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9月16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经济生活·工交)
专栏:

  敢与国外大公司比高低
盛华仁
现在,一些发达国家石化公司面向全球市场,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进行重组和联合,其战略目标之一,是增强整体实力和竞争能力,大举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润滑油市场的突破,就是其实施进入中国石化市场战略的重要步骤。对此,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我们一方面要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加强宏观调控,严格控制润滑油调合厂的建设和生产经营,加大质量监督和打假力度。另一方面也是更迫切的,是要充分发挥石化总公司集团化联合的优势,把生产润滑油的企业组织起来,开展联产、联销,联手进入市场,提高国产优质润滑油市场竞争的能力和市场占有率。从目前的形势看,我们竞争的主要对手是国外大公司。我们在润滑油产品上与国外大公司的竞争,实际上是整个石化工业竞争的一个缩影。面对国外大公司咄咄逼人的攻势,如果我们只是在国内同行企业之间竞争,结果只能是自相残杀,两败俱伤。因此,我们提出竞争的目标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型石化公司,要在技术上、管理上、效益上同他们论伯仲、比高低,在产品的品种(牌号)上、质量上、价格上、技术服务上同他们论伯仲、比高低。通过不断的努力,壮大自己的整体实力,做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近两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润滑油的成效更为明显。现在,石化企业润滑油产品的市场份额稳步回升,产品质量、档次逐渐提高,售后服务不断改善,并形成了以“火炬”、“长城”等为代表的我国润滑油著名品牌。实践证明,联合能出新的生产力,能增强竞争力,能产生新的效益。只有发挥集团化联合优势,才能在与国外大公司竞争中取胜。今后,我们将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抓住机遇,深化改革,积极进取,进一步增强石化总公司的整体实力,开创润滑油市场的新局面,为振兴石油化工,建设支柱产业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为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总经理)


第10版(经济生活·工交)
专栏:中国质量万里行

  国家技术监督局抽查表明
润滑油市场打假需加强力度
近日,国家技术监督局负责人在公布一项润滑油市场抽查结果时提出,润滑油产品的抽样合格率较低,润滑油市场打击假冒伪劣还需加强力度。
近年来我国润滑油产品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但是产品质量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3、1995、1997年多次组织对车用内燃机油产品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从抽查结果看,润滑油产品的抽样合格率一直在低水平上徘徊,质量问题不容忽视。其中1995年抽查了48家企业的78种产品,合格46种,抽样合格率为59%;1997年抽查了27家企业的27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仅为44%。抽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小的调和厂存在以次充好、以假充真行为。这些企业选用价廉质劣的基础油,少加甚至不加添加剂,出厂产品不进行质量检验,以不正当手段打入市场,牟取暴利。这些产品的油品性能差,质量低,对发动机磨损大,影响使用寿命,维修时费用增高,油耗高,浪费资源严重。
国家技术监督局提出,振兴我国润滑油工业,需要认真贯彻《质量振兴纲要》,特别要促进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的发展。对于像“长城”牌高级润滑油这样高品质的有市场影响力的产品,要加以宣传和保护,并加大监督与服务的力度。据悉,“长城”牌润滑油已被国家技术监督局列为11项重点保护的名优产品之一。
(王文)


第10版(经济生活·工交)
专栏:

  走进市场迎接挑战
——国内润滑油企业如何迎接市场挑战座谈会综述
编者按∶润滑油是国民经济各领域应用广泛的一项重要产品,有机器有汽车就离不开润滑油。近年来,国外同类产品进入国内市场,国外厂商直接进来办厂,润滑油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产品。目前,我国润滑油市场呈现激烈竞争局面。在竞争中如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国有企业该怎样投入竞争?近日,本报邀请了部分润滑油生产经营企业及有关部门的同志,就此进行了探讨,现将发言摘要刊登。
认清形势,迎接挑战
蒋路(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生产部副主任):1992年我国润滑油市场全面放开以来,由于缺乏必要的宏观调控和统一管理,润滑油市场出现了混乱局面。各地大量重复建设润滑油调和厂,很多厂缺乏技术人员和必要的设备,产品合格率低,造成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另一方面,国外大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建立经销体系,输出资本和商标,投资建厂,其中较大的就有25家,其势逼人。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我国润滑油工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中石化系统提出:“润滑油生产经营到了兴衰成败的关键时刻。”
李扬(国家经贸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家对国有企业的保护作用却不断减弱,这是由改革开放的大局决定的。随着复关的临近,国内市场的国际化趋势将更为迅速,润滑油市场现在的情况就很有代表性。因此,国有企业只有认清形势,加快自身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应变能力,进入市场,迎接挑战。任何指望国家保护、解决困难的想法都不现实。
任珑(国家计委政研室副主任):现在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已经被逼到死角,那些传统的挽救国有企业的办法,已经软弱无力,或者说政府爱莫能助。这个时候企业自主自立走向市场,迎接来自市场的大浪淘沙,可以说是唯一出路。
提高质量水平是根本出路
刘匀(机械部汽车司助理巡视员):市场竞争实质是产品质量水平的竞争,国有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大幅度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水平。机械行业是润滑油的主要用户,现在的年需求量是80万吨,今后几年内还要翻一番。我们看到,近年来,我国润滑油生产水平确实有了质的提高,特别是有了像“长城”牌这样的高质量的润滑油。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国产润滑油中,高档产品、高质量产品还很不够,和国外品牌全面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比如我们的齿轮用润滑油、制动用润滑油等,就和国外差距较大。国内大批引进设备用油还只能通过进口解决。
宣湘(国家技术监督局质量监督司司长):这几年,我国润滑油产量和质量发展很快,但从质量上来讲,我们觉得问题还很多。近几年,我们对国内润滑油市场抽查过几次,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一是总体水平不高,和国外相比差距大,尤其是高档油品,一般只能够达到国外80年代末的水平。二是质量不够稳定,抽样检查合格率较低。三是厂多乱差,国外只有2000个润滑油生产企业,而我国有3000家。众多小企业由于缺乏必要的设备和技术手段,产品质量没有保障。我们在很多方面确实应当向国外企业学习。国外的企业如果产品质量出问题,厂家马上就会来找我们,并且了解得很细,国内的企业就不是这样。从技术监督部门来说,这方面体会是很深的。
重视名牌战略,发展有实力的大公司
蒋路:实施名牌战略是我国润滑油企业的一条出路。去年9月,经国家工商局核准,石化总公司正式启用了“火炬”牌润滑油统一商标,在总公司所属的9家主要润滑油生产企业统一使用,现在,这一举措已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孙毓霜(中石化长城高级润滑油公司经理):长城公司是百分之百生产高档润滑油产品的企业,是国内润滑油企业的排头兵,许多牌号的产品占了全国产量的40%以上,有的品种达到80%以上。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国外公司,国外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后,也把我们作为主要竞争对手。我们只有背水一战。
面对市场竞争,我们按照总公司的整体战略部署,一方面加快技术改造,消除瓶颈制约,加大科技投入,重视新产品开发,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高档润滑油,使产品能够适应进口汽车的需要和国产汽车新产品的需要。同时,扩大生产规模,今年达到10万吨生产能力。一方面加快企业改制工作,通过加快改革,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并向企业集团方向发展。
规范市场管理,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高润清(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运销局副局长):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是集石油上下游、生产和销售一体化的企业,有6家炼油厂能够生产润滑油的基础油,每年生产销售润滑油近40万吨,其中35%是中高档润滑油。我们系统生产的环烷基润滑油具有特殊的用途,是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的特色产品。
除了生产企业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我认为,规范市场管理,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十分重要。当然,规范市场竞争机制不等于排斥合理竞争,更不能形成垄断,否则也不利于这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罗保明(天津市商委主任):市场的净化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但我们要看到,打假这个管理是最末端的管理,从源头堵起非常重要。社会上的众多小润滑油调合厂,它的基础油是从哪里来的?其中不少来自国有大企业。要控制假冒伪劣产品,就要从源头抓起,控制基础油不流向不合格的小厂。只在市场最后一关堵,是堵不住的。
马占平(国家计委市场司市场平衡处处长):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有关部门规范市场管理的任务确实很重,其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防止过度竞争,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创造公平的环境。听了各方面反映润滑油市场的情况,我们今后将配合做好市场的有序管理工作。
宁望鲁(国家工商管理局市场监督司副司长):规范市场管理是我们的一项重头任务。我认为,润滑油市场的管理,首先是石化和石油天然气公司要搞好自律的行业管理,另外一个方面,也可以考虑借鉴搞一些项目的审批管理。今后,我们将把润滑油市场的管理工作和整个市场管理工作结合起来。
(附图片)
压题照片:中国石化长城高级润滑油公司高速制桶灌装生产线。


第10版(经济生活·工交)
专栏:

  世界部分国家润滑油生产能力国家 生产能力(万吨/年) 生产厂数(个)美国 1147 500俄罗斯 600 200中国 340 300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