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8月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

  我对乡镇企业充满信心
浙江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
对于在新形势下如何发展乡镇企业,我想,成功的乡镇企业都有自己很好的想法和做法。我想讲的是,我对新形势下乡镇企业必定会有大发展充满信心。
江总书记在“五二九”讲话中重申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中国特色”,提出了寻找最佳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初级阶段“初”在哪儿?就是生产力不够发达,人们的生活需求与生产力的矛盾是主要矛盾。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改革与创新都应得到鼓励。如何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实践证明,大一统的纯而又纯的国有制,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情况。我认为,乡镇集体所有制应当是公有制最佳实现形式的一种。
中国特色“特”在哪儿?就是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好。要解决这个问题,乡镇企业大有可为,所以党中央领导都非常重视乡镇企业。改革开放近20年来,中国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乡镇企业目前的经济地位,都充分说明了乡镇企业的巨大成就和旺盛的生命力。
当然,目前乡镇企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最重要的一条,是要按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我觉得,现代企业制度是个动态的概念,没有固定的模式。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只是现代企业制度最基本的特征和共同的要求,而每个企业则因自己企业个性的差异而不同,完善的制度需要每个企业在探索中创新。
总的来说,现在我们乡镇企业的创业环境非常好,《乡镇企业法》的实施,中央关于发展乡镇企业的文件的下发,就是一个明证。拿我们万向集团来说,萧山市、杭州市乃至浙江省都把我们列入“九五”扶强扶优企业的重中之重。今年,国务院又将我们列入国家120家试点企业集团之中。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党的关怀与政府的支持,有了这么好的政策,相信我们乡镇企业能够珍惜、把握这一良机,不吃老本,再立新功。


第2版(经济)
专栏:

  理顺政府和企业的关系
山东潍坊瑞源集团总公司总经理孟庆元
我们企业以生产服装为主,下属18个企业,固定资产2.3亿元,年创利税平均2500万元。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感觉到,目前乡镇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最大、最紧迫的问题是企业产权制度和运营机制的改革。
在乡镇企业发展之初,凭着灵活的机制,企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随着改革的深入、国民经济的发展,乡镇企业也面临着转换机制的问题。一些国有企业发展遇到困难,根本问题是机制。乡镇企业如果不抓紧改制,那么也会失去活力,失去竞争力。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最有后劲、最有生命力、最有前途的,是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
乡镇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也好,经营机制的转变也好,最根本的问题是理顺企业和政府的关系问题。这个前提解决好了,改革的方向、具体的形式、措施都好办。国有企业的“婆婆”问题,乡镇企业也同样存在,而且也十分严重,这一点在镇办企业中尤为突出。对于镇办企业来说,镇党委、镇政府是直接上级主管。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往往能给企业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而一个不理想的领导,往往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多障碍。这一点,很多镇办企业的领导都有深刻体会。
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直接影响到改革的进程;而解决这个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靠改革。要通过产权改革的有效形式,明晰企业的产权关系,也明确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使企业经营者能集中精力抓企业的经营。


第2版(经济)
专栏:

  要加强政策信息引导
安徽潜山全力集团总经理杨续喜
乡镇企业急切需要政策方面的信息来引导自身发展。不少企业在发展方向、行业等方面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小规模趋同的发展取向导致一些项目上得快,倒得也快,人、财、物大量浪费,长期搞粗放式经营。一些不成熟的项目,由于缺乏必要的可行性论证,尽管科技含量很低,也要仓促上马,浪费资源和人力。这些都与客观上信息不明、政策不清有关。事实一再证明,埋头干活,一厢情愿地发展乡镇企业,是很难如愿以偿的,重要的还是要抬头看路,认清发展方向,着眼自身优势,瞄准市场空当,这样才有可能发展壮大。另外,要认真分析乡镇企业的“水分”问题,有些地方的各级党政部门为出“政绩”,指示乡镇企业多报产值,加重了企业负担,影响发展后劲;而另一些地方则又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又有一种瞒报少报的势头。问题的出现固然有多种因素,但应当考虑提出规范化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不然,作为制定政策、产业布局、市场信息基础的这些数据本身就不准确,又怎么能期望乡镇企业得到准确的政策引导呢?也就难以避免出现新一轮的恶性投资了。这样的教训实在是不少。


第2版(经济)
专栏:

  不能一个模式发展
江西南昌东方企业集团董事长魏牛庚
我非常关注中国乡镇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前景。乡镇企业历经千辛万苦,其崛起不是偶然的,但长期以来社会各方面存在不少偏见,关键还是个认识问题。目前,一些领导同志只提农业问题,这种氛围实际上使乡镇企业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状态,尽管当前在总量和规模上已经举足轻重,但如果把握不好,很可能会垮下来。希望国家在关注国有企业的同时不要忘记乡镇企业。以前国家明确出台的对乡镇企业优惠政策很多,这几年却寥寥无几,税制改革、银行商业化对乡镇企业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乡镇企业难以上规模。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有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我们处在省会的近郊,两千多人只有二百亩地,不搞乡镇企业,农民也会“失业”、涌向城市的;发展乡镇企业,不单解决了农民自己的问题,还解决了一部分国有企业下岗工人的问题。《乡镇企业法》出台了,有一条说减轻农民负担等于减轻乡镇企业负担,实际上很难做到,一些部门看到乡镇企业效益好就变着法子来要钱,有的还在搞强行摊派。另外,乡镇企业是经济实体,不是行政领导的一个部门,用“一刀切”的办法来要求不行,企业有一个产权问题,大多为集体资产,不是几个职工的企业,效益好时强行要求干什么,不一定能搞好,目前相关政策也不配套。对乡镇企业如搞“一刀切”,搞一种模式肯定祸多福少,大部分乡镇企业更适合搞股份合作制。


第2版(经济)
专栏:

  大力提高经营者的素质
江苏艺龙集团董事长姚德荣
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小时候一边放牛一边读书,每天背着书包上学,书包里面一多半装的却是喂牛的青草。就这样,小学也没念完。1973年我开始给村里办企业,经过20多年的风风雨雨,发展到现在成为一个拥有10亿元固定资产、下属18个分厂和合资企业,集发电、化纤织造、印花、服装、绣品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一个放牛娃,怎么能办起这么大的企业?我的体会是必须造就高素质的企业经营者,不仅自己要加强学习,也要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培训。我虽然没有受过系统的书本知识教育,却十分注意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摸索。80年代考察日本纺织企业,我们带上一个摄像机,边看边拍,回来照着录像研究人家的经验。现在,我不但能够进行机器的检修、改造,还学会了制图、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等。1992年开始,我们在企业内部设立了3个大专班,按考分高低招收高考落榜青年,从上海中国纺织大学、苏州丝绸工学院请来专职教师上课,5年来,共培养100多名学生,除少部分流入社会外,绝大部分成为企业技术骨干。通过对企业员工的培养,提高了企业经营者的科技素质,也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前几年,有人提出,搞活国企,乡企怎么办?好像国企搞上去了,乡企的市场份额会受到冲击。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但我们的眼界不妨放开一些,市场不仅在国内,也在全世界。如果国企上去了的同时,乡企通过提高经营者的素质和技术更新,我们的产品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占领国内国际市场。


第2版(经济)
专栏:

  创新迫在眉睫
天津津海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延军
我们津海集团下属6个集团公司,规模相当于大邱庄的1/4。企业发展到今天,集团的员工已达成共识,要想企业兴旺,就要有一个好的体制、好的带头人、团结奋斗的领导班子、合理决策、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及员工队伍,还要有好的品牌和好的项目。
企业越“滚”越大,机遇越来越多,要克服的困难也越来越多,企业的带头人也越干越谨慎。我从21岁当厂长起至今也有16个年头了,实践证明,乡镇企业经过这么多年摸爬滚打,现在到了重新调整、重新改制的时候了。乡企面临着新一轮飞跃与挑战。我们第一次创业靠胆大、靠朋友,同时,当时国有企业还被旧的条条框框限制着,乡企打了个时间差,钻了空隙,趁机发展壮大起来。目前,早期“发迹”的企业渐渐暴露出不少问题,如产业结构重复、产品老化、设备也不能得到及时更新。另外,从资金方面讲,许多企业的负债率逐渐升高,企业员工每天拼劳力,效益还是很难上去。如果看不到这些问题,不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在市场竞争中就会吃苦头,遇麻烦。结合企业实际,津海集团坚持以老育新,以新保老,抢占高科技产品,收到良好的效果。再一点,强调提高工作效率,单单要求员工树立主人翁精神,不将企业效益同个人利益挂钩,事实证明不动实的不行。因此,我们集团正在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这是一条切实有效的办法。
乡镇企业人事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尤其重要。早期的人事管理体制往往很不规范,比如“家天下”等。企业权力、荣誉长期集于一人,很容易出现决策失误问题。因此,津海集团进行管理机构改革,将以前的一个集团分为6个集团,以前二线上的领导干部都上了一线,这样责权分明,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


第2版(经济)
专栏:

  人的素质与产品品牌是企业的两翼
河北启发纺织集团董事长、总裁王启发
乡镇企业经过长时期的发展,一些先天的优势正在丧失,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而国有企业经过长期整改之后,必然迎来一个复苏阶段。国企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具有乡企无可比拟的优势。未来一段时期,乡企将面临着很大的冲击。
打铁先要自身强。如何再次焕发青春?我认为目前乡企一要提高人的素质,二要争创产品品牌。回过头看看改革之初发展起来的那批乡镇企业,一部分脱颖而出,一部分倒闭了,还有一部分在苦苦挣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局,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乡镇企业里,人为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企业决策领导层,他们的素质与思路往往影响企业的兴衰。再看看全国那些出类拔萃的乡企,在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企业领导的眼界都很开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他们练就的不光是胆识,更重要的是优良的素质。这种素质主要表现为树立了现代的市场观念,从而有利于其企业内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及科学决策的实施。
再一个就是品牌问题。大多数乡镇企业在创立之初,底子薄,很少也很难有自己的产品品牌,往往是“借鸡下蛋”,用大企业的牌子,给别人打工。现在不行了,企业到了一定规模还没有自己的品牌,或者产品太多太杂,企业效益很难上去,企业经济增长也很难有新的突破。当然创品牌,首先要有严格的质量把关,这是基本功也是硬功夫。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乡镇企业的二次飞跃不是企业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市场法则要求我们必须作出肯定的回答,否则,“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第2版(经济)
专栏:

  小富即安思想要不得
天津市六埠实业集团总经理郝祥宝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再到与国际市场接轨,乡镇企业遇到的困难是必然的。如何看待困难,解决困难?首先要从宏观上认清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究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乡镇企业作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其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广大农村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八十年代初,农村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广大中国农民经过几十年的困惑之后,久旱逢甘霖,尝到了改革的甜头,生活水平也明显改善,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对党的富民政策无比感激,当时农村民风淳厚,整个农村面貌欣欣向荣。紧接着,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对农村经济的大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今天,绝大多数农民衣食住行,样样不愁。令人不安的是,在这个阶段,许多农民产生了小富即安的情绪,乡企发展缓慢,农民生产热情也有所减退,部分地区农村还不同程度地滋生了一些不良文化习气。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乡镇企业新一轮发展和当初发动农村改革同样重要,而难度却更大了。从另一个角度说,尽管我国有一批像北京、上海、天津这样的大都市,但我们有九亿农民,要真正实现国家富强,还得靠国民经济普遍增长,还要让九亿农民真正富起来。


第2版(经济)
专栏:

  应改革地方干部政绩考核办法
河北省磁县焦化有限公司董事长葛金柱
我国目前的经济运行形势,从国有大中型企业看,从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看,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都是比较好的,他们占国民经济的60%以上。
一些地方的市、县两级企业及乡镇企业,目前的经济形势比较严峻,亏损面有扩大的趋势。这些企业有相当多的资产闲置,一些企业占有不少国家资产,但生产的产品不对路,质量不高,经济效益低下,严重亏损,有的已资不抵债,不得不停工停产;有的则处于倒闭状态,造成失业队伍有增无减,不安定因素增加。
造成以上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我认为与对现行的干部政绩考核办法有关,尤其与对各级考核总量投入指标有关。一些地方目前的市、县两级领导干部考核,只重视考核当年投入、新上项目数,不注意考核救活现有老企业,使闲置资产有效重组。因此在产品市场前景不明的情况下重复上马的项目多,造成区域内产品雷同,形成新上项目一投产,即加入亏损行列。
这种干部考核体制,很难使领导干部全身心地去考虑一个从立项、筹资、建设周期需几年以上项目的市场前景,只想尽快完成任期目标,至于企业投产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市场前景、还贷等,由下任来完成。因此,建议改革市、县干部政绩考核办法,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尽快解决各地重复上项目的问题,使我国国民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第2版(经济)
专栏:

  发展乡企不仅是个经济问题
陕西泾阳吉元集团总裁陈元杰
要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首先就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舆论环境。过去对乡镇企业总有一种偏见,说乡镇企业与国有工业争原料、争市场等,甚至说它是“不正之风的风源”。当然,近年来舆论环境好得多了。但我认为仍然要提高对乡镇企业的认识。乡镇企业说到底不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乡镇企业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凡是乡镇企业发展好的地方,大多精神文明建设也搞得好,宗法观念、封建迷信活动就没有市场。因此,政府应从政策上、资金上扶持乡镇企业,新闻单位也要多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创造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从乡镇企业自身看,也需要改革和调整。比如产权制度,许多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旧的痕迹,产权不明晰,不改革不行。再有,乡镇企业在结构、布局等方面与城市工业趋同,也面临着结构调整的问题。不少地方的乡镇企业是一片片的“产业群”,如果向更高层次发展,就应该使这些“产业群”变成专业化的“产业链”,形成新的优势和竞争力,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根。


第2版(经济)
专栏:

  乡镇企业:寻求新的突破
——部分乡镇企业厂长、经理座谈会发言摘要
改革开放18年来,乡镇企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和新的增长点。当前,乡镇企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日前,本报与农业部联合召开了座谈会,部分乡镇企业厂长、经理就乡镇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谈了他们的看法。这里摘登10位乡镇企业厂长、经理的发言,其余的发言摘要近期将在十版刊登。——编者
发言整理者为本报记者夏珺、彭俊、张毅、董建勤
(附图片)
(1)浙江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
(2)江苏艺龙集团董事长姚德荣
(3)江西南昌东方企业集团董事长魏牛庚
(4)天津津海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延军
(5)河北启发纺织集团董事长、总裁王启发
(6)山东潍坊瑞源集团总公司总经理孟庆元
(7)陕西泾阳吉元集团总裁陈元杰
(8)安徽潜山全力集团总经理杨续喜
(9)河北省磁县焦化有限公司董事长葛金柱
〔10)天津市六埠实业集团总经理郝祥宝
本版照片均为张悦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