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8月1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

  企业发展需要开拓精神
——20家企业对比调查的启示
于利中
最近,我们在江苏盐城市分别对江苏森达集团等10家景气企业和盐城市卫生材料厂等10家困难企业进行了对比调查。从调查情况看,10家景气企业的干部职工绝大多数精神饱满,领导思路清晰,职工劳动热情旺盛。而10家困难企业,有6家领导班子明显缺乏开拓意识和进取精神,70%左右的职工对企业扭亏增盈缺乏信心,情绪低落。我们感到,作为一个成熟的企业,效益看好,头脑不能昏沉;市场疲软,精神不能滑坡;生产处于低谷,情绪不能低落。只有这样,才能在长期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强化思想建设,增强干部的凝聚力,使企业始终拥有一个团结奋
进的好班子
第一,牢固确立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把精力集中在加快企业发展上。大丰化肥厂领导班子始终坚持政治学习制度,每人每年一周的读书培训也从未间断过,坚持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统一大家的认识。班子成员也都自我意识到:企业兴旺,人人有份;企业倒闭,大伙砸锅。人人自觉主动地把精力放在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职工,感召职工。然而,有2/3的困难企业领导班子没有牢固确立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缺乏紧迫感,甚至处于一种自满、麻木的状态。个别企业班子成员长年没有学习的习惯,更无学习制度、教育计划,甚至组织生活也不够正常。导致班子思想陈旧,思路不清,工作长期打不开局面,无法把人心凝聚起来。
第二,树立强烈的事业心,为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尽职尽责。建湖齿轮厂,去年亏损333万元,因欠债过多,企业陷入了困境。今年初,他们大刀阔斧地裁减人员,科室人员由原来的198人,一下压缩到42人;层层实行聘任,层层明确责任。人员减少了,工作效率提高了。
第三,勤政廉政,保持良好的群体形象。江动集团厂级干部爱岗敬业,哪里有难题,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近几年,单位收到上交的礼品、购物券、现金累计数十万元之多。
强化品牌意识,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使企业始终有一批爆发力强
的好产品
一是增强超前开发意识,不断开发新品,确保企业产品做到市场投放一批,车间生产一批,技术储备一批。振阳集团教育全体员工,在市场条件下没有“万岁”产品,企业必须居安思危,把立足点放在快人一拍开发新产品上。一是纵向开发,形成产品系列化。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也增强了产品抗御市场风浪的能力。二是横向开发,瞄准市场,开发高档次、领潮流、促消费的新产品。去年,该集团完成技改投入3100万元,开发新品10多个。仅新开发的仿裘皮两个新品,就增利税500万元。
二是增强全员质量意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确保企业生产出的产品质量过得硬,品位上档次。“三爱”集团向员工响亮地提出“品牌在我心中、质量在我手中,提高质量,从我做起”的口号,对企业生产流程实施全员质量管理,严格按照国际标准执行。“三爱”牌白砂糖年创外汇3000万元,企业一跃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炼糖企业。
三是增强产品宣传意识,把产品叫响,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森达集团董事长朱湘桂对名牌的涵义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说:“产品的质量、品位、规模还不是名牌的全部。”1995年,该集团一次性投入广告宣传费600万元。“森达”鞋成了人们抢购的热门货。
强化市场观念,增强市场的开发力,使企业始终占有一方好市场
一是抛弃“等、靠、要”思想,既找市长又找市场。东台市面粉厂生产的佳木面粉成了抢手货,连续三年创百万利润。今年又投入2600万元搞扩建工程。三爱集团的主产品白砂糖、绵白糖80%销往国际市场。
二是把握市场规律,抓住机遇拓市场。江苏飞达尔集团(原建湖县近湖乡农具厂),主要产品是拖拉机的旋耕刀。企业的领导班子咬住“农”字不放松,创名牌,上规模,产品占有国内农机市场60%,企业成了同行的“老大”。但他们并没有以此为满足,迅速把目光瞄向国际市场,先后与印度斯兰奇集团合资成立了中印农用机械有限公司,成为我国向印度输出农机产品生产技术的第一个厂家。
三是讲究营销谋略,宁可让利也要挤市场。大丰化肥厂主要产品尿素、碳铵,市场集中在农村。为了占有市场,该厂尿素敢与进口尿素比质比价,宁可让利也要多销,千方百计保市场。 (作者为江苏省盐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

1997年1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电力公司,它标志着今后电力工业从计划经济体制下依靠国家财政投入和政策来发展,转变到市场经济条件下依靠经济规律实现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
  实现电力工业第二次创业
史大桢
保持电力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电力供给与需求的平衡,从而保证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是电力工业第二次创业的根本目的。
政企分开,积极推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培育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电力市场,是解决电力建设资金筹措的关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越来越需要规范投资行为,保护和兼顾地区、行业、部门和个人等投资者的利益,电力企业也越来越需要以明晰产权关系为核心,进一步积极探索新机制和新体制。今年年初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电力公司,是电力工业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是电力工业适应新形势对生产关系所作的一次重要的、积极的调整。国家电力公司采取国有独资、以产权为纽带的企业集团模式,授权经营国务院界定的国有资产,是国务院授权的投资主体及资产经营主体,直接经营跨大区送电并统一管理国家电网。国家电力公司将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走向市场,在市场中竞争和发展,在资信评级等工作的基础上,特别要致力于加快建立和完善投融资功能,在用好现有政策,完善已有筹资渠道的同时,积极开拓创新,开辟新的筹资渠道;通过盘活存量资产、推行合营股份制试点、境内外发行债券和包装上市发行股票以及建立电力投资基金等,解决电力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在“大家办电厂,国家管电网”的格局下,遵照《电力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电价机制、分级有序的电价管理体制和公平合理的电价结构下,开放和规范电力市场。电网是电力的主要市场,要实行所有发电企业和发电公司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竞争上网,逐步做到同网同质同价。通过资产、调度、经营等纽带,规范各级电力企业的关系,规范各级国有电力公司和独立发电公司的关系。在发电领域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多家办电,鼓励所有内资、外资、合资、独资等多种形式、多种经济成分兴办发电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把电力企业改组、改造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新建电厂要实行资本金制度,组成项目法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并按新的机制运作;已建成的集资电厂,也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逐步加以规范。今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发电厂或发电公司,将会逐步成为电力生产经营领域最活跃的因素,国家电力公司支持独立发电公司的发展,并为其并网运行创造条件。
加大电网建设投入,按区域经济进行规划,促进全国联网进程,使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
必须解决长期以来电网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所造成的电网结构薄弱、容量不够等诸多问题,要加快电网建设,电网要由国家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确保与电源点同步发展,今后新建电网工程均与电厂工程分别立项,骨干电网要由国家建设,由国家电力公司及其子公司直接向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商业性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贷款以及通过地方融资建设,并负责偿还本息。
在加快大电网建设的同时,要把农村电气化和农村电网建设作为中国农村实现小康生活的重要支撑条件。要打破行政区域的界限,按照经济发展所形成的经济区域开展电力的区域经济规划。鼓励和提倡跨行政区域投资开发电力,引导和推进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缺电地区的投资向中西部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流动,因地制宜地加快开发中西部地区的能源资源,加大水电开发的力度,推进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加快坑口电厂建设,有条件的可变输煤为输煤与输电并举,推动中西部丰富的水能和坑口电厂的电力向东部(沿海)缺电地区输送。以三峡水电站建设为契机,促进全国联网。
加快电力工业发展,保护环境和资源,节能节电,是解决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上十分关注的问题,日益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加快电力工业发展,不断提高将煤炭转化为清洁和高效的电能的比重,提高电力在总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贯彻以电力为中心的能源发展战略,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
对电力工业而言,在贯彻电力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方针,按照环保容量进一步优化火电建设布局的同时,积极开发环保技术,研究大型常压到增压硫化床技术和煤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促进脱硫等环保设备国产化;积极推进煤炭洁净燃烧技术示范工程和天然气联合循环发电项目的起步,特别是推进洁净煤发电新工艺设备的国产化,中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要开辟好此渠道,从而真正合理解决好能源消费和环保问题。我国水力资源开发程度较低,从资源利用和环保角度出发,都应尽可能加快水电建设,加大水电比重。国家应该重点支持100万千瓦以上大型主力水电站的建设,以及远距离西电东送电网工程。要因地制宜地推进新能源的利用,积极扩大利用可再生资源发电,开发小型水电站、风力发电、潮汐发电、太阳能发电、地热和生物质能发电等,作为解决用电需要的一种补充。加大节电政策支持力度,把节电作为中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作者为电力工业部部长、国家电力公司总经理)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

  加快培育房地产市场
李琨
对于当前的总供求平衡状况,经济界大体有两种分析。一种认为,现在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总有效需求明显不足。根据是,第一,库存积压较多。1996年库存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6%,到今年5月,库存产成品积压达5568亿元;第二,工业产品产销率较低,1月—5月为94.39%,仍处于较低水平;第三,进口减少,一般国内需求较旺时,进口就会增加,国内需求不足时,进口就会减少。1月—5月进口下降1.2%,其中一般贸易进口下降8.3%;第四,发电量增长率较低,1月—5月发电量仅增长4.3%,说明需求不足已导致企业开工不足。此外,企业订单比去年同期明显降低,全国有一半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在60%以下等等,都说明当前有效需求是不足的。
另一种分析认为,现在总供给与总需求大体平衡,不存在需求不足的问题。根据是,第一,从消费需求看,1月—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物价因素比去年同期增长12%,超过GDP增长率,说明消费需求不存在不足的问题;第二,从投资需求看,今年1月—5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增速较为适度;第三,从出口来看,1月—5月外贸出口累计增长26.4%,呈强劲增势。总需求可具体分解为消费、投资和出口需求,而从这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哪方面都不存在需求不足的问题,总需求不足的说法也就不能成立。
上述两种分析结论截然相反,但均有切实的依据。不足的是,后一种分析只是从总需求本身出发,没有考虑供给情况,而供求是否平衡,不但要看总需求,还要看总供给,需求增长速度只有与供给增长速度结合起来考虑才能判断其是否适度。前一种分析则只分析了总供给的相对过剩,并且将其原因笼统地归结为总有效需求不足,没有具体指出哪些方面的需求是不足的。
笔者认为,从总供给与总需求两方面看,一方面,认为总需求不足的几点根据都是客观存在的;另一方面,认为消费需求、出口需求都增长强劲、投资需求增长适度的分析也是符合事实的。但从总需求的结构方面分析,我们看到,今年以来投资需求增长率虽然并不算低,但房地产投资却下降较多,14%的投资增长率主要是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拉动的。今年1月—5月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0.4%,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5.3%,均较多地高于去年和前年的增长幅度,而房地产投资却下降了2.9%,其中5月份下降了14.4%,与历年来的情况形成明显反差。我国房地产投资增长速度的加快是从1991年开始的,这些年来,房地产投资总是较多地高于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最高的1992年和1993年增长率分别达到117.5%和164.9%,去年是最低的一年,也达到了21.5%,与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增长率相比高出了7个百分点。房地产业是关联度很高的产业,房地产投资上去了,会带动钢材、水泥等许多相关产品的需求。今年以来房地产投资呈负增长,也就影响了这些产品需求的增长,造成了普通钢材和水泥等建筑材料大量积压,与此相联系,生产企业则被迫缩减生产,耗电量自然也就减少。
所以,当前与其说总有效需求不足,不如说结构性有效需求不足更准确些。总需求不足的政策含义无非是放松银根、扩大财政支出,这在当前是不可取的。如上所述,今年以来基本建设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的增长率都已较高,国家的投资力度也已在加大,这方面的投资必须考虑国家的财力,适度把握。结构性需求不足的含义则是,在加快结构调整基础上,启动房地产市场,这在政策上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当前房地产投资的不足主要与商品房的大量积压有关,1996年底,全国商品房积压6600多万平方米,在此情况下,投资的下降是自然的。目前商品房积压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供过于求,而是价格过高,因此,理顺房地产价格,加快住房制度改革,使房地产市场真正步入良性循环,使住宅建设真正成为经济的增长点,不仅是近期调节供求平衡的一个关键环节,而且对长期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者工作单位: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

  跨世纪看我国矿产资源形势
充满机遇充满挑战困难复杂
宋瑞祥
从我国人口、资源、经济增长的趋势与国际矿业大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在21世纪前半期所面临的矿产资源形势可归结为5点。
巨大的需求压力
经济学家们早就发现,在每1万元的国民生产总值(GNP)中,都含有对矿产品的使用量,称之为对矿产品的“使用强度”。经济学家们仔细研究了不同发展阶段的GNP同矿产品使用强度的关系,发现:在人均GNP处于1000美元—2000美元时,对矿产资源的使用强度最大,这实际上相当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是基础工业与基础设施发展最快的时期。西方工业国家大约是在三四十年代度过了这一阶段,它们是靠殖民地的极廉价资源支持了对矿产资源的大量消耗。战后西方国家进入后工业社会,使用强度已大幅度下降,每1万元GNP中包含更多的是高科技和服务性产品,矿产品的份额减少。但是对于中国,今后20年—30年内,正好是人均GNP处于1000美元—2000美元的时期,即矿产品使用强度高峰期,这一时期我国经济的增长仍然需要有大量的物质性投入,特别是矿产品的投入,以支持基础工业与基础设施的发展。这个阶段另一个对矿产资源的压力是人口也将进入高峰期,据估计2030年中国的人口将达到15亿—16亿。因此,我国在下个世纪将面临着对矿产资源需求的三重压力:经济增长、发展阶段(使用强度最大)、人口高峰。根据有关研究,我国目前对矿产品的需求压力很大,石油、铜、钾盐、铁矿石等供需有很大缺口。到2020年,各类矿产品的需求量将增加一倍以上,届时除石油、铜等少数矿产品外,对大多数矿产品的需求量将超过美国而名列世界第一,矿产品的需求总量也将跃居世界第一。这样一种严峻的需求形势,如不及早计议,将会极大地制约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
缓慢的储量增长
需求增长很快,但储量增长缓慢,如不采取有效措施,那么,下个世纪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就失去了最基本的国内资源保障。据预测,今后20年对矿产品需求的年增长率将达到5%,而目前矿产储量的年增长率除石油、黄金及少数非金属矿产外,均增长甚微,多数为负增长,在吃六七十年代的找矿老本。储量增长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地质勘查的有效投入不足。以固体矿产的钻探工作量为例,“六五”的勘查投入完成的钻探工作量3000多万米,“七五”为2000多万米,“八五”接近1000万米,1996年不足100万米,也就是说,每隔5年,钻探工作量减少1000万米,有效勘查投入不足的形势是相当严重的。
多变的国际矿产品市场
10多年前,我国是个矿产品贸易顺差国。1985年,我国仅石油出口就创汇60亿美元。1994年,我国开始由一个石油净出口国变为石油净进口国,加上铜、铁矿石、化肥等矿产品进口增加,我国成了矿产品贸易逆差国。矿产品的大量进口,除造成巨大的贸易逆差外,还引起国际市场价格的上涨。中国是个矿产品消费大国,国际市场非常注意中国的动向,只要中国大量购买,价格就肯定会上涨,这已被过去的经验多次证明。从下个世纪前半期我国石油、铜、钾盐、铁矿石的高需求来看,如不采取重大措施,仍走单一的从国际市场购买矿产品的道路,矿产品的进口量只能会越来越大,这对我国矿产资源的保障无论从外汇负担还是从安全考虑来看都是不利的。
有利的海外矿业投资机遇
近年来,全球矿业投资出现了新的机遇,许多国家竞相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国际矿业资本。这种趋势估计会稳定地持续下去。矿业投资的新趋势主要表现在:
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度过了政治、经济的不稳定阶段,开始致力于国内的经济发展。吸引外资,勘查和开发本国的矿产资源总是作为这些国家发展经济的第一步,为此,这些国家制定了非常优惠的矿业法规与政策。南美和非洲是近年来被国际矿业投资者看好的地区,国际矿业资本迅速大量涌入这两个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
南美、非洲正处于国有企业的私有化的过程中,矿山企业是私有化的重点。私有化为国际投资者创造了一个以相对低廉的价格,以较大的选择余地,以较大数额获得矿山企业股权的机会。
发达国家迫于环保压力,在进一步的产业结构调整中把许多矿业项目移到国外,主要是转向稳定的发展中国家。
21世纪前半期,特别是前20年—30年,全球的矿产资源总体上仍将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从市场上购买的仍然是一种比较廉价的资源。如果采取矿业投资的方式,所取得的将是更为廉价的资源。
矿业的全球化趋势增强
90年代以来,矿业出现了强劲的全球化趋势。资源、资金、管理、技术、市场正在全球的范围内进行重组,以增强竞争能力。1996年全球矿业公司兼并资金达200亿美元。矿业全球化对特别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是不利的,但对于拥有一定的经济与技术实力的发展中国家,能抵御国外强大的经济与技术力量的冲击,可借机完成本国矿业的资本积累与技术改造,提高自己的竞争水平,总体上是有利的。谁能先夺到足够的国际矿业资本和技术,谁就能先进入国际现代矿业的行列。
总之,我国21世纪面临的是一种既充满机遇,又充满挑战,困难复杂的矿产资源形势。 (作者为地矿部部长)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

  国际银行业进入风险全面管理新时期
王雪冰
今年4月初,巴塞尔银行业务条例和监督委员会(即巴塞尔委员会)公布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简称《核心原则》)征求意见稿,向各国的金融监管等相关机构征求意见,正式文件将于今年下半年发布。这是巴塞尔委员会加强国际银行业监管的新的重大步骤。
巴塞尔委员会《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从七个方面即银行业有效监管的前提、获准经营的范围和结构、审慎管理和要求、银行业持续监管的方法、信息要求、监管人员的正当权限、关于跨国银行业务,制定了有效监管系统必备的25条原则。这些原则呈现出以下几个重要特点:首先,《核心原则》的核心是对银行业进行全方位风险监控,将监管贯穿于银行运行的全过程。其次,强调建立银行业监管的有效系统。监管机构依法对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监管人员的正当权利受法律保护。再次,注重建立银行自身的风险防范约束机制。第四,提出了对银行业持续监管的方式。第五,对跨国银行业务要求实施全球统一监管。《巴塞尔协议》的产生使跨国银行业务有了统一的监管标准,《核心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国际性商业银行机构的各种银行业务实施全球统一监管,以防范市场风险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从《核心原则》的内容和特点来看,国际性金融机构与各国金融监管机构在对银行业全方位监管方面已经趋同化,这意味着国际银行业监管方面出现了重大的转折。同时,《核心原则》对我国金融业也将产生极为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首先,对于我国全社会特别是金融系统内牢固树立防范金融风险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金融运行中还存在着潜伏的风险,严重威胁着国民经济健康平稳发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任务;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与国际经济金融的逐渐融合,防范汇率风险与其他国际金融风险的问题也将日渐突出;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金融风险始终与金融业相伴相生,只要存在着金融活动就会产生金融风险,因此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又是我国金融界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其次,对于增强中央银行的监管力度,建立我国银行业监管的有效系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我国的金融监管工作已取得了巨大成效,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已由过去单纯的合规性稽核监督向以防范金融风险为核心的审慎监管转变,从而标志着我国的金融监管已经开始走上了系统化、规范化和国际化的轨道。但是,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还很不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间接调控和风险监管的要求也还不完全相适应,与国际银行业监管水平特别是与发达国家银行业监管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核心原则》的发布对我国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再次,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加强内部管理和提高经营水平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强化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是有效抵御各种金融风险的内在因素。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颁发了《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其主旨是要求各金融机构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运行机制,以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保证金融业安全健康运行。这与巴塞尔委员会《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要求商业银行要提高自身对各种风险的防范和监控能力是一致的。这表明我国的金融监管已经开始同国际惯例接轨,我国商业银行可以据此来建立和完善各自的内部控制机制。
《核心原则》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水平也将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可促进我国商业银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又使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面临着更大的压力。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资本充足率与《巴塞尔协议》的要求还尚存一段距离,而《核心原则》对银行业进行全方位风险监控的要求,必然使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国际业务面临更为严峻的局面;随着《核心原则》的实施,有可能导致我国商业银行设立海外分支机构的难度加大,同时也将会增加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分支机构的经营成本;我国商业银行对《核心原则》的执行情况将可能成为影响其资信评级的重要因素,等等。
巴塞尔委员会《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的颁布,表明国际银行业已进入对风险进行全面管理的新时期,同时必将促进我国银行业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提高稳健经营水平,从而促使我国金融进入安全稳健运行的新时期。(作者为中国银行董事长、行长)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

近日,一种可提高上等蚕茧数量的养蚕方法——方格簇和省力法,开始在陕西紫阳县蚕农间推广,此法能提高约20%的上等蚕茧率。图为县供销社的赵满庆(中)来到新桃村二组王华(右)家介绍新法养蚕。
  新华社记者 焦卫平摄


返回顶部