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9月6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乔石会见桥本首相
本报北京9月5日讯记者廖先旺报道:今天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
乔石指出,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两国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广泛深入发展,中国全国人大与日本国会参、众两院之间也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中日两国作为本地区和世界上有影响的国家,发展睦邻友好、推动互利合作不仅符合两国根本利益,也有利于本地区及世界和平、稳定及发展。为此,双方有必要认真总结中日邦交正常化25年来两国关系发展的经验教训,坚持《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原则和精神,在这一政治基础上共同努力,进一步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乔石指出,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一直存在两大问题,即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希望日本政府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有关问题,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并切实重视和尊重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恪守《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原则精神。
桥本表示,日中邦交正常化25年来,两国各方面的交往包括在国际问题上的合作不断发展,两国议会之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日方将继续坚持《日中联合声明》和《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的原则,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日中友好,不干涉中国的内政。
中国政府陪同团团长、财政部长刘仲藜,外交部副部长唐家璇,中国驻日本大使徐敦信,日本内阁官房副长官与谢野馨,驻华大使佐藤嘉恭等参加了会见。


第1版(要闻)
专栏:

  朱镕基会见桥本首相
本报北京九月五日讯记者廖先旺报道:今天下午,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
朱镕基说,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二十五周年,阁下此时访华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我们希望首相此次访问圆满成功,希望两国和平友好、携手合作,共同迎接下一个世纪。
桥本表示非常高兴有机会在北京会见朱镕基副总理。他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敬佩的成就,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是维护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因素,而且为各国同中国的经贸关系拓展了良好的发展前景。日本今后愿进一步扩大同中国的经贸合作,协助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朱镕基指出,中日邦交正常化二十五年来,两国关系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发展的进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历史和台湾问题最为敏感,直接涉及中日关系的政治原则,需要慎重对待。今后仍然要严格遵循《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各项原则,按照声明和条约的精神行事。
朱镕基说,经过双方长期努力,中日两国已互为重要经贸合作伙伴,两国经贸合作水平已成为两国关系良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去年中日双边贸易总额超过了六百亿美元,日本已连续四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对象国。今年上半年以来,两国贸易往来继续保持着良好势头。中日两国经济上各有短长,可以优势互补,只要两国政府在政策上予以积极支持和引导,双方的合作潜力是很大的。桥本对此表示完全赞同。
中国政府陪同团团长、财政部部长刘仲藜,外交部副部长唐家璇,中国驻日本大使徐敦信,日本内阁官房副长官与谢野馨,驻华大使佐藤嘉恭等参加了会见。


第1版(要闻)
专栏:迎接十五大特稿第二篇

  光辉的实践
本报记者江绍高徐如俊杨健
从党的十四大到现在,经历了不平凡的5年。党的十五大前夕,许多新选出来的党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5年是光辉的5年:改革开放力度大,法律法规出台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而波动小,城乡面貌变化显著,两个文明建设双丰收。
党的十四大,实现了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和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顺利交接。人们清楚地记得,1992年10月19日,邓小平同志同新选出来的党中央领导一起,亲切会见出席十四大的全体代表时说:“这次大会开得很好,希望大家继续努力。”代表们说,党的十四大以来,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5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有着管理好国家、驾驭宏观经济全局、处理复杂问题的卓越能力。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是经济快速、健康发展,避免大起大落的重要保证
改革开放之初,人们常说“摸着石头过河”。到了90年代,有了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有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深刻的理解,我们党对问题的认识产生了飞跃。许多代表对始于4年前的那一次宏观调控印象非常深刻。当时,一些地方出现投资过旺和消费增长过快、金融秩序混乱、物价涨幅过高等问题。党中央及时提出,要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统一起来,切实贯彻“在经济工作中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同时要注意稳妥,避免损失,特别要避免大的损失”的重要指导思想,把加快发展的注意力集中到深化改革、转换机制、提高效益上来。实践证明,在当时的“大上”气氛中果断地提出宏观调控,这个决策是非常正确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要发展,就要解放思想,在观念上敢于突破禁区,实现新的飞跃;要发展,就要实事求是,根据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适时进行调整,按照客观经济规律,推进现代化建设事业。就如经济学家杨启先说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是一项史无前例的事业,每个发展重要阶段都会有观念转变问题。在各项改革中,国有企业改革最为关键,但难度也最大。因为涉及许多深层次的原因,多年来国企改革一直在“外围地带”探索。到了1994年底,中央决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提高了对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的认识,这就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开阔了视野。
浙江省选出的十五大代表、杭州钢铁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孙永森说,为了搞好国有企业,1995年5月、6月江泽民总书记先后在上海、长春召开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进一步阐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8条基本方针。江泽民同志强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要鼓励探索,允许试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去试,大胆去闯。孙永森作为浙江企业的代表,出席了在上海的座谈会,听到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很受鼓舞。他说,目前钢铁工业正处于结构大调整时期,优胜劣汰已成定势。杭钢只有面向市场,改革内部机制,上管理,上质量,才有发展。他相信,坚持改革、创新,国有企业一定能够搞好。
从1993年6月以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成功地实现了宏观经济的“软着陆”。吉林省选出的十五大代表、省委书记张德江认为,宏观调控的成功实践,是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精神相统一的集中体现。“进”不是无原则的“进”,“退”不是无原则的“退”。中央在采取适度从紧的财政金融政策,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同时,注意夯实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三峡工程和京九、南昆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毫不放松。在宏观调控中,中央特别注意把握时机,控制力度,处理好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关系。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稳中求进,取得了重大突破
“十四大的报告中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实践,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代表们谈起十四大以来的功绩,高度评价这一贡献。的确,这一改革目标,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比如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保证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等。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下转第二版)
“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要抓准市场,要注重科技含量。”中央国家机关选出的十五大代表、农业部部长刘江谈到农业的发展时说,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农业,一方面致力于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保护耕地,重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保证收购资金、服务手段、价格外补贴、化肥供应的到位与兑现,并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另一方面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开展种子革命、成果推广、科研攻关和技术引进等。这些兴农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1992年到1996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年均增加119亿公斤,达到4900亿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2%,达到1926元。从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看,当今农业已从过去追求数量增长转向高产与优质并重,为将来最终走向集体化、集约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必须把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中心转移到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劳动者素质上来。而实现这一要求,最根本的是发展科技和教育。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确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发表讲话,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全面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投身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事业,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为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和第三步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国家科委常务副主任朱丽兰是中央国家机关选出的十五大代表。她说,党中央注意从世界的大系统中看中国的科技发展。最近有几篇著名的文章,指出世界经济正在向知识型经济和新世界经济发展,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非常重视这一新动向,要求对这些文章作仔细的研究。这说明我们走“科教兴国”的道路是适应世界和时代潮流的。同时,中央也重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看待科技发展的局面。“863计划”10周年时,国家科委对到不到辽宁去展览曾有犹豫,怕那些自身生存都有困难的企业对高科技不感兴趣。国务院领导同志得知此事后,坚决地说:一定要去!企业只有看到科技的实际效益后才会下决心改变经济增长的方式。我们从中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的经济,需要法律的引导和规范;抓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不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去年2月8日下午3时,中共中央举办的法制讲座正在中南海怀仁堂正厅举行。这是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里第三次听法制讲座。第一讲是听取华东政法学院39岁的教授曹建明讲国际商贸法律制度及关贸总协定;第二讲是1995年1月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家福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建设问题;第三讲还是王家福讲授,题目是《关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讲座两个小时,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自始至终凝神倾听,认真记录,并就有关问题向王家福提问。讲座气氛严肃认真,生动活泼。
讲座结束时,江泽民同志说,人类历史即将进入21世纪。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我国到2010年的跨世纪发展蓝图,到那时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将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世界经济的实践证明,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并具有比较完备的法制。市场经营活动的运行,市场秩序的维系,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以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法律的引导和规范。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也需要按国际惯例和国与国之间约定的规则办事。这些都是市场的内在要求。我们要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也必须按市场的一般规则和我们的国情,健全和完善各种法制,全面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集约型经济所必须的法律体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实现秩序和规范的保障。代表们指出,中央举办社会主义法制讲座,江泽民等中央领导同志带头参加,在各地引起强烈反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都举办了法律知识讲座,注意结合工作实际,有重点地学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有的将公司法、劳动法、税法、破产法等也列入讲座的选题。
全国人大加强了立法工作,近几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对于规范市场主体,调整市场主体关系,维护公平竞争,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正在发挥保障作用。中央国家机关选出的十五大代表、司法部部长肖扬认为,十四大以来的5年是法律、法规出台比较多的5年,基本搭建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框架。司法机关积极运用,治国有法可依,保障了经济建设的正常运行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河北省选出的十五大代表、永年县检察院副检察长李东升赞成这个评价,认为法制方面的突出成绩,一是走上依法治国之路,二是保障社会稳定安宁。
不少代表谈到,这几年,现代化建设事业在法制保障下大大前进了。而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又为建设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打下了基础。“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拿”,在很多地方已成为现实。这是共识,因为这“两个成果”都是实实在在的:
讲物质文明成果,199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7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1年增长77.1%,年平均增长12.1%,而且年度间没有出现大的起伏。物价涨幅从14.8%回落到6.1%,明显低于预定的10%的调控目标。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1686亿美元,年均增长16.4%,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已由1990年的第十五位上升到目前的第十一位。讲精神文明成果,李国安、徐虎、李素丽等一大批先进人物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张家港、厦门、大连、西安、绵阳等建设文明城市的经验正在各地开花、结果;以“文明言行、社会环境、优质服务、交通秩序”为主要内容的“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展开……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使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走上了健康有序的轨道。光辉的实践¥光辉的五年,为我国的发展带来了光辉的前景!


第1版(要闻)
专栏:展示新成就迎接十五大成就篇

  全面开创九十年代外交新局面
——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外交工作述评
新华社记者本报记者
90年代,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执行中国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所确立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根据邓小平同志对当时国际形势的精辟分析和提出的外交战略方针,全面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充分显示了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极其复杂的形势下处理外交和国际事务的卓越能力。
进入90年代的这段时期是我国外交非常活跃、取得丰富成果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得到普遍改善和发展,特别是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进一步巩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大为加强;与此同时,我国对国际上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的行径进行了坚决斗争,有效地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日益提高和增强。目前中国已同世界上16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外交方针结硕果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的过渡时期。面对变幻的国际风云和严峻的国际大气候,中国第三代领导集体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把握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在邓小平外交方针的指引下,高瞻远瞩,开拓进取,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处理双边和多边关系的方针政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
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不断巩固和加强
——中国与周边国家及其他亚洲国家的关系在90年代进入了一个睦邻、友好合作的新时期。中国同邻国之间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勘定边境界线、推动经贸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江泽民主席对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泊尔的国事访问确定了中国与四国关系面向21世纪的发展方向;中国同印度签署了旨在增加信任的重要协定。江泽民主席还全面阐述了中国对南亚地区的政策。中国领导人对越南、朝鲜、韩国和东盟各国的访问以及中国去年成为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更是将中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关系推上了新台阶。
——中日关系近年来总体上保持了发展的势头。作为东亚地区的两个重要邻国,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都取得了进展。今年正值中日关系正常化25周年,中国希望日本正视并正确对待历史,遵守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以推动双边关系健康、稳定、持久地发展。
——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一贯在国际事务中与发展中国家相互支持,并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拓展与这些国家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去年江泽民主席访问非洲和李鹏总理访问拉丁美洲时分别提出了中国发展同两大洲关系的五点建议和五项原则,有效地促进了中国同两大洲政治、经贸合作和共同发展。李鹏总理今年对非洲六国的访问不仅增进了中非传统友谊,也有效地推动了中国与非洲在新形势下的经贸合作。今年中国又同中美洲的巴哈马和圣卢西亚、大洋洲的库克群岛建立了外交关系,南非也表示将于今年年底同中国建交。
中俄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自1992年中俄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以来,双边关系稳定、健康发展。叶利钦总统两次访华和江泽民主席今年4月对俄罗斯的访问标志着两国关系已步入全面、深入发展的新阶段。中俄建立了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种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关系有利于维护本地区以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全,符合世界局势和国际关系发展的潮流和需要,也为在新形势下正确处理大国间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中国同俄罗斯及中亚三国于去年和今年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和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成功地解决了中国与俄罗斯和其他三国间长达7000多公里的边界问题和边境地区的稳定和安宁等问题。江泽民主席今年4月访问俄罗斯期间,中俄两国还签署了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进程和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做出了贡献。
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所谓“制裁”,粉碎了国际反华势力“分化”、“西化”中国的图谋,使我国与西方各国的关系得到逐步改善和发展
——中国同欧洲,特别是同包括德国和法国在内的西欧国家的关系持续发展。江泽民主席1995年访问德国时指出,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平等互利是指导中国与西欧关系的原则和基础。
李鹏总理1996年3月在亚欧会议上概括了亚欧新型伙伴关系应具有的五个特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彼此借鉴;增进了解,建立信任;互利互惠,优势互补;面向未来,共同发展。这些原则为中欧合作关系的不断加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法国总统希拉克成功访华促进了中法关系,特别是中法经贸合作的长足进展。
——中美关系在经历了波折后,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了改善和发展的积极势头。今年以来,中美两国高层交往不断。美国副总统戈尔、众议院议长金里奇、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以及几十位议员相继来访。中国海军编队还首次访问了美国本土。江泽民主席将于今年秋天对美国的国事访问必将成为中美两国关系进一步改善和发展的重要里程碑。1995年,由于美国允许李登辉访美,中美关系出现了严重波折。在中美最高领导人近年的四次会晤中,江泽民主席提出,处理中美关系应遵循“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的基本政策并与克林顿总统就中美关系发展的原则达成了共识。江泽民主席最近还提出,两国领导人应当从战略高度把握中美关系的大局,坚持相互尊重、不干涉内政和平等协商的原则,努力“扩大共识、增加信任、减少分歧、共创未来”。同时,中国在台湾、双边贸易、人权等问题上坚持原则,坚决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尊严。
——香港的顺利回归和澳门的即将回归无疑是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胜利,同时也展示了中国第三代领导集体在香港回归的过渡时期中运筹帷幄,克服港英当局设置的重重干扰,确保香港顺利回归的卓越外交才能。随着香港的回归,中英关系也逐步呈现改善和发展的势头。中葡两国在澳门回归问题上的良好合作有利于澳门的顺利交接,也反映了中葡两国稳定发展的双边关系。“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的成功实践对最终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具有重大意义。
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和国际范围内的活动,在国际活动中维护主权、主持正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联合国事务中发挥了独特的积极作用。
江泽民主席和李鹏总理都亲自参加多边外交活动。过去四年中,江泽民主席每年都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李鹏总理出席了亚欧首脑会议、社会发展首脑会议和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中国在1995年成功主办了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之后,又于去年成功举办了各国议会联盟第九十六届大会。通过这些多边活动,中国在涉及主权、内政等原则问题上的国际斗争中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
中国领导人在许多国际场合都明确阐述了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和原则立场。中国主张,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中平等的成员,有权参与解决国际事务;各国有权选择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模式和发展道路;各国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坚持通过对话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反对以各种形式和借口实行以大压小、以强凌弱、以富欺贫;各国在经济交往和全球及区域经济合作中,应当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不应当相互排斥,不应当采取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或歧视政策,更不应动辄采取制裁的做法;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缩小南北差距。
在人权问题领域,中国倡导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础上开展对话和合作,反对利用人权干涉别国内政,这一立场代表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意愿并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支持。在过去几年中,中国已连续七次挫败少数西方国家在日内瓦人权会议上提出的反华议案。中国还积极参加了裁军领域的各项工作,为实现全面、彻底裁军作出了积极努力。中国积极参加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谈判,并成为该条约的首批签字国之一,为该条约最终达成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在各种场合重申了中国的防御性国防政策,有力批驳了国外极少数人蓄意散布的所谓“中国威胁论”。
全方位外交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
冷战以后,经济因素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各国都把战略重点转向发展经济,世界经济正迈入日益加强合作的轨道。面对这种新的国际经济发展趋势,中国第三代领导人坚持将外交工作服务于国内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党际交往、同外国议会的交往以及民间交往等亦都努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国家领导人的出访将发展双边经贸合作作为重要内容,并积极推动中国与世界和区域的经贸合作,为世界经济的共同繁荣和人类的和平发展事业作贡献。中国经济十几年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及有效的“经济外交”的推动,使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和90年代以来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之一。越来越多的国家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作为国家外交的重要方面,中国共产党对外党际交往已形成了以各国执政党、参政党和其他重要政党为主要对象的全方位党际交往新格局。中国共产党已同世界五大洲120多个国家的300多个政党建立了多种形式的联系。
中国全国人大同各国议会的交往有效地配合并服务于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为中国更多地参与国际政治经济事务,拓展中外在各个领域的相互了解与合作,以至促进国家间关系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国人大已同约140个国家的议会建立了联系,同40多个国家的议会建立了双边友好组织;全国人大还是各国议会联盟和亚太议会论坛、亚洲议员人口与发展论坛等一些议会组织会议的成员或观察员。
全国政协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交往,也在中国的外交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1996年全国政协发起的“展望21世纪论坛”首次会议吸引了世界上几十个国家的许多政界知名人士,就地区安全、经济合作等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充分交流,增进了各国间的相互了解。
多渠道的民间外交已经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关系发展和中国经济建设中一支越来越重要的推动力量,并为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对外交流和国家总体外交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补充。目前,中国同世界各国建立了约700对友好城市关系。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在世纪之交前夕,中国第三代领导人正以崭新的外交姿态面对国际风云中的种种挑战和机遇,满怀信心地把一个繁荣、昌盛和强大的中国带入21世纪。


第1版(要闻)
专栏:特邀代表访谈录

  “时代的大幸事!”
——访十五大特邀代表张光年
本报记者董建勤刘大保
我们依约到达时,83岁的张老正在伏案写日记。他耳聪目明,面容清癯。
说到张老,更多人知道的是他的笔名光未然。这位《黄河大合唱》的词作者,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有着68年党龄。党的十二大时,他是正式代表,之后的十三大、十四大,还有这次十五大,他都是特邀代表。
提起特邀参加党的十五大,张老说:“很荣幸,赶上了好时候,这是人生的幸事,也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幸事,更是时代的大幸事!”
我们注意到客厅里书画家罗公柳为张老80寿辰写的“勤奋延年”的巨大条幅,张老说,这是他的信条。他现在每天都要写东西,每年出一本书。
思维敏捷的张老不像八旬老人,他说,“我们的作品要反映大时代,现在有了更好的条件,作家和艺术家必须谦虚自励,从时代和人民生活的海洋中、从中外文化遗产中吸取更多的营养,把党和人民的重托常记心头,放开笔来写,写自己最熟知、最受感动的人和事。”
他回忆起60年代初由周恩来总理领导制定的促进文艺繁荣的“文艺八条”,至今为文艺界广大人士怀念。他认为,文艺界也需要民主与法制,需要健全和改进党对文艺创作的领导。
张老特意强调,他将不需人搀扶,独立参加十五大。他说:“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灵得很!它适应我国国情,深得党心民心。我深信党的十五大必将集中全党智慧,深刻总结经验,把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到底,把政治上的民主与法制建设推向前进,带领各条战线各族人民高高兴兴地奔向21世纪!”(附图片)


第1版(要闻)
专栏:

  第三十三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上
中国队夺得男子团体冠军
本报洛桑9月5日电记者汪大昭报道:昨晚进行的第三十三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团体决赛上,中国队以226.117分的成绩获得冠军,超过第二名白俄罗斯队4.549分。俄罗斯队获第三名。
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观看了这场比赛,并在赛后亲手将一面面金牌挂在中国选手胸前。
中国队已是第四次获得这项荣誉。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会见桥本龙太郎
强调把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带入21世纪
本报北京9月5日讯记者廖先旺报道:今天下午,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中南海会见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桥本龙太郎时指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中日两国应严格遵循《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原则,面向21世纪,发展世代友好的中日关系。
江泽民对桥本作为首相首次正式访华表示欢迎。他说:“去年11月,我同阁下在马尼拉举行了重要会晤,对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起了十分重要和积极的作用。此次阁下作为首相正式访华,时值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希望此次访问有助于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桥本表示,再次见到江主席,他感到非常荣幸。日中两国领导人保持经常的接触,对于两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他希望这次访华能成为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新起点。
江泽民指出,中日关系现正处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中日关系不仅对中日两国,而且对本地区及世界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当年毛主席、周总理就曾提出过要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如今面向21世纪,这仍是我们的追求目标。我们认为,双方继续严格遵循《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原则,本着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妥善处理好两国间存在的问题,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保障。同时,两国领导人更应从长远和战略角度认识和把握两国关系,把一个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带入21世纪。
桥本表示,由于先贤的努力,日中两国在1972年实现了邦交正常化。25年来,两国友好关系发展的基础是《日中联合声明》和《日中和平友好条约》,这两个政治文件的原则今后仍然是两国关系的指导方针,日方愿在坚持这两个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发展同中国的长期友好关系。
江泽民强调,回顾中日两大民族的交往史,2000年的友好是主流。但近代以来,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正确认识和对待这段历史是两国面向未来的重要前提。否认历史、干扰中日关系正常发展的势力在日本国内虽然只是极少数,但他们的错误思潮影响很坏,我们应该“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日本在历史问题上采取正确的态度,特别是用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和引导年轻一代十分重要,这有利于中日关系的长远发展,也有利于日本自身的发展。
桥本表示高度重视江泽民对历史的见解。他说,广大日本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军国主义,这一决心是不会改变的,他本人也将坚持正视历史的态度,认为只有正确对待历史,才能真正迎接未来。
在谈到台湾问题时,江泽民强调指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内政,任何国家都无权干涉。日本政府在《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已就台湾问题承担了政治义务,作出了庄严承诺。由于历史经纬,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举动牵动中国人民的感情,事关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希望日本尊重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信守承诺,慎重行事。
桥本强调,日本不支持“两个中国”,也不支持“台湾独立”。日本认为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地区,根本没有资格进入联合国,日本政府对此持明确的立场。桥本代表日本政府再次邀请江泽民主席于明年《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0周年之际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江泽民对此表示感谢。
中国政府陪同团团长、财政部长刘仲藜,民盟中央主席丁石孙,外交部副部长唐家璇,中国驻日本大使徐敦信和日本内阁官房副长官与谢野馨,驻华大使佐藤嘉恭,外务省次官丹波实,内阁外政审议室长平林博等会见时在座。(附图片)
9月5日,江主席在北京中南海会见桥本龙太郎。新华社记者白连锁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