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9月10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西藏,奔向美好的未来
西藏自治区主席江村罗布
199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又是西藏自治区民主改革40周年,在这世纪之交非常重要一年的金秋时节,由西藏承办的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部分赛事将在拉萨举行。这是一次增进全国各民族大团结的盛会,是一次加强各兄弟民族情谊与交流的盛会,是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盛会。届时,全国56个民族的代表将相聚在圣地拉萨,240万西藏各族人民将以最崇高的礼节喜迎来自各兄弟民族的运动健儿。
雪域西藏,这是一块深邃美丽而诱人的世界。广袤的大地上,绵亘着雄伟壮丽的高山,奔流着气势磅礴的江河,构筑了恢宏壮伟、崇高神奇的雪域风光。布达拉宫、古格王朝遗址等众多的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形成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和平解放40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西藏给予了极大的关心支持,全国各兄弟民族给予了无私的支援,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西藏的经济建设、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特别是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后,全国支援西藏掀起了高潮,中央国家机关各部委和对口援藏的14个省市及全国其他各兄弟省市区,从人力、物力等各个方面全面加大了援藏工作力度,有力地促进了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到1996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达到64.76亿元,连续两年实现了两位数的发展速度。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生产连续9年获得丰收;工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不断扩大和优化;对外开放的领域不断拓宽,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取得显著成效;教育、科技、卫生、体育、广播影视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75元,衣食住行发生了明显变化。目前,西藏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局势进一步稳定,民族团结进一步加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充满生机与活力。
西藏的这些变化和成就,均为我们办好第六届全国民运会西藏赛区的各项赛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一定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全力以赴,做好各项筹备工作,力争达到使大会组织者满意,使运动员满意,使新闻界朋友满意,使旅游观光者满意的目标,使之成为一个精彩纷呈、团结和谐、隆重热烈的盛会,成为一个增进民族团结与发展的盛会,成为一个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健康发展的盛会,进一步增进世界各国和全国各族人民对西藏的了解和认识,促进与各兄弟民族的交流与合作。目前我们正面临着全国支援西藏和国家开发建设重点向中西部转移的历史性机遇,我们要继续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团结奋斗,努力推动我区经济的加快发展,把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西藏带向21世纪!


第11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走近雪山骄子
——藏族登山健儿速写
单佑
走近英雄其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当西藏攀登世界14座8000米以上高峰的藏族汉子们端坐在人民大会堂里,等待接受中国体育界最高奖赏“中国体育荣誉奖章”时,从他们被强烈高山紫外线灼伤的黝黑脸庞上,你看不出在冰峰雪谷中搏斗登攀的残酷和艰辛,实际上,他们是在用生命书写着中国的登山史,而死神时常与他们擦肩而过。此刻,那一张张依旧残留着山峰留下的痕迹的脸上,流露着他们特有的和善、真诚和刚毅。
他们与普通人一样,与每一个高原上的藏族同胞一样,在创造着平凡而又伟大业绩的同时,平静地走着自己的路。
“今天,我们欢聚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表彰西藏登山健儿艰苦奋斗,前赴后继,奋勇拼搏,无私奉献的英雄业绩。”中国登山协会主席曾曙生在表彰会上激动不已。
会场的门口,摆放着7幅雪山的照片,那是英雄们已经登上的7座山峰,那是运动员兼摄影师阿克布用生命摄取的精品。
边巴扎西那孩子般愉悦的脸上永远洋溢着笑容,不过今天这笑容散布在被紫外线严重灼伤,至今仍黑一块白一块的脸上。
次仁多吉依然沉稳地端坐着,这位攀登队长在他们登上过的7座8000米以上的雪峰中有无数惊险的故事,却难得听他讲起一件。
扛着摄像机忙乎的洛则就像他在山上一样,随时不忘记录下难得的一刻。
副队长旺加比过去胖了一些,虽然在南迦帕尔巴特没有登上顶峰,却拼命地担任着运输任务,当了一回“无名英雄”。
仁那憨憨地笑着,这个健壮的汉子在山上永远是“开路先锋”,走在最前面的他,永远首先迎接着疲劳和危险。
达琼、加布、桑珠……一张张熟悉的脸。还有从一开始建队就担任队医的洛桑云登,虽然没有奖章,每一位队员却忘不了他。山间医疗、运输物资、做饭,多亏了有这样一个好后勤。去年登马卡鲁峰下撤时,他一人迷路失踪,队员们不找到他誓不回家,幸而几天后他化险为夷归来了。
事迹是英雄的,却听不到什么豪言壮语。说起登山,说起他们那宏大的目标,队员们都说,我们探险队是一个团结的集体,是一支有实力,勇往直前,甘于付出与奉献的队伍。每一个人都有强烈的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责任感。每当我们把五星红旗展现在世界之巅时,心中都强烈地升起祖国的荣誉和民族的自豪,我们所付出的艰辛都是值得的。
登上世界上所有14座8000米以上高峰,是每一位登山家的梦想,是人类的一个伟大壮举。迄今为止,世界上只有五位欧洲登山家先后完成了这一壮举,而亚洲还没有一人。西藏登山队以团体的形式来完成这个壮举,无疑又将是新的一种尝试,他们将为世界登山探险史书写崭新的一页。
次仁多吉代表所有队员慢慢地用汉语念着一篇发言稿,字不多,却句句是他们的心里话:
“我们非常荣幸,能代表12亿中华儿女站立在世界之巅。我们知道,没有祖国的繁荣昌盛、安定团结,没有祖国做我们的坚强后盾,我们不可能有勇气和能力去向人类的极限挑战。”
“今天,我们也感到肩上的担子更加沉重,还有7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在等待着我们。祖国在关注着我们,亚洲在注视着我们,世界在注视着我们,我们的亲人在期待着我们凯旋。”
“请祖国放心,请亲人们放心,请关注、关怀和帮助我们的人放心,我们一定不辜负你们的期望!”
每一个人都期待着胜利的那天。
每一个人都祝愿英雄们顺利、平安。


第11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赴藏同学,你一路走好
本报讯今年6月4日,中南民院电子工程系电子技术专业97届毕业生黄始全、申小军、曾晖和民族学系文化与传播专业毕业生龙运荣,分别与西藏自治区教委签订了赴藏工作协议。当其他许多同学登上南下北上的列车踏入向往已久的沿海和内地发达城市的时候,这四位学子将跋涉遥远的青藏高原。
龙运荣等四位同学是今年4月获知西藏要到内地大专院校录用一些大学生后,主动登门找到西藏来武汉要人的领导,要求赴藏工作的。根据协议,这四位同学赴藏后将到西藏的一些中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他们将在西藏工作八年以上。
这四位同学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都是在大二时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其他基础专业课成绩平均分都在75分以上。其中三人大学期间还一直担任班长、学习委员等学生干部职务,且都是经过党校培训的入党积极分子。
来自湖南邵阳市的龙运荣是个苗家农民的儿子,他说,到西藏去决不是一时的冲动,刚进大学读民族学专业时他就想着,毕业后要到新疆、西藏或者四川、云南那些地方去,到少数民族中去,他说很多有关少数民族方面有成就的专家学者,没有一个不是在艰苦的民族地区呆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为了加深对西藏的了解,龙运荣5月初专门在系资料室查了整整一星期的资料。龙运荣还说:我的志向也许没那么高,但不是没有志向。孔繁森是我心中的楷模,我钦佩他、热爱他,但我离他还很远。我所能做到的,就是要尽心尽力为西藏的教育事业,奉献我的青春和才华。
曾被评为院级三好学生的黄始全也来自湖南农村,当他家人知道他要进藏工作时,很支持他趁年轻出去闯一闯。黄始全为此很满足也很骄傲。他说小时候放牛时,有一次从山上摔下来,休克了很久,是母亲把他从死神手里拉回来,他今生不会忘记的,是身为草药郎中的母亲背着他连跑带爬地赶到十里以外医院抢救的情景和母亲流泪的情形。他还坚信,要是自己在西藏搞出成绩来,母亲也会流泪的,但那是幸福的泪。黄始全说他八年里会回来看望年迈的父母的,但也许还要回去,去西藏干一辈子。
来自湖北松滋市的申小军说,他两年前从楚天经济电台听到湖北援藏干部的事迹报道时,就曾经很感动。后来参观孔繁森事迹展览和看《孔繁森》电影,他多次流过泪。他说孔繁森太伟大了,家有90老母,妻弱子女幼,还那么义无反顾地走进雪域高原。我算什么啊,20岁的年轻人,无牵无挂的,为什么不可以去呢?
从鱼米之乡的湖北天门市翩翩走进大学堂的曾晖多才多艺,上大学以来他一直是班长兼宣传委员。他喜欢看文学作品,对西藏的较全面了解就缘于纪实文学《走进西藏》,他惊叹布达拉宫的神奇和雄伟,也着迷于雪域高原的风土人情。他说他喜欢读书,也喜欢教书,如果以后有机会,他还想在西藏读个研究生什么的,进一步提高自己。
好男儿志在四方。朴实而平凡的四位少数民族大学生啊,一路走好!
(钟南)


第11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期待着那一天
朱舸
“1999年的金秋时节,中国的56个民族将相聚在圣城拉萨,用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运动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团结和昌盛,这是一件非常令人向往的盛事。今天,西藏230万各族人民,正热切地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
“我们非常高兴与北京一起举办1999年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对于西藏来说,举办民运会有多重的意义,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的喜庆之年,又是西藏自治区民主改革40周年的喜庆之年;另一方面,这也是西藏第一次承办全国性的运动会。其结果,无论是对于推动西藏社会、经济、体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还是促进西藏的进一步改革开放,用事实向世界展示西藏的进步、繁荣和发展的时代风貌,都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目前,我们正在全力以赴地进行筹备工作,把一个精彩纷呈、质地优良的大舞台奉献给各民族的兄弟姐妹们。让他们在这个世纪之交的伟大时刻,在世界屋脊之上,在圣洁的古城拉萨,唱出最动听的歌曲,跳起最美丽的舞蹈,表达出对祖国、对未来最美好的感情。”
一谈起筹备中的民运会,西藏自治区体委主任、第六届全国民运会(西藏赛区)筹委会秘书长姬嘉就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如数家珍般地侃侃而谈。
从1995年3月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北京正式向国家民委和国家体委递交申办报告,到1995年11月在第五届全国民运会上获得承办权,至今已经时过两载。这期间,姬嘉一直在为筹备工作奔忙。
“我们的指导思想是,把本世纪我国最后一届民运会办得隆重、热烈、精彩、圆满,西藏赛区的规模不求最大,但求效果最佳,体现西藏各民族人民的智慧和形象,反映西藏进步繁荣的面貌,办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民族风格。用办好民运会的事实,表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边疆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现实。”姬嘉说。
“现在距民运会开幕还有两年的时间,党中央、国务院关心着工作的进展。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非常重视西藏赛区的各项筹备工作,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各级工作部门,都对筹备工作给予全力的支持。”
“现在,当民运会的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积极进行着的时候,西藏的各族人民,也都对民运会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和热情。有这些条件作保证,我相信,西藏一定能够把民运会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好。”
尽管筹备工作千头万绪,尽管还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姬嘉说筹委会对未来始终充满信心。她说,有国家的关心,有全国的大力支持,有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第六届全国民运会西藏拉萨赛区的工作一定能做好,各项活动一定能办得圆满、成功。


第11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高原盛开民族体育之花
黑雪
西藏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民族体育活动同民间的传统节假日紧密结合,广泛辗转流传于民众之中;体育同宗教融为一体,成为宗教传召大法会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些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世代居住在西藏高原的各族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宝库中的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西藏的民族传统体育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据《智者喜筵》记载,早在史前时期,西藏就有了弓箭和“古朵”这些为了提高放牧和狩猎效率的工具。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又逐步出现了摔跤、拳击、抱石头、举石头、掷石头、跳高、跳远、赛马、赛牦牛、马球、骑射、马术、大象拔河、气功等体育项目。
西藏和平解放以后,民族传统体育得到了党和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视,为其继承和发展开拓了光辉前景。改革开放以来,西藏自治区体委根据西藏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大力发展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为重点的西藏体育发展规划,先后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了挖掘和整理、研究。同时,积极组织正规化的比赛和表演,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逐步科学化、正规化,有计划地纳入现代竞技体育比赛中。早在1974年全区第二届运动会上,射箭、赛马、抱石头等被列为比赛和表演项目,“古朵”作为一个单项列入田径投掷比赛项目。第三届区运会将“北嘎”(藏式摔跤)、“碧秀”(响箭)、“朵加”列为表演项目,区五运会又增加了射弩、摔跤表演。在西藏首届民运会上有6队138人参加了吉韧、赛马、马术比赛和碧秀表演。1994年全区第二届民运会进行了射弩、北嘎、碧秀、吉韧(指弹克朗棋)、抱石头等5项比赛。
随着比赛的增加,西藏的民族体育队伍也日益壮大。1986年在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上,由藏、回、珞巴、门巴和纳西等民族组成的西藏代表队,参加了速度赛马、射箭、射弩等3个项目的比赛,参加了马术、吉韧、响箭和风筝的表演,获团体总分第四。1991年在第四届全国民运会上西藏代表队大展风采,总成绩列全国第四名,马术队战绩辉煌,3个表演项目均获一等奖。1995年西藏自治区派出了由藏、回、门巴、珞巴等民族102人组成的代表队参加第五届全国民运会,在所参加的14个表演项目中全部获奖。拉巴顿珠力战群雄勇夺马上射击金牌,自治区马术队在马上表演项目中共获得6项表演一等奖。西藏马术队和西藏摔跤队获集体道德风尚奖。
随着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规模逐渐扩大,项目日益增多。自改革开放以来,西藏民族传统体育至今已发掘并广为开展的民族体育已发展为八大类二十多个项目。这些项目世代相传,深受藏族人民的喜爱,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市)县、区、乡(镇)、村在每年的传统节日里,举行传统体育项目比赛和表演达300余次,参加运动员达4万多人次,观众总计约300万人次。民族体育活动的蓬勃开展,丰富和活跃了广大藏族群众的日常生活。


第11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世界屋脊的曙光
新华社记者多吉占堆
这是西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好时光。
回眸过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短短十多年间,西藏高原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穷走向繁荣。她已跃上了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历史巨轮。
根据自治区政府的预计,今年西藏的农牧业形势喜人,可望在去年生产粮食78万吨的基础上迎来第十个丰收年。
几十年前,西藏的农业仍然是二牛抬扛、牦牛踩场、刀耕火种等形式的原始、粗放的生产方式,牧业则是纯粹的“靠天吃饭”。几代高原农牧工作者,致力于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变耕作技术和田间管理,加大草场建设,改良畜种,提高牧业防抗灾能力。近年来,科技部门又加大了基层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科学技术在农牧业生产中的贡献率逐年提高。
西藏“九五”计划已明确提出,到本世纪末,要实现粮油肉基本自给,贫困群众基本脱贫,多数群众的生活达到小康。这就意味着到2000年,西藏要生产粮食100万吨。尽管这些任务相当艰巨,但自治区党政部门对此充满了信心,理由就是目前经济良好的发展速度和运行质量。今年7月,西藏已正式启动“粮食自给工程”,将每年投入资金和劳务1000万元,以保证实现粮食自给。
在西藏广大农牧区,生产粮食和肉、酥油等畜产品,仍然是农牧民的主业,但已不再是唯一的谋生之路了。改革开放,不仅改善了农牧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使他们的观念正在发生根本的变化。药剂灭虫除草、有计划地宰杀牲畜以提高商品率等与传统观念格格不入的生产方式,已开始成为农牧民的自觉行动。
观念的变化还在于从传统的生产、生活环境走向陌生的大市场,已是西藏农牧区一种渐涨的潮流。曲扎来自偏僻的山村邦纳,正在拉萨的一个内地“包工队”的建筑工地上参与修建一座大楼。他和同乡的小伙子们所进行的是一种全新的建筑方式,而且已顺应自如。
曲扎原先在家乡的一个矿上挖过一段矿,首次和汉族人有了密切的接触。从当初笨拙的比划开始,如今他能和汉族老板和工友们初步交流了。因此,他觉得在工作中没有什么障碍。
像曲扎这样的藏族年轻农牧民,在农闲时节出来打工、挣钱的人不在少数。而从他们中间,已涌现出了建筑队老板、经营农机的大户、运输专业户等拥有雄厚资产的乡村企业家。据统计,西藏农牧民的人均收入去年已达到960元,今年可望有所增长,而农牧民的生活内涵、生活质量也都有显著的提高。
1995年,又是一个举世瞩目的吉庆之年。在此前一年召开的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了西藏发展的根本方向及全国援助西藏的方针。为了迅速改善西藏的落后局面,国家和兄弟省市决定援助西藏建设62个工程项目。这时,西藏自身则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中央关心西藏,全国支援西藏,西藏怎么办”的大讨论。这一行动,触动了高原人长期形成的等、靠、要的思想,进一步激发起艰苦创业的精神。
62项工程的实施,掀起了世界屋脊上第三次建设浪潮。援助西藏的国家各部委和各省市纷纷追加项目和资金,工程概算投资由原定的23.8亿元增加到37亿元,到目前,已建成58项,为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助动力。
根据自治区政府的最新通报,今年上半年,西藏国民经济稳中有进,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发展势头强劲。畜牧业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好势头;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的转变,国企改革迈出可喜一步,已有5家企业经过股份制、集团化改造后成功上市;非国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区个体工商户达4万多户,私营企业189家,从业人员约6.3万人,外资企业74户,注册资本9388万美元。


第11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北京和西藏筹划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本报讯在北京和拉萨筹备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两年时间里,他们将筹划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广泛的宣传,以使在本世纪末举行的这次中华民族的体育盛会更加色彩绚丽。民运会的会徽采取定向征集和有关部门推荐相结合的办法,计划在今年10月结束征集工作,经国家民委、国家体委批准后向社会推广。
吉祥物则由两个赛区各自确定。会歌和有关歌曲的确定和征集正在讨论之中。
西藏计划明年夏季举行迎民运会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并在北京等地举办《雪域魂》大型文艺义演和摄影、美术作品展览。1999年在拉萨举办“56个民族青年夏令营”等。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脚下采集民运会圣火火种,与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点燃的火种对接,在北京的开幕式上点燃“民族圣火鼎”。1999年金秋时节在拉萨布达拉宫前广场举行盛大的56个民族大团结联欢歌舞焰火晚会。
北京则计划在明年举办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题材的摄影艺术展;1999年举办民族文化节、艺术节。


第11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西藏日喀则地区设立民航机票销售处
本报讯为解决居民无法在本地购买机票的困难,7月18日,民航西藏自治区管理局日喀则销售处正式开业,结束了长期以来日喀则和阿里两地区的旅客只能前往拉萨购票的历史。此项便民利民措施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民航西藏自治区管理局和日喀则地委、行署的领导为开业剪了彩。


第11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筹建中的西藏自治区中心体育场(模型)。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可容纳观众2万人。
陈群摄


第11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藏族传统体育项目——赛牦牛。 陈群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