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1月5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文化)
专栏:

  “三人行文丛”以情动人
  人们习惯上认为,散文的主要价值、甚至唯一价值在于其文学性。但近年来出版的一些新锐人士的散文集则表明,社会认知已悄悄提升为散文的首要功能。光是造句造得好,绝不是好散文。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在文学热总体降温的背景下,散文集却开始畅销起来。东方出版社最新推出的“三人行文丛”就是一个样本。廖自力主张散文与经济学、哲学、民俗学、历史学、科学联姻,并在《灵肉之悟》中身体力行。曾铁柱的《神圣情感》关注的是六十年代人,关注他们在社会遭重创但又面临转机和新生的特殊岁月里如何寻找精神家园。萧悟了的《独处幽默》中涉及历史题材的作品清新可读,如评价清代风流才子李渔:他不伟大,但是可爱;伟大有时只是一种包装,可爱却是天性;平凡读者可能更愿意接触“可爱”。(京扬)(附图片)


第11版(文化)
专栏:一得之见

  出版发行呼唤代理制
  徐东生
  图书发行体制的改革实施多年,从整体上看,我国的图书流通渠道已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单一模式发展成为多渠道体系。但从出版社的具体情况看,一些出版社不习惯也不善于同时开辟社办发行的多种发行渠道,从而使图书丧失了与更多读者见面的机会。因此有必要结合国际潮流和我国目前的情况,提出一些出版社扩大本版图书发行的设想。
  省级新华书店建立新型产销关系
  近年来,省级发货店已开始结束体制转轨时期的彷徨与徘徊,走上了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之路。目前,全国各省级新华书店都在筹建图书批销中心,省图书批销中心发行能量大、辐射功能强,货款回收也较方便。并且省级店因长期担负一省(市、区)范围内新华书店的管理职能而对基层新华书店有着较大影响力。因此,开通了省级店的渠道,实际上就拥有了一个省(市、区)范围内的新华书店网络。可以说,出版社与省级店以市场为纽带再度携手,其前景将是十分光明的。
  目前,中国地图出版社已与十多家省新华书店建立了代理关系,紧紧依靠省级店发书。中国和平出版社委托浙江省店代理该社出版物在浙江全省及邻近省份的发行业务,还准备在西北地区也选择一家省级店作为覆盖整个西北地区的中间代理商。接力出版社、知识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分别将各自的重要图书交由北京发行所、湖北发行集团总代理发行。
  地市级新华书店担当发行辐射中心
  辐射功能强的地市级新华书店,往往处于市场较发达的地区,与这些地区书店建立区域代理关系,能有效消除本版书的市场空白点,扩大本版书发行范围。如四川绵阳市新华书店,一九九五年自身销售已突破一个亿,加上周边地区书店的销售额,已构成一个较发达的市场,若出版社与其建立代理关系,将本版书通过绵阳市店向周边地区辐射,对于开发该地区的本版书市场将是非常经济而又十分有效的。
  目前,一些出版社已开始实施这种渠道开发战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到一九九六年八月底止,已经与全国的十二家地级市店签订了二级批发代理关系。待条件成熟时,该社准备再签约第二批、第三批代理商。建工出版社在全国各省会城市选择国有二级批发单位建立本版书代理发行站,并通过这些站建发行网点近三百家,以连锁方式运行,以此构成了本版书全国发行的专有网络。
  在图书批发市场寻找代理人
  近几年来,各地批发市场建设已取得了很大成绩,出现了一大批规模大、辐射能力强的大型批发市场。如沈阳的北方图书城、浙江的杭州图书城、北京的金台路图书批发市场、上海的沪太路市场等等。以北京朝阳区的图书批发市场为例,目前每年经该市场批销的图书已突破十亿元,不仅北京市千余家书刊经营者中有百分之九十要从该市场进货,而且还能往河北、东北、山西等地辐射。如果出版社的图书能通过该市场寻找代理人或自己设点,进行图书批销,对于该社图书在华北市场与东北市场的开拓是很有意义的。
  此外,还可通过超级市场、商业连锁店销售图书,以及组建读者俱乐部等各种形式,多方开拓图书发行渠道。


第11版(文化)
专栏:创维电视杯电视与我们征文 大家谈

电视:家庭的“闯入者”?③
  夜幕降临,男人们饮几杯清茶,女人们磕几把瓜子,一家人簇拥在电视荧屏前——
  每当夜幕降临,劳累了一天的人们终于清闲下来。男人们肚子里倒下几杯清茶,女人们嘴里磕了几把瓜子,一家人在电视荧屏前开始了他们的梦想。这是一段轻松而温馨的时刻,这是一种弥足珍贵的享受。为此,我们得感谢电视。是它,让我们有机会共叙人间亲情,同享天伦之乐。
  西宁84906部队 何良
  母亲从山村来到县城儿子家,备感寂寞,儿子、媳妇就轮流陪她看电视——
  母亲在一个边远的小山村里生活了几十年,是一位典型的农家妇女。她从没有上过学,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也听不懂普通话。我大学毕业结婚育儿后,把母亲接到了我们居住的县城。没过几天,刚来的新鲜感就消失了,母亲感到无聊、寂寞。于是,每天吃完晚饭、忙完家务后,我就陪着母亲一边看电视一边给她详细地讲解正在播出的故事情节。有时,我出差或忙不过来,妻子也会主动帮助母亲看电视。就这样过了三年,母亲也能看懂电视里面的内容了。但是,我和妻子都认为这条“家规”不能改变。因为通过陪母亲看电视,不仅增强了我们的母子亲情,而且人们常说的婆媳矛盾在我家也从未发生过。已上幼儿园的儿子每天放学回家,一进门就亲亲热热地缠着奶奶讲电视里的事情。看来,电视在我家是增进亲情的纽带。
  江西省兴国县 凌传昌
  那一晚,仿佛是个机缘,因为没有电视可看,我便多了一次亲近父母的机会——
  自从家里有了电视,看电视成了晚间的主要“节目”,全家人不再像过去那样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家里人对节目各有自己的偏好,彼此的意见很难统一。争论的结果常常是父母早早地睡了觉,弟弟不达目的不罢休,每天非看到那个熟悉的播音员微笑着说再见不可。
  工作第二年后回家,新年前几天突然发现电视机有了故障。吃过晚饭,难得相聚的一家人坐在客厅里聊天。父母耐心询问着我在他乡的感受。一年不见,尽管每次在电话中他们总是告诉我身体还好,但我还是感觉到爸爸老了许多,还有妈妈,不知是先前操劳过度,还是太胖的缘故,心脏愈发地不好。谈话间,又讲到了去世不久的爷爷奶奶,一时间大家沉默不语。倒是小外甥女很快忘了看不成动画片的不快,高兴地满屋子蹦来跳去。那一晚,仿佛是个机缘,因为没有电视可看,我便多了一次亲近父母的机会。第二天,电视机修好了,生活又恢复如初。北京 施芳
  以前与人在一起无话可说,为寻找话题,就把看电视作为一门“功课”——
  我的性格内向,以前不善言词,与人在一起无话可说,因而朋友甚少,更谈不上与人深交了。自从迷上电视后,我把每天晚上看到的内容都记在脑子里。与人在一起时,电视内容就成了话题。由于不会涉及周围人的长短,所以说起来没有顾虑,天南地北,信口开河,开心极了,气氛非常融洽,在不经意中彼此沟通了思想。因为我的话题越来越多,说起来又很有逻辑性、趣味性,朋友都认为我知识面广,都乐意与我交往。我现在有了不少知心朋友,这不得不感谢电视对我的帮助。
  湖南 曾文轩
  总觉得小时候的乡村比现在热闹得多,因为那时候没有电视——
  我的童年时代没有电视。我的家在皖北农村,小时候我根本不知道电视是什么东西,只清楚地记得许家老爷子花白的胡子、张家阿婆的小脚,以及他们讲的充满神奇色彩的故事。那时候,夜晚的天空总是蓝的,月亮总是无比的皎洁,我们除了听老人讲故事外,还有许多自娱项目:全村一般大的孩子经常聚在一起捉迷藏,村头村尾、水上陆上、草垛后、树林中,到处都有我们的身影。白天里的花样就更多了:夏天里在一起戏水,到芦苇荡里掏鸟雀的窝;冬日里冰雪大战,在雪地里捉野鸡、野兔……我总觉得我们小时候的乡村比现在热闹得多,不会像现在的孩子们总窝在各家的电视机前看动画片,弄得村子里静悄悄的,总让人觉得有点不正常。
  华东政法大学 梁云
  吃饱喝足,我和妻子便开始了抢频道大战——
  每天晚上,电视中的新闻联播伴随着锅碗瓢盆交响曲开始“工作”。吃饱喝足,我和妻子便开始了抢频道大战。电视节目换来换去,及至哈欠连天才发现——我们竟从没看过一个有头有尾的完整节目。电视给我和妻制造了矛盾,成了不可饶恕的“第三者”。蓦然回首,我俩之间的交流因为有了电视而变得那么少!关了电视,我才发现,二人世界的温馨其实远胜过电视节目的鼓噪。
  河北省宣化交通局医院 顾春军
  父亲不肯给家里的电视安装外接天线,可是就要上初中的女儿能理解这片苦心吗——
  女儿从小就爱看电视,上小学的时候还考入儿影厂的表演班,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中曾闪现过她的身影,我也为此骄傲。可就是这电视也使我和女儿之间有了隔阂。
  女儿快上初中了,可看起动画片来还是那么津津有味,尤其令我烦的是她最爱看那磨磨唧唧的港台电视剧,一集接一集没完没了,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看到这种情况,我当机立断,家里的电视机不安装外接天线,女儿对我很有看法,但我就是没商量。别人家的电视能看30多个频道,而我们家只能收到中央台,而且看什么都是双影,有时干脆有声无影。有几次气得女儿关电视睡觉,她还偷偷地哭过。每当这时,我心里也不是滋味。
  我也曾觉得这样做对不起女儿,就许愿说:“等你考上大学,我一定换个大电视,让你看个够!”女儿无言,不知是她麻木了,还是理解了爸爸的苦心了呢? 北京小庄 王树森
  爬楼梯时,望着一扇扇防盗门,里面传出电视声,总感觉心里空荡荡的——
  听过这么一则笑话,讲有人看见隔壁的夫妇在搬家具,就上前问候:“欢迎你们住在这里!”而这对夫妇答道“谢谢你,我们要搬走了,我们住在这里已经两年啦。”大笑之余,我细心思量,怪事不怪。邻居们白天工作忙,晚上又总是同家人在一起看电视,难得见一次面也只是打打招呼而已。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失去与邻里的交往,无异于住在一个个孤岛上。有时回家晚,爬楼梯时,望着一扇扇的防盗门,里面传出电视声,楼道里空荡荡的。当时,我觉得好像一台机器按预定的程序走回自己的空间,而其他的空间是那么陌生。邻居之间如此,朋友之间也只是逢年过节时偶尔走动走动。拜访时,看电视、谈电视是难免之事。有时碰上好节目,则干脆只看电视就是了。与其说是看朋友,不如说是看电视。
  人与人之间的情谊需要彼此呵护,才会长青不老。而如今电视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空闲时间,留给亲人、友人交流的机会则少得可怜。友情在渐渐褪色,更甚时,也许有一天会发现它已面目全非。一位友人,我们是棋友也是密友,分房前常在一起下棋、聊天,但分房后就很少来往了,虽然他在7层,我在4层。而我们各自晚上的生活方式就是看电视。一次中秋节,打电话给他,仅说了两句:“节日好!”“还下棋吗?”下面不知说啥好,便匆匆挂了电话,当时的感觉真难受。
  西北大学 韩军民


第11版(文化)
专栏:

  揭示当代影视社会背景
  ——尹鸿与他的影视文化观
  远婴
  80年代后期文化研究的兴起为中国影视批评带来两种现象:一是批评队伍学院化,一批机敏的学人介入影视,他们的理论兴趣由经典文学作品转向作为大众传播媒体的影视;二是批评方法学理化,批评者试图从叙事、快感、生产、消费等多种角度阐释影视的社会文化效应。青年学者尹鸿和他的专著《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影视文化》正是这两种转变的双重代表。
  作为国内首批文学博士,尹鸿毕业后在北京师大艺术系影视专业任教,同时成为一名出手敏捷的影评人。他凭借扎实的理论背景,力图对当代影视现象作出独特的描述。
  由符号学肇始,电影理论研究经历了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后现代、后殖民等种种思潮的洗礼,它不仅使批评者可能在国际文化背景下反思过去,而且将中国当代经验的表达直接融入世界理论思潮。在电影理论现代化过程中,尹鸿显然是个身体力行者。他的意识形态批评之于《青春之歌》、精神分析之于《芙蓉镇》、后现代主义之于游戏电影,都独到犀利。
  从80年代以来,电视悄悄取代电影而逐渐成为对大众影响最大的媒介。敏感的尹鸿很早就开始介入电视评论。在《电视与生态污染》、《文化生态意识》的章节中,他以毫不掩饰的批判态度抨击电视与商业的交换,节目的复制性对创造力的消损,并借爱因海姆之口重述电视的负面效应:“电视是对我们的智慧所提出的新的严峻考验。如果我们成功地掌握了这一新兴的媒介,它将为我们造福;但是它也可能让我们的心灵长眠不醒。”
  在这本关于90年代中国影视文化的著作中,我们几乎看到了世纪末中国屏幕上所有富于政治、文化或艺术意味的影视作品名单:从第五代到第六代,从艺术片到商业片,从《渴望》到《北京人在纽约》,从《李大钊》到《杨家将》,作者的批评似乎触及了影视创作的各种类型。尹鸿的评论不局限于作品本身,却侧重揭示其中隐含的社会文化背景,而这一特征恰恰是新旧理论的分界点。
  当代影视批评者往往怀有两个愿望:改造旧有影视评论话语,与国际理论方法接轨。在探索的漫长时间中,我们需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工作。《世纪转折时期的中国影视文化》一书和它的作者已经作出了表率。


第11版(文化)
专栏:

  河南浚县城关乡农民张永彬(上图)在竹木上雕刻大千世界,被誉为“小神刀”。其作品形神兼备,《荣国府》(下图)获1998年首都艺术博览会特别优秀奖。 新华社记者 赵鹏摄


第11版(文化)
专栏:专家谈

  约束电视
  有人说,厨房是家庭物质条件优劣的集中体现。我愿意相信。无疑,现代科技在其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与之对应,我认为,休闲和娱乐方式是精神生活水准高下的集中体现;而遗憾的是,它同现代化没有直接的联系。
  古典时代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休闲娱乐手段:象棋、围棋、桥牌、足球、小说、麻将,以及成人间的聊天侃山和儿童间的种种游戏。归功于现代社会的拿得出手的新型娱乐方式少得可怜。最主要的两项是旅游和电视。旅游增长见识,愉悦身心,当然好。无奈现代社会将游客们吸引和束缚在少数景点上,丧失了对真实的风土人情的体验和感受。电视更一言难尽。
  电视无疑有其优点、优势和积极作用,不然它不能侵入和挤压传统游戏的地盘。但当它成了现代人的第一消闲娱乐方式时,我们发现问题严重了。传统娱乐方式几乎统统是人际的,是参与性的,它沟通和促进成人间的情感交流,开发和助长儿童健康性格的形成。而看电视是独自的(即使几个人一同看,也殊异于他们间的打球、下棋和聊天),被动的,消极的,旁观的,甚至移情和虚假的。我不是说电视节目的内容不好,电视的内容自有高下优劣之分。而是说,这种被动的独自观看的方式如果在人们的闲暇中占据了压倒优势,于人们身心没有好处。
  传统娱乐方式不仅是被电视打败的,它更是被变迁了的整个外部社会环境打败的。独子与社会安全感的下降使孩子失去了游戏伙伴,龟缩在家庭中;工作紧张使成人在闲暇放弃了需要智能和体能的游戏,只求松弛;电视披着现代消费的外衣乘虚而入。问题是综合性原因造成的,要改善它就要综合治理。一方面认识电视的利弊,给它适当的位置,自觉约束看电视的时间;另一方面为传统游戏开拓社会空间。如是,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才能多姿多彩。
  事实上,电视一花独放的局面已至穷途末路,每年的春节晚会是最好的证明。它达不到,也不可能达到亿万人的期待。然而它却诱导和塑造了中国人合家欢度除夕夜的方式,那在某种程度流于单一、乏味和冷淡。从民族文化的意义上(文化从来是以多样为优,单一为劣)说,春节晚会“罪责难免”。凝聚其实恰恰意味着将众多集中于一点。笔者建议改革冗长的春节晚会,只安排一出传统的锣鼓或热闹的舞蹈,作新春零点钟声的前奏。在这之前各家人找各家的乐子。
  本期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郑也夫


第11版(文化)
专栏:

  无边胜景在山川
  ——罗景春与石板画
  本报记者 卢新宁
  这是“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悲秋,残枝摇曳,白日苍茫,远处青白色的岸堤,近处褐灰色的池塘,望之使人怅惘;
  这是“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江南,草树繁茂,水澄似练,天空中舒展的青云,湖水里朦胧的山影,观之令人心怡;
  ……
  这是不折不扣的国画。从题材看,有山水,也有树木花鸟;从表现形式看,有写意,也有工笔。然而,谁会想到这些呈现在眼前的诗情画意,竟然出自未经任何雕琢的天然石画。
  这些不可思议的石板画就放在北京北方大正经济贸易有限公司罗景春的办公室里,作为石板画的收藏者,罗景春似已习惯了如我一般的参观者的惊叹。黄山云海、雪域高原、田舍夕照、渔舟唱晚、朝霞暮霭、飞瀑流泉……每一件石画,都是可以独立命题、表现完整内容的中国画。仔细端详,这写意中还可分大写意、小写意、水墨画;工笔中尚有淡彩、重彩,甚至青绿山水。更令人吃惊的是,有些画面隐约有大师笔锋,竟与宋元明清大画家以及一些现代画家的山水作品相近,然又纯朴古拙、浑然天成。正是古代文艺理论家刘勰最推崇不假人力的“自然之文”:“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让人慨叹造化之神,据说不少著名画家观后赞不绝口,为之绝倒。
  罗景春告诉记者,这种石板画是在大理石矿中偶然发现的,采出后,经切割抛光,便呈现出一幅幅生动完美的画面。石画的画底呈灰白色,是大理岩;石画画面由黑灰色、褐色、红、黄及绿色等脉状物质构成,形成于白垩纪。经亿万年地质运动,石质材料千变万化,色彩、纹理、层面、形态各具特色。经过漫长的岁月雕琢,最终才形成如此完美的画面。有关专家认定,这种石画是大理岩中仅见的一种异常现象,是其中偶然出现和迅速消失的一条脉络,千载难逢,绝对珍稀,可遇而不可期。
  自小就痴迷于石头的罗景春偶然遇之,一见倾心,从此展开了与石板画的不解之缘。云南、广西,罗景春像个不懈的“淘金者”,一次次守在矿山枯等,在纷杂的矿石中寻觅。对于他来讲,每一幅石板画都有一段故事,每一幅石板画都有自己的生命。三十七岁的罗景春有一种与年龄不相称的沉静,也许正是这种不事浮华的安静,使得他获得了对艺术的敏感和直觉,帮他发掘了不少石板画中的精品。参观过罗景春收藏品的人都赞叹他的石板画数量虽不为多,但件件可圈可点,表现了深厚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想象力。
  “文人乐石”,自古以来,石头备受文人墨客、士大夫阶层青睐,流传着许多爱石成癖的故事。石玩中的绝品,被作为珍宝列入名家收藏。史书记载,我国曾有唐代元稹砚屏、宋代欧阳修的山松石屏、苏东坡的月石风林、清代陶谷的玉罗汉石屏等天然石画,均为稀世珍宝,惜已失传。这些石画不过是放在桌案上的小石画,与罗景春他们的大幅石画相比,有较大区别。罗景春收藏的石板画高达一米,被称为“天然奇葩”、“稀世国宝”也是自然。
  罗景春他们被圈内人称为“玩石”的,但他自己却略有异议。在他看来,石板画之珍贵不仅在于是天然而成的艺术杰作,更因在人类面前表现出的深邃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千万年顽强的生命力的代表,以及一种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体现。正因为此,罗景春从不敢以“把玩”之意面对石板画,而是用一种发自内心的敬意进行着与石板画之间的交流。在这种对峙中,仿佛触摸到宇宙的灵魂,领受到生生不息的生命,罗景春说,这才是石板画的真正魅力所在。下图为 凌春摄(附图片)


第11版(文化)
专栏:

  《朱自清》画册出版
  今年11月22日是朱自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在出齐了《朱自清全集》十二卷后,又于近日推出《朱自清》画册,以纪念这位富有民族气节的文化战士。
  画册共分七个部分,选用了朱自清各个时期共三百九十多幅图片(含手迹、资料),其中的一批珍贵照片系首次面世。画册各部分分别以“我是扬州人”、“投身五四”、“我的南方”、“水木清华”、“为了抗战”、“夕阳无限好”、“清芬正气传当世”为题。
  画册第一次公开发表了毛泽东同志在《别了,司徒雷登》中赞扬朱自清一段话的手迹,刊印了江泽民同志在朱自清诞辰九十周年时的题诗:“背影名文四海闻,少年波老更情亲。清芬正气传当世,选释诗篇激后昆。”画册封面的书名为江泽民同志题签。(吴为公)


第11版(文化)
专栏:

  《新知选读》新风扑面
  湖北人民出版社最近推出的《新知选读》一、二辑,清新典雅,朴实无华。其最大特点是新。这套书的第一辑《知识经济——人类社会的革命性变化》,向我们介绍了正在向我们走来的知识经济的最新知识;第二辑《世纪之战——计算机千年问题》,介绍了计算机运用中面临的一个新的问题——“千年虫”——以及如何加以解决的思路。全书文字精练、精到,内容实在;每本小册子三点五万字,一个晚上就可看完,正适合快节奏社会的要求。全书装帧设计高雅、朴实,版式设计清新、明快,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美的享受。(周大仁)(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