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月6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人民子弟兵)
专栏:演兵场

  蓝天芭蕾
  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
  新华社记者 孙茂庆 新华社通讯员 钱友荣 郭凯
  1天津,杨村。
  沉寂3年的天空,在’97寒冷的岁末,突然刮起了一股旋风。
  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以全新的装备、全新的编队、全新的动作在这里完成了第213次特技飞行表演:时间25分钟,近百个高难动作。
  这种被人称为第三代的具有高品质性能的歼7E型战机是由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和西北工业大学联合研制生产的。据歼7E型飞机的总设计师陆英育介绍说,这种新型表演机最突出的特点是在气动外形上与传统的歼7飞机有较大区别,这是国内飞机首次采用前、后机襟翼的双三角机翼,同时使用了推力大、寿命长的先进发动机,使飞机的气动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新一代表演队员们面临的是一道严峻的考题。以前,他们飞的是亚音速飞机,现在要用超音速飞机作特技表演,未来,需要他们填补中国航空飞行史上无数个第一。
  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也许在空白的天幕上能更好地描绘新美的图画。表演队的热血男儿们,从一开始就把目光盯在了国外那些著名的飞行表演队身上——追上他们,超越他们。
  2世界航空界预测:装备一新的中国空军这支特技飞行表演队又将不可思议地在天空中跳起更美的“芭蕾”。
  老队长丁安庆说:“要跳好空中芭蕾,必须要有勇于献身的精神。”
  1995年盛夏,经过不到一年的理论改装准备的表演队,终于进行到新机的实装训练阶段了。那时,已接近飞行最高年限的丁安庆面临两个选择:一边是某航空公司高薪聘请,一边是继续率军承担巨大风险。
  “为了飞行表演事业,什么都可以牺牲”的丁安庆毅然决然选择了后者。为了改装,他以43岁的年龄学习航空理论,背记上万条数据;为了让表演队尽快形成表演能力,他以飞行员中的高龄从事年轻人的事业———翻筋斗,做倒扣,超低空,探索极限编队距离。
  在表演队办公楼门厅内,有一块巨匾,上书:“祖国荣誉高于一切,献身飞行表演事业”。红底金字,格外夺目。这是表演队党委随时告诫人们的警示牌。
  在表演队荣誉室,有一个来宾“留言簿”,上面写满了不同国家文字的赞语。老飞行员们每次翻阅它,都不是单纯地欣赏,也从不被蓝眼睛白皮肤的人叫好所陶醉,而是从中认清了飞行表演所蕴含的政治价值和军事价值。
  其实,表演队的每个飞行员都清楚,当他们的飞行表演与国家的利益相联系时,飞得越惊险越好看,他的价值也就越大。
  用超音速飞机作特技飞行表演,在我国空军的历史上还是空白。丁安庆和队里的6名飞行员组成了两个技术攻关组,一个负责编队表演技术攻关,一个负责单机表演技术攻关。
  为超越世界强手,增强表演的惊险和观赏性,他们设计了一套单机表演动作,把小速度筋斗,低空横滚通场,倒飞接4周横滚等高难动作连接在一起。
  3改装的那些日子,每次飞行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次历险。没有资料可借鉴,他们就成立机群和单机攻关小组。
  密集队形表演是特技飞行表演必须越过的一道天险。飞机以500公里至800公里的时速飞行,各机最大间距只有1米至3米,死神之手就拽着他们的翅膀。密集队形编队最大的障碍是涡流和尾流对飞机的影响。编队前后间隔太近,后面的飞机容易进入前面飞机喷出的尾流,要么将飞机掀翻,要么造成后机空中停车。飞行员们都明白,这是一个险活儿。在世界空军表演史上,曾多次发生空难事件。
  那是一个令人难以忘记的飞行日。那天,试飞组要飞编队的极限间隔。他们的目标是将间距定在5米,高度差定在3米上。
  刚过而立之年的刘旭担任僚机。飞机升空后,他紧随长机,渐渐向尾流一点点靠近。长机发动机喷出的废气朝他的座舱玻璃迎面扑来。突然,他感到机身剧烈地抖动起来,机头猛烈下沉,机身一个横滚,向地面扎去……机敏的刘旭沉着应付突如其来的险情,迅速拉起机头,重新上升高度,调整位置,再次向长机靠拢。
  座舱前视窗上,茶色烟雾如云。地面的人们看到,刘旭的飞机像是焊接在前机的尾巴上了,两架飞机如同银色织梭,在蓝天白云间穿巡。
  每个表演队员都意识到肩负的使命。对内,他们代表军队;对外,他们代表国家。正是对祖国的忠诚与挚爱,才使得他们把青春无怨无悔地奉献在无边的苍穹里。(附图片)


第12版(人民子弟兵)
专栏:说句心里话

  思念,根植在军营
  马利
  每逢节假日或有客人来,我总要入厨包饺子露上一手。可是,一拿起小擀杖,就想起难忘的军营生活。
  包饺子,是我当兵时学的手艺。
  初到部队,十五六岁,还是个没见过世面的毛孩子。一苦一累,想家;一空一闲,也想家。班长、指导员像看透了我们的心思,每到节假日,就安排包饺子。头天晚上炊事班就剁好馅,第二天一大早,面粉、肉馅按人头分到各班。大伙儿也早早准备好了自制的各式“擀杖”和“面板”。“战斗”一打响,宿舍里就热闹了,和面的、擀皮的,分工明确,协同作战。
  我们这些小新兵,虽说爱吃饺子,在家里都是大人们动手,自己从来不曾实践过。现在能够有机会亲自“上阵”,很兴奋,也十分努力,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怎么也捏不成个儿。擀皮也是三方四不圆,不是太薄,就是太厚。每当这时,老兵们就手把手教我们操作,就像在训练场上教我们瞄准、射击,大伙儿亲热得像一家人。军营里样样工作搞竞赛,吃饺子,各班也争着要去煮第一锅。从新兵到老兵几年下来,我一个人擀皮能供上几个人包,一个人包饺子能供上一伙人吃。
  但是,让人更眷恋的是军队里的那一份情。首长、班长、老兵和新兵,把部队搞得像一个大家庭,让你热爱她,关心她。
  “说句心里话,我也有家”,可是,每逢佳节来临,亲人团聚,就会想起曾经生活过的军营,那里也曾经是我的家。


第12版(人民子弟兵)
专栏:转退之星

  军中走出的虎
  张印东 周庆新 焦守云
  宁洪虎朝我们面前一站,嗬!少说也得一米八三的个头,典型的山东大汉,留着很整齐很精神的小平头,走起路来脚底板子生风。尽管离开部队已六个年头了,可他总也褪不掉身上那股浓浓的兵味。
  说起来您或许不相信,宁洪虎放下背包不久,就干上了山东邹城市石油公司第二加油站站长。这个农村长大的孩子,没有什么特殊“背景”,靠响当当的工作,硬是当上了一站之长。天地虽小,事业却宽。连续5年宁洪虎被邹城市评为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第二加油站也被他带成了邹城一流的加油站、济宁市标兵加油站、山东省优质服务加油站。
  当初退伍,山东石油公司邹城分公司领导,从一大堆档案中发现了宁洪虎这棵好苗子,决定让他干经营科长。这时第二加油站也落成竣工。领导想安排另一名同志去当站长,面对水、电、路“三不通”的加油站,宁洪虎自告奋勇:“我退伍后还没给公司作多少贡献。让我当科长,这是组织对我的信任,可我心里有愧啊,还是让我到加油站去吧,那里更需要我。”望着他一脸恳切的表情,公司领导感动地点了点头。
  到加油站后,宁洪虎带领职工挖沙取土,奋战一个星期,修好了门前的道路,并自己动手铺设自来水管道,架设电线。等加油站鞍马齐备,装饰一新,洪虎手上磨出一把血泡,人也晒黑了,熬瘦了。他顾不上休息,又动手制定文明服务规范用语,建立值班制度、学习园地等,一项项建章立制,上板上墙。为确保信誉,接受监督,站内设立了服务监督台、意见箱,洪虎要求营业员实行统一着装,挂牌上岗,并带头树正气、树新风。几年来,宁洪虎坚持服务上门,把石油送往山区、矿区、工厂和广大农村,既有力地支援了工农业生产,又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树立了文明新风。这项服务,在山东省石油公司加油站系统也独此一家。当邹城市和石油系统各级领导得知他是一名退伍战士时,发自内心地感叹道:“像宁洪虎这样的退伍兵,来多少,要多少,安置多少!”


第12版(人民子弟兵)
专栏:

  致读者
  新年伊始,《人民子弟兵》专版与您见面了。在这每月一期的专版中,您可以在“演兵场”上尽显风流,可以在“后勤战线”遍览新景;您一定留恋军旅生涯吧,那就敞开心扉“说句心里话”;您一定感叹从军的光荣,“成材之路”拓展您成了“转退之星”。每逢佳节,我们遥祝那些“戍边人”,因为,“军功章”有她的一半,更有您的一半。鱼儿离不开水,“军营内外”、“心连心”,传递着浓浓的亲情。亲爱的读者,您有什么想法,请捎来“两地书”或通过“三军专递”,走进我们的“国防后备军”……


第12版(人民子弟兵)
专栏:军功章

  除恶英雄吴宏权
  肖跃华
  一个英雄的名字,传遍三湘大地。
  上至省委书记,下至普通百姓,说起武警湖南总队衡阳市支队副支队长吴宏权舍生忘死、勇斗持刀劫匪的英雄行为都赞叹不已:“这个武警真勇敢!了不起!”日前,武警湖南总队破格提升他为副支队长,武警总部为他记一等功。
  去年5月28日下午6时10分,古城衡阳细雨霏霏。家住市荷花坪中天建筑开发公司商住楼女个体户李少英提着钱袋匆匆回家。当她行至自己住宅二楼时,突然被尾随而至的刑满释放者贾新波用刀抵住胸口:“把钱交出来,不然就捅死你!”瞬即抢走了她刚从市农行湖北分理处取来的3.1万元现金、两张合计2万元的存折及脖子上的金项链。
  “有人抢钱啦!抓强盗啊!”缓过神来的李少英边喊边追。下班路过此地的衡阳市支队后勤处副处长吴宏权寻声截住劫匪去路,大吼一声:“站住!哪里逃!”歹徒露出了狰狞的面孔,突然从背后抽出一把尖刀朝吴宏权捅来。吴宏权躲闪不及,左腹中刀,他捂住滴血的伤口,强忍着剧痛,在坎坷不平的泥泞路上追击歹徒。歹徒返身扬起带血的尖刀狂叫:“再追,老子就捅死你!”吴宏权使出全身力气冲了上去,一个“抱膝压腹”,将歹徒撂倒在地。他因流血过多,想一招制敌已力不从心,与歹徒在基建用的河沙堆里扭打着。歹徒气急败坏,又在吴宏权的右肩背部和左肘部处连捅数刀,而后狂逃。
  浑身是血的吴宏权再次顽强地站起来,边追边喊:“抓歹徒啊!”10米、50米、100米……一步一摇晃,一步数滴血。当吴宏权身后洒下170多米长的斑斑血迹后,他再也支撑不住了,倒在血泊中。
  英雄吴宏权的壮举激励着雁城人民。刹那间,上百群众将歹徒逼进了荷花坪36号住宅。江东区刑侦大队和110巡警队接到报警后火速赶到现场,将歹徒一举生擒。与此同时,衡阳市中天房地产公司职工魏后拦住一名至今不知姓名的摩托车司机,把失血达3000毫升的吴宏权送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抢救。
  英雄壮举绝非偶然,在吴宏权的军旅人生里,这已是他第四十一次勇斗歹徒。
  他身上的累累伤痕,铭刻着他对党和人民的一片赤诚。


第12版(人民子弟兵)
专栏:

  新疆军区某汽车团团长李福勇,入伍24年,闯越昆仑140余趟,驾车执行高原运输任务74万余公里,曾4次荣立三等功,1次荣立二等功。图为他正在帮战士们检修车辆。
  王卫东摄


第12版(人民子弟兵)
专栏:戍边人

  珊瑚滩上种菜王
  卢永华
  西沙远离大陆,物资匮缺。在永兴岛上第一个开垦菜地并获得种菜成功的人叫梁坤奠,他是海军的劳动模范标兵,大家都称他是珊瑚滩上“种菜王”。
  梁坤奠是广东汕头人,高考落榜后应征入伍来到西沙。在西沙当了十三年兵种了十三年菜,组织上先是把他改转成志愿兵,而后提升为主管西沙部队农业生产的助理员,去年又把他调防到广州某海军部队。他在西沙的种菜经历却成为西沙后来人经常谈论的话题。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刚刚结束新兵训练的梁坤奠来到了永兴岛。在家里肉见得不多的他,到了西沙后虽然没有蔬菜吃,但肉罐头却能敞开肚子吃个够。可是,时间一长,梁坤奠就吃腻了,嘴唇也开始裂口子,想吃蔬菜补充些维生素,岛上没有。
  找不到菜,只好自己种。他给家里写信,老家寄来了大大小小六包菜子,开始试种。可是,在北纬十七度线上的西沙种植蔬菜,谈何容易。况且,岛上尽是珊瑚土质,吸水性极强,种下的菜,一天浇几次水,还是免不了被晒死。
  正在梁坤奠遇到困难的时候,西沙迎来一批作家参观团。这批作家回去后,没有忘记这个“理想的实干家”。有的从广州给他寄来了生命力顽强的空心菜种,有的给他寄来了蔬菜种植方面的书籍;部队领导得知后,从海南运来了泥土。空心菜长出来了,试种的小白菜也生长出了嫩叶。每到夜晚,梁坤奠就独自一人打着手电筒,来到菜地里清除寄生蟹和蜗牛。每到台风到来之前,梁坤奠就找来树枝、石头块为蔬菜搭起挡风墙……
  目前,梁坤奠和他的战友种植的蔬菜,不仅各个小岛都能够吃到,种菜的方法也已经在各个小岛进行了推广。


第12版(人民子弟兵)
专栏:国防后备军

  乐得清贫
  冯金武 郭启宏
  初识吉林省九台市西营镇武装部长刘福印,是在省第四次民兵代表大会期间,人潮中的他普通得如北国黑土地上的一株红高粱。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是负重爬坡的老黄牛——爱人孩子多病,长年需要护理,工作之余他既要操持家务又要照顾病人,还欠债4万余元。常有人问他:“福印,能挺得住吗?干脆换个又清闲又实惠的工作算了。”刘福印哈哈一笑:我可舍不得脱这身绿军装。
  刘福印是个大忙人,忙完训练忙征兵。刘福印那台老“永久”牌自行车最知道他的辛苦,常常为了核实一个民兵姓名,一名预征青年的情况,老“永久”一跑就是几十里路,忙完外头忙家里,种地、做饭、洗衣服,侍候老婆孩子……可常常都是忙了外面顾不了家,只好又厚着脸皮搭上笑脸求亲属帮忙。拿他的话说,两头总要顾一头。
  没钱的滋味不好受,何况他这个背着4万元债的“贫困大户”,可又常听说他今天资助这个,明天资助那个。一个民兵连长曾替他算了一笔账:近3年来,他已经资助别人近千元。对别人来说这点钱可能不算多,对他可不是个小数目,连他自己都不太相信,问人家:“有这么多吗?”民兵连长告诉他:只多不少。全镇被他帮扶过的11家都脱了贫,而其中大部分经营项目都是他为自己脱贫联系上的,他都让了出去。
  一个老“武装”问刘福印:干了快10年武装部长都得了些啥。这下刘福印的眼睛瞪圆了:不是吹,整组训练、征兵组织、民兵扶贫帮困样样在前,武装部年年先进。我个人也当了8次先进武装干部和学雷锋先进个人。乐得清贫的刘福印常常傻得可爱。


第12版(人民子弟兵)
专栏:心连心

  “兵妈妈”做红娘 老军官当新郎
  黄建林
  家住江苏省仪征市解放路年过六旬的秦秀英女士,在省拥军模范周宏英的陪同下喜气洋洋地来到该市城中居委会申办结婚手续,准备于元旦期间赴福建漳州与一位古稀老军官喜结良缘。当秦女士办完手续离开居委会时,连声感谢被人们誉为“军营红娘”的周宏英为她做了件大好事。
  去年8月22日,仪征市的省拥军模范周宏英意外地收到了一封发自福建漳州的来信,写信人是现已离休的原漳州军分区某医院副院长(副师级)王汉文老人。原来王汉文老人在《人民前线》上看到《140对军人夫妇同一红娘——周宏英》的报道后,年已古稀的老军医在深深地被周宏英几十年如一日为军人牵线搭桥当红娘的事迹所感动的同时,失去老伴的他也萌发了请周宏英在江苏再找老伴的念头,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连夜给周宏英写了一封求助信。周宏英看了来信,觉得有责任帮助这位40年代初参加革命的老军人找位可靠的伴侣,当一回“特殊的红娘”。随后,她就按照王汉文来信所要求的条件为他物色对象,经过左挑右选,最后选了一位名叫秦秀英的老人,热心的周宏英将女方情况如实地写信告知王汉文。王汉文老人接到信后,对周宏英物色的对象比较满意,并同意交往,他俩虽相隔遥远,却用电话谈起了“恋爱”。11月中旬,王汉文又邀请秦秀英到漳州去“相亲”,两位老人会面后一见钟情,情投意合。通过短暂的相处,王汉文决定娶秦秀英为妻,并按中国的传统风俗向秦秀英赠送了“定情物”,并决定在新年之际重披婚纱,共度美好的晚年生活。


第12版(人民子弟兵)
专栏:

  新兴集团军需产品质量过硬
  本报讯 全军最大的军需企业集团——中国新兴(集团)总公司始终坚持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所属企业中有4家荣获“全国质量效益型企业”称号,4家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18个班组被授予“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7种产品荣获“全国用户满意产品”称号。(于玉婷 孟召兵)


第12版(人民子弟兵)
专栏:

  内蒙古军区老边防在省城落户
  本报讯 隆冬时节,从塞外青城传出喜讯,内蒙古军区边防军官住宅基地正式建成,第一期安居工程胜利告竣,来自八千里边防线和遍布八盟四市的180名老边防、老山沟、老基层在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安家落户。(王西钊 武平)


第12版(人民子弟兵)
专栏:

  广州军事法院堪称普法“先行官”
  本报讯 广州军事法院牢固树立军法干部既是法官又是普法先锋的思想,积极协助部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先后开展法律知识咨询服务百余次,上法制课28场次,被官兵誉为普法“先行官”。(吴天鹏 刘远芳)


第12版(人民子弟兵)
专栏:

  巢湖十万打工民兵返乡搞冬修
  本报讯 入冬以来,安徽巢湖军分区所属的各人武部把发动民兵兴修水利作为率兵参建、实施民兵形象工程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全区掀起了民兵积极投身兴修水利的热潮。10万打工返乡民兵正奋战在失曹河、永安河、得胜河及巢湖大堤冬修现场。(裴先长 熊国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