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8月9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体育·文摘)
专栏:

  高校招生“并轨”意味什么
关注高校招生的人们,对“并轨”这个词并不陌生。这几年来,全国已有近2/3的高校实行了“并轨”。今年国家教委明确要求“年内基本完成全国所有高校的招生‘并轨’、缴费制度改革、规范并完善相应改革配套措施”。从最初的“统招统分”、到“双轨”、再转变为“单轨”,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80年代以前,我国高校实行单一的国家计划招生免费教育模式,“统一招生、统一分配、免费入学”。这种“统招统分”的办学方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而显出弊端。80年代中期,除了国家任务招生,我国在高校招生中推行了委培和自费制度,即由用人单位或个人出资、委托高校代为培养、委培生毕业后回委培单位就业、自费生自谋职业。这种国家任务招生和调节性招生两种形式并存的制度叫“双轨制”。
然而,随着委培和自费生比例的急剧增加,“双轨制”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两种计划下两条录取分数线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分不够,钱来凑”的现象违背了教育的公平性原则,客观上给不正之风提供了可乘之机,更给学校教学、管理带来困难。于是,将“双轨”合并为“单轨”成为各界普遍的呼声。
我国从1993年开始酝酿“并轨”,1994年40多所高校率先实施,1995年增至240多所,1996年发展到660多所。招生“并轨”意味着在录取新生时不再区分国家任务和调节性两种计划形式,而是对同一批次只划定一个最低控制线。
“缴费上学”是由高等教育作为非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高校发展光靠国家支持远远不够。那么,缴费是否合理?事实上“并轨”招生后考生缴纳的只是高等教育培养费的较少部分,其大部分仍由国家负担。收费制度可弥补国家财力对高校投入的不足,所定收费标准考虑到学校培养费用和学生家庭的实际支付能力,以及地区、学校、专业的差别。尽管不少人具备一定经济承受能力,也对“并轨”表示理解,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二三千元一年的学费让一些家庭贫困的学生为难。为此,国家要求收费制度改革必须有相应配套措施,要建立奖学金、贷学金和助学金制度,尤其确保经济困难的学生不因“并轨”而失学。前两年,中央财政已分别拨款2亿多元用于高校特困生补助。
“并轨”改革的另一结果是国家不再以行政分配办法安排就业,而是通过提供就业信息,开展就业咨询等措施引导毕业生参与人才市场竞争,实行自主择业。第一批“并轨”毕业生将于1998年产生。
(摘自《新华日报》杨学鹏沈捷文)


第8版(体育·文摘)
专栏:

  树立自强自立观念
近几年,尽管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在逐年增长,但高校的日子并不好过。既然现在实行的是市场经济,教育收费为何就不能走向市场、按质论价?更何况,随着我国逐渐向小康阶段迈进,大多数家庭自费供养孩子上大学已不是太难的事。基于以上的社会现实,公费生改为自费生这一改革确实是势在必行。
有关部门的权威人士断言,我国有相当一批大学生处于相对贫困状态。这些贫困生的父母为支付孩子上大学的费用,辛苦劳碌,节衣缩食,甚至背上一身债。公费变自费,影响面远不止贫困家庭。
然而所幸的是,10年来,国家建立了奖学金、贷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以及减免学杂费的多元化资助体系,为贫困生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
1995年,国家教委34所直属院校计发奖学金76.38万元,资助学生27.6万人次,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困难学生;发放贷学金944万元,资助贫困生2万人;支出勤工助学基金2217万元,资助贫困生6万人;下发困难补助1777万元,资助贫困生5.7万人;减免学杂费158万元,资助贫困生3267人。
国家教委发言人宣布:自1992年开始招生改革以来,贫困生辍学现象十分罕见。这位发言人号召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放下包袱,克服自卑感,直面人生,向贫困挑战,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完成大学的学业。
自费上大学,迫切要求大学生们树立自强自立的新观念。尤其是对于绝大多数贫困生来说,仅凭国家及学校的资助是不可能完成学业的。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暂时很难拿出大量资金来全额无偿资助学生。这样就要求学生自己付出努力。
遗憾的是,当我们告别公费生时代时,我们的大学生还未从依赖国家和家庭的精神枷锁中解脱出来。许多人还未意识到,自己首先是成年人,应该自立。更何况,上大学是为自己将来获得理想工作创造机会,有何理由让父辈铺平道路?我们应当造就这样一种社会风气:只有自强自立才是合情合理的。
(摘自《中国改革报》蔡恩泽文)


第8版(体育·文摘)
专栏:

  高校资助体系尚待完善
一九八六年,我国高校实行免费就读和人民助学金制度相结合的大学生资助政策,奖、贷学金制度由此确立: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专业奖学金和定向奖学金三种形式;对经济困难学生,由国家提供低息贷款。此后经过不断调整完善,到一九九五年,我国初步形成以奖学金、贷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以及学杂费减免为主体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
在公费生变收费生后,这种多元化的资助方式,为每个家庭提供了各种选择的可能性:高校设立国家专项奖学金,由新生自愿申请,享受这种奖学金的学生以签合同的形式明确毕业时到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国防建设、文化教育、基础科学、边远地区或某些艰苦行业工作若干年,期满后允许流动;设立用人单位专项奖学金,享受这种奖学金的学生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毕业后到设立奖学金的单位工作若干年,期满允许流动;学生可领取贷学金,毕业后按期归还贷款及利息,如到国家指定单位或地区工作,可减免还贷,品学兼优的学生还能获优秀奖学金;特困生还可申请特困学生补助金和减免学杂费;学校开展的勤工助学活动,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一种自助手段。
不过,现有的高校资助体系尚在起步阶段。减免学杂费和获得困难补助,按国家规定只限于百分之五的特困生比例之内,而且补助金额每学期在三百元至五百元,只能应应急。奖学金尽管名目繁多,提供了凭借优异成绩争取各种资助的机会,但也只限于个别天赋极高、学习十分刻苦的学生。贷学金条件相对较宽,一般一年只有一千元,离全额资助尚有很大距离。
就目前现实而言,把这个崭新的意识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似乎靠大学生的独自闯荡困难颇多,它有赖于全社会创造一个整体的氛围。高校有关人士说:目前让大学生自立自费上完大学有两个非常现实的途径,一是贷学金、二是勤工俭学。二者都是培养大学生自立意识的有效形式,只不过贷学金是今天支取明天偿还,而勤工俭学是现收现支。
目前,各高校的贷学金没有起应有的作用,原因在于一是贷学金资金筹措不畅,致使金额有限,贷款金额及范围也因此受到局限。二是现有的贷学金的运作机制还没理顺,尤其是在资金收回方面困难颇多。因此,难以形成现有资金的流动积累。致于勤工俭学,受到全社会就业形势影响,门路似乎不多,但更重要的是大学生能否放下架子,而成为一个社会需要的“打工仔”。
(摘自《工人日报》万天文)


第8版(体育·文摘)
专栏:

  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一览
以1985年为界,我国高校的奖、贷、助学金制度大体分为两个阶段——1950—1985年高校实行的是免费就读和人民助学金制度。1986年改革人民助学金制度,实行奖、贷学金制度。奖学金分3种:优秀学生奖学金、专业奖学金、定向奖学金。为帮助经济困难学生,由国家提供低息贷款。1995年,我国初步形成以奖学金、贷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以及学杂费减免(简称奖、贷、助、补、减)为主体的多元化高校学生资助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1.学生上大学原则上均应缴费。高校收费标准要在实际培养费用和家庭支付能力的基础上,因地因校因专业而异。
2.建立与人才培养计划相配套的奖学金和贷学金制度。——设立国家专项奖学金,由新生自愿申请,享受这种奖学金的学生要承担一定的义务并以签订合同的形式予以明确,毕业时按合同到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国防建设、文化教育、基础学科、边远地区或某些艰苦行业工作若干年,期满后允许流动。
——设立单位专项奖学金。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设立用人单位专项奖学金,由新生自愿申请,享受这种奖学金的学生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毕业时按合同到设立奖学金的单位工作若干年,期满允许流动。
——家庭经济困难而又没有申请专项奖学金的学生,可申请贷学金。领取贷学金的学生毕业后应按期归还贷款及其利息,如果到国家指定的单位或地区工作,应减免其还贷。
为鼓励所有的学生在校争取思想上和学业上的进步,学校仍设置奖励品学兼优学生的优秀奖学金。
——此外,学校还要建立特困学生补助金,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其目的在于不使任何一个学生因经济上的原因而完不成学业。
——各省招生办公室要在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时,统一公布在本地区招生院校的招生收费标准、奖学金的设置情况等等,供考生填报志愿时参考。
(摘自《三联生活周刊》高峻文)


第8版(体育·文摘)
专栏:

  一项调查显示:
大多数人已接受高校“并轨”
今年的5月24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希望月报杂志社,以随报调查的形式,对以青年为主体的本报读者进行了专题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被调查者在认识上已能理智地接受高校“并轨”这一事实:
首先,有73.8%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对“并轨”这项改革的实质内容已经“知道”了。交互统计发现,这一认知度与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基本呈正比关系。
其次,有82.6%的被调查者承认“‘并轨’改革是必要的”。不同意是“必要的”人仅占2.6%,其余14.8%的人感觉“说不好”。交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越高的人,认为“必要”的比例越高,具有大专和本科学历的被调查者认为“并轨”必要的都在85%以上;此外,大多数(65.8%)的被调查者还对“高等教育不应该是义务教育”这一新思维表示了认同;还有67.6%的被调查者对“并轨”给予了这样的正面确认:“‘并轨’有利于维护高校招生工作的公开性。”
对于“并轨”后大学生每学年都需缴纳一定的培养费这一点,也有近七成(69.6%)的被调查者明确认为“合理”(认为“不合理”的比例仅为10.9%)。这表明,对于交钱上大学,多数人至少在认识上已形成了初步的共识,具备了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
您认为缴纳多少培养费才比较合适?调查发现:71.0%的被调查者认为不超过2000元比较合适(其中44.7%的被调查者认为在1500元以下合适);全体被调查者认为比较合适的培养费的平均值是2160元;被调查者填写出的“合适”的最高金额是20000元,最低金额是50元。
比较调查所发现的目前在校大学生学杂费的平均开支水平和被调查者认为“合适”的培养费的平均水平,二者是基本接近的,前者仅比后者高出45元。但这里也有两个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是,对于大家能够接受的“合适”的培养费水平,被调查者之间的认知差距相当大,最高的合适金额是最低的“合适”金额的400倍!其次是,被认为是“合适”的培养费的最低水平,比各高校“并轨”后将实际收取的培养费的最低水平,仍然低得多。
(摘自《中国青年报》)


第8版(体育·文摘)
专栏:

  花钱上大学
8月,高校招生工作紧锣密鼓。高教改革亦随之迈出了较为慎重的一步:从今年起,全国普通高校全部实行招生“并轨”,公民接受高等教育将要缴纳一定的学费。换句话说,就是“花钱上大学”。
其实,高校“并轨”是迟早的事。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做到了国家包办高等教育。因为在国外,高等教育被视为一种投资,其回报率极高——上过大学的人,在未来的竞争力远胜于没上过大学的人,所以人人愿意投资上大学。许多比我们富裕很多的国家,亦并非没有财力物力“包办”高等教育,而是他们认为“花钱上大学”理所当然。
从现实来看,我国的教育经费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要少,而需要接受教育的人数又是世界上最多的。如此少的费用投向如此众多的人,就是办义务教育都不够,更何况还要包揽高等教育?虽然历年来,我们都认为我国以极少的教育经费支撑起了世界上最庞大的教育体系,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效,但我们的失误也是有目共睹的:“希望工程”之所以风靡大江南北,正说明国家的义务教育没有到位。
这就面临一个选择:是继续“包办”高等教育,维持这么一个顾此失彼的状态呢?还是实行高校“并轨”,集中有限财力搞好义务教育?答案不言自明,因为义务教育是国民素质的根本。
“并轨”虽是大势所趋,但它的操作必须慎重。因为我们毕竟习惯了几十年的教育“包办”制,人的心理、外部条件都准备不足。比如鼓励企业赞助高校的相关政策,学校内部以及学校之间的淘汰机制等等,都需要我们逐一建立,教育改革才能真正“并轨”。(8月3日《科技日报》李钢文)


第8版(体育·文摘)
专栏:

  袁伟民激励中国足球队
正视对手增强自信全力备战
本报北京8月8日讯记者汪大昭报道:国家体委副主任、中国足协主席袁伟民今天要求备战世界杯外围赛的中国足球队教练员、运动员实事求是地分析形势,保持正常心态,把自己放在有利位置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造条件,打好比赛。
中国足球队是昨天在北京集中的,8月10日启程赴英国进行短期集训和热身赛。
袁伟民在作动员时说,每一名入选国家队的队员都应该感到光荣,作为这个集体的一员,全身心地投入训练和比赛,群策群力,哪怕能出一分力,也是光荣的。足球项目强调集体的作用,全队贯彻执行得坚决,中策就可能产生上策的效果,反之,即使球星荟萃,缺乏整体观念,上策也只能达到中策的效果。
袁伟民指出,不要到赛后再问为什么,而要早作准备,多动脑子。不要过分看重分组,如果分到B组也不见得好。实际上,A组的5支队谁都没有绝对优势和出线的把握,差距只是相对而言,队伍的凝聚力有时可以弥补许多方面的不足,以弱胜强。同时,5支队伍都有压力,十强战场场你死我活,容不得意外失误,任何闪失都会致命。不管是迎战最强的还是弱一些的对手,不管前面几场是输是赢,不管是上场机会多的主力队员还是替补,不管是新人还是老将,既不束缚自己,又不自我松懈,全力打好每场比赛,在这一点上是平等的。
袁伟民不赞成输过几次就说“恐谁”,如果持这种病态心理,就是技术上赶上了对手,也还是落后,不该输的球也会输。他要求全队从现在开始,人人都要考虑自己加练些什么,天天想想如何迎战第一个对手伊朗队,树立“场场有的打”的信心。


第8版(体育·文摘)
专栏:

  玉溪杯中国围棋名人战循环圈战罢三轮
罗洗河独占鳌头
本报北京8月8日讯记者李长云报道:玉溪杯第十届中国围棋名人战循环圈的比赛,今天在北京中国棋院战罢第三轮。罗洗河六段执黑中盘战胜刘小光九段,以三连胜一枝独秀。他只要在后两轮比赛中再胜一盘,就可获得向现名人马晓春九段的挑战权。张文东九段和王群八段则分别执白中盘战胜刘菁七段和王煜辉六段。
罗洗河和刘小光两人此前均为二连胜,故今天的遭遇之战对双方都至为关键。罗洗河的黑棋在开局阶段形势不错,但刘小光的白棋在中午封盘前利用厚势对盘面中央黑棋的攻击效果明显,形势更为乐观。下午续战,双方经过一段漫长的激战后,白棋178手欲吃黑棋时出现缓手,被黑棋抓住机会猛攻,占得很大便宜,并确立胜势。之后,白棋在破釜沉舟的反击中又被黑棋吃掉30子,遂投子告负。
曾在18岁时就获得名人战挑战权的罗洗河赛后说:“虽然目前自己再次获得名人战挑战权的机会很大,但也不能说十拿九稳,还必须力争下好后两轮比赛。自己当然很希望再与马老师有机会在大赛中一决高下,以证实自己的实力。”
马晓春今天也亲临赛场观战。记者问马晓春:“你的天元和霸王两项头衔均已被新锐棋手常昊八段和王磊六段夺走,仅存的名人头衔又很有可能遇年轻棋手挑战,有何感想?”马晓春说:“年轻棋手的冲击波确实来势凶猛,我对他们的成长,既感到高兴,又有一种紧迫感。我现在只有加倍努力,下出高质量的棋,才有可能保住名人头衔和夺回失去的荣誉。”
中国围棋名人战循环圈赛的后两轮比赛,将于9月下旬在广西的北海进行。(附图片)
图为罗洗河在比赛中。
本报记者 王霞光摄


第8版(体育·文摘)
专栏:

  实力不济运气不佳
中国田径队夺牌希望渺茫
本报雅典八月八日电记者任建民报道:中国选手在本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中与奖牌无缘已几乎成为定局,这将是我国选手参加六届世锦赛以来首次空手而归。
昨天是中国选手在本届世锦赛中参加决赛项目最多的一天,也是夺牌希望最大的一天。但是,四个决赛项目均空手而归。老将黄志红在女子铅球决赛中竭尽全力,在第四投中投出十九米一五,以比名列第三的德国选手斯托普差七厘米的成绩而获得第四名。另一位老将李梅素以十八米六二的成绩名列第六。
中国有三人进入女子十公里竞走决赛,结果刘宏宇以四十三分五十六秒八六的成绩获得第五名,谷燕排名第八,王妍名列第十三。
中国选手栾芝莉在女子铁饼决赛中,第一投取得六十米六二的成绩,获得第九名。上午的男子五十公里竞走赵永胜中途退出。
中国选手昨天还参加了两项女子半决赛,取得一项决赛权。魏丽和刘剑英进入了明天女子五千米跑决赛。刘晓梅在二百米半决赛中跑出二十三秒零三,遭淘汰。
至此,中国队已赛完了所参加的十五个项目中的十二项。在余下的女子五千米、女子四乘一百米接力和男子铁饼三个项目中不具备夺奖牌的实力。


第8版(体育·文摘)
专栏:

  世界田径锦标赛赛程过半
31个国家获得奖牌
本报雅典8月8日电记者任建民报道:世界田径锦标赛连续第四天出现各国选手瓜分金牌的激烈竞争场面。昨天决出的五枚金牌再次落入五国选手的手中。到昨晚比赛结束,已有31个国家获得奖牌。
世锦赛和奥运会双料冠军、德国名将孔贝纽斯在女子铅球决赛中,第二投投出20米71的成绩,卫冕成功。
23岁的新西兰选手法奥穆伊纳在女子铁饼决赛中,第三投投出66米82,首次夺得冠军。
意大利运动员西多蒂在女子10公里竞走决赛中,一路领先,并以42分55秒49的成绩首次夺魁。
奥运会冠军、美国名将阿兰·约翰逊在男子110米栏决赛中,跑出12秒93的成绩,轻松卫冕。
世锦赛赛程过半,在已结束的24个项目中,美国队以5枚金牌名列榜首,德国队以3枚金牌暂居次席。肯尼亚队、古巴队和捷克队均各获两项冠军。
“团体”战术男子3000米障碍的前三名都被肯尼亚选手夺得,其中冠军威尔逊·基普坎特的成绩为8分05秒84。而另一名肯尼亚老将基普塔努伊只得了第二名。他说,没有人愿意按事先的安排领跑,“我是队长,所以我不得不领跑”。当威尔逊被问到为何不领跑时,他敷衍道:“前800米我一直跑不到最前面去”。
重新振作获得男子1500米冠军的是摩洛哥22岁的奎罗伊,他战胜了“中跑之王”阿尔及利亚的莫塞利。去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一直领先的奎罗伊在最后一圈跌倒,冠军被莫塞利夺得。回国后,摩洛哥国王鼓励他:“你才是真正的奥运会冠军。”亲切的抚慰,使他重新振作起来。6月的巴黎大奖赛上,他结束了莫塞利连续7年称霸男子1500米跑道的纪录。(本报记者任建民)
(本报雅典8月8日电)


第8版(体育·文摘)
专栏:

  世界女排大奖赛(澳门站)
中国队旗开得胜
本报澳门8月8日电记者王荣久报道:第五届世界女排大奖赛澳门站赛事,今晚拉开战幕。中国女排在郎平主教练率领下,首先迎战意大利队。结果,中国队以3∶0获胜。3局比分为15∶6、15∶6和15∶11。
今天,中国队打得很顺手,队员也放得开,始终占据场上主动权,扣球拦网等得分较多,共有17分。第3局一度打到12∶11。郎平及时将主力换上,很快结束比赛。
赛后,郎平说,第3局主要是换上几名新队员,配合还不够默契。她们还要锻炼,增加世界大赛的经验。她对意大利队的评价较高,认为该队有一位好教练,队员天赋好,将会成为世界强队。
今晚进行的另一场比赛,俄罗斯队以3∶0战胜美国队。美国队新人多,配合不好,失误多。俄罗斯队基本未变,实力较强,将是中国队的主要对手。


第8版(体育·文摘)
专栏:

  纪念“乒乓外交”二十五周年国际乒乓精英赛
刘国梁与塞弗打入决赛
本报北京8月8日讯记者刘小明报道:为纪念中美“乒乓外交”25周年而举办的“广州中国名牌大厦杯”国际乒乓球精英赛,今天在北京开赛。塞弗、佩尔森、金泽洙、松下浩二、孔令辉、刘国梁6位世界名将和两名美国乒乓新秀参赛。
比赛采用淘汰制。在今天的1/4决赛中,比利时的塞弗以3∶0胜美国的西恩,中国的孔令辉和刘国梁分别以3∶1、3∶0战胜日本的松下浩二和美国的巴尔尼,韩国的金泽洙以3∶1胜瑞典的佩尔森。
在半决赛中,刘国梁与金泽洙一战精彩、激烈,刘国梁在0∶1、1∶2落后情况下心不慌手不软,终于以3∶2反败为胜。孔令辉发挥欠佳,以0∶3负于塞弗。明天下午,刘国梁将与塞弗争夺本次比赛冠军。


第8版(体育·文摘)
专栏:

  女足超级联赛第四轮强者对话
广东队保持不败
本报讯8月8日,广东海印女足通过90分钟的顽强防守在客场续写了其超级联赛不败的纪录,以0∶0逼平上海远东女足。
比赛开始,上海队一改往日中路渗透的小巧打法,大打边路,凶猛进攻,但广东队毫不惊慌,将大量兵力屯聚在中后场伺机而动。广东队退避三舍,主队则穷追猛打,上半场曾在五分钟内三度在客队门前制造险情,其中一次是面对空门,可惜进攻队员将球顶偏了。广东队紧接着也曾由7号韦海英发动几次反击,也都是无功而返。
下半场双方仍保持一攻一守的格局。上海队换上主力前卫孙雯加强进攻,无奈得势不得分,数次破门良机或被错过,或被广东队状态极佳的守门员高红破坏。比赛临结束前,孙雯在对方禁区内小范围人球分过,拔脚欲射,但因与广东门将高红距离太近,球被没收。此后双方均无意再战,0∶0的比分保持到终场。在另一场比赛中,河南队主场以0∶1负于北京队。(李剑南)


第8版(体育·文摘)
专栏:

  国际男篮争霸战中国队获决赛权
本报上海8月8日电记者薛原报道:中国队今晚在国际男篮争霸战第三轮的争夺中以96∶78击败阿根廷队,战绩两胜一负,取得了决赛资格。
今晚中国队开局打得就十分顺手,内线强攻、外围远投均有收获。全队在阿的江的组织下,连续打出几次漂亮的快攻反击,很快就将比分拉开。阿根廷队拿手的外线进攻也遇到了中国队针锋相对的防守,几名有威胁的得分手被重点盯防。下半时阿根廷队一度将差距缩小到6分,但中国队几次抢断得手,又控制住了局面并保持到终场。
另一场比赛结果为:美国队以80∶72胜巴西队。中国队将与美国队争夺本次比赛冠军。


第8版(体育·文摘)
专栏:

  香港奥委会改名公布新会徽
新华社香港8月8日电(记者周宗欣)香港业余体育协会暨奥委会(简称港协)昨天召开会议,一致同意将其名称更改为“中国香港业余体育协会暨奥委会”,并公布了新的会徽。
港协曾于今年3月公布了一个新会徽的设计图样。但因其中英文名称仍然使用“香港”,引起本地体育界人士的批评,也未得到国际奥委会的认可。
今年7月3日,国际奥委会和港协达成协议。协议规定,香港奥委会名称需改为“中国香港”奥委会,会徽也需作相应更改。
港协于日前用文传的方式将重新设计的会徽图样送至国际奥委会,并于7月18日得到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批准。
新会徽的图样是:圆环之内有奥林匹克五环和中文“中国香港”的字样,圆环的右侧有紫荆花,圆环的下侧有英文“中国香港”字样。
港协主席沙理士对于能够参与设计新会徽感到高兴。他说,新的会徽将在中国香港代表团出席国际奥委会认可的大型体育赛事时使用,估计首次使用会在明年的曼谷亚运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