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98-01-01

1998-01-01新闻联播 文字版

新年的祝福

第7版(副刊)<br/>专栏:<br/><br/>  新年的祝福<br/>  (二首)<br/>  贺年卡<br/>  乘着生肖的纸鸢<br/>  在寒风冷雪里<br/>  抵达家门<br/>  如一盏灯<br/>  照耀整个屋内<br/>  吉祥的问候<br/>  只需一遍<br/>  便缭绕不绝<br/>  将祝福的心意<br/>  贴满窗户<br/>  成为迎春的剪纸<br/>  童话般的温馨<br/>  就这样带着春的气息<br/>  逐渐生长<br/>  逐渐成熟<br/>  暖亮了每一个夜晚<br/>  也暖亮着现实的心灵<br/>  年历片<br/>  掌上的时间<br/>  怎么抓也抓不住<br/>  好像一串鞭炮<br/>  一天一响<br/>  鸣亮白昼<br/>  也消失夜晚<br/>  让我们的手心<br/>  攥满工作<br/>  不能懈怠<br/>  以成功和喜悦<br/>  献给新的节日<br/>  庆祝我们新的辉煌

图片

第7版(副刊)<br/>专栏:<br/><br/>  河北省蔚县剪纸历史悠久,它出自民间扎根于劳动人民之中。<br/>  “贺新年”一组剪纸,由我国目前最大的剪纸艺术品工厂——蔚县剪纸厂供稿。

唱国歌与写杂文

第7版(副刊)<br/>专栏:金台随感征文<br/><br/>  唱国歌与写杂文<br/>  胡昭衡<br/>  新年好!<br/>  新年1998。如按江湖中流行的以撞运气发横财的谐音骗术来说,可以称为“你久久发”。汉字六书,有其优良传统;但条条均可假借或转注,发挥某种国民劣根性,用以占卜人事吉凶祸福,愚弄他人和自己。<br/>  忆及幼年所见门联:老人点头多一岁,童子拍手贺新年;而今七老八十,每逢岁末除旧迎新时,总会想点什么。今年,偶然感触到两个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唱国歌和写杂文。<br/>  它们有什么关系?每晚我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时,常跟随国歌闭目哼唱休息脑子;偶尔联系歌词思索现实,便浮思翩翩了。这不满百字的歌词,六十多年里,我从《义勇军进行曲》唱到现在,每唱必有亲切感,而且意境常新,咀嚼起来它是一篇精品杂文。我们当代杂文能有这么绵长壮健的生命力吗?这对我有何启示呢?<br/>  这首抗日歌曲,是靠什么激发人们的凝聚力,不仅使人喜唱乐听,鼓舞民心士气,而且出类拔萃,被新中国定为国歌,一唱三代不衰?我经反复琢磨,认为它首先符合国情民心。百年来中华民族灾难深重,到了危亡的最后关头,必须万众一心,前仆后继,艰苦奋斗,英勇牺牲,奋发自救,来救亡图存,振兴图强,而且长期坚持前进不懈。其次,歌词语言简明,含有强烈的时代危机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歌曲声调铿锵,明亮有力,动人心弦,催人奋进。更重要的,词曲意境和新中国政治需求之警钟长鸣协调拍合。我想,基于这些要素条件,各方面民主协商,中央人民政府“一锤定音”,成为我国人民同声歌唱、跨世纪不衰之国歌。这一内涵与外部机遇,其作用影响和生命力就不是一般歌曲所能望尘比步的了。<br/>  由国歌我想到杂文。我国现代杂文的开创导师鲁迅,他那“不废江河万古流”之战斗性宏文,受到共和国的开创者毛泽东主席的推崇,其意义非同寻常。新中国以来的杂文事业,历经起伏而不断发展,与鲁迅的大旗不倒不无关系。说近一点,八十年代,开风气之先的河北省和其他省市,成立杂文学会和出版杂文报刊,都是受到当地党、政领导的支持才立定脚跟的。<br/>  当代杂文作者,并非“画堂鹦鹉鸟,冷暖不自知”的鸣禽;而是具有时代危机、历史使命、社会责任三感的轻骑号兵,以坚持“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革故鼎新涤浊扬清为己重任的文艺战士。我从唱国歌引发来写杂文之简明启示是:当代杂文要讲政治,坚持改革开放,发扬正气,针砭时弊,在闪烁着战斗锋芒的后边,有一颗火热的心,同时应当努力争取更多的人的理解和支持,包括党政领导,使社会主义杂文事业蓬勃发展!

黄土地上的蒲公英

第7版(副刊)<br/>专栏:<br/><br/>  黄土地上的蒲公英(外一首)<br/>  李瑛<br/>  归来的雁阵飞过渭水<br/>  陕北,蒲公英就开放了<br/>  挣扎着开放在<br/>  窑洞向阳的墙角,在<br/>  秦皇战车碾过的大道旁<br/>  像一支苦调歌谣<br/>  像一盏黄晕的灯光<br/>  半是美丽,半是凄惶<br/>  从黄土,从历史,<br/>  从生活的缝隙间<br/>  生出的不起眼的蒲公英<br/>  开得那么认真和坦荡<br/>  矢志报偿护卫它的<br/>  黄河的臂弯,秦岭的胸膛<br/>  黄得像黄土层<br/>  黄得像黄河浪<br/>  以一个民族庄严的肤色<br/>  开放在陕北春天的身旁<br/>  用金箔打成的花瓣儿<br/>  轻轻摇曳在春风里<br/>  辉映着长天大野<br/>  泻下的阳光<br/>  瞩望过秦宫汉阙的兴衰<br/>  倾听着晨钟暮鼓的鸣响<br/>  陪伴着遭受五千年<br/>  风雨切割的黄土地<br/>  以无畏的坚毅和淳朴<br/>  构成生命的重量<br/>  它洁白的浆汁为母乳<br/>  苦涩里又有甜蜜和芬芳<br/>  它熟悉一个民族的历史<br/>  半生用汗艰辛地创造<br/>  半生用血抚养刀枪<br/>  归来的雁阵飞过渭水<br/>  陕北,蒲公英就开放了<br/>  挣扎着开放在<br/>  黄土陡壁的缝缝上,在<br/>  干河滩沟壑的羊圈旁<br/>  从历史的喧嚣中<br/>  它看见了,看见了———<br/>  明日,一个时代的辉煌<br/>  布老虎<br/>  蹲在窑洞的土炕上<br/>  这只想心事的布老虎<br/>  可感到惆怅和孤独<br/>  虎啸的雷鸣和风声<br/>  早已消失<br/>  震惊得扑簌簌的树叶<br/>  也早已旋转着落下<br/>  只有沉寂,填满空谷<br/>  其实,这里早已没有老虎<br/>  它和龙早被埋进了黄土<br/>  只有巧手的婆姨们缝成<br/>  一只只憨态可掬的布老虎<br/>  染出斑斓的条纹<br/>  绣出挺拔的胡须<br/>  三分威严,七分纯朴<br/>  是给孩子们做的帽子<br/>  和鞋子<br/>  期望他们从头到脚<br/>  强悍又英武<br/>  我的虎头虎脑的孩子们呵<br/>  可理解她们心底的<br/>  爱、希冀和痛苦<br/>  明天,我们将看到一群<br/>  勇敢的灵魂<br/>  烈烈雄风中<br/>  上摘星月,下战塬谷<br/>  大西北的地平线会颤动<br/>  起来<br/>  那是他们如雷似火、震天<br/>  动地的<br/>  脚步

图片

第7版(副刊)<br/>专栏:<br/><br/>  迎虎年(书法)关山月

凝眸岁月

第7版(副刊)<br/>专栏:<br/><br/>  凝眸岁月<br/>  粒砂<br/>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旧岁要去,新年又来。在这个日子,心中有一丝莫名无言的激动,我明明知道自己从中获得了什么,可一时又说不清获得的究竟是些什么?是丰裕的物质,还是高洁的精神?我默然。此刻,我倒觉得自己有点儿自私了,我每时每刻都从慈爱而宽容的岁月中索取了很多很多,我的生命在岁月的抚爱与鞭策下逐渐成长成熟。<br/>  岁月曾经给予我一颗烂漫天真的童心,那份童心的纯真快乐足以抵御那时生活给予我的贫穷。后来,到了上学的年龄,当我第一次捧回了一张百分试卷给父母看的时候,娘的一抹微笑一句夸奖,其间透着几多希冀与期待啊!如今我已长大成人,在挥洒过汗水之后流过泪水之后,才稍微懂得了究竟怎样的人才有资格从岁月那里分享到一份喜悦一份收成!<br/>  岁月对人们的赐予是没有条件的。不论是在哪一个季节里,你都可以走进属于自己的土壤,或耕耘或播种。你也可尽情地在岁月的怀抱里或歌唱或感叹,但你唯独不可懈怠疏懒,不可夸夸其谈好高骛远!你不要以为她给予人们的只是无尽的热忱与宽容,有时她也表现出极端的肃穆与严酷,“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不正是这样吗?<br/>  岁月的流逝显得凄美而沉毅,荣辱与成败交替,诞生与消亡轮回。就在这岁月的流逝中,在这凝眸与沉思的过程中,面对岁月,我只有拼搏只有真诚!这是生命的唯一,我别无选择。<br/>  岁月是什么?是我们挥汗如雨奔波如梭的一个个平凡而真实的日子,是一种永恒又是一抹瞬间,就如一只飞鸟在空中滑翔的痕迹,一朵花从绽放到凋零的过程,就犹如一程寂寞漫长的孤旅,就如春夏秋冬抑或晨昏昼夜的有序更迭。<br/>  岁月如鞭,驱赶着我们从天真烂漫的童年走向朝气蓬勃的少年,从热血沸腾的青年走向理智沉静的中年!在岁月面前,你总抵不住一份诱惑一丝紧迫。<br/>  或许仅是因此,我们便没有理由愧对岁月,当珍爱之!有位诗人说得好:“公正的时间,必将收割一切!”谁都不可能放浪于岁月疏懒于岁月而有所收获。所以我要说,拥有了岁月之情光阴之爱的人,才是世界上最幸福最快乐也最富有的人。<br/>  在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刻,面对岁月,这是我的歌我的心音。

温馨的贺卡

第7版(副刊)<br/>专栏:<br/><br/>  温馨的贺卡<br/>  向贤彪<br/>  年根儿了,一张张贺卡,飞越关山,从他乡飘至我的案头。<br/>  面对这些印刷精美、色彩斑斓的贺卡,读着那些诗句、那些祝辞,喜悦、激动、欣慰之情油然而生,温馨、甜蜜的感觉更是丝丝缕缕,细腻绵长……<br/>  一张小小的贺卡,反映着寄卡人的性格、情趣和艺术鉴赏力,每一张贺卡都记载着它和收发人之间的联系,甚至还有一段段小故事。去年夏天,我参加一家杂志社组织的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风情采风活动,在饱览了大理的苍山、洱海秀丽风光后,萌发了要写一篇游记的念头,但因对当地的一些历史传说了解甚少,在宾馆苦思两天都没有下笔。宾馆白族服务员阿朵姑娘知道我的苦衷后,主动邀来一位文化馆的曲同志,为我讲述大理的历史沿革和动人传说,还从自己家里找来一本《大理今昔》的书供我参考,使我很快打开思路,连夜写出了《大理采风》一稿。临别那天下午,我去向阿朵告别,不巧她回乡下看外婆去了,我只好留下一张纸条向她道谢。<br/>  出乎意料的是,新年前夕,我意外地收到阿朵寄来的贺年卡。这是一张洁白晶莹、四周有凸纹的贺卡,在卡面上印刷着湛蓝的洱海,洱海里飘动着几艘帆船,远处的苍山隐约可见,好一幅大理风光图。在贺卡的背面,写着两行娟秀的小字:“你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把我们大理写得好美、好美!我有幸认识你这位朋友,真高兴。别忘了再来苍山、洱海。”一次偶然相遇,留下一次难忘的回忆;一行娟秀的小字,捎来一个遥远的问候,颇令人感动。<br/>  欣赏精美的贺卡,不啻为一种美好享受;咀嚼贺卡的赠言,更使人忘情其中,受益匪浅。给我寄贺卡的多为师长、朋友和战友,由于年龄、职业不同,贺卡上的祝愿也不尽相同。一位年年都给我寄贺卡的中学老师,每一年的祝辞都不同,他在今年寄的贺卡上写道:“轻轻贺年卡,重重忘年情。新岁新里程,更上一层楼。”字字句句,洋溢着师生情谊,寄托着殷切希望。一位远方的老首长在贺卡上寄语:“躬逢盛世当奋发,期待你在新的一年里,事业丰收。”言语不多,然而句句励人。<br/>  近年兴起一种“贺年(有奖)明信片”,许多朋友的祝愿总在中奖上做文章,诸如“祝君中奖”、“中奖有我一半”云云,而一位相交甚笃的朋友,近年都以这种有奖明信片相赠,却从不写中奖的祝语。前两天又如期收到她的明信片,上面只有一句话:“祝天天快乐。”是啊,能达到“天天快乐”,能有这种心境的人,该是何等幸福的啊!<br/>  豪华的贺卡多了,人们的心态又转向崇尚朴素、简洁之美。尤其是那些自制的贺卡,更能体现收发人之间纯真的友谊。在我收到的一大摞贺卡中,就有一些朋友自制的以树叶、彩布条和香烟盒纸为材料的贺卡,做工虽简,其情却浓。我曾帮助过的一位苗族小姑娘,每年她都要从遥远的苗家山寨寄来一张自制的贺卡,上面用树叶拼成一个个美丽的图案,写上一两句简洁的祝语——素洁、清新,无色彩却有情趣。一位画家寄来的贺卡,上面是他设计创作的一幅画,画面是两把富有抽象意味的雨伞,伞罩相交,伞的弯柄,互相朝里相亲,伞上是细细的雨滴。画的下边写着一行小字:“人生旅途难免遇到风风雨雨,相依搀扶才能共创风和日丽。”原来,这是对我们家庭的祝福。

图片

第7版(副刊)<br/>专栏:<br/><br/>  细语(中国画)杨光利

我爱逛农贸市场

第7版(副刊)<br/>专栏:东风第一枝<br/><br/>  我爱逛农贸市场<br/>  董其中<br/>  近些年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便是逛农贸市场。<br/>  大概是我为着生活而操持家务,又从事美术创作而需感受生活,所以对逛农贸市场特别感兴趣。即使我每次出差外地,也尽可能要去农贸市场转转。<br/>  在离我家不远的一条小街里,有一个很热闹的早市。蔬菜、瓜果、家禽、水产、日用工业品都有。不过,还是农副产品居多,而农副产品中又数蔬菜最多,品种也非常丰富,连南方的苦瓜、蕻菜、苋菜也多起来了。尤其在夏秋两季,映入你眼帘的尽是那绿茵茵的芹菜、油菜、菠菜,红澄澄的西红柿、红辣椒、胡萝卜,水灵灵的白萝卜、大白菜、大柿椒,还有那紫蓝蓝的茄子、洋葱,等等。这些蔬菜纯真的色彩我一见就爱。它是自然之美,是画家调色板上的色彩无法与之相比的。<br/>  我来到水产摊位前,两只大铁盆内盛满了鲜活鱼儿,有鲤鱼、鲫鱼、武昌鱼、鲶鱼等。鱼是我们常见的美食佳肴,又是我们画家描绘的生动对象,在高手笔下便是人们钟爱的一幅幅艺术作品。我观察那各种鱼儿的体态结构和活动变化,它们在水中是那样自由欢快,水给鱼以活力,水是鱼的生命。有两位卖主是一对四川夫妇,他们代客对鱼进行粗加工,手活十分利落,令观者赞叹不已。在家禽摊位中,有一个摊位专卖乌骨鸡。嘴脸乌黑、羽毛洁白轻柔的乌骨鸡被圈在几只铁丝笼子里。它原本是两千五百公里之外———我老家江西泰和的一大特产,记得我小时就吃过。如今在身边见到此物,让更多的人能品尝到这种美食,感到格外高兴。同时我又想,像这样在异地繁殖乌骨鸡,原产地的优势不就小了吗?不过,由于气候、水土和饲料等因素,同一物种的味道南北是有差异的。<br/>  在农贸市场如何识别和选购物品大有学问。冬季,上市的羊肉一块块的钩挂起来一溜排开,当我在这些羊肉摊位前徘徊时,就听见有人在评头论足,说那肉色暗红的是山羊肉,那肉色淡红的才是绵羊肉。当有人在一堆死鱼前举棋不定时,我也会上前去告他们说,抠开那腮壳看看里面的腮,若是鲜红色便是较新鲜的,如腮的颜色发白就欠佳了。我从小长在河边,可以说是吃鱼长大的,懂得这方面的一点知识。<br/>  农贸市场上为什么一时生姜跌到一元一市斤,而一年之后竟涨到十元一市斤,再过一年价格便趋向合理?物价的大跌大涨,物品的时缺时剩,供求从平衡到失衡,又从失衡到平衡等,属于市场经济的一些问题,也可从一个小小的市场引发思考,悟出道理以至求得答案,使我们也增加了点经济头脑。<br/>  人们围在一车玉茭前争相选购,玉茭很快被买光。作为卖主的那位农民兄弟,半躺在那剥弃的松软的玉茭皮里,数点着钞票,那惬意和舒心劲儿,那憨态可掬的神情,使我驻足留连,那农民的形象不就是当今中国农民的一个缩影,它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br/>  入秋,花生上市了,一位四十多岁的农妇,用她那壮实的双手,将一大麻袋还带着泥土芳香的花生倒了出来。我还未曾见到过这种花生,几乎每一颗都饱含四个米粒,招人喜爱。农妇满脸丰收喜悦,向我们这些分享她劳动成果的城里人连连地说:“你们随便挑哇,咱自家种的,八月十五快到了,买回去全家吃个鲜。”她一边说着,一边还帮我们挑选哩。态度是那样和善亲切,心地是那样豁达开朗。这时,我是绝不会去砍价的。<br/>  我在农贸市场也曾遇到过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买羊肉时,发现秤盘下面竟沾着一块羊油,这是卖主为增加重量而搞的鬼。还有一次,我从农贸市场买回来两斤带鱼,妻子称了一下竟短了半斤。吃一堑,长一智,以后我就多了一个心眼。<br/>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我一次次踏着晨光,呼吸着新鲜空气走向农贸市场。到农贸市场采购,我好像置身于乡村,在田野漫步;又好像倘佯在自然美的世界,感受乡情温馨和审美乐趣。每次我空手而去,却都是满载而归。然而,更使我高兴和欣慰的是,我带回的还有那时代的变化,田野的希望,大自然的恩赐,生活的启迪和那深藏在劳动者心底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