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9月25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文学作品)
专栏:

  在时间的激流中搏击[报告文学]
刘虔
生命,属于流逝着的时间。
强健而幸福的生命,就是要在时间激流的搏击中奋勇而进,“成为完全客观,从而体现自己的抱负”。
生命,因搏击而壮美。
时间说:“请抓住每一缕阳光搏击吧!”
这是一个很平常的时刻,但很美好。
风雨之后,相见之时,阳光在上。
昨夜刚刚下过一场好雨。
短暂而多风的春天一过,北京五月初夏的晴空突然绚丽了许多。太阳出来了。太阳是大地真正的主宰,使一切显出亮色。我和王大中的相见,就沐浴在太阳的祝福里。现任长岭黄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王大中,是全国劳动模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党的十五大代表、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我们相约在首都机场的候机室,以便同机去往陕西宝鸡他们的公司,完成我的采访。当他匆匆走来同我伸手相握,彼此以亲切的目光和话语互致问候时,我看见,我们正好站在窗前一片阳光编织的光焰中。那是来自机场上空的天光。候机室里,一切因此而显得那么豁亮,连同我的心境和感觉。王大中身材微胖,脸膛红润,白衣,灰裤。凭着他的这身打扮,很难想象他就是那个带领六七千职工,连续六年跻身全国五百家最大企业和电子行业百强之列的长岭集团公司的总管。但是,从他平实的风格中,他那双眸子里透出的沉稳、自信和真诚,却让人一看便知,这是一个久经生活锤炼而今也在锤炼生活的人。一见面,他就告诉我,他来得如此匆忙,是因为刚刚在驻京办事处开完会。他让工作人员一个一个仔细汇报,以便了解在京的产品维修和营销情况;回去马上要做的事,就是召开全厂职工大会,进一步抓好产品质量。他还告诉我,有一次,他出差外地,发现一批冰箱的一个部件不理想,也不是不能用,就立即打电话回厂,停止这批冰箱出厂,已经发出的,责令追回。第二天,他又专程找到进货的各商场经理,商谈善后的办法。他说:“公司产品中哪怕是万分之一的故障,到了用户手中就是百分之百的不合格。我们的一切努力,就是要弥补这万分之一。宁可企业受损,也决不让用户吃亏,这一点,我们决不含糊!”
“你是事必躬亲呵!”
“也不完全这样。但我总想多掌握些第一手材料,便于决策。”
“那你一定很累!”
“累是累。不过,我这个人总想多干点事。闲着,比累还累。”
“难怪有人夸你是拼命三郎哩!”
“这好像也是我的命。人生就像一盘录音带,哪一点不录上,就会变成空白。”
王大中欣然一笑,又讲起他的故事来。
“文革”中,因为要维护正常的科研程序,他顶撞了当权者。这个辽河边上的放牛娃,后来在党的培养下上了中学上大学,当时他已是负责某工程总设计的技术员,竟无端地被打成现行反革命。但他照样没事儿一样白天黑夜地工作着。一天深夜,明知要来抓他,他却要睡觉。老婆说:“你还睡得下?”“我不是反革命,怕什么?”讲到这,王大中又是欣然一笑:“我这个人,就是这样,只要能有工作干,什么都能容忍……”
王大中敞开心扉,絮语着他的生命之诗。
电波一样的信息震颤着,传到了我心上。
我知道,我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摸到了当今一个成功的中国企业家的宏阔脉搏,所应具有的最重要的素质,那就是:卓越的追求欲,高度的责任感,忘我的工作情……
不知不觉中,登机的时间到了。
但我却难以收住我的心。
长岭是以“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形象,随着传媒走进千家万户的。面对眼前这位长岭的带头人,那首唱遍了大江南北的歌谣,此刻,倏地在我的心头响起:
好大一棵树,
头顶一个天,
脚踏一方土……
我把这歌声带上了蓝天。
难忘那过去严峻的时光。
那是怎样的迷惘与清醒?苦涩与甜蜜?
飞过蓝天,这里就是长岭。
头枕秦岭北麓炎帝尝遍百草的天台山,身傍来自远古神话传说而今早已赧然还俗了的姜水与渭水,长岭就坐落在宝鸡市郊区的这片开阔地上。那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厂房和高大的楼群以及通向远方的广衢大道,是这大西北黄土地上最令人振奋的文明风景……
我在道路与道路、厂房与楼群间穿行。
我的目光却在那过往的时间里回溯。
十四年前,王大中接任长岭厂厂长。从此,他就把自己的全部力量、生活的全部意义,都凝聚在长岭的生存与发展上。那时,改革之风已吹遍神州,长岭的上空却游荡着迷惘与失落。他的心,也是迷惘的。那一年,由国家统包统揽下达的军工任务收缩了一大半。没有活干,哪有钱来?身为军工企业常以“皇帝的女儿”自慰的长岭,一下子被挤到了天矮地窄的墙角里,领受着“缺衣少吃”的窘迫,几千人的大厂有时连几十元的出差费都拿不出来,还要职工自己先垫付。虽然那时“军老大”的思想还很盛行,认为搞军品的人去搞民品不入流,但为了生存,大家也只好硬着头皮去找活干。那真是一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热闹。什么招儿都想出来了。有的车间去生产收音机、小电扇。有的搞压面机、烤面包炉。有的养鸡。有的挂起“三牛公司”的招牌,讨个“牛年牛劲养牛”的吉利。有个车间开发出将蜂窝煤一夹而成两半的煤夹子……偌大一个厂区,一时间成了七行八作的聚集地。日子在无奈中浸泡着。日子到了1986年,有一天,王大中望着那些煤夹子、压面机发愣,久久地沉思起来。他问自己:“我该把长岭引向哪里?大工厂怎么成了小作坊了?小作坊能够拯救大工厂吗?”一方面是大批精良的机器、电子设备和技术力量像一堆废铁一样闲置不用,一方面却要让搞雷达的脑子去小试牛刀,在鸡脖子上虚耗光阴,这岂不是守着金饭碗闹穷吗?我们的生活穷,一块煤要掰成两块用;但我们的观念和思维更穷呵,思想放开了,只想到做煤夹子,这是多么可怕的失落?!他感到了一种历史的断裂。莫名的痛楚袭上心来,使他更深一层地想下去:“也许,这也是历史的进步?因为新生与进步,总是从阵痛开始的。正是这种历史断裂的阵痛感,狠狠地灼痛了长岭人在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的传统模式中形成的‘军老大、吃皇粮’的思想,从而唤醒了奋起自救的欲望,迫使自己顺应历史的潮流,赢得新的生存空间与发展前景。既然旧的观念已在改变,这种危机中的无序,正是孕育生机与希望的所在,重要的是要加以强化与引导。长岭不能在我手中败下来。长岭是国家的宝贝呵!”
历经现实无情的敲打,王大中获得了最重要的思想的果实。他对这枚果实的表述是:
“长岭要振兴,观念的转变是根本。”
他把这枚思想的果实置于党委会和职工大会上,让大家去分享,去品味,去鉴定。大家的结论是:我们不能再用宰牛的劲儿去宰鸡了。把散开的手指握成拳头,再从产品的制高点上砸下去,还有什么市场的大门不能打开呢?!
扫去迷惘,一条道路展开在眼前。
长岭冰箱就这样咬着劲上马了。
然后又马不停蹄地抢占着市场的每个机遇。
长岭冰箱成了长岭人握在手中改变命运的有力的杠杆。一提起这,王大中有谈不完的感受,他说:“人的许多包袱其实是自己给自己背上的。如果哪一件大事没有做好,肯定是观念上有问题。长岭是以改变观念为契机才得到了发展的。因此,每到一个关键时期,长岭总要注意首先调整自己的观念,使自己的思想总是与时代同步……”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的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这是恩格斯的名言。那一天,我从长岭厂区的一排长势葱茏的樱桃树上,特意采下一枚熟果。我的心曾为之一怔。我想起了恩格斯。我觉得,我握住的这枚果实,正是一个开启生活与生命的最深刻的秘密哩!
他总是把心放在时间之河的浪尖上。
而用“寻找自己”的执著营造风雨中的巢。
破茧之后,是腾飞。
王大中心里有一本账:长岭从“军老大”旧观念的禁锢中走出后,就要抓紧尝试和创造自己的发展模式,在力所能及的价值高地上设置自己的目标,从而赢得最佳生存方式。他把这个思想浓缩为一句话:
“努力寻找你自己!”
寻找的领地,就在波谲云诡的市场。
寻找的旗帜,就是猎猎作响的竞争。
寻找的道路呢?王大中说:“抓住机遇不放,还要狠狠地咬一口,就是我的运作方式!”
长岭把发展高技术产业作为自己的目标,军品必保,以民养军。王大中说:“只有高技术产业才是国家实力的真正体现。”这个目标的确定,饱含着一个老军工对履行国家与民族赋予的重任的执著和坚定。而王大中的运作,也是果决的,就像一位弯弓在手的猎人,凝神屏息地注视着现时的天空,注视着来自市场的风丝云片,一旦鸿鹄将至,便箭发中的。1988年,市场上冰箱走俏。王大中经过仔细的调查与估算,断然提出调整原生产计划,以十万台的数量投放市场。职工大会上,许多人不敢赞同。王大中说:“机遇就像幽灵,一闪即逝。抓住了,是财富,是发展;抓不住,即踪迹难觅,回天无力。”许多人说:“拼上七万八万,成绩就不错了。”一时间,七与十的争吵满长岭。长岭人至今还记得,为了坚守长岭发展的这个难得的机遇,王大中是涨红着脸,发表自己的意见的:“拼,就要拼到底,咬咬牙,十万一定要拿下,一台也不能少!”在他的说服与坚持下,全厂统一了意志,重新部署了力量。年底到了,胜利也如期而至。这个短平快的战役打出了长岭大发展的基础。这一年,长岭人打开账本一看,所有的贷款已经提前还清,身上的包袱没了,又积累了资金,还上了规模经济的台阶。后来再经努力,又从刚刚起步时全国排行第四十二名,进入了今天年产一百万台的前十名之列,成为冰箱行业中来自大西北的一匹矫健的黑马。这是王大中和长岭人运用市场这个魔方多次调整自己的结果。波峰过后是低谷。冰箱市场的蜜月火过一阵之后,1989年又进入了“休闲期”。王大中摸准这个气候,途中及时勒马,立即改换道路,从另一个方向进入市场。他抢先一步,率先开发出当时市场短缺的大冷冻室冰箱,满足了市场需求,完成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移。长岭人在王大中的带领下,遵循发展规模经济的路子,应和市场的节奏,抓住每一个稍纵即逝的“火爆机会”,频频起跳。他们勇敢地寻找着自己,在市场的风浪中站住脚跟,实现自身的价值。而在这一年,许多当年比长岭牛气得多的长兄辈厂家,因为只识旧路,不辟新径,只得在无情的市场的颠簸中,纷纷翻身落马……
“寻找你自己”,这个纲领性的呼唤,除了呼唤人对市场的进入和占有,还包含着呼唤人对自身的超越。市场是最公正的法官,也是最严峻的裁判。市场没有眼泪,不同情弱者,容不得半点失误,来不得半点虚伪。它检验着人,也规范着人。市场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学校。王大中说:“我们长岭的牌子,就是在市场无情的锤炼与淘洗中亮起来的。为了营造社会化大生产的良好环境,培养职工严肃认真的作风,我们做了许多艰苦的工作。”
王大中向我举了工厂禁止吸烟的事。
长岭吸烟的人数以千计。从文明生产和健康的角度出发,工厂决定禁止任何人在厂区吸烟。开始的时候,王大中看到烟民们长时间不吸烟的困顿样儿,心里也不好受。他问自己,这样强制执行,是不是太过分了?他想过设个吸烟室,或者给大家买点戒烟糖。但理智告诉他,令行禁止是现代企业必备的素质。最终,他打消了那个替代的念头。有一次,他发现一位车间主任违规吸烟,立即按厂规就地免了他的职务。此后,厂区再无一人吸烟。能够如此,是因为所有职工都在同一个高度上得到了共识: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长岭这个共同的家园。
西方有言:习惯——自由人的镣铐!
或许,有时正是这样的?
那么,这“寻找你自己”的箴言,似应可以软化与消磨这镣铐了!
生活,已在做出回答……
他忘不了辽河边上故乡的那些歪脖子树。
他说,一切从现时做起,从零做起。
历史,钟情于为历史创造了财富和荣誉的人。但王大中的心中总保留着一块永远的寂地。
今年4月的一天,王大中像往常出门一样,告别同事和家人,驱车驰过他所熟悉的厂区大道,然后登上跨越秦岭的飞机,向着他此行的目的地重庆飞去。在这条航线上飞过多少次?他已经记不清了。重要的是飞越。他的着装依然如往常一样朴实。当飞越秦岭上空时,依然向自己牵挂着的公司的方向投去深深的一瞥。所不同的是,那珍藏于心灵深处的思绪,此刻以比往常更纷繁的感悟撞击着他的心。他想到十年前的那次重庆之行。那时长岭刚从迷惘中醒来,决意集中资金和人力,开发冰箱等家用电器。为了取经,他飞过秦岭,还飞过长江。长岭成功了。当时许多与长岭同时兴起的冰箱厂家,现在却销声匿迹了。与他同时出道的一批老总,就他所知,有的离岗,有的已故去,有的竟走进了监狱……世事莫测,正如万花筒的旋转。人世枯荣变幻,似乎都在他此刻的回忆中。然而,他的脸上依然是沉静的平和。似乎一切都在时间的羽翼下静静地运行……两天以后,一条消息在重庆的新闻媒体上爆炸。4月8日的《重庆晚报》以《长岭告诉我们什么?》为题刊发消息,用头版头条位置披露了王大中重庆之行的真实内容。消息说:“历史开了个有趣的玩笑。十年前,长岭集团老总曾专程到重庆取经,学习冰箱生产技术;十年后,这位老总应市政府邀请,来渝传经,给我市企业界上课。四百余家企业领导专心听取长岭集团总经理王大中的经验之谈……”
神秘的沉静,就这样被打破了。
人们在心中引发了巨大的反响。
掌声和赞叹声向王大中涌去。
这当然不是历史的玩笑。
虽然历史常以谐趣的面孔谈论庄严的话题。
这是历史通过时间之手做出的肯定。
但王大中说:“我还是我,一切从零做起!”
沿着王大中这心灵的足迹,可以看到他走向成功的源头。这是故乡一样的源头呵!
是的,这似乎有些奇怪,每到这种时候,王大中总爱想起故乡,想起给了他肉体和灵魂最初之梦的辽河边上那片贫瘠的土地。从小就在苦水中泡大的王大中,在记得的儿时的故事中,最清晰的莫过于两件事,一件是母亲为了全家度饥荒,把榆树叶做成菜团子吃,一件就是故乡的歪脖子树。王大中说:“故乡穷得连树都长不好。风沙吹打得树脖子都歪了。可是故乡给予的却是一生的力量和回味。”
从辽河岸边那座破败的农家小屋走出来,走在四十多年的风雨中,这位吃榆树叶捡牛粪的放牛娃成了董事长、总经理和著名专家。
而他所做的这一切都在时间的长河里。
但一切都将流逝,而一切只在现时。
因此,把自己置于事业的永远的追求中,抓住现时,不断去接近自己的目标,在振兴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挥洒生命的热汗与热血,创造人生最大的价值,就是王大中的行动准则和精神支柱。为了省时,为了现时,他可以把睡眠安放在车轮上,如风如火地赶路;可以不住宾馆,就着咸菜就餐;可以在病体没有痊愈时,为着实地考察生产,执意坐着轮椅去车间;他拒绝红包,拒绝礼品,拒绝损害自己人格和良知的一切索取,也拒绝自己的亲人提出的那些并非过分有些甚至是合情合理但却有碍公务的要求。他也有弱点,也有过走麦城的时光。在长岭起步之时,因无经验,轻信他人,他曾落入一个皮包公司的陷阱,使企业蒙受过损失,但是他的真诚与自励,使他很快跳出了陷阱,并且赢得了广大职工的充分信赖。他的最大优点,就是再大的困难、再大的挫折,他不怕,不泄气,照样干。他说,我不为自己留后路,我的路就在脚下,就是往前走的这一条。我只图为社会为国家多做一些自己的贡献。这个体验,是他从他的全部人生历程和追求中产生的,既真切又紧迫。他说,他的年龄已过花甲之限,有限的时间比金子还金贵。他的内心总充满着一种梦幻的感悟。时间之歌那么动听,却又渺无踪影,刚刚还在身边完好无损的“现时”,只偷偷一笑便突然振翅飞去。“现时”,总是逃脱又出现,出现又逃脱,没有静时,也没有了时。于是,他只有把手张开,立即又合成一个拳头,对我说:“我当然只有拼搏了,直到最后一刻……”
这是生命的领悟,信仰和力量的财富。
当精神的家园被置放在这广袤无垠的大地之上,当心灵的双脚回归到母亲怀抱的时候,人就会强大起来,足以抵抗任何风暴的袭击,任何蜃楼的诱惑,既经得起辉煌的烧灼,更不惧挫折的冷漠。因此,他的回答,将永远是:
我还是我,一切从零做起的我!


第11版(文学作品)
专栏:

  永远的神女
彭诚
千万年风霜雨雪、电闪雷鸣,神女峰未被湮没、消融和遗忘,反而招引着历代文人骚客泼墨挥毫,吟诗作赋;为平民百姓家喻户晓,顶礼膜拜。莫非她珍藏了一个民族的“精灵”?
我乘坐的川陵三十三号客轮缓缓穿过巫峡,朝大宁河进发。数日中,尽管饱览了仙境似的大宁河风光,拜谒了以诗城闻名于天下的“白帝城”,犹闻李白临江长吟,犹见当年三国战火烽烟,重温历史,眼界大开。但是,真正告别巫山踏上归路时,我心里却又怅然若失:来时溯江而上,因烟雾濛濛,未见神女真容,已属遗憾。倘若归途再遇烟雨,岂不双倍遗憾了?“但愿天从人意!”我在心中祈望着一个美好时刻的到来。幸好客轮返航时,天气突然放晴,从山尖上冉冉升起的那轮夺目的朝阳驱散了我的忧思。我颇有兴致地凭栏眺望,只见绚丽的朝霞布满天空,给大地披上金红色的柔光,一座座山峦披霞挂彩,宛如妩媚多姿的袅娜仙女,载歌载舞走进晴朗的天空。
突然,有人兴奋地喊:
“巫峡,神女峰!”
蓦地,川陵三十三号客轮沸腾了,一个个乘客不约而同举目凝望:哦!神女飘然而至,宛如从九天飞来的窈窕仙女,飘落在望霞峰上,她面迎朝阳,含笑凝眸远望,大有高天欲倾不弯腰的气概和风骨,满含地陷东南心不惊的气质与神韵。我好像看到她深情的甜笑牵动着朵朵云彩,我似乎倾听到她与头顶上的太阳轻轻低语,太阳也显得格外亮丽和温暖。我目不转睛地仰视着她的英姿,聆听着她的一呼一吸,心里豁然开朗,忍不住轻轻击叩船栏,深情地吟诵着屈原《山鬼》中的美丽诗句:“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我吟着吟着,豪情顿生,浮想联翩……
神女,你是天上的瑶姬,还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圣母?是等待丈夫归来的“贞节烈女”,还是倾一腔热血为民排解忧患的巾帼英豪?
我思绪如潮,不觉想起巫山县志《墉城集仙录》的记载:“云华夫人,西王母第二十三女,名瑶姬,受炼神飞化之道,尝东海游还,过巫山,峰崖挺拔,林壑幽丽,巨石如坛,流连久之,时大禹理水驻天下,大风卒至,崖振谷陨,不可制,因与夫人相值,拜而求助……”这传说中的瑶姬为大禹精诚治水所感动,遂降人间献策助力,疏理河道,消除水患,喜降丰年。于是,人世间便有了水随人意百姓无忧的好年景,便有了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盛世。未料,这事却触怒了天帝,天帝责令瑶姬速归,瑶姬舍不下大禹和臣民百姓,竟至死不从,便与十二姐妹永驻巫山,化成了十二座山峰,其中最美丽的神女峰便是瑶姬的化身。
瑶姬那种敢逆天帝之命的叛逆精神,的确惊天动地。她为追求人世间的美满幸福,不为一时的荣辱而屈从,不为权势而折腰,不为诱惑而丧志,不为利欲而沉沦,宁可为百姓消灾造福活上片刻,化为岩石,也不愿为个人苟活万世。她擒龙揽月,视死如归的气魄与豪情,怎么能不撼人心魄呢?
难怪,有关神女峰的传说从古至今,愈传愈神,永不衰歇。
难怪,神女峰雄视千古,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人们以此寄托自己的理想与希望,凝聚民族的信念和力量,征服邪恶,战胜困难,建设美好幸福的家园。于是,便有了“神女号客轮”、“神女天桥”、“神女大厦”等等,以表达着人们对神女瑶姬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
不想,神女瑶姬在宋玉的《瞿塘赋》中,却成了“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愿为楚王“荐枕席”的“美女”形象,与民众传说中的瑶姬大相径庭。其实,这只不过是宋玉为迎合楚襄王的趣味和欢心,投其所好而杜撰的又一“鬼话”罢了,无损于人们心中的神女风采。
千万年来,神女峰始终巍然屹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任漫山遍野的鲜花开了一春又一春,任奔腾不息的长江之水流了一代又一代,她总是毫无倦意,生机勃勃,充满神韵。不管是风和日丽,阳光灿烂,还是大雨倾盆,洪峰涌起;不管是春暖花开,遍地新绿,还是大雪压顶,冰冻三尺,她总是神采奕奕,不屈不挠,挺立于山顶。即使夜幕沉沉,鸟儿归林,帆樯远去,天上人间,万籁俱寂,她仍默默地守望着,守望着浩荡长江乖乖向东流;痴情地等待着,等待着“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式的一辈又一辈炎黄子孙。如今,她看到这古老而又神奇的金土地上,新一代大禹式的英雄建起了葛洲坝水电站,看到举世无双的三峡工程正紧锣密鼓地进行时,她神采飞扬,好像在欣然微笑,起舞放歌!
多么宽阔的襟怀!
多么崇高的境界!
她不就是中华民族的圣母么!
在这漫漫历史长廊中,也许是“神女”心灵之泉的哺育和润泽,也许是“神女”魂灵的感召和造化,在中华民族的辽阔土地上,走来了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告凯旋的花木兰;走来了挂帅出征驰骋疆场屡战屡捷的穆桂英;走来了面对敌人的铡刀威武不屈,以十六岁的生命铸造“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丰碑的刘胡兰……正是这一代又一代巾帼英豪托举起“神女”的魂灵,永远相传,使中华民族在血与火的拼搏中生生不已,在浸润着先祖泪血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坚韧顽强,创造着生命,创造着灿烂的文化,创造着东方的文明,创造着人间的奇迹。
谁不为之欣慰:我们中华民族如山一般雄峻挺拔,如长江之水一样奔涌向前,如喷薄而出的朝阳升起在世界的东方!
川陵三十三号徐徐驶过波澜壮阔的江面,带着崇高的敬意,鸣响声声长笛:
致敬,永远的神女!


第11版(文学作品)
专栏:

  湾仔观花
常青
到珠海旅游的人,一般都要去湾仔,那是因为湾仔离澳门最近。从湾仔码头上船,在澳门与湾仔间的濠江上远眺澳门风光,再返回码头,人们称之为“环岛游”,湾仔因此而名声在外。其实,湾仔最有特色的还不是这个,或者说不仅仅是这个。湾仔还以盛产鲜花出名,是澳门的鲜花供应地。湾仔种花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鲜花装点着澳门,更装点着湾仔人的生活。到湾仔镇鲜花的主要产地作物村观花就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鲜花给作物村带来了富裕和幸福。作物村的经济收入中,鲜花的收入占了三分之二。花农们的生活像花一样,多姿多彩。家家有了电器,盖了小楼,还去祖国各地旅游,日子真是越过越好。我去的时候,虽是寒冬季节,这里却温暖如春,繁花盛开,村干部的办公室里有花,会议室有花,家家门前花团锦簇。置身在鲜花之中,看着人人一张张笑容可掬的脸,我心里便漾起宁静的喜悦,觉得花可爱,人更亲。在这里,我见到了被作物村公认为“花王”的人,他叫谭成长,瘦高个,清癯的脸上两只眼睛格外清澈。在鲜花丛中,他摸着一朵又一朵花,像摸着自家孩子的脑袋,告诉我这个是“百合”,那是“荷包花”,这是“菊花”,那是“富贵竹”……看着“花王”愉快的笑脸,又看着这美丽的花丛,使人想起音乐,想起溪水和远古的苍天……黄色的是菊,紫色的是菊,绿色的也是菊,绿菊。在这之前,我还真没见过绿菊,花蕊小小的,花瓣卷卷的,像幼儿园里正学着说话的孩子,一头卷发,煞是可爱。我也喜欢紫菊,在枝头上沉稳地开着,透着端庄和成熟。紫色让人想起玫瑰色的晚霞、夕阳的血色、沉暮的钟声,人生似乎又多了一份厚重。最喜欢黄菊,它让我想起中秋晚上,蓝幽幽的天上缓缓地走着一轮明月,像黄澄澄的一面镜子那般透澈,那般恬淡;想起母亲手里牵动着的一团黄毛线球,母亲的手指一上一下地缠绕着,那线球一颤,又一颤,抖出多少爱,全在心上……人们常将女性比花,女性柔情似水,如花如水的女性赐给人类多少情多少爱!我真想对那些掩蕊未开的花蕾大声说,这是我们将要去做的事;对那些枯萎的、已经盛开过的花,我也毫不叹惜,我想说,这是我们做过的事;而看到那些盛开的花,看着那仰望着太阳,兴高采烈,透着生机的样子,我想说,这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我爱花开,也爱花落,也爱花朵落过的花秆,花秆把残败留给自己,美丽送给别人,如同养育了优秀儿女的父母,引人遐想,令人敬重。我就这样久久地站在鲜花丛中,想着,想着。然后,又抬头放眼濠江两岸,只见高楼林立。而湾仔镇的高楼似乎更有一种历史的倾诉。“花王”告诉我,过去有人偷渡去澳门谋生,现在却有不少澳胞回乡定居,投资置业,偷渡的事很少发生。等到天蒙蒙亮,湾仔的码头热闹了,湾仔的花要上船了。那时,男人们挑着担,担子这头是花,担子那头也是花,花担颤颤悠悠,挑担的人挺着腰,抹着汗,一脸的自豪。男人们帮女人把花担挑上船放好,再看看女人,那千言万语全在这一瞥中了。女人们则叽叽嘎嘎笑着,吃着盒饭,咸鱼的香味和饭的香味飘在晨雾里。她们三下两下,三口两口,饭吃完了,海关的检查也结束了。她们依旧嘻嘻哈哈地笑、闹,和岸上的男人们告别。晚上,花会留在澳门,女人们则揣着卖花的钱回家团圆。
听到这里,我的心激动起来,骤然间似乎读懂了一种纯朴。那是载着鲜花、晨光和盒饭的一条船。在湾仔镇,生活便这样无拘无束地向前驶去……


第11版(文学作品)
专栏:

  走进秋天
雷恩奇
走进秋天
我们周遭任何一方都是蝉鸣
都是泥土最丰盈的表达
金色的梦
辉映大地最缤纷的落英
秋天开得最晚的一朵花是草帽
生长期最长的一种作物是农人
遍野都是呼唤
火红的高粱地里
有与秋天一样淳厚的喊声
秋天就这样接纳着我们
田野大豆摇铃
令我们在回望春天的时候
不再是雾里看花
令我们向远山的行走
因为秋的晶莹
使每一颗心成为最悠远的山径
这时秋天总是以蝴蝶的方式
栖满我们的枝枝叶叶
于是我们激动地拾起每一棵穗子
于是秋天悠远地
成为我们毕生追求的事情
这就是秋天
秋天总是最先使我们的心灵饱满
然后用遍地的连枷
敲打出所有农人
豆子一样熟稔的金灿灿的心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