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9月11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文艺评论)
专栏:

崭新的文学景象可贵的创作成就
——党的十四大以来文学发展综述
闻艺
江泽民总书记在第六次文代会和第五次作代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个伟大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会有文艺的发展和繁荣相伴随。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处于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重要时期。面对这样一个奋发有为、激动人心的伟大时代,我们的广大作家自觉地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之中,以高昂的激情投入创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就文学创作而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我们老一代文艺家焕发了创作青春,中青年文艺人才不断涌现,形成了一支强大且深具创作潜力的文艺创作队伍;文学创作从风格、流派之多样到体裁、题材之丰富,都是前所未有的;文学作品从创作数量到创作质量也都跃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作家们的创造性劳动在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成就的取得,一方面靠的是党对文艺的正确领导和有力支持,另一方面,也是广大作家响应党的号召,坚持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必然结果。辉煌的文学成就的取得深刻地昭示了党对文艺工作领导的正确性,昭示了我国文艺事业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同时,它也预示了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文艺更加群星灿烂、百花争艳的美好前景。
党的十四大以来,党中央对文学事业的卓有成效的领导和亲切关怀,是文学保持奋发努力、探索发展、健康向上、繁荣活跃的好势头的有力保障。同时,各级政府和文学团体对文学事业的关心与投入,为文学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
历史发展的实践证明,党的正确领导与重视是社会主义文学事业走向繁荣的根本保证。
党中央对文学的正确领导,首先解决的是作家们的理论认识问题。党的十四大以后的五年来,在坚持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同时,党在引导广大作家认真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方面做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广大作家对我们所处的时代以及文学的使命有了较为深入的思考。通过理论学习,作家们相互探求,在民族全面振兴时期,文学如何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历史性创造活动之中;在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文学如何为树立共同理想、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在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文学如何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积极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多出优秀作品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这样的思考与探求中,广大作家逐步树立了正确的创作思想,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汲取营养,丰富自己。党在思想理论认识上的有力引导,为我国文学在近五年来步入一个新阶段,跃升到一个新境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形势下我国文艺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关心,并寄予了殷切的期望。早在1991年江泽民总书记就指出:“我们处在人民自觉地创造自己新生活的伟大社会主义时代,更应该出现伟大的作家、艺术家,更应该创造出与这一伟大时代相称的精神产品。”1992年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进一步强调:“要重视社会效益,鼓励创作内容健康向上特别是讴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具有艺术魅力的精神产品。”这一系列指示为广大作家指明了创作方向。1994年,江泽民同志又特别提出要繁荣长篇小说、儿童文艺和影视文艺,推动这“三大件”的创作跃上了新的台阶。1996年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对文艺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了作家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1996年底,江泽民同志在第六次文代会和第五次作代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取得的前所未有的成就,科学地深刻地阐述了文艺战线的形势,明确提出了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光荣历史使命、指导思想、方针原则,成为一份具有历史意义的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成为新形势下党领导文艺的纲领。今年年初党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做好文艺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重要文件,一方面体现了党中央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为繁荣文艺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意见,使党对文艺的领导更加坚实、系统和有力。
正是因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文艺事业的重视与关怀,使得各级党委、政府统一了认识,热情关心文学事业的发展,加大了对文学事业的投入,同时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和中国作协、各地作协积极工作,制订措施,且卓有成效。近两年,上海、广东、湖南、山西、内蒙古、山东六个省、市、自治区兴建了六个全国文学创作中心;为支持创作中心的建设,各地党委、政府共投入建设资金两亿余元,扶植创作基金千余万元,给广大作家以极大鼓舞。很多省、市、自治区为作家走向改革开放第一线创造条件,或挂职兼职,或扎根基层,或专题采访,使作家深入生活,贴近人民,开拓了视野,充实了自己。据统计,中国作协和六个创作中心已建立了二十三个生活创作基地,山东、上海、山西、内蒙古等地已安排百余位作家深入生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帮助作家完成创作选题,中国作协和各创作中心从深入生活、组稿、创作、讨论、修改、出版、发行、评论、宣传等各个环节,努力为作家服务,为出优秀作品创造条件。在硬件建设上,中国作协办公大楼和“中国作家活动中心”两位一体的大厦已投入使用,作家们走进了自己的新“家”。建筑面积二点四万平方米的中国现代文学馆在党中央的直接关心下,已破土动工。各级作协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也改善了办公条件和创作条件。这一系列措施,极大地调动了作家的创作热情,使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因而,一些作家深有感慨地说,党和各级政府对文艺都十分重视,宽松的政治氛围和创作选择,有利的创作条件,为作家们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再加上我们正处在变革的伟大时代,我们没有理由不奋蹄加力,实现创作上的自我超越,拿出好的作品,奉献和回报人民与时代。基于这样的认识,广大作家创作自觉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他们深入生活,把握大局,磨练功底,投身创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开创了崭新的局面,文坛呈现出绚丽多姿的繁荣景象。
党的十四大以来的五年中,我国社会主义文学创作取得了健康向上、繁荣活跃的喜人成就,为新时期的文学创作拓展了一片新的天地,使当代文学的发展进入一个重要的阶段。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广大作家认真学习邓小平的文艺思想,努力落实江泽民同志关于繁荣文学艺术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各类文学创作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其成就令人瞩目。
长篇小说作为文学创作中的“拳头产品”,近年来的创作空前活跃。1992年,我国出版长篇小说数量达三百七十三部,几乎与“文革”前十七年共出版三百七十七部的数量相当;1993年出版了四百零六部,1994年出版了三百九十六部,1995年出版了七百二十四部,1996年又有八百五十部之多。数量的增长出人意料,而作品质量也有进一步的提高。1992年全国长篇小说再版数是二十七部,而1996年已达到二百七十七部。同时,我们高兴地看到,一批长篇小说在社会上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如《苍天在上》、《人间正道》、《车间主任》、《南方有嘉木》、《兵谣》、《美丽人生》、《花季·雨季》、《男生贾里》、《女生贾梅》、《我要做好孩子》、《战争启示录》、《我是太阳》、《刘先平大自然探险长篇系列》等等。这些作品基本特点是面向时代,面向生活,热情讴歌人民为创造自己新生活的奋斗历程,努力塑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英雄形象和新的人物,在艺术上有所创新。近年来,历史小说创作较为繁荣,出现了一批有一定思想容量和较高艺术水准的长篇作品,成为整个长篇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关注。
中短篇小说近几年创作实绩显著。从数量上看,每年问世的中篇小说达千余部,短篇小说上万篇。近两年产生较大社会反响的中篇小说有十余部,短篇小说十余篇。如刘醒龙的《分享艰难》、谈歌的《大厂》、何申的《年前年后》、关仁山的《大雪无乡》等。这些作品无论在对现实生活的开掘,还是在主题的深化和艺术探索方面,都有所突破,缓解了多年来中短篇小说徘徊不前,无力突破的困顿。
儿童文学在党中央和社会各方面的关心支持下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二十九家专业出版社、三千多种少儿报刊每年推出长篇小说约四十余种,中短篇小说集五十余部,童话及其他门类作品集一百余种。近两年来有较大社会影响的作品近九十部。诸如前面提到的《男生贾里》、《女生贾梅》、《花季·雨季》、《我要做个好孩子》以及辽宁推出的《棒槌鸟儿童文学丛书》、安徽组织出版的《青春风景丛书》、青海组织出版的《雪山老人童话故事丛书》和《白唇鹿儿童文学创作丛书》等深受广大少年儿童喜爱。
报告文学创作每年发表约三百部,近两年有较大社会影响的近二十部。长篇报告文学《张家港人》、《高原雪魂——孔繁森》、《大国长剑》、《世纪预言》堪称力作,其他如《中国有个雅戈尔》、《走进塔里木》、《大京九纪实》、《黄河落天走山西》、《世界沙漠第一路》、《中国院士》、《忧患八千万》、《生命甘泉的追寻者》、《东部热土》、《你是一座桥》等作品大都热情讴歌艰苦奋战在第一线的改革者、建设者,全面报告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反映了报告文学作家对日新月异的时代的积极呼应。
诗歌创作每年约有近四万首发表,近两千种诗集出版。近两年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的有近二十集(首)。如罗高林的《邓小平》、李瑛的《一个星座、一座城市和一个民族的盛大节日》、商泽军和耿立的《一九九七——等你百年》、苏叔阳的《世纪之歌》、王怀让的《中国人,不跪的人》等。这些作品主题深刻,气势恢宏,格调高昂,激情饱满,为诗歌创作注入了新的生气,带来了新的气象。
近年来在作家队伍的建设与培养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们的作家队伍经受了各种考验与锻炼,不断发展,空前壮大。现在中国作协会员已由四次作代会时的二千五百二十五人,增加到五千二百人;加上各地作协的会员,人数已达三万余人。以鲁迅文学院为基地,建立文学人才培训体系,到目前,鲁迅文学院已培训人才近万名,其中不乏崭露头角的创作新秀,为作家队伍补充了新鲜的血液。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旗帜下,文学队伍团结日益增强,有力地推动了文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为促进民族大团结作出了新的贡献。全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作家,总人数已逾三千人,形成了一支多民族、多语种、多门类的少数民族作家队伍。在连续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评奖中,累计有五十二个少数民族作家四百八十三人次获奖。这些作品以各民族独有的审美风格,热情讴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各民族地区取得的伟大成就,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的新生活,丰富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
回顾和总结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文学发展的可喜成就,可以看出,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是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同命运、同兴旺、同发展的,因而,它的成就与业绩也是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联系在一起的,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积极进展联系在一起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激励着广大作家,成为作家创作优秀作品深刻的动因。近年来文学创作的实绩,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坛、满足了广大群众的精神需求,而且以其喜人的势头,显示了积极的文学建设的力量和成果。
党的十五大即将召开,我们的文学以自身辉煌的成就为十五大献上了一份厚礼。这值得每一位文学工作者感到自豪。党的十五大将把我们走向繁荣昌盛的祖国带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得到进一步完善,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进一步走向成熟。我们即将迈入二十一世纪的门槛,更为繁重更为伟大的历史任务落在了我们作家的肩上,创作出与伟大时代相称的精品力作,是我们作家在世纪之交所必须担负起来的神圣责任。因而广大作家来不得半点思想上的松懈。我们有党的十四大以来文学事业取得的成就和经验,那么我们将会有更大的自信,面向未来,创造新世纪的辉煌。正像江泽民总书记在第六次文代会和第五次作代会上的讲话中所预言的那样:“二十一世纪就在眼前。可以预料,这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的辉煌胜利的世纪,也将是中国社会主义文艺更加群星灿烂、百花争艳的世纪。”


第11版(文艺评论)
专栏:新作短评

慷慨悲歌大漠魂
——读长篇报告文学《塔克拉玛干:红黄黑》
郭宝亮
如果说现代化的工业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的话,那么,石油则是汩汩涌流在这一命脉中的黑色血液。但是,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对英勇奋战在找油、采油第一线上的石油工人们的英雄业绩却知之甚少,昔日王铁人“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英雄气概正在变得陌生。人们更多地泛舟商海,纷纷“孔雀东南飞”,而又有谁关注西部旷漠中那些默默奉献、英勇牺牲、艰苦创业的找油郎呢?从这一意义上说,郭保林的长篇报告文学《塔克拉玛干:红黄黑》无疑是非常及时、令人振奋的。作品以诗样的语言,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真实地再现了我国二十世纪最后一场石油大会战——塔里木会战的火热场面,饱蘸激情讴歌了当代最可爱的人——战斗在“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里的石油工人们的崇高品质和丰功伟绩。作品悲歌慷慨,在雄浑、广袤、苍凉、悲壮的大漠上树立起一座座民族魂的丰碑。
民族魂的精神实质是无私奉献精神、艰苦创业精神、英勇牺牲精神。这一精神同五六十年代的大庆精神一脉相承,也是民族魂绵延不断的丝缕,它成为共和国大厦的坚强支柱,是民族振兴的希望之光。作品正是以这一精神作为贯穿始终的红线,闪烁着精神美的光采,充溢着思想魅力。作为二十世纪最后一场石油会战,五十六万平方公里的塔里木盆地曾牵动了多少石油人的心啊!他们从大庆、从胜利、从四川、从克拉玛依……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涌向“死亡之海”,九进九出,五上五下,为的是叩开地宫宝藏之门,采撷共和国腾飞的太阳。他们在荒凉的戈壁,在神秘而又凶暴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战酷暑,冒严寒,斗风沙,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经受了生命的极限考验,终于胜利征服了恶劣的自然,使生命化作了一团火光,点燃了塔里木的圣火。作品洋洋三十六万言,以生动的事例,使无私奉献精神流光溢彩。李德生这位年轻的司钻,当他的手指被挤断,为了不耽误工程进度,宁可截指也不住院;熊洪泽这位大庆人的后代,鼻梁骨粉碎性骨折,他仍强忍巨痛战斗在第一线。这究竟为了什么?他的回答普通而又崇高:“国家要油啊,打不出油,心里急呀!”正是把祖国利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才有这种以苦为乐、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由此我们才能理解刘应来、斯慈瑞、赵治信、王智等人在失去亲人或骨肉伤残时,仍不放弃自己的事业,仍一如既往地默默工作而无怨无悔,因为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人生目标。他们没有豪言壮语,而更多的是行动。这并不说明他们没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广阔的胸襟、充沛的情感,犹如塔克拉玛干大漠下的油气流一样,外在的平静与内在的汹涌火热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勇于牺牲精神是无私奉献精神的极致。英雄的石油工人们,他们奉献着青春,而随时也奉献着生命。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中,从1978年至1988年这十年间,仅地调三处就贡献出五十六个年轻的生命。茫茫黄沙,巍巍昆仑,记载着英雄的名字,从50年代的戴健、李越人、陈介平等到80年代的张英豪、赵尚武、黎万林、张志翔、王光荣等人,他们年轻的生命化为永恒,滋润着沙漠绿洲,点燃着钻塔灯火。
为这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作品,作者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法:宏观观照与微观细描相结合,历史回溯与现实描摹相映辉,诗意的表现与纪实的再现相交织,形成了悲壮、崇高、雄浑、苍凉的美学风格。
塔里木会战是我国二十世纪最后一场石油大会战,举世注目。对于这场空前的“战争”,如果缺乏宏观的鸟瞰将难以把握其全貌,但如果不注意微观的细描则又流于空泛。作者巧妙地、辩证地处理了二者的关系,视野宏阔,气势磅礴,同时又注意选取典型的局部特写。上自部级领导下至普通钻井工人,大到指挥部的方方面面,小到普通石油工人的家庭生活及其内心世界,宏观观照与微观细描相结合,面的铺展与点的渲染互为补充,从而使整部作品迭宕有致,具有了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作品将诗意的表现与纪实的再现相交织,使作品具有了较强的可读性。诚然,作为纪实文学,讲究新闻性,注重逼真的再现是作品的第一生命。然而,这显然是不够的,报告文学还必须是文学。因此,作者特别注意诗意的表现与纪实的再现相结合,熔抒情、议论、想象为一炉,使作品文彩斐然,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


第11版(文艺评论)
专栏:

深入生活 认识生活
——读《陈云同志关于评弹的谈话和通信(增订本)》
吴文科
十几年前,中国曲艺出版社出版了《陈云同志关于评弹的谈话和通信》一书,其中提出的“出人,出书,走正路”的观点,成为曲艺界乃至整个文艺界遵循的繁荣创作的有效方法之一。日前,中央文献出版社再版了此书。此次再版,增补了陈云同志有关评弹的文稿十一篇,从而使得陈云同志有关曲艺乃至文艺的论述得以更全面地保存。仔细品读这些新增的篇章,使我们对如何本质地把握马列主义和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如何更好地坚持“二为”方向并贯彻“双百”方针,特别是如何深入地理解创作与生活的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陈云同志是一位评弹艺术的爱好者,对评弹乃至曲艺和许多文艺问题均有着较为精深的思考,但陈云同志首先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这就决定了他对艺术的鉴赏水平和思考角度,有别于普通读者和艺术创作人员。陈云同志晚年一直倡导大家学哲学。哲学通常被认为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在实际生活当中,世界观更多地体现为方法论。具体到文艺界,像关于如何理解创作与生活的关系问题,就直接体现着每个作家和艺术家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论述的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根本上就是把文艺家劳动的意义提升到哲学的角度去看待的;而另一些问题如“如何去(为人民)服务”,以及“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学习问题”等等,更是关涉到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哲学问题。
陈云同志1983年7月10日在与评弹界人士谈话时提出,“评弹工作者要学哲学”。并结合自身的经历谈了拥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与好处。1984年2月2日,陈云同志春节期间会见曲艺界人士时的谈话,再次指出:“我建议同志们,尤其是年轻同志,平日除了看业务书外,也要抽空读点马列的理论书籍,特别是要学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是最正确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有还是没有这个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工作起来就会大不一样。”
结合长期以来我国文艺创作的实际,对于要不要深入生活,如何深入生活,历来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认识。绝大多数人恐怕不会否认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的基本命题。但在如何深入生活的问题上,又往往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偏差。有的人认为深入生活就是要忠于生活的实际,实际是什么样子,就依什么样子去描写、去表现。这种认识乍听很有道理,其实不然。且不论生活实际有现象与本质之分、偶然与必然之别,更由于观察或体验者的角度与眼光亦即立场与水平所限,对于生活对象的体认、把握、判断和取舍会出现可能是截然不同的效果。看来,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认识生活,用怎样的眼光去看待生活。这就要求我们的文艺家必须怀着崇高的感情,具备深邃的思想,方不会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实际去生吞活剥、机械反映,甚或陷入飞速旋转的社会万花筒中,重演古人寓言中刻舟求剑或盲人摸象的喜剧。也正因为许多人把深入生活等同于机械反映,所以才在认识上排拒体验生活,以自己“时刻都在生活中”的狭隘心态,嘲讽广阔的社会生活对于那些真正想成就伟大作品的真诚文艺家的热情邀请。两种对于如何深入并体验生活的不同态度,反映出文艺家们是在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同时又是实事求是的态度看问题,还是用片面、静止、孤立甚至想当然的态度认识生活的不同哲学态度。
许多文艺家渴望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文艺精品。但之所以还较少真正能深刻抒写这个时代的黄钟大吕之作,除了其他种种复杂原因之外,我们的文艺家在世界观与方法论上,是否还缺乏足以映照这个伟大时代的哲学之鉴?犹如鲁迅的伟大首先在于他那穿照旧中国几千年历史的思想光辉,我们的文艺家们又有多少人同时具有思想家的光辉呢?而要成就一个具有真正思想家品格的文艺家,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科学与正确,无疑是最根本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文艺工作者学好哲学,掌握科学与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确是陈云同志为我们的文艺家指引的通向成功的道路。
江泽民同志近来反复号召大家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陈云同志关于“评弹工作者也要学哲学”,“文艺界要提倡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观点,就是今天我们“讲学习”和“讲正气”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一切拥护“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文艺工作者必须讲的创作“政治”。可以相信,《陈云同志关于评弹的谈话和通信(增订本)》的出版,必将会在繁荣曲艺乃至整个文艺的实践中,发挥更为积极的指导作用。


第11版(文艺评论)
专栏:

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召开
由台湾历史文学学会和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共同主办的“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近日在河北省承德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关学者近八十人出席会议,其中包括台湾学者十三人。
本次会议,旨在展示海峡两岸学界在这一领域内的研究成就及研究方法,开通一种新型的交流渠道,为促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走向更高层次而努力。
研讨会对少数民族古典文学的钩沉梳理,致力比较多。《中国古代少数民族诗歌史研究断想》(祝注先)、《耶律楚材新论》(龚鹏程)、《渤海族文采风流》(宋承绪)、《契丹文学略论》(黄凤岐)、《海子桥头萨氏诗》(萨兆沩)等论文,由浩若烟海的各民族历代创作中选取题目,以探海取珠般的学术眼光,辨析和归纳出少数民族古代作家对中华文学宝库的独特奉献。
作为会议主办单位之一的承德纳兰性德研究会,多年来致力于推进对词人纳兰性德的研究,以及对其他满族古典作家的研究。研讨会上,学者们表现出了对这方面研究的高度兴趣。《管窥蠡测说纳兰》(冯统一)、《纳兰性德著作考》(赵秀亭)、《“纳兰性德现象”试说》(楚庄)、《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宋培效)等一批论文,展示了时下纳兰性德研究的新成果。
《论晚清满族女作家西林春》(张菊玲)、《清末满族诗坛领袖宝廷》(邓伟)、《论八旗文学之分期》(张佳生)、《论曹雪芹、脂砚斋在〈红楼梦〉主题上的知己之见》(曹革成)、《明义〈题红楼梦〉绝句二十首真伪辨正》(曲江)、《避暑山庄御制诗对前人的借鉴》(樊淑媛)等有关满族古典作家的研究论文,体现出满族文学研究正在向纵深延展的趋向。
生活在台湾地区的少数民族当代诗人、作家的创作情况,过去是较少为学界知晓的。近年间,海峡两岸方兴未艾的文化交流,使双方研究者共同关注起台湾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发展势态。林水福的论文《台湾原住民的散文——以〈永远的部落〉为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近半个世纪以来,原住民之外的国内其他少数民族的作家、艺术家,在台湾地区从事创作活动的,也有不少。如王家诚的论文《溥心畲文学思想的研究》,向与会学者介绍了现代国画大师溥儒(满族,字心畲)的文学作品及其创作思想。此次会议,还收到了古继堂、刘恩铭、罗星明等学者所提交的台湾当代作家的研究论文。     
     (关纪新)


第11版(文艺评论)
专栏:新作一瞥

《星空并不遥远》(长篇小说)
作者 马京生 作家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六月出版
这部小说从“人”的视角去描写和表现发射卫星“辉煌瞬间”的后面,一家三代人错综曲折的婚恋故事。
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田小岩是个美丽、浪漫的现代派姑娘,她放弃了去美国读博士的机会,闯入了大漠深处的航天城。新婚之夜,她就动身去大凉山腹地的卫星发射场,因为她的爷爷石亦坚在那里……
石亦坚是大漠航天城的创业者,当年他跟着红军长征走出了大凉山。在延安,他勇敢地救出身陷困境的安雪,他们的爱情在特定的环境中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后来,安雪生下儿子石岩放在东北老乡家里,夫妻俩就奔赴了朝鲜战场。石亦坚带领部队从朝鲜战场上撤出,进入人迹罕至的戈壁滩,在那里创建火箭卫星发射场。初创时期,生活十分艰苦,然而,他带领官兵把“死亡地带”变成了一片绿色的航天城。
在基地发射第一颗卫星时,石亦坚的儿子石岩的妻子田雅文在寻夫的路上早产生下女儿田小岩。田雅文当时正处于最困难的时期,性格要强的她因对石岩产生误会而提出离婚并分别组成了新的家庭。改革开放后,田雅文的聪明才智看准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投身商海成为女企业家,她把自己的全部希望和情感都寄托在女儿田小岩身上。她不同意女儿离开她去大漠航天城。为此,她拿出二十万元作为交换条件给石岩重病在身的妻子林之茵治病,于是石岩处在了两难境地。最终,田小岩还是去了航天发射场。
田小岩在发射场耳闻目睹了爷爷石亦坚和爸爸石岩所从事的伟大事业而深受感动,她觉得这样的父辈才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不幸的是,大凉山发射场偶然一次卫星发射失败,偏偏让石亦坚碰上了,他突发心脏病去世。田小岩把爷爷写的回忆录整理出版后,她老练沉稳了许多,坚定地走上父辈开发宇宙空间、造福于人类的道路。   
            (木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