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1月3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以总理呼吁各界接受和平协议
  巴勒斯坦召开修改宪章筹备会
  以解除对巴自治区的全面封锁
  哈马斯首次发出武装抵抗威胁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11月1日电(记者戚德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1日在此间呼吁全国各界团结合作,支持和接受以色列与巴勒斯坦最近签署的临时和平协议,推进中东和平进程。
  内塔尼亚胡在议会为悼念前总理拉宾遇刺逝世3周年而举行的特别会议上表示,他同拉宾在奥斯陆和平进程上存在分歧,但大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为以色列创造一个可以赖以生存的和平环境。他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最近在美国马里兰州怀伊种植园达成的协议是双方可望实现和平的协议,希望议会和全国各界予以支持。
  内塔尼亚胡在悼念会议上还说,拉宾是位好士兵、将军和政治家,他3年前不幸遇刺身亡对以色列来说是不幸的。他指出,以色列政府决心采取措施打击各种暴力活动,从而使各种形式的暴力活动在以色列没有发展的余地。
  以色列总统魏茨曼1日在总统府举行了传统的蜡烛点燃仪式,悼念拉宾遇害3周年。
  本报开罗11月2日电记者朱梦魁报道:据来自加沙的消息: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昨天在约旦河西岸的拉马拉主持召开巴勒斯坦中心会议预备委员会会议,筹划在下个月初举行旨在修改有反对以色列条款的巴勒斯坦全国宪章的巴勒斯坦民族大会。巴解组织和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的领导成员参加了昨天的预备会议。
  与会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主席说,这次预备会议主要讨论了参加巴勒斯坦中心会议的人员名单和中心会议的工作日程。
  另据报道,巴以联合委员会的9名成员昨天也举行了会议,商讨实施巴以撤军协议的措施问题。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11月2日电(记者戚德良、谭新木)以色列军方2日宣布,鉴于巴勒斯坦方面打击和防止暴力活动取得重大进展,并由此大大减轻了以色列的安全压力,以军方自2日起全部解除9月11日后实施的对巴自治区的封锁。
  当天早晨,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通往以色列的各关口要道全部开放,以军方和边防警察允许6万多名巴勒斯坦工人和2万多名巴勒斯坦商人进入以色列,同时允许600多名巴勒斯坦人来往于加沙和西岸探亲访友。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11月1日电(记者谭新木)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军事组织1日发出公开威胁,声称如果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继续采取打击哈马斯的措施,它将对巴民族权力机构进行武装抵抗。
  哈马斯军事组织“伊扎丁·卡萨姆”在此间散发的一份传真传单中,谴责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和巴勒斯坦安全部门“背叛”了巴勒斯坦人民的利益,挑起了巴勒斯坦人民的内部争斗。传单呼吁阿拉法特停止对哈马斯的打击,以避免在巴勒斯坦爆发“内战”。
  这是哈马斯首次向巴民族权力机构发出武装对抗的威胁。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宣称将采取措施对付伊拉克
  伊强调停止合作不针对联合国
  俄罗斯对伊决定深表关切
  据新华社华盛顿11月1日电 (记者袁炳忠)美国总统克林顿1日说,伊拉克中止与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的合作显然违背了其遵守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的承诺,美国可能选择各种措施对付伊拉克。
  克林顿在接受美国城市电台记者采访时说,美国将仔细研究伊拉克局势,然后采取最符合美国安全利益的行动。他表示“很高兴”看到联合国安理会强烈谴责伊拉克政府的行为。
  提前结束亚洲之行返回华盛顿的美国国防部长科恩当天也表示,美国应该与联合国及其盟友合作,采取一切行动对付伊拉克,而美国单方面对伊采取军事行动一直是美国的“一个选择”。科恩还说,伊拉克单方面中止与联合国的合作应该引起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安理会每个成员国的关切,因为这涉及到他们的“威信”。
  据新华社开罗11月1日电(记者安江、张礼庆)伊拉克常驻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代表纳吉姆1日在此间说,伊拉克关于停止同销毁伊拉克化学、生物和核武器特别委员会(特委会)合作的决定只是针对特委会,而不是针对联合国的。
  纳吉姆当日在拜会阿盟秘书长马吉德时解释说,伊拉克之所以作出停止同特委会合作的决定,是因为尽管在过去的8年里,伊拉克与特委会进行了全面合作并履行了安理会第687号决议,但合作的另一方并没有取消对伊拉克的制裁。
  纳吉姆抨击美国坚持与伊拉克为敌,继续对伊实施封锁。他声称,在这种情况下,伊拉克除了奋起反抗,维护伊拉克人民利益外,已别无选择。
  本报莫斯科11月1日电 记者刘刚报道:俄罗斯外交部今天在一份声明中说,俄对伊拉克决定停止联合国特别委员会在伊领土上活动的决定深表关切。
  俄外交部在声明中说,“巴格达的举动将使调解伊拉克问题的努力中断”。这个决定“与已经取得的为解除对伊拉克制裁在早些时候所达成的协议背道而驰”。俄罗斯外交部希望“巴格达仔细斟酌由此引起的不良后果”,并认为它“只有恢复与联合国其中包括特委会的全面合作,才能保证伊拉克局势的正常化。”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布莱尔建议试析
  丁刚
  在不久前召开的欧盟非正式首脑会议上,英国首相布莱尔提出,将西欧联盟的政治决策权移交给欧盟国防部长理事会,以加强欧盟成员国在北约框架下的合作,在美国和加拿大不愿介入的情况下,由欧盟国家自己组织实施维和行动。此项建议受到了欧盟各国领导人的重视。
  确立共同安全和外交政策是欧洲一体化建设的“老大难”。去年欧盟通过的《阿姆斯特丹条约》,在制定长远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设想,其中就有把西欧联盟逐步纳入欧盟防务政策体系的内容。德国等国此后也做过类似的表示。因此,布莱尔建议的内容同提出的时机相比,后者更引人注目。
  随着欧元问世的临近,欧盟经济“趋同”与外交和安全政策“多异”的“跛脚”现象,正在形成越来越强烈的反差。不久前,北约做出了对南斯拉夫联盟实施军事打击的“行动命令”。相比之下,欧盟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科索沃危机却缺少“管理能力”。尽管今春以来,随着科索沃局势的升级,欧盟开了不少次会议,做出了诸如武器禁运、冻结在南投资和禁止南飞机进入欧盟领空等项决议,但产生的效果相当有限。最后,科索沃问题还是得靠美国出面来解决。这个事实表明,“眼下欧盟各成员国的防务政策仍然是依据各自的政治意愿,缺少固定的协调机制”。这多多少少给欧洲领导人一些不舒服的感觉。不难看出,不是首批欧元区成员国的英国在此时提出这一建议,既考虑了科索沃危机影响的因素,也借机显示了英国能够在推动欧洲一体化建设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一段时间,欧盟及其各成员国的领导人也在不断提高加强外交和安全政策合作的调门。欧盟委员会主席桑特表示,他对没有统一外交、安全政策的欧盟感到非常失望。在欧盟非正式首脑会议上,轮值主席国奥地利总理克利马也强调,欧盟未来需要一个更有力的共同安全政策,以便能够在世界上发挥更大作用。欧盟还计划在今年12月的维也纳首脑会议上讨论制定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具体问题。欧元的即将问世,显然在促使欧盟领导人更加重视建立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问题。
  诚然,欧盟要解决共同外交安全政策的难题,还要走一段相当艰苦曲折的道路。在欧盟国家中,安全政策的侧重并不相同。法国要推动“欧洲防务与安全特性”的建设,而瑞典、芬兰等国未必会愿意放弃军事中立的立场。对其他欧盟国家来说,是否会将防务决策权拱手交出,也是一个未知数。而最关键的还是如何处理与美国的关系。在维护欧洲安全问题上,美国虽然愿意由西欧国家承担更多义务,但是它又不会轻易放弃主导权。不论如何,这些问题越来越迫切地要求得到回答。
  布莱尔的建议虽然只涉及安全政策,但这同外交政策是紧密相连的。欧元效应如真能促使欧盟在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上走出一步,它将有利于改变欧盟的形象,进而对未来欧洲乃至于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第6版(国际)
专栏:资料

  南太平洋岛国——汤加
  11月2日同我国正式建交的汤加王国位于南太平洋西部,170多个岛屿的陆地面积不足700平方公里,却拥有着25万多平方公里的辽阔海域。汤加群岛由汤加塔布、哈派和瓦瓦乌三大群岛组成,其中首都努库阿洛法所在的汤加塔布岛面积最大。全国人口9.7万多人,其中98%为汤加人(属波利尼西亚人种),其他欧洲人后裔及太平洋岛屿人占2%。汤加居民多数信奉基督教,汤加语和英语为通用语。
  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有人在汤加定居。汤加王国从公元10世纪至今,已经历了四代王朝,目前的陶法阿豪王朝是1845年由乔治·图普一世统一汤加后建立的。现任国王陶法阿豪·图普四世于1965年12月15日继位,是这个百年王朝的第四任君主,也是这个君主立宪制王国的最高元首。自17世纪开始,汤加曾先后遭受荷兰、英国和西班牙等殖民者的入侵。1900年,汤加成为英国保护国,直到1970年6月4日才获得独立。
  汤加的工业不甚发达,经济以农业为主。由于地处热带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汤加的主要岛屿广布热带雨林植物和木本经济作物,虽然粮食不能自给,但盛产香蕉、菠萝、椰子、香草、芋头等经济作物,并以此出口创汇。全国70%的人口务农,农业产值占国内产值的43%。汤加周围海域渔产丰富,但因捕捞工具落后,目前年产量不高。数十万平方公里的沿海专属经济区,为汤加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
  目前汤加王国已同3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虽然它迄今未加入联合国,但却是英联邦、南太平洋论坛、太平洋共同体、国际民航组织、亚洲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成员国。汤加关心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主张建立南太平洋无核区。近年来它积极开展与中国的友好往来和经贸合作,中汤关系稳步发展。
  (希文)
  汤加位置示意图
  刘洪制作(新华社发)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通过稳定社会—经济纲领
  本报莫斯科11月1日电 记者刘刚报道:昨天举行的俄罗斯政府工作会议原则通过了稳定社会—经济纲领。
  在会议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俄总理普里马科夫说,该文件还会有改变,在执行过程中还要不断完善,11月5日还要对该文件的补充部分进行讨论。
  普里马科夫说,必须控制食品、药品等具有特殊社会意义商品的价格,“这不是违背市场原则,而是对这些商品价格进行调控”。
  普里马科夫强调说,政府已经完成10月份当月工资、退休金、军队给养的发放工作。
  在谈到俄政府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谈判情况时,他说,“如果我们获得外来援助,重新站起来就比较容易。如果没有外援,俄罗斯也不会倒下,不会跪倒哀求”。
  普里马科夫承认,为了偿还巨额债务,俄罗斯将有控制地多发行货币。


第6版(国际)
专栏:

  磋商双边关系和地区问题
  埃叙总统举行会谈
  本报开罗11月2日电 记者朱梦魁报道: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昨天在红海之滨的旅游城市沙姆沙伊赫与来访的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举行会谈,就叙利亚与土耳其的关系、中东和平进程和埃叙双边关系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穆巴拉克在与阿萨德会谈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叙利亚与土耳其正在就两国间的水资源分配和安全等问题进行谈判,埃及致力在叙土之间建立信任的桥梁,但埃及不想介入双方的具体谈判。
  关于巴以新近在美国达成的临时和平协议,穆巴拉克表示,这个协议的签署并不意味着下一个协议也将很快签署,这取决于以色列将如何动作。他说,只要巴勒斯坦人认可这个协议,我们就不加以反对。穆巴拉克赞赏美国总统克林顿为巴以达成临时和平协议所作的巨大努力。
  关于巴以和平协议是否为叙以、黎以谈判开辟道路的问题,穆巴拉克对此表示异议。他认为,叙利亚有自己的谈判立场,强调叙以谈判应从先前的停顿点恢复,而不是像内塔尼亚胡主张的从零开始。以方应当创造恢复有关各方相互信任的气氛,否则谈判将难有进展。


第6版(国际)
专栏:

  马前副总理公开受审
  据新华社吉隆坡11月2日电(记者吴定保)马来西亚前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安瓦尔·易卜拉欣2日在吉隆坡高等法院公开受审。
  安瓦尔共被控犯有10项刑事罪,其中5项为贪污舞弊罪,5项为鸡奸罪。高等法院从2日开始至14日审理的是其中的4项贪污舞弊罪。另外6项的审讯日期尚未确定。
  安瓦尔否认了全部10项指控,并聘用了9名著名律师为自己辩护。
  安瓦尔案引起国内外有关方面和舆论的普遍关注。一些外国组织要求派代表出庭旁听,但法官2日拒绝了任何组织和个人以观察员身份旁听审讯的要求。当天,警方在法院周围加强了警戒,有上百名安瓦尔的支持者聚集在法院附近,但没有发生冲突。
  根据马来西亚《1970年紧急(必需权力)条例》的有关条款,对犯有贪污舞弊罪的行政官员的最高刑罚是监禁14年或罚款不超过2万林吉特或两者兼施。如果安瓦尔被指控的4项贪污舞弊罪的罪名都成立,他将被判监禁56年。


第6版(国际)
专栏:

  布莱尔发表文章指出
  英德重建政治关系时机成熟
  本报波恩11月1日电 记者江建国报道:在德国新任联邦总理施罗德访英前夕,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今天在德国《星期日世界报》上发表文章指出,英国和德国重建政治关系的时机已经成熟。他同时又说,这种关系不会损害德法关系。
  布莱尔说,英德之间的关系过去从不密切。自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以后,英国经历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英联邦和美国已经不再是英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了。英国1997年向德国出口了530亿马克的商品,德国在英国直接和间接投资创造了22万个劳动岗位。英国历史上一直是政治紧随贸易,因此,改变英德之间政治关系的时机已经成熟。英国决心在欧洲成为一个居领导地位的伙伴,同时不从任何方面损害德法关系。
  布莱尔说,施罗德领导下的德国和新工党领导下的英国有很多共同点,施罗德的“新中间派”就是英国的“第三条道路”。它的实质是现代化的社会民主主义。英德将把“第三条道路”的原则扩展到欧洲的政治中去,为经济增长创造条件。两国首先将就克服全球经济危机进行磋商,就改革国际金融机构提出建议。
  布莱尔说,他和施罗德将就加强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进行协商,并将就欧盟2000年议程、农业、预算、摊款等问题进行磋商。英国和德国一样,支持欧盟东扩,但欧盟必须修改其政策,以便在财政上具有支持东扩的能力。


第6版(国际)
专栏:

  几比冲突双方签署和约
  据新华社拉各斯11月2日电(记者王永康)本社记者从尼总统府获悉,几内亚比绍冲突双方1日晚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签署了一项和平协议,从而为结束该国近5个月的内战铺平了道路。
  几内亚比绍总统维埃拉和反政府武装领导人马内分别在和平协议上签字。根据协议,双方将继续严格遵守今年8月26日在佛得角首都普拉亚签署的停火协定;所有外国军队撤离几比,同时部署西非维和部队;成立有反对派成员参加的联合政府;明年3月底以前举行大选。
  此次会谈是在冈比亚总统贾梅的调停下举行的。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追忆往昔 憧憬明天
  ——旅美学子纪念“开放与留学二十年”
  本报驻美国记者 马世琨 张勇
  《我的中国心》一歌的歌词印在节目单上,它是“开放与留学20周年”纪念晚会的主题歌。10月24日,约500名华人专家学者在马里兰大学聚首,隆重纪念我国改革开放大业肇始20周年,新一代中华学子留学20周年。
  晚会主持人第一句话就直奔主题:“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留学。我们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这也是海外学子的共识。
  中国驻美公使衔教育参赞蒋妙瑞在讲话中指出,大家学业有成和个人的勤奋努力是分不开的,但根本前提是20年前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他还谈到了一个实际话题:“要把祖国的千秋基业打得更扎实,使古老的中国真正兴盛起来,我们还面临很多挑战。没有一批年富力强、学有专长的人才,国家要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希望海外学子为国家的繁荣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与会者中有一位特殊人士——美国驻华联络处首任文化官员。他操着汉语披露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20年前,美国在北京设立联络处,两周后,分管科教工作的中国副总理方毅,受邓小平先生委托,提出了让我很惊讶的方案——派中国青年到美国留学。第一批50人,是我带着他们坐飞机来的。”
  日月如梭。20年过去了,来美留学生也有20茬了。1978年的第一批青年学子早已年逾“不惑”,他们之中的一位忆及当年:我们有种强烈的使命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大家的座右铭。今年刚赴美留学的一位小伙子也上台发言:“中国改革开放,我是国内的见证人。我想对大家说,有机会回去看看,咱们的国家发展很快。”心有百结,话有千句。发言者如此踊跃,主持人不得不严格限制每个人的发言时间。来美国开会的留英学生代表说:“在英国有1万多中国人留学,无论在哪儿,我们都有一颗中国心。”一位供职于经合组织、曾经留法的女士激情难抑:“在这儿,有种心情澎湃的感觉。”这感觉,就是潜藏心底时时涌动的中国情结。在哈佛兼职的一位同胞提到三桩事予以印证:亚洲金融风暴,留学生为国家献计;国内遭遇特大洪灾,留学生捐钱捐物;印尼有人排华,留学生抗议示威。
  聚首畅叙,从国内的“土插队”到海外的“洋插队”,谁不忆当年,20年前的歌儿还印在心里。黄河艺术团演唱的《我爱你,中国》、《祝酒歌》、《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把新老留学生们带回熟悉的过去,更让他们憧憬明天。
  晚会的主持者之一贾浩博士,宣布大华府华人专业团体联合会的成立。联合会由科技、生物医学、计算机、经济、金融国际关系和环保等20多个华人专业与学术团体组成,其宗旨是协调各华人专业团体的活动,推动专业发展,为改革开放献计出力,做推动中美关系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驻美总领事李淑芳参赞在会上宣读了国务院侨办主任郭东坡的贺电。学者李小兵幽默又深情地说:“我从南方来开会,爱人同志一再叮嘱:‘小兵,多带些衣服,马里兰天气凉。’可我感到这儿很温暖,并无深秋的寒意。因为在这里,我感受到了炽热的爱国情怀,听到了北京的声音。”
  (本报华盛顿电)


第6版(国际)
专栏:连载

  探访避难所
  ——莱索托见闻之三
  本报特派记者 李新烽
  莱迪布兰德是南非的边境城市,距莱索托首都马塞卢18公里。莱索托战乱发生后,在马塞卢的华人逃难来到这里,该城的一个教堂成为华人的临时避难所。
  大批逃难者突然到来,是这座南非边城始料未及的。华人来到莱迪布兰德后的第一天,先是与逃难的印度人住在临时搭起的难民营,吃住条件之艰苦可想而知。为了改善华人逃难者的生活状况,中华工商联合会负责人与当地一家教堂联系,第二天就让华人搬进入住。教堂有厨房,可是没有粮食和蔬菜;有宽敞的大厅,然而缺少床单和被褥。就在这时,居住在该市的中国同胞伸出了热情援助之手,给他们送来了大米、面包和被子,有的还将一些同胞接到自己家中吃住。
  9月24日凌晨2时,中国驻南非大使馆梁梳根参赞等人给华人落难者带去一车食品和150条毛毯,解决了燃眉之急。26日,王学贤大使专程去慰问,送去大使馆组织的第二批救援食品和3万兰特捐款,妥善解决了这些侨胞的吃住问题。与此同时,大使馆的三名工作人员留在这里,以便解决随时出现的新问题。中国驻莱索托大使馆还派来了两位医生,他们是中国支援莱索托医疗队的成员。
  当记者来到这个教堂避难所时,侨民们的情绪已经基本稳定,生活也安排得井井有条。墙上有做饭和打扫卫生的分组值日表,晚上大家虽席地而卧,然而被子排得整整齐齐。教堂的厨房门前还放了一大堆新采购来的苹果。中国大使馆的同志告诉记者,国庆节和中秋节就要到了,他们正在计划给大家改善一下生活。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些落难他国的同胞思念祖国和亲人,此时百感交集。几天前,这些在异国他乡数年如一日苦苦奋斗的海外游子之中,大多数人还拥有数十万、上百万元家产。而今,一场飞来横祸竟使他们多年的心血毁于一旦,一夜之间加入到逃难者的行列。如此强烈的反差怎能不令人感慨万千!
  马费滕的100多名华人逃难来到南非边境城市韦佩内尔,此时正值学校放假一周,经过联系住在一所中学的学生宿舍里。宿舍里有现成的被褥,住宿条件相对好一些。他们是在莱索托动乱前安全撤离的,撤离后商店都被烧抢劫掠一空,一家新开张的百货店也未能幸免。一家华人开办的超级市场门锁被撬开,窗子被砸,所有的货物被抢,货架东倒西歪,放手表的玻璃柜台成为碎片,四周墙壁被烟火烧成一道道黑痕,地面被灰烬、玻璃片、衣服架覆盖着,一片狼藉。
  避难所毕竟不是久留之地,莱索托华人目前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怎样渡过生活难关,二是如何尽快重建“家园”。随着莱索托局势日趋平稳,他们已开始陆续返回。有勤劳的双手和同胞们的援助,他们定能振作精神、勇敢地走向新生活。(全文完)(本报马塞卢电)
  南非莱迪布兰德市一座教堂成了华人临时避难所。本报记者李新烽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1日举行的悼念前总理拉宾遇刺逝世三周年特别会议上呼吁全国各界支持和接受以巴临时和平协议。图左下角是拉宾遗像。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