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国家今年粮库建设投资150亿元
  可增加250亿公斤中央直属储备粮库仓容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 (记者李安定)国家最近安排了150亿元资金建设中央直属储备粮库,比往年平均每年5亿元的投入增加30倍。
  记者从国家计委了解到,这150亿元建设资金是从国家今年新增加发行的1000亿元国债中安排的。我国中央直属储备粮库建设资金一直短缺,造成储备设施落后,仓容严重不足。目前全国只有15个中央直属储备粮库,大部分中央直属储备粮不得不租用地方仓库,使地方储备粮仓容也趋于紧张。全国目前共有30%的储备粮露天存放或租用社会仓库暂存。
  大多数存放中央直属储备粮的地方粮库规模小,地处偏僻,不利于国家对粮食进行宏观调控,今年国家将“中央、地方储备粮分开”列为粮改主要目标之一,加快中央储备粮库建设刻不容缓。
  据悉,投入150亿元资金可新增250亿公斤中央直属储备粮库仓容。它们都将在明年夏收前投入使用。经国家计委和国家粮食储备局按程序严格审批,目前已有45个粮库开工建设。用新增国债安排建设的粮库项目,以扩建为主,适当新建;在布局上兼顾产区、销区;库点尽量靠近铁路沿线、港口和粮食集散地;按照标准化仓型设计,做到经济适用、符合现代化粮食储运要求;各地方无偿提供建设用地、减免部分税费,并包干实施项目建设。


第1版(要闻)
专栏:

  北京国际音乐节开幕
  李岚清出席开幕式并观看演出
  本报北京十月十三日讯 新华社记者秦杰、本报记者吴恒权报道:汇集众多中外音乐家的九八北京国际音乐节今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出席开幕式,并与首都六千余名观众一起欣赏了由柏林广播交响乐团演出的音乐会。
  贾庆林、吴仪、何鲁丽与中央国家机关、北京市等有关方面负责人,以及一些国家的驻华使节出席了开幕式。九八北京国际音乐节组委会主席龙新民致开幕词。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的文化中心,多年来北京市重视加强文化建设,倡导高雅艺术,繁荣文艺舞台,并积极促进海内外的文化交流。由北京市有关方面主办的九八北京国际音乐节旨在进一步促进北京市文化事业的发展,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使北京成为世界音乐艺术交流的园地。在音乐节上,来自德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俄罗斯、美国、日本、西班牙、韩国、波兰等国的音乐家将与中国一批音乐团体一起,在今后的两周内上演二十一套精彩的音乐会节目。本届音乐节艺术总监由我国青年指挥家余隆担任。
  在音乐会上,著名指挥家勃格斯指挥柏林广播交响乐团演奏了贝多芬的《第三交响乐“英雄”》和《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勃格斯富有激情的指挥、钢琴演奏家奥尔森和乐团技艺精湛的演奏,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开幕式前,李岚清、贾庆林、吴仪、何鲁丽以及文化部部长孙家正等会见了柏林广播交响乐团的著名音乐家勃格斯、奥尔森以及德国驻华大使赛康德夫妇。


第1版(要闻)
专栏:

  确保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离退休
  人员养老金发放取得阶段性成果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 (记者贺劲松)到9月底,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的比例达98.1%,全国三季度养老金发放比例达到98%,标志着全国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初步实现了中央提出的预定目标。这是近日召开的全国劳动保障厅局长座谈会上传来的信息。
  据了解,今年一季度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再就业服务中心仅为12.6%,到6月底也只有21.9%,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克服困难,很快打开工作局面,到7月底,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并得到基本生活保障的比例提高到56.7%,8月底进一步提高到85.2%,9月份,所有有下岗职工的国有企业已全部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体系的建立,为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促进再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取得较大进展。各地认真落实中央要求,多渠道筹措资金,养老金发放工作发生较大转变。7、8、9三个月养老金发放比例均达到98%左右,除个别省份和行业外都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没有发生新的拖欠。与此同时,各地还陆续补发了一部分以前拖欠的养老金,三季度全国共补发养老金13亿元。到9月底,北京、上海、福建3省市和铁道、交通、邮电、水利、民航、电力、银行、石油天然气系统的直属企业已将以前拖欠的养老金全部补清。
  养老保险行业统筹移交地方管理的交接工作如期完成。7月份,国务院作出立即将行业统筹移交地方管理的决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密切配合,在8月中旬用8天时间完成行业统筹移交地方管理的交接工作,一举解决了过去长期存在的行业统筹与地方统筹条块分割的矛盾,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统一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1版(要闻)
专栏:扶贫攻坚在神州

  历史性的辉煌业绩
  ——再造山河的伟大决策
  本报记者 刘工践 彭俊
  开篇的话
  改革开放的20年,是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最快的时期。改革发端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解决当时的2.5亿贫困农民的温饱问题奠定了基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党和国家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1997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已减少到5000万,这是历史性的巨大进步。
  应该看到,实现党和国家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在国务院扶贫办的支持下,本报从今天起开辟专栏《扶贫攻坚在神州》,全方位报道这一意义深远的宏大工程。
  我们坚信,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中国人民,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一定能够战胜历史遗留的贫困问题,也一定能够克服今年特大洪灾造成的困难,实现本世纪末扶贫攻坚的伟大目标。
  贫困,世界性的课题;消灭贫困,全人类共同的任务,也是中国人民的夙愿。
  在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的日子里,记者上太行,走百色,下西南,穿西北,深入扶贫第一线,走访了焕发着首创精神和坚毅品质的各族农民,目睹了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到接受市场经济大潮洗礼后,中国大地的山川巨变。
  伟大的昭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黄河澎湃,群山巍峨。记者来到千山万壑的吕梁山。
  在昔日以“讨吃县”闻名的临县明塔旺村,记者看到,这里山变绿了,人变富了。村党支书李志育说:“1989年,刚刚就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就风尘仆仆地来到明塔旺。那时候,明塔旺人均才1亩梯田,现在已超过3亩。那时,山上光秃秃,如今,2/3的梯田种上了经济林。请记者同志回北京后,给总书记捎个话:翻身不忘共产党,脱贫不忘邓小平。”
  20年披荆斩棘,20年风雨兼程。中国人民消灭贫困取得的光辉业绩,是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取得的。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一句话,势凝千钧。
  半个世纪中国的反贫困走了条“之”字形的路。解放后,农民分了土地,砸碎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中国农村反贫困发生了质的飞跃。不幸的是,50年代中后期频频变革生产关系,一味追求“一大二公”,发展到10年“文革”,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1980年,我国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农村人口竟达2.5亿,这种大面积的贫困,除自然、历史原因外,很大程度是“左”的危害造成的。
  1978年12月的一个深夜,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秘密地聚集一起,不怕坐牢杀头,订契约、按手印,决定包产到户。这是他们对“左”的农村政策愤怒抗争和迎接新体制的改革宣言。
  邓小平同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他高度赞扬了凤阳县的变革。邓小平同志关于农村要稳定以家庭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村商品生产等论述,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开创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反贫困的新里程。
  邓小平同志特别指出:“我们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好起来后再去帮助落后的地区,实现共同富裕。”先富帮后富,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理论关于消灭贫困的重要思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东西部差距拉大。以1992年的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为例,贵州是204元,而广东则是1448元,为贵州的7倍多。缩小东西部差距、先富帮后富,已刻不容缓。经过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我们已有能力解决这一问题。处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正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采取一系列向贫困地区倾斜的政策,加大了扶贫力度,打了一场扶贫攻坚战。
  高擎火炬: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承诺和实践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这是我们党的坚定决心和庄严承诺。
  记者在黄土窑洞、在深山村寨、在荒漠沙原采访时,到处都听到贫困地区干部农民述说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心系贫困百姓的故事。
  记者来到干旱缺水、素有“陇中苦饥甲天下”之称的甘肃定西听到:1995年12月24日,鲁家沟太平村农民李奎忘不了这一天,江总书记在他家,揭开锅看看有没有米,掀开窖看看有没有水,打开仓看看有没有粮。总书记坐在炕头,亲切地对李奎失明的老伴说,这是送给您的新被子,看不到就用手摸摸。
  记者来到云南山区听到:1996年5月10日到17日,李鹏同志深入云南少数民族的村村寨寨。登傣家竹楼、进哈尼族农户、访景颇族农户、看白族民居,问寒问暖,关怀备至。
  记者来到京九沿线贫困山区听到:1997年12月26日到30日,朱镕基同志考察京九沿线,在广东、江西、湖北三省,看望贫困农户,详细询问他们:负担重不重?收入有多少?脱贫有哪些门路?朱镕基同志还肯定了粤北山区的河源市1000名干部包扶1000户贫困户的“千干包千户”的经验。
  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等中央领导也深入到贫困农户家中问候、座谈。
  江泽民同志在谈到贫困地区人民的困难时,常讲的一句话是“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记者在贵州大石山区还听到:前几年江总书记到这里,看到农民贫困的情景后,一路心情沉重,他对身旁的干部言之谆谆:“我们千万不要忘记‘白云深处有人家’啊!”
  春风化雨,滋润山河。1992年,全国没有解决温饱的农民减少为8000万人。1994年国务院颁布并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世界舆论普遍认为,在全球范围内,没有哪一个发展中国家,能像中国政府这样提出一个目标明确、组织周密、措施得力的扶贫战略。
  1996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扶贫工作会议。这是建国以来扶贫工作声势最大、规格最高、部署最具体的一次会议。
  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五大报告中,4次直接讲到扶贫开发和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今年,朱镕基总理在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本届政府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争取今年再有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解决温饱问题。
  星火燎原:为了本世纪末的目标
  改革开放20年,由邓小平同志亲自点燃的反贫困火种,已成燎原之势。
  改革开放20年,我国的贫困人口从1980年的2.5亿锐减到1997年的0.5亿,我国贫困人口由占世界贫困人口的1/4减少到1/20。世界银行认为:“中国政府为帮助最落后的农村地区摆脱贫苦作出了极大的努力,这种努力比其他许多发展中国家努力要成功得多。”
  我们的扶贫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各省、区、市、地、县一把手亲自抓扶贫。记者来到湖北省扶贫办,想找省里一把手采访,回答是省委、省政府一把手都到鄂西主持全省扶贫工作会议去了。记者这次万里采访,接触到的省委书记,他们对本地的扶贫,胸有成竹,决心很大: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刘明祖提出的大抓农村牧区生态建设;广西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提出的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扶贫;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同志提出的“扶贫攻坚,关键在党,根本在人,成败在干”,都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干,立下愚公移山志,再苦再累心也甘。”在河南新县,县委书记郭世光对记者这样表达了对扶贫的决心。
  千头万绪,温饱第一。今年中央扶贫资金的总量已达183亿元,创历史纪录。中央政策向中西部倾斜。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引大入秦水利工程,京九铁路工程,南昆铁路工程,以及其它开发性扶贫工程,大大促进了贫困地区的资源开发,千百万贫困农民深受其惠。
  全社会扶贫,已深入人心。一场改造旧山河、建设新家园的扶贫攻坚战,在神州大地鏖战正酣,一代新愚公正在崛起。
  20年的扶贫路,中国农村正经历一场历史性的嬗变。昔日贫困区正成为日益活跃的新的生产力增长点。去年,革命老区沂蒙山传来喜讯:全国18个联片之一的扶贫区———沂蒙片,已率先解决温饱问题。
  进山方知山中苦,深入才晓扶贫难。采访中,我们也心情沉重地看到:现在仍有家徒四壁的农户,有屋不避风雨的农舍,有食不果腹的农民,有家贫辍学的儿童……这使记者深刻地领悟:扶贫工作,还丝毫松懈不得。
  愈是艰难愈向前。我们坚信,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一定能够夺取扶贫攻坚的最后胜利!


第1版(要闻)
专栏:阔步前进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利用外资迅速增加科技交流不断拓展
  我国农业开放展现巨大活力
  阔步前进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本报北京10月13日讯 记者张毅报道: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从10多年前开始在黑龙江、河北、内蒙古投资3247万美元,建设北方草原与畜牧发展项目。项目建成后,当地饲草总产量增加了75.8%,各类牲畜数量增长了17%,牲畜良种率大幅度提高,牧民人均收入增长5倍。大量的优惠贷款和先进技术,为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区畜牧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利用外资的第一个大型项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对外开放工作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迅速发展,农业利用外资不断增加,农业科技对外交流范围不断拓展,为促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快速、持续发展,消除贫困,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农业形成了多渠道、多形式引进外资的格局。据初步统计,从改革开放到1997年底,我国农业利用外资项目7300个,协议金额140亿美元,其中国外贷款项目协议金额64.5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协议金额65.4亿美元,国外援助项目协议外资金额10亿美元。农业外资利用,一是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资金的不足,促进了国家、地方、集体和农户对农业的投入;二是直接投资建立了一大批现代农业企业,促使农业向产业化、集团化、一体化经营方向发展;三是吸纳了部分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素质。各种国外无偿援助项目的实施,对促进我国贫困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当地人民生活水平,消除贫困发挥了积极作用。
  20年来,农业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以及科技成果的引进,为我国农业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地膜覆盖、水稻旱育稀植、机械化养鸡、网箱养鱼、农产品保鲜和贮藏等引进技术,已被广泛推广,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其中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引进,带来了我国农作物种植技术的一场革命,推广面积3.5亿亩以上,累计增加农业效益600亿元。水稻旱育稀植技术使我国北方水稻生产得到很大发展,现已在10多个省市累计推广2亿多亩。


第1版(要闻)
专栏:

  程思远先生喜度九十华诞
  李瑞环代表中共中央和江总书记赠送花篮
  谢非代表人大常委会和李鹏委员长赠送花篮,李岚清委托中央统战部表示祝贺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 著名政治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无党派代表人士程思远先生昨天喜度90华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代表中共中央、代表江泽民总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谢非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李鹏委员长,向程思远赠送花篮,祝贺这位久经考验的、有着重要历史贡献的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生日快乐,健康长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委托中央统战部向程思远表示祝贺。
  30多年前,程思远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抱定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国家富强、祖国统一的信念,凛民族大义,冒生命危险,为推动、促进李宗仁夫妇回到祖国而四赴京华,并于1965年7月陪同李宗仁夫妇毅然从海外回到祖国大陆,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等的高度赞扬。
  回国后,程思远曾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并两度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务。
  李瑞环亲切地说,程思远同志几十年来,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竭诚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不愧为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的一面旗帜。
  程思远向中共中央,向江泽民、李鹏、李瑞环表示感谢。他激动地说:“我已九十高龄,是本世纪历史的见证人。我深感当前是中国近代以来建设和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我们应该珍惜和发展这个好形势。我愿为实现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宏伟目标奉献余力。”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代表中共中央统战部向程思远表示祝贺。


第1版(要闻)
专栏:

  团结友谊奋发向上
  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在沪开幕
  本报上海10月13日电 记者田泓、许立群报道:随着会歌《扬起青春的风帆》的优美旋律在上海体育馆响起,以“团结、友谊、奋发、向上”为主题的’98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今晚开幕。
  本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是首次在欧洲以外的地方举行。本届运动会共有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1056名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和官员参加。在为期5天的赛事中,776名运动员将就田径、游泳、体操、艺术体操4个项目的78枚金牌展开角逐。中国中学生体育代表团有126人,97名运动员将报名参加各个项目的全部比赛。
  开幕式上名为《奔向新世纪》的大型文体表演由“青春的火焰”、“运动的旋律”、“友谊的桥梁”3个板块构成,充分展示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成果和国际体育盛会的热烈气氛。来自上海各学校的7000多名中学生参加了演出。
  世界中学生运动会是由世界中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办、只允许17岁以下的在校中学生参加的世界综合性运动会,每4年举行一次。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于1974年被接纳为会员,1978年当选为国际中学生体联执委。


第1版(要闻)
专栏:

  沙特王储阿卜杜拉亲王
  今起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 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邀请,沙特阿拉伯王国王储兼第一副首相、国民卫队司令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齐兹亲王殿下将于明日抵京,开始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阿卜杜拉亲王殿下首次访华。
  朱镕基总理将同王储殿下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举行会谈。
  除北京外,亲王殿下还将访问西安和上海。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朱镕基分别会见安哥拉总统
  本报北京十月十三日讯 记者廖先旺报道:十三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安哥拉总统多斯桑托斯。
  李鹏首先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多斯桑托斯总统再次访华表示热烈欢迎。他说:“相信阁下此访必将有助于进一步增进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促进两国友好合作关系更好地发展。”
  李鹏说:“中安建交以来,特别是一九八八年阁下访华以来,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日益增强。中国十分珍视与安哥拉的传统友谊,愿与安方共同努力,进一步发展两国之间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
  多斯桑托斯说,“我一九八八年访华后的十年来,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政治上保持稳定,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我对此次访华取得的成果感到非常满意,相信安中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加强。”
  李鹏介绍了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中国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情况。他说,中国全国人大和安哥拉国民议会有着良好的关系,两国议会间的交流与合作是两国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推动两国友好合作的发展。“作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我愿积极推动中国人大与安哥拉国民议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继续作出积极贡献。”
  多斯桑托斯介绍了安哥拉国民议会的情况,希望安中两国议会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多斯桑托斯还介绍了安哥拉和平进程。李鹏表示,中国一贯支持安哥拉和平进程,赞赏安哥拉政府为实现国内和平所做的积极努力。我们衷心希望安哥拉早日实现和平与民族和解。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外交部副部长吉佩定、驻安哥拉大使肖思晋,安哥拉代外长米兰达和驻华大使德索萨参加了会见。
  本报北京十月十三日讯记者廖先旺报道:今天上午,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安哥拉总统多斯桑托斯。
  朱镕基首先代表中国政府对多斯桑托斯时隔十年后再次访华表示热烈欢迎。他说,相信此访将进一步推动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为中安关系史增添新的篇章。
  朱镕基说:“中安两国相距遥远,但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我一九九五年曾访问你们美丽的国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安建交以来,双边关系稳步发展,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日益加深,两国合作的领域不断扩大。在国际事务中,我们两国进行了友好磋商与密切合作,中国政府愿与安方共同努力,推动两国友好合作关系长期、稳定地发展。
  朱镕基说,安哥拉自然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支持安哥拉政府发展经济的努力,愿向安哥拉提供力所能及的、真诚的援助,也愿与安方共同探讨扩大双边经贸合作的新领域和新途径。中国政府鼓励中国企业赴安哥拉寻求合作项目,我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两国经贸合作将不断发展。
  多斯桑托斯说:“我此次访华的主要目的是推动安中两国友好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昨天,我同江泽民主席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地区和国际问题进行了友好深入的会谈。会谈很有成果,相信将有助于加深、扩大安中两国的友好合作。安哥拉希望学习和借鉴中国在农村建设和发展方面的经验,愿与中方共同努力,拓展经贸关系,在国际事务中进一步加强合作。”
  会见中,朱镕基介绍了中国的经济形势,多斯桑托斯介绍了安哥拉国内情况及安哥拉和平进程。朱镕基说,和平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和平的环境,发展无从谈起。中国政府积极支持安哥拉和平进程,希望安哥拉早日实现和平与民族和解。
  外交部副部长吉佩定、驻安哥拉大使肖思晋,安哥拉代外长米兰达和驻华大使德索萨等参加了会见。


第1版(要闻)
专栏:

  福建省开展对口扶贫工作,已为宁夏南部山区修梯田5万亩,打水窖1.5万眼,新建希望小学16所。图为宁夏固原县东郊乡水泉村农民马玉海和妻子在福建省帮扶下修成的梯田里收获夏粮,他家今年夏粮每亩增产50多公斤。
  新华社记者 刘泉龙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