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8月15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迎接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当代优秀共产党员风采征文

  好“班长”王洪彬
马宏图
当“老板”这种称谓颇显时髦之时,在河南省临颍县南街村,说起王洪彬,无论男女老幼却都亲切地称他为“班长”。陪同我采访的小耿告诉我,别小看这“班长”两个字,它表达了南街人对王洪彬的信赖、佩服乃至感激。
我对此深信不疑。1981年,南街村还是个“劳动日值不足两毛”的穷村,十年后成为河南省第一个村办企业产值“亿元村”。去年全村企业产值突破15亿元大关,创利税7800万元,集体资产总值达10亿元以上,人均收入4200元。南街村不仅富甲一方,而且是连续多年的省级文明村。
奇迹是怎样创造的?正如南街人所说,关键是有王洪彬这样的好带头人、好班长。
现任中共临颍县委副书记、南街村党委书记,曾被评选为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中共十四大代表的王洪彬,40多岁,他少言寡语,敦厚朴实,穿着朴素,给人的依旧是可亲的农民形象。
80年代初,已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王洪彬,认定了“围绕农字做文章”、发展村办企业的路子。1981年初,他们决定建一个日产30吨的面粉加工厂。建厂缺资金,王洪彬带头变卖家中值钱的东西,干部群众也纷纷捐资。在建厂的那些日子里,王洪彬带领大家,饿了就着大葱吃大饼,困了和衣打个盹儿,没明没夜地干,10个月时间,全村第一个企业建成了。
面粉生产出来了,销往哪里?王洪彬满怀豪气地说,先打进北京,占了北京才能占天下。他带领几个人,拉着一车面粉,奔走一天一夜来到北京城,托人找到北京一家糕点厂,谁知人家不但不与他们洽谈,连大门也不让进。王洪彬犟劲上来了,领着几个人一直站在厂门口等,终于堵住了厂长:“这一车面粉不要钱送给你们,请你们化验一下看看我们的产品合格不合格!”化验结果一出来,质量上乘,价格又比别家低,厂方一下就同他们订了长期合同。后来,北京九个食品厂有八个都用南街的面粉;再后来,产品又销往天津、唐山等地。自此,充满魅力的市场大门向南街敞开了。
随着集体积累的增加,王洪彬决定不再出卖原材料,从面粉生产转为食品生产。办食品厂、办方便面厂、办啤酒厂……那时候,他把铺盖扔到哪里哪里就是村党支部办公室。
集体经济的发展,使南街人过上了叫大城市人都艳羡的生活,近80%的农户住上了三室一厅的楼房,村里配备暖气和中央空调,彩电、洗衣机、家具乃至被褥和窗帘全由公家配给。村民还享受用水、用电、用煤气、医疗保健、小孩入托、上学等14项免费待遇……
“我们南街不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王洪彬很自信地对记者如是说。
有关方面向记者提供的一些数字和情况,证实王洪彬的话真实可信。同时,不能不令人对南街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表示赞叹:
连续多年无刑事案件发生;
连续7年无计划外生育;
连续4年被命名为省级“文明村”。
常年在南街施工的有几十个单位,几十个建筑工地无一处有围墙,施工单位的人说:“一块砖也丢不了。”南街自己的企业也一律没有大门。
王洪彬常说:“人必须有正确的人生观作为精神支柱,而正确的思想不是与生俱来的,要灌输。”基于此,南街村经常性地开展各种学习争创活动,近年来先后开展了“树文明标兵职工”、“双先评比”、“创三优树新风”、“三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等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取得了良好效果。(附图片)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公仆心声

  办实事求实效
张和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为官一任,必须办些实事,才能不辜负群众的期望和党的重托。
办实事,必须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实实在在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当前,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下岗职工再就业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调整结构、减人增效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但市场无情人有情,对无情调整要有情操作。所以我们一直像抓扶贫工程那样实施再就业工程。在市财政并不宽松的情况下,市政府与劳动局、总工会等有关部门共同设立了“再就业基金”和“特困职工生活救助基金”,并通过发展生产上岗一批、多种经营安置一批、劳服企业吸纳一批、劳务合作输出一批、自谋职业转化一批等措施缓解了下岗职工就业难问题。近几年,我们还从群众的迫切需要出发,搞了陡河市区段治理,建设了西郊热电厂、污水处理厂、引滦入唐工程、煤气净化工程等市政设施,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实际问题。
办实事,还必须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抓住关键问题不放松。大力发展经济,是全党的头等大事,也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领导干部只有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加群众收入,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才会让群众满意。唐山震后20多年,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领导班子也数次换届,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现代化建设这一条始终没有放松。特别是去年,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纪念抗震20周年这一特殊机遇,以江泽民总书记题词为动力,加快实施“外向带动”和“科技兴市”两大战略;狠抓强化农业基础和搞好国有企业两大重点;全力推进经济工作上台阶,城市建设上档次,精神文明上水平,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9.7%,在全省率先建成了小康市。
办实事,比较难做到的是从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出发,不求急功近利,不搞短期行为。办实事不仅要办当前见效的,而且要为后任创造条件,打好基础。“八五”、“九五”期间是唐山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最繁重的时期,京唐港一号港池8个泊位已基本建成,二号港池的建设和曹妃甸20万吨深水大港的前期准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全部自筹资金建设的,总长80公里的双向六车道的唐港高速公路,今年底将有半幅通车。军用飞机场的搬迁和新机场的谋划,已经进入了实质性运作阶段。这些基础设施有些在短期内不会见到效益,但却给今后发展铺平了道路。
(作者为中共唐山市委副书记、唐山市市长)(附图片)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时代公仆

  心中装着百姓
——记中共山西省永济市委副书记崔克信
杨永生
在山西省晋南蒲坂大地上,一个人的名字被广为传颂着。老百姓说:他主持公道,我们有困难的时候总能见到他;厂长经理们说:他不说空话,真正为企业解决问题,但你别想请他吃一顿饭;乡村干部说:工作上别想糊弄他,再棘手的问题也难不倒他!他,就是山西省永济市委副书记崔克信。
去年元月,一场特大的凌汛灾难降临到永济市的蒲州、韩阳等乡镇,4000亩鱼塘、8万亩滩地瞬间变成一片汪洋,永济市委、市政府立即组织强大的队伍投入到抗凌抢险中来。作为市委副书记、抗凌抢险总指挥的崔克信更是日夜坚守在堤坝上,一方面组织力量炸冰护坝,一方面安抚灾民。在这场灾难中损失最严重的是蒲州镇薛崖村农民薛进兴,价值41万元的成鱼在短短十几分钟内被冲进黄河。一日之内,由小康之家变为负债累累之家,薛进兴和妻子无论如何接受不了这个现实,整日米水不进,神情恍惚。崔克信连夜赶到他的家中,深情地说:“进兴,不要怕,只要精神不倒,只要党和政府还在,我们一定能帮你挽回损失。”
随后,崔克信又和市委书记石丙录、市长潘和平一起将救灾物资送到进兴家中。这一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夜里,已在大坝抢险工地上奔波忙碌了一天的崔克信又匆匆赶到薛进兴家中,一进门,他便说:“进兴,我给你拜年来了,顺便告诉你,开春生产自救资金我帮你跑,你做好大干的准备。”这个受灾最重的农民在崔克信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支持下,很快振作起精神,投入到生产自救中,当年便收入12万元。
1993年8月,崔克信在林业局一份报告中看到:一个农民在山上修路毁坏了森林,计划罚款20万元。看到这份含糊其辞的报告后,崔克信十分生气地对林业局的领导说:“这个农民在山上修路干什么?毁的是什么林?价值多少?根据什么罚款?都没调查清楚就要求批示,这个报告得了解清楚再说。”他亲自到实地进行了调查。原来赵伊村青年农民梁建平为了开发中条山中的铁矿,贷款250万元,在山里修了一条长达19公里的路,所毁的只是一些没有经济价值的灌木。了解到真实情况后,崔克信当即表态:贷款修路,是为群众造福,开发资源是为当地经济做贡献,这样的农民我们要支持!
崔克信没有处分梁建平,还和他交上了朋友。崔克信经常帮助这个农民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给他讲如何提高资金使用率,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生产力。梁建平没有辜负崔书记的期望,用他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在人生轨迹上写下了辉煌篇章:他被评为运城地区“十佳青年”、“特级劳动模范”。
去年6月,崔克信在出差的途中出了车祸,住进了医院。就在这所医院里还住着两名特殊的病人,孙李村一名13岁的少年被村里人领着到外地打工,受到严重的摧残,全身被烟头烫伤,耳朵被打聋;另一名是平壕村16岁的少年,在外地炸麻花被摩托车撞伤,老板不仅不给他看伤,反而强迫他日夜干活,造成腿部肌肉萎缩住进医院,老板置之不理。这两个家庭背着沉重的债务和思想负担,多方申诉两年没有结果,在医院里整日以泪洗面。
在崔克信住院的第二天,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护士悄悄告诉那两个患者:你们找崔书记,他是个好人,给老百姓办事,找他一定能解决。那两名少年在父母的搀扶下哭着找到崔克信。听完两名少年字字血、声声泪的陈述后,已经被疼痛折磨得有气无力的崔克信,让人通知政法委两名副书记立刻到现场,调查落实此案,并要求限期汇报处理结果。此后不久,这两名少年便得到了妥善安排,违法者被严厉惩罚。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党建百花园

  铁十一局二处领导廉洁自律
本报讯中共铁道部第十一工程局二处党委“一班人”廉洁自律、从己做起的优良作风,一直为广大干部职工所公允和赞誉。处党委曾七次被局以上单位和部门树为“先进好班子”和“党风廉政模范单位”。
今年年初,在处党委扩大会上,班子成员一致通过了党委“一班人”廉洁自律实行“曝光”的做法,即个人财产收入定期登记公布;个人公务活动定期向组织汇报;职工评议小组定期对“一班人”政绩测评打分;职代会上“一班人”按期自我述职;民主生活会上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廉洁自律实行大曝光的举措推出后,处广大职工无不称道:“党委一班人实实在在为我们做了表率,我们从心底服!”
(邓捷刘俊英)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党建百花园

  每天学习四十分钟坚持五年效果显著
万荣县委组织部注重自身建设
本报讯山西省万荣县委组织部十分注重加强组工干部的自身建设,从1992年5月以来,坚持工作日每天集体学习40分钟,收到了好的效果。
他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四学”:学理论、学业务、学电脑、学英语。
学习的方法是:每天上午8时至8时40分,全体人员集中学习,每周由一位部领导主讲,他们还通过学习笔记展评、学习体会演讲赛等活动,促使大家认真学习、深入思考。
部领导还注意引导全体同志端正学风,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功夫。
每天40分钟、5年从不间断的集中学习,使大家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较好地解决了业务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
(陈国梁)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党建百花园

  贵阳头桥办起暂住人口党支部
本报讯在流动人口中率先建立基层党组织的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头桥街道办事处暂住人口党支部成立后,党员们的表率作用不仅推动了片区治安、计生以及暂住人口管理,也赢得了暂住居民的理解、支持,他们无不交口称赞:暂住人口党支部也是我们的“家”。
该党支部从成立之日起,就将深入群众、掌握流动人口基本情况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支部工作的重心。一个多月以来,支部的26名(后又有4名党员迁来组织关系)党员都参加了深入群众、了解民情的活动。走访了近60户流动人口,协调解决流动人口中的各种纠纷10余起,看望孤老3名,并向经济困难的暂住家庭送去慰问金、大米、菜油及生活日用品等。党员在维护辖区社会治安工作中尽职尽责,使该片区各类案件发案率比去年同期有大幅度下降,计划生育工作得以全面开展,暂住人口党支部真正成了党联系流动人口的纽带。
(徐阳泽)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规范制度载体驱动
鸡西探索国有企业党建新路子
本报讯面对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出现的新情况,黑龙江省鸡西市委首先把工作着眼点放在规范制度上,先后出台了《鸡西市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履行保证监督职责、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试行)办法》等共32个方面176条,使全市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纳入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强化载体驱动是鸡西市加强党建工作的一个有力措施。市委在全市企业党组织中开展了创建“五好班子”、“五好支部”活动,实施了“党员先锋工程”。正阳矿自活动开展以来,共有62名矿工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今年以来,全矿连续三个月原煤产量和原煤外销量创历史最高水平。鸡西煤机厂在党员中开展了奉献“千元效益”活动,全厂党员奉献折合经济效益140万元,人均2300元,市三建公司在党员开展了“百日工程”、“党员包栋号”活动,仅90天就建起了10000平方米大楼,创出了优质工程。
“大党建”战略的实施,使全市企业党组织的战斗力明显增强,政治核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李积成徐一芳)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党建百花园

  沈铁本溪站改进干部评聘工作
本报讯沈阳铁路局本溪站在干部聘任过程中,把干部的使用原则定在:无为便是过,一般就挪窝,为“官”就得有为,无为就得丢“官”。使广大干部更新了为“官”观念,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积极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这个站在吸取以往干部制度改革的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大胆推出了干部评聘制度的具体实施办法。要求评聘根据每名干部的德、能、勤、绩进行自我认格、主管部门评格、评委会投票定格等严格的评聘程序。评聘等级分三档:优秀、良好和一般;并且规定一般票达到1/2以上就要被解聘,达到1/3以上就要被缓聘。评聘的结果有8名干部被解聘,4名干部被缓聘。他们中有资深的老同志,也有持有较高学历的青年。他们被解聘、缓聘不是缺少必备的客观条件,而是主观上努力还不够。
这次干部评聘的结果一公布,在本溪地区乃至丹东分局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许多干部深有感触地说:今后的工作不能只满足于不出问题,而是要有魄力,出成绩。 (潘辉李春强)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迎接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当代优秀共产党员风采征文

  “多亏有个宏发”
邝宪和陈国敏曾建廷
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走向商品经济,从固守农田到迈向市场,从贫穷落后的乡村变成富有都市色彩的农庄,广东省惠阳市水口镇龙津管理区的老百姓是怎样跨越这条横亘城乡之间的大鸿沟,实现这历史性的跨越呢?
龙津人有个发自肺腑的说法:“多亏有个宏发。”
宏发,就是容宏发。一个有39年党龄,当了36年管区干部的老党员,亦是现在龙津管理区的党支部书记、连续几年被评为惠州市和惠阳市优秀共产党员的容宏发。
这是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是个“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实干家。
从土改至今,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仍未能磨掉他那大山一样的硬性格。他的话就像其人一样朴实无华但掷地有声:“我当书记就两条,一是要对得起党,二是要对得起群众。”他笃信“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早在80年代初,当一些村民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机要求将集体财产一分而光时,容书记和党支部一班人,坚决不信邪,硬是顶住这股邪风,保住了集体土地、生产设备及排灌设施等,从而为集体将来的发展保存了一定的实力,可谓是独具慧眼。至今,人们对他这一“硬”性仍津津乐道。
1993年底,时值惠州房地产开发热潮。龙津管理区由于靠近市郊,被卷入了这股旋风,一夜之间,被征地3000多亩,捧回上亿元,对此天文数字般的征地补偿款,龙津人无不为之心动,尤其是一些目光短浅的村民,更是按捺不住分钱的欲望。恰逢春节前夕,他们成群结队,敲锣打鼓,闹着、吵着,日夜缠着容书记要分这笔征地款。此时的容书记,又一次显示其“硬”性,冷静而又坚决地顶住了这股分钱风。
面对这笔巨大的征地款,文化不高但颇具睿智的容宏发想得更多,看得更远。
这是一个良好的机遇,必须把这笔钱用好用活!
面对村民们的躁动,成竹在胸的容书记先是组织支部一班人反复学习邓小平关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后实现共同富裕”以及“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论述,从而使一班人达成了用好用活这笔钱,为集体办实业、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共识。
之后,容书记又亲自带着支部一班人主动“出击”。一家一户上门解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过40多个日日夜夜苦口婆心的劝说,终于使村民们明白了容书记的良苦用心。
龙津人把希冀寄托于党支部。
容书记及其一班人深思熟虑,作出了正确的决策。资金一分为四。一是用于办实业;二是用于建新村;三是用于搞公益和福利事业;四是用于扶持村民搞经济。
容书记这一招棋真是下绝了。不仅选对了路子,而且还抓住了机遇。短短的两个春秋里,龙津这块沉睡多年的处女地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冒出了许许多多龙津人过去祖祖辈辈想都想不到的新鲜事。农民办工厂、拿分红,乡下人住小楼、收房租,户户有储蓄,家家电器化,电话普及率达50%,“洗脚上田”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达70%以上……
翻开龙津的历史,谁见过有今天这样辉煌的建设?谁听说过现在这样幸福的生活?难怪龙津人会发出“宏发,再带我们多干几年”的肺腑之言。(附图片)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沉默的力量
——记湖北省孝感市优秀共产党员张建利
罗盘吴衍盛王云鹤
今年二月一日,周末。寒风刺骨,细雨沙沙。天还未明,湖北省孝感市长途电信传输局的共产党员张建利就起了床。他隔壁聋哑夫妇家的电视机没有室外天线,前两天张建利爬上自家小楼的阳台,为他们架了一座电视天线。由于连日风雨,聋哑夫妇昨晚打着手势告诉张建利:电视效果又不好了。一大早,张建利顶风冒雨,爬上了浸满雨水的阳台围栏,用力加固着电视天线。突然一阵骤风,他脚下一滑,从三楼滑落下去……
张建利不幸去世的消息传出,孝感市的许多人悲痛欲绝。张建利以他短暂的一生,在人间留下了数不清的故事。
张建利一九六八年应征入伍,一九六九年入党,一九七七年复员转入邮电部门工作,先后担任报机修理工、线务员和仓库保管员。他技术全面,沉默寡言,却有乐于助人的精神。无论单位同事还是街坊邻居,小到电灯开关、收音机、电饭煲、电熨斗,大到自行车、电风扇、电视机等等,不管白天黑夜,哪怕他正在吃饭,只要有人来找,张建利总是有求必应。开始,人们对他牺牲休息时间义务服务,有些过意不去,送点小礼物给他,却都被张建利婉言拒绝了。久而久之,似乎再没有人对他做好事怎么在意,因为他做的好事实在太多、也太平常了。后来,谁有什么事请他帮忙,只要喊声“老张”或打声招呼就成。
张建利原来在单位里担任较轻松的报机修理工作,后来他主动要求当了一名野外作业的线务员,还兼任材料保管员。每天收班后,他都要将施工工具擦洗干净,把施工材料收拾整齐。领导见他责任心强,便调他担任仓库保管员。在张建利工作的仓库里,有两只“百宝箱”,里面装满各种零配件,全是张建利十几年来从废旧材料中一点点拣回来的。有人问他为什么操这么多心,他嘿嘿一笑不作回答。职工们修汽车、自行车、电器用具,很多零配件都是从“百宝箱”中就地取材。他担任仓库保管员十多年来,严格办事制度,收发管理有序,库房清洁,堆码整齐,账物相符。一九九五年经检查验收,张建利的仓库被评为全省邮电系统标准化仓库。职工称赞他是“严管家”、“铁保管”。
张建利的手上掌管着上百吨材料,只要他把眼睛眨一下,人家便会给他“意思意思”,可张建利偏偏不让分毫。养鱼专业户刘老板是张建利的“娃娃朋友”。去年他找邮电部门买一些旧电杆改造鱼池,后来在张建利的仓库里领电杆时想打点“小算盘”,结果让张建利给挡了回去。刘老板感慨地说:“你真是个铁保管!”
张建利担当保管二十多年,从没用过公家的一寸材料。有一次母亲要他拿点铁丝回来,挂在墙上晾衣服。这位平日里温言细语的儿子第一次生气地说:“公家的东西多得很,我当仓库保管员能这样做吗?”事后,张建利在外面捡回一些旧塑料衣架,洗干净,挂在家中发黑的竹杆上。的确,张建利这么多年来从未动用过单位的丁点材料。
张建利就这么默默地用行动,用自己的心塑造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形象。他虽然说的很少,可他沉默中所做的一切,却胜过了任何表白。六年来,他连续五次被评为省、市系统的优秀共产党员,先后二十一次被评为标兵和先进生产者。


第11版(党的生活)
专栏:

绿化荒山
造福百姓
辽宁省凌海市大碾乡,拥有荒山6.7万亩。1992年以来,乡党委把“绿化一片荒山,造福一方百姓”作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头等大事来抓。6年前,乡机关40多名干部每年有两个半月奋战在荒山上,乡干部带头挖第一个树坑、育第一棵树苗、栽第一棵果树。6年来,全乡共造林5.3万亩,植果树300多万棵,连续5年被评为锦州市造林先进单位。
图为凌海市委书记刘孝宾(左二)和乡党委一班人正在察看山场,部署下阶段的造林工作。 本报记者 张 严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