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9月16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实施精品战略繁荣文艺舞台
艺文
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的文艺舞台呈现出了令人欢欣鼓舞的景象。在话剧、戏曲、歌剧、舞剧、儿童剧、音乐舞蹈和曲艺杂技等各门类的艺术舞台上,艺术工作者以极大的创作热忱和辛勤劳动努力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尽情抒写动人心扉的英雄史诗,热情讴歌催人奋进的时代精神。回顾几年来我国艺术创作和演出的繁荣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党的文艺方针的正确指引下,在文化部的具体指导下,各地艺术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广大艺术工作者主动而自觉地肩负起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光荣使命,牢固树立精品意识,积极实施精品战略。一批高质量的艺术精品在文化市场竞争中正逐步赢得优势,引导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推动着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全面繁荣。
(一)
坚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繁荣和发展艺术创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创作出有巨大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已成为艺术家努力实现的目标。一大批优秀剧节目不断涌现,深受人民群众欢迎和喜爱的艺术创作和表演人才层出不穷。
艺术创作是否繁荣发展,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作品和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从这个角度来审视当前艺术创作的形势,我们以为是值得欣慰的。在当前各级各类艺术表演团体的生存发展和艺术生产本身仍然相当艰难的条件下,我们的艺术创作队伍的确是一支可敬的队伍、难得的队伍、有作为的队伍。我们这样说,不仅因为他们每年能创作数以千计的各类新剧(节)目,演出达数十万场,而且因为在各门类艺术舞台上,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不断涌现,显示了艺术创作的生机与活力,展示了艺术创作繁荣发展的现实与希望。从文化部设立的专业舞台表演艺术的“文华奖”几年的评选中,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优秀的剧(节)目不仅达到了相当的数量,而且不少作品实现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结合。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直面当代生活,抒写时代精神的戏曲《高高的炼塔》、《明月照母心》、《清风歌》、《三醉酒》、《红果红了》、《山杠爷》、《未了情》;话剧《大桥》、《同船过渡》、《孔繁森》、《地质师》;儿童剧《托起明天的太阳》、《远山的花朵》、《一二三,起步走》等;有表现厚重的历史画卷,弘扬民族精神的歌剧《苍原》、《张骞》、《马可·波罗》、《党的女儿》;话剧《天下第一楼》、《死水微澜》、《商鞅》;戏曲《山歌情》、《歌王》等。这是从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容看。如果我们纵观近几年出现的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还不难发现一些剧(节)目不仅展示了深刻的社会生活底蕴,而且在艺术表现上有了较高的追求。如歌舞剧《土里巴人》、《黄河儿女情》;舞剧《阿诗玛》、《月牙五更》、《边城》;戏曲《红楼梦》、《西厢记》、《狸猫换太子》等。这类作品内涵深邃,形式清新,有着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品位。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是要达到雅俗共赏。所谓雅俗共赏就是要拥有更多的观众来欣赏它,这样,我们艺术作品才能真正起到团结人民、鼓舞人民的作用,艺术家的劳动才能真正得到社会的承认。值得高兴的是,从几届文华奖的获奖剧目的统计情况看,获奖剧目演出超过百场的有六十多个剧目,演出超过五百场的剧目有七个,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艺术剧院话剧团创作演出的儿童剧《托起明天的太阳》已演出了一千五百多场。
随着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的大量出现,一批优秀的艺术人才在艺术实践中也不断成熟和成长起来。艺术创作和演出的繁荣发展,也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多展现才华的机会。老艺术家重新焕发了艺术青春,再一次闪烁出耀眼的光芒。中年艺术人才经过自己的努力,登上了艺术的新台阶。更有一批名不见经传的青年人脱颖而出。他们已成为艺术舞台的中流砥柱,越来越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喜爱。
(二)
如果要回顾和总结几年来艺术创作发展的经验,我们最重要的收获之一,就是从事艺术生产的组织者和创作者在艺术实践的不断发展中认识提高了,能力增强了,经验丰富了。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已成为社会共识。经过几年的艺术实践和不断探索,按照各地艺术生产的能力,在数量上多出几部作品已不是十分困难的。但是面对我们置身的伟大时代,面对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按照中央提出的“繁荣文学艺术,首要任务是多出优秀作品”的要求,艺术创作绝对不是单纯的追求作品在数量上的增加,而是应该将工作重点放在多出优秀作品,出精品上。从这几年艺术创作的繁荣发展的轨迹中,我们不难看出,精品意识已在领导者、组织者和广大艺术工作者思想中牢固树立,实施精品战略已成为艺术工作的中心任务。首先,在党中央一系列文艺方针的正确指引下,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于艺术创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艺术创作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其次,在北京、上海、江苏、吉林、黑龙江、湖北、四川、福建等艺术创作较有优势地区的带动下,全国不少省市相继建立了专门的创作机构,设立了创作基金,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为艺术创作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再次,艺术创作的组织者和广大艺术工作者自觉地肩负起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艺术事业的光荣使命,他们通过深刻性、丰富性和创造性的创作实践,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式地表现和反映现实和历史生活,积极开掘作品的思想深度,潜心探索和创造新颖的艺术形式,使艺术创作向着更高层次发展成为了可能。
(三)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近年来涌现的精品力作,无不是创作者们植根生活,在吸取生活养分后结出的硕果。从近年来出现的反映时代英模和先进典型的艺术作品中,看到了艺术家们关注火热生活的热忱,看到了他们塑造时代新人,反映民族精神风貌的创作热情。同时,也看到了艺术家们创作技法在逐步提高。从头几年创作的京剧《焦裕禄》,话剧《张鸣岐》、《孔繁森》,到这几年出现的川剧《山杠爷》,采茶戏《木乡长》,话剧《地质师》,舞剧《远山的花朵》等,这些舞台艺术作品的诞生,一方面说明了创作者具有善于发现、观察和捕捉生活中先进事迹和人物的敏锐眼光,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创作者努力把握和贯彻正确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方向所具有的艺术创造性。按照艺术规律塑造现实生活中的先进典型形象,讴歌时代,讴歌人民,已成为了艺术家们自觉而主动的艺术实践。
当然,我们也毫不讳言,虽然经过广大艺术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较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数量。但是,与时代相称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与党和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面对新时代的历史大潮,在人民群众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历史创造活动中,定能进一步激发艺术家们的创作激情和灵感,他们会创作出更多更好无愧于伟大时代的更优秀的作品,奉献给人民,奉献给新世纪!


第11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电影界企盼呼唤多年
全国电影剧本中心成立
西央
几乎所有人都懂得,剧本乃一剧之本,在被称为综合艺术的电影创作过程中同样至关重要。然而事实上,我们的电影生产中,剧本创作多少年来一直是薄弱环节。不少影片质量差,毛病多出在剧本创作阶段。这些影片或急于上马,不等剧本做认真修改便仓促投拍;或由于创作者功力所限无力修改,只好硬着头皮投拍。至于影片投产前,组织者剧作者在内的创作人员深入生活,推敲剧情,琢磨人物,这样的必修课如今不少拍摄单位已无力或无暇去做了。于是,不少影片从一投拍便先天性地带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于是,电影界有识之士多年来奔走呼吁成立全国电影剧本机构,帮助生产单位策划、修改剧本,把好影片生产的第一关。如今,这一呼声终于有了有力的回应——广电部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日前在京正式成立。
新成立的电影剧本中心作为广电部直属事业单位,是全国专业性电影剧本规划、策划、创作、研究和经营、开发的实体。该中心将在广电部电影局指导下,对全国电影剧本创作进行题材规划和协调;策划并组织重点剧本的创作,帮助作者下基层体验生活,组织专家“会诊”对剧本进行修改。
该中心作为广电部每年一度的“夏衍电影文学奖”评选活动的承办者,将负责全国剧本题材信息和创作动态的收集,组建全国剧作人才档案库;承担剧本创作研讨及编剧业务培训。同时该中心还及时收购优秀电影剧本创意、大纲及完成本,为剧本供需双方牵线搭桥。
由广电部电影局领导出任负责人的广电部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的成立,实现了电影界多年来的愿望,它必将对进一步解放电影创作生产力,提高电影剧本质量从而为促进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第11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夏衍电影文学奖”征集优秀剧本
为鼓励电影剧本创作,促进电影繁荣,广电部从去年始设立“夏衍电影文学奖”,在全国范围征集评选优秀电影剧本。继去年曾推出《离开雷锋的日子》、《红河谷》等优秀剧本的第一届“夏衍电影文学奖”评选活动之后,第二届征集评选工作已开始进行。为使评奖活动能对全国电影创作的总体格局、影片质量产生良好影响,评委会对评选工作做了许多改进。诸如强调应征剧本必须是未投拍的,参评剧本必须具有基本的剧本架构,不得是大纲、梗概一类的文字等。征集工作自今年6月开始以来进展顺利,目前已收到应征剧本近百个,其质量普遍好于上届。
(山夫)


第11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传达全社会对教师的敬意
百集电视片《老师,你好》投拍
教师节前夕,一部传达着全社会对教师的敬意的大型电视系列片《老师,你好》,在京投入拍摄。
由广电部长城艺术公司、中国海外经济合作总公司、北京奔驰广告公司联合摄制的百集系列片,以纪实性的艺术风格,通过构成社会各个层面的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学生们的视角,述说老师的故事。这些故事都来自真实的生活,大多是国家教委从众多教师的事迹中挑选出来的。这一个个故事所构成的真情篇、民族篇、祖国篇、名人名师篇、警世篇,从不同侧面塑造了人民教师崇高伟大的群像。
二十一世纪最大的竞争是人才竞争,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靠的是教育、是教师。大力颂扬人民教师的敬业和奉献精神,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正是该片的主旨。
为了增强作品的真实感,该片不仅剧本创作有老师参加,而且演出也大都由老师和学生自己演自己。
该片每集十二分钟,一集讲述一位老师的故事。因为篇幅短,更容不得一点随意性,每一个画面、每一个情节都须精粹。因此创作人员们在正式投拍前,特意试拍出几集,广泛听取意见,以保证该片的艺术质量。(向文)


第11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电视剧《最爱是我家》将和观众见面
广电部长城艺术公司与韩国三星影视联合制作的二十集电视连续剧《最爱是我家》近日起将陆续与全国观众见面。
该剧以汉城东部的春川地区为背景,围绕新南小车站副站长崔承敦一家与邻里间、亲属间在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揭示了人们在传统道德与现代文明之间的观念差异。该剧每集一个中心故事,既有连续性,又独立成章。观众通过这一有代表性的普通家庭感受到浓郁的亲情,真挚的爱情,纯真的感情和真实的人情。
该剧是为纪念中韩建交五周年而作,旨在增进中国观众对韩国及韩国百姓的了解,加强两国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两国人民的文化艺术交流。该片将相继在我国各省市电视台及韩国各地电视台播出。 (木子)


第11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小胡同三十载变迁勾勒历史画卷
《小井胡同》十月播出
由曾获巨大成功的同名话剧改编的二十九集电视连续剧《小井胡同》,日前摄制完成。
该剧由青年剧作家李龙云编剧,它通过北京南城的一条小胡同中的几十个普通市民从解放前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三十多年里命运的变迁,勾勒出一幅幅引人深思的历史小画卷。戏中的人物五行八作、形形色色,他们以小人物的善良、从容、宽厚和豁达面对着生活中的平凡、琐屑和苦涩,并不断地生发出欢乐与希望。李龙云继承了老舍先生对北京文化的透彻领悟和对北京民俗的深入了解,剧中人物的幽默的性格、风趣的带有北京泥土味的语言以及独特的行为方式等,无不透视出千年古都所具有的独到韵味。
话剧《小井胡同》1983年公演时曾引起强烈反响,1993年,北京人艺老演员林连昆、韩善续等在首都剧院重演该剧,江泽民总书记曾莅临观看并给予了极高评价。1996年,北京音像公司、北京九歌国际广告艺术中心北京恒万广告公司投巨资将《小井胡同》搬上荧屏,导演宫晓东,陈宝国、王姬担任主演,剧中的几十个人物由一批实力派演员出演,主题歌、片尾歌演唱为尹相杰、朱桦。
该剧将从10月起在全国各地陆续播出。(西文)(附图片)


第11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操明花专辑出版
民歌演唱家操明花专辑《云海歌仙黄山情》盒带近日由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操明花是扎根乡土的安徽民歌手,在民歌演唱上风格独特。
(陆燕)


第11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北京民族文化交流中心落成
北京市民族文化交流中心已经落成开业。这个文化交流中心是一所综合性的民族文化场所。中心立足于民族工作,面向社会,设有图书阅览、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服务项目。(袁文)


第11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风景这边独好——大连电影市场采访录
这天,正赶国产大片《红河谷》在大连市举行首映。傍晚,霏霏细雨中,位于友好广场北侧的进步电影院门前人流涌动,争先恐后,离开演还有一个小时,影院的大小三个影厅共一千一百七十六个座席的票已全部售空,许多人要求买“站票”观看……
如果用热闹、火爆来形容大连电影市场并不过分。几年来,电影观众人次、放映场次、发行、放映收入四项指标同步上升。这种持续不衰的电影热已构成这座城市一道引人注目的文化风景。大连电影市场的活跃和兴旺,保证了大连电影公司发行收入逐年稳步增长。1996年已达一千五百万元。这一平淡无奇的数字,却举重若轻地昭示着大连电影发行收入连续八年一路攀高,两个效益同获丰收,拔了辽宁省电影经营的头筹。公司先后荣获大连市、辽宁省和国家广电部、文化部、人事部授予的文明单位和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循着大连电影公司悉心培育市场,真诚为大众服务的开拓进取的足迹,记者探讨着大连电影市场所以火爆的成功经验——
经验之一:向改革要效益——激活经营机制
面对全国电影经营滑坡和电影经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所形成的双重催逼,大连电影公司经理杨友臣在本系统大讲要树立三个观念,即市场观念、效益观念、竞争观念,并完善了一套企业内部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公司各部门干部竞聘上岗,实行动态管理;职工优化组合,双向选择;工资、奖金与效益挂钩,打破“大锅饭”和平均主义。对公司所属影院和部门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以效率、效益和实绩为主要内容,制定了明确奖惩办法。为处理好公司与放映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构筑适应市场经济的发行放映运行机制,公司强调让利、放权、搞活,不断完善激励机制。演好,多挣;多演,多得,已成为各影院的共识。从而在公司发行放映系统形成了一种进取、竞争、勇挑重担,共创电影市场繁荣的新局面,完全消除了相当一部分干部职工中存在的“有劲不全使,有力不全出”的不良现象,变过去“领导让我干”为“我要干!”采访中记者听到不少感人事例。公司影片收发员许运国在优化组合前,评论多,实干少,平时最爱发牢骚。在优化组合中,他不出意料地下了岗,对他震动很大。去年年底,又重新安排他的工作,他非常珍惜再次上岗机会,工作中早来晚走,认真负责,分内分外抢着干。大家都说,改革使许运国彻底变了个人。红星影院放映员宁波过去上班天天迟到半个到一个小时。改革激发了他的向上热情,他出人意料地报名竞聘影院经理,并在大会上作竞聘演说。他虽没有竞聘上经理,但他却从中受到很大激励和教育,精神面貌和工作态度较之以前判若两人,放映工作出色,并主动为影院经营献计献策,成为影院骨干力量。公司各单位经理普遍反映,实行优化组合,职工队伍好带多了,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经验之二:向名牌要效益——抓好“龙头”效应
在大连,电影放映业的名牌当首推“进步电影院”。无论地理位置、软硬件设施、企业效益还是在观众心目中的知名度,都在大连电影业举足轻重。为抓好“龙头”企业的经营,公司与影院共同努力,在影片安排、宣传策划、设施建设、管理服务诸多环节狠下功夫,树立名牌企业形象。进步影院经理张学府说,企业形象就是效益。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无价之宝。在社会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良好的信誉,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为此,他提出“创一流管理,一流设施,一流队伍,一流服务,一流效益”的奋斗目标。在职工中倡导“爱影院、爱观众、爱本职工作”的企业精神和“负责任、守纪律、讲团结”的敬业精神。记者曾以普通观众身份购票“暗访”“进步”,被服务小姐非常礼貌地迎进影院。这是一座高雅富丽的艺术殿堂,楼上楼下处处洁净如洗,光洁如新。地上看不到一口痰迹,一片废纸。随手摸摸墙裙和扶梯,触不到一丝灰尘,不免令人啧啧赞叹。楼上楼下的休息厅也都宽敞舒适,一切方便观众。这使我想起目前许多影院电影放映的主导地位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放映厅前后左右到处设点摆摊,花花绿绿。结果,主业丢了,副业也没搞好。用张经理的话说,这叫“捡了小钱,丢了大钱!”据知情同志介绍,进步影院对物业管理要求也极为“苛刻”:不准一个灯泡不亮,一个水龙头失灵,一块磁砖脱落,一个烟头在地上展览。在张经理的眼中,这些“小节”都关系到影院形象,不可小视。“看电影到进步”已成为大连人的一句口头禅。观众盈门,效益大增。1996年,进步影院以票房收入千余万元的骄人成绩在全国同类影院中名列前茅。
大连电影公司不仅在各方面扶持进步电影院,更把它的成功管理经验在全系统推广。与此同时,公司先后投资二千多万元,包括对进步电影院在内的专业影院进行装修改造和设备更新,并调整了影院的经营结构,“以影为主,多种经营”。“龙头”企业带动了全行业经营腾飞。1996年,一百七十万人口的大连,电影观众达四百五十一万人次,五家直属影院放映收入达一千六百九十一万元,成为全国同行业佼佼者。
经验之三:向服务要效益——抓好素质养成
应邀,大连电影公司曾为记者专门召开了一个小型观众座谈会,这里有小学校长、大队辅导员、厂矿工会主席、青年知识分子。会上大家交口称赞大连专业电影院的服务精神。一位年轻人说:“票价五元钱,小姐们的热情服务就值一半了!”这简单的一句话,却生动地说明“向服务要效益”并不是一句空话。
为了使服务人员的素质与装饰一新的影院相适应,大连电影放映系统提出了“向服务要效益”的响亮口号。为此,都普遍制订了“服务规范”,对从业人员提出了从难从严要求,使服务工作到位,把技能性服务和情绪性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服务专业化、规范化、艺术化。大连进步电影院提出服务人员素质要用高标准来养成,强调服务行为养成,服务作风和服务技能的养成,把优秀服务作为企业赢得效益、促进发展的首要措施来抓。大连电影公司还专门聘请了有关教授和全国服务行业先进单位的优秀服务员给电影院服务人员讲课,组织服务员到沈阳新星影院等单位学习取经。他们认为,观众需求是电影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从业人员必须牢固树立观众第一、服务第一的思想。
记者到进步影院、友好影院亲自体验了他们的服务精神,看到了他们的“服务规范”:服务小姐,端庄秀丽;服务姿态,站立微笑;服务用语,亲切热情;服务行为,真诚周到。
一次,在进步影院门口,一位装束落时,神情胆怯的农民模样的中年人在徘徊、观望……见此情景,影院服务小姐主动上前搭话,原来是一位来自长海县偏僻海岛的渔民进城偶然走到这里,很想进去开开眼界,但见影院富丽堂皇,不敢进去。问明原委,服务小姐热情帮他买票,送他到座位上。漂亮小姐热情周到的服务,使这位渔民深受感动。后来,只要他到大连来,总是领着几位伙伴到这里看电影。
红星影院一位服务小姐捡到一台价值二千九百五十元的“随身听”。大约半年后失主又来这个影院看电影时顺便问了服务员,得知情况后,失主感动地说,我根本就没抱找回来的希望,没有想到影院服务员有这么高的素质!
由于各影院向观众展示了至诚的服务,许多观众慕名而来。观众在热情周到的服务中感到愉快、高兴和满足。
与此同时,市电影公司及直属放映单位在全国同行中又率先推出了“电影承诺服务”制,其中包括提供点片放映服务;成立流动放映队上门服务;预约订票及团体票上门服务;延误放映时间可以退票或换一张新票;观众误场票不作废,可以顺延看下一场电影……承诺制的实施,使各影院在为观众服务的水准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经验之四:向宣传要效益——营造市场气氛
提起《大转折》、《红河谷》、《离开雷锋的日子》、《夫唱妻和》等国产片在全国各地电影市场的火爆,影院经理们都认为,影片质量固然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但也得益于宣传,得益于从中央到地方舆论单位规模空前的宣传。他们高兴地说:“我们坐上了国家的‘宣传车’!”
影片是基础,宣传是关键——这已成为大连电影发行放映系统从业人员的共识。从而都加强了宣传投资,加大宣传力度。在这方面,进步电影院又走在了前头。1995年影院投入宣传费二十二万元,1996年影院投入宣传费三十一万元。他们从实践中看到,电影的投入是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做回报的,投入越大回报越好。他们实施宣传策略步骤是:加强阵地宣传;扩大信息网覆盖面;开展电影宣传系列化活动。以多媒体、大气势的电影宣传活动营造市场气氛,以丰富多彩的电影活动吸引观众参与。
过去、现在都有一些地方在有限的电影宣传中胡吹乱诌,夸大其词,为一些并非优秀的影片随便“贴金”,甚至用“儿童不宜”“黄色镜头”来招徕观众。观众走出影院后直呼“上当!”对那种虚假宣传产生一种“敌”意。由此带来极不好效果,“假作真时真也假”。对一些真正优秀影片进行恰如其分地宣传时,观众也不以为真。对此,影院的经理们说,电影宣传和其他商品宣传一样,一定要尊重、爱护消费者,实事求是地进行宣传,宁“亏”勿“满”,让观众通过切身感受用自己的嘴去宣传观众更有力。
经验之五:向“套餐”要效益——开发培育市场
大连电影公司杨友臣有这样一段话:再好的电影市场也需要培育,再好的观众也需要培养。市场与观众,对大连电影人来说,道是无情却有情。
电影艺术从来都是一种群众性的文化娱乐。电影诞生百年,它以一种最大众化的娱乐形式为我们制造了整整一个世纪的笑声、眼泪和梦想。然而,近些年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艰难阵痛的电影却日渐和者甚寡,它的昂贵票价正成为一堵灰色的厚障壁,越来越明显地排拒着昔日对他情有独钟的热心观众。在友好影院回收的三千份问卷中,有百分之七十一的观众认为票价高,许多影片不敢问津。面对这种经营劣势,大连电影公司领导清醒地看到,大众艺术必须为大众服务,大众的广泛参与,是电影的生命根基,要想使电影在大文化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千方百计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尤其要保证工薪阶层的普通百姓都能进得起影院的门,都能欣赏到中外电影精品力作。为此,他们在近年来全国声浪迭起的涨价风中始终严格控制电影票价,一般首轮影片普座标价在五元左右,进口大片为十元左右。1995年来,他们又陆续推出门票一元的《戏曲名片欣赏》,门票二元的《世界文学名著电影荟萃》、免费的《抗战题材影片汇映》及《露天老电影晚会》。这种大众化的“文化套餐”吸引了各阶层众多市民,免费电影一周吸纳观众四万余人,连映五十七场,场场座无虚席。经典名片更是引得新、老观众百看不厌。1996年,市公司又乘势而进,隆重推出的“电影为大众服务”的系列活动又为滨城持续不衰的“电影热”添柴助火,其中“二元钱看一场好电影”发售电影联票的举措更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赢得普通市民的热烈欢迎。二元钱的电影联票在手,全市所有影院通用,可以在每日首场观看包括进口大片在内的任何影片。这项惠民举动,不仅乐坏了工薪阶层的热心观众,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更形成一股“热效应”迅速传播开来。
与此同时,大连电影公司又采取各种措施倾力扶持开发农村电影市场,促进城市电影市场共同繁荣。到1996年,全部消灭了电影放映空白乡,村级放映普及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七。“乡乡挂银幕,村村放电影”已成为大连农村又一道文化景观。大连市城乡电影市场的共同繁荣、协调发展,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被电影同行钦羡地称为“大连现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