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9月4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美术)
专栏:

  笔墨当随时代
在京九铁路建设期间,北京美术家协会组织十余位画家沿京九线采风。在两千余公里的行程中,他们走访了革命老区大别山、井冈山,领略了多姿多彩的风俗民情,亲身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建设者们昂扬的精神风貌。画家们深为这一切所鼓舞,创作了一大批反映京九建设、赞美时代新貌的作品。这批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观众不禁为这些裹着清新泥土馨香、散发浓郁生活气息的画作深深打动。由观众与作品的情感交融里,作者们又一次受到教育和启迪:艺术的根须唯有扎进深厚的生活土壤,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为人民喜爱的作品。
(附图片)
白云山谷笛鸣旗飘(中国画)傅家宝
穿山越岭(中国画)白崇然
大山的希望(中国画)穆永瑞
深圳车站(中国画)李宝林


第11版(美术)
专栏:

  并非终点
——致画家于希宁
王朝闻
读画譬如交友,真所谓朋友满天下,知心能几人?音实难知,知者难得。我在前些日子再度到过海滨,早晚都仔细观赏过海潮的起落。海浪每次冲击礁石的微细变化,使我觉察自己过去对海浪结构还很无知。可见知彼难,知己亦不易。回顾我对你绘画风格的理解,觉得同样尚未深入。好几年前在南京见你所画丝瓜,那带花的嫩瓜在静态中的动态,有如书法用笔那种“无垂不缩”的“屋漏痕”,接近“垂露”而区别于“悬针”。我不敢凭感觉认为,你画中嫩瓜这种静中见动、充满引人入胜即耐看的戏剧性的生动形象,一定是书法的直接影响,但这一绘画形态与书法艺术的内在联系却是客观存在。去年在济南观看你的新作,例如其中那幅只画出嫩牡丹芽的《报晓》,不只具有象征性,还觉得你的取材、构图、用笔与用色,都具有年轻化的新成就。你的画梅,那老干新枝的对立统一虽不是创新之举,但书法用笔在绘画造型中的特点是明显和可取的。
当我反复观赏你寄来的新作照片,觉得牡丹的花苗,都显得有一种好像正在放纵无羁而朝上伸长的特点时,又联想起过去那些画中的嫩丝瓜。我觉得朝上伸长的牡丹芽或梅的新枝,和嫩丝瓜朝下“滴”的动态相似,双方都具有异曲同工的美,都反映了空间形态中所暗示的时间过程。你那意象中的矛盾性特征,形成了画面形态的活泼感和戏剧冲突。而这一切,和你那风格的年轻化相联系。但我觉得,如果只凭这一点肤浅的感受,远远谈不到对你绘画艺术发展状态的理解。正因为这样,我除了建议你写点自觉有趣的创作经验,不认为别人写的应景文章对你是必要的。不切合读者求知的兴趣,夸夸其谈的包装术,对艺术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也像传统画论所强调的由生到熟易,由熟到生难那样,艺术思维年轻化的运动过程真不简单。第二个属于褒义的“生”,比第一个属于贬意的“生”字难得,画风的年轻化也很不容易。我不敢把由生到熟与由熟到生的过程套在你的绘画作风上,我只觉得你那画风的年轻化是令人高兴的。人的物质生命不可能返老还童,但艺术生命可能像凤凰涅槃那样返老还童。
我所指的老年画家在艺术上的年轻化,不是什么赶时髦或鹦鹉学舌式的幼稚化和庸俗化。所谓鹤发童颜的外貌特征虽也有令人羡慕的作用,却代替不了我所向往的老练的艺术风格的年轻化。你没有空喊“革新”,你的新作比旧作显示出新的活力。就取材的特点来说,《报晓》中的牡丹的幼芽,对常见的盛开的大牡丹花的具象就是创新。每个老年艺术家都有各自不同的个性,年轻化自身也有不会互相代替的多种形态。化的过程或化到何种程度,都像海浪扑向礁石的动态那样,每一次都有微妙的变化。我要声明:我所向往的老风格的年轻化,与自出洋相的“老来俏”之间,分明具有本质上的差别。有人妄图拔苗助长,强令幼儿的画风一步登天而变成可笑的小大人;有年纪不小者缺乏自信,妄图冒充小孩而模仿他们在墙上涂鸦;正如商业广告硬要与洋货攀亲,不老实的作风都不可取,他们好像是在玩弄令人讨厌的骗术。
二十年代末,我在饭桌上见过一位不甘失去青春的老妇,用黑色的油脂涂在自己的秃顶上。这样的美化方式显得可怜,也像《阿Q正传》里的假洋鬼子那样令人感到厌烦。如今虽有现代化的美容院,也无法掩饰这种生理上的缺憾。为了艺术正确意义的年轻化,恐怕只能在观察人生和艺术思维等方面狠下功夫。如果说齐白石或潘天寿对年轻化都有发言权,他们那别人不能直接看到的辛勤劳动才是成功的根本。
既有的成就虽很值得珍视,却不可把这次展出理解为创作思维的终点。你说是吗?
1997.7.9.
于希宁教授是当代著名花鸟画家,1913年生于山东潍县(今潍坊市潍城区),三十年代毕业于上海新华艺专国画系,曾受教于黄宾虹、潘天寿等先生,后长期从事艺术教育与中国画创作。出版大型画集、技法论著、诗词专集等多种。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画院院长、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今年9月18日至24日,于希宁画展将在中国美术馆再次举办。(附图片)
于希宁先生近影
南国紫荆花(中国画)
报晓(中国画)
丝瓜(中国画)


第11版(美术)
专栏:艺坛走笔

  贵在独创
在安徽省歙县黄宾虹故居中,有一副对联。上书:“钦治学维勤,仰画风独创。”我想,“画风独创”四字,是使黄宾虹先生能够成为一代宗师关键之所在。
所谓“独创性”,即构成画面诸因素所熔铸的意境,具有不可重复的唯一性,呈现了崭新的美学秩序。杰出的作品,必然具有独创性;这种独创性,应该反映生活的本质和规律,凝聚着民族精神,洋溢着时代风采,做到情、理、形、神——即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自然,中国画也不能例外。
但是纵观近些年来的中国画界,笔者以为在创作中对于独创性的追求,还是远远不够的。对此问题简析如下:
一、过滥的商品化倾向。艺术作品进入市场后具有商品属性,但是艺术创作并不等于商品制作。某些人为了牟取暴利,竟然以“生产”的方式进行“创作”,以同一粉本大搞“流水作业”。一些大城市,从高档饭店、画廊到农贸市场、街头小摊,都有中国画销售。价高者或千、上万元,价低者几元钱。在这些所谓的“作品”中,真正画自己之画、且又具有艺术价值者,极少极少。多为“莺偷百鸟声”之抄袭、模仿,甚至造假的货色。时下只要某位名画家的作品“行情”看好,过不了多久,在全国各地必定会出现许多效仿者以及作伪狂潮。这种现象,与艺术独创性的品格,是水火不容的。
二、守旧的艺术观念。如何在中国画辉煌的遗产中取其菁华,并使之发扬光大?我以为,值得深入研究的,首先应该是古今那些大家最富有朝气、最具有独创性的艺术观念。从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到石涛“笔墨当随时代”、“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再到齐白石“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都是颇具革新精神的经典之论。只有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才有可能创作出传世的作品。但有些中国画画家,忽略了艺术修养的提高,仅仅热衷于对那些已成定势的、程式化的表现技巧的研究;或者讲师承、论宗派,反复炮制与别人、与自己其他画面大同小异、毫无个性的“作品”。无怪乎许多观众看过某些中国画画展后总是说:“看过这个展览没印象”,“看过等于没看”。也难怪有的外国友人说,在他们看来,很多中国画“都一样”。在众多的画面中看不到作者的风格与情感,这是当前中国画界所患有的相当严重的贫血病。
三、空虚的创作思想。艺术作品,是现实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艺术家只有扎实地深入生活,捕捉时代脉搏,才有可能创作出具有真情实感、别开生面的作品。正如法国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所说:“艺术等级的高低取决于它表现的历史特征或心理特征的重要、稳定与深刻的程度。”脱离生活、无病呻吟或者肆意胡来,绝非创作的捷径。如果艺术家长期浮在生活表面,必然创作不出具有独创性的作品,导致创作能力的枯竭。
例如在今年举办的一个画展中,有人竟然拿出了十二年前画的很一般的作品充数,就是一例。在为着一定社会目的所举办的规模很大、规格很高的中国画画展中,有时专门为之创作的主题性作品,却寥寥无几;更多的是在任何场合都可以拿出来的“以不变应万变”的“通用件”。我不敢断言这些作品多平庸之作,但是我敢说其中有相当一些作品缺少独创性。有的画家,在一些场合,为了“捧场”所“创作”的或称“表演”出来的“作品”,其中确有一些毫无个性的礼聘之物和应酬之作,散发着一种陈陈相因的霉腐气息,流露出了欺世媚俗的帮闲化倾向,把严肃的艺术创作当成了娴熟的杂耍。
凡此种种,都是值得中国画界加以认真思考的。(王春兰)


第11版(美术)
专栏:

  新闻速写
改革开放给古老的火把节赋予了新意。日前,凉山州举办了’97中国旅游年四川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组织了赛马、斗牛等丰富多彩、独具民族特色的节庆活动,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来宾。火把节还推出了以中国航天城西昌为中心的九条旅游专线。
火把节上舞翩跹(速写)
康绍熙


第11版(美术)
专栏:

  《名人名家书画展》将在京举行
为庆祝香港回归,喜迎“十五大”的召开,由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文津书画研究会主办,湖南德威发展公司、四川宜宾台贸总公司协办的《名人名家书画展》日前在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举行。本次展览共展出书画作品二百六十件。启功、白雪石等书画名家也为展览送来作品。展品中还有谭友林、李九龙、史进前、李真、李耀文等老将军的近作。展览结束后,全部作品将汇编出版《庆祝香港回归名人名家书画展作品集》。(彭利铭)


第11版(美术)
专栏:

  《李铎书〈孙子兵法〉碑拓全集》出版
《孙子兵法》是我国二千五百年前的一部军事专著,它以其深邃的哲理、精辟的论断和丰富的内涵著称于世。为继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现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的李铎历时一年手书完成《孙子兵法》长卷,并由解放军出版社将长卷碑拓影印出版。日前,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该书的首发式。(文一)


第11版(美术)
专栏:

  中国万里长城文化展将巡展
由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中国长城博物馆、北京韩村河建筑集团总公司、北京韩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举办的“中国万里长城文化展”将于1997年底开始在国内及世界各地巡回展出。
此次“中国万里长城文化展”是在中国境内、外首次举办的关于长城的综合性巡回展,内容涉及长城的历史沿革、建筑艺术、军事特征,长城沿线的民俗风情,长城主题的艺术创作以及长城在中外交流中的特殊意义。展品中有优秀的艺术作品,有别具特色的农家场景,草原风貌,还有千姿百态的服装、服饰、工艺纪念品与民间技艺、声像展示、参与活动等。(剑武)


第11版(美术)
专栏:

  王永丽国画展在京举办
王永丽生长在山明水秀人杰地灵的江苏省扬州市。她的国画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画展并获奖和被收藏。王永丽擅长画花鸟与人物。基本写实又多有变形,注重表现又不无装饰趣味。日前,她的部分新作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张利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