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2月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巾帼园)
专栏:

  武汉家政服务挂起牌
  姚鹏 刘满园
  仅仅在不久以前,“巾帼家政服务员”的出现还使多数武汉市民感到十分新鲜。“就是当保姆,帮别人做饭、扫地。”他们曾经这样猜测这个职业。
  然而,几个月以后,他们却惊奇地发现,“巾帼家政服务员”们的服务已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97年,武汉市妇联针对中年下岗女工家庭负担重,技能单一,最需要就业却最难就业的特点,提出了向“家政服务”要饭吃的“巾帼家政服务行动”。
  方案提出,赞同的不多,怀疑的不少。为稳妥起见,市妇联决定先在万松园街搞个试点。今年年初,他们与区妇联和街道办事处一干人马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作市场调查,在两天内摸清了需要服务的家庭和愿意干家政服务的女工底数,然后便在全街发起了宣传攻势,在“巾帼家政服务队”正式成立的那一天,一上午便有20多户家庭签订了合同,聘请了下岗女工做钟点工。
  在市妇联的支持下,居委会巾帼家政服务点的“青青小饭桌”也挂牌开张,20多天里,前来就餐的孩子就达到38个。
  万松园街试点的成功后,武汉市妇联趁热打铁,举办了一个全市最大的再就业培训班——巾帼家政培训班,400名下岗女工学习了一个星期的烹饪、保洁等家政服务技能后,全部拿到了结业证书,成了家政服务行动的首批骨干力量。
  很快,各城区的家政服务队都纷纷挂起了牌。到7月份,全市共建队66个,点545个,有2502名下岗女工加入到家政服务员的行列中,一个依托四级妇联组织,由“市巾帼家政服务中心”、“区巾帼家政服务站”、“街巾帼家政服务队”、“居委会巾帼家政服务点”组成的四级网络初步形成。
  武汉市巾帼家政服务中心是全市所有家政服务队的“司令部”,它为家政队员们首先制定出了“五个统一”的硬制度,即“统一授牌营业,统一挂牌上岗,统一着装服务,统一收费标准,统一规章制度”,规定所有的服务队必须由“中心”统一授牌。必须有办公地点,有服务队员,有业务,有对外服务电话,每一名开展服务的队员必须由“中心”发卡认可后才能上岗,而发卡前还必须经过一系列体检、岗前培训和资格审查,全部合格方可通过。编制了18种规章制度及资料,对服务的各类型、各环节、各层面都进行了规范。为了加强反馈监督,各服务队都广泛散发了“巾帼家政服务联系卡”,公布了收费标准和各站及中心的投诉电话,对服务全程无管理人员在场的钟点工服务,“中心”还实行了根据顾客回执按质付酬的制度。
  据武汉市妇联介绍,他们目前已经着手把“巾帼家政服务行动”向信息化、网络化、实体化的纵深发展,由过去单一的钟点工服务发展为“入户式”、“网点式”、“流动式”三大系列,不仅直接上门为居民家庭服务,还要在居民区内开设酒店、洗衣店、小饭桌、小商品市场,设立流动餐车、小学生接送车、粮油杂货赔送车等服务项目,并在全市范围内实行联网。届时,用户只须拨通一个电话,服务便会迅速上门。


第7版(巾帼园)
专栏:

  下岗职工的贴心人
  唐南萱
  郭笑竹——一个普通的街道居委会主任,投身于“再就业”工作,倾心于下岗职工,短短3年间,多方安置300多名下岗职工,被群众誉为“下岗职工的贴心人”。
  “我就见不得他们掉泪”,快人快语的笑竹对下岗职工有一颗火热的心,区内哪家哪户有下岗的事,她亲自上门解决;区内有人找来了,她积极跑东跑西;哪人安置后不安心了,她主动做思想工作;哪人就业后收入不理想,她千方百计予以帮助;白天来了白天跑,晚上来了晚上忙,一心扑在了下岗职工身上。有一女工下岗后找到居委会,郭笑竹听完介绍,说:“中,马上安排。”可一连安排了4次,女工都没能坚持下来,郭笑竹再次给她安排在居委会三产。就是这样,靠一副热心肠感动了她,使她的择业观发生了转变,她对郭笑竹说:“我就在居委会干,哪儿也不去了。”还有一对小两口,因为要面子,双双下岗多日,却向邻居们谎称上班,实际白天躲在父母家中。郭笑竹听到后找上门去,小两口哭着诉说了一切,郭笑竹含着眼泪说:“国家有困难,咱们工人兄弟不能坐等啊。”解开了两人思想上的扣子,使他们愉快地从事了新工作。
  “境内的老百姓都是我的亲人,他们好了,我就高兴。”办事认真的郭笑竹对下岗职工有一颗真诚的心。一职工下岗后,经济上有困难,他想卖早点但又缺少本金,情绪不太稳定。郭笑竹得知后,主动找上门,拿出自己的500元钱和70多斤粮食,帮他渡过难关,这个职工感动地说:“我一个大老爷们儿,接您郭姐的钱,一定活出个样子来。”现在他的早点摊经营良好,还带动了一位工友实现了再就业。还有一位职工到居委会来开特困证,郭笑竹马上给了200元钱,说:“这点钱不多,你可以买个修鞋机器,干点个体。”郭笑竹对下岗职工安置不讲分内分外。有一家外地人下岗后来唐山谋生,找了许多单位都没办法,慕名到燕六居委会后,郭笑竹立即把4口人安排了,使一个家庭稳定了。为下岗职工做了多少事,帮了多少忙,郭笑竹自己也记不清了。
  “大事由党和国家来管,小事由我们去做”,作为基层负责人的郭笑竹,对安置下岗职工充满信心。她常说:“困难是眼前的,只要大家都努力,就会好起来。”过年时,她给下岗职工送去肉、鱼和大米,并给20多名下岗职工每人送一套三重保暖内衣,说:“三重保暖代表区委、区政府和全区22万人民,希望你们穿在身上,暖在心里。”为了安置下岗职工,几年来,燕六居委会先后创办了21个服务网点,并建立了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基地,同时和许多单位建立了用人信息联系点,不仅保证了境内下岗职工的全部安置,还安置了许多境外慕名而来的下岗职工。
  郭笑竹所在单位——唐山市路南区燕六居委会为此曾多次受到省、市、区领导的好评,并被破格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第7版(巾帼园)
专栏:心连心

  吴文英回“娘家”
  本报记者 夏长勇
  “文英回来了!”“文英回来了!”人们一下子拥了上来。一双双手紧紧握住,热烈地拥抱,激动写在他们饱经沧桑的脸上。
  全国政协常委、原国家纺织工业部部长、中国纺织总会会长吴文英同志,15岁时就到大成纺织厂(现在的常州国棉一厂)当纺织女工,解放后又长期在该厂担任领导工作,这里是她“纺织人生”的起点,她从这里开始,一步步走上常州市纺织工业局、市委及国家纺织工业部的领导岗位。她在担任我国纺织行业主要领导的15年里,挂念着家乡的纺织事业,更想念当年同是纺织女工的“小姐妹”。
  5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伙伴都已退休。但时间没有冲淡姐妹情谊,深情回首,往事依然历历在目。和吴文英一样,李琴芳解放前就进了厂,她父母早逝,家境贫寒,在那个“要一百条狗难,要一百个纺织女工易”的旧社会,她得了病资本家都不管,是吴文英等小姐妹,凑了钱,治好了她的病。解放后,吴文英一直关心着她,到北京当部长后还经常打电话问候,托人给她捎药。说起这些,老人激动地哭了。曾任中央委员、原常州市委书记的陈玉英同志,也是吴文英当年同车间的小姐妹,她深情地回忆说,吴文英受家庭影响,一解放就加入了青年团,并入了党,是小姐妹中最早参加革命的。在她的带动下,许多小姐妹走上了革命道路,不少人后来成了省劳模、全国劳模,许多姐妹还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这么多年来,文英一直是姐妹们的楷模和榜样。
  吴文英回“娘家”的消息在常州不胫而走。短短的4天里,每天都有几十个当年的姐妹、同事来到住地,看望他们的“文英”。印象中,吴文英永远都是他们中的一员。他们回忆说,在常州工作时的吴文英,总是一头短发,衣服上永远打着补丁,整日奔忙在工厂里。60年代调到纺织党委当领导后,她仍坚持住在工厂,和工人们一起下车间劳动。1963年将从华东纺织学院毕业时,她又两次打报告,要求不到机关当领导,而去工厂搞生产。回厂之初,为了检验在大学学到的理论,她一个车间一个车间、一个工序一个工序地劳动,连拆洗机器这样的男工干的活都抢着干,以致因劳累过度而流产。
  吴文英和身边的普通纺织女工结下了姐妹深情,历经半个世纪岁月的冲刷,醇香依然。退休干部郭菊芬是吴文英当年同厂的好朋友,她说:“文英是人品高于官职。”她对记者说,文英当上部长后依然保持着纺织女工的本色,从来不摆架子。她每年大年三十,都要给常州的姐妹们打个电话,有时还寄来贺年片。姐妹们到北京出差,吴文英总让她们住到自己的家里,和她挤一张床。老家有客人来,只要有时间,吴文英总是袖子一卷,亲自下厨房做饭。国棉一厂老同事居柏青的儿子,因耳朵生病在北京动了手术,手术后,吴文英马上把他接到自己家里,还亲自做饭,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今天老同事欢聚到了一起。一杯淡茶,几多浓情。人们围住这位纺织业的老领导,“文英”、“文英”亲热叫着。在这里,没有身份区别,只有信任、理解和祝福。兴致所至,几位老人放声歌唱,尽抒暮年豪情。年过七十的陈杏梅老人即席表演一曲“红扇舞”,用来“献给好姐妹吴文英”。“咱们工人有力量……”邻桌的老人拉起了歌,吴文英把手一挥,说:“我们纺织工人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全靠社会主义,我们就来一首《社会主义好》!”歌声、笑声阵阵响起,在场的年轻人也被深深地感染了。
  在常州的几天里,吴文英每天的日程都安排得满满的,先后考察了国棉一厂、二厂等几个国营纺织企业,还一连看了几个乡镇纺织企业。每到一个厂,她都召集厂领导开座谈会,了解情况,研究对策。国棉二厂是一个有着80年历史的老厂,70年代初,吴文英担任过该厂的生产副厂长。在工厂的基建改造中,她扛水泥、推板车,右肩上压出的一个肉瘤,至今还没消去。如今,国棉二厂破产,被大成纺织集团接收。吴文英担心的是二厂工人的士气受影响。在二厂,她拉着大成集团公司总经理陆秋美的手,一再叮嘱:“要抓住机遇,研究新的发展方案,再创辉煌。”陆秋美也是一位能干的女同志,为了公司的事费尽了心血,老部长的关怀,更增添了她经营好公司的信心。
  在国棉一厂,吴文英深入到每一个车间了解情况。细纱车间的一台细纱车前,一位纺织女工正紧张地落纱,吴文英抢前一步,双手灵巧地上下翻动,一个个缠满纱线的纱管落在她身边的红桶里。“吴部长还没脱工!”车间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附图片)


第7版(巾帼园)
专栏:心里话

  家政服务 一个新市场
  马利
  “家政”一词日益为人们所熟悉,而且日益成为一种职业为人们去从事,成为一种事业为人们去钻研。
  家政,说俗了就是家务。一提家务,人们就会想起柴米油盐酱醋茶,想起敬老侍小,想起洗洗涮涮,琐琐碎碎,婆婆妈妈。似乎家务离社会工作距离远,不如到大企业、大商场、大机关光彩,会被人高看一眼。
  其实,家务料理的好坏,关系着一个家庭生活质量的高低,间接或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工作。近些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许多家务工作变得社会化,像钟点工的出现,减轻了人们的家务拖累,同时也造就了一个家务工作的庞大市场。
  “家务”社会化,变成“家政”;从事家政工作,自然也就和在大企业、大商场、大机关工作一样,成为社会工作的一部分。
  家政工作的出现是一种社会需求,有市场;一批下岗职工,特别是女职工适时地被组织起来,占领这个市场。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值得赞赏。
  家务工作社会化,自然会给社会提出要求,诸如怎样使家政服务变得科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服务水准。这样,才能使家政服务的市场不断稳定和扩大。
  在国外,家政被视为一门科学。许多大学设有家政专业,系统地学习家政理论和家政操作,以提高家庭乃至全社会的生活质量。我们在组织家政服务时,也需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不仅是热心、周到,还要科学、文明,使家政工作者变成家政专家,成为提高人们家庭生活质量的顾问和助手。
  家政服务,前景广阔。


第7版(巾帼园)
专栏:妇女保健

  医学美学与美容医学
  艾民文
  随着改革开放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打破思想禁锢,对健康的要求也不仅限于无病无灾,而是要求身心健康,容貌及形体健美。除了服饰、化妆之外有时也要借助美容外科手术对容貌进行修饰。美容外科手术对人体的修饰是永久性的,万一不成功往往无法弥补。所以无论对受术者本身还是对美容外科医生都应该非常慎重。对美容外科手术应该有一正确的认识。
  人的眉、眼、鼻、唇、齿、耳等都是组成容貌的重要器官,即使这些器官每一个都很美,但对有的人来说却无法使人具有容貌的整体美感。这是因为容貌美不仅与单个器官的美有关,更重要的是这些器官相互搭配的结构美。所以有的人不管自身的条件要求做“欧式眼”、“高鼻梁”,或者拿着明星的照片要求做某人的眼睛、鼻子,这都是不对的。试想一张圆脸盘上放一个高耸尖挺的鼻子,小巧的五官配上宽宽的双眼皮会好看吗?
  通过美容外科手术是可以改善人的容貌、创造出美,但美容外科手术也不是万能的,不能脱离人的自身条件,随心所欲来进行修饰。比如中国人面部大多比较平坦,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成“欧式眼”,只有眼窝较深、眉弓及颧骨较高的人才能做出类似欧洲人的眼睛,也才能与整体协调。拉皮术可使面部皮肤拉紧、上提,使人的容貌变年轻,但并不能恢复皮肤的弹性。所以不可能去除因皮肤弹性减退而形成的细小皱纹。企图通过除皱拉皮手术恢复青春的想法也是不完全正确的。有些小说中往往有某某因意外伤害毁了容,经过整形后模样大变,比原来还漂亮这样的情节。这仅是文艺作品而已,现实中是不可能的。
  任何美容手术后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比如重睑术后两只眼睛总不可能绝对对称,有的人鼻头很肥大,修整后也不能非常纤小、秀气。美容外科手术后都有一恢复期,一般需要3个月至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在这一阶段会有一些不舒服、不自然、不适应。比如刚做完的双眼皮较宽较厚,因皮肤松弛做完眼袋成形手术后切口线近期内发红、较明显等等。对于这些问题都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能够战胜自我,不怕议论,耐心的等待其恢复,接受客观现实。
  相信经过几年甚至数十年的努力,优质生命体会成为人的基本需要,医学美的追求者将扩大到全社会成员。


第7版(巾帼园)
专栏:

  我国第一支民兵女炮排于1958年在山东长岛成立,先后36次火炮实弹射击,发发命中,16次参加省以上军事比武,次次夺魁。成立以来,获得贺龙元帅及罗瑞卿、杨得志、张万年、迟浩田等将军的接见与赞扬。黄卫国摄


第7版(巾帼园)
专栏:家庭广角

  我家老夏
  尹曙生
  在外面谈起老伴夏明聪时,总是称呼“我家老夏”。其实不少人叫她小夏。一来是因为她还不算很老,55周岁;二来她长得娇小玲珑,行动敏捷,说话很快,不像老人;三来她整天嘻嘻哈哈,爱和人说个笑话,聊天嗓门特别高,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不像老人那样庄重。
  我和老夏结婚35年来,相亲相爱,生活和谐美满,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她同我一样,性格开朗。她是个外向的人,心中藏不住任何秘密,喜、怒、哀、乐,及时地反映在脸上。这样我们就可以同享快乐同分担忧愁。尽管我们在生活的道路上也曾遇到过很多坎坷,最后都化险为夷,顺利度过了,精神上我们始终是乐观的。文革中我被打成反革命、她被当作黑五类,但我们从未悲观过,白天挨批挨斗,晚上回到家相依相偎。
  老夏性格开朗,口无遮拦,没有城府。容易和别人相处,到哪里也不孤独。她从参加工作一直到今年退休,从未和别人吵过架。30多年来我们搬过无数次家,与谁作邻居,也相处得非常融洽。
  老夏是家里义务宣传员,我们家无秘密可保。买件满意的东西、添置件家具,马上同事或熟人都知道。她要到哪里旅游,人未走,别人就知道了。有时我劝她不要自我宣传,她反问我:这又不是见不得人的事,怕什么?我哑然。是啊,怕什么呢?!
  性格开朗的人,感情也往往特别丰富。我们都把家看得很重,我们相互依赖性很强。80年代以来,我当了不大不小的官。我摒弃那些官场上的应酬,尽量和老夏呆在一起。我们或相携在林荫小道上散步,或在家中逗小外孙玩。
  我们有一女一儿。老夏对他们的学习抓得很紧。不苟言笑。整个初、高中,除春节三天,从不让他们看电视。儿子考高中时,正值我在中央党校学习,为了使儿子能考上重点中学,要求他每天放学即到她办公室做作业、复习功课,晚上陪他们学习。儿子到美国留学,临行前,老夏失魂落魄。她坐在旅馆的床上,不说话;谁要同她说话,她就哭。儿子坐到她身边,无言以对,不知说什么好;过一会他躺下来,头枕在妈妈腿上。老夏用手抚摸儿子蓬乱而又坚硬的头发,眼泪扑簌簌滴落在儿子的脸上。我劝她说,你别伤心,十几年来你不就盼望这一天的到来吗……无论我怎么劝,儿子登机时,她忍不住,泣不成声。
  儿子走了以后,她把主要精力用在带小外孙凝凝上。外孙成了她的精神支柱。我们俩已经退休了,她有精力做这些事。我退休后把主要精力用在“爬格子”上。老夏对我说,你能写点东西,灵感来自小凝凝,自从他出生以来,你每年能出一本书,过去可不是这样,为什么?我感到她说的话有道理。
  每当我写累了的时候,逗逗孙子,疲劳顿消。孩子的纯洁、天真、白璧无瑕,使我忘却了现实生活中那种种不尽如人意的东西,充满了对光明前途的期盼。


第7版(巾帼园)
专栏:

  了解自己 接受自己
  本报记者 董宏君
  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如何合理饮食?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锻炼身体?如何应付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何获得安全优质的性生活?如何健康地度过生育过程?如何对待更年期以后的生活?……所有这些妇女生命中离不开的问题,我们都可以在这部百万字的《美国妇女自我保健经典——我们的身体,我们自己》(简称《经典》)中找到答案。
  这部用18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400万册的巨著《美国妇女自我保健经典——我们的身体,我们自己》,经过4年的翻译,终于与中国读者见面了。28年前,一些美国妇女聚在一起,探讨她们最关注的健康问题。她们把各自的体会写成一本200页的小书,因为过去从来没有一本用女性眼光看自己的健康的书。这本小书很快成为畅销书,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到作者行列,经过6个版本的修订,至今成为百万字的大书。


第7版(巾帼园)
专栏:

  从农民到女画家
  不久前,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青年女农民陈修的农民画作品《春韵》在日本国艺书道院展出,获得第二届“中日书画精英邀请赛”银奖。
  陈修1988年起挥笔作画,至今创作各类农民画数百幅,有140多幅作品先后在亚、欧、美、大洋洲等20个国家展览和收藏。近年来,陈修面对改革开放的农村美景,把画笔触及农民的火热生活,作品有感而发,自然流露。作品《春韵》,静动结合,意境交融,画面充满朴实的艺术语言,赞美生活、歌颂春天,给人以悦目和谐的艺术享受。这幅画在“中日书画精英邀请赛”的500多幅参赛作品中获得银奖,为金山农民画增添了新的荣誉。
  图为陈修作品《除夕》,曾获中国农民画优秀作品展优秀奖。
  文字摄影沈永昌


第7版(巾帼园)
专栏:法苑

  案件合议 优势互补
  襄樊市法院、妇联联手撑起维权保护伞
  本报讯 湖北省襄樊市605地质队职工家属管用珍丈夫在外地出差期间突然病故,办理丧事期间6岁的儿子又不慎从没有护栏的楼顶坠楼身亡。管用珍要求单位解决亡夫丧葬费及小孩赔偿费,但因方式欠妥单位拒付。襄樊市法院、妇联联合设立的“婚姻家庭合议庭”经过反复调查核实做工作,使这一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11月3日,笔者来到襄樊市法院“婚姻家庭合议庭”,但见婚姻家庭结案登记簿上清清楚楚写着:第244件。该院副院长侯新建深有体会地说:“有了合议庭,一些棘手的案子好办多了。”
  担负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重要任务的襄樊市妇联和受理婚姻家庭案例的执法部门襄樊市法院领导提出,何不联手设个合议庭,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处理婚姻家庭案件中的复杂问题?双方一拍即合。去年5月,“婚姻家庭合议庭”正式挂牌受理案件。
  合议庭实现了妇联监督协调职能、思想工作优势与法院执法职能的优势互补,增强了妇联维权的力度和法院执法的透明度,提高了办案效率。今年7月,市劳动街居委会13岁的小学生李玉状告其父和继母,要求支付抚养费和教育费,法庭判决后仍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市妇联多次上门工作,李玉的抚养费和教育费终于得到解决。
  合议庭的成立,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去年曾在湖北省轰动一时的“10·18”女婴错抱导致一女婴死亡案,经过市妇联与市法院的不懈努力,终于圆满解决。这家医疗单位因玩忽职守成为被告,赔偿受害者吴捷、黄永刚夫妻各种损失共计9万多元人民币。吴捷夫妻在结案后专程前往合议庭感谢法律伸张了正义。(王稼田 胡立华 李万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