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月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俄罗斯
  外交拓宽经贸路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许宏治
  去年岁末,俄罗斯第一副总理涅姆佐夫访华期间,中俄两国签署了关于建设连云港核电站的总合同,金额约达30亿美元。这是中俄经贸合作的一个重大项目。俄舆论对此十分重视,称之为“世纪合同”,认为它不仅将给俄经济带来好处,而且将促进两国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表明俄中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有具体内容的,两国最高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双边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亲自给予有力的推动。
  去年以来,俄罗斯重视对外经贸关系的趋势有所加强。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都把经贸合作列为重点之一。俄总统、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出访时,往往都有负责经贸的官员以及大企业负责人随行,亲自“推销”俄国产品、号召外国商人来俄投资。
  例如,去年12月初叶利钦总统访问瑞典,随同访问的除涅姆佐夫第一副总理、布尔加克副总理、普里马科夫外长外,还有中央银行行长杜比宁、原子能工业部部长米哈伊洛夫、天然气工业总公司负责人维亚希列夫,等等。合作铺设天然气管道和俄向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输送天然气等问题,是叶利钦与瑞典首相会谈的主要议题之一。叶利钦在会见瑞典实业界人士时还表示,如果瑞典企业家能在一年内使他们对俄投资和贸易增长30%,那他一年后一定再次会见他们。
  12月中旬,切尔诺梅尔金总理访问土耳其,双方签署了一系列协定。俄方最重视的是关于铺设俄土之间长达1213公里天然气管道的协定,其中396公里将穿越黑海海底,有些地方深达2150米。工程非常浩大,将耗资15亿美元。建成以后,俄每年可经此管道输送160亿立方米天然气。访问期间,俄总理还大力号召土耳其企业家增加对俄投资。
  在此之前,11月初俄日首脑非正式会晤、9月下旬俄法首脑会晤,等等,经贸合作均为重要议题之一。
  众所周知,经过近年来的调整,现在俄奉行的外交方针是以维护民族利益、重振大国地位为宗旨。这里,经济方面的内容似正受到更多的重视。经济利益是所谓维护民族利益一个重要方面。至于重振大国地位,俄也不仅想当政治大国、军事大国,而且志在成为经济大国。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俄除在双边关系中更为注重经贸合作外,还积极谋求与世界经济接轨,谋求加入一系列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
  例如,俄去年初步实现了成为“七国集团”正式成员,使之变成“八国集团”的目标。丹佛八国首脑会议期间,俄取得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成果是,西方大国同意它加入债权国巴黎俱乐部。这意味着正式承认俄的国际债权国地位,从而使它有可能讨回第三国欠原苏联共约1400亿美元巨额债务的一部分,大约为500亿美元。
  又如,俄认识到,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最有影响的经济论坛,也是世界上具有活力的经济合作组织之一。作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国,俄积极要求加入该组织。俄的这一愿望终于得以实现,去年11月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作出决定,接纳俄罗斯等国为亚太经合组织的新成员。
  俄与欧盟之间的伙伴关系和合作协定已于去年12月1日生效。欧盟表示支持俄与世界经济一体化,但在俄与它的关系中尚存在不少悬而未决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欧盟尚未承认俄是市场经济国家。最近有消息说,欧盟委员会已建议欧盟部长理事会积极解决这一问题。
  在过去一年里,俄继续积极谋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今年俄拟与世贸组织成员国就俄加入这一组织的具体条件开始进行双边谈判,谈判的核心是贸易伙伴们进入俄市场的准入程度。与此相对应,俄须进行大量内部准备工作,包括修改一系列现行法律、通过一系列新法律,以及重新审核涉及世贸组织准则的上千项国际协定,等等。去年,在世贸组织范围内通过了2项继续简化商品和服务贸易的全球性协定:一个是通信和信息技术市场自由化协定,今年1月开始生效;另一个是金融服务市场自由化协定,将于1999年生效。这两个文件将对世界市场产生重大影响。但据俄舆论界的看法,俄目前尚未为加入这两个协定作好准备。这便加大了俄加入世贸组织的难度。
  此间舆论认为,俄罗斯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速度取决于克服国内经济危机和实现经济改革的速度。在与世界经济接轨方面,俄虽已取得一些进展,但还有相当一段路要走。
  (本报莫斯科1月4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以表示拟从黎南部撤军
  前提是双方签署临时安全协定
  新华社贝鲁特1月3日电 (记者王波、符卫建)以色列国防部长莫迪凯3日在接受黎巴嫩《阿拉伯民族》杂志记者采访时说,以政府准备执行联合国安理会有关要求以色列无条件从黎巴嫩南部撤军的425号决议,但前提是黎以要签署一项临时安全协定。
  莫迪凯说,黎以临时安全协定应包括如下内容:以色列军队撤出黎巴嫩;黎政府保证游击队不再对以北部发动任何军事行动;解除真主党等抵抗力量的武装;保证以扶植的南黎巴嫩军的人身安全;在黎南部部署黎政府军。
  莫迪凯说,这一临时安全协定不仅能结束长达十几年的黎以冲突,而且有助于以黎双方及叙利亚在重启和谈的过程中增加相互信任、消除隔阂。


第6版(国际)
专栏:

  伊拉克媒体报道
  美英军舰阻挠赴伊商船
  新华社巴格达1月4日电 (记者顾正龙)据伊拉克《共和国报》4日报道,一些国际商船的船长抱怨游弋在海湾的美国和英国军舰无理阻挠为伊拉克运送食品和药品的船只驶往伊拉克。
  该报援引一些船长的话说,美英军舰以各种莫明其妙的借口无理检查他们的船只,并且动用军用直升机进行威胁,粗暴侵犯他们的职权。
  报道说,这些国籍不同的船长谴责美英军舰在海上的恶劣行径,并要求国际社会予以制止。他们强调,这些商船是根据联合国安理会986号决议在“石油换食品”协议框架内为伊拉克运输其急需的食品和药品的,美英军舰的无理阻挠违反了公认的国际航海法和国际法准则。


第6版(国际)
专栏:

  伊拉克外交官在安曼遭枪击
  新华社安曼1月3日电 (记者夏林)伊拉克驻约旦的一名外交官3日早晨在约旦首都安曼遭不明身份的枪手袭击,但这名外交官安然无恙。
  约旦警方发表声明说,伊拉克驻约旦使馆商务参赞穆罕默德从寓所驱车驶往位于安曼市西部的伊拉克使馆时,遭到一名枪手的袭击,但子弹没有打中穆罕默德。枪手随即驾车逃逸。
  约旦代理新闻大臣纳赛尔·劳兹在枪击事件发生后宣布,约旦政府非常关注此事,警方正在搜寻凶手。伊拉克使馆的官员认为,枪击事件说明有人企图破坏约伊两国关系。


第6版(国际)
专栏:

  格鲁吉亚总统警告说
  将武力解决阿布哈兹冲突
  新华社莫斯科1月2日电 第比利斯消息:格鲁吉亚总统谢瓦尔德纳泽2日表示,如果阿布哈兹冲突在近期内得不到根本解决,格领导人准备提出以武力强制方式解决问题。
  据俄通社—塔斯社报道,谢瓦尔德纳泽当天在与驻格外国记者的新年见面会上说,他支持以谈判和对话的方式和平解决阿布哈兹冲突,但如近期内在解决难民返回家园和恢复格鲁吉亚领土统一的问题上不能取得进展,格领导人准备提出以武力,包括以“波黑维和行动”的方式根本解决冲突。谢瓦尔德纳泽表示,他将在作为北约和平伙伴国代表出席下一次北约成员国首脑会议时提出这一问题。
  长期以来,阿布哈兹归属问题一直困扰着格鲁吉亚。1992年7月以来,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宣布脱离格鲁吉亚而独立以来,格阿双方武装冲突不断。目前,由俄罗斯军队担负阿布哈兹的“维和”任务。谢瓦尔德纳泽2日讲话表明,格鲁吉亚希望其它国家也参与该地区的“维和”行动。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法总统商谈加强两国合作
  本报莫斯科1月2日电 记者许宏治报道: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法国总统希拉克在新年第一天通了电话。两位领导人高度评价1997年两国关系的发展,并强调俄法两国将在国际舞台上进一步加强合作。
  来自俄总统新闻局的消息说,俄法总统指出,两国伙伴关系的优先性质不仅反映在政治方面,而且在经贸领域得到体现。双方还商谈了1998年双边关系的发展前景。
  两位总统强调,1998年要使俄、法、德三方协作的倡议在实践上得到发展,目前已拟定了筹备三方最高级会晤的具体步骤。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移民多艰辛 寄语须三思
  本报驻加拿大记者 邹德浩
  “如果现在有华人想移民加拿大,我劝他三思而后行。”来自香港的华人新移民李文辉的肺腑之言,表达了许多在加拿大苦苦挣扎的华人移民的心声,他们在加拿大就业市场中感到茫然无助,身心和家庭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一项由多伦多服务于华裔机构的健康与家庭服务委员会主办的,探讨华裔男性移民“心理健康及就业需要调查”报告近日正式发表,负责这项调查研究的研究员黄健豪表示,这一工作是在加拿大文化遗产部资助下,在去年3月至7月间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访问的547名华裔男性移民中,26%的人失业,6%的人只有兼职工作,有全日工作的只占65%。比起加拿大9%的整体失业率和19%的青年人失业率,华裔男性移民的失业率明显要高得多。即使有工作的新移民,他们的收入也普遍低于当地居民,购买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受到限制,感到前途渺茫。
  这次调查的受访者年龄多在25岁至50多岁之间,其中47%来自中国内地,35%来自香港,12%来自台湾,其他人来自东南亚其他国家。他们当年移民加拿大的动机,多数人都相信能挣到大钱和过上更好的生活,还有些人是为了家庭团聚,只有6%的人想到加拿大开创新事业。然而来加后的现实改变了他们的天真想法。为使全家在这个冰雪之国生活下去,他们面对的首要问题是找到工作,多数人面临的压力来自无固定工作和经济困难两个方面。
  加政府为解决青少年就业问题,计划在1998年的财政预算中拨款50亿加元,通过“奖励学习”计划来增加青年人的就业率。但不少华裔青年表示,他们在完成学业后,将会返回原居住地发展。来自台湾的钟小姐表示,由于她不是在加拿大出生,用英语沟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在主流社会短期生活可以,常住便有“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感觉,因此,毕业后将返回台湾做事。来自香港的吴纯丽对加拿大的就业前景不表乐观,在多伦多一年的生活更是不顺心,所以一旦毕业,一定返回香港工作。
  一些来自中国内地的教师、医生、工程师、研究人员在不得不改行的过程中,心中常发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感叹。一位曾在国内教地理的女教师,自称现在和先生从“双职工”变成了“双找工”,两人虽不悲观,但也说不清生活什么时候能变好。
  即使在加事业有成的新移民,内心也还是不平衡,后悔当初放弃了原在国内的一切。目前在多伦多教音乐的李女士,很年轻就小有名气,出国前已是某音乐学院的副教授。来加后经过几年努力,生活已能自立,学生也越来越多,但在谈到出国梦成真后的艰辛时,仍认为当初并不了解国外社会的复杂,缺少从零开始的思想准备,因此,当记者问起她是否还支持国内的朋友移民加拿大时,她表示:“我会劝他们三思而后行。”
  (本报渥太华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针对前国王欲恢复帝制
  罗总统强调政体不容改变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1月3日电 (记者陈进)罗马尼亚总统康斯坦丁内斯库3日晚在总统府发表声明强调,在其任期内决不容许任何改变国家政体的企图得逞。
  康斯坦丁内斯库是因前国王米哈伊一世确定继承人问题掀起政治风波后作出上述表示的。在退位50周年之际,回国过节的米哈伊一世1997年12月30日确定他的长女玛加丽塔公主为其“一切权利”的继承人。
  这一声明在罗各界引起强烈反响。罗最大的反对党社会民主主义党发表声明指出,前国王此举拉开了恢复帝制运动的序幕,并要求总统根据国家宪法迅速就此作出明确反应。
  为此,康斯坦丁内斯库3日在总统府举行特别记者招待会。他强调,米哈伊一世只要遵守现行宪法,尊重现执政当局的权威,完全有权回国定居。议会也将专门制订有关法律来确定米哈伊一世应享受的权利。
  现年76岁的米哈伊一世1947年底宣布退位并从此流亡国外。1996年后,米哈伊一世多次回国,并被恢复国籍。不久前,他公开表示将回国定居。


第6版(国际)
专栏:国外特写

  华夏绝技惊悉尼
  ——记中国大马戏团访澳演出
  本报驻澳大利亚记者 李学江
  圣诞元旦期间是悉尼人如醉如狂的日子。近来人们又多了一个新的去处,那就是位于唐人街旁的悉尼娱乐中心,里面不断传出掌声与喝彩声,原来是中国大马戏团正在此间表演。
  自中国大马戏团于去年12月26日在悉尼首演,至今已一连演出了近10场,但观者仍络绎不绝,热度不减,因此主办单位打算在原定的21场之外再加演7场。一个外来杂技团在一个城市一连演出这么多场次是很少有的。为探其奥妙,记者同观众一起走进了剧场。而一进场便被那浓郁的中华文化氛围所感染——悦耳的民族音乐,瑰丽的民族服装,令人眼花缭乱的龙腾狮舞,无不令澳大利亚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最叫座的是那些民族色彩鲜明的节目。在一张绿色天鹅绒桌上,只见一粉衣女郎腹部着地,四肢上引,手足鼻颏6处各顶着一摞4层酒杯,总数近百只,人在桌上翻转滚动,变换造型,整个如一盏不断转动的美轮美奂的水晶吊灯,观众不禁讶异叫绝,这个节目名叫“滚杯”。而“顶技”则是在鼻翼上高顶着三摞酒杯宝塔,并燃着十数支蜡烛。只见表演者缓步踏上一只底部半圆形不停晃动的滚椅,再登上立于滚椅之上的悬梯。全场一直鸦雀无声,观众无不为她捏着一把汗,直到她走下梯级,接过手风琴,奏起一首澳洲歌曲,全场才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压轴戏是武汉杂技团的排椅——十把椅子各只有两腿着实,斜着高高叠起,7名健儿攀缘而上,在椅背上凌空倒立,真是危若累卵。整个过程人们敛息屏声,心弦绷紧,生怕一声喘息即会令楼倒屋塌,一直到最后一人飘然落地,人们才松了一口气。
  坐在记者旁边的姑娘说:中国的杂技真令人惊叹!如不亲眼目睹,我是不会相信有报上说的那么好的。在门口验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她已看了好几遍了。问她为什么喜欢,她想了想说:中国的杂技和西方杂技不同,中国的表演根本不必借助于狮虎大象之类的动物,而全是人体技巧。这些节目都很难很险,但演员的动作却是那么地准确、利落,真难以想象。
  这个中国大马戏团其实是以上海杂技团为主体加上武汉杂技团和沈阳杂技团的部分优秀演员组成的,带来了一批诸如“花坛”、“顶碗”等在国际和全国杂技节上的获奖项目。马戏团于去年11月底到达澳大利亚后,已在纽卡斯尔市和布里斯班市演出了14场,所到之处都受到好评;此后还将到首都堪培拉、维多利亚州和南澳演出。它的成功,正如主办人托尼·巴伯所说,在于它的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格和超绝的人体技巧,这是不同于西方的马戏团的,它能吸引和征服西方观众的地方正在于此。
  马戏团此行正逢中澳建交25周年喜庆,联邦总理霍华德专门发来贺词说:中国大马戏团在澳中建交25周年时来访是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我相信它会在全澳受到热情的欢迎,并将为促进澳大利亚人民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加深对中国的文化的理解作出自己的贡献。可以说澳洲观众的反应完全印证了总理的祝福。
  (本报悉尼1月1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去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国际救援机构人员在肯尼亚加里萨以北三十五公里处的一个村落里为一位当地妇女取血样。一种未知怪病日前袭击了肯尼亚、索马里边境地区,造成数十人及大量牲畜失血死亡。国际医疗机构正在全力调查该病起因。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本成立3个新政党
  新华社东京1月4日电(记者刘文玉)日本3个新政党——“新党和平”、“黎明俱乐部”和“国民之声”今天正式成立。
  “新党和平”在成立大会上选举神崎武法为代表、冬柴铁三为干事长。神崎武法曾任原公明党国会对策委员长、邮政大臣、原新进党总务会长。冬柴铁三曾任自治省政务次官、原新进党政策审议会副会长和国会对策副委员长。“新党和平”共有37名成员,主要是原公明党系统的众议院议员。
  “新党和平”的基本政策是,推进“创造性的和平外交”和“坚持宪法的精神,贯彻专守防卫的原则,不承认日本行使集体自卫权”。
  “黎明俱乐部”共有18名成员。在成立大会上,白滨一良被选为代表,木庭健太郎被选为干事长。他们都曾担任原公明党副书记长。
  “国民之声”在今晚的成立大会上推选前总务厅长官鹿野道彦为代表。该组织共有18名成员。这3个新政党是在新进党分裂后成立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以色列外长宣布辞职
  新华社耶路撒冷1月4日电 (记者支林飞、戚德良)以色列外长利维4日宣布,他决定辞职,以抗议现政府提出的1998年度财政预算方案。
  利维在特拉维夫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由于内塔尼亚胡没有对他所提出的修改财政预算的一些要求作出答复,他将正式递交辞职信。他强烈指责现政府的预算方案大幅度削减福利开支,从而严重损害了社会低收入阶层的利益。他同时批评现政府在推进中东和平进程方面毫无作为,使其处于停滞状态。
  此前,利维曾要求政府在新财政预算方案中拨款3亿谢克尔(合8600万美元),用来解决日益严重的失业问题,资助现在面临困境的卫生保健福利制度,以及支持边远城镇的开发建设。
  以色列议会定于5日就1998年度财政预算方案进行表决,利维的辞职使预算方案能否通过成为疑问,以联合政府也面临解体的危险。


第6版(国际)
专栏:

  由于1997年9月和11月在埃及的开罗和卢克索市连续发生两起恶性恐怖袭击外国游客事件,埃及政府近日增加警力,在开罗市区和各旅游景点部署了大量荷枪实弹的警察,以防恐怖袭击事件的再度发生。上图为在埃及科普特教区旅游点值勤的警察。下图为开罗阿盟大街上警察换防。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以巴领导人将分别赴美会晤克林顿
  以色列总理府三日晚宣布,以总理内塔尼亚胡定于一月二十日赴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克林顿就中东和平进程问题举行会谈。与此同时,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宣布:阿拉法特主席也将于一月二十二日在华盛顿同克林顿就中东和平进程问题举行会谈。据悉,克林顿同内塔尼亚胡和阿拉法特在华盛顿会谈的中心内容将是以方在约旦河西岸实施第二阶段军事重新部署问题。


第6版(国际)
专栏:

  刚果民主共和国改组政府
  据刚果民主共和国国家电视台报道,卡比拉总统三日对政府进行了改组,使新政府成员增至二十三人。这次改组增设了两名国务部长,并接纳了两名反对派成员入阁。卡比拉在政府改组前说,这次改组旨在增强政府的管理能力,使其能够应付面临的各种挑战。


第6版(国际)
专栏:

  捷克新政府正式组成
  捷克总统哈韦尔二日在布拉格宫任命了捷克新政府成员。由托绍夫斯基出任总理的新政府共有十八名成员,其中新入阁的人数占一半。本届政府中有七名无党派人士,这是历届政府中少有的现象。以克劳斯为首的捷克原政府是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三十日被迫辞职的。托绍夫斯基二日在新政府成立后会见记者时表示,本届政府优先考虑的问题是,积极争取加入北约和欧盟,同经济犯罪行为作斗争,加快经济改革。


第6版(国际)
专栏:

  越南提升一批高级将领
  越南国防部三日举行了对一批高级将领的授衔、授职仪式。根据越南国家主席和政府总理的决定,国防部长范文茶由中将提升为上将。陶仲历少将任国防部副部长、越南人民军总参谋长,范清银中将任人民军总政治局主任,阮华盛少将任人民军总技术局主任,阮文沱大校任人民军总后勤局主任。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尔巴尼亚前领导人列希逝世
  阿尔巴尼亚前人民议会主席团主席列希一日晚在地拉那病逝,终年八十五岁。列希是阿尔巴尼亚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中的杰出人物。列希曾连续担任过十一届议员,并在一九五三年至一九八二年期间担任阿尔巴尼亚人民议会主席团主席(国家元首)之职。(据新华社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