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新闻追踪

  公路纵横富三晋
  本报记者 刘伟 张建玲文 张悦摄影
  编者按:讲到山西的优势和劣势,人们印象深的是:优势——煤多;劣势——路难。早在5年前,山西省委、省政府就把解决行路难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本报报道过山西锡崖沟农民开山凿路的感人事迹,也曾报道过三晋儿女劈太行,冲出娘子关,筑成一条高水平的高速公路。本期新闻追踪,使我们看到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给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公路建设付出是巨大的,回报也是丰厚的。公路纵横富三晋的实践进一步证明:一条路就是一条经济带,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省委书记的筑路经
  山西省委书记胡富国告诉记者,资源大省不一定是经济强省,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加快公路建设,既是生产力发展所必须的,又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公路通,百业兴;要致富,先修路;小路小富,大路大富,高速公路快富,无路不富。
  修太旧路时,山西曾先后与上百家外商洽谈,祈望引资,结果没拿到一分钱。现在,山西公路四通八达,国际金融机构和一些大财团、大公司把目光投向了山西。去年,世界银行给中国贷款25亿美元,其中山西省就拿到了4个亿,同时还争取到亚行贷款2.5亿美元;与香港新世界集团签订了晋城至焦作、晋城至阳城高速公路等3个项目,协议投资达30亿元人民币。大规模的公路建设,进一步发挥了山西的资源优势,拉动了钢铁、建材、电力等行业的发展。去年,山西外输煤炭2.3亿多吨,外输电123亿千瓦时,焦炭、氧化铝、洗精煤、电石、生铁等产量均居全国前茅。
  在山西省交通厅一间办公室里,厅长刘俊谦指点墙上的省交通图向记者介绍:省委、省政府果断、超前、科学的决策,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以公路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中,获得了令人刮目的经济效益。今后五年,山西将再接再厉,进一步加快公路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公路建设总投资达369亿元,新建13800公里公路,其中高速公路1048公里。届时,全省将形成由南到北、从东到西的“三纵八横”干线公路网,通车里程达到57000多公里。据专家测算,如此大气魄的公路建设,可直接带动建筑、建材、运输等42个行业发展,提供74万个就业机会,平均每年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96个百分点。
  公路局长的笔记本
  近日,记者随山西高速公路管理局局长张润驱车三晋大地。只见大路宽畅,小路便达,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在晋期间,山西公路建设喜讯频传:6月底,运城至风陵渡90公里、运城至平陆40公里高速公路同时开工;忻州至五台山二级水泥路面的旅游专线通车;7月,民间集资修建的、目前黄河上最大的桥梁——山西乡宁至陕西韩城的黄河大桥基础工程全部完工;8月13日,霍州至侯马108国道140公里的一级路开工;8月16日,晋北重镇大同至北京的京大高速路开工;9月26日,太原至原平全封闭、六车道高速路全线通车……
  在张润的笔记本里,记载着这样一组数字:5年来,山西省公路建设投资210亿元,是前10年的5.7倍,新修公路2.6万多公里,是前10年的7.2倍,高速公路实现零的突破,达到406公里。太旧高速路成为全国投资省、工期短、质量高的典范,获得全国高速路建设唯一的国家质量最高奖——鲁班奖。现在,全省镇镇通油路、乡乡通公路、村村通机动车,并有20多条出省公路与全国公路干线贯通。晋中地区沿108国道建立了6个经济园区,吕梁老区的扶贫二级路连接了绵延百里的枣林、桃林,运城果农丰收的苹果就近在路边装车,直接送往广州和海南的水果市场。太行与吕梁两大山脉相夹,素有“表里河山”之称的山西,交通落后的状况已得到根本改观。
  太旧——“三晋第一路”
  说起山西的公路建设,提到最多的要数被称为“三晋第一路”的太旧高速公路,山西人民把它誉为致富路、开放路、希望路。
  这条穿行在太行山崇山峻岭之中的高速公路,全长144公里,西起太原武宿,东至省界旧关,连接首都北京,沟通晋、冀、鲁三省,是山西第一条全封闭、全立交的高等级公路,于1996年6月25日建成通车。过去由太原去北京,汽车要走三天,现在走高速公路,只需5个多小时。
  太旧路推动了山西经济、社会、科技的全面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太旧效应”,使山西的矿产资源、水土资源、旅游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公路开通至今,营运收入已达4亿元。
  山西是产煤大省,过去由于铁路运力紧张,公路运输不畅,全省每年煤炭积压最高时竟达1亿吨,煤炭堆积如山,日晒风化,甚至自燃,直接经济损失多达3亿至4亿元。太旧路的开通,大大缓解了晋煤外运的紧张状况。在太旧路全线通车的1996年,全省公路外运煤炭突破3000万吨,比1993年翻了一番,给山西带来了33亿元的煤炭销售收入。
  太旧路的开通,带动了山西林果、畜牧、蔬菜三大支柱产业的迅速崛起,为山西的农业产业化生产与销售架起了一座桥梁,农民人均收入大幅度增加。太旧路沿线的榆次市,蔬菜生产是其农业生产的主要龙头企业。过去运菜车从太原到旧关一堵就是七八个小时。现在蔬菜头天下午还在农民的菜园子里,清晨就进了北京市民的菜篮子。
  一条路就是一条经济带,一条路就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太旧路这一黄金通道带动了沿线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条环绕太旧高速公路的经济开发带已经形成,沿线的太原市、阳泉市和晋中地区的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已成为山西经济发展最富有活力和创新能力的增长带。
  三万煤炭职工的新战场
  山西省实施“路煤联姻”战略,利用公路交通的行业优势,为处于艰难之中的煤炭行业分忧解难。目前,山西煤炭企业32000多名职工转岗,奋战在公路建设的工地上。
  如此一举两得,既为如火如荼的公路建设提供了生力军,又为煤炭行业大批转岗工人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
  在省政府的协调下,交通部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煤炭行业组建的施工队伍。这支由煤炭企业组建的公路施工队伍,拥有1300多台大型机械,有较强的施工能力。他们计划年内完成330公里的公路路基施工任务,其中包括53公里的高速公路。
  目前,由大同矿务局10000名煤炭职工组成的施工队伍,已开至京大(北京至大同)高速公路山西段;由太原西山煤电(集团)公司2000名煤炭职工组成的施工队,正奋战在太原南过境高速公路玉门段的建设工地上。
  离临柳石——扶贫攻坚路
  离临柳石公路处于大山之中,当我们驱车行进在路上时,才真正感受到公路扶贫在吕梁这个贫困地区所产生的巨大效应。
  我们来到黄河岸边的临县碛口古镇。这里是临县的蔬菜生产基地。过去由于公路等级低,一遇丰收年就有好多菜运不出去烂在地里。离临柳石路通车后,碛口的蔬菜被源源不断地运送出去,1997年人均收入就平均增加了200元。
  多少年来,吕梁山脉和滔滔黄河阻隔了吕梁与外界的联系,境内梁峁交错、沟壑纵横,生存环境和生产条件十分恶劣,全区13个县市有8个是国家级贫困县、1个省级贫困县,320万人口中有110万是贫困人口,吕梁地区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尤其是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吕梁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至1995年底,全区公路70%为四级以下低等级公路,有22个镇不通油路、336个村不通机动车。吕梁地区上亿公斤红枣、核桃、沙棘等农副产品和地下数千亿吨煤、铁、铝等矿藏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
  1996年,吕梁地委、行署提出把交通扶贫作为脱贫致富的突破口,地区交通局在局长王永祥的带领下,推行以公路攻坚促扶贫攻坚的做法,在全区大搞全民义务修路,修建了以离临柳石扶贫攻坚路为龙头的县乡村公路。这条全长183公里的二级公路,连接离石、临县、柳林、石楼四个县,纵贯河东煤田离柳矿区,沿线分布200多个煤焦企业,连接4个县20个乡的40万贫困人口,辐射6县81个乡镇30万人口,是山西省县乡公路中建设里程最长、标准最高、施工难度最大、脱贫人口最多的一条扶贫攻坚路。
  吕梁地委书记张陆绪告诉记者,离临柳石路的建成通车,为吕梁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进步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条路可带动沿线40万人口脱贫,使区域内人均纯收入增加240元,可使沿途5个乡镇步入“亿元乡镇”。1997年,全区依靠公路外运煤焦量突破1000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过去因路不畅通,年积压煤炭上百万吨且销价低廉的柳林煤,如今,每吨煤的平均销价提高了20元左右,沿途各县的红枣价格每公斤提高了0.6元—1.6元。
  公路的畅通极大地促进了吕梁运输、旅游业的发展。每天有一趟豪华大巴从大山里直接到北京,路上只需8个多小时。如今,北京对于吕梁人来说,再不是遥远的地方。
  压题照片:太旧高速路
  穿行于吕梁山黄土高坡上的扶贫攻坚路。
  正在修建的太原南过境高速公路施工工地。(附图片)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新闻追踪

  三万煤炭职工的新战场
  山西省实施“路煤联姻”战略,利用公路交通的行业优势,为处于艰难之中的煤炭行业分忧解难。目前,山西煤炭企业32000多名职工转岗,奋战在公路建设的工地上。
  如此一举两得,既为如火如荼的公路建设提供了生力军,又为煤炭行业大批转岗工人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
  在省政府的协调下,交通部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煤炭行业组建的施工队伍。这支由煤炭企业组建的公路施工队伍,拥有1300多台大型机械,有较强的施工能力。他们计划年内完成330公里的公路路基施工任务,其中包括53公里的高速公路。
  目前,由大同矿务局10000名煤炭职工组成的施工队伍,已开至京大(北京至大同)高速公路山西段;由太原西山煤电(集团)公司2000名煤炭职工组成的施工队,正奋战在太原南过境高速公路玉门段的建设工地上。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头条竞赛

  构建黄浦江立体交通网络
  上海兴建我国首条越江行人隧道
  本报上海10月10日电 记者郭伟成报道:上海动工兴建的我国第一条越江行人观光隧道,将与黄浦江上现有的3座大桥、3条车行隧道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立体交通网络。
  黄浦江下这条行人隧道在浦东方面的井结构正在紧张施工中,已经到达预定由盾构掘进的地下24米处。12月初开始由盾构向江底推进,明年4月打通浦西的井结构。隧道总长676米,距江底水面4米深,总投资约5亿元,计划1999年国庆50周年竣工。浦江观光隧道由上海市黄浦江行人隧道联合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开发建设和建成后的经营管理。根据设计,浦西出入口有4层,设1个主要出入口及伤残人士出入口,总面积4279平方米,浦东的4层出入口总面积达7444平方米。两岸出入口由自动扶梯将旅客送到站台,伤残人士使用垂直电梯。
  隧道内采用90年代国际先进的“绿色工艺”,全自动、无人驾驶、牵引式封闭车厢输送旅客,车厢没有动力,采用绳索牵引,自动转盘调头。届时行人过江只需2.5—5分钟,运输能力达每小时5000人。
  这条行人隧道连结浦西繁华的南京东路外滩和浦东陆家嘴东方明珠塔,与东方音乐厅、亚洲最大的水族馆(海洋世界)、滨江大道、游船码头等旅游景观连成一片,沟通整个大上海的中央商务区。隧道内还将运用高科技手段,把声、光、电、激光融为一体,使过江成为充满趣味的经历。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对执法者更要加强管理不手软
  昆明为违纪民警举办离岗培训班
  本报昆明10月10日电 记者张帆报道:今年8月28日,昆明市东站派出所民警吴伏龙因超期羁押人犯,接到分局参加离岗学习班的通知书。为期一个月的学习结束后,他在总结中写道:“超期羁押人犯,反映出我法律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没有熟知刑侦业务的相关法律,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吸取教训,严格执行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今年以来,昆明市公安局已为75名违纪民警举办了3期离岗培训班。
  离岗培训班学员集中住宿,请部队同志辅导,进行队列、擒拿、格斗等军训。参加培训的民警只发基本工资,培训不合格者予以辞退。
  为使参加培训的民警放下思想包袱,市局提出了“三个一样”,即有成绩一样表扬,有困难一样关心,有一技之长一样使用。
  昆明市公安局的同志介绍,培训取得了较好效果,参加过培训的民警目前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比以前有了明显进步。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万名机关干部到基层宣传禁毒
  山西开展“百日禁毒行动”
  本报太原10月10日电 记者阎晓明报道:日前,山西选派1万名机关干部,深入到毒品犯罪重点地区和偏远山区,开展禁毒斗争,以期达到“毒品全查、毒犯全抓、吸毒全戒”。
  今年以来,山西的毒品犯罪有所抬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少地方的领导放松了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和对群众的教育。为此,山西省决定,从现在起到1999年1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百日禁毒行动”,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打击毒品犯罪。
  山西省委省政府要求,到2000年,在全省基本消灭种植毒品原植物,发现吸毒人员全部实行强制戒毒,基本杜绝新吸毒人员的滋生。
  禁毒资金实行省、地、县各拿1/3的方式,省财政决定拿出1000万元用于戒毒所建设。山西省选派1万名机关干部到问题严重的地区和贫困山区参加禁毒斗争,尤其对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容易被毒品犯罪分子利用的山庄窝铺,将进行逐户宣传。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昔日伐木声声 今朝山林寂静
  四川全省停止天然林砍伐
  本报成都10月10日电 记者罗茂城报道:四川省委、省政府继9月1日作出甘孜、乐山、雅安等6州、市、地停止天然林砍伐的决定以后,最近又决定,从10月1日起,全省所有天然林都停止采伐,并采取有力措施,做到令行禁止,使昔日伐木声声的林场,而今变为寂静的山林。
  为防止停采后出现反弹,四川省决定从9月1日起全省已不再下达天然林经营性采伐计划;凡无证采伐者,以盗伐林木论处;9月1日前已采伐的木材,凭证运输,凭证销售;以天然林木材为原料的加工企业,立即关闭,收回加工许可证,个别企业最迟不得超过今年12月底;工程区天然林木材市场不再接收木材,库存木材今年底必须销售完毕,随即关闭市场。3.7万多名森工离退休人员全部纳入省级统筹,由当地社保机构统一发放基本养老金。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漂流成为贵州旅游亮点
  本报贵阳10月10日电 记者孙海涛报道:今年入夏以来,上百万中外游客涌向贵州的青山绿水,争相尝试独具魅力的水上漂流,使贵州成为我国的“漂流大省”。
  贵州属喀斯特地貌,沟壑纵横,河流众多,两岸风光绮丽秀美。其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清纯,特别适宜近年来国际上时兴的漂流运动。继几年前施秉县杉木河首创漂流项目以来,全省已有18个河段开办了旅游漂流项目。漂流沿河风景各有不同,有在亚热带原始森林里蜿蜒的杉木河,有绝壁千仞、惊险刺激的马岭河,有两岸悬崖千瀑垂挂的水春河,也有水流平缓贯穿田畴农舍的老傍河,景致有别,趣味各异。这些漂流点有旅游部门办的,也有个体或外商办的。
  贵州省有关部门对漂流河段加强了管理,使之在漂流安全、景区开发、环境卫生、营运收费等方面逐渐规范完善。今年5月至8月,仅杉木河就接待中外漂流者20多万人次。今年4月,该省还在马岭河成功地举办了有20多个国家参加的世界皮划艇锦标赛。漂流已成为该省最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之一。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西藏自治区旅游部门为吸引游人,开辟登山、骑车等旅游项目。这是两位美国游客骑自行车去扎什伦布寺旅游的路上。新华社记者 范长国摄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拉萨改造著名寺庙照明线路
  本报拉萨10月10日电 记者张忠、王建新报道:记者近日在大昭寺采访,发现香烟袅袅、游人如织的千年古寺内,一群着装统一的施工人员正在精心安装新的电线。这是拉萨市正对大昭寺室内照明线路进行全面改造。
  大昭寺室内外安装的电线已用多年,严重老化,经常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使寺庙火灾隐患极大。
  西藏自治区拨出500万元专款,对大昭寺以及色拉寺、哲蚌寺等著名寺庙的室内照明线路进行全面改造。施工人员精心施工,精心保护寺庙的雕刻、壁画、建筑。随着大昭寺室内照明线路改造工程的开工,拉萨市改造著名寺庙配电系统的工作将全面展开。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银检联手 重拳出击
  河北侦破一起特大金融犯罪案
  本报石家庄10月10日电 记者陈国琦报道:河北省警方日前侦破一起1997年中国人民银行系统发生的最大贪污案,擒获犯罪嫌疑人,基本上追回赃款。
  人民银行任丘市支行会计杨淑华,自1994年1月至1995年11月,采取伪造单证、虚增来账、一收多付等手段,先后挪用联行资金11笔,共计1500万元,后和其夫一起潜逃。
  当地检察机关、广大干警和银行密切配合,终于在1997年12月22日于哈尔滨市将杨淑华抓获。至今已追回现金719.39万元,实物折款238.31万元,冻结赃款543.3万元。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乌鲁木齐彻底清理“垃圾猪”
  本报乌鲁木齐10月10日电 记者陈沸宇报道: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乌鲁木齐市已从根本上消灭“垃圾猪”。据介绍,乌鲁木齐近来共清理“垃圾猪”2万多头、猪圈1000多个。
  今年8月5日《人民日报》第九版刊登《快快清理“垃圾猪”!》一文。文中披露,乌鲁木齐市郊区一些地方养着“垃圾猪”,猪肉严重危害着人民的身体健康。此文引起了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该市专门成立由市规划、土地、环卫等部门负责的清理“垃圾猪”指挥部,由一名副市长挂帅。一个12人的调查组,分赴各点摸情况。
  经了解,一段时期以来,四川、河南、甘肃等地一些民工在乌鲁木齐东大梁、红桥、煤炭化工厂等地修建大批违章建筑,以此为基地每户养猪40至50头,而猪的唯一食物来源就是混在垃圾中的腐烂变质物,所养垃圾猪流入市场已占乌鲁木齐市生猪屠宰量的3%。
  9月底,市里派出数台挖掘机将这些“养猪专业户”的房屋和猪圈夷为平地。清理出来的土地将由市里重新规划,或搞小区建设,或建绿地。市里还定期派专人到这些地方巡查,清理心存侥幸再次回来的部分人员。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

  辽宁公开选拔市(厅)长助理
  本报沈阳十月十日电 记者冯奎报道:辽宁省公开选拔市(厅)长助理的报名登记和资格审查工作十月初结束。全省一千一百三十九名报考者获准参加考试,这些人全都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平均年龄三十五点五岁。


第4版(新闻追踪·地方新闻)
专栏:现场目击

  骨鲠在喉可以等多久
  本报记者 傲腾
  9月30日晚餐时,80岁高龄的韩雁北老人不小心将鱼刺卡在喉头,十分难受。老人不断的咳嗽声使全家人坐卧不安,于是送老人来到离家不远的天津市最大的一中心医院。
  在医院急诊室,一位女医生为老人做检查,看到了鱼刺,说要往喉咙里喷麻药后,方可将刺取出,边说边拿起喷雾器,却喷不出药来。“喷雾器失灵了,明天来吧!”这位医生语气十分轻松。
  病人家属央求医生想想办法,说老人80岁,鱼刺在喉折磨一晚,挺难受的。女医生不假思索地说:“没有关系的,明天再来吧!”病人家属忍不住问道:这么大的医院就这一个喷雾器?急诊室就没有备用的?难道交接班时不检查器械吗?医生不作正面回答,不以为然地说:“要不了命,我们这里常有这事……”
  老人亲属听了这冷冰冰的话,很不是滋味,请医生把这个意见写在病历本上。强烈要求之下,医生龙飞凤舞写下“卡鱼刺,建议明日再来”9个字,署名则难以辨认。写完二话不说,走出诊室。
  无奈下,老人亲属四处打电话找熟人。几经转弯抹角,终于通过朋友,找到一位耳鼻喉科医生。老人被搀扶着来到15楼的耳鼻喉科住院部。在这里,一位年轻男医生让老人坐下,没用喷雾器,用一个长钳子,很轻松地把鱼刺夹了出来,整个过程仅几分钟,就解除了老人的痛苦。
  老人及家属走出急诊室时,抬头看到“患者满意在本院”几个大字格外醒目。楼门口新近挂出的红布横幅上,斗大的字写道:“学习抗洪抢险英雄,献医务人员爱心”。然而这个医院急诊室医务人员的“爱心”让一个80岁的老人如何承受得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