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8月1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绿海如涛话平壤
——访朝散记之二
人民日报代表团
平壤是一座绿色的城市。平壤是一座宏伟的城市。平壤是一座崭新的城市。这三句话也许可以用来概括对平壤都市景观的印象。
平壤市坐落于丘陵地区,丘坡陵顶,绿海如涛,大同江横穿其中,一川碧水,使城市更添一种灵气。在城市的重要干道,两侧浓荫如盖,在城市的大型公共建筑周围,大都有精心设计的广场,花圃草坪,喷泉雕像,错落有致地结合在一起。与亚洲许多城市相比,平壤的城市环境质量堪称一流。
平壤有许多宏伟的公共建筑,仅举几例:
坐落在大同江心绫罗岛上的“五一”体育场是一座造型独特、给人深刻印象的建筑,体育场的16个穹顶结构外看如降落伞,内观又如16枚花瓣簇芯。“五一”体育场占地40万平方米,场内有15万个观众座位,其规模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据介绍,该体育场的设计曾获得瑞士国际发明博览会的一等奖。
平壤市的人民大学习堂是朝鲜的国家图书馆。人民大学习堂采用传统建筑风格建造,绿瓦红墙,尖顶飞檐。人民大学习堂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可藏书3000万册,馆内设有15个大型阅览室,还有出借音像制品的专门教室。朝鲜劳动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全民文化水平的提高,提出了全民知识分子化的口号,投巨资建成了这座宏伟建筑。代表团在阅览室采访了一位金策工业大学的六年级学生,他正在赶写副博士论文,每天都来这里。他说,他需要的书都可以借到。
平壤市的住宅建设也给人以深刻印象。在统一大街、光复大街等主要街道两侧,二三十层的住宅鳞次栉比。在参观途中,朝鲜同志常常指指点点:这座楼是教师的专用楼,那座楼是科学家的专用楼……夜晚,从外地进入平壤,遥望楼群的万家灯火,如满天星斗,蔚为壮观。我们向《劳动新闻》的同行了解了一下他们的住房情况,据介绍,在《劳动新闻》,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一般可分到二居室的住房,有一定工作经历的职工可分到3室1厅,面积10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看来,平壤市的住房问题还是解决得不错。
平壤城市交通并不拥堵,但在上下班时间,排队候车的人很多,有时队排得很长。人们排队时秩序井然,从未见到一拥而上的情景。平壤街头似乎没设立垃圾桶,但不见乱扔的废弃物,街道相当整洁,这些都反映了平壤市民良好的文明素养。
在参观平壤的幼儿园和少年宫时,感到朝鲜社会对少年儿童的美育教育抓得很紧,颇有章法。平壤市少年宫气势宏大,每天可容5000名少年儿童参加活动。少年宫内设有舞蹈、乐器演奏、录像、绘画、书法等各种专门文艺训练班,孩子们一招一式,悉入法度。少年宫内的专场文艺演出颇受欢迎,一位观光客作出“叹为观止”的评价。7月27日是朝鲜祖国解放战争胜利纪念日,是日晚,平壤市民汇聚金日成广场。歌声一起,5万多人翩翩起舞,欢快自然,景象动人,这既反映了朝鲜人民能歌善舞的民族特性,也是从小培养的结果。
朝鲜青少年教育的另一特点是集体活动多。在平壤的许多革命历史纪念场馆,时可见到成队的少年儿童。在平壤的街头,也常有一队队的孩子们去参加游泳等活动。朝鲜青少年的人格培养中,集体意识被置于极重要的地位。
在40多年前的朝鲜战争中,平壤市在战火中被夷为平地,战后,勤劳的朝鲜人民在一片废墟之上建起了崭新美丽的新平壤。当年,郭沫若同志曾以“火中凤凰”赞誉新平壤的宏丽,如今,火中凤凰已出落得更加美丽。(附图片)
图为可容纳15万名观众的朝鲜首都平壤市“五一”体育场,外形如一巨大的降落伞。 本报记者任维东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塞两族领导人第二轮会谈结束
双方对塞加入欧盟谈判各执一词
新华社尼科西亚8月15日电(记者黄建明)据塞浦路斯通迅社报道:塞浦路斯希腊族和土耳其族领导人第二轮直接会谈15日在瑞士的蒙特勒结束,双方没有达成任何协议。
土族领导人登克塔什在会谈结束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双方的第二轮会谈因陷入僵局而宣布结束。他指责欧洲联盟决定在明年开始同塞浦路斯举行入盟谈判,并称这是向塞和平进程投了“一颗炸弹”。他说,为了使联合国的调停努力继续下去,欧盟同塞浦路斯的入盟谈判必须取消。
塞浦路斯总统克莱里季斯在记者招待会上说,经过5天的谈判,双方的立场并没有改变,仍停留在谈判开始时的水平。对于登克塔什关于加入欧盟谈判的指责,克莱里季斯表示拒绝接受。
主持直接会谈的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考多韦兹不承认第二轮会谈完全失败。他说:“尽管我们遇到了困难,但双方进行了有益的讨论。”据悉,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将继续调解塞浦路斯问题。考多韦兹将于20日向安理会递交第二轮会谈的报告。
自1974年以来,塞浦路斯一直处于分裂状态,南部为希族控制并得到国际社会承认的塞浦路斯共和国,北部则为土族控制并只得到土耳其承认的“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联合国及国际社会一直在努力调停两族分歧,以期帮助双方尽快结束塞浦路斯的分裂局面。


第6版(国际)
专栏:

  突尼斯杂志《国际研究》载文
盛赞中国改革开放成就
新华社突尼斯8月15日电(记者刘上阳)突尼斯国际研究协会主办的《国际研究》杂志新近刊载一篇题为《21世纪前夕的中国》的文章,赞扬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共十四大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这篇署名为贝希尔·盖卢兹的文章说,如果现在去中国,对于从未到过那里的人来说,他们将会看到一个不同于历史教科书所描绘的或某些传媒所报道的国家;即使是几年前到过中国的人,他们也会不再认得她,因为中国已发生了重大而广泛的变化。
文章说,中国目前的确“充满朝气,正在快速发展,每天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文章认为12亿多中国人民“正在拥有一种新的精神面貌、新的思想、新的能力,特别是新的雄心壮志”。
文章回顾说,中国在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领导和推动下,从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步。中国经济在最近5年平均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充满勃勃生机。
文章还对中国的外交政策表示赞赏,指出中国主张建立合理、公正的国际新秩序,主张在全世界实现和平与发展。
文章认为,中国制定并执行了一整套以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外交政策,不参加军事集团或联盟,不怀有任何霸权或扩张野心,同所有国家谋求建立互利合作的友好关系,维护和争取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利,坚持奉行睦邻友好政策等。
文章说,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决心实现现代化的努力,赢得了绝大部分国家的同情、理解、支持与合作。


第6版(国际)
专栏:

  波黑塞族宪法法院裁定总统决定违法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8月15日电波黑塞族共和国宪法法院15日在帕莱宣布,波黑塞族共和国总统普拉夫希奇关于解散共和国议会和举行新议会选举的决定不符合共和国宪法。
据南通社报道,波黑塞族共和国宪法法院的裁决是对普拉夫希奇的上述决定进行连续几天的讨论后做出的。
普拉夫希奇15日晚在电视台讲话时拒绝对宪法法院的决定发表评论。她说,她还没有得到宪法法院的正式声明。
近来,普拉夫希奇同波黑塞族政府和议会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发生严重分歧。7月3日,普拉夫希奇宣布解散议会并定于9月1日举行议会选举。她的这一决定遭到波黑塞族政府和议会的反对。政府于7月7日就普拉夫希奇的上述决定向宪法法院提出上诉。


第6版(国际)
专栏:

  印尼庆祝独立52周年
新华社雅加达8月17日电(记者洪秉明)今天,印度尼西亚在独立宫广场举行隆重集会,庆祝独立52周年。
印尼总统苏哈托、副总统特里·苏特里斯诺、军政高级官员和各国驻印尼的外交使节以及社会各界人士3000余人参加了这次庆祝活动。
印尼人民协商会议主席兼印尼人民代表会议议长瓦霍诺在庆祝仪式上再次宣读了印尼《独立宣言》。52年前,印尼第一任总统苏加诺首次宣读了这份宣言,从此结束了荷兰对印尼350多年的殖民统治,同时也为日本3年多的军事占领敲响了丧钟。
瓦霍诺宣读完《独立宣言》后,举行了升国旗仪式。接着,由学生组成的合唱团在军乐队的伴奏下演唱了印尼的传统歌曲。


第6版(国际)
专栏:

  塔冲突双方仍在做战斗准备
哈希望塔防止战火重燃
据新华社莫斯科8月16日电杜尚别消息:塔吉克斯坦总统新闻秘书赛义多夫16日说,不排除原快速反应旅旅长胡多别尔德耶夫继续反抗政府军的可能性;塔政府正在采取措施,以控制事态的发展。
赛义多夫对新闻界说,胡多别尔德耶夫并未按照塔总统拉赫莫诺夫的命令交出武器,而是于15日夜将他的部队从原驻扎地转移至塔吉克斯坦同乌兹别克斯坦交界地区。
有消息说,胡多别尔德耶夫已开始在其支持者中进行武装动员。与此同时,政府军也在做战斗准备。
另据报道,乌兹别克斯坦政府已向塔政府表示,一旦胡多别尔德耶夫的部队越过边界进入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乌方会立即将他们缴械。胡多别尔德耶夫则声称,他将“在国内战斗”,不会进入乌兹别克斯坦或阿富汗。
新华社阿拉木图8月15日电哈萨克斯坦外交部长托卡耶夫最近强调,哈一贯坚持在塔吉克斯坦恢复和平的立场,承认塔总统拉赫莫诺夫及其领导的政府的合法性,并将同他们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
据哈《全景周报》15日报道,托卡耶夫说,塔和平进程是错综复杂的,分歧不仅存在于政府和反对派之间,还存在于政府内部及反对派内部。
托卡耶夫代表哈政府呼吁塔各派在国际社会的帮助下推进和平进程、防止重燃战火。他表示,哈支持吉尔吉斯斯坦提出的在吉首都召开塔和平大会的倡议。
托卡耶夫表示,哈主张独联体维和部队在塔继续执行任务,直到塔实现和平为止。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在夹缝中求发展
——东欧中亚国家致力区域合作
本报记者唐进修
在世界政治趋向多极化,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大气候下,近几年来,东欧、中亚国家多边外交日益活跃,区域合作迅速发展。
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许多东欧国家都把“回归欧洲”作为自己的基本国策,积极谋求加入北约和欧盟。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实现“回归”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实践告诉它们,在这段相当长的时间内,最明智的选择是申请国之间相互支持,联合自强。中亚国家本来对独联体一体化就存有疑虑,再加上独联体一体化步履维艰,于是它们便纷纷另辟蹊径,希冀从区域合作中寻找出路。一些以中小国家为主的区域合作组织便应运而生,像中欧倡议国组织、中欧国家元首会议、中欧自由贸易区、黑海经济合作组织、巴尔干国家外长会议、波罗的海国家理事会、东南欧合作组织、中亚联盟、中亚西亚合作组织,等等。这些组织大多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经济、外交、安全、环保等问题,对加强地区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今年以来,东欧、中亚地区又在酝酿规模更大的合作。5月,波罗的海三国总统邀请波兰、乌克兰总统举行会晤,商讨波罗的海与黑海沿岸国家的合作问题。五国元首决定明年再次聚会,并请芬兰、德国等国领导人参加,拟建立“波罗的海—黑海合作机制”。另外,今年乌克兰、外高加索国家、中亚及东欧等国还就建设欧亚石油运输走廊签署了协议。这样,将可形成不经俄罗斯领土的里海—黑海—波罗的海石油管道网。难怪俄罗斯一家报纸载文惊呼:5年至10年后,独联体南部可能形成没有俄罗斯参加的经济一体化。
上述区域合作有以下一些特点:
首先,它们的行动准则是平等协商、相互支持、联合自强。这些组织多由中小国家唱主角,其经济实力相差不大。它们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主张平等磋商,共求发展。例如,由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组成的中亚联盟,把完全平等、相互尊重和互不干涉内政作为实现一体化的基本准则,不允许成员国领导人相互指责。联盟成立3年来,共通过了50余项合作文件,28项具体合作协议,而且大多付诸实施。这些成就在独联体一体化收效甚微的情况下,尤为引人注目。
其次,合作内容以经济合作为主兼顾其他。摆在东欧、中亚国家面前的迫切任务是发展经济。但若依靠发达国家援助,要么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要么是口惠而实不至。比较现实的办法是左邻右舍相互支持,取长补短。如不久前举行的东南欧(巴尔干)国家外长会议,着重就经济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来自这些国家的130名企业家还具体讨论了在银行、电信、能源、交通、运输等领域的一系列合作项目。此外,上述组织还在政治、外交、安全、环保等方面开展合作。而中亚联盟在加强政治、经济合作的同时,还计划进行军事合作。
第三,就中东欧国家而言,区域合作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回归欧洲”铺路。因为要想加入北约和欧盟,申请国必须解决好与有关国家的领土争端和民族纠纷问题。因此,中东欧国家之间大多已签订了双边基本关系条约,国家关系逐步走上正常化。中东欧国家开展经济合作,发展本国经济,使之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也是为“回归”创造必要的经济条件。
第四,就独联体国家来说,进行没有俄罗斯参加的经济合作,目的之一是寻求多渠道经济联系,以防重新受制于人。以前,独联体其他国家在能源方面都有求于俄罗斯。如今,油气资源丰富的中亚和外高加索国家正在筹建绕俄而行的欧亚石油管道。而能源短缺的乌克兰积极与富含油气的国家合作,则是着眼于能源进口多元化,以增强经济独立性。
东欧、中亚历来是大国争相“光顾”之地,在里海发现大量石油和天然气后,中亚、外高加索更成为大国角逐的热点。为控制被称为“波斯湾第二”的里海油气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大公司不惜斥巨资,与有关国家签署了开采和输送油气的合同。与此同时,西方还通过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对这一地区进行政治、军事渗透。当然,俄罗斯不会甘心把自己的“传统势力范围”拱手让人,眼看着巨额石油美元旁落,因此积极介入中亚、里海油气的开发,竭力影响该地区国家的走向。鉴于上述情况,在大国夹缝中求发展的东欧、中亚中小国家,在前进的途中不得不左顾右盼,照顾各方利益,有时还得做出某些让步或妥协。但是,只要它们坚持既定准则,相互支持,妥善协调各方利益,排除各种干扰,在联合自强的道路上仍将大有可为。


第6版(国际)
专栏:

  格总统与阿领导人首次会晤
双方决心结束冲突重建和睦关系
新华社莫斯科8月15日电第比利斯消息:格鲁吉亚总统谢瓦尔德纳泽与阿布哈兹领导人阿尔津巴15日举行首次会晤,并发表声明说,格阿已就相互间矛盾的关键问题达成协议,双方决心结束冲突,重新建立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的关系。
据俄通社—塔斯社报道,14日,在俄罗斯外长普里马科夫在场的情况下,谢瓦尔德纳泽与阿尔津巴在格首都第比利斯举行了长时间的会晤,就解决阿布哈兹冲突的途径进行了讨论。双方在会晤结束后签署了上述声明。
声明强调,双方承诺不使用武力解决彼此之间的矛盾,并保证在任何情况下不让流血事件再次发生。所有的分歧将只通过谈判、协商等政治途径和平解决。声明还说,双方同意保持经常联系,以解决仍然存在的分歧。
据报道,阿尔津巴是于14日中午与普里马科夫一起抵达第比利斯的。
位于格鲁吉亚西北部的自治共和国阿布哈兹于1992年7月宣布独立,同年8月,格政府军进驻阿布哈兹首府苏呼米,并发生武装冲突。在联合国和俄罗斯的调解下,双方于1994年5月在莫斯科签署了停火协定,但阿布哈兹的地位问题至今没有解决。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拟首次派战机赴美参加演习
新华社东京8月17日电据日本《东京新闻》今天报道,日本防卫厅计划派遣航空自卫队的F—15主力战斗机部队参加将于明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州举行的多国联合军事演习和空中加油训练。
《东京新闻》指出,如果该计划得以实施,那么这将是日本首次向海外派遣战斗机参加军事演习和空中加油训练。防卫厅将在20日召开的厅内会议上就这一计划作出决定。
美军从1991年开始举行这项演习,每年举行4次。英国和加拿大等国的空军也参加演习。演习以实战的形式进行。
日本航空自卫队从1992年开始派遣研修员前往观察演习。1996年首次派遣2架C130运输机和便携式地对空导弹部队参加演习。今年6月9日到20日日本航空自卫队又以同样的规模参加了该项演习。
此间人士认为,联系到日美加紧修改防卫合作指针的问题,日本防卫厅准备派遣战斗机参加国外演习和空中加油训练的动向是值得注意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航申请向伊拉克空运药品
新华社巴格达8月17日电(记者顾正龙)俄罗斯航空公司最近向联合国制裁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在“石油换食品”协议的框架内向伊拉克空运急需的药品和其它医疗器材。
伊拉克《共和国报》17日援引伊拉克航空公司总经理沙利赫的话说,俄罗斯航空公司已告知伊拉克航空公司,俄航已向联合国制裁委员会提出了上述申请,并期待着联合国的批准。
此前,德国汉莎、法国、荷兰、非洲、英国、约旦等航空公司已向联合国提出过同样申请,但均遭拒绝。


第6版(国际)
专栏:

  埃及呼吁美对巴以一视同仁
阿拉法特再次谴责以制裁巴
据新华社开罗8月16日电(记者侯嘉、王亚东)埃及总统穆巴拉克日前呼吁美国对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和以色列要一视同仁。他警告说,片面地向巴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施压将对和平进程产生消极影响。
据今天出版的《金字塔报》报道,穆巴拉克在接受这家报纸的采访时还说,一旦阿拉法特被迫离任,巴勒斯坦内部的尖锐问题将凸现出来,无政府状态也将随之产生,从而给巴以和谈以致命性的打击。
穆巴拉克强调,只有阿以和谈取得进展,中东地区的暴力活动才能得到遏制。他呼吁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履行和平承诺,以重建巴勒斯坦人对和平进程的信心。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8月16日电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16日发表谈话,再次谴责以色列当局对巴勒斯坦人民继续实施制裁。
阿拉法特在纳布卢斯市政中心与巴勒斯坦记者、学者、大学教师举行座谈时宣布,巴勒斯坦人民拒绝接受以色列提出的取消对巴勒斯坦制裁的先决条件。
阿拉法特说:“我们拒绝一切对我们施加条件或实施制裁的企图。”他强调,以色列扣留应当移交给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代收税款“无异于盗窃行径”。
在座谈会上,阿拉法特同与会者讨论了巴勒斯坦和中东地区的最新政治局势。


第6版(国际)
专栏:

  印度议会选出新副总统
印度议会16日晚选举安德拉邦邦长克里希纳·坎特为印度新的副总统。坎特将于8月21日宣誓就职。克里希纳·坎特是由执政的联合阵线和国大党联合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的。在议会进行表决时,坎特获得760张选票中的441票,从而当选为副总统。得到反对党支持的苏吉特·辛格·巴纳拉仅获273票。克里希纳·坎特今年70岁。他与印度现任总理古杰拉尔不但是中学和大学的同学,而且还一起参加过抗击英国殖民主义统治的斗争。


第6版(国际)
专栏:

  冰岛总统希望加强同芬兰合作
据芬兰《赫尔辛基新闻》15日报道,冰岛总统格里姆松在访问芬兰前夕接受该报记者采访时说,冰岛强烈希望加强同芬兰的合作。格里姆松说,芬兰作为欧洲联盟的成员国,冰岛作为北约成员国,两国在当今欧洲形势下加强在安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合作显得十分重要。应芬兰总统阿赫蒂萨里的邀请,格里姆松总统将于8月25日至28日对芬兰进行国事访问。


第6版(国际)
专栏:

  斯总理访匈未取得明显成果
应匈牙利总理霍恩的邀请,斯洛伐克总理梅恰尔15日对匈牙利进行为期一天的非正式工作访问。据报道,匈斯两国总理15日在杰尔市举行会谈,他们主要就如何发展和改善两国关系问题交换了意见,但会谈没有取得明显成果。近年来,匈斯两国间的少数民族问题、多瑙河水电站问题和如何执行两国基本条约等问题一直影响两国关系顺利发展,并导致两国关系常常出现紧张状态。霍恩邀请梅恰尔访问的目的在于缓和两国关系。


第6版(国际)
专栏:

  伊朗指责美向沙特等国倾卸核废料
伊朗海军上将卡尔日前指责美国向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倾卸核废料,使这一地区居民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伊朗《平安日报》17日援引卡尔的话说,有证据表明,美国正在向沙特和阿联酋的沙漠倾卸大量核废料,无论从短期还是从长期来看,这些核废料都将威胁这一地区居民的健康。(据新华社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首届亚洲小话剧节近日在日本东京举行。这是中国上海戏剧学院剧团的演员在表演《穿上戏装》,该剧表现了昆曲吴派创始人吴一蕉一家的生活经历。新华社记者陈建力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