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8月1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港人治港”印象

  从“英皇制诰”到“港人治港”
——行政会议召集人钟士元感怀
本报记者郑固固
再过几个月,他便年满80周岁。在香港特区政府中,他是最年长的公职人员,担任最高决策机构——行政会议的召集人。
钟士元先生背不驼,耳不聋,脚步轻快,思维敏捷,谈话间时常口出妙语,充满幽默,一扫我们初次拜访的拘谨,使谈话的气氛顿感活跃。
香港回归祖国后,在“一国两制”的方针下,“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实行得怎么样?特区政府的实际运作效能如何?记者请教钟先生。
“不少外国记者最近都在抱怨,说香港这一次政权交接太‘平淡’了,几乎没有‘新闻’。不知道你们的感觉如何?”钟先生面带微笑,反问记者。
他说,这个有趣的现象起码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事态的发展与某些西方传媒和人士的预测大相径庭,香港回归祖国的过渡非常平稳,中英两国的交接仪式顺利举行,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在欢度民族节日的同时,表现出泱泱大国的胸怀和风度。二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即时成立,即时运作,在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的带领下,这部“机器”运行得十分稳定和有效率,18万公务员表现出良好的素质和责任感,使香港特区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开展。总之,香港社会稳定,经济继续繁荣,根本没有出现任何震荡和混乱,没有出现所谓的“大限”,香港正以崭新的面貌迈向未来。
“不是‘平淡’,而是平稳。对不起,我们让某些先生们失望了。”他一本正经地说,眼神中闪动着欢快和自豪。
在香港,钟士元先生有“政坛教父”之称,人们都敬称他“钟Sir”。他原本是机电工程师,在香港工商、教育及专业界服务多年。60年代进入香港政坛,作过港英政府立法、行政两局的首席议员,任内经历了四任港督。1988年退休。
“生于斯,长于斯。服务香港,一切为了香港好,这是我做事的根本。”钟先生告诉记者,1984年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签署后,香港的前途开始明朗。当时身为行政局首席议员的他就公开表示:一不拿英国本土护照,二不会移民,三全力支持联合声明和“一国两制”的落实。
钟士元告诉记者,特区政府是按照“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和基本法的规定组建运作的。虽然除少数高级官员外,基本上还是原班人马,但却与过去的港英殖民政府有着本质的区别。港督的权力来自英皇,来自“英皇制诰”和“皇室训令”,港督由英国委派,从来就不问港人的意见。很多港督对香港并不了解,港督也非港人所选,因此对港人并无承诺。而特区行政长官则是港人自己挑选的领导人,他在竞选之时便已公布自己的施政纲领和目标,对政府面临的问题和港人所关心的各种问题相当了解,并须承诺解决。当选后,行政长官要千方百计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履行自己的承诺。因此,行政长官对中央政府负责的同时,也要对港人负责。
在谈到特区行政会议的运作时,钟士元说,基本法规定,行政会议是协助行政长官决策的机构。行政会议的成员由行政长官从行政机关的主要官员、立法会议员和社会人士中委任。通常情况下,行政长官在决定重大政策前,都要征询行政会议的意见。行政会议每星期起码召开一次会议,会议由行政长官主持,会议的议程、文件则由政务司提供。会议讨论的内容是保密的。
“在运作上,行政会议和过去港英政府行政局有什么不同?”
钟士元表示,香港的行政主导体制是比较完善和高效率的,比较符合香港社会发展需要。在此架构中,行政会议仍然扮演决策部门的角色,运作程序基本不变。当然,也会有一些变化,如名称就叫行政会议而不叫行政局,文件使用中文,同时也用英文(过去只使用英文),等等。
“最主要的不同在于,基本法规定,行政长官如不采纳行政会议多数成员的意见,只须将具体理由记录在案便可,并不需要向北京报告。而过去港督若不接受行政局的意见,是要向英国政府的外交大臣说明理由的。这个变化,说明中央完全相信特区政府,是‘港人治港’的重要体现。”
特区行政会议的会议内容虽然保密,但特区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却令人看到它的效率。董建华先生所关心的房屋、老人、教育三大民生问题,针对性措施相继推出,分别由行政会议成员牵头的房屋、老人两个事务委员会已经成立并开始工作,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评价,认为特区政府坐言起行,有的放矢,对问题采取标、本皆治的态度,是真正的一心一意为港人服务的自己的政府。
“董建华先生请我出山再做两年,虽然我年纪不小了,但为了回到祖国怀抱的香港,我非常开心,愿意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第4版(要闻)
专栏:

  刘华秋与美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会谈
新华社北京8月11日电(记者杨国强、王晓东)国务院外办主任刘华秋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塞缪尔·伯杰今天在北京举行会谈时共同表示,发展稳定、健康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及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双方将为此继续作出积极努力。
会谈中,宾主就江泽民主席应邀今年秋天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双方还就中美关系及一些重大国际问题进行了认真、坦率的讨论。
双方强调,江泽民主席今秋对美国的访问将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访问。中美双方应共同努力,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江主席访美取得成功,使世纪之交的中美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双方都认为,即将来到的21世纪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纪。尽管世界仍面临各种挑战,但缓和与合作正成为国际关系的主流。
双方指出,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之间有着广泛而重大的共同利益。两国都希望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防止发生新的战乱,并愿就此加强战略对话与合作;双方都希望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该地区经济合作和发展;防止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是双方的共同目标;两国在经贸领域的互补性愈来愈强,在教育与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不断扩大。
双方表示,中美在打击国际犯罪、毒品走私、非法移民及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等跨国问题上一直进行着有效的合作;两国都是环境、能源大国,双方加强环保合作,不仅对本国,而且对全球的环保事业都具有重大意义。
刘华秋说,在强调和促进两国共同利益的同时,应以积极和现实的态度对待和妥善处理双方的分歧,只要双方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从中美关系的大局出发,平等对话,消除分歧,加强合作,面向未来,中美关系发展的前景是广阔的。
伯杰表示赞同中方对未来中美关系发展趋势的看法,美方愿与中方共同努力,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中国驻美大使李道豫、外交部部长助理杨洁篪、美国驻华大使尚慕杰、助理国务卿罗思等会谈时在座。
伯杰应中国外交部邀请于昨天乘专机抵京。


第4版(要闻)
专栏:

  吴仪会见缅甸商业部长
新华社北京8月11日电(记者刘云非)外经贸部部长吴仪今天在会见来访的缅甸商业部长吞基时说,中国和缅甸的经济具有互补性,希望两国进一步发展边境贸易,使两国经贸合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吴仪说,中缅友谊源远流长,两国人民有着“胞波”情谊。中国政府重视与缅甸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她说,中国的云南省毗邻缅甸,双方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加强互利合作,中方愿为此作出努力。
吴仪说,缅甸正在进行经济建设,两国可以扩大彼此合作的领域,合作方式也应该多样化。她对中缅经贸合作的前景充满信心。
据了解,近年来,中缅贸易额连年增长,已由过去的每年不足1亿美元增加到现在的每年约7亿美元。
吞基说,他此次访华的目的是增进缅中友谊,希望两国经贸关系能够随着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双方还就其它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看法。缅甸客人是应外经贸部的邀请来华访问的。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科院扩大“百人计划”规模
由每年招聘二十人增加到一百人左右
本报北京8月11日讯记者杨健报道:中国科学院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百人计划”,从1997年度开始扩大招聘规模。这是中科院新任院长路甬祥在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
“百人计划”原计划在2000年前按学科领域需要,通过高强度资助,从海内外招聘选拔100名左右优秀青年学者,将其培养成跨世纪高层学术带头人。该计划自1994年推出以来,已进行了三批公开招聘。先后有近400位国内外年轻学者应聘,其中59名入选。入选者中44%来自海外,12%来自高校。这些人如今有的已成为中科院有关研究所的领导,在科研管理岗位上初显将帅之才;有的已担任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和国家重点项目主持专家,被公认为前途远大的学术技术带头人。目前,在他们周围已形成一支近300位固定人员和近400位流动人员组成的科技团队,工作已全面展开。
基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中科院决定将该计划的招聘规模,由过去每年的20人扩大到每年100人左右,但总原则保持不变。
具体来说,一是招聘标准不变,坚持高起点。中科院强调该计划不是博士后计划,也非一般科技骨干培养计划,而是要造就一批科学道德水准高、组织协同能力强、活跃于学科前沿的学科领域带头人。二是资助的标准不变,坚持高强度。100个招聘岗位中,研究所资助经费和项目科研费合计超过100万元的有26项,60万元以上的占81.3%,同时院级资助的12万元住房补贴和18万元生活、科研补助费仍保持不变。三是管理方式不变,坚持高要求。对不能按时到位者和不胜任者实行淘汰制。
同时,本次招聘也体现出一些新特点:招聘岗位明确,职称职务和科研任务公开;应聘者享受的住房条件和配置的经费额度均张榜公布;科研经费由过去院级单一拨款改为由院、所和重大项目共同支持,强度也有所增大。
据悉,中科院目前45岁以下的研究人员达3万余人,“文革”后的人才断层已基本填平。


第4版(要闻)
专栏:

  姜春云会见阿尔及利亚客人
新华社北京8月11日电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今天会见了阿尔及利亚特别使命部部长兼阿尔及尔直辖省省长谢里夫·拉赫马尼一行。
姜春云说,中阿两国长期以来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种友好关系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和时间的考验。近年来,中阿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取得了新的进展。继续保持和发展这种友好合作关系,是我们双方的共同愿望。
拉赫马尼在会见时介绍了阿中两国经济合作方面的情况。
阿尔及利亚客人是应河南省人民政府的邀请来华访问的。


第4版(要闻)
专栏:

  朱良与吉尔曼举行工作会谈
新华社北京8月11日电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朱良今天上午主持了全国人大外委会与以本杰明·吉尔曼主席为团长的美国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代表团的工作会谈,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吉尔曼一行于8月10日晚抵京。此访系美国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首次应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的邀请派团访华。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组部开展系列研讨活动深入领会江泽民重要讲话精神
在全面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上下功夫
本报讯6月中旬以来,中央组织部机关围绕深入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开展系列研讨活动,分专题研讨组织工作的有关问题。在研讨会上,中组部部长张全景强调,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阐述了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带领全国人民奔向21世纪的纲领性文件,是党中央的伟大战略部署。各级组织部门要深入学习,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站在全党工作大局的高度,认清组织部门肩负的神圣职责和重大历史使命,扎扎实实做好各项组织工作,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目前,专题研讨活动已进行了5次。重点围绕在组织工作中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深化干部制度改革、进一步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建和组织工作理论研究等问题,一个专题一个专题地进行了研讨,从而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进一步统一了认识,理清了下一步开展工作的思路。
关于学习邓小平组织工作理论问题。大家一致认为,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是江泽民同志重要讲话的核心内容。从组织部门来说,高举这个理论旗帜,就要在全面把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深入学习研究邓小平关于党的组织工作的理论。邓小平同志关于党的组织工作的论述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巩固党的组织,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等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学说的新发展。组织部门的同志要深入学习,刻苦钻研,并自觉地运用这些理论指导组织工作的实践。
关于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问题。大家在研讨发言中说,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强调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这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应该看到,近年来,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有了明显加强,但对于一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存在的素质不高的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要始终不渝地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要求,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对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使各级领导干部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胸怀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尤其要解决好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根本问题,从而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坚强集体。
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问题。大家认为,农村基层组织状况如何,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目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正处于由三年集中整顿转向经常性建设的重要阶段,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认真总结经验,坚定地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乘势而上,坚持不懈,努力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为实现小康目标和跨世纪宏伟蓝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同时,要按照中央的要求,下大力抓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及领导班子的考核建设工作,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使企业的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都有一个大的进步。要高度重视机关党建工作,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指导方针,认真抓好全国机关党建工作座谈会精神的落实,切实取得实效。
关于干部制度改革问题。大家在发言中谈到,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强调指出,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这进一步表明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改革开放路线的决心和信心。组织部门要进一步适应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深刻学习领会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干部制度改革的重要论述,认真总结各地在干部制度改革方面的新鲜经验,加大工作力度,重点在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完善干部队伍新老交替的正常机制、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理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加强对推行公务员制度及参照管理工作的宏观指导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第4版(要闻)
专栏:

  欢送周南离任欢迎姜恩柱履新
新华社香港分社举行酒会
本报香港8月11日电记者邢凤炳、贾昭全报道:新华社香港分社今天在此间举行盛大酒会,欢送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离任,并迎接新华社香港分社新任社长姜恩柱到任履新。
酒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安子介、霍英东,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以及新华社香港分社、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和外交部驻香港特派员公署的负责人出席了酒会。在酒会上,周南、姜恩柱和董建华先后发表讲话。
周南怀着惜别的心情向到会各位和香港各界人士道别。周南说,现在“一国两制”已在香港成功实施,它已经从一个伟大的构想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现实,事物的发展还将不断地证明“一国两制”的强大生命力。周南向为达成此目标而做出重要贡献的香港同胞和各界人士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同时衷心祝愿以董建华先生为首的特区政府在为保持香港持续繁荣稳定而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中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姜恩柱首先向香港各界人士表示亲切的慰问。他说,香港回归祖国后,新华社香港分社的职能将作出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新华分社不干预属于香港特区高度自治范围内的事务。它将继续与香港各界人士保持广泛的联系,为增进香港同祖国内地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做出自己的努力。他说,一个多月来,特区政府各项工作在董建华先生的领导下顺利进行,香港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欣欣向荣。他坚信,有“一国两制”方针指引,有日益强大的祖国作后盾,富于聪明才智和创业精神的香港同胞一定能在特区政府的领导下,同心协力,把香港建设得更加美好。
董建华在讲话中高度赞扬了周南社长为实现香港的平稳过渡,为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所做出的积极贡献。同时,代表特区政府和香港市民对姜恩柱社长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董建华说,他和他的同事们深深感受到中央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的决心。他深信,新华社香港分社在香港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一定能发挥出更加积极的作用。
出席今天酒会的还有香港特区政府主要官员,香港地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各界知名人士和各国驻港机构官员共2000余人。


第4版(要闻)
专栏:

来自海峡两岸20所大学的120多名大学生8月10日聚首陕西黄陵县桥山,共祭轩辕黄帝陵。这是大学生们在陵前签名留念。新华社记者焦卫平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