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8月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文化时空)
专栏:

编者的话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宣传思想文化教育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有百万文化艺术工作者,他们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诸多因素,他们在理论水平、文化修养、艺德艺风等方面还与党和人民的期望与要求存在着不小的距离,文化部门很有必要进一步抓好提高文化队伍素质的工作。
实践告诉我们,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关键在人。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能否繁荣昌盛,关键在我们能不能有一支高素质的文化队伍。日前,文化部人事司、中国文化报等单位联合举行了“建设一支高素质文化队伍”座谈会。与会人员结合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在第六次文代会、第五次作代会上的讲话,结合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做好文艺工作的若干意见》,辩证地分析了当前文化队伍素质的现状,共同探讨了如何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更好地发挥文化队伍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并就当前文化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这些分析和探讨对我们造就高素质的文化队伍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我们希望文化部门各级领导把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文化队伍这项工作抓紧抓好,不断创造推广新鲜经验,以促进整个文化队伍素质的提高。


第7版(文化时空)
专栏:

  从根本上抓提高队伍素质的工作
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李源潮
邓小平同志讲,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关键在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化队伍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关键所在和长久之计。这项工作做好了,把我们队伍建设好了,文艺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才能有基础,文艺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需要,创造出更多更新更美的文艺产品。如果借用马克思的话说,这项工作的影响并不显赫一时,但将长久存在。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化队伍是所有文化工作中的基础性工作,长久性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
建设高素质的文化队伍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尊重人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理论为指导,以江泽民同志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要求为方向,按照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实际需要来分类别、分层次地提出具体要求。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文化队伍离不开文艺体制的改革,改革出人才,文艺体制的改革是提高文化队伍素质的巨大推动力。文化艺术体制改革的本质是解放艺术生产力,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艺术创作和文艺生产的积极性。对现行文化体制的改革将大大推动文化队伍素质的提高,同时,必须大大提高文化艺术队伍的素质,抛弃过去因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的依赖心理和自我束缚,改革才可能顺利进行。这已经为我们前阶段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实践所证明。深化文艺队伍的改革和提高文艺队伍的素质应该融为一体。
提高文化队伍素质关键在于正确的政策,要从现实出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利于出人才,激励出人才的具体政策。过去,有些政策留不住人才,吸引不住人才,调动不了人才的积极性,因此,在改革中制定有利于出人才、激励出人才的具体政策非常重要。文化部直属院团的改革经验证明,实行正确的政策,原来不练功的演员变得夜以继日地练功,原来拉不开幕的院团千方百计自己找钱上戏。所以要按照中组部和国家人事部的有关政策、人事条例,系统地研究我们的人事规定,以改革的精神制定和完善有利于造就高素质的文化队伍的人事政策。
造就高素质的文化队伍要特别注意培养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德艺双优的人才。名家名作是一个时代文化艺术繁荣的重要标志。名家往往是名作的直接创造者和表演者,是一个艺术项目的带头人和榜样,对文艺队伍素质的提高和整个艺术事业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带头作用。文化系统的领导干部和人事部门要以极大的热情并制定相应政策去发现、支持、培养各个文艺领域里的艺术名家,特别是新一代艺术名家,我觉得这是当前文化艺术工作中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造就高素质的文化队伍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要配好艺术团体的领导。他们是艺术团体的带头人,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水平会极大地影响艺术工作者队伍的方向。
建设高素质的文化队伍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一努力要贯穿在发展整个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始终。现在全国有百万文艺大军,光县以上文化艺术团体中就有十五万艺术工作者,这是很大一支队伍。这支队伍素质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经过长久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因此造就高素质的文化队伍的工作一定要有规划、有政策、有具体的安排部署,不能满足于一般的号召和动员。我们要以持之以恒的态度从根本上抓提高队伍素质的工作。


第7版(文化时空)
专栏:

  了解现状注意引导
文化部人事司司长杨炳延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化队伍是人事司责无旁贷的任务,也是文化部党组对我们工作的要求,因为文化工作队伍直接关系到整个文化系统的建设。如何建设这支队伍,包括选拔、培养、教育、管理、锻炼等等,都是研究的具体内容。
文化队伍大的分类有文化管理队伍,文化管理干部学院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文化管理队伍的;还有文化专业队伍,这是最直接、最多的、最大的一部分人;还有驻外文化工作队伍,负责对外文化交流、宣传;还有公务员队伍,文化部机关,包括各省文化厅(局)的人员都是公务员。我们这支庞大的文化队伍有什么特点呢?
一、这支队伍属于国家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直接从事精神文明建设,直接参与大众传播媒介,在舆论导向方面直接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二、这个队伍所生产的产品是通过人来表现的艺术,思维方式多样化,形象思维显得比较活跃,个性比较强。
三、这支队伍专业性强,但文化学历低,门派观念强,这是由于我们的职业和社会历史条件造成的。
四、专业多样化,分工比较细,门类比较多。全国仅戏剧(曲)就有三百多种,在同一个剧团又各有各的专业,编、导、舞、美等,专业性极强。
五、一部分人从艺的青春期较短,有一个再就业的问题,如舞蹈、吹奏、武功等;另一部分人从艺很长,编剧、导演、评论、美术、书法,到了五六十岁才能成名,出精品。
六、这支队伍流动量大,管理人才较缺乏。行业特点是造成流动较大的原因。管理人员很缺乏,特别是像故宫、美术馆、中戏,既要找有名望的专家,又要有管理能力,相当不容易。还有的人觉得从事业务发展好,不愿搞管理。
建设一支高素质文化队伍要了解文化队伍的特点,这样才能尊重人才,尊重艺术的发展规律,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多出艺术精品。


第7版(文化时空)
专栏:

  把好“三关”,促进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天津市文化局副局长高传和
文化干部队伍的建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众所周知,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江总书记讲: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与低,直接关系到文化事业的发展。
文化队伍的素质,同样包括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两个方面。既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忠于党的文艺思想路线,热爱文化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又能熟悉文化工作规律,精通专业知识,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活动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必须把好“三关”。
一是进人关。文化作为上层建筑,对干部队伍就必须有更高的要求。文化部门不是收容所、养老院,不能把没地方安排的干部塞到文化部门来。在干部的选拔上,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从改革入手,选拔优秀人才。文化部门在对基层文化干部,尤其是管理干部的配备上,要有一些办法和要求,把好进人关。
二是培训关。要不断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多年来,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办法,概而言之就是加强学习。政治上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中央的精神;业务上则举办各种培训班、学习班、座谈会、研讨会,以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
三是实践关。要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经常让他们深入基层。根据每个干部的特长,不断地向他们交任务、压担子,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知识,开拓思路,总结经验。天津这几年文化事业发展比较快,尤其是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更快一些。现在十八个区(县)中,市一级社区文化先进区(县)有九个,其中七个已成为全国文化先进区(县)。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校园文化、民俗文化、广场文化、田野文化开展得蓬蓬勃勃、热热闹闹、丰富多彩。一批高质量、高品位的艺术产品不断涌现,比如:北辰区的农民画,塘沽、大港的版画,汉沽的刻字艺术在全国都产生了较大反响,现有五个地区已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来之不易的,关键就是我们有一支素质较好的干部队伍。


第7版(文化时空)
专栏:

  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北京图书馆常务副馆长周和平
研究、提高文化队伍素质问题,很有必要。就北京图书馆而言,目前面临的问题较多。在岗人员一千五百二十人,研究生三十九人,占百分之二点五;本科生三百五十人,占百分之二十三,人员总体素质不高影响着北图的发展。人才断层,三十多岁的中青年没跟上;人才流失严重,从1992年至1996年,每年调走一百多人,共调走四百八十一人,其中很多是三十五岁以下学历高的,有些是学自动化专业的;知识老化,影响现代化管理;知识结构不合理,文科多,理科少。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把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今年初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制定了“一二三工程”计划,即“1997年至2005年人才发展规划”,要培养十名国内著名专家、二十名馆内学术带头人、三十名主要业务骨干。要普遍提高,重点培养,公平竞争。对业务人员要通过传帮带、出国考察、学术研讨会等做好培养工作。人才培养需要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要以人为本,我们还将成立“人才发展工作委员会”,设立“人才发展基金”,以特殊政策保证年轻人才脱颖而出。


第7版(文化时空)
专栏:

  加强研究健全制度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所长冯双白
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干部队伍素质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文化素质比较高,主要成员大部分是中级以上职称,骨干队伍50岁以上的都有高级职称;二是经过出国热、经商热两次大风潮,目前比较稳定,留下的是有事业心的;三是整体上呈倒金字塔结构,做研究性工作的多,做资料性工作的少;四是个人化的研究方式,工作成果也是个人的,这样有个人建功立业的动力,但也会使一些人产生个人名利思想;五是重史论、轻现实,对现状关注不够,特别是对当前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关注不够。此外,有些担任管理的人员因管理工作与个人出成果有矛盾,不愿参与管理工作。
目前,我们的研究队伍中存在着浮躁情绪;在文艺批评上有见地、敢于面对作品说真话的比较少;艺术理论中结合实际的问题也未能解决。
所以我建议艺术研究院、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应多举办高层次理论研讨班,研讨重大理论问题;建立文化研究基金会,给予重大研究项目以支持;建立文化研究奖励制度,促进评论队伍素质的提高。


第7版(文化时空)
专栏:

  树立良好的艺德艺风
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员李媛媛
演员的工作专业性强,但目前许多演员的素质都不高。“演好戏要先做好人。”这是我从前读书时我父亲多次忠告我的。每一个演员都应自觉提高政治觉悟,树立良好的艺德、艺风,端正创作思想,继承好传统。我认为演员在选择作品时,要甘于寂寞,不滥接作品。我们的职业对社会有一定的导向和宣传作用,所以演员在择片时应注重作品本身是否健康、有益于社会。演员在作品中不应是“傻演”,而应有意识地参与作品的创作过程,同时也通过创作,净化自己的灵魂。因此演员提高素质是很重要的。


第7版(文化时空)
专栏:

  群众文化需要高素质文化人才
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局副局长文化馆馆长吴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文化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和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情况和问题。如何使文化工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脱离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关键在于要建立一支有知识、有文化、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热爱群众文化事业的高素质的文化干部队伍。
首先,应在政策法规上对群众文化干部的地位、作用、待遇等进行规范,以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其次,国家文化主管部门或大专院校应成立群众文化学校或开办相关专业,有目的地招收或定向培养群众文化工作人员,以适应新的形势下文化发展的需要,使群众文化更富有生机和活力。文化工作者需要在政治思想和道德修养上,在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协调上,在肯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上,在群众文艺创作的自觉性等几方面继续提高素质,以达到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的要求。


第7版(文化时空)
专栏:

  狠抓队伍建设
保证艺术质量
中央歌剧芭蕾舞剧院党委书记赵汝蘅
我们的工作是从实际入手,抓舞台繁荣。
1993年,我们团曾被批评为“最老的芭蕾舞队伍”,但到1996年被誉为“有生机、有活力”的队伍,这种转变源自我们对表演队伍建设的加强。“演员的素质体现在舞台上”,这是我们的宗旨。几年来,我们的工作实践证明,“艺术吸引住人才”是最重要的。在工作中,我们尤为强调演员的职业道德,强调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并从四个方面抓队伍建设:一、抓精神,讲奉献;二、抓中层干部不贪不占,廉洁奉公;三、艺术与思想教育为一体,团领导以身作则,关心每一个演员的艺术和思想成长;四、各层演员包括独舞、群舞演员的思想状态都要掌握。正因为坚持了队伍建设,所以我们以低工资收入保证了高水准的艺术质量。我们团每天坚持舞台讲评,强化“表演是对观众和自己负责”的意识,所以我们逐渐拥有了一支高水准的艺术队伍。


第7版(文化时空)
专栏:

  文化管理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张绵厘
高素质的文化队伍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文化管理干部,一是从事艺术生产、艺术创作和表演的专业队伍。不同的队伍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文化管理干部,尤其是对领导干部来说,应该具有以下几种素质:首先是理论素质。既要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要结合文化战线的工作,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毛泽东文艺思想、邓小平的文艺思想以及江泽民同志关于文化工作的重要论述。
其次是政治素质。在改革开放、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文艺方向,识别“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潮,多出精品,繁荣文艺,这些都需要政治素质来做保证。
第三是管理素质。我们靠这支队伍来管理文化艺术事业,因此这支队伍必须有决策能力、用人能力、组织能力。领导干部的核心任务是决策,他的能力高低,能否根据实际情况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是业务素质。管理干部要努力成为管理方面的专家,业务方面的内行。因此,我们文化管理干部学院提出了“方向明、懂艺术、善管理、会用人”的培养目标。
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文化队伍?一是通过学习,一是通过实践。要养成学习的习惯,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善于总结经验,逐步提高。文化部可以发挥文化管理干部学院的优势,举办各级干部培训班,具体而深入地学习党的文化方针、政策,学习文化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政策,以及文化经济政策(文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税收政策和以文补文政策等)。这些政策需要花大力气,下决心,组织干部系统学习。
另外,要靠实践的锻炼。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人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文化干部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最终成为一名高素质的文化干部。


第7版(文化时空)
专栏:

  当好社区文化建设的排头兵
王光华
天津和平区的社区文化曾被誉为撑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厦的重要支柱之一,这是文化工作者——人类灵魂工程师辛勤耕耘的成果。1995年和平区被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首批命名为“天津市社区文化先进区”,被文化部、人事部联合授予“全国文化模范区”光荣称号,1996年中宣部向全国推广了和平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
实践使我们体会到,一个地区的文化主管部门在推进社区文化建设中必须学理论,明方向,重职责,勤进取,站准位置,选准角度,充分发挥党政机关的助手作用。同时还要正确处理“硬件”与“软件”的关系,发挥社区文化建设者的作用。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社区文化同样重在建设。一个地区的文化主管部门应该是社区文化的优秀建设者。
“硬件”建设,主要是指文化阵地及设施建设。几年来,和平区投入大量资金,对现有文化场所全部进行了更新改造。
在重视硬件建设充分发挥现有文化阵地功能的基础上,我们要求文化工作者更新观念,转变作风,面向社会,深入基层,把文化推向社会。做到跳出小阵地,走向大社会,从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从阵地型发展为辐射型,从文化部门办文化拓展为社会办文化,坚持“社区文化社区建”,“大家活动、活动大家”的原则,以广阔天地为舞台,以广大群众为参与服务对象,努力实现地区文化资源的社会共享,共同开创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文化活动是社区文化的主体与基础。领导的重视、观念的转变、社区的合力都要通过活动才能体现出来,有活动,才有活力,活力通过活动体现,活动又增强了活力。一个地区的文化工作水平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活动”组织得如何。因此,作为文化主管部门一定要成为社区文化的“参谋部”,要经常为决策机关提供各种活动“方案”,关键要出好点子。
什么是好的点子呢?我们认为应把握五个字:正、实、新、巧、高。
一、点子要正。这是指主题要正确,别出“歪点子”。文化工作者一定要讲政治,要有政治头脑、政治洞察力和敏感性。一个正确的点子基于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科学知识及把握时势。在当前特别要注重发挥文化活动的宣传教育功能,如建党七十周年至七十三周年时,我区开展的“颂歌献给伟大的党”歌咏大会,纪念反法西斯战争暨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时,举办的大型朗诵演唱会《民族魂》专场,为迎接四十三届世乒赛举办的《共享阳光》歌咏大会,为推动地区党政机关廉政建设举办的反腐倡廉文艺会演,为庆祝香港回归我们发动全国三十一个省市区,五十个文化馆、艺术馆联合举办的“华夏一日”摄影抓拍活动等,都不仅使参加活动的群众深受教育与鼓舞,也赢得了各级领导对文化工作的关注与重视,这都是典型的“正点子”。当然,在注重思想性的同时,我们还十分注重活动的知识性、趣味性、竞技性、观赏性,以寓教于乐、寓教于文。
二、点子要实。这是指一定要坚持小平同志“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所出的点子必须具有可行性。我们十分注重反对异想天开、脱离实际、浮夸浮躁,坚持深入研究区情,从实际出发制定方案。被李瑞环同志肯定与提倡的“和平纳凉晚会”便是从区情出发,将活动推向街头,推向广场的“实点子”。它采取了以街道为基础,横向联合、纵向深入、条块结合、社区动员的大协作方式,连续举办了十一届。
三、点子要新。是指要创新,创新才能有特色,有特色才有生命力。多年来,我们谨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宗旨,本着“贴近社会、贴近人民”的指导思想尽心竭力,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社区两个文明建设出了许多新点子。我区设立了“最佳策划组织奖”、“开拓创新奖”,自一九八八年至今,共举办大、中型活动五十多项,其中三十余项为创新项目。
四、点子要巧。是指同样的群众文化活动要尽量搞得巧一些、妙一些,这是群众文化活动的“点睛之笔”,可以产生“低投入、高产出”的效益。多年来,我们努力寻找这种“灵感”,想出过不少“巧点子”。如评选艺术人才决赛活动,我们把室内比赛转向大舞台、体育馆,由千人剧场转为电视现场直播,广播电视报发行选票,让万千群众参与观看、评选,产生了强烈的轰动效应。
五、点子要高。一是指活动要高雅,如我们把交响乐、芭蕾舞、优秀民族音乐舞蹈等高雅艺术搬上了纳凉晚会舞台,提高了街头文化的档次。二是指起点要高,要有“精品意识”,要打出本地区的“拳头产品”。要“宁可万般不如人,要有一招摸着天”。像得到文化部批准、支持连续举办三届的“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便是影响全国、波及海外的高水平的群众文化活动。它是京剧自孕育、形成二百余年中,首次在全国范围内通过政府认可的手段评选中国京剧“十大名票”、“十佳票友”、“优秀票友”的活动。也是首次在文化领域内,通过正式渠道邀请台、港、澳及海外人士来大陆参加政府主办比赛的活动,被誉为京剧史上一大盛事,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写下了光彩的一页。


第7版(文化时空)
专栏:

  实施文化带动战略
柳余
今年5月,山东省章丘市迈进了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县的行列,这是章丘市加大文化投资,实施文化带动战略,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
“八五”期间,章丘市共投入五千万元,兴建“十大文化工程”。城子崖遗址博物馆、齐鲁名士宫、李清照纪念馆、李开先纪念馆等先后拔地而起。其中投资两千万元,建筑面积一万平方米的省内最大的县级多功能文化中心已落成并投入使用,它们像一颗颗明珠,镶嵌在章丘绿色的土地上。十大文化项目的建成,带动了当地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全市基本形成一个以明水城区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的文化旅游网络。它不仅使全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也将进一步改善章丘的投资环境,为全市经济、改革开放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近年来,章丘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理论,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全力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在章丘,各级领导强化文化意识,全社会关心文化、支持文化、参与文化、建设文化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加大投入,加快社会文化的基础建设更是早已成为各级领导的共识。如今,努力挖掘当地历史文化的丰厚底蕴,不断提高社会文化建设的档次和质量,抓精品生产,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激发人们的自豪感和奋发进取意识,又成了章丘文化工作新的追求。荣获飞天奖二等奖和金鹰奖的电视剧《东方商人》、《章丘铁匠》,长篇小说《杜伏威》,以及龙山文化节、百脉灯会、电影周、书画展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就充分显示了章丘人积极向上的新农村风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