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97-09-26

1997-09-26新闻联播 文字版

清香的油菜花

第12版(副刊)<br/>专栏:<br/><br/>  清香的油菜花<br/> 牛砚秋<br/> 太行山深处,一面山坡上,在满山遍野金黄的油菜花丛中,坐落着一间石屋,大石块砌得方方正正,像农户人家的住所,听到琅琅的读书声,才发现这是一所学校,一所山村小学。没有院墙,没有球场,甚至连学校里上下课必备的钟也没有,有的只是弥漫着的油菜花的清香。<br/> 下课了,女教师走了出来。她说,原来有座庙,拆了,把石头、木梁运过来,建了这所只有一间房的小学。这位女教师叫焦贞花。<br/> 焦贞花伴了这间石屋二十六个春秋,只有她一位教师,今年刚请了本村一位妇女来校帮忙。多年来她教全校五个年级,年年升学率百分之百,学生的考试成绩年年在全乡名列前茅,她年年被评为优秀教师。<br/> 焦贞花当上教师是很偶然的。高中毕业的她准备去焦作煤矿,是叔叔帮她找的工作。那时,山区的高中毕业生还不多,支书找到她说:“咱这山区缺老师,出去干啥?在家教学生娃子吧。”她留了下来。刚开始是在至今还不通车的博爱县寨豁乡焦谷堆小学,不久,相距七八里的张毛光小学唯一的一位教师走了,张毛光是比焦谷堆更偏远的山区。她来到了张毛光,成了这间石屋的主人,这一来就是二十六年。<br/> 这是什么样的学校呀?教室里几块长条木板是桌子,学生们各自从家里拿来高低不一的凳子;没有讲台,学校几乎没有办公费用,连教科书、粉笔都买不起。<br/> 学生最多时四十多人,她一个人教,学生的成绩却出奇地好。我问她,学生智力不同,为何能年年成绩那么好,有什么特殊办法?<br/> 她摇摇头,又补充说,这里家长管得严。而家长却说,学生不听家长的,听老师的。小学毕业要到远处上中学,学生们都流着泪不愿走,想继续在张毛光这间石屋里跟着焦老师上课。<br/> 焦贞花是那样的容易满足,她指着教室里刚更换的旧桌子说,学生们有桌子用了。那是一所中学淘汰下来的旧桌子,送给了他们。<br/> 她指着今年刚装的电灯,面露感激之情说,支书和电工照顾学校,给装上了电灯,收很少的电费。“以前没有电灯吗?”我惊讶地问。九十年代了,还有没用上电的学校?同行的焦谷堆中学的陈老师说:“焦老师家就在山坡下,很近,村里有电,学生们晚上到焦老师家补习功课,她家的桌子、床、缝纫机都是学生的课桌。义务补课很多年了。”<br/> 下了山坡,便是焦贞花家,也是石砌的房屋。屋内很干净,陈设极简陋,最高档的电器是一台黑白电视机,另一件“高档”物品是一架缝纫机,弟弟送的。<br/> 陈老师说,焦老师娘家人真好啊。这里没水,吃水要到一二十里外用车拉,水贵如油,煤也要从山外运,都是她弟弟送的,要不,水她都吃不起。<br/> 焦贞花家五口人,丈夫残疾,不能干重活,公婆已七八十岁了,年迈多病,下有一双儿女,女儿外出打工前,只有焦贞花每月一百元的薪水。我难以想象她那虚弱的身体,她那微薄的薪水怎能撑起这个家。<br/> 我发现院内有一堆荆条编成的长方形荆片。焦老师说,全家人都编荆片,自己要备课,编得少,主要是丈夫和公婆干的,一块荆片可以卖六分钱,干得好,一个月可以卖二十多元补贴家用。荆条需去山上割,再背回家,一条条劈开,编成片。<br/> 焦老师说:“现在吃饭不愁了。”她家有十亩地,每年产粮一千公斤。地在两里外的山下,只有焦老师一人种。体弱多病的她头等任务是教书,虽然没有人要求她,没有人监督她。前些年,当她吃不下饭,怀疑自己患了癌症时,她没去治,因为学生即将参加毕业考试。直到把学生送进考场,她才进医院。万幸的是,患的不是癌症,是胃病,从急性发展到慢性,病魔至今折磨着她。<br/> 焦老师说:“最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br/> 几年前,焦老师的丈夫摔断了腿,在县城住院两个多月。那真是最困难的日子,上有多病的公婆,下有幼小的儿女,还有即将毕业的学生,一切都需要她。在县城医院,即将参加升学考试的学生牵着她的心。孩子们一生的前途不能误,可丈夫怎么办?弟媳妇看到焦贞花忧心如焚的样子,主动承担起照料病人的义务。焦贞花一步三回头地踏上了回乡的路。<br/> 焦贞花深深地爱着这片山林,爱着这间小屋,爱着孩子们。出山需步行十六七里崎岖的山路,焦贞花很少出山。她本有许多机会飞出山林,自己也动过心,但一看到天真无邪的孩子的脸,她放弃了。她说:“我这辈子就在这儿了。”

《开拓者的足迹》征文启事

第12版(副刊)<br/>专栏:<br/><br/>  《开拓者的足迹》征文启事<br/> 党的十五大的召开,第四十八个国庆节的到来,这双重的喜庆使神州大地上的今年的秋天格外丰盛和美好。这将是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走向二十一世纪,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蓝图征途上的又一重要的历史时刻。为了记录近几年来我国人民奋进的足迹,讴歌人们的开拓精神,我们特联合举办《开拓者的足迹》散文特写征文活动。征文要求以纪实的手法,开阔的视野,精短的篇幅(不超过二千字),撷取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大潮中的某一人物或事件的片断,加以真实的开掘与新颖的构思,从而勾勒出奋战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各条战线上的人们的时代风采和精神风貌。撰写对象,可以是领导干部、先进工作者,也可以是普通的群众;尤其欢迎描写基层劳动者的作品;务求真实,并加盖公章。征文从即日起,到10月底截止。征文结束后,即评优颁奖。来稿请寄:北京金台西路二号人民日报文艺部《开拓者的足迹》征文组,邮政编码为一○○七三三。来稿一般不退,请自留底稿。<br/>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br/> 人民日报文艺部<br/> 长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br/> 1997年9月3日

感受故陵人

第12版(副刊)<br/>专栏:<br/><br/>  感受故陵人<br/> 四平<br/> 乘船而下,5月的长江两岸,犹如不断铺展的山水画卷:雄浑的山岭,与奔流的江水共同延伸着险峻和激越,展示着令无数人惊心动魄的自然情态。而岸上不时出现的油绿桔林、青翠竹丛,与散落的幢幢农舍组成宁静的山村图画,洋溢出别样的诗情画意。也许,正是奔腾的江水、粗犷的大山,营造并衬托了村舍的安谧、静美,才曾使过去的文人墨客感慨万千,也令今天的游客如痴如醉。<br/> 地域的不同,自然环境的差异和历史的变幻,构成了不同的风土人情,产生了引人入胜的风景。故陵镇这个名字,对于好奇的游客来说,确实已有吸引力,在重庆市云阳县,很多人知道它因当年一位楚国王子身亡后埋在这里而得名。这段历史,更让人产生寻古探幽的冲动。<br/> 弃舟换车。汽车在长江南岸的山岭中行驶,道路的曲折不平自不用说,一边的深沟大谷让人胆寒,另一面的山坡上,伏卧着散乱的大石,也难免叫人心悸,幸亏常从石头边看见成熟的麦子,心才平静一些。路边的坡上,散布着毫无规律可言的麦子,大片的不过几平方米的面积,更多的却是一窄条、一小块,甚至有的只有几株长在石头边,好在它们已经成熟地现出金黄色,要不实在令人难以把它和野草区别开。麦子占据着或陡直或平缓的山坡,高低错落着从公路边一直断续地向山顶延伸,随意看去,好像是漫不经心涂抹的色块,显得既散乱,又细碎,看惯了北方平原上无边的麦浪,一时竟难以相信小麦会生长在这种环境。但是,不管我如何的惊奇、诧异,正是这些条条块块的庄稼,顽强地用自己成熟的生命色彩,在一座座斑斑驳驳的山岭上,汇聚着金黄的主色调。于是,山岭不再荒芜,并展示了人的力量和追求。<br/> 不论在什么地方,土地对于人的生存都重要而不可缺少。没有土地,江南就不会有春天如画的秧苗,又怎能说收获;没有土地,华北就没有似海的金浪,粮食又从哪里来。土地,在故陵人的心里,是可供庄稼生长的所在,是山石缝中的泥土,哪怕是巴掌大的一块,手指宽的一条,也是应该挥洒汗水,值得付出辛苦而寄予希望的。故陵镇有上千年历史,而且早已有自己的码头,并算得是长江边一个古老的货物集散地,这里的人可以凭借水利之便过日子。但是,他们始终没有抛弃土地,因而他们靠着辛劳从土地上获取生活所需的物品外,还得到了一个坚实的落脚点。这里也有耕作精细的水田,那层层碧绿的秧苗,在山岚中显示着生机,展示着故陵人的期望。他们把辛勤投注在每一寸土地上,把汗滴洒落到每一抔泥土中,因而窄窄的田埂在发挥蓄水作用的同时,也种上了苞米、桑树,而没有人舍得在上面行走;于是在远离他们村舍的山岭上,就有了逶迤延伸的小麦,可供收获的金黄;也正是这样,古老的故陵镇才没有失落于历史的长河中,而成为行船东奔西忙的故陵人不能忘却的家乡,成为守护这方水土者安宁的家园。<br/> 第二天一大早,我的睡梦被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惊醒,我真切地走进了一片陌生而亲切的风景中。在晨雾和炊烟的朦胧里,顺着被无数脚掌磨得光滑、让雾水滋得发亮的石阶,循着悦耳的书声,走向小学校。六点钟,城里孩子们大多还在梦中,而这里的娃娃,和他们的父母一样起早。在鸡鸣声里,大人走向山坡,走进自己的土地,孩子们则走进学校,走向自己的世界。<br/> 故陵是建在江岸边典型的山镇,而镇小学的操场,却是宽阔而平整的,它与校门外陡陡的石阶,村舍前窄窄的平地形成强烈的反差。在校园中漫步,我不禁自问:这是一个山镇的小学吗?在我的印象里,故陵的土地太珍贵了,像样的平地更是稀少,对于始终珍爱着土地的故陵人来说,学校无疑寄托着他们更大的希望。<br/> 这才是故陵这块地方真正动人的风景。

英雄雕像(二首)

第12版(副刊)<br/>专栏:<br/><br/>  英雄雕像(二首)<br/> 陈衍强<br/> 方志敏<br/> 当搜山的敌人<br/> 搜出了你<br/> 然后又像搜山一样<br/> 搜遍你清贫的全身<br/> 除了一支钢笔<br/> 和一块怀表<br/> 连一个铜板也没有<br/> 一支钢笔<br/> 能描绘《可爱的中国》<br/> 一块怀表<br/> 能预告开国大典的时间<br/> 也许敌人没有想错<br/> 像你这样的官<br/> 难道真的一无所有<br/> 当他们贪婪地<br/> 再次搜遍你正气的一身<br/> 终于搜到你两袖里的清风<br/> 当革命胜利后<br/> 你没有的<br/> 一些人却有了<br/> 而你有的<br/> 他们却少得可怜<br/> (如刘青山张子善王宝森之流)<br/> 现在你还在教科书上<br/> 注视着后人<br/> 我们明白了<br/> 一切都来之不易<br/> 一切也容易丧失<br/> 所以我们懂得了两个字——珍惜<br/> 雷锋<br/> 雷锋做的事情<br/> 使我热爱所有的解放军战士<br/> 为战友补袜子的雷锋<br/> 扶老大娘过马路的雷锋<br/> 毛泽东题词的雷锋<br/> 太伟大了<br/> 也太平凡了<br/> 因为雷锋<br/> 不是炸碉堡的雷锋<br/> 不是堵机枪眼的雷锋<br/> 雷锋真实如一本日记<br/> 雷锋简单如一颗螺丝钉<br/> 但我们学习起来<br/> 却要用一生的时间<br/> 希望不会老去<br/> 我们越活越年轻<br/> 因为二十二岁的雷锋<br/> 永远是我们的叔叔<br/> 叔叔是一种精神<br/> 当你五讲四美当<br/> 你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br/> 当你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br/> 为一个孕妇让座<br/> 你其实就是一个雷锋

陕北冒出大气田

第12版(副刊)<br/>专栏:<br/><br/>  陕北冒出大气田<br/> 李绍克<br/> 风雨无阻的勘探路上<br/> 钻塔就是钻工的眼睛<br/> 二十年来一页页地<br/> 阅读着高原厚厚的岩层<br/> 辛勤的汗水<br/> 默默渗进岩层深处<br/> 汗水是发酵剂<br/> 无边油海酿造出新的生命<br/> 陕北有了“争气田”<br/> 信天游陶醉了淳朴的乡亲<br/> 尽管电报比马更快<br/> 还是愿骑上快马传报喜讯<br/> 陕北高原不光有黄土<br/> 风沙不只会写一个“穷”<br/> 油娃子站在沙丘上<br/> 柳笛吹出新世纪的风景

永恒的风景

第12版(副刊)<br/>专栏:<br/><br/>  永恒的风景<br/> 张金凤<br/> 床头的书桌上,有一个小巧而可爱的插花瓶,瓶面上画着两只憨态可人的熊猫,偎在粗竹旁,正贪婪地吃着竹叶。<br/> 一年四季,我的小插瓶总是被各种鲜花充实着。孟春仲夏,花团锦簇,桃李芬芳,海棠似火,丁香如烟。到秋日,繁华落去,连那顽强的小雏菊也凋萎之后,似乎已无物可插了。但是,我却总是不甘寂寞,采回一束束芦花,让它在我的斗室里,摇曳一个个北雁南飞的故事。即使到了严冬,我依然可从雪底觅几叶清韵的瘦竹,或从厨房的萝卜上削几段嫩芽插入。于是,绿色又回到了我的小屋,生命的勃然又打动了我。<br/> 闲坐时,注视着这个小小的插瓶,思忖:它竟没有一日闲置着呢!无论是有名的娇花,还是无名的野草,它都能畅然接纳,并能以一抹风景托出。人生,是不是也应如这插瓶一样呢?无论你是青云直上、令人羡慕的骄子,还是平平淡淡、湮没在芸芸众生中的凡人;不管迎来的是鲜花绿地,还是冷风厉雨,如插瓶一样坦然接受,微笑品味,生活便充实而美好。<br/> 每天给自己插一道风景,不管是浓是淡,你便会每天都快乐。

盛会感言

第12版(副刊)<br/>专栏:金台随感<br/><br/>  盛会感言<br/> 姚柏林<br/> 党的十五大,一个跨世纪的盛会!这是立于新旧两个世纪之交的盛会,是高屋建瓴地总结本世纪、高瞻远瞩地规划新世纪的盛会。十五大特邀代表百岁老人帅孟奇诗云:“一度梅花一度春,傲霜战雪岁迎新。漫山争艳向阳发,粗枝老梅绿叶生。”艺术性地表达了这种含义。<br/> 党的十五大,是在神州大地一片祥和、改革开放一片兴旺、党心民心一片顺畅的情景下召开的。经济建设高潮迭起,精神文明好戏连台。仅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例,过去的五年,我国增长率年平均百分之十二点一,已居世界前列。人均收入实现了从低收入向中等收入的进军,达到近七百美元。曾记否,1978年,全国年收入在百元以下的人所占比重为百分之三十五点三七。星移斗转十九载,发生如此巨变,怎能不令人欣慰、催人奋进呢!<br/> 这次大会,党用历史的巨手,高举起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江总书记指出:“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方向与形象相互联系,共同体现着一个政党的纲领和指导思想。“一个新的纲领毕竟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七十六年前,我们党高扬着写有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开始了历史性的航程。二十四年后,在延安宝塔山下,七百五十五名党代表,高擎写有“毛泽东思想”的党旗宣誓,赶走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国。今天,党的十五大,庄严地将邓小平理论又写上旗帜。我们党将高举大旗,朝着新的目标阔步向前。

秋天的抒怀

第12版(副刊)<br/>专栏:金台随感<br/><br/>  秋天的抒怀<br/> 蒋元明<br/> 一曲《春天的故事》,唱出了亿万人的心声,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共鸣。<br/> 难忘的春天。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把改革开放的种子,播撒在神州大地,希望在田野上升起。春天的故事,可以延伸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现代化,“三步走”,春风、春雨,大地一片绿色,生机勃发。<br/> 春天,也是辛勤耕耘的季节。一锄一犁,伴随滴滴汗水。有一位老人,顶风冒雨,坚毅果敢。他南下黄河长江,一路大声疾呼,坚持基本路线,百年不动摇。民心、党心汇成合声,大地,掀起滚滚春潮。<br/> 十年播种,十年耕耘,终于迎来了秋天的收获。<br/> 香港回归,多么巨大的一颗金色的果实啊!百年雪耻,千古流芳!整个中国,乃至整个世界,无不为之欢欣鼓舞。这是中国人民、整个人类推进和平所获得的巨大成果!<br/> 党的十五大,这是胜利的大会,总结的大会。我们党把邓小平理论写上了自己的旗帜。这是春天以来的最大收获、成果。旗帜,就是方向,就是形象,也是胜利的保证。“为了列宁,前进!”“毛主席还在陕北!”曾鼓舞了千百万人前仆后继去争取胜利。今天,我们党把鲜红的旗帜举得更高!<br/> 小平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智慧、人格却化成一面旗帜,永远飘扬在几千万共产党人和亿万人民的心中,鼓舞着我们踏上新的征途。全世界有多少双眼睛在注视着东方,而他们看到的是:不倒的旗帜!<br/> 农民在秋天里收获了稻子,接着又播下了麦子。收获连着播种。秋天,有收获,更有播种。<br/> 高举旗帜,推进改革,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新的中央委员会,带领我们把一颗更大的种子,播进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br/> 继续耕耘吧,更大的收获在明天!

大地书讯

第12版(副刊)<br/>专栏:<br/><br/>  大地书讯<br/> △李思孝著《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欧洲近代文艺思潮论》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文一)<br/> △张宝申的诗集《彩色的爱》已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夏全志)<br/> △八十三岁的老将军石一宸著《战法与回顾》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石一宸将军对解放战争时期自己参与和指挥的多次重要战斗经验的回眸与总结。(赵勇田)

不老的歌乐山——《红岩魂》展览观后

第12版(副刊)<br/>专栏:<br/><br/>  不老的歌乐山<br/> ——《红岩魂》展览观后<br/> 华舒<br/> 春风秋雨苍郁的歌乐山<br/> 你早已不是简单的记忆了<br/> 你凝结在血红旌旗上的苛刻目光<br/> 导引着多少代人的匆匆步履<br/> 穿过战火硝烟穿过喜庆锣鼓<br/> 如今停滞在灯红酒绿上<br/> 身陷在极大的满足之中世界便小了<br/> 小到只剩下鼻尖上的一个点<br/> 而在歌乐山那个隐蔽角落却拥有<br/> 心内与身外的广阔世界<br/> 贫穷不一定贪婪<br/> 正如富有不一定慷慨<br/> 在人生的天平上究竟<br/> 哪一边的分量更重呢<br/> 歌乐山上的风风雨雨<br/> 是感慨还是叹息<br/> 那些倔强的灵魂在动荡的风云里<br/> 是欣慰还是不安<br/> 只是经过这里才能进入圣殿<br/> 因为这是祭坛<br/> 歌乐山你不会老去<br/> 今天的世界依然在你的呼吸中生长<br/> 面对着正视了几乎半个世纪的目光<br/> 你能逃避那份真诚和严厉吗

艺文短波

第12版(副刊)<br/>专栏:艺文短波<br/><br/>  艺文短波<br/>  ●第三届BESETO美术节北京展举行经文化部批准,由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东方美术交流学会主办的“第三届BESETO美术节北京展”近日在北京举行。BESETO美术节是1994年由北京、汉城、东京的三位市长共同决定举办的循环式美术交流活动(BESETO由三个城市的英文字头组成),旨在以美术节为先导,逐渐推动文化、经济、科技领域的交流,维护亚洲与世界和平。<br/> ●作家企业家举行联谊会日前,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和深圳晶石电器有限公司在京举行了作家企业家联谊会,会议就改革开放以来的“文企联谊”这个新生事物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促进了“文企联谊”事业的发展。首都文艺界人士五十余人参加了联谊会。(文一)

硕果(中国画)

第12版(副刊)<br/>专栏:<br/><br/> 硕果(中国画) 刘泽

白云深处有人家(中国画)

第12版(副刊)<br/>专栏:<br/><br/> 白云深处有人家(中国画) 黄廷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