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9月10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十四大以来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取得重要进展
本报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方针。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始终坚持这一方针不动摇,有力地推动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思想理论更加明确。十四大以来,针对有的同志对党的依靠方针产生的这样那样的模糊认识和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重申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反复强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主人翁作用,充分发挥他们在改革和发展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主人,也是企业的主人。工人阶级在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地位和主人翁地位永远不能变。这是根本的政治原则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的政策法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全国人大相继颁布了《工会法》、《劳动法》、《职业教育法》等法律。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了《集体合同规定》、《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百家国有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中工会工作和职工民主管理的实施意见》、《国有企业实行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向职代会报告制度》、《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仲裁三方机制的通知》等一系列有关保障职工群众民主权利、经济利益和劳动权利的政策规定。
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指导方针的实现途径更加具体。十四大以来,辽宁、山东、甘肃、河北、山西、安徽等许多省市都召开相应会议,专门制定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问题的规定或意见,为在基层贯彻落实党的依靠方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一些省市和国家部委在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好企业方面做了大量探索和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规定;地方各级人大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许多企业从各自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依靠职工办好企业的具体途径和方法,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各级工会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的贯彻落实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国总工会始终把推动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作为工会工作的一条主线,并将江泽民同志强调的贯彻依靠方针四个方面的要求,具体化为两个“六个必须”,制定了《全国总工会关于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搞好企业若干问题的意见》。1997年全国总工会又与中组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考核建设工作的通知》,研究制定了《关于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评议企业领导干部的实施意见》,促进了职代会民主评议和监督企业领导干部工作的开展与有关制度的建立,并在上钢一厂、邯钢召开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好企业经验交流会,选树了一批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办好企业的优秀党政工领导干部和坚持与工人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各级工会在企业改革中积极探索企业民主管理的新形式,认真落实职代会的各项职权,从制度上保证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和作用;加强对企业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和监督;推动建立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和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地方和企业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的有效机制的建立。各地工会加强宏观参与,积极推动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实施“送温暖工程”;协助党政帮扶困难企业、困难职工,协助政府一起搞好“再就业工程”;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规章制度,不断改善生产环境和条件,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做了大量工作。同时,各级工会把加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建设“四有”职工队伍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并注意配合党政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技术培训工作,组织职工广泛开展以双增双节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引导和激励广大职工发扬主人翁精神,敬业爱岗,为搞好国有企业、扭转亏损企业局面,完成“九五”计划献计出力,建功立业。
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更加明显。十四大以来,大力宣传工人阶级的崇高思想、光荣传统和职工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新时期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李双良、包起帆、徐虎、李素丽等先进典型事迹,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反响,形成了强大的社会舆论,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更加深入人心。随着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的不断深入贯彻,广大职工群众参与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第5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迎接党的十五大

  认真贯彻方针政策落实政治生活待遇
全国老干部工作进一步发展
本报9月9日讯党的十四大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各级组织部门和老干部工作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老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离退休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得到较好的落实,老干部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
坚持不懈地落实政治待遇,从政治上关心老干部。多年来,各地各部门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主要有向老干部通报情况制度,重大节日走访慰问制度,组织参观学习制度,阅读和传达文件制度,在职领导联系老干部制度,请老同志参加一些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制度等。抓好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既是党的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的主要内容。目前在全国130多万名离休干部党员中,已经建立党支部7.7万多个,党小组9万多个。全国绝大部分省区市都建立了老干部活动中心,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以及相当一部分地、县、乡、街道也都建立了老干部活动场所,使广大老干部学习有课堂,活动有场所,发挥作用有阵地。
千方百计地落实生活待遇,确保老干部安度晚年。我国共有符合离休条件的老干部220万人,这几年每年以3%至5%的比例逐渐减少,目前全国还有离休干部188.9万多人。多年来,由于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老干部政策,老干部的生活待遇得到了较好的落实,广大老干部是满意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地区和部门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拖欠离休干部离休费、医药费的问题,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先后两次发出通知,对解决部分群众包括离退休人员生活困难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有关部门也对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解决拖欠离休费、医药费等问题提出了具体意见,明确指出解决离休干部“两费”拖欠问题,必须建立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并先后派出20多个督查小组,到一些拖欠“两费”比较严重的省区和部委进行检查,协助做好解决离休干部“两费”拖欠工作。在狠抓落实离休干部生活待遇的同时,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老干部工作的新特点,在出台有关改革措施时,同时出台与离退休人员有关的相应措施。1993年行政机关实行公务员制度,出台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措施时,即相应地下发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增加离退休费的通知》。在医疗制度改革中明确规定离休干部的医药费按规定实报实销等。有关部门针对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离休干部收入不平衡问题,下发了《关于做好企业离退休人员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使企业离休干部与机关、事业单位离休干部待遇不平衡的矛盾逐步得到解决。
有组织有领导地发挥老干部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广大老干部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仍然十分关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希望“老有所为”,为党和人民做出新的贡献。各级老干部部门从老同志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自愿量力,就近就地,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等原则,组织老同志在各个领域继续发挥作用。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75万多名老干部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约占离休干部总数的40%。实践证明,广大老干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仍然是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老干部工作部门的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工作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目前从中央到省、地、县,包括企、事业单位都建立了老干部工作部门,全国现有老干部工作机构2.4万个。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了对老干部工作的领导,选调了一批党性强,作风好,对老干部有深厚感情的同志专门从事老干部工作。目前,全国共有专职老干部工作人员12.5万多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35%。此外全国还有兼职老干部工作人员12万人。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加强了对老干部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各省区市和各部委也普遍开展了对老干部工作人员的轮训工作,培训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的骨干1.2万余人。通过狠抓工作队伍的自身建设,老干部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涌现了一大批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模范人物。


第5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先进基层党组织巡礼

  宝山村的脊梁
——四川省彭州市宝山村党委带领群众脱贫记
本报记者罗茂城
编者按:四川省彭州市宝山村的村民评价村里的党员说:“党员干部样样都是带头人,我们还有什么好说的呢!”这个评价不简单。
群众说党员干部“样样带头”,指的是造田修路、办电站、学科技、计划生育,甚至包括下窑拖煤,都是办有益的好事。其实,这个村的党员干部也有“不带头”的,那是碰到歪风邪气、损害群众利益的事,不仅不带头,而且严格禁止,无一例外。这就是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这就是身处第一线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两个作用发挥好了,就对群众有号召力,改革开放,脱贫致富,就有了保证,有了希望。宝山村由穷变富的实践,再次证明了这个道理。这对农村基层党员、党组织,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盛夏酷暑,记者驱车来到四川省彭州市大山边缘的宝山村。
过去的宝山村穷得出名。如今的宝山村,则富得出名。全村2114人,去年人均纯收入达3713元,人均占有粮食551公斤,集体纯收入816万元。说话风趣幽默的村党委书记贾正方告诉记者:“现在村上拥有集体固定资产达1.1亿元,流动资金3600万元。山上还有1.1万亩已成材的人工林,价值几个亿,是宝山村的‘绿色银行’,白天晚上都在长钱。5个小水电站装机容量1.1万千瓦,这里绿水长流,可四季发电。”
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宝山村。有一次,村里一位老人对当时的村党支部书记贾正方说:“正方啊,这辈子要是能把玉米蒸熟吃个饱,我就满足了!”贾正方听后心里十分难受,夜不能寐,对爱人说:“我这个支部书记,如果不能带领群众挖掉穷根吃饱饭,还算共产党员吗?”
没过几天,贾书记带领全村党员干部,踏遍全村56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查清村里的矿产、林产、水力、植物等资源,并多次召开支委会、村民代表会,让大家摆村情、议优势、出主意,寻找脱贫致富之路。同时,党支部对全村500多户农户进行认真分析,认为他们当中真正有头脑、会经营、可致富的只占5.8%,而大多数山区农民素质低、主意少,如果只靠种好田,仅能解决温饱,是永远也富裕不起来的。通过广泛的调查讨论,结论是:从宝山村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共同富裕道路,并确定了“山顶林带帽,山中果缠腰,沟中修电站,深山办矿场,原料搞加工,平地建粮仓”的发展思路。
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党支部动员全村党员干部和青壮劳力,组成了137人的改土专业队,坚持数年,靠手挖肩挑,搬运石头几十万立方米,硬是从石头缝里抠出了715亩梯地,结束了宝山村吃粮靠返销的历史。
与此同时,他们又集中力量,抓好铜矿开发。贾正方亲自带领200多人的队伍开上马松岭,同大家一起住岩洞、啃冷馍,连续奋战40多个日日夜夜,修通了2.5公里长的出山路,并用双肩把9吨重的两根钢绳抬上山,架设了700米长的索道。当年铜矿投产,使村里第一次有了5万元的纯收入,并全部投入再生产。
办铜矿一炮打响,极大地鼓舞了宝山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这些年来,他们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先后建起了宝山电站、龙槽沟电站、桂花树电站等5座电站。桂花树电站装机容量达8000千瓦,是全国最大的村级水电站。这些电站成了宝山村村办工业的龙头、集体经济的支柱。
近16年来,宝山村经济蒸蒸日上。究其根本,关键是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1995年,村党支部改为村党委会,发挥的作用更大了。
“打铁先得本身硬。”为使广大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在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宝山村党组织提出不准干部办私营企业、不准对组织决定不服从和讲条件等“七不准”。谁违反了都要认真查处。从1980年至今,宝山村基本建设上了几十个项目,总投资7000多万元,全部实行公开招标,平等竞争,村干部无一人从中捞过好处、拿过回扣,在群众中赢得了良好的信誉。
榜样是无声的号令。宝山村的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苦干,赢得了群众的称赞和信赖。人称“贾眼镜”的现任党委书记贾正方,身残志坚,在带领全村人民艰苦奋斗中,处处身先士卒,勇挑大梁,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
村党委副书记、村委会主任赵正祥,村党委委员、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兴远,村副主任、工程指挥长王孝聪,村干部王忠德等一大批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废寝忘食,没日没夜地加班加点,从不计较报酬,令群众十分感动。村民们说:“党员干部样样都是带头人,我们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指挥长王孝聪,村干部王忠德等一大批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废寝忘食,没日没夜地加班加点,从不计较报酬,令群众十分感动。村民们说:“党员干部样样都是带头人,我们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第5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广东省东莞市为外省打工者排忧解难。图为该市常平公安分局局长陈植荣与有关干部一起研究他们务工等问题。洪坛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