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9月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法非关系重新定位
郑园园
8月27日,法国总统希拉克在法国驻外使节会议上对法国的非洲政策作了一番新的阐释。他说,今后法国应当“杜绝一切干涉行为”,并列举出将要改革的领域:修改防务协定、调整驻军及军事合作、帮助非洲国家提高管理水平、增加投资、放宽非洲留法学生签证等。希拉克的讲话表明法非关系正在重新定位。
对非关系是法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战后,法国在法语非洲国家建立了法郎区,实行法郎固定汇率制。60年代非殖民化运动后,法国分别同8个法语非洲国家签署了防务协定,还同23个非洲国家签订了军事合作协定,在非洲设有6个军事基地,驻军8000多人。通过法郎区与防务协定,法国继续保持其在非洲的存在,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发挥巨大影响,充当“援助者”、“宪兵”和“仲裁者”多重角色。
冷战结束后,维系法非特殊关系的这两根纽带松弛了。其中有法国方面的因素,有政策失误的原因,也有因经济困难援额减少的原因。但美国“闯入”非洲,对法国的“势力范围”提出挑战,是更重要的原因。这两年,非洲大部分国家走向稳定,经济出现增长,美国国会和企业家对非洲产生了兴趣。他们看重的是那里蕴藏丰富的资源和一个拥有近7亿消费者的新兴市场,因而不愿再接受法语非洲国家是法国的“禁猎地”。今年6月,在美国的推动下,发展对非关系写进了丹佛8国首脑会议宣言。不久前,克林顿提出了一项开发非洲的计划,主要内容有对非洲开放市场,增加投资,降低关税等。另外,法语非洲新一代领导人较为开放,他们实行多元外交,对美国的“闯入”持欢迎态度。
在这种形势下,法非关系重新定位势在必行。希拉克就任总统后,把法非关系定位为“新型的伙伴关系”,其基本思路是:弱化在非洲的军事存在、拒不卷入冲突,不再充当非洲宪兵;在经济合作方面,把援助转变为以增加投资、拓展市场为主,鼓励对非洲的私人投资。“重新定位”的总趋势是收缩,这是法非关系的旧模式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改革,也是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的必然选择。但是,收缩不意味着撤出。法国在非洲有重大的经济和战略利益,法非关系是它维持大国地位,在世界上发挥大国影响的一个重要筹码,法国决不会放弃非洲。
今后,法语非洲国家不再是法国的“禁猎地”了,法国将在制止冲突等方面和美国加强合作,在争夺市场方面同美国展开竞争。此外,法国还将转向英语非洲国家和葡语非洲国家,进一步拓展其外交和经济活动空间。


第6版(国际)
专栏:

  泰报刊登系列专版
介绍中共十五大
本报曼谷8月30日电记者成元生报道:泰国《中华日报》、《星暹日报》、《新中原报》、《京华中原联合日报》从今天起刊登介绍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系列专版。
《中华日报》、《星暹日报》等报今天的中共十五大系列专版刊登了题为《中国跨世纪发展战略》的长篇文章,并配有多张图片,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受到广大读者热烈欢迎。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尤布·汗外长访华前夕说
巴基斯坦重视对华关系
本报伊斯兰堡9月1日电记者王南报道:巴基斯坦外交部长古哈尔·阿尤布·汗定于9月2日对中国进行为期4天的工作访问。日前,他在这里接受中国记者的联合采访时表示,巴基斯坦十分重视同中国的关系。他说,巴中两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合作是非常良好的,他将利用这次访华的机会促进巴新政府与中国的联系。
阿尤布·汗外长说,他此次中国之行将与中国外长钱其琛讨论巴总理谢里夫明年初访华的有关事宜,并向中方通报巴为阿富汗进行的和平努力,以及巴印会谈等情况。
采访中,阿尤布·汗外长对巴中两国关系予以高度评价。他说:“在过去几十年中,我们与中国的关系是经过时间考验的。我们的这种关系曾承受过巨大的压力,但我们顶住了压力,建立并发展了两国间友好、互信和坦诚的关系。”“今后,我们仍将把与中国发展友好关系作为巴对外政策的基石。”他表示,目前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不仅只限于外交方面,还遍及文化、科技和经贸等各个领域。
阿尤布·汗外长在谈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时说:“中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活跃并逐渐融入国际社会,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这次我在相隔数月后再访中国,也将会感到前后之间的变化。”


第6版(国际)
专栏:环球扫描

  世界军火贸易面面观
本报记者严正
军工生产历来是世界大国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国防力量的基础。军火贸易是世界上最赚钱的买卖之一。据统计,在国际市场上,合法的武器销售所创的利润额仅次于石油,位居第二。某些大国还把军火贸易作为控制别国、实现国际政治、军事和经济目标的手段之一。
冷战期间,美欧大国为了争夺全球战略优势,加紧军备竞赛,不断制造和挑起冲突。世界军工生产和军火贸易水涨船高,随之发展。1988年创下了世界军火贸易额的最高纪录:680亿美元。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总的形势趋向缓和,加上经济不景气,许多国家裁减军队,削减国防开支,减少武器采购,世界总的武器需求量收缩。于是生产能力过剩的武器厂商都从加强出口中寻求生存,世界军火市场上的竞争空前激烈,并呈现出下列特征:
  一、市场合为一,两强变一霸
在冷战时期,原苏联和美国长期在世界军火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苏联略占上风。例如,1982年苏联的军火出口额为210亿美元,美国为127亿美元。80年代末,美国开始与苏联平分秋色,最后超过了苏联。当时它们主要向各自的盟国和“友好”国家供应武器装备,世界军火市场被分割为两大“阵营”、两大集团阵线分明的东西军火壁垒,即两个市场。双方互相封锁,严防自己的先进武器流入对方。美国曾建立机构庞大的巴黎统筹委员会,专门控制苏联和东欧国家购进、“窃取”西方的先进武器和可用于制造新式武器的尖端技术工艺。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华约解散后,由于国际地缘政治变化,原先划定的界限不复存在,世界军火市场重新成为统一的市场。美英法等西方国家开始向捷克、波兰、印度等由原苏联控制的所谓“东方武器系列”国家出售武器;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也把军火生意扩展到土耳其、以色列等传统的美国武器销售国家。但这个市场的规模大为缩小,而且其中的两霸减为一霸,即由美国独占鳌头。
据统计,1989年11月柏林墙倒塌至1993年,世界合法的年军火贸易额连续下降至455亿美元,比1988年的贸易额680亿美元下降了1/3。而美国的武器销售额却明显增加。上述三年多内,它销往国外的武器总额为824亿美元,比世界其他国家总共销售的668亿美元还多出许多。其中1993年美国军火出口额高达332亿美元,占世界军火贸易总额的73%。以后全球军售总额的下降幅度有所缩小,总额大致维持在300亿美元上下;美国在其中所占的比例也降至1/3至1/2,仍大大高出于任何别的国家。对此,原苏联的一位将军叹息道:“美国把俄罗斯挤出了世界军火市场,它还将占领这个市场许多年。”美的盟国也称“欧洲难以招架美国在军火市场上的攻势”。
美国之所以能在世界军火市场上夺取并保持霸主地位,除苏联解体、俄罗斯衰落等原因外,主要是由于它长期推行“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政策。
据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报告说,美国的大多数武器销售是政府同政府间的交易,即美国防部通过对外军事销售计划来办理的;美国与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同北约各国、日本、韩国、台湾、以色列以及某些中东国家签署双边或多边协定,为美国武器倾销这些国家和地区提供法律保障;美国白宫、国务院、国防部和商业部一向为美国的武器出口大开绿灯,甚至起直接的推动作用。克林顿曾在一次“总统决策文件”中命令美国政府高级官员和驻外使馆要像推销农产品、药品那样推销美国军火,美政府共动员了6500名官员专注于此事,就连克林顿本人也曾亲自打电话给阿联酋领导人,劝说购买美国战斗机。此外,美国早在90年代初就采取一项新的武器销售政策,它把商业上的考虑置于首位,不再受冷战时期有关意识形态及政治关系限制,放宽或取消向东欧、拉美、南亚等地出售武器的限制;美政府不但执行“国防产品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而且还不断补贴军工企业,据世界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威廉·哈通估计,其补贴额约为76亿美元。美军方甚至决定,为军火商免费把美国的军用飞机、车辆、导弹和有关人员运送到世界各地举办的军工产品博览会,并派军人为推销武器进行表演;1996年,美国防部成立了“国际和商业计划办公室”,负责为美军工企业的军火出口提供贷款担保……美国政府如此不遗余力地支持武器出口,据一家军火推销商吐露,除了政治和经济原因外,“是为了弥补近年来不断减少的军事预算,保护和加强对美至关重要的国防工业的基础”,他称“那可是个生存问题”。这些情况彻底揭穿了美国不断叫喊“反对武器扩散”的虚假本质。 (上)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塞拜疆领导人会见王丙乾
据新华社巴库8月30日电(记者贾志平)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30日在会见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丙乾为首的中国全国人大代表团时指出,阿塞拜疆十分重视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并对两国关系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和所取得的进展表示满意。1994年,他对中国的访问以及两国所签署的合作协议为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他指出,阿中两国政治关系很好,但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经济合作,两国在这方面的合作前景广阔。他对中国愿意参加里海石油开发表示欢迎。
阿利耶夫对中国顺利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表示祝贺,并表示相信中国会运用同样的原则顺利解决台湾问题。
王丙乾副委员长首先转达了江泽民主席对阿利耶夫总统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阿利耶夫总统请王丙乾副委员长转达他对江泽民主席的亲切问候。
据新华社巴库8月29日电(记者贾志平)阿塞拜疆政府总理拉西扎德29日会见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丙乾为首的中国全国人大代表团时说,阿塞拜疆独立六年来,阿中两国关系发展顺利,阿塞拜疆总统和议长先后访华为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牢固基础。阿塞拜疆政府坚决拥护总统制定的同中国全面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政策,并珍视同中国业已存在的友好关系,两国合作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
王丙乾副委员长首先转达了李鹏总理对拉西扎德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拉西扎德请王丙乾副委员长转达他对李鹏总理的问候。
据新华社巴库8月28日电(记者贾志平)阿塞拜疆国民议会议长阿列斯克罗夫28日在会见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丙乾为团长的中国全国人大代表团时表示,阿塞拜疆愿意继续发展同中国的全面友好合作关系。
王丙乾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邀请阿列斯克罗夫议长率阿塞拜疆国民议会代表团访问中国。


第6版(国际)
专栏:

  叶利钦表示不谋求连任
称俄已渡过危机走上经济发展道路
本报莫斯科9月1日电记者许宏治报道: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今天表示,他不打算谋求再次当选总统。
叶利钦是在新学年开学之际,参加莫斯科市第1253中学开学典礼时这样说的。
叶利钦对该校师生讲话时指出,今年俄罗斯高等学校招收了70万名新生。这在几年前是难以做到的。而现在之所以有可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俄罗斯已经渡过危机,走上了经济发展的道路。
叶利钦还说,他已和西方7国首脑商定,每年将派5000名俄罗斯大学生和专家到这些国家的高等学府深造。每一个俄罗斯学生都有可能会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
同时,他还表示,不排除在目前的中学生中,将来会有人成为俄罗斯总统。他说,他本人不打算再次竞选总统了。


第6版(国际)
专栏:友好往来

  友好往来
▲菲律宾总统拉莫斯8月25日在马尼拉会见了以福建省省长贺国强为团长的福建省政府代表团。拉莫斯在会见时说,去年江泽民主席对菲律宾的友好访问,把两国关系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最近中国为菲律宾成功发射的马部海通信卫星,就是菲中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的体现。
▲赤道几内亚总统奥比昂8月31日在总统府会见前来访问演出的中国广西艺术团全体成员,并高度评价中国与赤道几内亚的传统友谊。奥比昂指出,中国与赤道几内亚虽然远隔万水千山,但两国人民心心相连,像兄弟一样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中国与赤几建交20多年来,中国政府和人民始终尽最大努力不断向赤几政府和人民提供宝贵的援助。
▲中国交通部长黄镇东结束对意大利为期3天的考察访问,于8月30日下午离开罗马回国。访问期间,黄镇东同意大利运输和海运部长克·布兰多就两国在交通领域进一步密切合作的问题进行了磋商。(据新华社电)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尼日利亚外交趋务实
本报记者黄泽全
最近,尼日利亚国家元首萨尼·阿巴查先后访问了加纳、贝宁、科特迪瓦、几内亚、马里和冈比亚等国,以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现任主席身份,同有关成员国就恢复塞拉利昂合法政府问题积极磋商,努力寻求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备受国际舆论关注。
尼日利亚位于西非东南部,资源丰富,盛产石油,人口1.05亿,是非洲的经济与人口大国。自1960年独立后,执行不结盟、睦邻友好和“以非洲为中心”的外交政策,维护非洲团结,促进地区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长期同西方国家保持着密切关系。1993年现任军人政府执政后与西方国家关系开始疏远,特别是1995年11月尼处决少数部族奥戈尼族反政府领导人萨罗—维瓦等9人后,受到西方国家的孤立与制裁。
为了改善国际处境,摆脱西方制裁,尼日利亚政府对传统的“以非洲为中心”、亲近西方的外交政策进行适当调整,提出“以国家利益为中心”,开展全方位、独立、务实的外交活动。面对西方的制裁,尼日利亚一方面宣传“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根本的人权”的立场,批评西方国家在人权问题上实行双重标准以及利用人权问题干涉发展中国家内部事务,另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缓和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尼日利亚作为非洲统一组织和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的重要创始国和成员国,一直积极参与非洲事务,如在南部非洲问题、西撒问题、乍得问题上均是充当调停人,努力发挥地区大国的作用。在利比里亚的维和行动中,近年来尼日利亚更是扮演了主要角色,在1万多名维和士兵中有8000名是尼日利亚人,维和行动90%的经费是由尼日利亚承担的,累计达40多亿美元,从而使这个国家今年8月组成新政府,结束为期7年的战乱之苦,走上和平建国的道路。
尼日利亚尤其重视发展同邻国的友好关系,努力为本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尼日利亚同贝宁、喀麦隆、乍得和尼日尔有着密切的经济合作和边贸往来,但同贝宁、乍得和喀麦隆长期存在着边界纠纷。近年来,尼日利亚主张通过和平协商同各邻国解决边界纠纷问题,目前同贝宁、乍得和尼日尔相处和睦,关系友好。尼日利亚同喀麦隆在对巴卡西半岛的归属问题上存在争端,两国军队曾于1994年、1995年和1996年在岛上发生武装冲突,后经多方调解,局势得以缓和,但仍磨擦不断。自1996年以来,尼日利亚政府已经多次表示,巴卡西问题是殖民时代遗留下来的问题,尼方愿意通过对话和平解决这一争端。
加强与亚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尤其重视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是尼日利亚现行外交政策的突出特点。阿巴查政府于1993年执政后十分重视发展同中国的友好关系。在国际事务中,特别是在人权等问题上,中尼两国相互支持,密切合作。两国间经济技术合作形势喜人,到1996年底双方共签订承包劳务合同368项,合同金额近7.5亿美元,其中由中国土木工程公司承包的尼铁路改造工程合同金额为5.29亿美元,是中国迄今在非洲的最大承包项目。两国还签订了关于中国为尼日利亚卡拉巴尔出口加工区的港口进行航道疏浚的合同,合同金额为5000多万美元,是中国在非洲获得的第一个总承包的大型疏浚项目。尼日利亚已成为中国在非洲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两国间贸易额持续上升,1993年中国对尼日利亚出口首次突破1亿美元大关,1995年两国间贸易总额达2.1亿多美元,预计今年将有新的较大增长。特别是今年5月份,李鹏总理对尼日利亚进行了正式友好访问,受到尼日利亚政府和人民的热情隆重欢迎。访问期间,李鹏总理和阿巴查将军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其他问题在相互尊重和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了广泛交谈,双方签署了4项经贸协议和议定书,为构筑面向21世纪长期友好、全面合作的中尼关系写下了新的一页。


第6版(国际)
专栏:

  意外长呼吁欧盟向伊朗重派大使
新华社罗马8月31日电(记者袁锦林)意大利外长迪尼31日在意大利最大的港口城市热那亚说,欧洲联盟应重新向伊朗派驻其大使。
迪尼指出,在穆罕默德·哈塔米就任新总统之后,现在的伊朗政府已不同于过去的旧政权,因此,眼下“是欧洲联盟将其同伊朗过去一段不愉快的外交纠葛抛在脑后的时候了”。
他认为,欧盟重新向伊朗派驻大使,是恢复双方正常关系的一种最恰当、最明确的方式。同时他又说,这不等于双方就不存在问题了,但问题将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


第6版(国际)
专栏:

  关于逮捕波黑“战争嫌疑犯”
美强调多国部队不会参与
新华社华盛顿8月29日电(记者袁炳忠)白宫发言人洛克哈特29日强调,包括美军在内的驻波黑多国稳定部队不会参与执行逮捕波黑“战争嫌疑犯”的任务。
据当地新闻媒介报道,洛克哈特当天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多国稳定部队不应该执行逮捕波黑“战争嫌疑犯”的任务,因为这不符合代顿和平协议的有关条款。这位发言人还否认美国正准备采取措施,加速审判前南战犯的进程,并拒绝透露美国采取此类措施的时间和办法。此间舆论注意到,美国近日一再强调不参与逮捕波黑“战争嫌疑犯”的行动,这主要是由于最近多国稳定部队与波黑塞族人的关系紧张,美国担心美军的安全会受到威胁。(附图片)
8月28日,驻波黑多国部队士兵在波黑战略重镇布尔奇科镇营地附近布设铁丝网。当天,支持波黑塞族总统普拉夫希奇的多国部队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遭到当地塞族居民的强烈反抗。 新华社发


第6版(国际)
专栏:

  为缓解双边关系
乌干达和苏丹总统在南非会谈
据新华社约翰内斯堡8月31日电(记者刘也刚)南非总统曼德拉8月31日宣布,乌干达和苏丹两国总统当天为缓和双边关系和停止苏丹内战而举行的会谈取得了进展。
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和苏丹总统巴希尔8月31日抵达比勒陀利亚,在曼德拉主持下讨论缓和两国关系和苏丹和平问题。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以非洲统一组织主席身份参加了会谈。
曼德拉在与三位总统共同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会谈在所讨论的问题上取得了进展,但由于涉及的内容敏感,不能透露细节。穆加贝说,为缓解乌干达和苏丹两国关系所作的努力需要继续,目前评论为时过早。
苏丹南部反政府武装领导人加朗日前也访问了南非,他支持曼德拉在苏丹冲突双方之间调解,但拒绝与巴希尔会谈。苏丹政府代表团一位高级官员在31日会谈结束后要求加朗与巴希尔直接谈判。


第6版(国际)
专栏:

  智外长批评美对拉美政策
新华社圣地亚哥8月31日电(记者吴惠忠)智利外长因苏尔萨最近在接受智利《三点钟报》单独采访时指出,美国最近的一些做法“是在干涉南美国家的事务”,企图对拉美国家再次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
因苏尔萨说,美国最近分别宣布,将向智利出售先进飞机,给予阿根廷“非北约军事盟友”地位,并答应帮助巴西得到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因苏尔萨说,美国的上述做法是它50年代的老策略,即分别给其盟国一点甜头,以便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
因苏尔萨呼吁,拉美各国不要上当,应该加强各国之间的共同点,对付美国分裂南美国家的企图。


第6版(国际)
专栏:

  安南呼吁阿各方采取克制立场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8月30日在意大利威尼斯呼吁阿尔及利亚冲突各方采取克制和对话立场,以平息那里不断升级的暴力行为。安南是在出席威尼斯电影节期间向新闻界发表谈话时作上述呼吁的。他指出,最近在阿发生的暴力事件实在“令人担忧”,他呼吁那里的人们采取克制态度。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首次参加北约空运演习
由北约组织领导的代号为“97合作之熊”的空运演习1日在瑞典斯卡拉堡省的索滕奈斯空军基地开始举行。俄罗斯首次参加了北约领导的这类演习。这次为期5天的人道援助空运演习是在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范围内进行的。来自瑞典、美国、俄罗斯等16个国家的230名军事人员参加演习。参加者将学习北约空运行动术语、空中协调以及航空安全技能,并进行包括投放救援品在内的人道援助飞行演习。


第6版(国际)
专栏:

  以决定进一步放松对巴自治区封锁
以色列政府1日发表声明,决定进一步放松对巴勒斯坦自治区的封锁,允许部分巴勒斯坦工人、商人和官员进入以色列。声明说,从今天起,以色列将批准4000名巴勒斯坦工人从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进入以色列打工,条件是他们必须已婚,年龄在35岁以上;同时还允许2000名30岁以上的已婚巴勒斯坦商人进入以色列。


第6版(国际)
专栏:

  叙总统同欧盟特使讨论和平进程
叙利亚总统阿萨德8月31日在大马士革同来访的欧盟中东和平特使莫拉蒂诺斯举行会谈,双方讨论了中东和平进程以及国际社会为克服以色列政府设置的障碍作出的努力等问题。阿萨德在会谈中呼吁欧盟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重申叙利亚坚持公正和全面和平的立场。莫拉蒂诺斯向叙利亚总统通报了欧盟为推动中东和平进程所作的努力。


第6版(国际)
专栏:

  德波丹三国将组建联合部队
德国、波兰和丹麦将组建一支名为“东北多国部队”的联合部队,其目的是使波兰在1999年加入北约后,立即同西方军事联盟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是德国、丹麦和波兰国防部长吕厄、海克鲁普和多布然斯基日前在波兰北部奥穆莱夫举行三方会晤时,由德国代表团成员向新闻媒介透露的。(据新华社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波兰议会否决对政府不信任案
波兰议会于8月28日以177票反对、79票赞成、93票弃权否决了由农民党议员团提出的对齐莫谢维奇政府不信任案。至此,由民主左派联盟和农民党组成的左派执政联盟再次渡过“政府危机”。农民党是以政府“不重视”波兰农业问题,在“紧迫的”征购农粮时刻没有作出“应有的决定”为由,于19日晚向议会提出这项不信任案的。(本报专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