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0月10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专页)
专栏:

  高建成生活中的故事
  乔林生
  1
空军高炮某团一连指导员高建成和湖北电机厂工程师杨荷花的女儿鲁蓓第一次见面,是8年前的“八一”建军节。高建成在武汉簰洲镇抗洪抢险战斗中英勇牺牲,是今年的“八一”建军节。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巧合。
  1990年7月,杨荷花和武汉中医研究院的龙群英各自带着女儿一起去北京玩。火车上两个好友闲谈。龙群英说:“给你的姑娘介绍个对象,是个军人,蛮好的。”杨荷花随即说:“我就是想叫我家蓓蓓找个军人,军人可靠。”
  这事说过以后也就忘了。从北京回到武汉后不久,龙群英打来电话又提起此事:“我给你讲的事怎么样?能不能和人家见个面?”
  杨荷花忙答:“可以可以。”
  8月1日,部队放假。杨荷花带着女儿鲁蓓到龙群英家去了。高建成是旅里的一位参谋带着来的,穿了一件白衬衣,蓝裤子。相互介绍后,他们便让两个年轻人出去走走。
  鲁蓓回家后,杨荷花忙问:“蓓蓓,你觉得怎么样?”
  鲁蓓说:“刚开始接触,没什么感觉。”
  鲁蓓后来告诉妈妈,是第三次见面以后才有了好印象。那时天已凉爽,高建成穿着军装扎着领带,一看蛮帅,就像突然变了一个人似的。特别是高建成告诉鲁蓓,他家在农村,家境贫寒,哥哥为了供他读书,三十大几还没结婚,他将来还要负担哥哥的生活。人家谈对象专拣好听的说,他光说坏的不说好的,鲁蓓觉得这个人挺诚实,挺可靠。杨荷花说,既然你这么愿意,那就让高建成到家里来吧。
  11月份,高建成第一次上门。杨荷花和他认真地谈了一次话。
  “你对蓓蓓和我们家满意不满意?”
  “我认为我高攀了你们家。”
  “别说高攀不高攀的话,我把女儿托付给你,只要你善待她,我就高兴了。”
  2
1993年4月11日,高建成和鲁蓓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婚前,鲁蓓拿回家3000元交给杨荷花:“妈妈,他就这点钱。”
  杨荷花说:“选他是选他的人品,没选他的财产、家庭。只要你们关系好,就行了。”
  杨荷花从自己的积蓄中拿出1万多元,给他们操办婚事。连高建成的睡衣睡裤、背心裤衩,都是她给买的。杨荷花想:“高建成的父母都远在湖南乡下,人一辈子就结一次婚,我不能让孩子觉得委屈。”
  高建成是个事业心、工作责任心极强的人。从来没有因为家里的事耽误过连队的事,总是来去匆匆。有一次,鲁蓓去部队过中秋节。吃完晚饭,鲁蓓左等右等不见高建成的面,一直等到深夜两点钟,他才回来。原来,高建成先是陪战士们玩了一会儿,又去值班室值班,值完班就替战士站岗去了。鲁蓓很伤心,回来对妈妈说:“我在他身边和不在他身边一样,他把我没当回事。”
  鲁蓓心情不好,骑自行车上班心不在焉,一下摔倒在马路上,腿青了好大一块,把杨荷花吓死了。鲁蓓为此半个月不和高建成说话。杨荷花便劝女儿:“我早就给你讲了,找军人是要付出代价的。所以,你要体谅他,理解他,如果为这么点小事伤了夫妻感情,那就太不值得了。”
  渐渐地,鲁蓓习惯了这种离多聚少的家庭生活。
  3
在杨荷花眼里,高建成是个非常懂事的孩子。只要一进家门,像补偿似的,什么活都干,拦都拦不住。煤气炉坏了,他修;热水器坏了,他修;收录机、电灯、小板凳坏了,他也修。地板他拖,厕所他刷,玻璃他擦;走廊、楼道、阳台的卫生,他全都包了。就连杨荷花和老伴鲁明楠纪念结婚30周年照的全家福照片,都是他回来后挂好的。他在家唯一的休息时间就是带女儿和小侄女下楼玩一会,走时总说:“妈,我放羊子去了。”邻居、同事常对杨荷花说:“你真有福气,摊上这么个好女婿,比儿子都强。”
  7月25日,高建成打来电话,说回家拿东西。杨荷花说既然拿东西,就在家吃完午饭再走,他说好好好。高建成回家时没上楼,先到厂里临时给鲁蓓分的一间房里打扫卫生。杨荷花见面后还埋怨他一顿:“你又不在那个小屋里住,你管它做么子?!”高建成说:“搞干净了看着舒服。”
  上午10点钟,高建成到家。杨荷花赶快买了一只卤鸭,又忙着炒几个菜。在这间隙,高建成在家给湖南老家的老母亲打了一个电话,问他寄的钱用完了没有,并告诉老人家他10月份从广东打靶回来后,打算回老家一趟,把女儿高洁缘也带着,让乡亲们看一看。
  27日凌晨两点,高建成和战友们上了簰洲大堤抗洪抢险。白天他面对记者的摄像镜头,慷慨激昂地说全连官兵誓与簰洲人民共存亡。
  31日,在堤上守堤的高建成用连长的手机给家里打来一个电话,鲁蓓接的。他在电话中说:“我很好,很安全。8月3日是妈妈的生日,我回不来,你给妈妈买一个好一点的大一点的蛋糕,哥哥不在家,你把嫂子接回来,一家人在一块吃个饭。”
  8月1日夜,簰洲镇长江大堤溃口。高建成为救战友壮烈牺牲。
(附图片)


第7版(专页)
专栏:

  真情拥军
  ——记通化市市委书记王月皓
  赵忠范
  “有难的事找王书记。”这是驻吉林省通化市部队许多官兵常挂在嘴边的话。官兵们信赖市委书记王月皓,是因为他对官兵倾注了一腔深情,总是真心实意地为他们排忧解难。
  虎年春节快到了。王月皓等市领导来到驻通化某部营区过“国防日”。不远处,一位军官家属正在喂猪,由于技术不熟练,浑身溅满了泔水和泥浆。陪同的部队同志介绍说,她是组织股长吴志海的妻子王洪芳,随军前是一家不错单位的会计,随军后由于工作没能安排,成了街头“打工嫂”。王书记充满歉意地对陪同的部队领导说:“这段时间,忙于抓企业转轨改制,职工‘下岗’分流再就业,竟忽略了军官家属就业这件事。”
  随后,市政府以文件形式出台了《通化市关于随军家属就业安置的意见》。在王月皓的直接关怀下,通化市100多名随军和下岗军官家属陆续安置进了经济效益比较好的单位,前面介绍的那位组织股长的妻子王洪芳也进了一家商店干上了会计本行。近年来,随着地方各项改革的深化,部队转业军官的安置工作遇到了新的难题,党政机关、事业部门和效益好的企业进人很难。王月皓总是亲自过问这项工作,给组织、人事部门当好后盾。去年,通化市转业军官60%进了机关和事业单位。今年,在面临党政机关大幅度精简的情况下,通化市还是下决心腾出工商、财政、公安等17个热点部门的好位置,供15个团级转业军官选择,其中两个正团职转业军官安排进了市政府机关任副局长。这一系列措施,使通化市军粮供应走上正轨,连续3年被吉林省和沈阳军区评为军粮供应先进单位。
  在市委书记王月皓的办公室案头,众多文件中有两份表格格外引人注目,一份是全市年度双拥工作规划,一份是年底编制的年度双拥工作完成情况。笔者把1997年度的两张表格做一对照,发现年初计划中办的好事,如市财政出资30万元,支援驻军某部修建营区至市区公路,划拨优质山场为驻军某部建副食品生产基地、市政府驾驶员培训学校为驻军培训300名驾驶员、为244户特困复员退伍老兵新建和维修住房628间等等,年底都得到很好的兑现。
  谈到这个落实成果,市民政局长姜莹对笔者说:“成绩固然是大家做出来的,但假如没有王书记的较真求实精神,没有王书记像个‘总监工’似的盯着你抓落实,我想通化市的双拥工作不会是这个局面。”1995年春节前夕,王月皓带着民政局的同志来到郊区乡下,一户一户看望在乡老兵。这一看,王月皓的心收紧了,原来许多老兵住着漏雨的危房,有病无钱医,尚未解决温饱问题。姜莹对王月皓说:“我们老早就想解决在乡老兵住房、看病、生活‘三难’,但全市共有7000多名在乡老兵需要帮扶,光靠我们民政系统感到力不从心。”王月皓理解地点头说:“这要靠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要纳入市、县、区的‘一把手工程’。”不久,通化市解决在乡老兵“三难”工作现场会召开了。王月皓动情地对到会的各级领导说:“在乡老兵都已风烛残年了,为他们解除‘三难’是一项抢救工程,是政治责任,历史责任,政府责任,我们不能让这些为革命流过血汗的功臣再流泪了。”由于王月皓代表市委、市政府下死令,各级党政机关和社会各界齐心协力,仅仅两年时间,通化地区7000多名老兵“三难”问题基本解决,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示范单位。


第7版(专页)
专栏:

  警民共建开奇葩
  ——北京法政集团、景山学校分部、武警五支队共建报告
  王才云 张向东 郭鹏
  在北京市昌平县平西府镇,有一个当地闻名的社区——王府小区,它由拥有1000多户的王府花园和拥有1000多名中小学师生的景山学校分部组成,总面积约两平方公里。步入由北京法政集团开发的新兴社区,令人心旷神怡。这道美丽的风景,除了标志着雄厚的经济实力,还记载着警企校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的动人故事。
  1994年9月22日,北京法政集团、景山学校分部和驻守在这里的武警北京一总队五支队签署了共建精神文明协议书。在警企校携手共建下,王府小区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感人事迹层出不穷,三方在共建的道路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法政集团总裁王广发原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教师。把经营房地产的利润投资办学,成了法政集团鲜明的特色。警企校三方面的负责人达成共识:发挥武警部队的优势,从国防教育入手,培养跨世纪的“四有”新人,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生活习惯。于是,一个少年军校诞生了。
  景山学校分部从小学到中学每个班级都配齐了少年军校教官,五支队为少年军校制定了严格的训练教育计划,实施符合学生实际的管理教育课目和教学方法,既严格要求,又让学生力所能及。教官对学生手把手地教、面对面地帮、实打实地带。官兵们的榜样作用和循循善诱,使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孩子们的心头“润物细无声”。
  五支队是一支经过血与火考验的部队,有几个中队享誉警内外,有“中国第一骑”的国宾护卫队、卫国英雄中队以及武警仪仗队。在共建活动中,五支队为王府小区的经济建设、教学工作、社会秩序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3年多来,驻地哪里有困难,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是他们的家。据统计,这些年里,五支队不但在王府小区的维护社会治安等工作中一马当先,而且出动9000多人次帮助平西府地区平整土地、种树植草、清理道路、疏通沟渠、抢险救灾。昌平县平西府镇党政领导和王府小区的群众都说,王府小区的社会风气好,环境优美,武警战士立了大功。
  3年多来,法政集团和景山学校分部对于武警北京一总队五支队官兵做到了“三个舍得”:
  一是积极做好优抚工作,在随军家属和转业复员干部的安置上舍得安排好位子。法政集团和景山学校分部明确规定:对随军家属和转业复员军人优先照顾,优先安排,待遇优先。近两年,法政集团安排了五支队9名团职和营职干部,一到位就安排了部门副经理或相当职务。
  二是对安置和培训退伍老战士舍得下功夫。3年多来,法政集团接收了100多名五支队的退伍战士,安置他们做保安、炊事等工作。集团要求并且大力支持被安置的退伍战士学知识、学技术,舍得对他们进行智力投资。集团专门为他们购买了6台电脑,组织他们学习计算机知识,现已有15人拿到了计算机合格证书,其中有3名成绩优秀的已安排到总办、物业等部门做文秘工作。公司还挑选出10名战士送到驾校学习驾驶,现已全部毕业,正式上岗。
  三是在解决部队的实际困难上舍得花钱。集团出资20万元给五支队装修了作战室并购置了电脑和投影仪,提高了部队指挥能力;集团和学校还派人给部队送去了空调并负责安装;学校还为一个中队配备了近20万元的不锈钢厨具,免费保障煤气供应,并为每个战士每天发5元生活补助费。学校派出教师为战士教歌、补习文化。集团和学校领导经常主动关心部队建设,想方设法解决实际困难。


第7版(专页)
专栏:

  为国戍边创佳绩
  ——北京军区某巡逻艇大队巡礼
  新华社记者 陈辉 新华社通讯员 陈建军
  身着陆军军服的北京军区某巡逻艇大队官兵,常年犁浪耕波在大兴安岭密林深处的中俄界河——额尔古纳河上,为祖国戍边不断创造佳绩。
  额尔古纳河水四季变化无常,河道上没有航标,唯有历史上界定中线的那些参照物是两国水界的标志。水兵们要想准确地识别水中的国境线,必须熟记界河中的一草一木,一礁一石,否则不仅会误出国境,而且激流、暗礁也会置巡逻艇于死地。
  在4卡水域,我们在巡逻艇上询问艇长管段内的水情?“250个岛屿、51处浅滩、24个暗礁……”他如数家珍,对答如流。又询问了几名水兵,他们个个都是“活航标”。
  熟悉界河不易,在界河上巡逻艰险更多。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深处有一段200多米的河道,人称“鬼门关”,两岸悬崖峭壁,怪石交错,河道狭窄,暗礁密布,水流湍急。对岸俄军竖有画着骷髅的大木牌,用俄文刻着:“人过要低头,船过要当心”的字样。我们在巡逻艇上看着水兵凭着娴熟的驾驶技术,按着心中的航图,双手稳操舵盘,加速、减速、左打舵、右打舵,巡逻艇就像一条大鱼在浅滩、暗礁中钻来窜去,轻而易举地闯过了“鬼门关”。
  乍到巡逻艇大队驻地最初的印象是“这里是水兵的天堂”。
  如果你是夜晚来到巡逻艇大队,10多里外就会被巡逻艇大队门前200米长的“华灯”所吸引。
  营区绿化更令你心旷神怡,大云杉、小云杉、樟子松,这些原始森林中名贵的树种在军营中安了家,整个军营掩盖在绿树丛林之中。
  水兵楼别具一格。整个楼用白色粉刷一新,楼的顶端有一幅铁锚的图案,象征着水兵之家。
  这里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台球桌、乒乓球台、健身器等各种文体娱乐器材应有尽有,报纸和杂志达62种,图书1万余册,小号、黑管、手风琴等乐器,门类繁多。
  我们在界河上乘巡逻艇航行,当行驶到牛耳河水域时,两艘俄军巡逻艇从前方劈浪而来,见到我方巡逻艇后,立即减慢速度。会艇时,双方水兵微笑着相互挥手致意,以示友好。
  艇长告诉我们,近年来两军非常友好,经常相互排忧解难。
  一次,我方在巡逻中发现俄方一艘小巡逻艇搁浅在界河中,七八个俄军水兵正在水中推船,衣服全部湿透。见到我方巡逻艇,俄军水兵如同见到了救星,不停地挥手并大声叫喊。我巡逻艇很快向俄艇靠拢,水兵们把缆绳抛给了俄军士兵,两艇连在了一起。我方巡逻艇开足马力,俄军巡逻艇只在浅滩中欠了欠身,便没了动静。战士们又跳入了冰凉的水中,与俄军水兵一起推船。我方巡逻艇加大马力,终于把俄军巡逻艇从浅滩中拖入深水。激动得俄军士兵紧紧地握住我水兵的手,连呼:万岁!
  几年来,巡逻艇大队的官兵凭着对祖国的一片赤诚,在中俄国境线上创造了一系列佳绩:船艇专业训练被总部评为先进单位,正规化建设被总部评为先进单位,后勤建设,被北京军区评为达标先进单位,民族团结,被内蒙古自治区评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连续两年被内蒙古军区评为管理教育先进单位,连续3年被内蒙古军区评为边防执勤和边境管理先进单位,大队党委被内蒙古军区评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党委。


第7版(专页)
专栏:

  现年98岁的周小苗老太,在抗日战争和土地革命时期,是冀中一名出色的妇救会主任。他的4个儿子不幸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多年来驻河北某部六连的战士自发挑起了照顾老人的重担。图为周老太和她的“兵儿子”们在一起的情景。 王萌 摄


第7版(专页)
专栏:

  关爱送给功臣
  ——记空军464医院主治医师李建生
  葛春涛 满东燕 梁正文
  空军464医院内三科主治医师李建生,从1980年起从事老干部病房工作。18年来,她用自己的辛劳和汗水,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给祖国功臣——老干部。
  李建生第一次走进老干部病房,问护士:“都没事吧?”护士点点头;可一位老干部却生气地瞪了她一眼,把脸扭了过去。事后,护士告诉她:“这老头脾气怪得很,您刚才问的那句话,他又多心了。”李建生顿时很内疚,因为自己一句话没说好,惹得老干部生气,太不应该!
  之后,李建生的案头上新增了几本心理书籍。她研究患者心理,研究老年人心理,渐渐摸索出一套完整的老干部病房管理经验,她要求自己查房时做到“四多”:多走几步,多跑几趟,多露笑容,多唠几句。
  许多老干部生病不愿去其它医院,就认464医院一家。采访中,一位老干部说:“金棚银棚,不如自家茅棚。在464医院看病,图得个心情舒畅。”老干部傅天民身患肺癌,每次化疗都呕吐不止,服用有关规定的药品已无济于事。李建生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写报告、找领导,硬是缠着领导给这位老干部特批了一种名叫舒腹宁的药。老人家痛苦减轻了,李建生的愁眉也舒展了。
  李建生常说:“老干部风风雨雨一辈子,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党的事业上,如今年高体弱,疾病缠身,为他们排忧解难是我们晚辈义不容辞的责任。”她身为医生,工作起来却没有分内分外。她帮老干部上街买过东西,排队买过火车票,至于喂水喂饭、端屎倒尿、洗换衣服等病床边上的事情,护士们说已不计其数。一天,李建生休班,和在家休假的丈夫约好早饭后俩人带上孩子一块儿上街逛逛。此时,她突然想起老干部刘胜文上午要到地方医院做眼睛手术,便对丈夫说:“我还得去看看,咱们改下午去吧。”丈夫二话没说,点了点头。中午回家时,李建生在门诊楼前见老干部郑义一人在树荫下踱步,上前问道:“老首长,明天回去是怎么走,还有事要办吗?”“准备乘火车,可车票到现在还没买到。”望着老首长焦急的样子,李建生又动了感情:“老首长,别急,我这就去给您看看。”李建生径直踏上公共汽车赶到火车站,排队近两个小时,终于买到了次日的火车票。返回医院后,她又给老人家所在干休所打电话,通知对方安排接站。老干部周豪因尿毒症在464医院住院6年多时间。在这6年多时间里,李建生犹如老人的亲女儿,老人作仪器检查,她陪着跑科室;老人想在外面换换空气,她用轮椅推着转;老人想吃点稀罕饭菜,她从家里做好端来,不会做的上街买,没一件事让老人觉得不顺心。老人逢人便说:“我能活到今天,多亏遇上李医生啊!”


第7版(专页)
专栏:

  奉献在深山
  ——记广空某油料仓库主任马金田
  ●郭凯 范海松 樊启林
  8月1日前夕,一场暴雨袭击了鄂西北那片苍莽的山野。那天夜晚,电闪雷鸣中,一个脊背微驼的身影又艰难地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他叫马金田,广州军区空军鄂西北大山深处某油料仓库主任。44岁的他,已在转战三个油库的过程中,把生命中最青春、最艳丽的26个岁月献给了他执著的事业、寂寞的大山……
  那还是10年前6月的一天,当他调任空军粤东某油库主任时,他看到的是这样一番景象:营房四周围墙残缺不全,整个营区没一条像样的道路;上级组织安全检查,油库倒数第一;业务训练质量检查,油库落在后头;军容风纪检查,油库没满50分,人心思走,干部全都打了转业报告……
  “人生有许多条路可以选择,我既然选择了军营,就一定要带领官兵干出一番事业。”一夜的辗转反侧,他下定了这样的决心。
  粤东的夏天,火辣辣的太阳晒得石头冒火,空气令人窒息。就在这时,油罐和输油管线设备涂漆会战开始了。每天,马金田第一个爬上6层楼高的油罐悬空作业,一身锈灰、一身泥汗。榜样最终感召了油库全体官兵,打磨、涂漆、检修,大家突击30天,个个晒掉几层皮。接着,上级又下达了完成油库综合治理的任务,一个大山坡,无法修路,工程所需建材只能放在山脚下。上级领导问马金田:“你们怎么干?”马金田回答:“我们背上去!”马金田在山道上,用钢钎凿个手抓的缝,钻个蹬脚的坑,10天时间,他带领官兵硬是把百余吨建材背上了山。
  这年,马金田带领官兵就使油库改变了面貌,跨入了先进党委行列。同时,油库在上级检查中,夺得了26个第一,成为军区空军全面建设的一面旗帜!
  1995年初,旗开得胜的马金田被调到某油库任主任。这个油库曾是空军后勤建设上的一面旗帜。
  “接好前人的接力棒,跑好自己的100米;扎根山区工作,不守摊子立新功!”在党委“一班人”中,他响亮地提出了这样一句口号。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马金田没有睡一个安稳觉,没有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针对油库存在的弱点,带领官兵完成了构筑油库管理线护坡、油罐防雷等30多项优质工程,并努力运用高新技术手段,使机械化作业水平从原来的70%提高到95%,仓库建设步入了全军等级油库行列。
  去年5月,组织上又把马金田平调到他曾经工作过10多年的鄂西北山区,走进了更深的大山。
  鄂西北山区,山高坡陡,官兵生活十分清苦。马金田沟里沟外一转,到处都是石头蛋子,一锄下去,尽冒火花。
  “这样的乱石沟不长菜,怨不了谁。但活人哪能让尿憋死!”马金田带领官兵一锄一镐将地里的石头挖出来,从臭水沟里挖来肥泥,两个月下来,乱石沟里“长”出了40多亩菜田,另外,他还带领官兵在乱石岗上挖了4口鱼塘,建起了桃园、梨园。他和常委们人人都有一块“责任田”,每天晚饭后,都可以见到他们抡镐挥锹的身影。去年,仓库收发油料6万多吨无差错,养猪300多头,产蔬菜近3万多公斤,肉菜自给率达80%以上。


第7版(专页)
专栏:

  新疆军区某部针对驻地教育落后的实际,向牧区学校捐款捐物,与失学儿童结对子。目前,已有一百二十六名失学儿童圆了中学梦。图为哈萨克族小姑娘阿依莎向辅导员汇报自己的学习成绩。
  田栋 杜锐摄影报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