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8月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在欧洲感受中国
人民日报代表团
刚到意大利南部维苏威火山脚下的庞贝古城遗址,就有一个小伙子凑上来兜售旅游纪念品。“你们好,中国朋友!”虽然他的汉语发音有些生涩,但小伙子脸上洋溢的热情令人倍感亲切。他随即递上来一本印刷精美的庞贝古城画册,又让我们惊喜不已:中文版!看来,在欧洲买不到中文版画册已悄悄成为历史。
几天后,我们来到巴黎卢浮宫博物馆,一进门就看到几行醒目的大字:“本馆备有法语、英语、德语、西班牙语、日语和汉语简介,欢迎索取。”很不巧,我们前去索取汉语资料时,工作人员告知:“今天的中国客人太多了,汉语资料刚刚散发完。”见我们失望的神情,他们连忙说:“里面有我们今年最新翻译出版的中文版卢浮宫画册。”果然,走廊上的画摊前,几位中国同胞正兴高采烈地选购中文版画册。
在罗马街头的书摊上,我们多次看到新出版的罗马古城遗址中文版画册,我们问一位书商生意怎么样,他居然会说几句汉语:“中国人到这里旅游的越来越多,会点汉语,我的中文画册就特别好卖。”
与意大利人接触,发现许多人对意中源远流长的友好历史十分熟悉。谈起中国,他们总会自豪地提到马可·波罗,说他是意大利与中国友好交往的使者。在水城威尼斯,我们刚乘上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贡多拉”,船工便热情地建议是否先去看看马可·波罗的故居。他说,那是中国游客到威尼斯必去的地方。
近几年来,两国领导人高层互访不断,意中经贸合作取得突破性发展,两国在科技、文化和艺术方面的交流日益增多。不少意大利朋友深有感触地说,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了解和认识到,中国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持续增长的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高的人民生活水平,已使得今天的中国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中国的吸引力在增加。更多的意大利人希望了解中国,学习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与中国开展平等互利的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
我们慕名访问罗马中东远东学院时,遇上几位学习汉语的意大利学生。一位女学生忽闪着美丽的大眼睛,自我介绍道:“我有一个中文名字,叫芙兰。”她的汉语讲得已相当标准,我们夸她汉语说得好,她赶紧谦虚道:“我学习的时间并不长,还需要提高。”她的老师在一旁补充说:“今年8月,芙兰还要到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进修汉语呢。”这位老师自豪地告诉我们,中东远东学院是意大利的汉学摇篮,每年要招收近百名希望学习汉语和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学生。毕业后,学院还要选拔优秀者送到中国的大学里继续深造。学院的不少毕业生要么继续研究中国文化,要么进行意中商贸活动,所学的汉语知识大多派上了用场。
中东远东学院的副院长兰齐奥蒂教授长期从事汉语研究,是意大利知名的汉学专家,并曾经多次访问中国。在学院会客室里,他热情地欢迎中国记者的来访,并捧出厚厚几本意大利文新书介绍说,这一套意大利汉学家研究中国文化的论文集,就是由他刚刚编辑出版的。在中东远东学院,我们还见到了被誉为意大利汉语教学研究权威的卡萨奇教授,并应邀走进他那摆满了中国民间工艺品和字画的办公室。卡萨奇教授打开电脑,请我们调阅他花了两年时间编纂的汉语俗语与意大利文对照大辞典。他指着电脑屏幕,用一口纯正的京腔读着“发达”、“发家致富”、“发了”,认真地讲解如何将北京方言译成意大利语。
一个微风吹拂的下午,我们前往法国南部海岸,访问马赛自治港。马赛港是法国最大的港口,也是地中海沿岸的最大商业港,年货物吞吐能力1.8亿吨,仅次于荷兰鹿特丹港和比利时安特卫普港,居欧洲第三位,1996年马赛港的实际货物吞吐量为9200万吨。这里地处南欧中心,港口水深稳定在12米以上,基本无潮汐,不需要清淤疏浚,冬天最低气温也有8摄氏度,是个绝好的天然良港。
见到马赛港务委员会主席时,正巧他刚刚结束中国之行。谈起马赛港的未来发展战略,主席先生强调说:“我们要使马赛港成为名副其实的‘欧洲地中海平台’,成为欧洲与非洲和亚洲经贸联系的一个重要枢纽,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与中国发展更紧密的联系。”
他还告诉我们,马赛港一直与中国有紧密的业务往来。1996年通过马赛港进出口中国内地的货物有25万多吨,加上马赛与香港传统的大宗货运往来,中国市场已经成为马赛港的发展重点。我们说起在港区参观时,曾见到不少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的货物集装箱。主席先生说,中远公司每周有两个航班抵达马赛,上海港和天津港还与马赛港结为友好港,双方的人员交流和业务往来频繁,目前这三个港之间的信息联网工程正在建设中。他认为,香港回归中国后,马赛港与中国的业务将迅速地增长。他说:“马赛港过去与香港来往密切,今后我们将要加强与整个中国的联系,因为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主席先生还特地指着办公室里的书架,让我们观看一艘制作精美的帆船模型,那是天津港的同行赠送的珍贵礼物。伸出手同我们握别时,他深情地说:“我想,今后马赛港乃至整个欧洲与中国的合作,一定会像中国成语说的那样,‘一帆风顺’!”


第6版(国际)
专栏:

  巴约首脑讨论中东局势
穆巴拉克提出三点建议
据新华社安曼8月4日电(记者朱少华、夏林)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4日晚抵达安曼进行短暂工作访问,与约旦国王侯赛因就日趋紧张的巴以关系等问题举行了会谈。
阿拉法特就耶路撒冷菜场爆炸事件向侯赛因介绍了以色列采取的一系列旨在反对巴勒斯坦人的强硬措施,并通报了巴民族权力机构近期在克服障碍、争取恢复巴以和谈方面所作的种种努力。侯赛因向阿拉法特表示,约旦准备作出更大努力,使中东和平进程摆脱目前面临的困境。
双方强调,以巴双方必须共同遵守它们之间签署的所有协议,反对使这些协议的内容空洞化。
会谈间隙,侯赛因和阿拉法特还分别同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进行了电话联系,就目前中东局势及如何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等问题交换了看法。
本报开罗8月5日电记者刘水明报道: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今天在这里提出了消除巴以危机的3点建议。
穆巴拉克在同应邀来访的以色列外长利维会晤结束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解决目前巴以危机的最佳途径是:第一,双方恢复安全合作;第二,必须消除阻挠巴以和平进程的障碍;第三,必须建立巴以相互信任关系。他表示,埃及将致力于为恢复巴以会谈创造条件,并与美国的调停保持协调。
穆巴拉克重申,埃及反对一切恐怖主义,谴责极端分子杀害无辜平民的行径,但也反对以政府对巴勒斯坦人民实行“集体惩罚”的措施。他认为,对巴人民实行“集体惩罚”,使他们没有粮吃,缺医少药,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为防止这类措施引起反作用,他呼吁以色列政府解除对巴自治区实行的封锁。
利维今天在会晤穆巴拉克前,同埃及外长穆萨在开罗国际机场举行了会谈。利维在会谈后举行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为以色列封锁巴自治区进行了辩解。他说,以色列现在对巴自治区采取的一系列高压政策是被迫的,目的不是为了削弱或推翻巴自治政府,而是强化必须恢复以巴安全合作和打击巴极端势力的意识。(附图片)
自7月30日耶路撒冷市发生爆炸事件后,以色列在各大城市部署士兵并增派警力加强戒备,以防再次出现不测。这是警察在耶路撒冷的一个农贸市场巡逻。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国际调解有成效
刚果冲突双方恢复和谈
新华社雅温得8月4日电(记者王朝文)利伯维尔消息:在刚果总统利苏巴和前总统萨苏3日相互做出让步后,刚果冲突双方代表4日下午在加蓬首都利伯维尔恢复中断了一个多星期的和谈。
新一轮和谈由刚果危机国际调解委员会主席、加蓬总统邦戈主持。刚果冲突双方代表原则上接受国际调解委员会提出的解决刚果危机的新方案,即冲突双方停火,推迟总统选举,多国维和部队进驻首都布拉柴维尔以监督停火并保证布拉柴维尔国际机场非军事化。
但是,双方在是否取消总统的某些特权问题上争执不休。利苏巴的代表表示,可以组建民族团结政府,但政府总理的任命则应是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鉴于国内目前特殊的形势,总统有权在广泛磋商后任命一个冲突双方都能接受的人物作为政府总理,并根据总理的建议任命其它政府成员。萨苏的代表则认为,利苏巴的总统任期可暂时延长,但必须取消其某些特权。民族团结政府总理应指挥军队,主持部长理事会。
刚果冲突双方于7月18日开始在利伯维尔举行间接会谈。25日,双方在邦戈及联合国和非洲统一组织驻大湖地区特使萨努恩的努力下举行了面对面直接谈判。其间,刚果危机国际调解委员会曾提出一个和平方案,但遭到双方拒绝,和谈遂陷入僵局。本月3日,冲突双方经调解表示愿意作出让步:利苏巴同意刚果现政府辞职,组建民族团结政府,任命新总理等;萨苏则同意暂时延长利苏巴的总统期限。双方的让步导致此次和谈的恢复。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外长呼吁放弃地方利益
确保俄中标界工作顺利完成
新华社莫斯科8月4日电(记者贾志平)俄罗斯外长普里马科夫4日指出,今年年底前结束俄中两国的标界工作是俄中两国关系中最为关键的问题之一。为此,他呼吁俄有关方面“放弃地方利益”。
普里马科夫是在会见俄新闻媒介负责人时讲这番话的。他说,如果不放弃地方利益,对俄罗斯来说十分重要的俄中边界协定的命运将成为问题。
普里马科夫希望俄总统叶利钦今年晚些时候对中国进行的访问有利于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加强双边联系。
在谈到俄罗斯与日本的关系时,普里马科夫说,目前俄日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两国努力克服了与“领土问题”相连的消极因素并认识到必须开展互利经济合作。


第6版(国际)
专栏:

  古杰拉尔会见唐家璇
中印联合工作小组举行第十轮会谈
本报新德里8月5日电记者李景卫报道:印度总理兼外长古杰拉尔今天在官邸会见了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唐家璇。双方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古杰拉尔满意地回顾了江主席去年访印时的情景,表示江主席的访问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相信通过双方的积极努力,印中之间的友好合作将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唐家璇表示,江主席去年成功地访问了印度,同印领导人进行了富有成果的会谈。双方同意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为中印关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印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完全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也有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唐家璇副外长是8月3日率团来新德里参加中印边界问题联合工作小组第十轮会谈和副外长级磋商的。在同印度外交秘书拉古纳特的会谈中,双方总结了第九轮联合工作小组会谈以来双边关系的发展,并就共同关心的地区和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双方对中印关系的发展表示满意,并一致认为,两国签订《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和《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后,中印边境地区保持了和平与安宁的局面。双方同意为进一步落实这两个协定作出积极努力。唐家璇和拉古纳特代表各自政府互换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的批准书,并签署了互换批准书的证书。双方还签署了加强两国外交部合作的议定书。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法调整非洲政策的重要一步
本报驻法国记者果永毅
法国国防部长阿兰·里夏尔7月31日结束对中非共和国的短暂访问后宣布,法国决定关闭设在中非西部的布阿尔军事基地,缩小在中非首都班吉的军事基地,并逐步撤出法国军队。对里夏尔的此次非洲之行,此间舆论多有评说,大多认为这是一次艰难的访问,因为它涉及法国调整非洲政策的一项重大举措,即适应新的国际环境,大幅度地缩减法国在非洲的驻军。
根据双边防务协定或军事合作与援助条约,法国在科特迪瓦、加蓬、中非、塞内加尔、乍得和吉布提等6个法语非洲国家常驻有8350名军人。若斯潘政府基本全盘接受前右翼政府国防部长米永提出的缩减驻非法军计划,开始逐步从中非、乍得和加蓬撤军,使驻军总人数缩减至5000人左右。里夏尔的使命便是向这些国家解释法国政府新的非洲防务政策。
从60年代到80年代,法国曾先后同8个非洲国家签订了防务协定;同23个非洲国家签订了军事合作或技术援助等协定,除刚果民主共和国(前扎伊尔)和卢旺达已自行废除了此类协定外,其他国家与法国的有关协定至今有效。依据这些协定,在当地出现社会动荡、武装叛乱等局面时,法军往往采取直接军事干预的做法,因此有“非洲宪兵”的称号。30多年来,法非防务合作,对于保持有关非洲国家的政局稳定、维护法国在非洲大陆的利益与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冷战结束后世界与非洲形势的演变,法国在非洲的传统军事存在方式显露出许多弱点。有些国家政局动荡不已,法军疲于奔命,收效甚微;有些国家两派纷争,法军往往已陷入漩涡而不能自拔;法军在一些国家干预后,非但不能达到稳定政局的目的,反而激起强烈的反法情绪。这种直接军事干预的做法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国际形势,这是法国政府决定调整非洲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
若斯潘上台后,一方面改变了朱佩政府大幅度削减福利开支的做法,一方面又承诺遵守《马约》规定的标准,如期实施欧洲单一货币。在向大企业加征重税以求“开源”的同时,还不得不采取一系列“节流”的措施。缩减国防开支、大幅度削减驻非法军,便是这一政策的组成部分。
此外,随着美国势力在非洲的不断扩展,法国在非洲的传统影响受到日益严重的挑战。去年,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与法国外长德沙雷特的外交风波之后,法美两国仍然在非洲较量。在扎伊尔政权易手的过程中,人们不难看出法美各自的影子。《解放报》记者近日采访里夏尔时,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即美国人是否一直想把法国人赶出非洲?里夏尔不得不承认,法美在非洲既是盟友,又是对手。面对美国势力的不断扩展,法国不得不调整政策,以适应这一新的形势。
此间有人认为,法国此次削减驻非洲兵力,并不是消极的撤退,而可以认为是一种积极的攻势。在宣布这一政策调整的同时,法国政府反复强调,政策调整的前提是“不损害作战能力”。在减少陆军兵力的同时,空军力量将得到加强。此外,法德旅将首次参加今年秋季在非洲举行的军事演习。 (本报巴黎8月4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朝同意韩记者入境采访
本报汉城8月5日电记者王林昌报道:据韩国报纸报道,朝鲜已同意韩国记者于本月20日赴朝鲜参加轻水反应堆开工仪式的采访。
参加此次轻水反应堆开工仪式采访的外国记者包括美国、日本等国共27名记者,其中韩国记者9名。开工仪式将通过卫星向韩国进行实况转播。8月4日南北民间电话8条线路开通,这些线路主要用于韩国电力公司等单位与参加轻水反应堆建设的韩国员工进行业务工作联系。


第6版(国际)
专栏:

  不堪负担驻日美军经费
日拟减少分摊额度
新华社东京8月5日电日本防卫厅4日作出决定,准备减少驻日美军驻留经费的日方负担额。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驻日美军驻留经费分摊制度自1978年度开始实施以来,日方负担额与日俱增,1997年度已达2737亿日元(约118日元合1美元)。日方此次决定将1998至2000年度期间美军驻留经费日方负担额控制在低于上年度的水平,这还是第一次。
报道还说,美国方面已对此动向表示“担心”。因此,日方最终能否实现这一目标,现在还不清楚。


第6版(国际)
专栏:

  波黑克族驱逐穆族难民
西方数国冻结波黑外交
新华社萨拉热窝8月4日电驻波黑的国际组织代表4日谴责波黑亚伊采地区发生的驱赶穆族难民的事件。
据联合国国际警察特别部队统计,波黑克族人近日在亚伊采及附近村庄驱赶了500多名刚刚返回家园的穆族难民。一些穆族人的住宅被烧毁,一人被烧死。
驻波黑国际高级代表的发言人哈兹洛克说,“亚伊采事件”非常令人担忧,因为这不仅违反代顿协议,而且威胁到穆克联邦的生存。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署发言人亚诺夫斯基说,如果波黑和平协议有关难民重返家园的条款得不到履行,“整个和平进程将会崩溃”。
新华社北京8月5日电综合本社驻欧美地区记者报道,美、英、法、瑞典等西方国家4日纷纷响应驻波黑的国际高级代表韦斯滕多普提出的建议,冻结与波黑的外交接触,以迫使波黑穆族、塞族和克族在驻外使节等问题上尽快达成协议。
另据悉,意大利和奥地利等欧洲国家也已决定冻结与波黑的外交接触。


第6版(国际)
专栏:

  意归还犹太人财产
新华社罗马8月4日电(记者刘儒庭)意大利国库部长钱皮4日在罗马将二战期间被德国纳粹掠夺的部分犹太人的金银首饰及珠宝等财产归还给意大利犹太人社团领导人图莉娅·泽维。
据悉,归还的这笔财产价值约3900多万美元,是二战期间被德国纳粹掠夺的意大利犹太人财产的一部分。
当年,这批被掠夺的财产在装车运往德国时,被盟军截获,之后被存放在意大利东北部的里亚斯特储蓄银行仓库。1957年,一些物主认领并取走了其中的一部分,其余未被认领的便交意大利国库部存放至今。
意大利犹太人社团领导人图莉娅·泽维表示,希望意大利政府的这一举动能敦促其他国家也尽快归还犹太人被掠夺财产。


第6版(国际)
专栏:

  大使泄漏密信
公开驱逐出境
据新华社约翰内斯堡8月5日电(记者赵毅)据此间《商业日报》5日报道,葡萄牙驻南非大使瓦斯科·瓦伦特因泄漏南非总统曼德拉写给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哈托的信件的内容,8月2日被南非政府驱逐出境。这是曼德拉政府自1994年执政以来首次驱逐别国外交官。
曼德拉上周致信印尼总统苏哈托,希望其释放东帝汶军事组织领导人古斯马奥,此信被误投到葡萄牙驻南非使馆后,瓦伦特私自公开了信件内容,引起了南非政府的强烈不满。南非外交部已于8月1日限令瓦伦特48小时内离境。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律师放厥词
巴政府提抗议
据新华社伊斯兰堡8月4日电(记者扬士龙)巴基斯坦外交部今天召见美国驻巴大使托马斯·西蒙斯,就美国一名律师最近大放厥词诬蔑巴人民的恶劣行径正式向美政府提出严正抗议。
巴外交部一位发言人说,巴驻美使馆也就此事向美国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并要求这位名叫罗伯特·霍兰的弗吉尼亚州律师向巴基斯坦人民公开道歉。
据报道,霍兰6月23日在接受电视采访时口出恶言,说只要给巴基斯坦人几千美元,他们甚至连自己的母亲也会卖掉。


第6版(国际)
专栏:

  朝鲜问题四方会谈预备会举行
讨论会谈具体时间地点议程
新华社纽约8月5日电(记者周锡生)中国、美国、朝鲜和韩国的高级官员5日开始在纽约举行朝鲜问题四方会谈预备会议。
据接近会议的人士透露,这次四方预备会议不限定时间,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讨论朝鲜问题四方会谈的具体时间、地点和议程等。
预备会议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校园内举行。中国代表团由外交部部长助理陈健率领,美国代表团由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帮办卡特曼率领,朝鲜代表团团长为副外长金桂冠,韩国代表团团长为外务部次长宋永植。
举行朝鲜问题四方会谈的建议是由美国总统克林顿和韩国总统金泳三在去年4月联合提出的。据悉,会谈旨在谈判出新的和平条约,为朝鲜半岛建立新的和平机制。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玻利维亚
班塞尔东山再起
本报驻阿根廷记者兰才基
本月4日,玻利维亚国会举行第二轮总统选举,民族主义民主行动党候选人乌戈·班塞尔获绝对多数选票,当选为玻利维亚第七十九届总统。6日即将举行新总统就职仪式。
玻利维亚本届大选的第一轮选举于今年6月1日进行,但参加竞选的10个党派候选人在选民直接投票中得票均未过半数,因此按规定,第二轮选举在国会内从得票最多的前两名候选人中选出新总统。班塞尔和执政党民族主义革命运动候选人胡安·卡洛斯·杜兰在第一轮选举中得票名列前茅(分别获得22.5%和17.7%的选票),是第二轮竞选的角逐者。而在第一轮选举之后,国会内出现了主要反对党——左派革命运动、公民团结联盟和祖国意识党等全部倒向民族主义民主行动党的局面,使班塞尔在第二轮角逐中稳操了胜券。
班塞尔今年71岁,1971年以上校资格联合当时的社会主义长枪党等发动政变,建立了军人政府,直至1978年被另一政变集团推翻。自80年代初期玻利维亚民选政府执政以后,班塞尔和他所组建的民族主义民主行动党先后5次参加大选,以图重新执掌政权,但都没有达到目的。在今年的大选中,由于得到主要在野党左派革命运动的有力支持,从而击败了竞争对手、执政的民族主义革命运动,夺得多数选票,实现了东山再起的愿望。
班塞尔在这次竞选中之所以获胜,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前的政治局面对他比较有利。自从1993年以德洛萨达为总统、民族主义革命运动为主体的四党联合政府执政以来,玻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积极推行“国有企业资本化”方针,将国营的石油、矿业、电信、铁路、航空等五大行业实行股份化并交给私人经营。这样做虽然取得一定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失业加重、人民生活费用上涨等种种消极后果,从而遇到很大阻力,罢工浪潮此起彼伏。执政党的地位受到削弱。班塞尔在竞选中提出了“民族利益至上”、“为贫民谋利益”的口号,表示在他执政后要“重新审议”五大行业私有化的做法,颇得社会中下阶层的支持。
使班塞尔获得选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在关于反毒品斗争问题上作出了比较强硬的姿态。玻利维亚是拉美地区种植古柯(提炼可卡因的原料)的主要国家之一,如何对待古柯种植问题向来很受国内外关注。上届政府虽然提出过通过向农民提供补贴方式来逐步减少古柯种植的计划,但并没有真正落实,近几年种植面积有增无已。有着“铁腕人物”之称的班塞尔在竞选中提出了“反腐败”和“反毒品”的目标,表示在执政后将立即组织武装部队的高级将领参与反毒斗争,执政5年内要根除古柯,扶助农民从事其它耕作,这些顺应人心的许诺也为他争取选票起到了不小作用。
作为被推翻的一位军人总统,班塞尔下台近20年之后东山再起,在拉美引起重视。玻利维亚是拉美贫困国家之一,历史上政变迭起,经济发展一向比较缓慢,近些年情况稍有好转。舆论普遍认为,班塞尔上台以后,能否保持社会稳定,在推动经济发展上有所成就,逐步摆脱国家贫困落后面貌,能否在反毒品斗争中有所作为,这是他行将面临的两大挑战。(本报布宜诺斯艾利斯8月4日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