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月10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漫笔

  上晃
  赵先德
  “上晃”是老家人描述小木车装载情况的一个词。
  公社时,刚下学的娃子,想早一天顶个“整劳力”拿十分工,就必须在推车上显示一下。往往装平粪篓后,再在上面摞几块大坷垃以示卖力,这样一来,车子走在路上就吱吱悠悠,上晃得架不住,翻车倒人就成了常事。我上初中的时候,假期去学校所在地改河造田工地上参加劳动,见一个被叫做主任的青年妇女推着冒尖的一车土块往前走,很是敬佩,等她终于歪了车子,才知道是因为上面来拍幻灯片(相当于今天的上电视),被拍片人的导演在粪篓里装了两篓麦糠,然后上面摞了几块坷垃,尽管几块,她还是盛名难负——歪倒了。
  “上晃”易给人一种错觉,尽管篓子表面只有几块,但能让人相信推车人的力气与态度。可能仅仅是基于这一点,故乡人便把“上晃”这个形容词用在了人的身上。谈起某某人喜欢戴高帽子,便说他“好上晃”,“你上晃上晃他,他就高兴得不知道姓啥了”。在这里,“上晃”就有了动词的成分。
  某企业家明明业绩平平,你“上晃上晃”他,他就眉开眼笑,从心里高兴;某文化人亦如某企业家,你若说他是著名的画家、作家、编辑,他便高兴在心里(口头有所谦,但表情上就能看出真高兴来)。
  举凡这些喜“上晃”者大都是些个人的品行与修养问题,其危害面毕竟较小;若是政界人士喜“上晃”,那就很危险了。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国人对小推车并不陌生。何况,许许多多的政界人物的根或者干都在山野呢?那上晃的小车可是够吓人的,“上晃”得厉害了,可是连人带车都要栽倒的。真正的推车人应该将篓里的内容装实,将重量落到肩上,稳稳当当、一步一个脚印前行。


第8版(副刊)
专栏:

  唐嵒书画展在京举办
  著名书画家唐嵒,于一月八日至十二日在中国革命博物馆举办个人书画展。
  唐嵒,名维松,字少颖,一九四三年生于江苏农村,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小学毕业就边务农边学画。困难时期,他以卖字画为生。“文革”期间,他进城请教高人指点。一九八五年,他以农民画家身份在南京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以后在北京、广州、深圳、上海等地举办了十二次个人画展。去年,他还应邀在台北成功地举办了个人画展。《云龙艺画报》创刊以来,作为社长的唐嵒身兼书画家、摄影家和办报人,使这张民航系统的旬刊彩报办得颇具特色。
  此次唐嵒书画展是由中国农村杂志社、团结报社、广州云龙画院、云龙艺画报社和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联合发起的,共展出书画作品一百幅。
  (张铁林 黎世高)


第8版(副刊)
专栏:

  圆梦(中国画)
  胡才春


第8版(副刊)
专栏:

  福寿满人间
  泰岛
  几个朋友,都是写字楼一族。同在广州大都市生活和工作,近在咫尺,各有各忙,已整一年未见面了!择了一个暖和的假日,在林木苍翠的滨湖之畔,大家依时相聚,共诉友情,深感: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昔日俊雅秀丽的白领一族,由于写字楼内紧张而无规律的工作程序,加上大都市环境的污染,一个个脸色如菜,面无血色。这个说得了胃病,那个有失眠病,要不就是食欲差,整天头昏脑涨……哈!唯独一年多前因患有肝炎而面黄肌瘦的白燕小姐,却是面若桃花,肤如凝脂!记得一年多前,她正苦于紧张而作息全乱的工作使她得了肝炎,四出求医,我们大家忙于介绍名医名药给她,但均收效甚微,她的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而如今,我们大家成了风干的“广柑”,她却是真正的“白领丽人”!
  饭前,秘密终于在好友中间传开了——她服用过福寿仙口服液!她说,在她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经医生指点,坚持服用了三个月的福寿仙。
  吹牛,我从来不信什么口服液!
  于是,我来了个明察暗访,先走访了福寿仙有限公司老总张友生先生!
  他乐呵呵地告诉我:今年六十岁啦!
  但看面相,他起码比真实的年龄少十岁!
  “想知道这个秘密吗?我每天服用自己的产品福寿仙……”他满自豪地说。
  都说贩烟的不吸烟,贩毒的不吸毒,卖药的不吃自己生产的药……而使用自己生产的产品,如汽车、电器、家具的老总我见过,但吃进肚子里的自己的产品——特别是口服液行业的老总,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经过一番查访,我才知道,原来,广州福寿仙保健品厂是1990年8月创办的,是从一个只有十几个人的小厂,凭六十万元贷款,靠租赁厂房白手起家发展起来的国有企业。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建成了一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化新型厂房,拥有的固定资产相当于为国家赚回了三十多个厂,在国内保健食品行业中,是唯一被国家统计局授予“中国明星企业”称号的保健品厂。
  如今,许多国有企业日子不好过,下岗职工一批接一批,这福寿仙却生气勃勃,不能不让人刮目相看。在“福寿仙”口服液成功的基础上,他们又研制出“小精灵”儿童系列口服液,这两个系列的保健饮品,均是以多种食用真菌多糖为主配方,再按不同人群的身体机能、保健需要再配上不同的中药组方和不同的营养素,从而达到中西结合、食疗与药疗并举、多种有效物质成分相结合的功效。有关资料表明,“福寿仙”对中老年人预防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肝炎、肿瘤和延年益寿有效果,“小精灵”对青少年和儿童抗病毒、预防感冒、减少肥胖症、益智、强身也较理想,因此成为团中央中国青少年社会服务中心向全国青少年唯一推荐服用的保健食品。
  张友生有一套理论,他说,人体的“第三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过渡状态,在这个阶段,如果不进行保健,就很容易转化为病态。长期紧张的工作、学习,就算身强体壮的青年,也有可能由第三状态转入病态,白燕姑娘就是这种情况,及时保健,便能使身体恢复健康。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中老年人保健食品“福寿仙”品牌到少年儿童保健食品“小精灵”品牌,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张友生认为没有文化的企业难以发展,没有文化的产品也成不了气候,更成不了名牌。福寿仙企业及其品牌的命名、商标的设计、产品的内涵及外延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传统文化底蕴的精髓,都服务于“生命保健,造福人类”企业文化的经营理念。这一切都是为了使中华民族的保健养生文化走上世界所作的铺垫。否则,它的所作所为是难以理解的:
  福寿仙企业在开办经济极其困难之时,居然能掏出一万元使纪念一著名粤剧演员的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在1994年,向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捐赠五十万元。1995年,向第五十届世界统计大会捐赠三十万元。1997年,还在革命老区大悟县投资三十万元建小精灵希望小学,使一大批农村失学儿童走入学校的大门。1993年至今,福寿仙先后资助中国老艺术家四代艺术团、广东省老干部福寿仙艺术团、广州老干部太极拳队、广州小精灵少儿剧团、广州灯谜队等文艺演出活动;在中山大学设立福寿仙奖学金,资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大学学业,支持广州市省重点小学校长研究会、省孙中山研究会,以及许许多多的文化教育、体育活动等等,平均每年资助资金近百万元。
  转了一圈,令人感慨不已。而今眼目下,假冒伪劣的东西太多,致使那些真的也让人不敢相信。
  但愿福寿仙别倒了牌子,多造福社会,造福人类。


第8版(副刊)
专栏: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手指画) 龚乃昌


第8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小黑板两题
  高低
  一
  杭州新声路综合市场中心的十字路口,有一块见“美”就颂扬,见“丑”就揭批的小黑板。黑板报办了虽然才三四年时间,但却赢得了很好的声誉。每期黑板报面世,摊主们总要抽空去看一看。一位赵姓女摊主与顾客吵了架,马上在黑板上被“曝光”,她感到好没面子,从此再也没有跟顾客红过脸。一位王姓摊主拾到二点三万元现金交公,此事见了“报”,他觉得很光彩。有个来自温州的服装老板见这黑板报含金量高,愿以十万年金租用这个“版面”,结果被市场管理者回绝了。
  杭州新声路综合市场的这块黑板报,何以能引起人们那么大的关注和兴趣,因为它亲切、务实,有针对性,贴近“读者”。我们的报章杂志,是否都能像这份黑板报那样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兴趣呢?
  为什么十万大钞买不动区区一块小黑板?因为黑板报的编者和管理者懂得:出让“版面”便是出让建设精神文明的阵地,出卖“版面”便是出卖顾客的利益。而如今的一些报刊,为了多少万多少万的进项,不惜大量出卖版面,出卖读者的利益。一家不珍爱自己“地盘”的报纸或杂志,也决然得不到读者对他们的珍爱。长此以往,卖“地”者终将无立足之地。
  二
  被誉为“真正的人民公仆”的武汉市武昌区信访办公室副主任吴天祥,其办公室就是信访办接待室。在老吴那儿,以前也有一块一般办公室、接待室常挂的小黑板,上面写着:“今日内部学习,恕不接待上访。”后来这块小黑板被吴天祥锁进了柜子。老吴讲得在理:“群众有难,哪管你周三周四呢!”至于“学习”,他的看法是:“夜读最好。”
  吴天祥将一块类似于“挡箭牌”的小黑板锁进了柜子,从表面上看,锁的是一块小黑板,其实锁的是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作风,锁的是动辄将上访者拒之门外的陋习。吴天祥的言行,实际上是向行政机构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政府机关和其他职能部门的干部的学习,是否都要占用上班时间?学习总得越学越好才是,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假如一学习就不干工作,不办正事,就不接待上访者,到头来离老百姓愈来愈远,这种后果岂非与学习的初衷背道而驰?!
  (作者单位:解放日报)


第8版(副刊)
专栏:

  多想
  周晓萍
  还未到春天
  青草就有了
  一种生长的姿势
  多想跌倒在
  那片还没有长出的
   青草地上
  多想
  头上有一只发卡
  像百合花一样美丽
  多想
  脚下有一只水罐
  盛满宁静的怀想
 
 善良的人们
  踏上山岗
  身后的小路
  在风中飘荡


第8版(副刊)
专栏:

  我心中的歌《红岩颂》
  ——献给伟人周总理
  何启君
  我老了,嗓音不再清亮,但心里常常高声唱着歌,含着深深的情,噙着满眼的泪,歌唱人民的好总理,歌唱伟大的周恩来!
  年轻时,在重庆山城,在红岩嘴山头的楼房,我们红岩歌咏团的男女青年,曾为南方局书记周公,放声唱过《黄河大合唱》。
  五十多个春去秋来,花落花开。昔日红岩依依情,像黄河的水流,不再回来,全成了历史,只留下记忆。可是,我心里总在嘹亮歌唱,为了周恩来,向着周总理!边唱边抹着热泪。
  周公诞辰一百年即将来临,人民早早筹划着种种纪念活动。老战士们热血奔流的心间,波涛涌动。
  当我还是童稚的十三岁,便从党的秘密刊物上,知道了“中华苏维埃副主席周恩来”。十八岁时,我从北平奔赴延安,在抗大广场上,最初见到周副主席的伟大风采。是他在挥动着手臂,豪迈地讲话。
  抗战全面爆发了,我在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重又见到他,听到许多亲切而激情的面谕。1941年皖南事变后,我奉命来到重庆、南方局,在蒋介石的血淋淋的屠刀下,日日夜夜留在周副主席的身边,同住一间小楼,共用一个山野茅厕。
  他,不分昼夜地忙碌着,要和蒋介石周旋、较量;要指挥蒋管区我党的地下斗争。文豪郭沫若、夏衍、老舍等,还有八路军、新四军的事,他都要管。那英名盖世的叶挺将军,正身处牢笼;那声震中外的杨虎城,犹在白公馆的煎熬中;那忠贞的老党员罗世文直到江姐、小萝卜头,都呻吟在渣滓洞的生死线上;那些铁血男儿的命运,全揪住周恩来的心。他睡得着觉吗!
  更不要说,一阵阵惊耗传来,小廖(承志)被捕。一次次潘汉年的密报。宋庆龄的安危……多少事,都系在他那伟大的心头。
  狂风骤吹,希特勒兵临莫斯科西郊;珍珠港日寇空袭美国舰队,太平洋大战揭开。全人类的命运,天天在潮涨潮落、风风雨雨中。周公,睁大双目注视着,那超人智慧的脑,分析着、掂量着。面对世界风云的动荡,惟周公镇定地把目光投向远方。他是民族的脊梁,挺立在红岩山冈。
  雾重庆的冬,好冷!那蒸笼般的夏,好热!我见过,他曾从楼上炎日炽晒的卧室,下到一层楼的公众会议室,躺在一只木板床上,以求中午的小憩!
  他的日子不好过啊!红岩战士们知道!心疼他!什么叫“爱莫能助”?党的重担,谁能代替?
  伟大的“胡公”,这时人称“副公”(政治部副部长),1941年初,在沉重的乌云重压下,在时时有可能被敌人抓捕、杀头的艰险时刻,他当众铮铮誓言:“我同大家在一起!无论被捕、坐牢、杀头!”副公的铿锵号令,似咚咚战鼓,敲击着全体红岩战士的心灵。男女斗士们流着激动的泪、昂着头、举着手,发出雷鸣般的吼声:“我们同你,生死在一起!”这刚烈的吼声,大地为之震撼!向屠夫蒋介石展开壮烈的挑战!
  敬爱的胡公,从从容容,有如囚徒,不似囚徒!他总对众人发话,砥砺革命战士的忠贞,倡导党员的气节,提倡革命乐观主义!间隙时,他抱抱孩子们,逗逗乐乐,喘喘气。有一天,邓颖超大姐抱着个男孩子,童小鹏正好遇上,就抢拍了一张照片。周公借此,题诗一首:“大乐天抱小乐天,嘻嘻哈哈乐一天。一天不见小乐天,一天想煞大乐天。”末署“赛乐天题”。这个“赛乐天”,就是周副主席自己。这一照片和题诗,曾高悬红岩楼头。高棠珍藏至今。我则刻骨铭记着,直到永远。
  那时,他还要同美国的代表不断角逐、谈判。胡志明是越南的革命领袖,却在广西被捕。周公尽心竭力为之解困。他亲自指挥在隐蔽战线的党员、身为司令长官张发奎秘书的左洪涛,救出胡志明。
  周公,喜爱文艺,情注戏剧。《屈原》、《雷雨》、《棠棣之花》、《风雪夜归人》,曹禺、金山、张瑞芳都领受过他春风般的温暖。歌唱家张权、舞蹈家戴爱莲,还有他一手培育的抗敌演剧队,无不在他霏霏春雨般的滋润下,勃发生机。
  怎能忘,1943年雨后乍晴的一天,在宋平和陈舜瑶夫妇的小居室里,他曾同张颖、张剑红、朱语今和我几个年轻人,纵谈《红楼梦》人物的动人场景。借问红学界,可曾知四十年代红岩山头论“红楼”之雅事?
  他开讲座,为我们讲党史,如数家珍。多少年了,至今谁有此资格,敢于侃侃放论漫漫史河的许多实事、众多人物。俱是他本人亲历、亲闻、亲见的,讲了长达两个星期。我曾飞笔速记写在一本精美的册子上。惜乎,白色恐怖时,不能留存。
  潘梓年、潘汉年兄弟二人,都是恩来同志军帐里的老兵。哲学家潘梓年主持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潘汉年则往远方的日寇、汪伪、蒋特的虎穴里,以生命作代价为党获取情报,亦在周首长的遥控之中。
  党的魅力融合着周恩来个人的人格魅力,强烈感染着爱国民主人士。党的光辉汇聚着周恩来的光彩,映照着抗战陪都重庆。影响大的名流,怀着景仰寻觅中共周恩来,寻觅希望的光亮。
  历史留下车轮的深痕:周公同冯玉祥的频频交往,奠定“民革”的初基;而同沈钧儒的往返,萌发了“民盟”的初芽;同黄炎培的时相欢谈里,萌生了“民建”的立意。
  民主党派、新政协,莫不倾注着周恩来的心血。
  当年红岩村的主人公,自是感情丰厚的伟大政治家。他把党的火热之情,布洒给广大的青年、学生,从沙坪坝到昆明。他也对于贫困交加的孤老陈独秀给些暖情,只是陈独秀过于执拗,在江津郁郁而逝。
  党的希望之光,也在周公手擎着的火炬中,照拂过新人口论的大学者———马寅初,大史学名家翦伯赞,大画家徐悲鸿。多少中国现代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大都牢记着四十年代黑暗沉沉时,他们得到过周恩来所给予的火样情和光明路。
  恰值我的青春勃长期,周副主席把党的雨露浇洒着我的心田,也把党的深情,融注进我的血管中。还记起,我和黄若暾两个小青年病卧小龙坎的库房,恩来同志亲自把殷殷亲情给予我们,他的探视、他的微笑、他的火热、他的革命领袖的恩情,永远珍藏在我的心中。
  虽说,岁月如流水之逝去,又常似云朵之飘飘。可是,五十年前的周公之与红岩,那些往事,我怎能忘得了?
  我心中的歌,一曲又一曲,颂红岩精神,高歌周恩来!歌颂人民的好总理!今值伟人金色华诞一百年,我的歌,一声又一声,唱个不停,歌在心中,伟人永恒!


第8版(副刊)
专栏:东风第一枝

  古茶楼新情韵
  刘本楚
  锦江投入沅水漩起的臂腕处,便是辰阳古老的茶楼。
  古茶楼那干瘦的杉木柱子,稳稳地蹬立在崖壁上,高高地撑起瓦脊、楼廊、栏杆、檐。历史的风雨将瓦檐、楼脚布满了青苔,写尽了世道人情。
  茶楼的临街面,是一条麻卵石铺成的长长巷道,弯弯曲曲,背后的吊脚楼远远地伸向河面,把河风和太阳兜得满楼。倚栏远眺,身在楼上,心在河上;楼下有河,河上有楼,楼河相映,写出了湘西小镇独特的风景、独特的人情。
  当年,春婆苦心经营着这间茶楼,八仙桌面刻满了印痕,土茶碗老得发黄,一碗茶水只收三分钱,可春婆总是笑呵呵的。提起古铜色长嘴土壶,将壶嘴贴慰着茶碗,把情意倾得满满。
  一天,春婆倒在了茶坊里,女儿春姑扑倒在母亲的怀里哭诉着:“娘啊,娘,你省下米饭养儿女,自己只吃荞麦窝……”泪水、茶水、河水,凄凄惨惨,整个茶楼仿佛泡在辰河里了。爷们围上来,个个翻开腰间的口袋,抖落出一分两分、一角两角、一元两元,全都给了春姑。
  春婆老去了。春姑成了茶楼的主管。不久,茶楼的招牌换上了“春姑茶楼”。这牌子已不是先前那种木板黑字,而是高级铝合金制成的白底红字,日夜发出撩人眼目的光泽。茶堂里换上了圆角茶桌、法国式靠背木椅,左边的茶几上是一色的花边瓷杯,右边是自动开关的电热水壶;前堂为水磨石地板,后堂是木纹楼板,两侧设有洞开着木门的小茶厅。最恬静的去处,是地下楼别致的小包厢,有友谊座、情人楼、商客居、贵宾房,茶客们在这里谈古论今,谈天说地,切磋生意,交流感情。满楼辰河风,满楼春意浓,缠绵得茶客们依依恋恋,难舍难离。
  左侧茶厅闪出一个小伙:“春姑姐,再加两杯龙井、两杯毛尖,两块的。”右侧茶厅出来一位壮汉:“春姑娘,再加一瓶茅台、两盘卤菜。”楼下又有人呼喊了:“春大姐,再添六杯咖啡,五块的。”春姑的女儿春花接了话:“先上两杯行吗?”“不行,一齐上来,六位高升呀!”楼下的声韵悠悠扬扬,从吊楼上那阔阔的窗门扬了出去,撩得河岸船老板也心浮气动。茶堂的大厅里更是人来人往,进进出出,茶客们济济一堂,忘了楼外的阴晴寒暑、春夏秋冬。
  “哎——千杯万杯桌上摆,不知哪杯惹人爱,妹倒茶水杯杯满,随着歌声坐拢来……”后堂吊楼栏杆旁一位独辫姑娘,唱起了脆丽的山歌。“嗬哟,这可是春姑请来的瑶乡山妹,人俏丽,歌也俏丽哩!”茶客们凝眸竖耳,温情喜意全写在眉眼之间了。“哎——千杯万杯桌上摆,早知那杯惹人爱,妹倒茶水哥端杯,茶歌越唱越拢来……”前堂的后生茶客接了腔。这一唱和声掀起了满堂茶客心底的感情波澜,卷起了茶堂的笑声浪潮……
  正是市场经济的浪潮将小镇搅得沸腾的时候,一幢十层星级宾馆在小镇拔地而起。是这座高楼接来了天边的彩云,摘取了满天的星星,辰阳小镇也有了辉煌灿烂的今天。开业那天,中央头头、北京专家、省委书记来到这里也为之一振,惊叹不已。那古茶楼的春姑已坐上了宾馆经理的旋转软座,而十六岁的春花却胆敢挣断历史的脐带,接替了妈妈主持茶楼的生意了。春姑离开茶楼的那天早上,对女儿说:“春花呀,你放心大胆干吧,茶楼的兴衰连着咱的国家和民族啊!”春花点点头,心底里涌起了春潮。
  第二天大清早,两位拄着拐杖的寿爷来到茶楼,取下老花眼镜,抬手遮眼望着楼门上“春花茶楼”的招牌字样,便扬眉捋须地高喊了:“春花姑娘呀,今年你还只十六春吧,怎能当起老板呢?”春花赶忙迎到门口,将两位长辈护进茶堂。“请坐请坐,喝杯早茶。”春花拉起寿爷的手。两位寿爷只是摇头摆手,不敢落座。“不喝不喝,我们这衣服别脏了凳椅,也不会喝这里的茶。”“老爷爷,哪里话,你们来,我要免费供应上等茶,当年奶奶的茶楼不就是你们喝出来的吗?我还要谢你们哩!”春花的话语慰藉着寿爷们的心,她那白嫩红润的脸庞也写满了深厚的情意。两杯盖碗茶端上桌面,揭盖冒烟,唇舌品味,香气扑鼻。“哟呵,香甜香甜,哪来这等好茶啊!”两位寿爷同时发出惊叹。春花恭敬地站在桌前,品数着茶碗的内容:这是五块钱一碗的龙井伴毛尖,配有枸杞子、甘草、桂皮、姜糖、菊花等佐料。喝下去即可冒汗顺气、清嗓润肺、滋阴壮阳,老人喝了延年益寿啊,你看,这水中茶叶鲜活得如枝头再生,招惹口舌。寿爷已听得进入似神非神、似仙非仙的意境了。
  寿爷们老了,但春花经营的古茶楼新韵悠长,声润辰河,正是春风满楼情满楼。
  刊头设计:刘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