准参加首届世界华人眼科会议,并自费交纳了900元参会费,为了给西藏人民送去光明,他放弃了机会……我问他们为什么不说明情况,让组织另外派人,他们的回答让我默默无言地回味良久———“我们是军人,军人是不提条件的。”
  藏胞复明后的泪水和欢笑是奉献者们最大的慰藉。
  错那县的索朗曲白是自幼出家的喇嘛,失明多年的他接受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后,久违的家乡风景重新映入他的眼帘,他再次看到庄严古朴的寺庙时,激动得泪盈于睫,拉住解放军医生的手说:“从前我啥也看不见,丢了眼睛的人只能算半个人哪!现在,我都能看清远处的山和山上的牦牛了,心里头亮堂了……”稍微平静些后,老人竟用沙哑的嗓子深情地唱起了藏歌……
  类乌齐县加涤卡乡的老人次成切绕,在医护人员的搀扶下第一个走进昌都地区人民医院的手术室。复明后他感激再三地念叨:“以前没有钱,哪里敢想手术呵,现在,做梦都想不到的好事来了,国家给我免费做手术,土其切,土其切!”
  70多岁的老阿妈次仁群姆复明后,涕泪交流地跪在医生面前,道出了她的一个淳朴的愿望:“儿媳妇娶进家几年了,我还从来没有看过她的模样呢。这回回去,我得好好看看我的儿媳呀!”
  俗坡三村的次仁本来是个年方三十的壮劳力,因外伤性白内障失明后,就像废人一样终日深闭屋中。手术复明后,这个棒小伙号啕大哭了!哭了好久,才断断续续地说:“……看见了……我又能看见了!”当问起他复明后最大的愿望时,他干脆地回答:“想开拖拉机!”医生们为他欣喜的同时,还不忘提醒他:“这里的路太颠了,记住半年以后再开呵,你需要一个时期恢复、稳定……”
  激动人心的例子不胜枚举。从8月25日到9月16日的23天里,国家赴藏医疗队共为987名藏族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为其中的981人植入了人工晶体。其中,年龄最大的92岁,最小的只有6岁。
  (三)
  “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在西藏开展的工作,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手术规模最大的一次白内障复明行动,中国残联共投入100多万元经费和价值90多万元的设备药品。
  国务院高度重视这次行动。9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打电话给国家医疗队,详细询问了医疗队员的工作、身体情况。
  赴藏国家医疗队总领队、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王成金代表全体医疗队员表示,大家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将以高度的责任感精心做好每一例手术,把各族人民对藏族同胞的深情厚谊,带给西藏人民……
  除如期完成手术外,为从根本上改变西藏眼病难治的情况,国家医疗队还为当地培训基层眼科医护人员200余人次,“给西藏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