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科索沃局势
  美特使宣布与南达成协议
  南总统说动武危险已排除
  北约发出军事干预动员令
  克林顿称南同意履行决议
  本报贝尔格莱德10月13日电 记者吕岩松报道:美国特使霍尔布鲁克今天在此间举行记者招待会说,他已与米洛舍维奇总统就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向科索沃派遣观察团以及北约飞机的侦察使命达成了协议。
  霍尔布鲁克在记者招待会上多次强调,形势依旧十分严峻,现在最重要的是彻底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第1199号决议。
  他说,欧安组织观察团由2000人组成,将部署在科索沃全境,将在第一线监督决议的执行情况以及科索沃即将举行的选举。他说,观察团成员享有外交官资格,可以在科索沃自由行动,将由南联盟和塞尔维亚共和国保障他们的安全。
  霍尔布鲁克表示,北约部队将不会被派往科索沃,落实协议最重要的一点是南斯拉夫联盟政府控制自己的武装力量。他说,欧安组织轮值主席、波兰外长盖莱梅克很快将访问南斯拉夫,与南政府就该组织向科索沃派驻观察团一事正式签署协议。
  这位美国特使指出,协议的另一部分内容是北约“非战斗机”从科索沃上空监视协议的落实情况。他说,根据协议这些飞机将在“完全安全”的条件下飞行。他表示,希望俄罗斯也派飞机参加这一使命。霍尔布鲁克说,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和北约驻欧洲盟军司令克拉克应于近日内访问南斯拉夫,同南联盟政府就空中监视问题签署协议。他说,上述协议是结束令人担忧的局势的第一步。
  本报贝尔格莱德10月13日电 记者吕岩松报道:南斯拉夫总统米洛舍维奇今天下午向全国人民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已就和平解决科索沃危机与美国特使达成共识,北约进行军事干预的危险被排除。
  米洛舍维奇说,达成的有关协议完全符合南斯拉夫联盟和塞尔维亚共和国及其所有人民的利益。他说,南目前的任务是加快政治改革进程及国家经济的复兴。
  本报布鲁塞尔10月13日电 记者丁刚报道:北约秘书长索拉纳今天凌晨在这里发表声明说,北约理事会已发出行动命令,如果南联盟在今后96小时内仍拒绝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的有关决议,北约将对南联盟实施有限空袭和分阶段空中打击两项军事干预行动。索拉纳又说,即使是在这最后一刻,他仍然相信外交解决可以成功,能够避免使用武力。
  据悉,北约为实施空中打击已集结了650架飞机,其中包括2架B—2型隐形轰炸机和6架B—52型轰炸机。
  据新华社马德里10月13日电 (记者颜为民)北约秘书长索拉纳13日对西班牙一家电台发表谈话说,他希望北约对科索沃地区塞族目标发动空袭的命令“不要成为现实”。
  索拉纳同时对北约通过准备对科索沃地区动武的命令作了辩解。他承认,北约的这一行为在10至15年前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的干涉”。但他声称,北约这次策划的行动不是国际法概念中的“战争行动”。
  据新华社华盛顿10月12日电 (记者袁炳忠、肖成林)美国总统克林顿12日说,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已经同意彻底履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科索沃问题的决议,答应从科索沃撤军并允许国际观察团予以监督。
  克林顿在纽约举行的民主党竞选筹款会上发表讲话说,米洛舍维奇作出的让步主要有三点,一是同意彻底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第1199号决议,从科索沃撤出武装力量;二是同意接受国际监督机制的监督,以核查南联盟是否遵守这一决议;三是接受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人临时自治安排谈判的时间表。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北约迈出敏感一步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丁刚
  10月13日凌晨,北约理事会发出行动命令,授权北约欧洲盟军司令部对南斯拉夫联盟实施空中打击。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强调,如南联盟领导人能在96小时之内遵守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接受北约条件,北约将放弃诉诸武力。尽管如此,北约的这一举动表明,其16个成员国已经同意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最后授权的情况下,对一个主权国家实施军事干预。此间舆论注意到,此举意味着北约长期以来奉行的“集体防御”的战略原则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按照北约的计划,明年4月将在华盛顿举行首脑会议,讨论并勾画走向21世纪的新战略。这个战略的核心就是回答北约今后究竟向什么方向发展的问题。二战以后,西方国家建立了与苏联对抗的军事联盟———北约,它的依据是近50年前在华盛顿签署的《北大西洋公约》,该条约提出了“集体防御”的原则。条约的第五条明确阐述:只要有一个或数个北约成员国受到外部军事力量的打击或侵略,就可将其视为对所有成员国的攻击或侵略,其他成员国有义务帮助其进行反击。此次北约理事会批准行动命令,是针对一个并没有对北约诉诸武力的非成员国,显然超出了《北大西洋公约》确定的“集体防御”的范围。
  北约的这个变化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的。随着冷战结束、华约解体,欧洲安全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北约专家近年强调,北约如果不能保证未来欧洲的安全,不仅东扩失去了意义,其存在的价值也值得怀疑。不久前,北约军事委员会主席瑙曼曾谈到北约面临的四个新的危机:俄罗斯局势的不确定性、区域和民族冲突、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的威胁、国际犯罪和恐怖活动。在这四个危机中,欧洲安全是一条主线。而要达到预防这四个危机的目的,仅仅依靠以往的“集体防御”显然是不够的。
  尽管北约各成员国对扩大“集体防御”并非全都那么积极,但他们的根本利益是相通的。近几个月来,北约成员国内部对是否要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采取军事干预行动,进行了反复磋商。事实表明,他们的意见并不一致,即使是在联合国安理会作出第1199号决议之后,各方态度仍有不同。但是,最终16国仍然走到了一起。北约一位高级官员在发布命令前曾透露说,成员国的大使们是“私下”取得一致的。这个“私下”多少反映出一些欧洲盟国依然抱有顾虑。从此间媒体的有关报道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欧盟有些国家怕陷入科索沃民族冲突的泥潭之中;还有的国家担心此举将破坏与俄罗斯的脆弱合作,影响欧洲安全。在解决科索沃问题上,北约成员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分歧只是如何、何时实施干预,而并不是要不要干预。这既是最终就发布行动命令达成一致的基础,也可以被视为今后北约新战略走向的一个基点。
  北约的重要变化自然引起了国际舆论的重视。人们担心的是,北约超出“集体防御”的“安全管理”反会引发出更多新的安全问题。俄罗斯对北约此举的反应就极为强烈。俄方警告说,如果北约诉诸武力,那就等于是不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而武装干涉一个主权国家,将开创一个极为恶劣的先例,会引起国际局势动荡不安。
  走出了“集体防御”的北约下一步将如何动作?它又会对未来的世界安全格局产生什么影响?这无疑是值得人们密切关注的。(本报布鲁塞尔10月13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危机有望和平解决
  本报驻南斯拉夫记者 吕岩松
  在西方人眼中,13日似乎是个不吉利的日子。然而,正是这一天给战云笼罩的科索沃危机带来了和平的讯息。今天凌晨,北约委员会在布鲁塞尔发布了军事干预的动员令。几小时后,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纽约出人意料地宣布,米洛舍维奇总统已承诺全面执行联合国安理会1199号决议,南斯拉夫准备从科索沃撤出武装力量,并同意国际观察员进驻该地区。至此,科索沃危机出现重大转机,有望获得和平解决。
  科索沃问题出现的这一积极变化,与美国特使霍尔布鲁克的斡旋活动直接相关。从5日起,他在贝尔格莱德同米洛舍维奇总统先后进行了50多个小时的会谈。直到昨天早晨,他还声称局势令人担忧,在解决科索沃问题上未能取得进展。昨天,霍尔布鲁克与米洛舍维奇又进行了两次会谈。据悉,直到美国特使准备启程前往布鲁塞尔时,严峻的事态才出现转机。
  霍尔布鲁克抵达北约总部后,立即向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和16个成员国的大使通报了外交努力的结果。南斯拉夫上月末已将驻科索沃的部分武装力量撤出,余下的也回到常驻营地。可西方大国依旧保持强大的外交压力,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担心缺乏约束机制,日后会再度爆发武装冲突。如何监督南斯拉夫从科索沃撤军,是否派遣观察员并留在当地,一直是霍尔布鲁克与米洛舍维奇讨论的焦点。在此问题上,他们最后商定由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派出2000名观察员,同时北约还将“从空中”监视科索沃的地面情况。
  早在两个月前,南斯拉夫领导人就提出暂时不讨论科索沃地位,这一分阶段解决科索沃问题的方案得到西方大国的支持。连日来,霍尔布鲁克与米洛舍维奇总统就过渡期内阿尔巴尼亚族的自治形式进行了讨论。据悉,在这方面会谈进行得比较顺利,科索沃和平方案的大部分内容已经拟定。基于外交调解的最新成果,北约宣布,军事干预动员令从通过之时起96小时内暂不实施,这一时间将为谈判取得最后成功提供机会。
  今天早晨,霍尔布鲁克与欧安组织轮值主席、波兰外长盖莱梅克举行会谈,就该组织在科索沃和平进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讨论。盖莱梅克对新闻界宣布,欧安组织愿意派观察员监督撤军,并将帮助科索沃通过选举重建民主机构。不过他透露,西方认为2000名观察员需要军事保护,为此应向科索沃派一定数量的北约和俄罗斯军队,但南斯拉夫坚决反对这一建议。目前双方在此问题上的分歧尚未消除。
  南斯拉夫在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大前提下做出的让步具有建设性。它不仅阻止了北约的军事行动,而且还将对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产生积极影响。阿尔巴尼亚族已对事态的最新发展做出反应。阿族谈判首席代表阿加尼发表谈话说,在科索沃部署国际观察员,将使谈判双方“处于真正平等的地位”,这为恢复阿族与南斯拉夫政府间的直接对话创造了条件。
  应该看到,科索沃危机尚未完全消除,北约动武的危险也还存在。和平解决科索沃危机的政治进程只是刚刚起步,有关各方在某些问题上的分歧还很严重。据北约秘书长索拉纳透露,西方提出由海牙国际战犯法庭调查审理科索沃屠杀平民事件,南斯拉夫对此予以拒绝。今天,美国特使霍尔布鲁克将同米洛舍维奇总统再次举行会谈,但愿和平解决科索沃危机的前景更加明朗。(本报贝尔格莱德10月13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弥合分歧 扩大共识
  ——叶利钦总统中亚之行
  本报驻哈萨克斯坦记者 孙勇军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两次推迟对哈萨克斯坦的国事访问之后,终于在10月12日访问阿拉木图,与纳扎尔巴耶夫总统举行了最高级会晤。此前,叶利钦总统于11日至12日访问了乌兹别克斯坦。
  哈俄两国之间有着6000余公里的陆上边界,长期的历史传统使得两国互为唇齿。1992年5月,哈俄签署了友好、合作与互助条约。1996年4月,叶利钦总统首次访哈,两国元首就进一步发展双边关系、开发利用里海等问题签署了6个文件。然而,哈俄间仍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苏联解体7年来,哈俄相互拖欠的债务数额巨大,俄因租赁哈境内的拜科努尔宇航基地拖欠哈1亿多美元租金。在哈境内,生活着几百万俄罗斯族居民,其社会地位问题亦为俄所关注。此外,里海法律地位问题悬而未决,有关里海地区油气资源的开发及其输送方案争论不休。所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哈俄全面关系的发展。
  10月12日,哈俄总统在阿拉木图签署了哈俄1998—2007年未来十年经济合作条约、哈俄国界划分议定书等文件。这些文件的签署使哈俄间存在的一些矛盾得到缓解,从而加强了两国间面向21世纪的联盟关系。
  与哈萨克斯坦不同的是,乌兹别克斯坦与俄罗斯之间没有共同边界。苏联解体后,与其他中亚国家相比,乌俄间不和谐之声似乎更多一些。在乌对外政策中,发展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占有突出地位。乌于1994年7月加入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后,与北约关系得到较大发展。1996年,美国总统特使等要员相继访乌,卡里莫夫总统也于同年6月首次访美,签订了两国军事技术合作协定等多项重要文件。许多分析家认为,乌似乎是“西方在中亚地区的一支平衡力量”。
  然而,近年来,激进的伊斯兰极端势力在中亚国家及高加索地区蔓延,乌俄关系也因双方在反对极端宗教力量问题上立场相似而迅速拉近。在乌的周边地区,塔吉克斯坦尚未实现和平,阿富汗局势又动荡不安,独联体南部边境“红灯频闪”。乌领导人清醒地认识到,俄在这一地区所发挥的稳定作用是任何国家所不能取代的。
  叶利钦总统此次访问塔什干,是俄国家元首对乌的首次正式访问。乌俄两国总统签署了《俄乌塔三国全面合作宣言》、《俄乌关于阿富汗局势的联合声明》及《俄乌1998—2007年深化经济合作协定》等重要文件。卡里莫夫总统指出,他对叶利钦总统的成功访问表示满意。叶利钦总统说,两国总统都坚决主张发展和巩固俄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主张进行更紧密的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相互协作。
  虽然叶利钦总统因为健康原因缩短了他在中亚地区的访问,但此间舆论认为,俄国家元首对哈乌两国的访问,减少了俄与中亚国家的分歧,扩大了共识,加强了俄与这一地区的传统友谊与合作,有助于中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与此同时,访问也有利于俄恢复自己的大国形象。
  (本报阿拉木图10月12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齐兹亲王殿下访华前表示
  沙特愿加强同中国合作
  新华社科威特10月13日电 利雅得消息:沙特阿拉伯王储兼第一副首相、国民卫队司令阿卜杜拉·伊本·阿卜杜勒—阿齐兹亲王殿下13日在访华前夕发表书面讲话,称赞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堪为所有向往美好明天的民族借鉴。
  阿齐兹在讲话中强调,沙特和中国有着众多的共同点。他指出,历史上阿拉伯民族和中华民族都是文明的缔造者,都有着光辉的历史文化传统,都曾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他还说,沙特和中国两国人民都珍视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等价值观念,都在各自的建设事业中取得了史无前例的伟大成就。
  在讲话的最后,阿齐兹表示,沙特愿意在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同中国的合作,并祝愿中国人民在实现自己理想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第6版(国际)
专栏:

  克林顿与巴以领导人讨论峰会问题
  据新华社华盛顿10月12日电 (记者袁炳忠)美国总统克林顿12日分别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进行电话会谈,为将于本周在美国举行的巴以高峰会谈做准备。
  据白宫发言人洛克哈特透露,克林顿与巴以领导人分别交谈了半个小时,主要是为在巴以领导人会晤之前澄清双方已经达成的一致以及现存的分歧。
  据新华社安曼10月12日电 (记者朱少华、夏林)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12日在此间表示,他希望在华盛顿举行的巴以首脑会晤能就以色列从约旦河西岸撤军问题达成协议。


第6版(国际)
专栏:

  10月12日,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左)与美国特使霍尔布鲁克前往北约总部参加北约理事会各国大使会议。霍尔布鲁克抵布鲁塞尔旨在向各国大使简要通报他与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会谈情况。
  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利领导人会见铁木尔·达瓦买提
  本报的黎波里10月11日电 本报记者王传宝、新华社记者林庆春报道:利比亚总人民大会秘书(议长)兹纳提、总人委秘书(总理)曼古什昨天在距首都的黎波里460公里的锡尔特市分别会见了来访的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两位领导人与铁木尔副委员长就双边关系及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看法。
  铁木尔首先向总人大秘书、总人委秘书转达了李鹏委员长、朱镕基总理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会见中,铁木尔对利比亚人民在卡扎菲领导下在各个领域内取得的巨大成绩,对两国建交20年来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兹纳提说,利比亚政府只承认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利比亚支持中国政府在实现祖国统一事业上坚持的一贯立场和为此做出的一切努力。
  曼古什在同铁木尔的会晤中表示,利政府十分珍视利中友好合作关系,希望双方进一步加强接触和联系,推动两国经贸关系向前发展。


第6版(国际)
专栏:

  埃外长认为叙土有望渡过危机
  埃及外长穆萨12日晚在大马士革国际机场同叙利亚外长沙雷举行了会谈,穆萨向沙雷通报了他的安卡拉之行及其同土耳其领导人会谈的结果。穆萨表示,相信叙土有希望渡过这次危机,致力于建立两个邻国间的稳定关系。(本报专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总统新闻秘书说叶利钦病情稳定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亚库什金13日说,叶利钦总统的病情已经稳定,目前他正在莫斯科郊外官邸治疗养病。亚库什金在当天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根据医生诊断,叶利钦患的是支气管炎,医生建议他卧床一周。


第6版(国际)
专栏:

  以取消对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封锁
  以色列军方宣布,从13日凌晨起取消对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封锁,西岸城市希伯伦以方控制区实行的宵禁也同时取消。封锁解除后,近3万名巴勒斯坦工人和商人获准进入以色列境内。


第6版(国际)
专栏:

  耶路撒冷发生枪击事件
  耶路撒冷西郊13日下午发生枪击事件,一名以色列男子在枪击中丧生,另一人受重伤。枪击事件发生在耶路撒冷西郊欧拉农场附近,当时这两人正在野外一山泉中洗澡,几名不明身份的人从附近的车中向他们开枪射击,枪击者随后乘车逃离了现场。


第6版(国际)
专栏:

  哥就召开全国和解大会达成协议
  哥伦比亚社会各界和游击队组织“民族解放军”的代表12日达成协议,决定于1999年2月13日至10月12日期间举行全国和解大会,商讨与实现国内和平有关的问题。(据新华社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