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1月9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决定部分解除对印巴制裁
  本报新德里11月7日电 记者李文云报道:据此间报道,美政府高级官员6日晚宣布,美国总统克林顿决定,将部分解除今年5月印巴进行核试验以来对两国的经济制裁,包括恢复美对印巴两国的投资及贸易促进项目等。在军火贸易及超级计算机等两用高技术的转让等方面仍未解禁,但印巴两国可获得美国信用及开发机构的准入。
  白宫官员说,美国部分取消对印巴的制裁主要是由于这两个国家已经宣布暂时不再进行新的核试验,承诺于明年9月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保证将加强对敏感材料的控制,加强对核技术与导弹技术的限制。
  本报伊斯兰堡11月8日电记者王南报道:昨天,巴基斯坦外交部长萨塔基·阿齐兹对美国关于部分解除对巴经济制裁的决定表示欢迎。他说:“这项决定将对巴经济产生积极影响,并向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在内的国际金融机构发出积极信号。”巴方还表示,希望“这一步骤成为全面解除制裁的先兆”。
  据悉,美国总统克林顿已于昨天致函巴基斯坦总理纳瓦兹·谢里夫,正式将美国关于部分解除对巴基斯坦经济制裁的决定通知给巴政府。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乌群众纪念十月革命胜利日
  新华社莫斯科11月7日电 (记者韦政强)俄罗斯各地群众7日举行游行和集会,庆祝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81周年。
  俄罗斯共产党、“劳动俄罗斯”以及其他左翼政党在莫斯科组织了游行和集会。游行队伍高举红旗以及列宁、斯大林的画像和写着“十月革命精神不可战胜”等字样的标语牌,从四面八方向市中心进发。国家杜马主席谢列兹尼奥夫以及久加诺夫、库普佐夫、雷日科夫等俄共和人民爱国联盟其他领导人也参加了游行和集会。左翼反对派在集会上提出了要叶利钦总统辞职等要求。当天,圣彼得堡等上千个城市和居民点也举行了各种庆祝活动,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据俄内务部估计,俄各地约有27万人参加了庆祝游行和集会。
  俄总统叶利钦也在当天发表电视广播讲话,呼吁俄公民牢记他两年前发布的将11月7日定为“和睦和解日”的命令。
  本报基辅11月7日电 记者于宏建报道:乌克兰首都基辅市数千群众今天上午冒着蒙蒙细雨参加了由乌克兰共产党、社会党、农民党等左派政党联合发起的纪念十月革命胜利81周年的游行和集会活动。游行群众举着红旗、标语牌和列宁画像,高唱革命历史歌曲。乌社会党主席莫罗兹、乌共第一书记西蒙年科在欧洲广场举行的集会上发表了讲话。集会结束后,许多群众还向位于市中心的列宁塑像敬献了鲜花。乌克兰其他各大城市今天也举行了纪念活动。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美舰黑海唱主角
  本报驻乌克兰记者 于宏建
  本月4日,一场为期10天的“海风98”多国部队联合军事演习在乌克兰南部黑海水域落下帷幕,其规模超过了去年同期在黑海举行的“海风97”军事演习。参加此次演习的有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希腊、土耳其6个北约国家以及俄罗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格鲁吉亚、乌克兰5个北约“和平伙伴关系”国。一支由28艘舰只、30多架飞机、24辆战车以及4400多名官兵组成的多国维和部队,就海上运输、作战及陆地救护、搜寻等科目进行了演练。此次演习被界定在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规范内,其脚本仍然以救灾、实施人道主义援助为主要内容。
  所有黑海沿岸国家能够悉数参加由美国在该地区操办的如此大规模军事演习,这表明美国对黑海地区的军事渗透已收到了明显成效。
  黑海地区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冷战中一直是美苏两国加紧争夺和较量的战略要地。原苏联曾依靠其强大的黑海舰队,控制着黑海地区的海上战略主动权,这一地区也自然被划入了其传统的势力范围内。然而,随着苏联的解体,黑海地区形势开始发生变化。国力衰落使俄罗斯对黑海地区的军事控制显得力不从心,而历时5年的黑海舰队划分不仅削弱了俄罗斯的海上军事力量,也给美国为首的北约对黑海地区进行军事渗透提供了可乘之机。美国以经济援助和政治利诱为主要手段,不断扩大对黑海地区的东欧和独联体国家的军事影响。
  几年来,美国不断与黑海地区国家举行各种名目的海上或陆地军事演习,同时慷慨地承担演习所需费用。尽管演习大多打着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的牌子,其主要内容也以维和为主,但美国以演习为名加快对黑海地区的军事渗透已既成事实。去年由美国和东道国乌克兰操办的“海风97”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曾激起拥有黑海水域最强大海军力量的俄罗斯的愤慨,俄罗斯以此类演习无助于地区安全与稳定为由拒绝参加演习,但这一举动并没能束缚美国巩固黑海地区既得利益的手脚。美国军舰今年访问乌克兰,首次驶入俄黑海舰队驻扎基地塞瓦斯托波尔港,实现了冷战后颇具象征意义的历史性突破。此间分析家指出,美国对黑海地区军事渗透频频得手,不仅为其限制和排挤俄罗斯在该地区的传统势力、推动北约的东扩进程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在战略意义上为美国解决里海石油通过黑海地区运输问题争得了主动。
  俄罗斯首次派两艘舰只参加“海风98”演习,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然而,俄罗斯把美国在黑海举行军事演习视为对俄利益挑衅的基本立场,并没有因此而发生变化。俄罗斯鉴于自己在黑海势力范围的争夺中处于下风,因此就其对策作了一些调整,由抵制转为参与。据认为,俄罗斯参与演习的目的在于,通过表明其对黑海战略地位的高度重视,制约美国对黑海地区的军事渗透。俄同时加强与乌克兰海军的传统联系,避免乌美军事合作过热。此次“海风98”演习仍以救灾为脚本,某种意义上也表明美国对俄罗斯的立场还是有所顾忌的。
  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美国及其北约“和平伙伴”国在黑海地区举行军事演习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乌国防部副部长比让在高度评价“海风98”演习后透露,乌美两国已决定明年夏末在黑海举行更大规模的“海风99”多国部队联合军事演习,演习地点可能定在塞瓦斯托波尔附近水域。尽管俄罗斯尚未作出明确反应,但可以预见,美国同俄罗斯在黑海地区的军事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还将继续下去。
  (本报基辅11月5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以搜捕耶城爆炸案涉嫌者
  本报开罗11月8日电 记者朱梦魁报道:据来自耶路撒冷的消息,巴勒斯坦民族自治机构的安全部门昨天在约旦河西岸地区采取大规模行动,逮捕了几十名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者组织的领导成员。
  这是自前天在以色列控制的耶路撒冷西区发生自杀性爆炸袭击事件后,巴权力机构采取的打击巴勒斯坦激进势力的重大行动。
  据报道,此次巴安全部门搜捕的目标包括涉嫌实施耶路撒冷爆炸事件或策划、资助这一行动的人员。
  在巴激进势力中间,圣战者是一个较小的组织。因此有关舆论认为,巴权力机构一举逮捕该组织的几十名成员足见行动规模之大。
  另有消息说,以色列军警昨天闯进耶路撒冷爆炸案肇事者之一、18岁的尤素夫的家,逮捕了他20岁的哥哥扎吉尔。以色列军警在搜查位于耶路撒冷老城边上的尤素夫家时威胁说,将要对罪犯所有的家人进行集体惩罚。与此同时,在制造爆炸案的另一名肇事者苏莱曼的家乡希拉·哈里西亚村,以色列军警昨天逮捕了7名巴勒斯坦人,其中包括苏莱曼15岁的弟弟。


第6版(国际)
专栏:

  李铁映在华盛顿访问
  本报华盛顿11月6日电 记者马世琨、张勇报道:11月2日至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率领中国社科院代表团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访问,会见了美国参议院临时议长瑟蒙德、新闻署署长达菲和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布热津斯基等官员和知名人士,参观了美国科学院、美国社会科学基金会和美国科技政策办公室等单位。
  李铁映向美国各界介绍了中国社科院的职能、作用及建院21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他指出,此次访问的目的是“研究别人,介绍自己,广交朋友,建立合作”。
  代表团还访问了乔治·华盛顿大学和马里兰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并与马里兰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
  代表团于6日离华盛顿赴纽约继续访问。


第6版(国际)
专栏:

  今年11月7日,是俄十月革命81周年纪念日。这一天,一些俄左翼政党和许多莫斯科市民以各种方式纪念这一历史时刻。图为人们络绎不绝地来到列宁墓敬献花圈。
  新华社记者 胡海昕摄


第6版(国际)
专栏:述评

  德新领导人接踵访波
  本报驻波兰记者 朱富贤
  继10月29日德国新上任的副总理兼外交部长菲舍尔对波兰进行6小时匆匆访问后,11月5日,德国新总理施罗德再次来波,进行了差不多也是6个小时的短暂访问。访问期间,施罗德同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总理布泽克和波兰最大的政党领袖举行了会见。从会见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来看,双方谈到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波兰加入欧盟的问题。人们不难判断,波德两国在这个问题上出现了歧见。
  10月29日,波兰外长盖莱梅克曾在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上撰文,要求28日刚刚成立的德国新政府廓清对欧盟东扩、尤其是波兰入盟问题的立场和看法。10月24日,施罗德总理在维也纳举行的欧盟首脑特别会议上明确表示,考虑到目前申请入盟国家在法律、社会、经济诸方面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欧盟东扩比原来的设想要“困难得多”,并提醒申请入盟的国家,不要抱急于求成的“错误幻想”,而应该扎实地从事同欧盟标准相“接轨”的艰苦工作。
  在今年10月德国议会大选中,经过16年“卧薪尝胆”的德国社民党夺魁,与绿党联合上台组阁。以右翼势力为主干的波兰“团派”政府一直密切注视着德国新政府的内外政策一切“新动向”。施罗德上面的一席话,显然引起他们的疑虑。在上届德国政府执政时,科尔总理曾许诺,波兰可望在2000年完成入盟的准备工作,而在2003年争取画上“句号”。如今,德国新政府发出了“模糊的信号”,令波兰人疑窦丛生,是否社民党上台将改变基民盟的外交政策?
  近年来,波德关系基本平稳。在欧洲一体化、构筑地区安全机制、欧洲与经济全球化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上,波德两国都有相同的利益和观点。数十年来,德国在欧洲融合的进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波兰也把德国视为波兰入盟的“辩护律师”。所以,波兰十分重视波德关系。从另一方面看,德国新政府上台就明确地宣布,完成欧洲一体化进程符合德国的“最高利益”。没有波兰参与,要完成这一进程,是很难想象的。从施罗德访问波兰先于访问俄罗斯就可以看出德国对波兰的重视。但这不等于说,在具体的事务中,波德两国利益没有冲突。如波兰担心德国人在波兰境内大片地购买前德国地区的土地,这可能导致出现德国人的“飞地”。而德国则担心廉价的波兰劳动力来冲击自己的劳务市场。此外,德国深知欧盟内部改革的艰巨性。如果提前接纳新成员,这将增加欧盟内部改革的复杂性。很明显,德国新政府领导人在短短的7天中,接踵访问波兰,具有“解释”和“澄清”自己立场和观点的使命。
  在访问时,施罗德和菲舍尔都重申继承上届政府的外交政策。与此同时,他们都毫不例外地明确指出,在入盟问题上,波兰应该采取“现实主义”的态度,不能对东扩进程寄予“过高的”期望,还需要克服在许多方面的困难。他们都不愿意提出波兰入盟的具体的时间表。而波兰却对德国明年担任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寄予厚望,希望德国加速欧盟东扩的进程。
  此间舆论认为,德国新政府在欧盟东扩的问题上,不会作出不切合实际的许诺,但是,在推动朝这一方向发展方面仍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德国的东欧政策不会改变。
  (本报华沙11月6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哈比比总统表示
  印尼将严厉打击暴力活动
  新华社雅加达11月8日电 (记者赵金川、麦棠源)印度尼西亚总统哈比比7日在此间表示,印尼政府将采取严厉措施对付各种形式的恐怖暴力活动。
  哈比比是在听取了印尼第二届伊斯兰教徒代表大会宣言报告后作上述表示的。印尼伊斯兰教徒代表大会在宣言中敦促政府解决包括5月骚乱在内的一系列侵犯人权事件。宣言认为,侵犯人权的暴力活动造成了包括穆斯林在内的各阶层人士的大量伤亡。
  近来,随着11月10日印尼人民协商会议特别会议的临近,印尼威胁社会安全的暴力事件明显增加,引起了人们的恐慌。为此,哈比比要求各地负责安全的部门提高警惕,严加防范。他表示政府将不惜一切代价严惩威胁每一位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的暴力活动。


第6版(国际)
专栏:

  对杀害前总理案
  孟加拉国一法院作出判决
  新华社达卡11月8日电 (记者潘云召、郝福生)孟加拉国达卡地方法院8日对前总理穆吉布·拉赫曼被暗杀一案作出判决,被起诉的19名犯罪嫌疑人中有15人被判死刑,其余4人被判无罪。
  穆吉布·拉赫曼是孟加拉国1971年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理,在1975年8月发生的军事政变中被暗杀,同时遇难的共有26人,其中包括他的妻子、弟弟和3个儿子。他的两个女儿因事发时不在国内而幸免于难,其长女谢赫·哈西娜现任孟总理。
  在该案中共有24人受到指控,其中4人因已死亡被免于起诉,6人被逮捕,14人潜逃国外,1名嫌疑犯在被捕后又被释放。
  孟历届政府均未对暗杀拉赫曼一案进行过审理。谢赫·哈西娜领导的人民联盟在1996年6月上台执政后,人民联盟议员占多数的第七届议会于当年11月废除了《赦免法案》,才为审判此案铺平了道路。该案的审理工作自1997年3月开始,在一年多时间里,法庭对约450人进行了听证调查。


第6版(国际)
专栏:

  金里奇将辞去美众议员职务
  新华社华盛顿11月7日电 (记者范颂九)美众院议长、共和党领导人金里奇继6日宣布不再谋求连任议长后,7日宣布他还将辞去议员职务。
  据报道,金里奇在家乡佐治亚州宣布他的决定时呼吁共和党加强团结,把目光投向2000年的大选。预料金里奇将于明年初106届国会就职前辞职。
  金里奇在几天前的中期选举中刚刚竞选连任众议员。如果金里奇辞职,其选区需经佐治亚州州长批准举行特别选举,以填补空缺。
  共和党议员已经在下届众院议长人选问题上在党内展开竞争。在金里奇6日宣布不再竞选议长前,众院拨款委员会主席利文斯顿宣布将竞选下届众院议长。来自加利福尼亚州的众议员克里斯托弗·考克斯也已开始竞选活动。竞争者还可能增加。同时,众议员拉尔亨特已宣布将竞选众院多数党领袖一职。
  美国总统克林顿6日得知金里奇不再谋求连任后表示吃惊,他在一份声明中称金里奇是“值得尊重的对手”。但众院民主党领导人格普哈特则说,国会共和党领导人的失败在于他们不关注民众关心的问题。


第6版(国际)
专栏:

  11月7日,美国首都华盛顿气温骤降,令露宿街头的无家可归者处境更加艰难。图中这名流浪汉只能靠从下水道冒出的热气取暖。据对美国29个城市进行的统计,无家可归者人数近13年来持续增加,仅在华盛顿每日就有200名无家可归者在街头露宿。新华社记者 刘宇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德基民盟选出新领导班子
  据新华社波恩11月7日电 (记者刘钢)德国最大反对党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7日在这里召开了第十一届党代会,选出党的新领导班子。
  基民盟议会党团主席沃尔夫冈·朔伊布勒当选为党的主席,德国前国防部长吕厄、前劳工部长布吕姆、巴符州文化部长沙范和基民盟下萨克森州党主席武尔夫当选为党的副主席。秘书长是原德国东部地区梅—前州的基民盟主席、德国前环境部长默克尔。与上届领导班子相比,基民盟新的领导层中出现了三个新面孔,而且领导成员也明显年轻化。
  在这次党代会上,与会代表还一致推举上届联邦总理、已连续25年担任德国基民盟主席的科尔为基民盟的名誉主席。
  基民盟连续执政16年后,在今年大选中失利,成为德国目前最大的反对党。对此,新当选的基民盟主席朔伊布勒在讲话中说,此次该党大选失利并非是党的政治方针有误,而主要是没有掌握好如何在现代福利社会条件下进行改革的策略。因此朔伊布勒强调,基民盟的政治路线将不作调整,即党的政治方针将既不左偏,也不右移。
  科尔在大选后便表示不再担任党的主席。7日,他最后一次作为党的主席在致党代会开幕词时指出,基民盟和基社盟联手在德国战后执政36年,它们对德国20世纪下半叶历史产生的影响,德国其他任何一种政治力量都无法与之相比。


第6版(国际)
专栏:

  塔政府军平息叛乱
  据新华社莫斯科11月7日电 塔吉克斯坦政府军6日平息了一场由胡多别尔德耶夫率领的反政府武装在列宁纳巴德州首府胡占德发动的武装叛乱。
  目前,除叛军关押被劫人质的老城堡外,胡占德市、该市卫星城奇卡洛夫斯克,以及当地奇卡洛夫斯克机场均已被政府军收复。
  据莫斯科媒体报道,4日凌晨,由塔吉克斯坦原快速反应旅旅长胡多别尔德耶夫率领的上千名反政府武装分子向塔总统卫队、国防部和内务部部队在胡占德附近的驻地发起进攻,占领了包括胡占德市警察局、奇卡洛夫斯克卫星城和奇卡洛夫斯克机场在内的大部分战略要地,连接列宁纳巴德州与塔首都杜尚别的主要公路干线也被叛军封锁。
  5日,塔政府从杜尚别调来增援部队,向叛军发起反攻,收复了上述被占地区和战略要地,控制了胡占德通往杜尚别的主要公路运输线。目前,政府军已包围了叛军在距杜尚别160公里处的一个主要据点。其他零散叛军正逃往乌兹别克斯坦边境。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背景

  法国的塞尔维亚情结
  ——布乃尔间谍案背景评述
  本报驻法国记者 马为民
  10月31日,法国逮捕了被控向南斯拉夫提供北约情报的军官布乃尔。这桩间谍案使法国处境尴尬,同时也再次表明,北约内部关系比外人所看到的要复杂。
  今年10月间,北约因科索沃局势向南斯拉夫施压,并发出了空中打击的最后通牒。就在双方剑拔弩张之际,布乃尔向南斯拉夫提供了北约的重要情报。
  11月5日的《世界报》报道说,布乃尔在接受调查时对所提指控供认不讳,并且讲述了事情的全部经过。今年7—10月,他在布鲁塞尔同南斯拉夫的一个“外交官”有过4次接触。对方询问北约将出动的飞机数目、攻击目标、首次打击日期、在科索沃部署地面部队的考虑以及法国的态度,布乃尔一一作了回答。他承认:“我觉得我提供的回答80%是真实的。”他还向对方提供了北约一份有关空中打击的秘密文件的复印件。布乃尔说,他是背着文件的合法持有人复印的,事后未报告上司,纯属“个人行为”。
  皮埃尔—亨利·布乃尔现年46岁,是著名的圣西尔军校毕业生,参加过海湾战争,后进入法国快速反应部队。两年前,他因在波黑服役出色受到书面嘉奖,后获得荣誉军团勋章。案发时,他在布鲁塞尔担任法国驻北约军事代表团办公室主任。
  据报道,法军内部对此案议论纷纷。因为10月间,正当法国航空母舰“福煦”号满载战斗机向亚得里亚海全速挺进之时,布乃尔却向对手提供了足以置己方的飞行员于危险境地的情报,简直不堪设想。不过据报道,布乃尔提供情报与金钱并不沾边。法国反间谍机构在分析其行为动机时使用了“同情塞尔维亚国家”、“对平民的人道主义情感”等提法。据说,布乃尔认为,“塞尔维亚是一个世界阴谋的受害者”,所以甘愿为之效力。他的辩护律师11月3日声明说,布乃尔的行为是出于“人道原因”。显然,这些说法大体吻合。
  《解放报》援引一位将军的话说,他本人遇到几个军官,他们赞同布乃尔少校的想法。该报还认为,法国军界、政界和外交界存在一股同情塞尔维亚人的情绪,而这主要源于法—塞传统关系。在本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中,塞尔维亚都是法国对德国作战的盟国。法国对90年代初南斯拉夫的解体不悦,曾抱怨德国率先承认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而导致了南的解体,并且酿成了巴尔干当前的局面。1994年底,法国的“核威慑理论”之父、著名退休将军加卢瓦在给波黑塞族领导人卡拉季奇的信中这样写道:“……我这个八旬老人,再也不能跟您的战士站在一起,以表达我的国家的感激之情,您知道我是多么遗憾。”这封信当时在南斯拉夫报纸上刊出后,引起过巨大反响。法国军队在波黑维和时,常受到“袒护塞族”的指责。
  1995年,波黑塞族将联合国维和人员扣为人质,法国对塞族的态度从此趋向强硬,但军队中同情塞族的情绪依然存在。同年12月,法国被迫召回其驻波黑维和部队的司令,原因是他公开批评“代顿协议”,说它使塞族平民“不得不在离乡背井和棺材之间选择”。去年,前南国际法庭的检察长阿尔布尔公开说:“战争罪犯在法国负责的地区感到绝对安全。”今年夏天,《华盛顿邮报》又指责法国一位高级军官把北约逮捕卡拉季奇的计划告诉了卡拉季奇本人,但为法国所否认。
  其实,在北约内部被怀疑跟南斯拉夫划不清界限的不止法国一家。例如一周前,希腊也被指责向贝尔格莱德提供了北约情报。希腊对此已予以否认。
  布乃尔间谍案使法国颇为难堪。难怪法国有几家报纸起初一再强调,此案是法国自己破获的。但《世界报》说,首先怀疑到布乃尔行为的并非法国,而是美国。是美国提醒了法国,法国有关部门才采取行动。4日,法国国防部长里夏尔则说,是他的情报顾问发现了此案的“最初迹象”并报告了他本人,随之展开调查。同日,正在荷兰访问的若斯潘总理说,向南提供情报是“犯罪”,法国政府的行动不为“好恶之情”所左右。
  在北约总部,有人幸灾乐祸,奚落法国。不过,负责官员则是众口一词:布乃尔是个“自由电子”,此乃“个人行为”,小事一桩。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强调说:“法国从10月19日就告知了我。法国对布乃尔事件处理得很好,此事不会有严重后果。”可是,事情闹到秘书长、总理等出面表态,也不能说太小。近年来,有人把人文情感倾向列为国际政治中的重要因素,布乃尔案似乎为这种说法提供了一个佐证。
  (本报巴黎11月5日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