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月8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论统揽全局
  本报评论员
  中央关于1998年的工作方针是:统揽全局,精心部署,狠抓落实,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开拓前进。这是一个政治动员,也是一个战略部署。
  六句话中,统揽全局是前提。我们的事业,波澜壮阔;我们面临的矛盾和困难,错综复杂;我们需要动员和组织的力量,五湖四海,浩浩荡荡。不统揽全局,就不能趋利避害,因势利导,促进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不统揽全局,就不能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协调起来,形成合力;不统揽全局,就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统揽全局,首先要认识全局,具有全局观念、全局意识。要认识本地区本部门的全局,也要认识全党全国的全局,世界的全局。全局不是全部,而是一种格局,是矛盾运动的走向和发展趋势。认识全局,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不可坐井观天,以偏概全,以主观代替客观;要站在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不可以个人的局部的利益代替全局的利益;要把握矛盾运动的走向和发展趋势,见微而知著,不可形而上学,为眼前利益牺牲长远利益。
  统揽全局,必须取得思想上的统一和行动上的一致。要高度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把理论旗帜当做统揽全局、贯穿各项工作的灵魂。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继续深入学习十五大文件,把全党的思想统一到十五大精神上来,把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五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群众可以承受的程度很好地结合起来,是统揽全局的重要内容。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中心,统揽全局,也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必须把握全局,突出重点,继续贯彻稳中求进的方针。稳,就是保持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进,就是继续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稳是基础,只有稳,才能更好地推进改革和发展;进是目的,只有进,才能更好地实现持久、牢固的稳。
  凡属全局性的问题,都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统揽全局,要求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群众意识,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严守纪律,步调一致,紧紧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作出积极贡献!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会见伊拉克议长哈马迪
  希望在联合国有关决议的基础上尽快公正合理解决海湾战争遗留问题
  新华社北京1月7日电(记者卢劲)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在北京会见了由议长哈马迪博士率领的伊拉克国民议会代表团。
  江泽民说,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伊拉克人民因制裁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我们一贯主张在联合国有关决议的基础上尽快公正、合理地解决海湾战争遗留问题。
  江泽民表示希望伊拉克继续与联合国合作,妥善处理和改善同有关国家的关系,以争取国际社会更多的同情与支持,为最终解除对伊拉克制裁创造有利条件。
  江泽民主席对哈马迪议长访华表示欢迎。他说,阁下此次作为议长访华,必将对进一步加深中国全国人大与伊拉克国民议会间的了解与合作,推动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江泽民说,今年恰逢中伊建交40年。我们对两国关系的顺利发展表示满意,并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发展同伊拉克的友好合作关系。
  哈马迪赞扬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第三世界的支持。他说,伊拉克与中国有着长期的友好关系,希望进一步发展两国间的友好合作。哈马迪还介绍了伊遭受制裁的有关情况。
  王丙乾、曹志、周觉、张德广和伊拉克驻华大使库巴等参加了会见。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

  “家庭出身”栏还有必要吗?
  楠桂
  近日接到一份学籍登记卡,其中有“家庭出身”一栏,不知如何填写。问同学,大家都不知应该怎么填,为什么还要填。
  所谓“家庭出身”,亦即“家庭成分”,指出身于哪个阶级、哪个阶层。在解放前或解放初,从当时夺取政权或巩固政权的需要来说,搞清一个人的家庭出身是有必要的。到了今天,对我们这些二十来岁的学生来说,还有没有必要这样做呢?我们的父母多出生在新中国成立前后,都是新中国的建设者,很难再区分为哪个阶级了,再把爷爷辈的“家庭出身”一代一代传下去,实在没有必要,没有实际意义。
  新旧转轨时期,我们在总体上是主动的,但也有不少环节,不少做法,赶不上时代的步伐。学籍登记卡中印有“家庭出身”栏,只不过是一个似乎好笑却又引人深思的小小例证。


第1版(要闻)
专栏:

  拒当三陪跳楼致瘫的川妹子含泪呼吁
  “扫黄”千万不能手软
  编者按:一位因拒当“三陪”小姐而被逼跳楼致瘫的少女,用自己的鲜血向社会发出呼吁:“‘扫黄’千万不能手软!”这是对人人喊打的社会丑恶现象的血泪控诉,是反映党心民心的正义呐喊。这一事件警示我们:“扫黄打非”,荡涤一切污泥浊水,必须加大力度,一抓到底,除恶务尽。让百姓安居乐业,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更加安定、文明、健康的社会环境。
  本报北京1月7日讯 记者白剑峰报道:因拒当“三陪”小姐而跳楼致瘫的川妹子唐胜利昨晚抵京,接受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附属北京博爱医院的免费治疗。在病床上,唐胜利含泪对记者说:“我想用自己的鲜血告诉全社会,妇女的人格不容玷污,‘扫黄’千万不能手软!”
  去年11月下旬,来自四川旺苍县白水镇的23岁女青年唐胜利,携同乡女伴到成都市劳务市场找工作。四川眉山县“天涯夜总会”老板以招收餐厅服务员的名义,将她们骗去。先是强令她们看黄色录像,随后又威逼做“三陪”小姐。同时,严加看守,不许出门。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唐胜利说:“我死也不当‘三陪’小姐!”11月25日上午,唐胜利纵身从6米高的阳台跳楼,致使腰椎爆裂性骨折,脊髓严重损伤,腰以下完全瘫痪。四川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其进行了前期手术,手术比较成功。
  “唐胜利事件”在社会上激起强烈反响,人们在谴责“天涯夜总会”老板可耻行径的同时,也伸出了援助之手。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附属北京博爱医院的有关领导一致决定:发挥该院在脊柱脊髓损伤康复技术上的优势,将唐胜利接到北京,免费为她进行康复治疗。昨晚8点多,医院有关领导和医护人员前往北京西站迎接唐胜利,“白衣天使”们向这位不屈的女性献上了鲜花。
  今天上午,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刘海荣专程到医院看望唐胜利。她说,唐胜利在绝境之中,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同不法分子拼死抗争,表现了中国女性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优秀品质。扫除社会丑恶现象必须加大力度,精神文明建设不容忽视。对于那些逼良为娼的不法分子,要依法严惩,决不能让他们再残害妇女。
  据悉,“天涯夜总会”已被吊销营业执照,业主胡水元被处以劳动教养一年。
  图为唐胜利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附属北京博爱医院住院期间,四川女同伴给她喂饭。
  方云伟摄(附图片)


第1版(要闻)
专栏:

  正确认识当前物价形势
  马凯
  1997年,我国物价总水平上涨幅度在前两年已经明显回落的基础上继续平稳回落,全年全国商品零售和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分别上涨0.7%和2.8%。其中10、11、12月份商品零售价格同比涨幅为—0.4%、—0.8%和—1.2%。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同志产生了现在价格形势是不是正常的疑虑。有的担心物价涨幅走低会带来经济增长减速,企业困难加剧,失业人员增多,主张想办法把物价涨幅抬高一些,有的甚至由此提出了要求放松银根、刺激需求、集中调价的政策建议。因此,如何估量当前物价形势,怎样看待物价涨幅与经济增长、企业效益、社会就业之间的关系,将直接关系到今年物价工作的总体安排乃至整个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取向。
  物价是国民经济运行的综合反映,反过来又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因此,判断当前价格形势是否正常,从方法论上讲,主要看两条:一是要看成因,即当前价格涨幅持续回落并保持较低水平是宏观经济正常运行的必然结果,还是行政干预的人为结果;二是要看后果,即这种价格涨幅趋低是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还是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对此必须做具体分析。
  从原因看,当前价格总水平呈现涨幅趋低、涨势平缓的总体态势,是近几年来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三个显著变化的合乎规律的反映。
  第一,经济总量关系发生了由总供求严重失衡到总供求基本平衡的深刻变化,这是促使价格涨幅趋低、涨势平缓的根本原因。物价总水平问题,本质上是宏观总量问题。前几年我国一度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说到底是由于经济过热,投资规模急剧膨胀,消费需求迅速攀升,导致货币供应大幅扩张,造成总需求较大地超过总供给,平衡缺口只能靠多发票子、产品涨价来弥补,从而拉动整个物价总水平上涨。自1993年以来,我国围绕抑制通货膨胀这个突出矛盾,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采取了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快增长的势头受到明显抑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由1993、1994年的56.8%、30.4%,逐步下降到1995、1996年的17.5%、18.2%,1997年为10.1%左右,进入比较正常的范围。投资规模适当,就能少发票子。狭义货币供应量(MI)增幅由1993、1994年的38.8%、26.2%,逐步下降到1995、1996年的16.8%、18.9%,1997年为16.5%,也处在适度范围。相应地,总供给超过总需求的差额,也由1992、1993、1994年的6.5%、7.3%、6.2%,缩小到1995、1996年的4.8%、4.1%,1997年依然在适度的范围内。物价总水平由走高到趋低的变化,正是供求总量关系深刻变化在物价上的必然反映。
  第二,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发生了由一度徘徊到连年丰收的重大变化,这是促使价格涨幅趋低、涨势平缓的直接原因。我国目前还是低收入国家,恩格尔系数即食品类消费支出占居民总支出的比重较大(约50%),再加上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消费品,农产品价格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要超过60%。在一定意义上讲,价格总水平的变动,“高也农业,低也农业”。前几年,在经济过热时,土地、资金、劳力等生产要素大量流向“开发区”、“房地产”,搞了不少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加工业,农业生产一度受到严重削弱,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致使粮食、棉花、油料、糖料、蚕茧等主要农业品产量徘徊,在一个时期供应偏紧,从而使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带动了物价总水平大幅上涨。近年来,中央和地方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农业的政策,包括连续提高粮食、棉花等农产品收购价格,实施“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粮食产量连年大幅增加,库存充裕,菜篮子生产发展迅速,粮、菜、肉、蛋供应充足,致使食品类价格从过去的涨价“领头羊”变为价格涨幅回落的主导因素。1995、1996、1997年价格总水平分别比上年回落6.9、8.7和5.3个百分点,其中均大约有3/4是由于食品价格回落所致。物价总水平由走高到趋低的变化,正是农业丰收、农产品有效供给明显增加在物价上的反映。
  第三,商品市场发生了由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的历史性转变,这是促使价格涨幅趋低、涨势平缓的重要原因。经过十几年的价格改革,我国90%以上的商品价格已经放开,市场对价格的形成已起主导作用,具体价格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市场供求和竞争,而不取决于政府的行政力量。近几年,在努力增加供给的同时,国家进一步推进改革,扩大开放,规范市场秩序,改进流通体制,使商品尤其是工业消费品整体步入买方市场。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全国443种主要工业消费品全部供大于求或供求平衡。大部分工业生产资料已实现供求基本平衡,不少产品供过于求。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绝大多数商品的价格是反映当前市场供求状况的均衡价格,价格涨不上去,不是行政管制的结果,而是市场约束的结果。
  从后果看,当前价格涨幅趋低、涨势平缓,并没有导致经济滑坡,整个国民经济依然保持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势头。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价格涨幅由1988年和1989年的18.5%和17.8%,迅速回落到1990年和1991年的2.1%和2.9%,但由于种种原因,当时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市场出现疲软。比如,1990年GDP仅增长3.9%,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商品零售额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分别仅为3.2%和0.4%。当前的情况却不同。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在1996年增长9.7%的基础上,继续保持8.8%的增长率,这在世界上都不是一个低速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上年增长18.2%的基础上,又增长10.1%,扣除价格因素仍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7200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7%,已连续37个月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速度;出口增长一直较快,预计全年达到1800亿美元,增长20%。
  总之,当前价格涨幅趋低,是几年来宏观调控奏效、改革不断深化、宏观经济状况趋好的合乎规律的反应,同时并没有对经济运行产生不利影响,相反,保持这种“低通胀、高增长”的发展态势,正是我们多年来所企盼的,必将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当前物价总水平运行状况从总体上讲是正常的、健康的,并不是说不存在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地区粮价过度下滑。90年代以来,国家在6年内连续4次提高粮食定购价格,每市斤由1990年平均0.23元提高到1996年的0.72元;与此同时,集市粮价上涨更快,最高时上升到0.80元—0.90元。粮价的提高,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使农产品有效供给明显增加,为抑制通货膨胀、稳定宏观经济发挥了重大作用。由于影响前几年粮价大幅上涨的因素中,有一些诸如化肥价格上升过猛、国际市场粮价攀升、人为抬价抢购等非正常因素以及部分品种供不应求。随着这些因素的消失,过高上涨的市场粮价适当回落当属正常。但是,一些地方粮价回落过多,特别是一些国有粮食企业逆向运作,在粮食丰收时,不是积极入市收购,而是低价竞销,加剧了粮价过度下滑,则是不正常的。中央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采取了按保护价敞开收购余粮等措施,情况开始好转。我们相信,只要全国各地统一认识、统一行动,切实落实中央的既定政策,不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粮价一定会逐步回升到合理区间。
  还应当看到,在宏观经济环境明显改善的同时,经济增长质量不高、国有企业效益低下、下岗待业职工增加等问题比较突出。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妥善地加以解决。然而,解决问题的重要前提是对症下药,如果药不对症,非但无益反而有害。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这里不可能展开进行深入分析,但可以肯定地说,这些问题并不是物价涨幅低造成的,因而也决不是通过提高价格所能解决的。对此必须有正确的认识。
  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联系。有的同志认为,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必须有较高的通货膨胀支撑,物价涨幅低,将影响经济增长速度;要防止速度下滑,就必须提高价格。事实上,从世界各国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来看,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可以有多种组合:一是“双高型”,即高增长、高通胀;二是“双低型”,即低增长、低通胀;三是“高低型”,即高增长、低通胀;四是“低高型”,即低增长、高通胀。因此,不能绝对地说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有着必然的正相关联系。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在工业化起飞阶段,长期保持高增长、低通胀格局的事例并不鲜见。近两年来,我们保持了“高增长、低通胀”的发展势头,受到了国际舆论的高度赞誉。的确,近几年在物价涨幅逐年回落的同时,经济增长速度也有所回落。但是应当看到,这种增速回落有其合理性,是在高速区间的适当减速,目前8%—9%的经济增长速度并非是一个低速度。还应看到,在经济增长速度回落的同时,经济增长的质量有所提高,这比起有水分的高增长来说,不是坏事。更应看到的是,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严重不合理,相当一部分产品不适销对路,在买方市场的格局和市场约束的作用下,多数产品价格不但提不上去,而且还有降价的压力。违反规律人为地提高价格,不仅刺激不了需求,相反还会抑制需求,进而影响经济增长;如果不在调整结构上下功夫,而是企图通过简单地放松银根,扩张需求,结果只能是产生更多的库存产品和出现更多的亏损企业,如果由此拉动价格上涨,再度引发通货膨胀,其后果更为严重。
  通过提价不可能解决企业效益低下的问题。面对不少企业开工不足、效益低下、生产经营困难的情况,有的同志提出可否考虑通过有意识地抬高价格来寻求出路。这里首先要对当前企业困难和问题的症结所在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如果把上述企业的困难和问题放在一个较长的历史阶段中去考察,不难看出,它是我国长期积累下来的结构性和体制性矛盾在经济降温后的突出表现,形象地说是“水落石出”。前几年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过热现象,强劲的虚假需求使一些劣质产品、低效企业、长线行业似乎都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甚至又上了一些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项目。但是经济过热和虚假需求总是难以持久的。中央采取加强宏观调控的措施后,经济“泡沫”挤掉了,真实的市场需求恢复了本来面目,“大水”落下去了,“石头”显露出来:企业机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粗放经营的增长方式不适应国内外市场变化和严酷的市场竞争,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管理水平不适应市场需求及其变化等问题重新显露出来。显然这些深层次问题是无法通过提价来解决的。更何况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商品价格尤其是工业品价格已基本放开,价格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市场供求,而不取决于政府行为。如果我们违背供求规律,人为地提高商品价格,其后果要么价格得不到市场承认,难以到位;要么加大产品库存,加剧企业的困难,也增大国家银行的困难。应当看到,物价总水平趋低,对总体上缓解企业困难起了积极作用。近两年来,正是由于通货膨胀受到明显抑制,物价涨幅较低,为三次降低利率创造了条件,仅此每年就减轻企业利息负担七八百亿元。
  采取容忍通货膨胀的办法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面对我国当前停产半停产企业增加,下岗待业人员增多的问题,有些同志主张在“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进行选择,通过容忍通货膨胀来减轻就业压力。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问题始终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丝毫不能忽视。但问题在于缓解就业压力的根本出路和基本政策是什么?凯恩斯经济学认为,失业的主要原因是总需求不足,因而开出的药方是实行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通过扩大需求增加就业。这在三四十年代发生经济危机时虽起过一定作用,但实践证明,长期以容忍通货膨胀为代价,最终导致了“滞胀”,即高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并存,高通货膨胀与高失业并存。当前我国停产半停产和下岗待业人员增多的原因,从根本上讲不能说是总需求不足引起的,它不仅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有关,而且在一定意义上讲是在调整经济结构、解决长期积累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生产能力过剩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也是我国工业化步入成熟阶段、传统工业和重工业正经历结构升级所伴生的阵痛。显然,这不是用容忍通胀、扩大需求所能解决的。相反,如果采取刺激通货膨胀的办法,只能形成虚假需求的“泡沫”,低水平重复生产、结构趋同建设再度兴起,或许在短时期内会减少失业,但却会留下较长时期内失业率扩大的“病灶”。真正解决我国失业问题,必须靠优化经济结构调整,特别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始终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只要经济能持续、稳定发展,就业问题总能逐步得到缓解。从这个意义上讲,抑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大起大落恰恰是逐步解决失业问题的根本对策。
  总之,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决不是放松银根、扩张需求所能解决的,更不是通过人为提高价格所能解决的。如果迁就现存不合理的经济体制、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造成的压力,盲目地扩大投资、放松银根、刺激需求、集中提价,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还会破坏来之不易的高增长、低通胀的宏观环境,引发新一轮通货膨胀。要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根本途径在于抓住当前“低通胀”有利时机,切实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从物价工作来说,就是要在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自觉地把物价工作的重点由抑制通货膨胀、控制物价过猛上涨转到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上来,抓住有利时机,继续深化价格改革,完善价格形成机制,调整价格结构,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发展势头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1版(要闻)
专栏:

  纪念周恩来百年诞辰
  电视片《百年恩来》首映
  《周恩来》画册近日出版发行
  本报北京一月七日讯 新华社记者秦杰、本报记者向兵报道:在周恩来同志逝世二十二周年前夕,十二集大型电视专题艺术片《百年恩来》首映式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这部电视片由周恩来同志后代亲属发起并策划,由著名导演邓在军担任总导演。为纪念周恩来同志百年诞辰拍摄的这部电视片,采访多达数百人。一些国外贵宾主动与剧组联系,畅谈对周恩来同志的敬仰和怀念。《百年恩来》一片,集中地反映了周恩来崇高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操和巨大的人格魅力,表现出一代伟人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电视片发掘出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选择独特的切入点,给予人们以极大的亲切感和历史厚重感。电视片把人物采访、实地拍摄、影视图文资料与多种艺术手段融合,使之具有很强的观赏性。经过两年的艰苦拍摄,剧组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终于顺利拍摄完成这部被誉为“史诗性作品”的大型电视艺术片。本报一月九日将载文详细介绍该片拍摄中的感人故事。
  薄一波同志为电视片题写了片名。张震、雷洁琼、吴阶平、李德生、肖克、彭冲和首都各界人士百余人参加了今天的首映式。电视片由北京电视台、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青岛双星集团和金蔷薇文化传播公司联合摄制。据悉,这部电视片将于近日在全国陆续播出。
  据新华社北京一月七日电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研究组和新华出版社共同编辑的《周恩来》画册,近日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
  画册由精选的二百零七幅珍贵照片编辑而成,其中许多照片是第一次发表。这些珍贵的历史照片,展现了周恩来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新中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一生。
  由上海金厂精工制作的周恩来百年诞辰纪念珍藏金像,1月6日面市,受到广大群众欢迎。
  图为在北京新闻发展总公司门前,群众排队争购金像。
  本报记者张悦摄(附图片)


第1版(要闻)
专栏:

  ●增开临时客车
  ●取消棚代客车
  ●改革售票办法
  春运开始
  本报讯 全国铁路春运期间强化市场意识与加强站车服务相结合,在增开临客、取消棚代客、备用列车、售票方式和方法及退票等方面,均采取了新举措,决心达到不死、不伤、不着火、不爆炸和平稳有序的目标。
  从1月8日至2月26日的1998年春运,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393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3.4%;其中远程直通客流发送量3697.8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11.7%。
  铁路部门在运输能力安排上,体现了“以客为主,客货兼顾”的原则,重点确保西南、华东、中原、华北等民工的输出、输入地区的通道畅通。全路增开跨局直通临快52对,原固定直通客车有14对延长运行区段,开行局管内临客66.5对。新增开的列车均由客车担当,取消了棚代客车。
  为了方便旅客购票,全路近200个较大车站3245个计算机售票窗口高效运转,提高售票速度,减少旅客排队。有始发列车的大站的预售票,对学生和民工原则上提前一个月,对一般旅客原则提前10天。有条件的车站均增加售票窗口,延长售票时间。为了打击票贩子大量套购车票的行为,规定春运期间退票于开车6小时前办理,退票费按票价50%核收。(张福纯)


第1版(要闻)
专栏:现场短新闻征文

  永恒的思念
  本报记者 陈杰
  在天津,距南开大学不远的水上公园西北部,矗立起一座庄重而素洁的建筑群落,这就是海内外翘首期盼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今年3月5日———周恩来同志百年诞辰之时它将向世人开放。
  1月7日,记者走进纪念馆瞻仰厅,大厅中央是周恩来、邓颖超全身汉白玉雕像。一块题为《海阔云舒》的大型壁毯,表现了两位伟人魂归大海、与山河共存的宏大意境。据介绍,它是由天津地毯十四厂20多名工人用100多天时间织就的,织进了千千万万人的深情。
  “累中有甜”,在生平厅布展现场,文物征集组组长李爱华告诉记者,三年前,她参加周邓纪念馆的文物征集。目前,他们共征集文物、文献、照片5000多件,达到国家一级文物标准的有百余件,包括周邓往来的通信,弥足珍贵。
  “我们把这张会议桌搬进馆里来的时候,就想哭。”负责陈列的工作人员掀开桌布,将周总理在西花厅办公室早已发旧的会议桌指给记者看,“我们的好总理为人民鞠躬尽瘁一辈子,艰苦朴素一辈子,给我们立了一块高大的人格之碑!”
  截至目前,已有5万余人次来此参加义务劳动,人们把对伟人的追思体现在添一块砖,搬一块瓦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