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打一场防病防疫持久战
  ——访卫生部部长张文康
  本报记者 白剑峰
  10月9日,全国爱国卫生灾后防疫电视电话会后,记者即驱车到卫生部采访张文康部长,了解全国人民十分关心的灾后防病防疫情况。在简朴的部长办公室里,支起一张单人床。这些日子他除了去灾区外,几乎昼夜在这里值班。
  回顾今夏以来的特大洪灾,张文康心潮澎湃。他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心和领导下,全国军民打了一场亘古未有的抗洪抢险战争,创造了人类抗洪史上的奇迹,“白衣战士”也是其中的一支方面军。据统计,全国卫生系统共派出6万余支医疗防疫队,出动医疗防疫人员33万余人次,救治病人3232万人次。史料记载,1931年我国发生大水灾,淹死14.5万人,灾后病死300万人。然而,今年则不同。截至目前,灾区疫情平稳,重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大的疫情暴发与流行。
  张文康说,大灾之后没有出现大疫,首先要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指挥。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对加强灾区卫生防疫防病工作作出指示。其次,未雨绸缪,及早准备。早在4月初,卫生部就通过气象分析了解到,今年我国雨水偏多,是大灾之年;另据全球疫情分析,各地霍乱、鼠疫等较为活跃,我国也是大疫之年。6月,卫生部召开了全国卫生防疫及救灾防病工作电话会议,要求各地预防以霍乱为重点的传染病。可以说,基本做好了思想上和物质上的准备。第三,紧急启动,协同作战。7月,财政、计划、民政、铁路、民航、邮政、电讯等部门积极发挥各自的优势,主动支持救灾防病工作。同时,国务院决定建立的救灾防病药品部际协调会议制度,使救灾防病药品有了基本保障。实施重大传染病日报和零报告制度,强化了疫病的预测和预报工作。北京、天津、河北、山西、上海、山东、浙江和广东等省市卫生系统,与受灾省区建立了省际对口支援关系,在这场战斗中,医疗人员与防疫人员、中医与西医、专家与群众协同作战,表现出全国一盘棋的精神。
  张文康特别强调,灾害后期,是疫病容易发生流行的重要时期,也是卫生防疫工作的关键时期。洪涝灾害对灾区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卫生状况恶化,灾区存在发生疫病暴发与流行的可能性,防疫任务繁重而艰巨。因此,我们要胸怀大局,立足长期作战。南方灾区的甲肝、痢疾、伤寒等肠道传染病及血吸虫病等疾病发病数有所增加;北方灾区又是历史上的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的老疫区,受灾之后很容易引起这些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同时,灾后人口大流动也增加了灾区疫病防治的难度。所以,一要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彻底清理环境,科学实施消毒、杀虫、灭鼠,清除疫病发生与流行的条件。二要尽快修复供水设施,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切实保障灾区群众的饮水和食品卫生。三要加强技术培训与指导,充分发挥基层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作用。四要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治和疾病监测与疫情信息系统建设,使之正常运转,及时补种疫苗。五要在非灾区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卫生防疫防病工作。非灾区和灾区的防疫是一个整体,保证大灾之后无大疫,城市负有重任。总之,我们要打一场灾后防疫的人民战争和持久战争,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夺取抗洪救灾防病的最后胜利。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改革开放中的残疾人事业(3)

  教育:自立的阶梯
  林筱芳
  在今年4月召开的中国首届睡眠呼吸学术研讨会上,韩芳获得了“中国呼吸学者伟康奖学金”。
  1997年秋,德国菲利普斯大学。世界第五届睡眠呼吸障碍大会正在这里举行。
  一位个头不高、黄皮肤黑眼睛的肢残青年和他宣读的论文,引起与会者的一致关注。他就是刚刚获得北京医科大学呼吸内科博士学位、年仅29岁的韩芳。韩芳是因小儿麻痹症致残的,他原想,考个中师,能自食其力,也就可以了。但在当时,一般中等专业学校都不招收残疾考生,更不用提师范学校了。
  1987年韩芳高中毕业,招生环境与三年前相比已经好了许多。韩芳的考分仍然很高,虽然未被第一志愿录取,但当时已有了专门招收残疾考生的山东滨州医学院医学二系。他如愿以偿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韩芳是幸运的,他生活在一个对残疾人来说,教育环境已经显著改善的时代。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残疾人教育工作进展明显,已经初步形成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中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残疾人特殊教育体系。残疾儿童特殊教育纳入国家普及义务教育的总体规划,同步实施。目前,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已经成为我国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主要形式,盲、聋、弱智儿童入学率已达64.3%。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也初见成效。五年来共有89万残疾人接受了不同层次的培训。残疾人中高等教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试办了盲人高中和聋人高中,相继成立了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滨州医学院、天津理工学院聋人学院等三所专门招收残疾学生的高等学府。1994年,国务院颁布实施《残疾人教育条例》,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
  正是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实现了入学的愿望,沿着自立的阶梯攀登。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西医结合科研成果世人瞩目
  本报北京10月11日讯 今天是毛泽东同志作出关于西医学习中医批示40周年纪念日。首都医学界代表、两院院士、专家学者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卫生部部长张文康等到会并讲话。
  代表们指出:中医药学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为保障人民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提出“团结中西医”、“中西医结合”的中国医学发展策略,进而推行“西医学习中医”,并于1958年10月11日提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40年来,我国的中西医结合事业以其卓有成效的实践性和理论的创新性受到国际科学界的瞩目。取中西医理论和临床经验之长,创新了我国人民喜爱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
  目前,全国拥有省市级中西医结合医院40所,中西医结合研究机构17所,建立起一支6万余人的中西医结合队伍。(秦秋)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98中国天年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探险考察队出征
  本报北京10月9日讯 新华社记者张继民、本报记者贾西平报道:’98中国天年雅鲁藏布大峡谷科学探险考察队,今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举行了出征仪式。有40多名考察队员组成的这支科学探险队,探险考察的主要内容有:徒步穿越雅鲁藏布大峡谷;精确测绘大峡谷各个特征点的深度、宽度;确认并测定大峡谷中大瀑布的特征数据等。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百名热心人士荣获“星星火炬”奖章
  本报北京10月11日讯 记者王娜梅报道:在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49周年之际,柳斌、徐惟诚、张明达、王有为等百名来自全国各地、多年热情关心支持少先队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荣获第四届中国少年先锋队“星星火炬”奖章,今天上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在人民大会堂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授章仪式。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贯彻基本国策 献身人口事业
  第三届中华人口奖遴选揭晓
  本报北京10月11日讯 历时半年的第三届中华人口奖遴选活动,今日在京揭晓。在当天举行的遴选会议上,第三届中华人口奖遴选委员会主任、国家计生委主任张维庆宣布了获奖者名单。
  荣获第三届中华人口奖荣誉奖的是王光美、栗秀真;荣获第三届中华人口奖工作奖的是李翰章、张中伟、张敏才、姜淑琴、黄明;荣获第三届中华人口奖科学奖的是于景元、宋育文、张纯元。
  本届中华人口奖遴选委员会授予长期支持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的日本家庭计划国际协力财团会长加藤静枝女士、泰国人口与社区发展协会主席米柴先生国际合作荣誉奖。授予杰士邦(香港)国际有限公司和烟台依奎诺克斯净化水设备有限公司中华人口奖评选活动贡献奖。
  中华人口奖是我国人口领域的最高奖项,由国家计生委、中宣部、科技部、中国计生协、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主办,中组部、人事部、卫生部、全国妇联、中国人口学会协办。自1993年设立以来,至今举办了三届,有30余位在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荣膺此奖。三届中华人口奖获奖人的先进事迹,反映了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新经验。(张世琨)
  栗秀真:
  为计生宣教奠基
  栗秀真从1962年起在卫生部分管计划生育工作以来,为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要继续开展计划生育的指示和政策,组织草拟认真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向国务院的报告。筹组办事机构。抓计划生育工作的宣传教育,组织有关部门人员编写了小册子、图片,制作幻灯片,办展览会,推广医院门诊候诊时对群众宣传,拍制两部科技电影片、两部故事片。1980年起利用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合作项目,建立北京、上海、成都计划生育宣教中心。
  1985年冬离休后,参与中国人口丛书总论卷的编审工作;为国家计生委编写的《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全书》提供资料,参与部分章节的编审工作,汇集新中国成立后保存的资料,出版了《栗秀真文集》。
  王光美:为幸福工程义务打工
  王光美同志为全国政协常委、中直机关计划生育协会会长、幸福工程组织工作委员会主任。1995年2月,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和中国人口报社联合发起的,以救助我国贫困地区的贫困母亲为主要任务的幸福工程正式启动。从此,王光美同志将“幸福工程”视为自己晚年的事业。虽然身为“幸福工程”组委会的主任,但却不拿组委会的一分钱工资,称自己是“幸福工程”的义务打工者。
  为了动员全社会关注、支持幸福工程,王光美同志专为幸福工程题词:“幸福工程、惠及母亲、造福社会”。作为第一批捐款者,她把中央发给她的2000元过年钱,全部捐献出来。1996年10月份王光美同志又委托中商盛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将家传的在“文革”后仅存的6件藏品全部拍卖,把拍卖的50多万元全部捐给了幸福工程。
  幸福工程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筹集资金5000多万元,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设立110多个项目点,救助贫困母亲32000多户,受惠人口达15万。
  李翰章:
  抓基层打基础
  李翰章从事计划生育工作17年,1990年任山东省计生委副主任。1988年,他具体组织起草了《山东省计划生育条例》。他提出了“抓基层、打基础”、“规范化管理系列化服务”、“宣传教育、科学管理、综合服务三统一”等工作新思路。他主持制定了《山东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山东省“八五”期间计划生育工作纲要》、《山东省基层计划生育规范化管理系列服务纲要》、《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微机管理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他主持了“八五”重点课题“山东省人口控制政策评估及预测研究”。获得中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张敏才:
  军营人口学“教授”
  张敏才从事计生工作20多年,现为北京军区计生办主任。
  为了做到既少生又优生,他在军区提出了“建站(计生指导站)到团、活动到连、知识到人、服务到家”的工作方法;针对军队男同志多的特点,又推出了计划生育“责任到男,教育到男,措施到男,服务到男”的经验,在全军、全国得到推广。他所在的军区两次被评为国家、全军计划生育红旗单位,他荣立过二等功和三等功,多次被评为全国、全军和北京市计划生育先进工作者。
  他还发表论文报告160多篇,主编和参编人口书籍16本。1994年,他获得首届中国人口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黄明:
  足迹遍八闽
  1989年12月,黄明被推选为福建省计划生育协会会长,并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聘任为省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成员和副组长,为福建省计划生育工作向全国先进目标奋进作出了重大贡献。10年来,他的足迹遍及全省90%以上的县(市、区),与基层干部和协会会员促膝谈心,建立了深厚感情。去年他又筹建“幸福工程”福建省组委会。
  于景元:人口研究学术带头人
  他是国内最早进入人口研究领域的少数自然科学工作者之一,与宋健等一道开辟了人口定量研究的新方向。
  70年代末,他开始应用控制论、系统工程研究我国人口控制和人口目标问题,建立了人口系统模型,为人口定量研究奠定了严格的理论基础。同时,在应用和理论两个方面进行了许多创造性工作:1980年初,首次进行全国人口中长期预报以及不同控制方案的政策模拟,提出政策建议,为我国制定人口政策和确定本世纪人口目标及时提供了定量依据。
  姜淑琴:
  心中装着群众
  在自然环境恶劣、经济条件艰苦的高寒山区从事计生工作22年,姜淑琴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把计生工作与妇幼保健、优生优育、救死扶伤及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结合起来。她为该乡接生两代人,做计生手术上千例,义务治病数万人次。她带领群众发展种植、养殖业,成为该乡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在她的努力下,窟窿山乡连续11年圆满完成人口目标,计生率保持在100%。她以自己的人格力量,赢得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拥戴和欢迎。
  1996年,河北省授予她劳动模范称号。国家计生委于1997年发出“全国计生系统开展向姜淑琴同志学习的决定”。
  张中伟:虑民于深
  张中伟在担任四川省副省长的6年间,始终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抓得紧,抓得实,为全省各级党政领导作出典范。
  在他就任副省长期间,正值全省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计划生育工作基础亟待加强。1993年,他通过大量调查研究,认真听取计生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提出了“稳定乡办、建好乡站、培训村干”的计划生育工作基本思路,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切实地解决了计生队伍人员编制、工作经费等难题,使全省计划生育基础工作大为加强。
  1994年,在全省推广计生“三结合”工作中,张中伟亲率省农口八部门负责人深入黔江、涪陵等盆周山区乡村农户调查研究,提出了“稳粮增收控人口,少生快富奔小康”的农村工作新思路。
  张纯元:站在人口理论前沿
  张纯元195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现为北大教授、博导,兼任北大人口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北大学术委员、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国家计生委专家组成员。
  他开辟了我国人口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主编了我国第一部《人口经济学》专著,近年又率先开展工商和市场人口学研究,为人口学的深入发展开辟了新领域;他主持的“中国23个贫困县人口问题研究”大课题及相关研究,建立了中国的反贫困理论,且对实际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宋育文:为妇女健康把关
  宋育文1956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研究员。
  自70年代始即从事计划生育药品的质量检定与研究工作,并亲自创建了计划生育药物质量检定研究室。20余年来,宋育文长期从事计划生育新药的质量标准制定,指导新药研究开发、生产质量控制等多方面检测技术和方法的研究。曾参加“六五”国家攻关,承担了“七五”、“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专题,保障了亿万妇女的用药安全与有效,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